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语音管理-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
本章节下载 (2.71 MB)
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页面包括基本设置、传真与Modem、语音业务和高级设置。
一次基本的语音呼叫需要完成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的配置。
· 本地号码包括:本地电话号码以及该电话号码进行注册需要鉴权信息。
· 呼叫路由包括:目的电话号码以及呼叫路由的类型。呼叫路由类型可以选择SIP路由方式和中继路由方式,其中SIP路由方式包括代理服务器、IP路由和绑定服务器组三种。
在完成VoIP配置(即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的基本设置)后,已能打通IP电话。一般来说,这时只要接上传真机或Modem,就可以用缺省配置发送和接收传真。配置“传真与Modem”页面主要是为了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某些参数。传真与Modem的配置请参见“3 传真与Modem”。
语音业务是在原有的语音基本呼叫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新增功能,以满足VoIP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语音业务的配置请参见“4 语音业务”。某些语音业务需要和语音服务器配合使用,语音服务器的配置请参考“Web配置指导 呼叫连接”。
高级设置包含以下两个部分:
· 编码参数:编码参数部分包括选择编码方式优先级及设置打包时长。语音编解码会对语音带宽、话音质量等产生影响,用户应该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打包时长和实际的网络带宽、网络结构有关,打包时间影响编码延时。
· 其他参数:主要包括号码选择优先级、拨号前缀、发送被叫号码方式、DTMF传输方式、DSCP域值等。
本地号码包括:设置本地电话的电话号码以及该电话号码进行注册需要鉴权信息。
呼叫路由页面可以对目的电话号码以及呼叫路由的类型进行配置。呼叫路由类型有以下几种:
SIP路由方式包括IP路由、代理服务器和绑定服务器组,其中IP路由方式可以使用静态IP地址/域名两种方式寻找被叫,IP路由的典型组网可以参考图2-1。
图2-1 IP路由方式

代理服务器和绑定服务器组方式需要SIP server服务器的配合使用,典型组网可以参考图2-2。

可以通过FXO、E&M、VE1/VT1和BSV中继线路完成与PSTN网络中的PBX对接。其中采用VE1和VT1中继路由方式,可以使设备提供更多路的语音通讯,极大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支持的业务范围。

中继方式的配置举例请参见“2.3.4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图2-3所示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本地号码的详细配置如表2-1所示。
|
配置项 |
说明 |
|
号码ID |
标记本地电话号码 |
|
号码 |
本地的电话号码 |
|
绑定线路 |
下来框中会显示所有的FXS语音用户线。该选项用来将设置的本地的电话号码与指定的语音用户线进行绑定 |
|
号码描述 |
设置对该号码的描述信息 |
|
Jitter-buffer自适应模式 |
· 开启:选中“开启”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启动Jitter-buffer自适应模式。将接收到的IP侧语音包缓存一段时间,从而稳定播放收到的报文 · 关闭:选中“关闭”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关闭Jitter-buffer自适应模式,不缓存语音包 |
|
自适应模式初始缓冲时间 |
设置接收到的IP侧语音包的初始缓存时间,缺省值为30毫秒 |
|
自适应模式最大缓冲时间 |
设置接收到的IP侧语音包的最大缓存时间,缺省值为160毫秒 |
|
注册功能 |
· 开启:选中“开启”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启动号码注册。启动注册后,才能对注册相关选项进行设置 · 关闭:选中“关闭”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关闭号码注册 |
|
注册用户名 |
注册鉴权时使用的用户名 |
|
注册密码 |
注册鉴权时使用的密码 |
|
鉴权信息字段 |
该选项用于服务器和SIP UA之间的握手验证 |
|
域名称 |
该选项用于服务器和SIP UA之间的握手验证
如果配置了域名称,那么必须保证在设备上配置的域名称和服务器上配置的域名称应该保持一致。否则会因为域名称不匹配,导致设备不进行鉴权注册。如果设备上没有配置域名称,那么设备不会对进行域名称进行匹配判断,直接认为服务器上的域名称是可信的 |
|
使用状态 |
· 开启:开启本地号码 · 关闭:关闭本地号码 |
· 如果需要为某个本地号码配置鉴权信息,建议为相同的电话号码配置相同的鉴权信息。
· 在鉴权注册的情况下,在开启注册后,请不要随意修改鉴权注册信息,此种操作可能会造成更新注册失败。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单击<新建>按钮,进入图2-4所示新建呼叫路由配置页面。

呼叫路由的详细配置如表2-2所示。
|
配置项 |
说明 |
|||
|
呼叫路由ID |
标记呼叫路由 |
|||
|
目的号码 |
被叫的电话号码 |
|||
|
呼叫路由描述 |
设置对该号码的描述信息 |
|||
|
呼叫路由类型 |
SIP |
代理服务器 |
选中单选框表示采用SIP代理服务器完成呼叫 |
四种方式必选其一 |
|
IP路由 |
表示使用SIP协议直接进行呼叫。这种方式要求在“路由地址”和“端口”输入框中填写对端的地址 |
|||
|
绑定服务器组 |
在“服务器组”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服务器组。在“语音管理 > 呼叫连接 > SIP服务器组管理”页面可以创建SIP服务器组 |
|||
|
中继 |
中继路由线路 |
下拉框中会显示可选择的语音用户线。该选项用来将选择中继路由线路 |
||
|
呼叫路由传输协议 |
指定SIP呼叫连接传输协议: · UDP:发起呼叫时,采用UDP的传输协议 · TCP:发起呼叫时,采用TCP的传输协议 · TLS:发起呼叫时,采用TLS的传输协议 缺省情况下,采用UDP传输协议 |
|||
|
呼叫路由URL类型 |
· SIP:指定在SIP呼叫时使用SIP格式的URL方案类型 · SIPS:指定在SIP呼叫时使用SIPS格式的URL方案类型 缺省情况下,采用SIP格式的URL方案 |
|||
|
注册功能 |
· 开启:选中“开启”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启动号码注册。启动注册后,才能对注册相关选项进行设置 · 关闭:选中“关闭”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关闭号码注册
中继路由方式支持注册功能。关于注册各配置选项的含义和本地号码中的选项相同,此处不再重复 |
|||
|
Jitter-buffer自适应模式 |
· 开启:选中“开启”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启动Jitter-buffer自适应模式。将接收到的IP侧语音包缓存一段时间,从而稳定播放收到的报文 · 关闭:选中“关闭”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关闭Jitter-buffer自适应模式,不缓存语音包 |
|||
|
自适应模式初始缓冲时间 |
设置接收到的IP侧语音包的初始缓存时间,缺省值为30毫秒 |
|||
|
自适应模式最大缓冲时间 |
设置接收到的IP侧语音包的最大缓存时间,缺省值为160毫秒 |
|||
|
使用状态 |
· 开启:开启呼叫路由 · 关闭:关闭呼叫路由 |
|||
Router A和Router B作为SIP UA,要求采用SIP协议(配置静态IP地址方式)直接进行呼叫。
图2-5 使用SIP协议直接进行呼叫组网图

(1) 配置Router A
# 配置本地号码。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图2-6 配置本地号码1111

· 输入号码ID为“1”。
· 输入号码为“1111”。
·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FXS线路“subscriber-line 8/0”。
· 在号码描述中输入“Telephone A”。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呼叫路由。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呼叫路由配置页面。
图2-7 配置呼叫路由2222

· 输入呼叫路由ID为“2”。
· 输入目的号码为“2222”。
· SIP路由方式选择“IP路由”,在路由地址中输入“192.168.2.2”。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配置Router B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图2-8 配置本地号码

· 输入号码ID为“1”。
· 输入号码为“2222”。
·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FXS线路“subscriber-line 8/0”。
· 在号码描述中输入“Telephone B”。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呼叫路由。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呼叫路由配置页面。
图2-9 配置呼叫路由1111

· 输入呼叫路由ID为“2”。
· 输入目的号码为“1111”。
· SIP路由方式选择“IP路由”,在路由地址中输入“192.168.2.1”。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电话1111可以呼叫电话2222,同理,电话2222也可以呼叫电话1111。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状态与统计 > 呼叫信息”,单击“活动呼叫信息”页签,可以查看正在进行的呼叫统计信息。
Router A和Router B作为SIP UA,通过DNS服务器查询目的地址后进行SIP呼叫。
图2-10 采用域名作为目的地址呼叫组网图

![]()
在开始下面的配置之前,请完成域名解析配置,相关配置请参见“平台Web配置手册 DNS设置”。
(1) 配置Router A
# 配置本地号码。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图2-11 配置本地号码1111

· 输入号码ID为“1”。
· 输入号码为“1111”。
·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FXS线路“subscriber-line 8/0”。
· 在号码描述中输入“Telephone A”。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呼叫路由。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呼叫路由配置页面。
图2-12 配置呼叫路由2222

· 输入呼叫路由ID为“2”。
· 输入目的号码为“2222
· SIP路由方式选择“IP路由”,在路由地址中输入“cc.news.com”。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配置Router B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图2-13 配置本地号码2222

· 输入号码ID为“1”。
· 输入号码为“2222”。
·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FXS线路“subscriber-line 8/0。
· 在号码描述中输入“Telephone B”。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呼叫路由。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呼叫路由配置页面。
图2-14 配置呼叫路由1111

