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 关于我们

H3C UniStor X10000 G3系列存储 配置指导-R13xx-6W101

02-集群管理

本章节下载 02-集群管理  (2.79 MB)

docurl=/cn/Service/Document_Software/Document_Center/Storage/Catalog/Massive_Scale_Out/H3C_UniStor_X10000_G3/Configure/Operation_Manual/H3C_UniStor_X10000_G3_CG-R13xx-6W101/202102/1382534_30005_0.htm

02-集群管理


2 集群管理

集群管理包含概览、资源管理、主机管理、Pool信息和管理高可用五大功能。

2.1  概览

2.1.1  简介

主要用于显示整个集群的概要信息和集群拓扑

2.1.2  查看概要信息

单击导航树中的[概览]菜单项,进入“概要信息”页面即可查看整个集群的状态信息(单击<刷新>按钮可对页面显示的数据进行刷新查看,各页面中的<刷新>按钮功能相同,后续不再赘述)。该页面的布局如图2-1所示,页面各区域的说明如表2-1所示。鼠标移到对应区域,页面上将显示该区域对应的状态信息。

图2-1 概要信息页面

表2-1 页面布局说明

区域编号

名称

说明

1

集群容量

显示集群的剩余容量和已用容量,鼠标停留在图例上可浮框显示具体数据。单击“详情”链接可切换成以列表形式显示各存储服务类型的具体容量情况。

2

集群数据健康度

显示集群当前的数据健康程度,鼠标停留在图例上可浮框显示具体数据。集群数据健康度不为100%时不允许删除存储节点或硬盘。单击“更多信息”链接可进入硬盘池管理页面进行具体查看。

3

集群IOPS/OPS

显示集群最近一个小时内的存储读/写IOPS和文件读/写OPS统计信息。鼠标停留在坐标内可浮框显示对应时刻的具体数据。

4

节点信息

显示集群中的所有存储节点信息,包括主机名称、IP地址、硬盘状态、内存使用率和CPU使用率。鼠标停留在某一主机的硬盘状态或内存使用率字段可浮框显示具体数据。

5

集群带宽

显示集群最近一个小时内的带宽统计信息,包括存储读/写带宽和文件读/写带宽。鼠标停留在坐标内可浮框显示对应时刻的具体数据。

 

2.1.3  查看拓扑信息

单击导航树中的[概览]菜单项,进入概要信息页面,选择“集群拓扑”页签,如图2-2所示,进入拓扑展示页面即可查看集群拓扑图,通过选择主机可以获得主机的详细信息。

图2-2 集群拓扑图

 

2.1.4  全屏查看信息

单击导航树中的[概览]菜单项,进入概要信息页面,单击<全屏>按钮,如图2-3所示,进入全屏页面即可查看集群的信息,以可视化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系统的状态和数据。

图2-3 全屏展示图

 

注意

·     全屏展示的数据刷新周期为30秒左右,因此全屏显示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延时。

·     健康度、容量使用率、客户端连接数等根据当前集群实际的业务类型(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相应显示。

 

表2-2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健康度

集群数据健康度、文件存储健康度、块存储健康度和对象存储健康度

集群拓扑

集群内主机与网络拓扑信息

集群已用容量

集群已经使用的容量

告警

当前各级别告警的告警数量

容量使用率

块存储容量使用率、对象存储容量使用率、文件存储容量使用率和集群数据容量使用率

客户端连接数

块存储客户端连接数、对象存储客户端连接数和文件存储客户端连接数

TOP3硬盘使用率

集群中容量使用率最高的三个数据盘

资源利用率

内存使用率、CPU使用率、网卡发送、网卡接收

集群IOPS/OPS

存储读/写IOPS和文件读/写OPS

集群带宽

存储读/写带宽和文件读/写带宽

 

2.2  资源管理

2.2.1  简介

UniStor采用了分布式体系架构,存储到UniStor中的业务数据会分布在集群内所有的存储节点上。为了能够对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进行隔离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UniStor通过资源管理功能来细分和分层管理存储资源。

资源管理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如下需求:

·     业务融合:支持在同一个集群内同时提供块存储、对象存储和文件存储三种不同类型的存储服务(需分别创建节点池,一个节点池内仅支持一种存储服务)。

·     数据隔离:在原先以存储节点为最小单位进行业务数据隔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以存储节点内部的硬盘为最小单位进行业务数据隔离,增加了集群部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     存储池性能划分:存储池基于硬盘池创建,硬盘池由节点池的不同节点的部分或全部硬盘按不同的数据盘类型和缓存盘类型组合而成,不同硬盘类型组合的硬盘池可以提供不同的存储性能。

·     无数据迁移的新业务添加:在集群现有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新增存储节点用于其它新业务时,不产生数据迁移。

2.2.2  概念与原理

1. 节点池

节点池是集群中的存储区域单元,每个节点池包含集群中的若干个存储节点。通过节点池可以实现不同存储业务数据间的隔离,满足用户使用不同功能和性能的存储的需求。

将集群划分出不同的节点池后,系统会将一份数据的多个副本或分片存放在某一指定节点池内,并根据冗余策略的配置,该节点池可允许一定数量的节点或硬盘出现故障而不丢失数据。

建议将不同类型(高性能型或大容量型)的存储节点部署在不同的节点池中,从而将节点池划分为高性能节点池和大容量节点池,更好地满足不同特点的业务的存储需求。

2. 硬盘池

硬盘池由节点池的不同节点的部分或全部硬盘组成。每个节点池下仅支持创建同一种存储服务类型的硬盘池,不同硬盘池之间完全隔离,互不影响,如图2-4所示:

图2-4 硬盘池(以块存储为例)

 

3. 故障域

故障域是集群数据分布的最小单元。集群存储数据时,一份数据的不同副本或分片会被分布存储在不同的故障域内,根据冗余策略的配置,允许一定数量的故障域故障而不丢失数据,从而提高了集群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故障域类型有“机架”和“主机”两种:

