01-E1&T1接口故障处理
本章节下载: 01-E1&T1接口故障处理 (321.06 KB)
· E1常见排查方法有:
· 硬件排查。
· 线缆排查。
· 配置排查。
· 时钟排查。
· 接地排查。
· 打环排查。
(1) 确认外接电源连接:
对问题主机进行独立供电测试以排除电源问题。
(2) 本地自环测试:
在E1接口下配置loopback local命令或在E1-F接口视图下配置fe1 loopback local命令观察接口物理是否up,并观察逻辑串口上的收发是否正确环回,如果正常可以初步排除板卡硬件问题。
a. 如果接口本地自环失败,并且在更换槽位后本地自环成功,可以定位为硬件问题,将问题主机走分析件流程。
b. 更换单板测试,如果接口本地自环失败,并且在更换单板后本地自环成功,可以定位为硬件问题,将问题单板走分析件流程。
c. 更换主机测试,如果接口本地自环失败,并且在更换主机后本地自环成功,可以定位为硬件问题,将问题主机走分析件流程。
(1) 线缆质量排查
¡ 确保线缆为我司标准线缆。
¡ 更换电缆。
¡ 将电缆收发短接,查看接口是否能成功自环。若自环成功,可排除线缆问题。如何查看自环请参见1.1.6 打环排查方法。
(2) 排查线缆阻抗与接口阻抗是否匹配
¡ 通过display controller或display fe1获取接口阻抗:
<Sysname> display controller e1 2/3/0
E1 2/3/0
Current state: UP
Description: E1 2/3/0 Interface
Last clearing of counters: Never
Current system time:2020-01-14 15:51:05
Last time when physical state changed to up:2020-01-14 15:51:00
Last time when physical state changed to down:2020-01-14 15:50:51
Basic Configuration:
Work mode: E1 framed, Cable type: 75 Ohm unbalanced.
¡ 通过更换线缆来保证线缆阻抗和接口阻抗的一致性。
(3) 排查线缆长度与配置是否匹配
E1接口对其使用的电缆长度有一定的限制,通常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00米,当线缆越长,信号衰减越大。
(1) 通信两端配置要保持一致:
包括工作模式(成帧或非成帧)、帧格式、CRC校验方式、编码格式、线路空闲码、帧间填充符。
CISCO E1接口默认帧格式为CRC4,我司E1接口默认帧格式为NO-CRC4,两者互联时请使之保持一致。
(2) 用配置解决AIS告警误检问题:
如果线路上正常传输的数据为全1码流,空闲码为FF,当没有业务数据传输时,线路上传输的数据为全1的空闲码,即表现为AIS告警。把帧间填充改为7E,可解决AIS告警。
¡ 把帧间填充改为7E。
(1) 标准时钟方案
根据传输网络是否提供时钟,E1有两类时钟方案:
¡ 当传输网络提供时钟时,即传输为主时钟,E1对接双方都为从时钟。
图1-1 传输提供时钟时E1时钟配置方案
¡ 当传输网络不提供时钟时,即传输只进行透传,此时E1对接双方应一端配置主时钟,另一端配置从时钟。
图1-2 传输不提供时钟时E1时钟配置方案
(2) 频偏测量
如果时钟配置有误,会导致线路上时钟产生频偏。E1接口正常的频偏范围为正负50ppm,如果频偏超过这个范围,则不能保证数据收发正常。频偏有积累效应,即频偏会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变大,表现为E1接口由正常到出现错包,直至到不可用状态。可通过shutdown/undo shutdown命令使频偏回到初时值,恢复接口使用。
通常,可以使用ETEN表来测量线路的频偏,方法为将ETEN串接在E1的接收或发送线路上,分别测试线路的收发频偏。
(1) 常见的不良接地和共地:
¡ 设备安装在19英寸机柜中,但并未将设备的地线接到机柜的接地线上。
¡ 设备与对接设备在同一机房,设备只接地,但并未共地。
(2) 不良共地的影响
共地不良会导致对接双方基准电压不同,数据的收发和各种信号的检测不在一个电压平台上。于是,会出现本端发送的数据与对端接收的数据不一致,收发出现错包,严重时会导致协议up/down,或者本端正常的发送信号,对方无法检测或错误检测,导致物理上出现告警,E1物理接口up/down。
(3) 接地要求:
¡ 设备必须接地。
¡ 如果设备与对接设备在同一机房,设备不但要接地,还要与对接设备共地。
¡ 接地导线必须采用铜导线以降低高频阻抗,接地线尽量粗和短,接地线不得使用铝材。
¡ 接地线两端的连接点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并做防腐、防锈处理。
