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 关于我们

02-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

06-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本章节下载 06-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257.21 KB)

06-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1 以太网链路聚合

1.1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介

以太网链路聚合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以太网逻辑链路,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1.1.1  以太网链路聚合应用场景

图1-1所示,Device A与Device B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逻辑链路Link aggregation 1。这条逻辑链路的带宽最大可等于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的带宽总和,增加了链路的带宽;同时,这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互备份,当其中某条物理链路down,还可以通过其他两条物理链路转发报文。

图1-1 链路聚合示意图

1.1.2  聚合组、成员端口和聚合接口

链路捆绑是通过接口捆绑实现的,多个以太网接口捆绑在一起后形成一个聚合组,而这些被捆绑在一起的以太网接口就称为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每个聚合组唯一对应着一个逻辑接口,称为聚合接口。聚合组与聚合接口的编号是相同的,例如聚合组1对应于聚合接口1。

1. 聚合组和聚合接口的类型

二层聚合组/二层聚合接口:二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二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二层聚合接口。

聚合接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取决于对应聚合组内的选中端口(请参见“1.1.2  2. 成员端口的状态”):聚合接口的速率等于所有选中端口的速率之和,聚合接口的双工模式则与选中端口的双工模式相同。

2. 成员端口的状态

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具有以下三种状态:

·     选中(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选中端口”。

·     非选中(Un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非选中端口”。

1.1.3  操作Key

操作Key是系统在进行链路聚合时用来表征成员端口聚合能力的一个数值,它是根据成员端口上的一些信息(包括该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等)的组合自动计算生成的,这个信息组合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操作Key的重新计算。在同一聚合组中,所有的选中端口都必须具有相同的操作Key。

1.1.4  配置分类

根据对成员端口状态的影响不同,成员端口上的配置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属性类配置和协议类配置。

1. 属性类配置

在聚合组中,只有与对应聚合接口的属性类配置完全相同的成员端口才能够成为选中端口。

2. 协议类配置

协议类配置是相对于属性类配置而言的,包含的配置内容有MAC地址学习等。在聚合组中,即使某成员端口与对应聚合接口的协议配置存在不同,也不会影响该成员端口成为选中端口。

1.1.5  聚合模式

链路聚合只支持静态聚合。在静态聚合模式下,一旦配置好后,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就不会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比较稳定。

处于静态聚合模式下的聚合组称为静态聚合组。

1.1.6  静态聚合模式

1. 选择参考端口

参考端口从本端的成员端口中选出,其操作Key和属性类配置将作为同一聚合组内的其他成员端口的参照,只有操作Key和属性类配置与参考端口一致的成员端口才能被选中。

对于聚合组内处于up状态的端口,按照端口的高端口优先级->全双工/高速率->全双工/低速率->半双工/高速率->半双工/低速率的优先次序,选择优先次序最高、且属性类配置与对应聚合接口相同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如果多个端口优先次序相同,首先选择原来的选中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如果此时多个优先次序相同的端口都是原来的选中端口,则选择其中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如果多个端口优先次序相同,且都不是原来的选中端口,则选择其中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2. 确定成员端口的状态

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如图1-2所示。

图1-2 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

 

确定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时,需要注意:

·     当一个成员端口的操作Key或属性类配置改变时,其所在静态聚合组内各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     当静态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数量已达到上限,对于后加入的成员端口和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端口优先级:

¡     全部相同时,后加入的成员端口即使满足成为选中端口的所有条件,也不会立即成为选中端口。这样能够尽量维持当前选中端口上的流量不中断,但是由于设备重启时会重新计算选中端口,因此可能导致设备重启前后各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不一致。

¡     存在不同时,若后加入的成员端口的属性类配置与对应聚合接口相同,且端口优先级高于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端口优先级,则端口优先级高的成员端口会立刻取代端口优先级低的选中端口成为新的选中端口。

1.2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任务简介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任务如下:

(1)     配置聚合方式

¡     配置手工聚合

(2)     (可选)配置聚合接口

¡     配置聚合接口的描述信息

¡     关闭聚合接口

1.3  配置手工聚合

1.3.1  配置限制和指导

1. 成员端口限制

说明

设备上仅编号为25~28的Backup接口可以加入聚合组。

 

用户删除聚合接口时,系统将自动删除对应的聚合组,且该聚合组内的所有成员端口将全部离开该聚合组。

接口加入聚合组前,如果接口上的属性类配置和聚合接口不同,则该接口不能加入聚合组。

接口加入聚合组后,不能修改接口的属性类配置。

2. 聚合组属性类配置和协议类配置限制

聚合接口上属性类配置发生变化时,会同步到成员端口上,同步失败时不会回退聚合接口上的配置。聚合接口配置同步到成员端口失败后,可能导致成员端口变为非选中状态,此时可以修改聚合接口上的配置,使成员端口重新选中。当聚合接口被删除后,同步成功的配置仍将保留在这些成员端口上。

在聚合接口上所作的协议类配置,只在当前聚合接口下生效;在成员端口上所作的协议类配置,只有当该成员端口退出聚合组后才能生效。

3. 聚合模式限制

聚合链路的两端应配置相同的聚合模式。对于静态聚合模式,用户需要保证在同一链路两端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的一致性,否则聚合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4. 聚合接口限制

如果聚合接口被指定为映射接口的备用接口,则映射接口状态为Backup时,不能删除该聚合接口。有关映射接口及其状态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中的“端口Bypass”。

1.3.2  配置二层聚合组

(1)     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2)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并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同编号的二层聚合组,且该聚合组缺省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

(3)     退回系统视图。

quit

(4)     将二层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

a.     进入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b.     将二层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group-id [ force ]

多次执行此步骤可将多个二层以太网接口加入聚合组。指定force参数时,会将聚合口上的属性配置同步给该接口。

1.4  配置聚合接口

本节对能够在聚合接口上进行的部分配置进行介绍。除本节所介绍的配置外,能够在二层以太网接口上进行的配置大多数也能在二层聚合接口上进行,具体配置请参见相关的配置指导。

1.4.1  配置聚合接口的描述信息

1. 功能简介

通过在接口上配置描述信息,可以方便网络管理员根据这些信息来区分各接口的作用。

2. 配置步骤

(1)     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2)     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3)     配置当前接口的描述信息。

description text

缺省情况下,接口的描述信息为“接口名 Interface”。

1.4.2  关闭聚合接口

1. 配置限制和指导

对聚合接口的开启/关闭操作,将会影响聚合接口对应的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和链路状态:

·     关闭聚合接口时,将使对应聚合组内所有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都变为非选中端口,且所有成员端口的链路状态都将变为down。

·     开启聚合接口时,系统将重新计算对应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

2. 配置步骤

(1)     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2)     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3)     关闭当前接口。

shutdown

注意

执行本命令会导致使用该接口建立的链路中断,不能通信,请谨慎使用。

 

1.5  以太网链路聚合显示和维护

在完成上述配置后,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命令可以显示配置后以太网链路聚合的运行情况,通过查看显示信息验证配置的效果。

在用户视图下执行reset命令可以清除端口的LACP和聚合接口上的统计信息。

表1-1 以太网链路聚合显示和维护

操作

命令

显示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display interface [ bridge-aggregation [ interface-number ] ] [ brief [ description | down ] ]

显示本端系统的设备ID

display lacp system-id

显示全局或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 interface [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 ]

显示成员端口上链路聚合的详细信息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 interface-list ]

显示所有聚合组的摘要信息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显示已有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 bridge-aggregation [ interface-number ] ]

清除聚合接口上的统计信息

reset counters interface [ bridge-aggregation [ interface-number ] ]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