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H3C U-Center 2.0部署指导(适配底盘E0715)-5W101

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01-正文  (1.20 MB)

01-正文


1 概述

U-Center 2.0采用先进的微服务容器化架构,提供集群及高可用的能力、简便的部署过程、支撑大规模运行数据的存储体系,在此架构基础上将监控、CMDB、自动化、IT流程管理、业务管理等组件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运维平台。

微服务容器化架构下各组件的安装部署略有不同,本文的目的是提供精细化安装部署指导方法,帮助市场及一线人员或用户准确地部署U-Center 2.0运行环境。


2 U-Center 2.0安装过程简介

U-Center 2.0包含CMDB、IOM、BSM、ITSM、NTA、AOM、STM七部分,支持一个Master节点的单机部署模式和三个Master节点+N个Worker节点(N≥0)的集群部署模式。

部署流程如表2-1所示。

说明

U-Center 2.0各部分均已支持小、中、大、默认四种部署规模,小规模部署请在底盘的精简模式上进行部署,底盘精简模式相关内容可参考《H3C统一数字底盘部署指导》中“精简模式”相关内容。

 

表2-1 U-Center 2.0部署流程汇总

步骤

具体操作

说明

服务器准备

·     单机部署模式准备1台服务器

·     集群部署模式准备至少3台服务器

必选

硬件和软件需求,请参见“3.3  服务器配置需求

部署统一数字底盘

安装操作系统及依赖包

必选

具体方法请参见《H3C统一数字底盘部署指导》

安装Matrix(非H3Linux 1.0操作系统)

配置集群参数

创建集群

部署统一数字底盘应用安装包

部署U-Center 2.0

部署U-Center 2.0 的各个组件

支持融合部署方式部署

具体方法请参见“5 安装U-Center 2.0

 


3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1  IP地址规划

注意

部署环境确保集群节点之间网络互通互联:

·     所有节点IP能够和集群内部虚IP地址/北向业务虚IP地址互通。

·     所有节点内部通信地址能够互相通信,包括Service IP地址池和内容IP地址池。

若具体业务场景需要多张网卡,在部署/升级/重建集群前,有如下注意事项:

·     在部署/升级/重建集群前,请确保排序在Matrix集群使用的节点IP所在网卡前的所有网卡均已配置IP地址或配置为ONBOOT=no并且网卡状态为DOWN,否则会操作失败。例如,网卡排序为:ens190>ens191,若节点IP所在网卡为ens191,则需确保ens190也已配置IP地址。

·     必须通过ifconfig命令查看网卡的排序。

·     集群中不应存在异常的网卡配置文件,如未接线但配置文件中ONBOOT=yes,未配置IP地址且ONBOOT=yes或网卡状态为UP等。

·     如果集群采用bond作为Matrix主网卡,请确保在Matrix集群中的所有非bond成员的网卡均已配置IP地址或者配置为ONBOOT=no并且网卡状态为DOWN。

 

部署U-Center 2.0的IP地址规划如表3-1所示,IP地址为IPv4。

表3-1 组网明细

IP地址规划

作用

备注

Master节点1 IP

为安装了操作系统的Master节点分配的IP地址

必选项(单机部署模式只需要一个Master节点)

加入同一集群的所有Master节点的IP地址必须处于同一网段

Master节点2 IP

为安装了操作系统的Master节点分配的IP地址

Master节点3 IP

为安装了操作系统的Master节点分配的IP地址

北向业务虚IP

通过Matrix页面部署的应用的统一外部访问地址

必选项

北向业务虚IP必须在Master节点所处的网段内

Worker节点IP

为Worker节点分配的IP地址

可选项

Worker节点的IP地址必须与加入同一集群内的Master节点的IP处于同一网段

 

3.2  应用安装包说明

此处以H3C自研的Linux操作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当选择其它操作系统时,H3Linux的ISO文件不是必选项。安装包的名称格式如表3-2所示,其中version为版本号,platform为CPU架构类型。

“必选”意为:如需正常运行U-Center 2.0,必须安装的应用包;“可选”意为:可根据需求安装应用包,如不安装,将无该功能。

说明

不同的组件、不同的版本可能仅发布x86或ARM安装包,具体请以版本发布文件为准。

 