·     “机架”故障域:集群内每个机架为一个故障域,一份数据的不同副本或分片分布存储在不同的机架中。推荐集群规模较大、机架较多的情况下选择此类型。

·     “主机”故障域:集群内每台主机为一个故障域,一份数据的不同副本或分片分布存储在不同的主机中(可在同一个机架中)。缺省情况下,故障域类型为“主机”。

硬盘池特性引入后,故障域将以逻辑机架或逻辑主机为单位,如图2-5图2-6所示:

图2-5 机架故障域

 

图2-6 主机故障域

 

4. 保护域

保护域是在节点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集群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而引入的一个逻辑概念。保护域是对节点池的进一步划分。一个节点池被划分为若干个保护域后,一份数据的不同副本或分片只保存在一个保护域内,心跳检测也在保护域内部。缺省情况下,一个节点池就是一个大的保护域。

与节点池类似,保护域与故障域强相关,每个保护域内的数据分布的最小单元也是故障域(机架或主机)。同样地,硬盘池特性引入后,保护域内的故障域将以逻辑机架和逻辑主机为单位。如图2-7所示:

图2-7 保护域(以主机故障域为例)

 

每个保护域相当于一个“小节点池”,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每个保护域允许故障的故障域数量和未开启保护域功能时整个节点池允许故障的故障域数量相同。

图2-8所示,节点池的故障域类型为“主机”,在未开启保护域功能时,根据冗余策略的配置,整个节点池可以允许1个主机出现故障而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如图2-9所示,当开启保护域功能后,设定每个保护域内有3个主机,则该节点池内将有3个保护域,而每个保护域均允许1个主机出现故障而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因此,开启保护域功能后,整个节点池可以允许3个主机出现故障而不会造成数据丢失,从而提高了集群的可靠性。

图2-8 未开启保护域时的集群可靠性(以主机故障域为例)

 

图2-9 开启保护域后的集群可靠性(以主机故障域为例)

 

5. 元数据分离部署

元数据分离部署特性将原先使用HDD硬盘存储的元数据改为使用独立的SSD元数据盘进行存储,将元数据分离部署至独立的、性能更好的SSD硬盘上,减少了元数据读写对数据IO读写速度的影响,提升了整体的数据读写性能。

·     块存储业务,使用Flashcache缓存提升数据读写性能。

·     文件存储业务,使用Cache pool缓存提升数据读写性能。

·     对象存储业务,暂不支持元数据分离部署。

图2-10所示,元数据分离部署特性引入前,数据读写时均直接操作裸设备BlockDevices,数据、元数据DB、写日志WAL均为直接读写BlockDevices,而BlockDevices一般为HDD硬盘,读写性能较低,因此对元数据的读写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数据读写性能。元数据分离部署特性引入后,将元数据DB和写日志WAL分离部署在独立的、性能更好的SSD盘(DB Disk)中进行读写,从而减少了读写元数据DB和写日志WAL对数据IO的影响,提升了整体的数据读写性能。

图2-10 元数据分离部署

 

Flashcache是为块存储业务设计的一种缓存配置方案。如图2-11所示,由SSD分区为单个OSD的数据读写提供缓存加速功能,客户端读写数据时,首先经过DeviceMapperSSD分区,然后再下刷到OSD数据盘或从OSD数据盘读取。

图2-11 Flashcache

 

Cache pool是为文件存储业务设计的一种缓存配置方案。Cache pool是处于数据池之上的一个缓存池,其本质是使用由高性能的SSD硬盘创建成的OSD为文件系统数据读写提供缓存加速功能。如图2-12所示,客户端读写数据时,首先经过Cache pool层,然后数据再下刷到Data层或从Data层读取。

图2-12 Cache pool

 

2.2.3  管理任务概览

表2-3 管理任务概览

配置任务

说明

节点池管理

创建节点池

在集群中创建新的节点池

查看节点池

查看集群中已创建的节点池相关信息

修改节点池

修改节点池的描述信息

删除节点池

删除集群中已创建的节点池

硬盘池管理

创建硬盘池

在节点池内创建新的硬盘池

增加硬盘

向硬盘池中添加硬盘,增加硬盘池的容量

查看硬盘池

查看集群中已创建的硬盘池相关信息

修改硬盘池

修改硬盘池的恢复策略和描述信息。对于“文件存储-元数据池”类型的硬盘池,还可以增删其所属的节点池

删除硬盘池

删除节点池内已创建的硬盘池

保护域管理

创建保护域

为开启了保护域功能的节点池创建新的保护域

查看保护域

查看各节点池中已创建的保护域

删除保护域

删除节点池内已创建的保护域

机架管理

创建机架

新增一个机架到集群中

查看机架

查看集群中已创建的机架

删除机架

从集群中删除某个机架,只有机架下没有主机时才能删除

阵列卡管理工具

对集群内或集群外主机上新增的硬盘进行识别,并对其做条带化处理,保证新增硬盘能被系统识别和使用

 

提示

若创建硬盘池时选择的所属节点池内所有节点无剩余可用硬盘,仍可正常创建硬盘池,但将无法为硬盘池增加硬盘。请将该节点池扩容后,再为新创建的硬盘池进行增加硬盘操作。

 

2.2.4  节点池管理

1. 创建节点池

说明

·     一个集群最多可以创建10个节点池。

·     创建节点池时,节点池名称不能与硬盘池名称、机架名称或存储节点的主机名称相同。

·     节点池的保护域和故障域功能的开启与关闭仅在创建节点池时可以选择,节点池创建完成后不可修改。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如图2-13所示。

图2-13 节点池页面

 

(2)     单击<创建>按钮,在弹出的图2-14所示对话框中,输入节点池名称并选择故障域类型。

图2-14 创建节点池

 

表2-4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节点池名称

创建的节点池的名称

只能为1~16位的字母、数字、下划线,且只能以字母和数字开头

故障域

一份数据的不同副本或分片会被分布存储在不同的故障域内,根据冗余策略的配置,允许一定数量的故障域故障而不丢失数据

可选择“主机”或“机架”,缺省为“主机”