· 输入呼叫路由ID为“2”。
· 输入目的号码为“1111”。
· SIP路由方式选择“IP路由”,在路由地址中输入“192.168.2.1”。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电话1111通过DNS服务器查询目的地址后呼叫电话2222。电话2222通过查询被叫的静态IP地址呼叫电话1111。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状态与统计 > 呼叫信息”,单击“活动呼叫信息”页签,可以查看正在进行的呼叫统计信息。
Router A和Router B作为SIP UA,要求通过SIP代理服务器进行呼叫。
图2-15 通过SIP代理服务器进行呼叫组网图

(1) 配置Router A
# 配置本地号码。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图2-16 配置本地号码1111

· 输入号码ID为“1”。
· 输入号码为“1111”。
·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FXS线路“subscriber-line 8/0”。
· 在号码描述中输入“Telephone A”。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呼叫路由。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呼叫路由配置页面。
图2-17 配置呼叫路由2222

· 输入呼叫路由ID为“2”。
· 输入目的号码为“2222”。
· 呼叫路由类型选择“SIP”。
· SIP路由方式选择“代理服务器”。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注册和代理服务器信息。
在界面左侧的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连接> SIP连接”,选择“连接属性”页签,进入连接属性配置页面。
图2-18 配置注册信息

· “开启”服务器注册功能。
· 在主用服务器地址中输入服务器地址“192.168.2.3”。
· 在代理服务器地址中输入服务器地址“192.168.2.3”。
· 在用户名中输入“RouterA”,密码为“abc”。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配置Router B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图2-19 配置本地号码

· 输入号码ID为“1”。
· 输入号码为“2222”。
·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FXS线路“subscriber-line 8/0”。
· 在号码描述中输入“Telephone B”。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呼叫路由。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呼叫路由配置页面。
图2-20 配置呼叫路由

· 输入呼叫路由ID为“2”。
· 输入目的号码为“1111”。
· 呼叫路由类型选择“SIP”。
· SIP路由方式选择“代理服务器”。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注册和代理服务器信息。
在界面左侧的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连接> SIP连接”,选择“连接属性”页签,进入连接属性配置页面。
图2-21 配置注册信息

· “开启”服务器注册功能。
· 在主用服务器地址中输入服务器地址“192.168.2.3”。
· 在代理服务器地址中输入服务器地址“192.168.2.3”。
· 在用户名中输入“RouterB”,密码为“abc”。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双方的本地号码在服务器上成功注册后,电话1111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呼叫电话2222,同理,电话2222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呼叫电话1111。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状态与统计 > 呼叫信息”,单击“活动呼叫信息”页签,可以查看正在进行的呼叫统计信息。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状态与统计 > 连接状态”,单击“注册状态”页签,可以查看SIP注册的状态信息。
Router A和Router B使用FXO中继线路相连,要求电话1111作为主叫,可以通过中继线路拨通电话2222。
图2-22 使用中继方式进行呼叫

(1) 配置Router A
# 配置本地号码。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图2-23 配置本地号码1111

· 输入号码ID为“1”。
· 输入号码为“1111”。
·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FXS线路“subscriber-line 8/0”。
· 在号码描述中输入“Telephone A”。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呼叫路由。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呼叫路由配置页面。
图2-24 配置呼叫路由2222

· 输入呼叫路由ID为“2”。
· 输入目的号码为“2222”。
· SIP路由方式选择“中继”。
· 在中继路由线路下拉框中选择“subscriber-line 1/0”。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配置号码发送方式。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呼叫路由的高级配置页面。
图2-25 配置号码发送方式

· 选择发送被叫号码方式为“全部发送”。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配置Router B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本地号码配置页面。
图2-26 配置本地号码

· 输入号码ID为“1”。
· 输入号码为“2222”。
·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绑定的FXS线路“subscriber-line 8/0”。
· 在号码描述中输入“Telephone B”。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电话1111可以通过中继线路呼叫电话2222。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状态与统计 > 呼叫信息”,单击“活动呼叫信息”页签,可以查看正在进行的呼叫统计信息。
传统的Fax通过PSTN发送和接收传真。由于具有传输的信息种类多、信息传输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传真业务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传真通信中使用较多的传真终端是G3类传真机。G3类传真机是一种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通信设备,图像信号在内部经过数字化处理压缩后,通过调制解调器变成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普通用户线输入到PSTN交换机内。
Fax over IP是通过Internet来发送和接收传真的。设备在其提供的VoIP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加入Fax over IP特性后,即可进一步提供Fax over IP服务功能。由于Fax over IP是基于Internet的传真服务,因此用户只需花费低廉的费用就可以收发国际国内传真。
Fax over IP的组网方式与IP Phone基本相同,只需在IP Phone的组网环境中把电话机换为传真机,就可以实现Fax over IP的功能。用户只要会配置IP Phone,基本上就可以使用Fax over IP的功能,使用十分简单。Fax over IP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3-1 Fax over IP系统结构示意图

Fax over IP实时传真在PSTN侧遵循ITU-T T.30、T.4协议,在IP侧遵循T.38协议。
· T.30协议是在公用交换电话网上传输文件传真的协议与规程,它对G3传真机在普通电话网上的通信流程、通信所采用的信号格式、控制信令以及纠错方式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规定。
· T.4协议是用于文件传输的G3传真机的标准化协议,它对G3传真机终端的图像编解码方式、信号调制方式与速率、传输时间、误码纠错方式以及文档传输方式都作了标准化的规定。
· T.38协议是通过IP网进行实时G3传真的通信规程和协议。它对在IP网上进行实时G3传真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报文格式、纠错方式以及部分通信流程作了描述和规定。
在Fax over IP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所进行的呼叫建立、握手、训练、报文传输以及呼叫拆除始终是实时的,用户在使用时,感觉就跟普通PSTN网上的传真一样。
由于G3传真机发送接收的信号是经过调制的模拟信号,所以,设备在处理传真信号时与电话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首先,要对传真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将PSTN侧的信号解调成数字信号,或者将IP侧的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其次,设备不需要对传真信号作压缩处理。
一次实时传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 传真呼叫建立阶段。这一阶段与电话呼叫建立的过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要发送包含标识发送/接收终端的传真单音;
(2) 报文传输前过程阶段。主要进行传真能力的协商与训练;
(3) 报文传输阶段。按照T.4规程传输传真报文,并进行报文传输控制(报文同步、误码检测和纠错、线路监测);
(4) 报文传输后过程阶段。主要提供报文的证实、报文结束、多页续发等控制操作;
(5) 传真呼叫释放过程。结束传真呼叫。
设备支持两种传真协议:T.38协议和标准T.38协议。当与业界主流传真终端互通时需要选择标准T.38协议。由于业界主流设备大多不支持传真本地训练方式,因此,为了和这些业界主流设备互通,必须采用端对端训练方式。
为了让某些无法被解调的T.30传真数据包通过包交换网络传输,传真Passthrough技术应运而生。采用该技术,两端设备将在一条透明IP连接上直接通信,语音网关将不区分传真呼叫和语音呼叫。当在建立的VoIP呼叫上检测到传真音后,语音网关要确认当前编解码是否为G.711,如果不是G.711则需要进行编解码切换,将其编解码方式转换为G.711,然后传真数据将被当作语音数据采用Passthrough模式传输。
采用传真Passthrough模式,传真信息以未压缩的G.711编码形式被封装在网关之间的RTP报文中。这种方式传输传真信息将占用固定的64kbit带宽,通过引入报文冗余机制虽然可以缓解网络中的丢包率,但是传真Passthrough很容易受网络丢包率、抖动、延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确保通讯两端的时钟同步。传真Passthrough功能被ITU-T称为VBD(Voice Band Data),即在包交换网络中传真或Modem信号以适当的编码方式在语音通道(Voice Channel)传输,目前支持的编解码只有G.711Alaw和G.711mlaw两种,并且协议使用Passthrough功能时禁止静音检测(VAD)功能以避免传真失败情况的发生。
语音网关可以通过两种配置实现透传传真方式:
· 将两边设备分别配置传真协议为PCM方式。
· 双方语音编解码协商为G.711,禁止传真转发能力,同时停用静音检测(VAD)功能,以避免传真失效的情况发生。该方式可以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透传互通。
SIP Modem透传功能主要用于远程设备管理。由于VoIP网络替代了部分传统的PSTN网,要求VoIP语音设备必须支持Modem透传功能,方便远端PSTN用户通过拨号方式登录用户网络内部设备。
在进行传真与Modem的配置之前,先要对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进行配置,具体步骤请参见“2 基本设置”。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如图3-2本地号码的传真参数配置页面。