¡ 不得利用其他设备作为接地线电气连通的组成部分。
¡ 接地引线不能与信号线平行走线或相互缠绕。
¡ 保护地线上严禁接头,严禁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 保护地线应选用黄绿双色相间的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 保护地线的长度不应超过30米,且尽量短,当超过30米时,应要求客户就近重新设置地排。
¡ 设备如果用UPS供电,那么UPS也必须接地。
可靠接地是设备具有良好的防雷、防电击和抗干扰性能的基本要求,是设备长期可靠、稳定运行的前提。
(4) 不同环境中设备接地方法:
¡ 安装环境中提供接地排
当设备所处安装环境中有接地排时,在确认接地排的接地连接可靠的情况下,将设备黄绿双色的保护接地电缆一端接至接地排的接线柱上,拧紧固定螺母(如图1-3所示)。保护接地电缆截面积必须不小于4mm²,工程施工时该电缆尽量短,不能盘绕。
对于安装在19英寸机柜上的设备,可将设备黄绿双色的保护接地电缆接到19英寸机柜的接地端子上,并确认19英寸机柜的接地端子与机房接地排可靠连接。
¡ 安装环境中无接地排,并且条件不允许埋设接地体
当设备所处安装环境中没有接地排,并且条件不允许埋设接地体时。
¡ 若设备采用220V交流电供电,可以通过交流电源的PE线进行接地(如图1-4所示)。确认交流电源的PE线在配电室或交流供电变压器侧是否良好接地,并保证设备的PE端子可靠的和交流电源的PE线连接,设备的电源电缆应采用带保护地线的三芯电缆。若交流电源的PE线在配电室或交流供电变压器侧没有接地,应及时向客户提出整改的要求。
图1-4 利用交流PE线接地时接地安装简图
¡ 若设备采用-48V(或+24V)直流电供电,可以通过直流电源的回流线RTN或PGND进行接地(如图1-5所示)。 确认RTN或PGND在直流电源柜的直流输出口处是可靠接地的,若RTN或PGND在直流电源柜的直流输出口处没有接地,应及时向客户提出整改的要求。
图1-5 利用电源柜PGND接地时接地安装简图
¡ 安装环境中无接地排,附近可以埋设接地体
当设备所处安装环境中没有接地排,附近有泥地并且允许埋设接地体时,可采用长度不小于0.5m的角钢或钢管,直接打入地下。 角钢截面应不小于L×W×H = 50×50 ×5mm,钢管壁厚应不小于3.5mm,材料采用镀锌钢材。设备黄绿双色的保护接地电缆应和角钢采用电焊连接,焊接点表面应涂敷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 保护接地电缆截面积必须不小于4mm²,工程施工时该电缆尽量短,不能盘绕(如图1-6所示)。
(3)的方法较简易,接地电阻可能会很高,若(1)和(2)的接地条件均不具备,才可采用此接地方式。
(5) 接地电阻值
设备接地连接的机房接地排,其接地电阻应按照机房环境的要求来确定。对于电信中心机房,接地电阻按照YDJ26-89标准要求执行(标准要求小于1);对于非电信中心机房,接地电阻应小于5;对于打入地下的角钢,其接地电阻可适当放宽,应小于10。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宜在接地体泥土周围撒一些盐水或降阻剂等措施来降低土壤的电阻率。
(6) 设备共地方法
对接设备之间一定要共地,同时各对接设备也要可靠接地。
¡ 如果对接设备都安装在19英寸机柜中,那么分别把对接设备的地线直接接到机柜的接地线上共地。
¡ 如果对接设备之间放置在同一个机房内,且距离不太远,那么可以通过把对接设备的接地线直接连接在一起,然后再接地的方法来共地,如下图所示。
图1-7 设备共地示意图
¡ 如果对接设备没有安装在同一个机房,无法通过接地线共地,那么采用对接设备分别可靠接地的方法来共地。
(7) 共地是否可靠的测量方法
图1-8 共地是否可靠的测量方法
按上图用接地线将对接设备的接地点引出,用万用电表测量这两点的电压和电阻:
¡ 良好的接地:被测两点的电阻应迅速归零,而电压值小于1V。
¡ 不良的接地:被测两点之间电阻值非零,或虽为零但并未迅速归零,或两点电压值大于1V。
(1) 常用的打环点:
图1-9 共地是否可靠的测量方法
¡ 1打环点:
打环方法:在路由器上E1接口上配置loopbace local。
测试目的:排查路由器接口本身收发是否正常。
¡ 2、3打环点:
打环方法:将Router1与传输1之间的E1收发线缆短接或在传输上向左侧打环。
测试目的:排查Router1和传输1之间线路是否正常。
¡ 4打环点:
打环方法:在传输2上向左侧打环。
测试目的:排查传输网络是否正常。
¡ 5打环点:
打环方法:将Router1与传输1之间的E1收发线缆短接。
测试目的:排查Router1到Router2直接整个物理链接是否正常。
¡ 6打环点:
打环方法:在Router2上E1接口上配置loopbace remote/loopbace payload。