保护域

对节点池的进一步划分。一个节点池被划分为若干个保护域后,一份数据的不同副本或分片只保存在一个保护域内,心跳检测也在保护域内部

可设置为“开启”或“关闭”,缺省为“关闭”

故障域个数

每个保护域内所需故障域(主机或机架)的最少数量

可在3~20范围内进行选择

 

(3)     (可选)单击<高级设置>按钮,选择开启或关闭保护域,若选择开启,则还需选择故障域个数。

(4)     (可选)输入描述信息。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查看节点池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查看集群中已创建的节点池信息。

表2-5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名称

节点池的名称

主机个数

已加入节点池的主机的数量,一个节点池最多可以添加32台主机

硬盘池个数

节点池中已创建的硬盘池的数量

故障域

节点池的故障域类型,有“主机”和“机架”两种

保护域

节点池的保护域状态,有“开启”和“关闭”两种

描述

节点池的描述信息

 

3. 修改节点池

说明

描述信息最多可以输入255个字符。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中一个节点池,单击<更多/修改描述>按钮,在弹出的图2-15所示对话框中修改描述信息。

图2-15 修改节点池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4. 删除节点池

说明

当节点池内存在硬盘池时,不允许删除此节点池。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中一个节点池,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图2-16所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16 删除节点池

 

2.2.5  硬盘池管理

说明

对于不同服务类型的硬盘池,页面显示可设置的参数会有所不同,本节所附页面截图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时请以实际配置页面为准。

 

1. 创建硬盘池

说明

·     一个节点池内最多可以创建5个硬盘池。

·     创建硬盘池时,硬盘池名称不能与节点池名称、机架名称或存储节点的主机名称相同。

·     集群中服务类型为“对象存储”及“文件存储-元数据池”的硬盘池均只能创建一个。

·     当硬盘池的服务类型为“文件存储-元数据池”时,可以选择多个所属的节点池,此时该硬盘池的故障域类型为其所属的多个节点池的故障域类型中较大者(机架>主机),该硬盘池的保护域状态固定为关闭。与该硬盘池所属的节点池有交集的其他硬盘池的保护域在主机级别失效,但在硬盘级别依然有效。

·     服务类型为“块存储”和“对象存储”的硬盘池的缓存模式仅在创建硬盘池时可选择,硬盘池创建后将不可修改。

·     若硬盘池的恢复策略设置为“极高”,则在后台数据恢复期间会影响前台业务。建议仅在无前台业务或前台业务压力极低的情况下选用。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硬盘池”页签,进入硬盘池页面,如图2-17所示。

图2-17 硬盘池页面

 

(3)     单击<创建>按钮,在弹出的图2-18所示对话框中输入硬盘池相关信息,单击<下一步>按钮。

图2-18 创建硬盘池

 

表2-6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硬盘池名称

创建的硬盘池的名称

只能为1~16位的字母、数字、下划线,且只能以字母和数字开头

服务类型

硬盘池提供的存储服务的类型,一个硬盘池只能提供一种存储服务

可选择“块存储”、“对象存储”、“文件存储”、“文件存储-数据池”或“文件存储-元数据池”

配置方式

“块存储”硬盘池的配置类型(仅块存储有此参数)

有“精简配置”和“厚配置”两种

恢复策略

后端存储流量恢复速率

有“极高”、“高速”、“中速”、“低速”和“极低”五种,缺省为“低速”

节点池

创建的硬盘池所属的节点池

-

 

(4)     在图2-19所示对话框中,设置数据盘及元数据盘相关信息,单击<下一步>按钮。

图2-19 创建硬盘池

表2-7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数据盘类型

用于存储数据的硬盘的类型,只有符合所选类型的硬盘才可以添加至该硬盘池中

根据实际情况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对应类型

硬盘转速

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速,只有符合所选转速的硬盘才可以添加至该硬盘池中,SSD盘无此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对应转速,其中“全部”代表任意转速

元数据盘类型

用于元数据分离部署的硬盘的类型

可选择“关闭”或“SSD”

元数据保护级别

·     若选择“一般”,则硬盘池内的存储节点以RAID0方式将元数据存储至元数据盘。

·     若选择“高级”,则硬盘池内的存储节点以RAID1方式将元数据存储至元数据盘。

可选择“一般”或“高级”

元数据盘比

存储节点上单个元数据盘可支持的数据盘的最大数量,例如设置为20,则表示1个元数据盘最多可以为20个数据盘存储元数据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可以输入正整数

 

(5)     在图2-20所示对话框中,设置缓存盘及元数据盘相关信息,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20 创建硬盘池

 

表2-8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缓存盘类型

缓存盘的硬盘类型

可选择“关闭”或“SSD”,“关闭”表示不开启缓存功能

缓存模式

“直写”表示SSD缓存盘仅提供读加速功能,数据写入时不经过缓存直接写入数据盘;“回写”表示SSD缓存盘同时提供读加速和写加速功能

可选择“直写”或“回写”

缓存盘大小

硬盘池使用的缓存容量

范围为50GB~200GB,且只能输入整数

 

2. 增加硬盘

说明

·     为保持各节点间的数据平衡,增加硬盘时,同一硬盘池中不同节点上的硬盘数量相差不允许超过1个。

·     若硬盘池启用了元数据保护级别为高级的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则加入该硬盘池内的元数据盘数量必须为偶数个且每两个的RAID插槽号需相同(即每两个盘必须由设备上的同一张RAID卡进行控制,否则会因RAID卡不同而无法组成RAID1实现高级保护)。在页面内鼠标指向某硬盘,可在弹出的悬浮框内查看到该硬盘所在的RAID插槽号。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硬盘池”页签,进入硬盘池页面。

(3)     选中一个硬盘池,单击<更多/增加硬盘>按钮,在弹出的图2-21所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增加硬盘页面。