本地号码的传真与Modem的详细配置如表3-1所示。
表3-1 本地号码的传真与Modem参数的详细配置
|
配置项 |
说明 |
|
|
传真功能 |
· 开启:选中“开启”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启动传真参数设置。启动该选项后,才能对传真参数进行设置 · 关闭:选中“开启”前面单选按钮,即可关闭传真参数设置 |
|
|
传真协议 |
配置与其它设备传真互通时所使用的协议类型 · T.38:使用T.38传真协议,传真建立速度快 · 标准T.38:使用H.323或SIP规定的标准T.38协商方式进行传真,传真时根据呼叫采用的协议(H.323或SIP)来决定传真的协商方式 |
|
|
配置Passthrough传真方式 · G.711A律透传:使用G.711Alaw语音编解码方式进行传真 · G.711u律透传:使用G.711mlaw语音编解码方式进行传真 传真Passthrough很容易受网络丢包率、抖动、延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确保通讯两端的时钟同步。目前支持的编解码只有G.711Alaw和G.711mlaw两种,并且在使用时必须禁止静音检测(VAD)功能 |
||
|
传真低速数据冗余包数 |
低速数据指V.21的命令数据。 当传真协议选择T.38和标准T.38时,该选项可配 |
增加冗余包数可以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丢包造成的损失;而过多的冗余包会大大增加带宽使用率,在低带宽情况下,将严重影响传真的质量。因此,应根据网络带宽状况选择适当的冗余包数 |
|
传真高速数据冗余包数 |
高速数据指TCF数据及图象数据。 当传真协议选择T.38和标准T.38时,该选项可配 |
|
|
最高传真速率 |
配置传真最高速率 2400bps:最高传真速率为2400bps 4800bps:优先按照V.27传真协议进行协商,最高传真速率为4800bps 9600bps:优先按照V.29传真协议进行协商,最高传真速率为9600bps 14400bps:优先按照V.17传真协议进行协商,最高传真速率为14400bps 参考语音编码:优先根据语音编解码协议的不同来最终确定传真允许的最高速率 · 若使用G.711语音编解码协议,最高传真速率为14400bps,对应传真协议为V.17; · 若使用G.723.1 Annex A语音编解码协议,传真速率为4800bps,对应传真协议为V.27; · 若是用G.726语音编解码协议,传真速率为14400bps,对应传真协议为V.17; 缺省情况下,以voice方式来确定传真的速率 · 若使用G.729语音编解码协议,则传真速率为7200bit/s,对应传真协议为V.29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速率配置为除“参考语音编码”之外选项,则优先按照该速率对应传真协议进行速率协商。这里配置的速率是允许的最高速率,而不是指定使用该速率 |
|
|
传真训练模式 |
传真的训练方式分为两种:本地训练方式和端对端训练方式 · 本地:即网关参与两端传真机之间的速率训练。在这种方式下,先是传真机和网关之间分别进行训练,然后接收方网关将接收方的训练结果发往发送方网关,发送方网关通过比较两端网关的训练结果,来决定最终的报文传输速率 · 端对端:网关不参与两端传真机之间的速率训练。在这种方式下,速率训练在两个传真机终端之间进行,对于网关来说是透明的 |
|
|
本地训练阈值百分比 |
当传真机之间进行速率训练时,发送方传真机先向接收方传真机发送以0填充的TCF数据(填充速率为每1.5秒(±10%)1个),接收方根据收到的TCF数据的情况决定当前速率是否可以接受。当收到的TCF数据为全“0”或者收到的“1”的个数占整个TCF数据的百分比小于设置的传真本地训练阈值百分比时,认为当前速率训练成功;否则,认为当前速率训练不成功,需要降低速率重新训练 缺省情况下,本地训练阈值百分比为10
当训练方式为本地训练方式时,使用该选项配置传真本地训练的阈值百分比的值生效;当训练方式为端到端训练方式时,网关不参与速率训练,传真本地训练阈值百分比的值无效 |
|
|
传真能力信号传输模式 |
在通常的传真应用中,双方传真终端缺省情况下以标准能力(如V.17、V.29速率)进行协商,即不互相发送NSF(Non-Standard Facilities,非标准能力)消息帧。在某些场合(如加密传真)中,双方传真终端以非标准能力进行协商。 在协商开始时,首先交互NSF消息帧,然后,完成后续传真能力协商,并进行通信。NSF为标准T.30消息,消息中携带的信息是私有的。 使用非标准能力进行协商需要具有如下条件: (1) 传真机需要支持非标准传输模式。 (2) 传真双方的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需要同时配置采用非标准方式的传输模式。 缺省情况下,传真能力信号传输模式采用标准方式 |
|
|
传真网关载波发送能量级 |
在一般情况下,网关载波发送能量级的缺省值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在其它配置正确的前提下,传真仍无法建立时,用户可尝试调整网关载波发送能量级(即发送电平衰减值)。能量级越大表示能量越大,能量级越小表示衰减越大 缺省情况下,网关载波发送能量级为-15dBm |
|
|
ECM传真方式 |
按照ITU-T的规定,对于使用ITU-T V.34协议的半双工和半调制系统,要进行传真消息传送,ECM(Error Correction Mode,误码纠错模式)方式是必需的。同时,也要求以全双工模式工作的G3类传真终端支持半双工模式,即支持ECM方式 如果传真机采用ECM方式,则具有误码纠错功能,并提供ARQ(自动重发请求)功能,同时,传真报文以HDLC帧结构形式进行传输;相反,如果传真机采用非ECM方式,则不具有误码纠错功能,传真报文以二进制字符串形式进行传输 · 开启:启动ECM传真方式 · 关闭:关闭ECM传真方式 缺省情况下,ECM传真方式处于关闭状态 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只有两端传真机都支持ECM方式,并且网关也使用了ECM方式时,ECM方式才能正常工作 采用ECM方式进行传真的双方,其对应的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都要启用ECM方式 |
|
|
CNG传真切换功能 |
CNG传真切换主要用于与VCX互通实现传真邮箱业务。当本端传真机A向对端传真机B发起呼叫时,如果此时对端传真机B正忙,或无人操作,此时本端传真机A可以将发起的传真发送到VCX的传真邮箱中。使能CNG传真切换可以使设备在收到传真机A发送的传真单音CNG时切换传真,进入传真流程 · 开启:启动CNG传真切换功能 · 关闭:关闭CNG传真切换功能 缺省情况下,CNG传真切换处于关闭状态 |
|
|
Modem切换与编解码方式 |
配置Modem透传的编解码类型和切换方式: · 标准G.711A律:Modem透传时使用g711alaw编解码、Re-Invite方式进行切换 · 标准G.711u律:Modem透传时使用g711ulaw编解码、Re-Invite方式进行切换 · NTE兼容G.711A律:Modem透传时使用g711alaw编解码、NTE兼容方式进行切换 · NTE兼容G.711u律:Modem透传时使用g711ulaw编解码、NTE兼容方式进行切换 |
|
|
NTE负载值 |
配置NTE兼容方式切换时NTE报文的payload-type。该选项只有在配置SIP Modem切换编解码方式为“NTE兼容G.711A律”或“NTE兼容G.711u律”时才可配 缺省情况下,NTE报文的payload-type值为100 |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呼叫路由的传真参数配置页面。
图3-3 配置呼叫路由的传真参数