表3-2 应用安装包说明

安装包名称

功能说明

产品包

说明

依赖关系

common_Linux-version_platform.iso

H3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包

PLAT

必选

-

UDTP_Middle_version_platform.zip

中间件镜像库,包括数据库、消息队列等

PLAT

必选

-

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产品内本地共享存储功能:

·     提供通用的创建存储卷工具

·     支持节点异常、脑裂导致的GFS异常的自动修复

·     支持异地灾备

PLAT

必选

 

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门户、统一认证、用户管理、服务网关、业务数据备份恢复、应用部署管理(安装、升级、扩容、卸载)、帮助中心、权限、操作组、角色、角色组、统一的资源UUID、License的查询与展示、配置中心、日志服务

PLAT

必选

Middle、GlusterFS

BMP_IMonitor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自监控服务,包括:

·     监控主机、容器以及Etcd、GlusterFS、MySQL等多个中间件的各项指标,并提供可视化界面展示

·     提供指标告警功能。配置指定指标的一二级阈值后,当达到一二级阈值条件时,发送告警

·     K8s工作负载列表展示,可查看工作负载基本信息,并支持多种检索

PLAT

可选

该组件提供的主机、容器监控功能,对应底盘E0713之前版本Matrix的主机监控和Pods监控功能

Core

BMP_Report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报表功能,其他组件可以注册报表模板,同时可以增加报表任务:

·     报表模板

·     报表任务

PLAT

可选

对应底盘E0713之前版本general_PLAT_kernel-base_2.0_<version>.zip中的报表功能

-

BMP_QuickReport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更便捷的自定义报表功能,支持业务组件注册数据源,通过数据源配置生成Chart图。包括:

·     数据源管理

·     模板管理

·     任务管理

PLAT

可选

Report

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基础告警服务,包括接收Trap,升级告警,告警转发短信、邮件、微信、企业微信

PLAT

可选

对应底盘E0713之前版本general_PLAT_kernel-base_2.0_<version>.zip中的告警功能

Report

BMP_Certificate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证书管理服务,包括:

·     证书申请

·     证书上传

·     证书下载

PLAT

可选

Alarm

BMP_Dashboard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大屏框架能力,包括:

·     大屏管理

·     大屏配置

·     区域大屏

·     默认大屏

·     业务组件管理

PLAT

可选

大屏应用需要同时安装Dashboard和widget安装包,且先安装Dashboard,再安装widget

BMP_Widget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底盘大屏、告警相关Widget及后端数据接口

PLAT

可选

Dashboard

大屏应用需要同时安装Dashboard和widget安装包,且先安装Dashboard,再安装widget

BMP_NETCONF_version_platform.zip

NETCONF通道服务,包括底盘系统和设备的NETCONF连接维护,NETCONF消息下发及订阅

PLAT

可选

-

BMP_OneClickCheck_version_platform.zip

一键巡检功能用于检查操作系统的基础CPU、内存、数据库情况、进程服务状态,控制组件运行依赖的集群等基础服务的运行情况,以及网元、虚拟网络等用户业务的运行情况,并生成相关的检查报告。同时支持定时巡检的时间设置,巡检项检查标准阈值的设置

PLAT

推荐

Alarm

BMP_RDR_version_platform.zip

异地灾备服务,为处于异地的两个站点之间提供主备灾备。主备站点上的组件之间互为备份。异地灾备系统正常运行时,对外提供服务站点的数据实时向对端站点同步,确保两站点间的数据一致。用户可通过界面操作配置手动或者带仲裁的自动倒换,当对外提供服务的站点出现故障时,例如整站点断电、站点网络故障、站点和外界相连的链路故障等,故障站点的业务可被另一个站点接管,保持业务连续性,减少损失