图2-21 增加硬盘

 

(4)     如图2-22所示,单击主机区域左侧的节点池下拉列表,选择要设置的节点池,页面上会显示出对应节点池中已有主机的标签页(仅属于多个节点池的服务类型为“文件存储-元数据池”的硬盘池需要选择节点池)。

图2-22 增加硬盘

 

(5)     单击主机标签页选中一个主机,在主机区域中会显示出当前主机上的硬盘信息,单击硬盘,即可将该硬盘添加到硬盘池区域中(根据硬盘池是否开启了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及是否开启了缓存功能,除添加数据盘外还可能需要添加数据盘元数据盘、缓存盘及缓存盘元数据盘)。

¡     若需要将当前主机上的所有剩余硬盘一次性添加到硬盘池区域中,单击“全选”复选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若需要将节点池中其他主机上盘符名称相同的硬盘一次性联动添加到硬盘池区域中,单击<主机联动>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要联动的其他主机(单击“全选主机”复选框可一次性选中所有主机,当前主机缺省被选中且无法取消选中),单击<确定>按钮,此时所有选中的主机处于联动状态,单击当前主机上的硬盘添加到硬盘池区域或从硬盘池区域删除时,联动的其他主机上的盘符名称相同的硬盘也将自动同步执行相同的操作。操作完成后,单击<取消联动>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取消联动状态。

(6)     (可选)若需要删除硬盘池区域中的某个硬盘,直接单击该硬盘即可。若需要删除硬盘池区域中的所有硬盘,单击<重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重置后需要重新选择硬盘。

(7)     (可选)单击<查看>按钮,在弹出的查看信息页面中选择“硬盘池”或“主机”页签,可从硬盘池或主机的维度查看已添加到硬盘池中的硬盘。单击<返回>按钮或页面右上角的<X>按钮可关闭查看信息页面。

(8)     单击<部署>按钮完成操作。

3. 查看硬盘池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硬盘池”页签,进入硬盘池页面。

(3)     查看集群中已创建的硬盘池信息。若仅需要查看某一节点池中的硬盘池信息,单击“选择节点池”下拉列表框,选择相应的节点池进行查看。

(4)     单击硬盘池后的<详情>按钮,在弹出的图2-23所示硬盘池详情页面中可以查看对应硬盘池的更多详细信息。

图2-23 硬盘池详情

 

表2-9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名称

硬盘池的名称

-

节点池

硬盘池所属的节点池

-

服务类型

硬盘池的服务类型

-

容量

硬盘池中所有数据盘的容量之和

-

数据健康度

硬盘池中处于健康状态的pg数量占该硬盘池中的pg总数的百分比

-

状态

硬盘池的运行状态,有正常、异常和亚健康三种,状态异常或亚健康时,鼠标指向状态图标会弹出悬浮框提示原因

-

数据盘

硬盘池的数据盘类型及个数

-

硬盘转速

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速

-

数据元数据盘

为数据盘上的数据提供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的硬盘

-

配置方式

“块存储”硬盘池的配置类型

-

缓存盘

提供缓存功能的硬盘

-

恢复策略

后端存储流量恢复速率

-

缓存模式

硬盘池启用的缓存模式,仅块存储和对象存储支持

-

缓存元数据盘

为缓存盘上的数据提供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的硬盘

-

描述

硬盘池的描述信息

-

 

4. 修改硬盘池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硬盘池”页签,进入硬盘池页面。

(3)     选中一个硬盘池,单击<修改>按钮,在弹出的图2-24对话框中修改相关信息后(对于不同服务类型、是否开启缓存及元数据分离部署、是否为空硬盘池等不同情况,允许修改的信息会相应不同,某些信息需要单击<下一步>按钮进行修改),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24 修改硬盘池

 

5. 删除硬盘池

说明

当硬盘池内存在硬盘时,不允许删除硬盘池。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硬盘池”页签,进入硬盘池页面。

(3)     选中一个空硬盘池(即硬盘池中不存在硬盘),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图2-25所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25 删除硬盘池

 

2.2.6  保护域管理

1. 创建保护域

说明

·     只能在开启了保护域功能的节点池内创建保护域。

·     一个节点池内最多支持创建10个保护域。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保护域”页签,进入保护域页面。

(3)     单击<创建>按钮,在弹出的图2-26所示对话框中,选择节点池。

图2-26 创建保护域

 

表2-10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节点池名称

创建的保护域所属节点池的名称

-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查看保护域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保护域”页签,进入保护域页面,如图2-27所示。

(3)     查看集群中已创建的保护域信息。若仅需要查看某一节点池中的保护域信息,单击“选择节点池”下拉列表框,选择相应的节点池进行查看。

图2-27 查看保护域

 

表2-11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名称

保护域的名称

-

节点池

保护域所属的节点池

-

故障域

保护域内的故障域类型(实际故障域数量/最小故障域数量)

-

 

3. 删除保护域

说明

当保护域中的实际故障域数量不为0时,不允许删除此保护域。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保护域”页签,进入保护域页面。

(3)     选中一个保护域,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图2-28所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28 删除保护域

 

2.2.7  机架管理

1. 创建机架

说明

·     集群最多允许创建32个机架。

·     创建机架时,机架名称不能与节点池名称、硬盘池名称或存储节点的主机名称相同。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机架管理”页签,进入机架管理页面。

(3)     单击<创建>按钮,在弹出的图2-29所示对话框中设置机架信息。

图2-29 创建机架

 

表2-12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机架名称

创建的机架的名称

只能为1~16位的字母、数字、下划线,且只能以字母和数字开头

批量创建

通过批量方式创建机架,创建的机架个数为输入的机架个数且最少为2,批量创建的机架名称为“机架名称-N”,其中N代表001,002,003……

-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查看机架

在机架管理页面即可查看集群所有机架,如图2-30所示。

图2-30 查看机架

 