呼叫路由的传真与Modem的详细配置请参见表3-1,此处不再重复。
随着语音应用环境的不断扩大,基于VoIP的通信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多。语音业务是在原有的语音基本呼叫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新增功能,以满足VoIP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目前,新增的功能包括:
· 呼叫等待功能
· 呼叫保持功能
· 呼叫前转功能
· 呼叫转接功能
· 群线组接入功能
· 呼入限制功能
· 呼出限制功能
· 呼叫备份功能
· 三方会议
· 静音监听和强插业务
· 主叫控制业务
· FXS语音用户线的主叫号码识别及显示功能
· FXO语音用户线的接收及发送主叫号码功能
· 对VCX语音服务器SIP语音业务的支持
· 消息等待指示功能。关于消息等待指示的详细介绍和配置请参见“Web配置指导 呼叫连接”。
用户A和用户B在正常通话过程中,如果此时用户C呼叫用户A,那么新的呼叫不会因为话路忙而被拒绝,就像正常的呼叫一样,用户C会听到回铃音;对于正在通话的用户A来说,会听到等待提示音,得知有新呼叫在等待接入。
如果用户A想接入新呼叫,可以通过拍叉切换到与用户C通话的状态。这时,用户B就处于被保持的状态。或者用户A可以挂机结束和B的通话,这时,用户A的电话会立刻振铃,用户A可以摘机来接通用户C的(处于等待的)呼叫。
用户A和用户B在正常通话过程中,此时用户A进行拍叉,用户B的媒体通道将被暂时关闭,并处于被保持状态(静音或听保持等待音)。系统将根据配置向本端用户A发送静音或拨号音(先发送拨号音等待用户拨号,当长时间无拨号操作导致超时后,系统停止播放拨号音,线路处于保持状态)。用户A可通过再次拍叉恢复和远端用户B的呼叫。
用户A进行拍叉操作后将听到拨号音,可以发起一路新呼叫,新呼叫的建立流程与普通通话的流程完全一样。
被叫收到会话请求后,出于某种原因不能应答,于是在回应消息中告知主叫端设备所配置的呼叫前转目的端,从而使主叫端重新向新的目的端发送会话请求。
目前支持四种呼叫前转业务:
· 无条件呼叫前转(Call Forwarding Unconditional):在某一语音用户线上设置了该业务后,无论该语音用户线是否可用,入呼叫都被转接到预先配置的目的端上。
· 遇忙呼叫前转(Call Forwarding Busy):在某一语音用户线上设置了该业务后,当该语音用户线处于忙状态时,新的入呼叫将被转移到预先配置的目的端上。
· 无应答呼叫前转(Call Forwarding No Reply):在某一语音用户线上设置了该业务后,当该语音用户线无应答时(应答时间由“送回铃音最大时长”决定,缺省为60秒),新的入呼叫将被转移到预先配置的目的端上。
· 线路不可用呼叫前转(Call Forwarding Unavailable):在某一语音用户线上设置了该业务后,当该语音用户线被关闭时,新的入呼叫将被转移到预先配置的目的端上。
用户A(Originator,转接发起方)与用户B(Recipient,被转接方)建立通话后,用户A进行拍叉操作,使两者间的呼叫进入呼叫保持状态。然后用户A再次拨号向用户C(Final-Recipient,转接目的方)发起呼叫,用户A挂机之后,用户B与用户C之间建立呼叫。
为了完善呼叫转接功能,设备支持转接失败后的呼叫恢复功能,如果用户C正在通话而无法和用户B建立新的呼叫连接,用户A和用户B仍然可以继续通话。
主叫方向被叫方发起呼叫后,若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得到被叫方的回应消息,此时如果存在其它到被叫方的呼叫链路(包括PSTN链路或VoIP链路),主叫方可以根据新的路由重新向被叫方发起呼叫。这就是呼叫备份功能。
目前设备支持两种呼叫备份方式:
· 从PSTN链路或VoIP链路备份PSTN链路;
· 从PSTN链路备份VoIP链路。
被叫方收到主叫方的呼叫建立请求后,如果被叫号码对应的优先级高的语音用户线不可用,此时,如果还在其它语音用户线上配置了相同的被叫号码,则呼叫可以在具有相同号码的可用语音用户线上得到接续,保证双方仍然可以建立通话,这就是群线组接入。
呼叫限制包括呼入限制和呼出限制功能。呼入限制即通常意义下的免打扰功能,当设置了该功能时,该用户线对应的话机终端不能被呼叫。呼出限制启用时,该用户线上的用户无法向外发起呼叫请求。
MWI(Message Waiting Indication,消息等待指示)是指语音网关获取语音邮箱服务器的消息后主动提示用户的过程。当目的方为用户A的呼叫转至语音邮箱后,如果语音邮箱的状态发生改变,服务器会通知语音网关上的用户A;如果有用户A的新留言或者语音邮件等新消息,那么当用户A摘机时,就会听到消息等待指示音,这样用户A不用进行单独的查询操作就可以获取当前邮箱的状态。
当用户与一方通话,与另一方处于保持状态时,可通过将保持方接入当前的通话来实现三方同时通话的功能。
在三方通话时,会议的参与方可以再发起一路新的呼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会议的级联,此时,每个会议的发起方都起到了会议桥的功能。
静音监听业务:对于一些有特殊权限的用户来说,需要对已有的一路通话进行监听。在监听过程中,监听方能同时听到原有一路通话双方的声音,而原有的通话双方无法听到监听方的声音。
强插业务:在监听的过程中,监听方可以主动加入正在监听的通话,从而实现三方会议。比如:A与B处于正常通话状态,C在监听A和B的通过后,希望介入他们之间的通话,那么C可以向A发起请求要求主动加入A与B的通话,完成三方会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称C为会议主动加入方,A为混音方,B为原通话方。
静音监听和强插这两种业务都可以看作是三方会议的一种扩展,为了区别于普通的三方会议,在这里统称这两种业务为会议参与方主动加入模式的三方会议。
主叫控制业务是指被叫挂机后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摘机,仍可与主叫进行通话。例如:A为主叫,B为被叫,在B的语音用户线设置延迟挂机时间为m秒。A和B通话后,如果主叫A先挂机,则呼叫结束。如果被叫B先挂机,则在B挂机后的m秒内,B再次摘机,B可以与A进行正常通话。恢复通话后,被叫B在m秒内无论几次挂机,摘机后都能和A继续通话。
在m秒内,主叫A从话筒中听到的是静音;如果有用户C拨打B,B话机不会振铃,C听到的是忙音。
门控业务可以实现远程开门。业务过程如下:用户A拨打用户B,建立正常通话后,用户B输入以*开头以#结束的密码,如果输入的密码与用户B所在语音用户线下配置的门控密码匹配成功,则门控继电器将门打开,等待一定时间后(用户B所在语音用户线下配置的开门后自动锁门的时间),门控继电器再将门关上;如果输入的密码与用户B所在语音用户线下配置的门控密码匹配失败,则不会开门。
CID(Calling Identity Delivery,主叫信息识别及显示)业务是指在被叫用户终端设备上显示主叫号码、主叫用户名、呼叫日期、时间等主叫识别信息。
主叫信息识别功能实现了在挂机状态下传送和接收数据消息格式的主叫号码、主叫用户名及呼叫时间信息,可以与呼叫无条件前转、呼叫遇忙前转等功能结合,即主叫识别信息可以按照这些新业务进行传送。采用简单数据消息格式时,允许包含以下信息:
· 语音呼叫发生的日期和时间(月、日、时、分);
· 如果设备上配置为允许显示主叫信息时,则包含主叫号码;
· 如果设备上配置为不允许显示主叫信息时,则传送字符“P”。
· 当被叫PBX交换机无法得到主叫号码(如发端没有发送主叫号码)时,则传送字符“O”
采用复合数据消息格式时,允许包含以下信息:
· 语音呼叫发生的日期和时间(月、日、时、分);
· 如果设备上配置为允许显示主叫信息时,则包含主叫号码和主叫用户名;
· 如果设备上配置为不允许显示主叫信息时,则主叫号码和主叫用户名都传送字符“P”;
· 当被叫PBX交换机无法得到主叫号码(如发端没有发送主叫号码)时,则传送字符“O”;
· 当被叫PBX交换机无法得到主叫用户名(如发端没有发送主叫用户名)时,则传送字符“O”。
FXS语音用户线负责将主叫信息发送到被叫话机。主叫信息在一次振铃和二次振铃之间通过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频移键控)调制方式发送到被叫话机,因此要想正确发送和接收主叫信息,被叫用户必须在二次振铃之后摘机,否则可能无法显示主叫信息。
FXO语音用户线负责接收PBX交换机发送过来的主叫信息。FXO接口在一次振铃和二次振铃之间(缺省情况下,在第一声和第二声振铃间进行检测CID。可以使用 “CID检测时间”选项更改检测CID的时间)接收从PBX交换机发送来的主叫信息调制信息。进行FSK解调和奇偶校验等处理,如果校验正确,则检查是否启动了发送主叫信息功能,如果启动则发送主叫信息(接收到的主叫信息),否则发送字符“P”或“O”。
VCX语音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和私有的SIP Feature消息实现了多种语音业务的应用,如Silent Monitor(静音监听)、Camp On(呼叫预定)、FwdMail Toggle(前转到语音信箱的开关)等等。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如图4-1所示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本地号码语音业务的详细配置如表4-1所示。
|
配置项 |
说明 |
|
呼叫前转 |
无应答呼叫前转号码:输入前转的目的号码后,开启无应答呼叫前转 遇忙呼叫前转号码:输入前转的目的号码后,开启遇忙呼叫前转 无条件呼叫前转号码:输入前转的目的号码后,开启无条件呼叫前转 不可用呼叫前转号码:输入前转的目的号码后,开启不可用呼叫前转 |
|
呼叫等待 |
选中“开启”单选按钮,开启呼叫等待功能 开启呼叫等待功能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呼叫等待功能的提示音参数进行设置 · 提示次数:接通前呼叫等待提示次数 · 提示音次数:每次提示呼叫等待的提示音持续次数 · 提示音间隔:播放呼叫等待提示音的间隔时间 缺省情况下,播放一次提示音,每次持续播放两声。如果改变“提示次数”值大于1,则“提示音间隔”缺省为15秒 |
|
呼叫保持 |
选中“开启”单选按钮,开启呼叫保持功能 |
|
呼叫转接 |
选中“开启”单选按钮,开启呼叫转接功能。只有开启呼叫保持后才能成功配置呼叫转接 开启呼叫转接功能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发起呼叫转接业务的启动延迟时间进行设置 |
|
三方会议功能 |
选中“开启”单选按钮,开启三方会议功能 三方会议功能依赖于呼叫保持功能,只有使能呼叫保持后才能成功配置三方会议 |
|
监听和插入 |
选中“允许”单选按钮,开启监听和插入功能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如图4-2所示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本地号码语音业务中的其他语音功能的详细配置如表4-2所示。
|
配置项 |
说明 |
|
|
主叫用户名 |
设置发送的主叫用户名,区分大小写。字符串中可以包括0-9,a-z,A-Z、-、.、!、%、*、+、`、'及~ 缺省情况下没有配置主叫用户名 主叫用户名必须使用复合格式。因此如果需要发送“主叫用户名”,发送主叫信息选项必须采用“复合发送” |
|
|
发送主叫信息 |
设置发送主叫信息时所采用的消息格式 · 复合发送:发送信息时,主叫号码信息采用复合格式 · 简单发送:发送信息时,主叫号码信息采用简单格式 · 不发送:禁止向远端发送主叫信息 缺省情况下,发送主叫信息时采用复合格式 当对端设备只能支持两种格式中一种的时候,就需要调整本端用户线的格式,保证两端设备采用一致的格式 |
|
|
显示主叫信息 |
设置主叫信息显示功能 · 开启:开启主叫信息显示功能 · 关闭:关闭主叫信息显示功能 缺省情况下,启动显示主叫信息功能 |
|
|
呼入限制 |
配置呼入限制功能 · 开启:开启呼入限制功能 · 关闭:关闭呼入限制功能 缺省情况下,呼入限制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
|
呼出限制密码 |
在某些时候,用户希望自己的电话是专用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配置呼出限制密码 |
|
|
门控业务 |
门控密码 |
配置门控业务功能的开门密码及开门后自动锁门的时间 缺省情况下,门控业务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配置门控业务的FXS语音用户线所在设备上必须安装SIC-AUDIO卡 · 配置门控业务后,DTMF带外检测功能会自动关闭。在这种情况下,该线路不管作为主叫还是被叫,无论是否配置了带外传输功能,DTMF带外功能都无法生效 |
|
自动锁门间隔 |
||
|
Feature业务 |
配置Feature业务功能 · 开启:开启Feature业务 · 关闭:关闭Feature业务 缺省情况下,Feature业务处于关闭状态 |
|
|
群线组接入 |
配置群线组接入 · 开启:开启群线组接入功能 · 关闭:关闭群线组接入功能 缺省情况下,群线组接入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使用群线组接入功能时,所有参与该业务的本地号码都需要开启此选项 |
|
|
消息等待指示 |
消息等待指示功能 · 开启:开启消息等待指示功能 · 关闭:关闭消息等待指示功能 缺省情况下,消息等待指示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开启消息等待指示功能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播放指示音的时长进行设置
通常在语音网关向服务器发起消息订阅请求并订阅成功后,语音网关才能收到服务器的通知消息,从而获取语音邮箱的状态 |
|
|
热线号码 |
配置专线自动振铃功能,该号码为目的端的E.164电话号码 |
|
|
被叫延时挂机时间 |
主叫控制业务,设置被叫延迟挂机时间,该时间为0表示不启动该功能 缺省情况下,不启动该功能,即被叫延迟挂机时间为0 |
|
|
遇忙处理顺序 |
在下拉框中选择遇忙时,业务的优先级次序 |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如图4-3所示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
· 只有完成中继呼叫路由配置后,才能对相应呼叫路由的语音业务进行配置。SIP呼叫路由不支持语音业务的配置。
· 呼叫路由语音业务页面中的选项支持情况和中继路由方式中选择的线路有关,只有FXO中继线路支持“发送主叫号码”和“识别主叫号码”选项。