PLAT

可选

Alarm

BMP_Snapshot_version_platform.zip

快照管理,对租户或全网的业务配置进行快照,并可进行快照比对和回滚。主要用于配置变更过程中,配置错误、缺失时的快速小粒度修复

PLAT

可选

-

BMP_Subscription_version_platform.zip

订阅服务,提供短信、邮件、微信、企业微信转发的能力

PLAT

可选

对应底盘E0713之前版本general_PLAT_kernel-base_2.0_<version>.zip中的转发功能

Alarm

BMP_Suspension_version_platform.zip

对资源进行挂牌,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其他资源,以及配置相关参数,实现系统对资源的相关操作

PLAT

可选

Alarm

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监控模板,提供监控配置管理,以及基于模板化的监控指标选择、阈值配置、采集周期配置等能力,在监控、自动发现等组件中都可选择使用

访问参数模板,提供访问网络、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或其它资源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以访问参数模板的方式进行管理

PLAT

可选

对应底盘E0713之前版本general_PLAT_kernel-base_2.0_<version>.zip中的模板功能

-

BMP_WebSocket_version_platform.zip

南向Websocket通道服务,主要负责管理设备WebSocket连接的建立、认证、销毁,消息的下发、响应、订阅

PLAT

可选

-

BMP_RDRArbitrator_version_platform.zip

异地灾备的第三方仲裁安装包,提供异地灾备场景主备自动切换

PLAT

可选

仲裁服务部署流程请参见《H3C统一数字底盘部署指导》

BMP_Region_version_platform.zip

上下级分级站点管理、Hub通道服务

PLAT

可选

如需发送告警,还需安装Alarm

BMP_Syslog_version_platform.zip

负责对网络设备的Syslog数据的接收、解析存储、告警

PLAT

可选

Alarm

BMP_Aggregation_version_platform.zip

告警聚合功能,包括:

·     配置告警聚合规则:系统根据配置的规则将告警聚合生成聚合告警

·     聚合告警查看:在活动告警页面查看聚合告警

PLAT

可选

Alarm

BMP_AIOPS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时序数据的趋势预测和异常检测服务

PLAT

可选

-

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网络设备的发现、纳管和基本信息管理

NSM

可选

·     porta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report(BMP_Report_version_platform.zip)

·     suspension(BMP_Suspension_version_platform.zip)

·     templat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NSM_FCAPS-Perf_version_platform.zip

网络设备性能监控和展示

NSM

可选

·     porta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report(BMP_Report_version_platform.zip)

·     res(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templat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提供U-Center公共平台组件服务

IOM

可选

-

U-Center_CLICKHOUSE_version_platform.zip

ClickHouse数据库

IOM

可选

-

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采集平台服务

IOM

可选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accesstemp、monitortemp(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register、etcd(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IOM_version_platform.zip

应用监控服务

IOM

可选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accesstemp、monitortemp(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dashboard(BMP_Dashboard_version_platform.zip)

·     glusterfs(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collectplat(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ADDM_version_platform.zip

自动发现服务

IOM

可选

register、etcd(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AGENT_version_platform.zip

Agent服务

IOM

可选

·     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     register、etcd(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VKVM_2.0_version_platform.zip

服务器虚拟远程控制台

IOM

可选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accesstemp、monitortemp(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dashboard(BMP_Dashboard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     U-Center_IOM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CMDB_version_platform.zip

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

可选

·     glusterfs(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common(UDTP_Middle_version_platform.zip)

·     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BSM_version_platform.zip

业务健康分析服务

BSM

可选

·     glusterfs(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cmdb(U-Center_CMDB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collectplat(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     iop、iom(U-Center_IOM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UEM_version_platform.zip

用户体验分析服务

BSM

可选

-

U-Center_ITSM_version_platform.zip

流程管理服务

ITSM

可选

·     glusterfs(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common(UDTP_Middle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NTA_version_platform.zip

流量监控服务

NTA

可选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accesstemp(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zookeeper、clickhouse(U-Center_CLICKHOUSE_version_platform.zip)

·     etcd(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STM_version_platform.zip

业务拨测管理

STM

可选

·     glusterfs(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collectplat(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     iom(U-Center_IOM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STM_Collector_version_platform.zip

业务拨测采集器

STM

可选

·     glusterfs(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collectplat(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     iom(U-Center_IOM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NQA_version_platform.zip