3. 删除机架

说明

当机架中存在主机时,不允许删除此机架。

 

在机架管理页面选中一个机架,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图2-31所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31 删除机架

 

2.2.8  阵列卡管理工具

注意

·     同一阵列卡上的硬盘,条带大小必须相同。若阵列卡上存在已识别硬盘,则在识别该阵列卡上的未识别硬盘时,条带大小缺省与已识别硬盘保持一致,且不可更改。

·     对多个阵列卡下的硬盘进行批量识别时,所有阵列卡的条带大小必须一致,否则无法进行批量识别。

 

(1)     单击导航树中的[资源管理]菜单项,进入节点池页面。

(2)     选择“阵列卡管理工具”页签,进入阵列卡管理工具页面。

(3)     选择任意主机或者集群内主机。如果选择任意主机,则输入主机IP地址和root密码;如果选择集群内主机,则在下拉框中选中一个主机,单击<扫描>按钮,显示扫描到的阵列卡及其下的未识别和已识别硬盘的信息,如图2-32所示。

图2-32 阵列卡及硬盘信息

 

 

表2-13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IP地址

管理节点能访问的主机的IP地址

-

root密码

主机root用户的密码

-

阵列卡

用来管理主机上若干硬盘的硬盘控制器,使这些硬盘能够按照要求组成一个磁盘阵列

-

条带大小

条带的大小,将整个磁盘阵列划分为多个条带,每个条带跨越所有的数据盘。存储数据时将数据条带化至阵列中所有数据盘

-

 

(4)     在未识别硬盘区域,选择一个或多个硬盘,或勾选单个或多个阵列卡进行批量选择硬盘,选择是否勾选RAID读缓存或RAID写缓存。

¡     HDD类型的硬盘,建议开启RAID读缓存和RAID写缓存。

¡     SSD类型的硬盘,建议关闭RAID读缓存和RAID写缓存。

(5)     单击<识别硬盘>按钮,在弹出的图2-33所示对话框中选择条带大小,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33 选择条带大小

 

2.3  主机管理

2.3.1  简介

主机管理用于查看和管理集群中的各个节点,包括存储节点、监控节点、NAS节点、MDS节点。(MDS节点、NAS节点仅允许查看,不允许修改)。

各节点的作用如下:

·     存储节点:实际存放数据的主机,可在部署集群的过程中或主机管理页面添加和删除。

·     监控节点:用于监控集群信息的主机。一台主机可以同时作为存储节点和监控节点。

·     NAS节点:将文件系统服务共享给客户端的主机,仅支持在NAS服务器页面添加和删除。

·     MDS节点:用来保存、处理元数据的主机,仅支持在元数据服务配置页面添加和删除。

2.3.2  管理任务概览

表2-14 管理任务概览

管理任务

说明

存储节点管理

单机部署存储节点

通过输入验证信息将存储节点加入集群,每次只能增加一个,硬盘可按需选择

批量部署存储节点

通过扫描网段的方式批量增加存储节点,硬盘可按需选择

查看存储节点

查看集群中的存储节点信息

增加存储节点上的硬盘

将新的硬盘增加到存储节点上

删除存储节点上的硬盘

将硬盘从某一存储节点上移除,硬盘上的数据将被格式化

更换存储节点上的硬盘

将存储节点上已有硬盘用新硬盘替换或更换硬盘的槽位

在线删除存储节点

删除正常状态下的存储节点。将存储节点从集群中移除,存储节点上的所有硬盘都将被格式化

离线删除存储节点

删除异常状态下的存储节点,如在节点离线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删除。该情况下删除节点后,如需将该节点重新添加回集群,需在执行添加操作前首先对该节点执行单节点销毁操作

切换维护模式状态

开启维护模式后将关闭数据的自动平衡功能,便于设备更换硬件

更新存储节点上的硬盘信息

存储节点上扩容新硬盘后,刷新新硬盘信息

监控节点管理

创建监控节点

新增一台监控节点

查看监控节点

查看集群中的监控节点信息

删除监控节点

删除一台监控节点

NAS节点管理

查看NAS节点

查看集群中的NAS节点信息

MDS节点管理

查看MDS节点

查看集群中的MDS节点信息

 

2.3.3  存储节点管理

存储节点管理具有两种模式:

·     维护模式:此时数据无法自动平衡,手动部署、自动部署、删除主机等功能均无法使用。更换硬件时请开启此模式,避免因数据自动平衡而导致业务故障。

·     非维护模式(缺省):存储节点管理的缺省模式,此时数据自动平衡,手动部署、自动部署、删除主机等功能均能正常使用。

1. 单机部署存储节点

(1)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如图2-34所示。

图2-34 存储节点页面

 

(2)     单击<单机部署>按钮,在弹出的图2-35所示对话框中,直接输入相关信息,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图2-35 输入主机信息

 

表2-15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主机IP地址

主机操作系统的IP地址

取值范围合法的管理网段内IP地址

节点池名称

主机所属节点池的名称

-

所属机架

加入集群后放在某个机架上进行管理

选择已创建的机架

root密码

root用户的密码

-

描述

主机的特征信息

支持1~255位字符

 

(3)     如图2-36所示,在主机区域中单击待加入硬盘池的硬盘,将硬盘添加到硬盘池区域中(根据硬盘池是否开启了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及是否开启了缓存功能,除添加数据盘外还可能需要添加数据盘元数据盘、缓存盘及缓存盘元数据盘)。若需要将主机上的所有硬盘一次性添加到硬盘池区域中,单击全选复选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注意

若硬盘池启用了元数据保护级别为高级的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则加入该硬盘池内的元数据盘数量必须为偶数个且每两个的RAID插槽号需相同(即每两个盘必须由设备上的同一张RAID卡进行控制,否则会因RAID卡不同而无法组成RAID1实现高级保护)。在页面内鼠标指向某硬盘,可在弹出的悬浮框内查看到该硬盘所在的RAID插槽号。

 

图2-36 选择硬盘

 