呼叫路由语音业务的详细配置如表4-3所示。
|
配置项 |
说明 |
|
呼叫等待 |
选中“开启”单选按钮,开启呼叫等待功能 开启呼叫等待功能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呼叫等待功能的提示音参数进行设置 · 提示次数:接通前呼叫等待提示次数 · 提示音次数:每次提示呼叫等待的提示音持续次数 · 提示音间隔:播放呼叫等待提示音的间隔时间 缺省情况下,播放一次提示音,每次持续播放两声。如果改变“提示次数”值大于1,则“提示音间隔”缺省为15秒 |
|
呼入限制 |
配置呼入限制功能 · 开启:开启呼入限制功能 · 关闭:关闭呼入限制功能 缺省情况下,呼入限制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
呼出限制密码 |
在某些时候,用户希望自己的电话是专用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配置呼出限制密码 |
|
群线组接入 |
配置群线组接入 · 开启:开启群线组接入功能 · 关闭:关闭群线组接入功能 缺省情况下,群线组接入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使用群线组接入功能时,所有参与该业务的呼叫路由都需要开启此选项 |
|
热线号码 |
配置专线自动振铃功能,该号码为目的端的E.164电话号码 |
Telephone A和Telephone B在正常通话过程中,如果此时Telephone C呼叫Telephone A,那么新的呼叫不会因为话路忙而被拒绝,就像正常的呼叫一样,Telephone C会听到回铃音;对于正在通话的Telephone A来说,会听到等待提示音,得知有新呼叫在等待接入。
图4-4 配置呼叫等待业务组网图

![]()
在开始下面的配置之前,需确保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之间路由可达。
(1) 配置语音基本呼叫
在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上完成语音基本呼叫的配置。
(2) 配置呼叫等待
在Router A上配置呼叫等待。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1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图4-5 配置呼叫等待

· 选中与呼叫等待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呼叫等待功能。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对两种呼叫等待操作方式分别进行验证:
操作一:Telephone A和Telephone B在正常通话过程中,Telephone C拨打1000呼叫Telephone A,Telephone A可以听到呼叫等待提示音,Telephone C可以正常听到回铃音。此时Telephone A挂机,可以马上听到Telephone A振铃,Telephone A摘机后可以与Telephone C进行通话。
操作二:Telephone A和Telephone B在正常通话过程中,Telephone C拨打1000呼叫Telephone A,Telephone A拍叉可以接通与Telephone C的通话,此时Telephone B处于被保持状态。Telephone A再次拍叉可以接通与Telephone B的通话,此时Telephone C处于被保持状态。注意,如果使用这种操作方式,需要在连接Telephone A的语音用户线上使能呼叫保持功能。
Telephone A拨打Telephone B,Telephone B正忙无法应答,通过在Router B上的配置呼叫前转将Telephone A转移到Telephone C,最终Telephone A与Telephone C建立通话。

![]()
在开始下面的配置之前,需确保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之间路由可达。
(1) 配置语音基本呼叫
在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上完成语音基本呼叫的配置。
(2) 配置呼叫前转
在Router B上配置呼叫前转。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2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图4-7 配置呼叫前转

· 在遇忙呼叫前转号码中输入“3000”。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Telephone A拨打Telephone B,Telephone B正忙无法应答。因为Telephone B启动了呼叫前转,将该路呼叫前转给Telephone C,最终Telephone A与Telephone C建立通话。
通过配置呼叫转接业务可以使Telephone A转接Telephone B到Telephone C,转接后,Telephone B和Telephone C进行正常通话。
整个操作过程:Telephone A拨打Telephone B通话后,拍叉保持住Telephone B,听到拨号音后拨打Telephone C的号码3000。Telephone A挂机,此时Telephone B和Telephone C接通,Telephone A完成呼叫转接功能。
图4-8 配置呼叫转接业务组网图

![]()
在开始下面的配置之前,需确保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之间路由可达。
(1) 配置语音基本呼叫
在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上完成语音基本呼叫的配置。
(2) 配置呼叫转接
# 在Router A上配置呼叫保持和呼叫转接。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1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图4-9 配置呼叫转接

· 选中与呼叫保持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呼叫保持功能。
· 选中与呼叫转接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呼叫转接功能。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Telephone A拨打Telephone B通话后,拍叉保持住Telephone B,听到拨号音后拨打Telephone C的号码3000。Telephone A挂机,此时Telephone B和Telephone C接通,Telephone A完成呼叫转接功能。
群线组接入业务应用于存在相同电话号码对应多个用户线时,如果某一条语音用户线正在使用,设备能够自动转到具有相同电话号码但优先级低的语音用户线。
Router A上接Telephone A1和Telephone A2两部电话,电话号码都是1000,但是Telephone A1的优先级高。Telephone B拨打1000,因为Telephone A1的优先级高,Telephone B会接通Telephone A1(1000)并通话。此时Telephone C也拨打电话1000,群线组接入业务就能使Telephone C和Telephone A2通话。
图4-10 配置群线组接入业务组网图

![]()
在开始下面的配置之前,需确保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之间路由可达。
(1) 配置语音基本呼叫
在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上完成语音基本呼叫的配置。
(2) 配置群线组接入
# 在Router A上配置Telephone A2的号码优先级。Telephone A1保持缺省配置(号码优先级为0,即最高号码优先级)。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Telephone A2的本地号码1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高级配置页面。
图4-11 配置Telephone A2的号码优先级

· 在号码选择优先级下拉框中选择优先级4。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在Router A上配置群线组接入。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Telephone A1的本地号码1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图4-12 配置群线组接入

· 选中与群线组接入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群线组接入功能。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在Telephone A2的本地号码1000上进行相同配置(开启群线组业务),此处不再重复。
Telephone B拨打1000,因为Telephone A1的优先级高,Telephone B会接通Telephone A1(1000)并通话。此时Telephone C也拨打电话1000,群线组接入业务就能使Telephone C和Telephone A2通话。
Telephone A拨打Telephone B,Telephone B接通Telephone A后,先通过呼叫保持功能保持Telephone A,再拨打Telephone C号码接入Telephone C,通过三方会议功能(拍叉按3键)能够同时接入Telephone A和Telephone C,使Telephone A、B和C三方同时通话。
图4-13 配置三方会议业务组网图

![]()
在开始下面的配置之前,需确保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之间路由可达。
(1) 配置语音基本呼叫
在Router A、Router B和Router C上完成语音基本呼叫的配置。
(2) 配置三方会议
# 在Router A和Router C上开启呼叫保持业务。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图4-14 配置呼叫保持