NQA拨测管理

STM

可选

·     glusterfs(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collectplat(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     iom(U-Center_IOM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Perf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NQA_Collector_version_platform.zip

NQA拨测采集器

STM

可选

·     glusterfs(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collectplat(U-Center_COLLECT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     iom(U-Center_IOM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Perf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AOM_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基础功能服务

AOM

可选

·     gluster(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common(UDTP_Middle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Perf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AOM_CCMS_version_platform.zip

配置合规服务

AOM

可选

·     gluster(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common(UDTP_Middle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Perf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U-Center_AOM_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AOM_INI_version_platform.zip

巡检管家服务

AOM

可选

·     gluster(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common(UDTP_Middle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Perf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U-Center_AOM_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AOM_IPMS_version_platform.zip

IP地址管理服务

AOM

可选

·     gluster(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common(UDTP_Middle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Perf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U-Center_AOM_PLAT_version_platform.zip

U-Center_AOM_PROBE_version_platform.zip

采集客户端web服务

AOM

可选

·     gluster(UDTP_GlusterFS_version_platform.zip)

·     common(UDTP_Middle_version_platform.zip)

·     portal、kernel(UDTP_Core_version_platform.zip)

·     kernel-base(BMP_Template_version_platform.zip)

·     alarm(BMP_Alarm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Res_version_platform.zip)

·     network(NSM_FCAPS-Perf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U-Center_UCP_version_platform.zip)

·     U-Center_AOM_PLAT_version_platform.zip(通过应用部署的方式部署不依赖此安装包)

 

3.3  服务器配置需求

3.3.1  硬件配置需求

硬件配置需求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     登录http://iservice.h3c.com,登录后请选择[云端工具>硬件资源计算]进入硬件资源计算页面,输入数据后获取评估结果,该评估结果用于参考。

·     联系一线工程师帮忙评估。

说明

为了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必须将服务器的CPU供电模式设置为高性能(performance)模式,并关闭RAID卡的PR(Patrol Read,巡读)和CC(Consistency Check,一致性校验)功能(如不支持PRCC,则无需关闭)。具体操作方式请参见服务器/RAID卡相关产品手册,或联系服务器/RAID卡的生产厂家技术支持人员。

 

3.3.2  软件配置需求

表3-3 U-Center 2.0支持的操作系统及版本

版本

支持操作系统

x86

H3Linux V1.1.2

H3Linux V2.0.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 7.6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4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6

Kylin-Server-10-SP2-x86-RC01-Build09-20210524.iso

ARM

H3Linux V2.0.2

Kylin-Server-10-SP2-aarch64-RC01-Build09-20210524.iso

 

说明

·     集群中所有节点必须安装相同版本的操作系统。

·     不同的组件、不同的版本可能仅发布x86或ARM安装包,具体请以版本发布文件为准。

 

3.4  客户端配置需求

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使用浏览器即可访问U-Center 2.0。推荐使用的浏览器为Google Chrome 70、Firefox 78及以上版本,分辨率显示宽度不低于1600。

3.5  安装环境确认

安装环境请参考表3-4中所示的各个检测项目,确保安装U-Center 2.0的条件已经具备。

表3-4 安装环境确认

检测项

检测标准

服务器或虚拟机

硬件检查

请检查硬件是否符合要求(包括CPU、内存、硬盘、网卡等)

软件检查

请检查如下几点:

·     操作系统版本符合要求

·     请检查系统时间已配置完成,建议配置NTP时间同步,整网使用统一的时钟源同步时间,且保证NTP服务器时间与当前时间一致

·     请确保服务器已配置磁盘阵列

客户端

请确保浏览器版本符合要求

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兼容性

请参见以下链接,查看H3C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列表: http://www.h3c.com/cn/home/qr/default.htm?id=367

 

注意

·     推荐将服务器或虚拟机的下一次启动模式配置为UEFI模式。其中VMware的引导固件,请选择下拉框中的EFI,不要勾选“是否为此虚拟机启用UEFI安全引导”选项。