(4)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确认信息页面。

(5)     (可选)修改主机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完成主机名修改。

(6)     确认信息无误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批量部署存储节点

(1)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单击<批量部署>按钮。

¡     若管理网配置为IPv4网段,在弹出的图2-37所示对话框中,直接输入相关信息,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进行主机扫描。

图2-37 扫描主机(IPv4)

 

表2-16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网络地址

管理网段内的网络地址

取值范围合法的网络地址

root密码

root用户的密码

-

 

¡     管理网配置为IPv6网段,在弹出的图2-38所示对话框中,输入需要扫描主机的IPV6地址和主机的root密码,可以点击<+>按钮添加新的主机地址,通过点击<->按钮来删除对应的主机地址,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进行主机扫描。

图2-38 扫描主机(IPv6

 

(2)     扫描结束后,进入图2-39所示页面,选中一个或多个需要添加的主机,设置主机信息,然后单击<选择硬盘>按钮。

图2-39 批量部署存储节点

 

(3)     进入图2-40所示页面,选择硬盘添加到硬盘池(根据硬盘池是否开启了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及是否开启了缓存功能,除添加数据盘外还可能需要添加数据盘元数据盘、缓存盘及缓存盘元数据盘),单击<部署>按钮,然后在弹出的确认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注意

若硬盘池启用了元数据保护级别为高级的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则加入该硬盘池内的元数据盘数量必须为偶数个且每两个的RAID插槽号需相同(即每两个盘必须由设备上的同一张RAID卡进行控制,否则会因RAID卡不同而无法组成RAID1实现高级保护)。在页面内鼠标指向某硬盘,可在弹出的悬浮框内查看到该硬盘所在的RAID插槽号。

 

图2-40 部署硬盘

 

3. 查看存储节点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即可查看当前集群下存储节点信息,如图2-41所示。

图2-41 查看存储节点

 

表2-17 部分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主机名称

存储节点的主机名称

IP地址

存储节点的IP地址,管理网段地址

节点池

存储节点所属节点池的名称

状态

存储节点的运行状态,有正常和异常两种状态。当存储设备损坏或不在位时,或在删除中数据平衡时状态显示为异常。

 

4. 增加存储节点上的硬盘

(1)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单击主机名称的超链接,进入图2-42所示存储设备页面。

图2-42 存储设备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弹出图2-43所示对话框。

图2-43 增加硬盘

 

(3)     选择硬盘添加到硬盘池(根据硬盘池是否开启了元数据分离部署功能及是否开启了缓存功能,除添加数据盘外还可能需要添加数据盘元数据盘、缓存盘及缓存盘元数据盘),单击<下一步>按钮,确认信息无误后,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5. 删除存储节点上的硬盘

说明

·     若需要删除存储节点上最后一个硬盘或所有硬盘,只能通过删除此存储节点来实现。

·     盘类型为“元数据盘”的硬盘不允许删除。

·     “块存储”和“对象存储”硬盘池中盘类型为“缓存盘”的硬盘不允许删除。

 

(1)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单击主机名称的超链接,进入该主机下的硬盘列表界面。

(2)     选择待删除硬盘,单击<删除>按钮,如图2-44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44 删除硬盘

 

6. 更换存储节点上的硬盘

更换/维护硬盘时需满足表2-18所列要求,否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硬盘损坏。

表2-18 更换/维护硬盘的要求

通用要求

·     更换硬盘操作仅支持在同一存储节点内进行,禁止跨存储节点进行更换硬盘,例如将存储节点A上正常使用中的某个硬盘拔下后插到存储节点B上,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测的问题。

·     仅当新硬盘的活动指示灯处于绿色常亮状态且状态指示灯未处于红色或蓝色状态时,才可以执行更换硬盘操作。

·     用新硬盘更换旧硬盘之后,若又将原旧硬盘重新插回了存储节点,则必须立即对旧硬盘进行格式化,且在格式化完成之前禁止重启该存储节点,否则由于旧硬盘依然残留OSD信息,会导致系统中出现两个相同OSD的异常错误。

场景要求

维护对象

具体情形

拔插要求

容量要求

接口要求

插槽要求

SATA或SAS接口的数据盘、缓存盘、一般保护级别的元数据盘

硬盘和槽位均不变(即修复操作)

下电拔插或没有写业务的情况下带电拔插

硬盘不变,更换槽位

下电拔插或没有写业务的情况下带电拔插

要求新插槽已经做了RAID 0

槽位不变,更换硬盘

可带电拔插,对业务无要求

新盘容量不小于原盘容量

新盘接口类型与原盘保持一致

硬盘和槽位同时更换

可带电拔插,对业务无要求

新盘容量不小于原盘容量

新盘接口类型与原盘保持一致

NVME接口的数据盘、缓存盘、一般保护级别的元数据盘

硬盘和槽位均不变(即修复操作)

下电拔插

硬盘不变,更换槽位

下电拔插

槽位不变,更换硬盘

下电拔插

新盘容量不小于原盘容量

新盘接口类型与原盘保持一致

硬盘和槽位同时更换

下电拔插

新盘容量不小于原盘容量

新盘接口类型与原盘保持一致

高级保护级别的1块元数据盘

硬盘和槽位均不变(即修复操作)

可带电拔插,对业务无要求

硬盘不变,更换槽位

不支持该操作

槽位不变,更换硬盘

可带电拔插,对业务无要求

新盘容量与原盘保持一致

新盘接口类型与原盘保持一致

硬盘和槽位同时更换

不支持该操作

高级保护级别的2块元数据盘

硬盘和槽位均不变(即修复操作)

下电拔插或没有写业务的情况下带电拔插

硬盘不变,更换槽位

下电拔插或没有写业务的情况下带电拔插

2个目标新槽位已做RAID1,且属于同一个RAID1

槽位不变,更换硬盘

可带电拔插,对业务无要求

2块新硬盘的容量相同,且容量不小于原盘

2块新硬盘的接口类型相同,且与原盘保持一致

硬盘和槽位同时更换

可带电拔插,对业务无要求

2块新硬盘的容量相同,且容量不小于原盘

2块新硬盘的接口类型相同,且与原盘保持一致

2个目标新槽位需属于同一RAID卡控制下

 