· 选中与呼叫保持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呼叫保持功能。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在Router B上开启呼叫保持业务和三方会议功能。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2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图4-15 配置呼叫保持

· 选中与呼叫保持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呼叫保持功能。
· 选中与三方会议功能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三方会议功能。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此时Telephone B作为会议发起方可以和会议参与方Telephone A和Telephone C进行三方会议。
如果在Router A和Router C上对应的Telephone A和Telephone C的FXS线路上开启三方会议功能,Telephone A或Telephone C就可以发起新的呼叫来邀请新的参与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会议的级联。
· 静音监听业务:Telephone C要求监听Telephone A和Telephone B的通话内容。
Telephone A和Telephone B正在进行通话。Telephone C通过拨打Feature特性码(*425*Telephone A号码#)请求监听Telephone A与Telephone B的通话,完成该操作后,Telephone C能监听到Telephone A和Telephone B之间的通话。
· 强插业务:Telephone C希望参与Telephone A与Telephone B之间的通话。
如果Telephone C希望参与Telephone A与Telephone B的通话,Telephone C只需再次拨打Feature特性码(*428#),完成该操作后,Telephone A、 B和C之间就能够进行三方通话。
图4-16 配置静音监听和强插业务组网图

(1) 配置VCX语音服务器
进入服务器界面,选择中央管理控制台。首先配置Telephone A、Telephone B和Telephone C的话机信息。如图4-17所示,这里以被监听方Telephone A为例。

# 配置静音监听权限。
点击号码1000的“功能”按钮进入功能配置,点击“Silent Monitor and Barge In”业务的“编辑功能”按钮,进入静音监听及语音单独业务的相关配置,如图4-18所示。

点击“指定电话机”按钮,指定对号码1000有监听权限的电话号码。完成该操作后,界面如图4-19所示。

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后,Telephone C(号码3000)就对Telephone A(号码1000)具有静音监听和语音强插权限。
(2) 配置Router A
# 配置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
· 配置本地号码:在本地号码配置页面,创建ID为“1000”的本地号码,号码为“1000”,绑定线路为“line 1/0”。
· 配置到Router B的呼叫路由:在呼叫路由配置页面,创建ID为“2000”的呼叫路由,目的号码为“3000”,呼叫路由类型为“SIP”,SIP路由方式为“代理服务器”。
· 配置到Router C的呼叫路由:在呼叫路由配置页面,创建ID为“3000”的呼叫路由,目的号码为“3000”,呼叫路由类型为“SIP”,SIP路由方式为“代理服务器”。
· 配置SIP注册:在SIP连接属性页面,开启服务器注册,配置主用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为“100.1.1.101”。
# 开启Feature业务,并允许静音监听和强插功能。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1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本地号码的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图4-20 开启Feature业务,并允许静音监听和强插功能

· 选中与监听和插入对应的“允许”单选项,开启监听和插入功能。
· 选中与Feature业务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Feature业务。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3) 配置Router B
# 配置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
· 配置本地号码:在本地号码配置页面,创建ID为“2000”的本地号码,号码为“2000”,绑定线路为“line 1/0”。
· 配置到Router A的呼叫路由:在呼叫路由配置页面,创建ID为“1000”的呼叫路由,目的号码为“1000”,呼叫路由类型为“SIP”,SIP路由方式为“代理服务器”。
· 配置到Router C的呼叫路由:在呼叫路由配置页面,创建ID为“3000”的呼叫路由,目的号码为“3000”,呼叫路由类型为“SIP”,SIP路由方式为“代理服务器”。
· 配置SIP注册:在SIP连接属性页面,开启服务器注册,配置主用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为“100.1.1.101”。
(4) 配置Router C
# 配置本地号码和呼叫路由。
· 配置本地号码:在本地号码配置页面,创建ID为“3000”的本地号码,号码为“3000”,绑定线路为“line 1/0”。
· 配置到Router A的呼叫路由:在呼叫路由配置页面,创建ID为“1000”的呼叫路由,目的号码为“1000”,呼叫路由类型为“SIP”,SIP路由方式为“代理服务器”。
· 配置到Router B的呼叫路由:在呼叫路由配置页面,创建ID为“2000”的呼叫路由,目的号码为“2000”,呼叫路由类型为“SIP”,SIP路由方式为“代理服务器”。
· 配置SIP注册:在SIP连接属性页面,开启服务器注册,配置主用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为“100.1.1.101”。
# 配置Router C到Router A的呼叫路由需要采用“NTE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1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呼叫路由的高级配置页面。
图4-21 SIP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
![]()
![]()
![]()

· 选择DTMF传输方式为“RFC2833”。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开启Feature业务。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3000,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本地号码的语音业务配置页面。
图4-22 开启Feature业务