·     安装操作系统时,请勿同时使用KVM给多个服务器安装同一镜像。

·     H5 KVM性能不稳定,可能出现加载镜像停止或缓慢等问题,建议使用Java KVM挂载镜像安装操作系统。

·     安装过程中异常断电会导致部分服务安装失败,请重新安装以保证功能完整性。

·     U-Center 2.0安装部署过程中,请勿进行开启或关闭防火墙的操作。

·     集群部署完成后,请勿修改系统时间,否则可能导致集群异常。

 

3.6  软件包验证

在安装软件前,请先对软件包执行MD5验证,确保软件包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 安装统一数字底盘

部署U-Center 2.0前需要先部署统一数字底盘,然后在统一数字底盘中部署U-Center 2.0组件。

部署统一数字底盘的具体步骤请参见《H3C统一数字底盘部署指导》


5 安装U-Center 2.0

注意

U-Center 2.0产品组件(IOM/CMDB/BSM/STM/ITSM/AOM/NTA/NSM)E0715及之后版本需要在“融合部署”页面进行安装。

 

(1)     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s://ip_address:8443/matrix/ui”,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默认用户名为admin)登录Matrix。其中“ip_address”为北向业务虚IP地址。

(2)     单击[部署>融合部署]菜单项,进入融合部署页面。

(3)     单击<安装>按钮,进入上传安装包页面。该页面支持对融合部署安装包进行上传、删除等操作。列表中展示已上传的融合部署安装包的名称、版本、大小、创建时间等信息。

(4)     单击<上传>按钮,在弹出窗口中单击<选择文件>按钮,上传安装包,应用安装包支持批量上传。

说明

·     进入融合部署的上传安装包页面后,U-Center 2.0各个组件具体的融合部署方式请参见本文下面章节。

·     融合部署页面可对指定应用进行查看详情、扩容、升级等操作。

·     如果之前通过应用部署方式安装的组件无法支持融合部署,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首先上传相关应用组件的融合部署包,上传完成后,单击<数据同步>按钮,将数据从[应用]页面同步至[融合部署]页面,再进行查看详情、扩容、升级等操作。

·     Middle、GlusterFS、Core、IMonitor应用为统一数字底盘必选安装包,若部署统一数字底盘时已完成应用包安装,无需重复安装。

·     若需要使用上下级功能的话,则必须安装BMP_Region_version_platform.zip。

·     UCP、COLLECTPLAT、IOM、ADDM、AGENT五个包可同时勾选一起安装。

·     BSM、UEM、STM、NQA安装包可同时勾选一起安装。NTA和ITSM需要单独部署,不可和其他安装包同时勾选。

·     NTA应用需要同时安装NTA、NSM_FCAPS-Res、UCP和CLICKHOUSE安装包,且先后顺序为NSM_FCAPS-Res、UCP、CLICKHOUSE、NTA。

·     AOM中必须先装AOM_PLAT组件,再安装其他组件,其他组件的安装顺序无要求,IPMS、INI、CCMS、PROBE可不同时勾选,环境性能较低或磁盘读写较慢时,建议分多次勾选进行安装。

·     AOM中PROBE可根据需要勾选安装的数量,推荐用户每400台设备增加1个采集器,至少选择一个。

·     如需使用HTTPS协议,在应用和组件安装完成后,登录统一数字底盘,单击[系统>系统配置>安全配置]菜单项,进入安全配置页面,启用HTTPS协议。

·     应用安装包上传成功后,会自动将安装包同步至各节点的/opt/matrix/app/install/packages/目录下。

 

5.2  融合部署IOM组件(可选)

表3-2中的产品包列为“IOM”即为IOM组件相关的安装包,用户可以按需部署安装包。具体操作步骤举例如下:

(1)     进入融合部署的上传安装包页面后,上传待部署的融合部署安装包,此处以U-Center_IOM_version_platform.zip为例。

(2)     单击<下一步>进入应用选择页面。

(3)     应用选择页面默认选择“全部场景”的应用分组,即统一数字底盘+其他组件的相关应用,用户可根据需求勾选应用分组。

¡     全部应用:统一数字底盘+其他所有组件的相关应用

¡     U-Center场景:统一数字底盘+U-Center组件的相关应用

(4)     在U-Center场景区域,勾选需要部署的应用。

(5)     说明: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将自动勾选其所依赖的应用。注意,如果依赖的应用未被部署或不在当前已有安装包内,则会提示相关信息。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包选择页面,选择待安装的融合部署安装包,系统会对安装包进行校验。