(1)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

(2)     单击主机名称的超链接,进入存储设备页面。

(3)     选中需要更换的一个或多个硬盘,单击<更换硬盘>按钮,在弹出的图2-45对话框中,确认满足提示的更换要求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更换硬盘页面。

图2-45 更换硬盘提示

 

(4)     如图2-46所示,在左侧“硬盘信息”列表中,单击选中需要更换的硬盘,然后在右侧“可替换硬盘信息”列表中,单击选择更换后的硬盘。若同时更换多个硬盘,则再次操作可继续设置其他硬盘的更换。可在下方“所选择的硬盘信息”列表中查看已设置的硬盘更换信息。

图2-46 更换硬盘

 

(5)     (可选)单击<重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可将已设置的硬盘更换信息清空,重新设置。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2-47所示确认信息页面,确认硬盘更换信息设置正确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47 确认硬盘更换信息

 

7. 在线删除存储节点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中待删除的正常状态的主机,单击<删除主机>按钮,如图2-48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48 正常删除存储节点

 

8. 离线删除存储节点

注意

离线删除存储节点后,若要将其重新添加回集群,则需先将该节点在集群中承担的所有角色均删除,然后对该节点执行单节点销毁操作(具体步骤请参见本产品安装指导手册),最后再执行重新添加回集群的操作。若在未执行单节点销毁之前即执行了添加操作,将会导致该节点无法正常添加回集群,需联系H3C技术支持进行处理。

 

(1)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中待删除的异常状态的主机,单击<删除主机>按钮,如图2-49所示,在弹出的提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图2-49 离线删除存储节点

 

(2)     在弹出的图2-50所示对话框中输入“DELETE”(不区分大小写),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50 离线删除确认

 

9. 切换维护模式状态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中一个存储节点,单击<更多/维护模式>按钮,在弹出的图2-51所示对话框中选择开启或关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51 切换维护模式状态

 

10. 更新存储节点上的硬盘信息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中一个存储节点,单击<更多/更新硬盘>按钮,在弹出的图2-52所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52 更新硬盘

 

2.3.4  监控节点管理

1. 创建监控节点

说明

集群内监控节点数量至少为3个,最多为7个。

 

(1)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择“监控节点”页签,进入监控节点页面,如图2-53所示。

图2-53 监控节点页面

 

(2)     单击<创建>按钮,在弹出的图2-54所示对话框中输入相关信息,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确认信息界面。

图2-54 增加监控节点

 

(3)     (可选)修改主机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完成主机名修改。

(4)     如图2-55所示,确认信息无误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55 确认信息

 

2. 查看监控节点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择“监控节点”页签,进入监控节点页面,查看监控节点相关信息。图2-56所示。

图2-56 监控节点页面

 

表2-19 部分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主机名称

监控节点的主机名称

IP地址

监控节点的管理网IP地址

状态

监控节点的运行状态,有主用、备用和异常三种状态。当监控节点网络不通、处于关机状态或进程异常时,状态显示为异常。当主用监控节点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节点

 

3. 删除监控节点

说明

为保证集群稳定性,当状态正常(即状态为主用或备用)的监控节点数量不大于3个时,不允许删除状态正常的监控节点。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中待删除的监控节点,单击<删除>按钮,如图2-57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57 删除监控节点

 

2.3.5  查看NAS节点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择“NAS节点”页签,进入NAS节点页面,查看NAS节点相关信息,图2-58所示。

图2-58 NAS节点页面

 

表2-20 部分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主机名称

NAS节点的主机名称

IP地址

NAS节点的IP地址,管理网段地址

状态

NAS节点的运行状态,有正常和异常两种状态。当NAS节点网络不通、处于关机状态或进程异常时,状态显示为异常。

 

2.3.6  查看MDS节点

单击导航树中的[主机管理]菜单项,进入存储节点页面,选择“MDS节点”页签,进入MDS节点页面,查看MDS节点相关信息,如图2-59所示。

图2-59 MDS节点页面

 

表2-21 部分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主机名称

MDS节点的主机名称

IP地址

MDS节点的IP地址,管理网段地址

状态

MDS节点的运行状态,有主用、停止、备用、连接中、未响应和故障六种状态。

·     当监控节点长时间未收到MDS节点的心跳响应时,状态显示为“未响应”。

·     当MDS节点进程异常退出或被管理员手动停止,其状态显示为“停止”。

·     主用MDS节点发生异常或被管理员手动停止,接替其业务的备用MDS节点在执行主备切换的过程中,状态显示为“连接中”;MDS节点启动后在等待其他主用MDS节点加入的过程中,状态显示为“连接中”。

·     当MDS节点管理的元数据损坏且无法自动恢复时,状态显示为“故障”。

 

2.4  Pool信息

2.4.1  简介

UniStor通过Pool来使用存储资源,通过Pool来对数据的存取进行处理。您可通过本功能对集群内已有存储池进行管理。其中,文件存储的元数据池仅支持在创建文件系统的过程中创建,且一个集群对应一个元数据池;对象存储的存储池仅支持查看。

2.4.2  管理任务概览

表2-22 管理任务概览

管理任务

说明

块存储池管理

创建块存储池

创建一个块存储池,提供块存储服务

查看块存储池

查看集群已有块存储池的具体信息

删除块存储池

删除空的或无法使用的块存储池

对象存储池管理

查看对象存储池

查看对象存储池的具体信息

文件存储池管理

创建文件存储数据池

创建一个文件存储数据池,提供文件存储服务

查看文件存储池

查看集群已有文件存储数据池与元数据池的具体信息

修改缓存容量

修改元数据池或数据池的缓存容量

 