· 选中与Feature业务对应的“开启”单选项,开启Feature业务。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Telephone C通过拨打Feature特性码(*425*Telephone A号码#)可以监听Telephone A与Telephone B的通话。如果Telephone C希望参与通话,可以拨打Feature特性码(*428#)加入Telephone A与Telephone B之间的通话。
编码参数部分包括选择编码方式优先级及设置打包时长。
编码方式包括:g711alaw、g711ulaw、g723r53、g723r63、g726r16、g726r24、g726r32、g726r40、g729a、g729br8和g729r8。
各种编码方式的特点如下:
g711alaw和g711ulaw编解码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传输,但要占用较高的带宽。
g723r53和g723r63编解码提供了静音压缩技术和舒适噪音,较高速率的输出基于多脉冲多量级技术并提供某种程度上较高质量的音质,较低速率的输出基于码激励线性预测技术并为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g729r8和g729a编解码提供的话音质量与32kbps的ADPCM(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相似,具有长话的质量,同时具有低带宽、较小时间延迟和适中处理复杂度,因此应用广泛。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各种语音编解码算法对语音带宽、话音质量等的影响,表5-1介绍相关算法和带宽的关系。
|
语音编解码 |
带宽 |
语音质量 |
|
G.711(A律、m律) |
64Kbps(没有压缩) |
语音质量最好 |
|
G.726 |
16、24、32、40 Kbps |
语音质量较好 |
|
G.729 |
8Kbps |
语音质量较好 |
|
G.723 r63 |
6.3Kbps |
语音质量一般 |
|
G.723 r53 |
5.3Kbps |
语音质量一般 |
实际的网络带宽和打包间隔和网络结构有关,打包时间间隔越长,网络带宽越逼近媒体流带宽,网络承载越多(封装的报文头越多),网络带宽越大,同时打包时间间隔越长,引入的固有编码延时越大。
为了能更方便地根据线路忙闲状况和网络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音编解码算法,下面几张表列出了没有IPHC(IP Header Compression,IP报文头压缩)压缩时,相关的打包参数,包括打包时长、单位时长的报文长度、网络带宽等信息。
表5-2 G.711算法(A律/µ律)
|
打包时长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报文长度IP(字节) |
网络带宽I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编码延迟 |
|
10毫秒 |
80 |
120 |
96Kbps |
126 |
100.8Kbps |
10毫秒 |
|
20毫秒 |
160 |
200 |
80Kbps |
206 |
82.4Kbps |
20毫秒 |
|
30毫秒 |
240 |
280 |
74.7Kbps |
286 |
76.3Kbps |
30毫秒 |
|
G.711算法(A律/µ律):媒体流带宽64Kbps,最小打包时长10毫秒 |
||||||
表5-3 G.723 r63算法
|
打包时长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报文长度IP(字节) |
网络带宽I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编码延迟 |
|
30毫秒 |
24 |
64 |
16.8Kbps |
70 |
18.4Kbps |
30毫秒 |
|
60毫秒 |
48 |
88 |
11.6Kbps |
94 |
12.3Kbps |
60毫秒 |
|
90毫秒 |
72 |
112 |
9.8Kbps |
118 |
10.3Kbps |
90毫秒 |
|
120毫秒 |
96 |
136 |
9.1Kbps |
142 |
9.5Kbps |
120毫秒 |
|
150毫秒 |
120 |
160 |
8.5Kbps |
166 |
8.9Kbps |
150毫秒 |
|
180毫秒 |
144 |
184 |
8.2Kbps |
190 |
8.4Kbps |
180毫秒 |
|
G.723 r63算法:媒体流带宽6.3Kbps,最小打包时长30毫秒 |
||||||
表5-4 G.723 r53算法
|
打包时长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报文长度IP(字节) |
网络带宽I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编码延迟 |
|
30毫秒 |
20 |
60 |
15.9Kbps |
66 |
17.5Kbps |
30毫秒 |
|
60毫秒 |
40 |
80 |
10.6Kbps |
86 |
11.4Kbps |
60毫秒 |
|
90毫秒 |
60 |
100 |
8.8Kbps |
106 |
9.3Kbps |
90毫秒 |
|
120毫秒 |
80 |
120 |
8Kbps |
126 |
8.4Kbps |
120毫秒 |
|
150毫秒 |
100 |
140 |
7.5Kbps |
146 |
7.8Kbps |
150毫秒 |
|
180毫秒 |
120 |
160 |
7.1Kbps |
166 |
7.4Kbps |
180毫秒 |
|
G.723 r53算法:媒体流带宽5.3Kbps,最小打包时长30毫秒 |
||||||
表5-5 G.726 r16算法
|
打包时长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报文长度IP(字节) |
网络带宽I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编码延迟 |
|
10毫秒 |
20 |
60 |
48Kbps |
66 |
52.8Kbps |
10毫秒 |
|
20毫秒 |
40 |
80 |
32Kbps |
86 |
34.4Kbps |
20毫秒 |
|
30毫秒 |
60 |
100 |
26.7Kbps |
106 |
28.3Kbps |
30毫秒 |
|
40毫秒 |
80 |
120 |
24Kbps |
126 |
25.2Kbps |
40毫秒 |
|
50毫秒 |
100 |
140 |
22.4Kbps |
146 |
22.1Kbps |
50毫秒 |
|
60毫秒 |
120 |
160 |
21.3Kbps |
166 |
11.4Kbps |
60毫秒 |
|
70毫秒 |
140 |
180 |
20.6Kbps |
186 |
21.3Kbps |
70毫秒 |
|
80毫秒 |
160 |
200 |
20 Kbps |
206 |
20.6Kbps |
80毫秒 |
|
90毫秒 |
180 |
220 |
19.5Kbps |
226 |
20.1Kbps |
90毫秒 |
|
100毫秒 |
200 |
240 |
19.2Kbps |
246 |
19.7Kbps |
100毫秒 |
|
110毫秒 |
220 |
260 |
18.9Kbps |
266 |
19.3Kbps |
110毫秒 |
|
g.726 r16算法:媒体流带宽16Kbps,最小打包时长10毫秒 |
||||||
表5-6 G.726 r24算法
|
打包时长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报文长度IP(字节) |
网络带宽I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编码延迟 |
|
10毫秒 |
30 |
70 |
56Kbps |
76 |
60.8Kbps |
10毫秒 |
|
20毫秒 |
60 |
100 |
40Kbps |
106 |
42.4Kbps |
20毫秒 |
|
30毫秒 |
90 |
130 |
34.7Kbps |
136 |
36.3Kbps |
30毫秒 |
|
40毫秒 |
120 |
160 |
32Kbps |
166 |
33.2Kbps |
40毫秒 |
|
50毫秒 |
150 |
190 |
30.4Kbps |
196 |
31.2Kbps |
50毫秒 |
|
60毫秒 |
180 |
220 |
29.3Kbps |
226 |
30.1Kbps |
60毫秒 |
|
70毫秒 |
210 |
250 |
28.6Kbps |
256 |
29.3Kbps |
70毫秒 |
|
g.726 r24算法:媒体流带宽24Kbps,最小打包时长10毫秒 |
||||||
表5-7 G.726 r32算法
|
打包时长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报文长度IP(字节) |
网络带宽I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编码延迟 |
|
10毫秒 |
40 |
80 |
64Kbps |
86 |
68.8Kbps |
10毫秒 |
|
20毫秒 |
80 |
120 |
48Kbps |
126 |
50.4Kbps |
20毫秒 |
|
30毫秒 |
120 |
160 |
42.7Kbps |
166 |
44.3Kbps |
30毫秒 |
|
40毫秒 |
160 |
200 |
40Kbps |
206 |
41.2Kbps |
40毫秒 |
|
50毫秒 |
200 |
240 |
38.4Kbps |
246 |
39.4Kbps |
50毫秒 |
|
g.726 r32算法:媒体流带宽32Kbps,最小打包时长10毫秒 |
||||||
表5-8 G.726 r40算法
|
打包时长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报文长度IP(字节) |
网络带宽I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编码延迟 |
|
10毫秒 |
50 |
90 |
72Kbps |
96 |
76.8Kbps |
10毫秒 |
|
20毫秒 |
100 |
140 |
56Kbps |
146 |
58.4Kbps |
20毫秒 |
|
30毫秒 |
150 |
190 |
50.7Kbps |
196 |
52.3Kbps |
30毫秒 |
|
40毫秒 |
200 |
240 |
48 Kbps |
246 |
49.2Kbps |
40毫秒 |
|
g.726 r40算法:媒体流带宽40Kbps,最小打包时长10毫秒 |
||||||
表5-9 G.729算法
|
打包时长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报文长度IP(字节) |
网络带宽I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编码延迟 |
|
10毫秒 |
10 |
50 |
40Kbps |
56 |
44.8Kbps |
10毫秒 |
|
20毫秒 |
20 |
60 |
24Kbps |
66 |
26.4Kbps |
20毫秒 |
|
30毫秒 |
30 |
70 |
18.7Kbps |
76 |
20.3Kbps |
30毫秒 |
|
40毫秒 |
40 |
80 |
16Kbps |
86 |
17.2Kbps |
40毫秒 |
|
50毫秒 |
50 |
90 |
14.4Kbps |
96 |
15.4Kbps |
50毫秒 |
|
60毫秒 |
60 |
100 |
13.3Kbps |
106 |
14.1Kbps |
60毫秒 |
|
70毫秒 |
70 |
110 |
12.6Kbps |
116 |
13.3Kbps |
70毫秒 |
|
80毫秒 |
80 |
120 |
12Kbps |
126 |
12.6Kbps |
80毫秒 |
|
90毫秒 |
90 |
130 |
11.6Kbps |
136 |
12.1Kbps |
90毫秒 |
|
100毫秒 |
100 |
140 |
11.2Kbps |
146 |
11.7Kbps |
100毫秒 |
|
110毫秒 |
110 |
150 |
10.9Kbps |
156 |
11.3Kbps |
110毫秒 |
|
120毫秒 |
120 |
160 |
10.7Kbps |
166 |
11.1Kbps |
120毫秒 |
|
130毫秒 |
130 |
170 |
10.5Kbps |
176 |
10.8Kbps |
130毫秒 |
|
140毫秒 |
140 |
180 |
10.3Kbps |
186 |
10.6Kbps |
140毫秒 |
|
150毫秒 |
150 |
190 |
10.1Kbps |
196 |
10.5Kbps |
150毫秒 |
|
160毫秒 |
160 |
200 |
10Kbps |
206 |
10.3Kbps |
160毫秒 |
|
170毫秒 |
170 |
210 |
9.9Kbps |
216 |
10.2Kbps |
170毫秒 |
|
180毫秒 |
180 |
220 |
9.8Kbps |
226 |
10Kbps |
180毫秒 |
|
G.729算法:媒体流带宽8Kbps,最小打包时长10毫秒 |
||||||
![]()
· 打包时长为语音报文包含信息的时间长度。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打包时长×媒体流带宽。
· 报文长度(IP)=IP头+RTP头+UDP头+语音信息长度=20+12+8+Data。
· 报文长度(IP+PPP)=PPP头+IP头+RTP头+UDP头+语音信息长度=6+20+12+8+Data。
· 网络带宽= 媒体流带宽×报文长度/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由于IPHC压缩受网络稳定性影响很大,在线路质量理想、网络非常稳定、没有丢包或丢包很小时,IPHC的效率才能很好体现。当网络出现波动时,IPHC效率会急剧降低。在最好情况下,IP(RTP)头可以被压缩到2字节,如果同时启动PPP头压缩,能节省可观的媒体流带宽。下面以30毫秒打包时长说明各编解码算法的IPHC最高压缩效率:
表5-10 IPHC+PPP压缩的效率
|
编解码算法 |
单位时长编码字节 |
压缩前 |
IPHC+PPP压缩后 |
||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报文长度IP+PPP(字节) |
网络带宽IP+PPP |
||
|
G.729 |
30 |
76 |
20.3Kbps |
34 |
9.1Kbps |
|
G.723r63 |
24 |
70 |
18.4Kbps |
28 |
7.4Kbps |
|
G.723r53 |
20 |
66 |
17.5Kbps |
24 |
6.4Kbps |
|
G.726r16 |
60 |
106 |
28.3Kbps |
64 |
17.1Kbps |
|
G.726r24 |
90 |
136 |
17.5Kbps |
94 |
25.1Kbps |
|
G.726r32 |
120 |
166 |
44.3Kbps |
124 |
33.1Kbps |
|
G.726r40 |
150 |
196 |
52.3Kbps |
154 |
41.1Kbps |
其他参数包括一些可选参数,如号码选择优先级、拨号前缀、发送被叫号码方式和DTMF传输方式等,这些参数的具体含义请参见“5.2.2 ”和“5.3.2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本地号码的高级配置页面。
图5-1 配置本地号码的编码参数