测试目的:排查整个链路,包括Router2是否正常。
(2) 打环后如何进行线路排查。
¡ 通过路由器自环检测功能进行排查
将接口链路层协议配置为PPP,查看接口收发以12个包的步长匀速增长,在接口信息中显示loopback is detected,而且接口上没有错包增加,则表明链路正常,否则为异常。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serial 2/1/0
Serial2/1/0
Current state: UP
Line protocol state: UP
Description: Serial2/1/0 Interface
Bandwidth: 1984 kbps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1500
Hold timer: 1500 seconds, retry times: 15
Physical layer is E1-F, baudrate is 1984000 bps
fe1 timeslot-list 1-31
Internet protocol processing: Disabled
Link layer protocol: PPP
LCP: initial
Output queue - Urgent queuing: Size/Length/Discards 0/1024/0
Output queue - Protocol queuing: Size/Length/Discards 0/500/0
Output queue - FIFO queuing: Size/Length/Discards 0/75/0
Last link flapping: Never
Last clearing of counters: Never
Current system time:2023-08-07 11:41:13
Last time when physical state changed to up:-
Last time when physical state changed to down:2023-08-06 18:44:40
Last 300 seconds input rate 0.00 bytes/sec, 0 bits/sec, 0.00 packets/sec
Last 300 seconds output rate 0.00 bytes/sec, 0 bits/sec, 0.00 packets/sec
Input: 0 packets, 0 bytes, 0 no buffers
0 errors, 0 runts, 0 giants
0 CRC, 0 align errors, 0 overruns
0 aborts, 0 no buffers
Output:0 packets, 0 bytes
0 errors, 0 underruns, 0 collisions
0 deferred
¡ 通过误码仪进行排查。
用线路误码仪取代路由器的位置,将接在路由器上的收发线缆接在误码仪的收发上,此时误码仪即能显示线路上是否有误码存在。
常见的E1模块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 物理接口异常,表现为controller接口信息存在LOS、LFA、AIS或RAI告警,物理一直down或反复up/down。
· 物理接口UP,并且没有告警,但数据收发异常,表现为对接双方接口上有错包或链路层协议up/down。
物理接口异常,表现为 controller接口信息存在LOS、LFA、AIS或RAI告警,物理一直down或反复up/down。
按如下顺序进行问题排查
(1) 用硬件排查方法排查硬件问题。
(2) 用线缆排查方法排查线缆问题。
(3) 用配置排查方法排查配置问题。
(4) 用时钟排查方法排查时钟问题。
(5) 用接地排查方法排查接地问题。
(6) 用打环排查方法排查线路问题。
物理接口UP,并且没有告警,但数据收发异常,表现为对接双方接口上有错包或链路层协议up/down。
按如下顺序进行问题排查
(1) 用硬件排查方法排查硬件问题。
(2) 用线缆排查方法排查线缆问题。
(3) 用配置排查方法排查配置问题。
(4) 用时钟排查方法排查时钟问题。
(5) 用接地排查方法排查接地问题。
(6) 用打环排查方法排查线路问题。
如果上述步骤无法定位或排除故障,请收集如下信息,并联系H3C技术支持人员:
· 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
· display device verbose
· display controller
· display interface serial(如收发有错包增长,请有间隔的多次收集该信息)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