2.4.3  块存储池管理

1. 创建块存储池

(1)     单击导航树中的[Pool信息]菜单项,进入块存储池管理页面,如图2-60所示。

图2-60 块存储池管理页面

 

(2)     单击<创建>按钮,在弹出的图2-61所示对话框中,设置存储池相关信息。

图2-61 创建Pool

 

表2-23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Pool名称

块存储池的名称

支持1~30位字母、数字、中划线与下划线,且只能以字母与数字开头

节点池名称

块存储池所属节点池的名称

-

硬盘池名称

块存储池所属硬盘池的名称

-

冗余策略

存于块存储池的数据的备份方式,当前仅支持副本,需选择副本个数。

-

 

¡     若冗余策略选择副本且副本个数选择3或以上,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若冗余策略选择副本且副本个数选择2,单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图2-62所示警告对话框中进一步选择要继续执行的操作。

图2-62 警告

 

-     若选择“采用三副本及以上”,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创建Pool对话框,重新选择副本个数(需选择3或以上),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若选择“我已知晓二副本风险,仍然决定采用二副本”,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查看块存储池

单击导航树中的[Pool信息]菜单项,进入块存储池管理页面,查看块存储池相关信息,如图2-63所示。

图2-63 块存储池管理页面

 

3. 删除块存储池

单击导航树中的[Pool信息]菜单项,进入块存储池管理页面,选择待删除的存储池,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图2-64所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64 删除块存储池

 

2.4.4  对象存储池管理

1. 查看对象存储池

单击导航树中的[Pool信息]菜单项,选择“对象存储”页签,进入对象存储池管理页面,查看对象存储池相关信息,如图2-65所示。

图2-65 对象存储池管理页面

 

2.4.5  文件存储池管理

1. 创建文件存储数据池

数据池建立于文件系统之上,创建数据池之前需要集群已创建文件系统。

(1)     单击导航树中的[Pool信息]菜单项,选择“文件存储”页签,进入存储池页面,如图2-66所示。

图2-66 存储池页面

 

(2)     单击<创建>按钮,在弹出的图2-67所示对话框中,设置数据池相关信息,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创建完成后,数据池缺省添加进文件系统中。

图2-67 创建Pool

 

表2-24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Pool名称

文件存储数据池的名称

支持1~30位字母、数字、中划线与下划线,且只能以字母与数字开头

节点池名称

文件存储数据池所属节点池的名称

-

硬盘池名称

文件存储数据池所属硬盘池的名称

-

冗余策略

存于文件存储数据池的数据的备份方式,分为副本与纠删码两种。

若选择副本,需设置副本个数;若选择纠删码,需设置数据块与校验块个数、Chunk大小及最小可写冗余策略

-

缓存容量

开启缓存的硬盘池内所有Pool均拥有缓存,缓存容量即为当前Pool分配的缓存大小

按实际情况设置

 

2. 查看文件存储池

单击导航树中的[Pool信息]菜单项,选择“文件存储”页签,进入存储池页面,查看文件存储池相关信息,如图2-68所示。

图2-68 存储池页面

 

3. 修改缓存容量(仅当其所属硬盘池开启缓存才支持修改)

(1)     单击导航树中的[Pool信息]菜单项,选择“文件存储”页签,进入存储池页面。

(2)     选中待修改的元数据池或数据池,单击<修改>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修改缓存容量,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5  管理高可用

UniStor通过设置管理高可用来保证集群管理的连续性。在主用节点发生故障后,集群自动切换主数据库至备用节点,从而保证集群管理功能不中断。

2.5.1  管理任务概览

表2-25 管理任务概览

管理任务

说明

管理高可用管理

创建管理高可用

创建管理高可用,保证集群管理功能的连续性

修改管理高可用

修改管理高可用的高可用IP

删除管理高可用

删除管理高可用,解除主用节点与备用节点的备份关系

 

1. 创建管理高可用

注意

·     备用节点需要事先安装与主用节点版本相同的UniStor软件,且不属于其他集群。

·     主用节点和备用节点需要事先激活双机热备类型的License;若其中一个节点已激活单机版的License,则需与另一节点申请扩容为双机热备类型的License。

·     备用节点需具有业务网段、管理网段、存储前端网段和存储后端网段内的IP地址。

·     管理高可用只允许创建一条。

 

(1)     单击导航树中的[管理高可用]菜单项,进入管理高可用页面,如图2-69所示。

图2-69 管理高可用页面

 

(2)     单击<创建>按钮,在弹出的图2-70所示对话框中,输入高可用IP、备用节点IP与备用节点密码,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70 创建管理高可用

 

表2-26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高可用IP

用户用来管理集群的IP地址

取值范围合法的IP地址,必须为管理网段地址且不能与集群节点的IP地址相同

备用节点IP

当主用节点故障时,代替主用节点提供管理功能的主机的IP地址

-

备用节点密码

备用节点root用户的密码

-

 

2. 修改管理高可用

注意

只有通过当前工作节点的实际IP地址(非高可用虚IP)登录Handy,且使用高可用IP登录Handy的所有用户均已注销并退出登录,才可修改管理高可用。

 

(1)     单击导航树中的[管理高可用]菜单项,进入管理高可用页面。

(2)     选择待修改的管理高可用,单击<修改>按钮,在弹出的图2-71所示对话框中,修改高可用IP(主用节点IP和备用节点IP不能修改),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71 修改管理高可用

 

表2-27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置

高可用IP

用户用来管理集群的IP地址

取值范围合法的IP地址,必须为管理网段地址且不能与集群节点的IP地址相同

 

3. 删除管理高可用

注意

只有通过当前工作节点的实际IP地址(非高可用虚IP)登录Handy,且使用高可用IP登录Handy的所有用户均已注销并退出登录,才可删除管理高可用。

 

(1)     单击导航树中的[管理高可用]菜单项,进入管理高可用页面。

(2)     选择待删除的管理高可用,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图2-72所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72 删除管理高可用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