本地号码中的编码参数的详细配置如表5-11所示。
|
配置项 |
说明 |
|
|
编码方式第一优先级 |
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语音编解码方法 |
按照优先级别配置语音编解码方式,可选择的编解码方式: · g711alaw:表示G.711(定义了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的A律编解码方式,带宽为64kbps,通常被欧洲采用 · g711ulaw:表示G.711的m律编解码方式,带宽为64kbps,通常被北美和日本等国家采用 · g723r53:表示G.723.1 Annex A(多媒体通讯的双速率语音编码,基于多脉冲多量级化和码激励线性预测技术)编解码方式,带宽为5.3kbps · g723r63:表示G.723.1 Annex A编解码方式,带宽为6.3kbps · g726r16:表示G.726 Annex A(使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编解码方式,带宽为16kbps · g726r24:表示G.726 Annex A(使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编解码方式,带宽为24kbps · g726r32:表示G.726 Annex A(使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编解码方式,带宽为32kbps · g726r40:表示G.726 Annex A(使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编解码方式,带宽为40kbps · g729a:表示G.729 Annex A编解码方式,对G.729编解码进行了一系列简化,带宽为8kbps · g729br8:表示G.729 Annex B编解码方式(使用共轭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的语音编码技术)编解码方式,带宽为8kbps · g729r8:表示G.729(使用共轭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的语音编码技术)编解码方式,带宽为8kbps |
|
编码方式第一优先级 |
具有第二优先级的语音编解码方法 |
|
|
编码方式第三优先级 |
具有第三优先级的语音编解码方法 |
|
|
编码方式第四优先级 |
具有最低优先级的语音编解码方法 |
|
|
G711打包方式间隔 |
g711alaw和g711ulaw编解码格式的语音打包时长 |
|
|
G723打包方式间隔 |
g723r53和g723r63编解码格式的语音打包时长 |
|
|
G726r16打包方式间隔 |
g726r16编解码格式的语音打包时长 |
|
|
G726r24打包方式间隔 |
g726r24编解码格式的语音打包时长 |
|
|
G726r32打包方式间隔 |
g726r32编解码格式的语音打包时长 |
|
|
G726r40打包方式间隔 |
g726r40编解码格式的语音打包时长 |
|
|
G729打包方式间隔 |
g729r8、g729br8和g729a编解码格式的语音打包时长 |
|
![]()
只有当通讯双方拥有的语音编解码方法存在交集时(即拥有双方都认可的编解码方法),双方才能正常建立通信。如果在某个连接两端设备中设定的编解码方式不统一,或没有共有的编解码方法,则呼叫将会失败。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本地号码的高级配置页面。
图5-2 配置本地号码的其他选项

本地号码中的其他选项的详细配置如表5-12所示。
|
配置项 |
说明 |
|
|
号码选择优先级 |
设置本地号码的优先级,数值越小表示优先级越高 |
|
|
拨号前缀 |
设置的前缀号码。对类型为“中继”的呼叫路由,会在发出的被叫号码前添加设置的前缀号码 |
|
|
发送被叫号码方式 |
截取 |
按号码截断方式发送被叫号码 |
|
全部发送 |
发送全部被叫号码 |
|
|
指定位数 |
选择“指定位数”方式要求输入号码发送的长度(从号码末尾依次向前提取),数值不大于被叫号码的总位数 |
|
|
DTMF传输方式 |
带内 |
采用SIP带内方式传输DTMF码 |
|
带外 |
采用SIP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 |
|
|
RFC2833 |
采用NTE(Named Telephone Event,命名的电话事件)方式传输DTMF码。采用NTE方式传输DTMF码时可以对RTP报文的payload值进行设置 |
|
|
DSCP域值 |
预定义 |
选择承载RTP流的IP报文中ToS字段的DSCP域的值 |
|
自定义 |
在自定义输入框中输入自定义的DSCP域值 |
|
|
静音检测 |
VAD是Voice Activity Detection的缩写,字面意思是语音活动检测,通常称为静音检测。其基本思想是根据人们日常谈话的话音信号和沉默信号能量高低不同来检测静音并加以删除,不产生信号;检测到突发的活动声音时才生成语音信号并传输。研究表明运用VAD技术能够节省不少于50%的传输带宽 · 开启:开启静音检测功能 · 关闭:关闭静音检测功能 缺省情况下,静音检测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呼叫路由的高级配置页面。
图5-3 配置呼叫路由的编码参数

呼叫路由中的编码参数的详细配置请参见表5-11,此处不再重复。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呼叫路由的高级配置页面。
图5-4 配置呼叫路由的其他选项

呼叫路由中的其他选项的详细配置请参见表5-12,两项特有的详细配置如表5-13所示。
|
配置项 |
说明 |
|
呼叫路由选择优先级 |
设置呼叫路由的优先级,数值越小表示优先级越高 |
|
本地产生回铃音 |
· 开启:开启本地发送回铃音功能 · 关闭:关闭本地发送回铃音功能 缺省情况下,由远端播放回铃音,本地不发送回铃音 |
Router A和Router B作为SIP UA,要求在呼叫建立之后,通话双方在通话过程中可以使用SIP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使DTMF码能够传输更加可靠。
图5-5 SIP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组网图

(1) 配置语音基本呼叫
具体配置过程和“2.3.1 ”完全相同,此处不再重复。
(2) 配置带外传输方式
# 在Router A上配置呼叫路由需要采用“SIP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号码2222,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呼叫路由的高级配置页面。
图5-6 SIP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

· 选择DTMF传输方式为“带外”。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在Router B上配置本地号码的“SIP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本地号码”,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本地号码2222,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本地号码的高级配置页面。
图5-7 SIP带外方式传输DTMF码

· 选择DTMF传输方式为“带外”。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呼叫建立之后,通话过程中一方按键,此时DTMF码会通过带外传输到对方,另一方可以在话机里听到较短促的DTMF声。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SIP2SIP呼叫参数设置页面。
图6-1 SIP2SIP呼叫参数设置页面的媒体参数设置

SIP2SIP呼叫媒体参数的详细配置如表6-1所示。
表6-1 SIP2SIP呼叫媒体参数的详细配置
|
配置项 |
说明 |
|
编解码透传协商 |
在SIP Trunk设备能支持任何一种呼叫双方均支持的编解码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选项在SIP Trunk设备上开启编解码透传功能。开启该功能后,SIP Trunk设备不会干预呼叫双方的编解码协商,而只是将编解码能力集透传给对方,由呼叫双方完成编解码协商 缺省情况下,SIP Trunk设备的编解码透传处于关闭状态 |
|
语音编解码转换 |
在SIP Trunk设备控制的呼叫双方通过媒体能力协商无法获得双方均支持的编解码能力时,可以通过该选项在SIP TRUNK设备上开启语音编解码转换功能。开启该功能后,SIP Trunk设备可以使用自己的编解码能力集分别与呼叫双方进行协商,即使与呼叫双方协商出来的编解码不相同,SIP Trunk设备也可以利用DSP的编解码转换功能对通过SIP Trunk设备的媒体流进行编解码转换 缺省情况下,SIP Trunk设备的编解码转换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启用了编解码转换功能,但呼叫时没有空闲的编解码转换DSP资源可用,则呼叫无法建立 · 如果启用了编解码透传功能,则最终呼叫将采用编解码透传方式建立 · 如果启用了媒体旁路功能,则最终呼叫将采用媒体旁路方式 |
|
媒体流控制方式 |
· 旁路:在SIP Trunk设备不需要进行编解码转换也不需要对呼叫端点隐藏彼此网络地址时,可以通该选项开启SIP Trunk设备的媒体旁路功能。开启该功能后,SIP Trunk设备不会干预呼叫双方的媒体流交互,而是允许媒体流在呼叫双方间直接传输 · 中继: 指定SIP Trunk设备作为RTP中继代理,媒体流经过设备进行中继转发 缺省情况下,SIP Trunk设备的媒体流控制方式为中继方式 |
|
NO-SDP INVITE的处理 |
· 携带SDP:在SIP Trunk设备上开启DO-EO转换功能(delayed offer到early offer 的INVITE消息的转换功能)后,设备可以将不携带SDP Offer的INVITE消息转换为携带SDP Offer的INVITE消息 · 不携带SDP:在SIP Trunk设备上关闭了DO-EO转换功能 缺省情况下,SIP Trunk设备的DO-EO转换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在导航栏中选择“语音管理 > 呼叫路由”,在列表中找到要进行配置的呼叫路由,单击对应的
图标,进入SIP2SIP呼叫参数设置页面。
图6-2 SIP2SIP呼叫参数设置页面的消息处理设置

SIP2SIP呼叫消息处理的详细配置如表6-2所示。
表6-2 SIP2SIP呼叫消息处理的详细配置
|
配置项 |
说明 |
|
呼叫前转类消息 |
· 远端处理:指定SIP Trunk设备收到呼叫前转业务相关消息后,直接透传给另一侧由终端自行处理 · 本地处理:指定SIP Trunk设备收到呼叫前转业务相关消息后不透传,由SIP Trunk设备本地处理 缺省情况下,SIP Trunk设备的呼叫前转类消息的处理方式为远端处理 |
|
呼叫转接类消息 |
· 远端处理:指定SIP Trunk设备收到呼叫转接业务相关消息后,直接透传给另一侧由终端自行处理 · 本地处理:指定SIP Trunk设备收到呼叫转接业务相关消息后不透传,由SIP Trunk设备本地处理 缺省情况下,SIP Trunk设备呼叫转接类消息的处理方式为远端处理 |
|
呼叫内信令透传 |
· 远端处理:在会话定期更新机制由主叫端发起,被叫端也支持会话定期更新机制的情况下,通过该选项指定SIP Trunk设备透传消息中会话更新相关参数到远端进行处理,则会话更新请求的发送间隔由终端协商决定,详情请参见RFC 4028 · 本地处理:指定SIP Trunk设备收到呼叫内会话定期更新消息对其进行直接处理而不会透传到另一侧 缺省情况下,SIP Trunk设备的呼叫内信令透传的处理方式为本地处理 |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