(7)     校验通过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参数配置页面,根据需求配置参数。

资源分档配置:选择部署的规模,大、中、小、默认规模。

(8)     单击<部署>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对需要安装的应用进行确认。

(9)     确认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部署。

5.3  融合部署CMDB组件(可选)

表3-2中的产品包列为“CMDB”即为CMDB组件相关的安装包,用户可以按需部署安装包。具体操作步骤举例如下:

(1)     进入融合部署的上传安装包页面后,上传待部署的融合部署安装包,此处以U-Center_CMDB_2.0_version_platform.zip为例。

(2)     单击<下一步>进入应用选择页面。

(3)     应用选择页面默认选择“全部场景”的应用分组,即统一数字底盘+其他组件的相关应用,用户可根据需求勾选应用分组。

¡     全部应用:统一数字底盘+其他所有组件的相关应用

¡     U-Center场景:统一数字底盘+U-Center组件的相关应用

(4)     在U-Center场景区域,勾选需要部署的应用。

(5)     说明: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将自动勾选其所依赖的应用。注意,如果依赖的应用未被部署或不在当前已有安装包内,则会提示相关信息。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包选择页面,选择待安装的融合部署安装包,系统会对安装包进行校验。

(7)     校验通过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参数配置页面,根据需求配置参数。

¡     资源分档配置:选择部署的规模,大、中、小、默认规模。

¡     部署节点:选择部署的节点。

(8)     单击<部署>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对需要安装的应用进行确认。

(9)     确认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部署。

5.4  融合部署BSM组件(可选)

表3-2中的产品包列为“BSM”即为BSM组件相关的安装包,用户可以按需部署安装包。具体操作步骤举例如下:

(1)     进入融合部署的上传安装包页面后,上传待部署的融合部署安装包,此处以U-Center_BSM_version_platform.zip为例。

(2)     单击<下一步>进入应用选择页面。

(3)     应用选择页面默认选择“全部场景”的应用分组,即统一数字底盘+其他组件的相关应用,用户可根据需求勾选应用分组。

¡     全部应用:统一数字底盘+其他所有组件的相关应用

¡     U-Center场景:统一数字底盘+U-Center组件的相关应用

(4)     在U-Center场景区域,勾选需要部署的应用。

(5)     说明: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将自动勾选其所依赖的应用。注意,如果依赖的应用未被部署或不在当前已有安装包内,则会提示相关信息。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包选择页面,选择待安装的融合部署安装包,系统会对安装包进行校验。

(7)     校验通过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参数配置页面,根据需求配置参数。

¡     资源分档配置:选择部署的规模,大、中、小、默认规模。

¡     部署节点:选择部署的节点。

(8)     单击<部署>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对需要安装的应用刚进行确认。

(9)     确认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部署。

5.5  融合部署ITSM组件(可选)

表3-2中的产品包列为“ITSM”即为ITSM组件相关的安装包,用户可以按需部署安装包。具体操作步骤举例如下:

(1)     进入融合部署的上传安装包页面后,上传待部署的融合部署安装包,此处以U-Center_ITSM_version_platform.zip为例。

(2)     单击<下一步>进入应用选择页面。

(3)     应用选择页面默认选择“全部场景”的应用分组,即统一数字底盘+其他组件的相关应用,用户可根据需求勾选应用分组。

¡     全部应用:统一数字底盘+其他所有组件的相关应用

¡     U-Center场景:统一数字底盘+U-Center组件的相关应用

(4)     在U-Center场景区域,勾选需要部署的应用。

(5)     说明: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将自动勾选其所依赖的应用。注意,如果依赖的应用未被部署或不在当前已有安装包内,则会提示相关信息。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包选择页面,选择待安装的融合部署安装包,系统会对安装包进行校验。

(7)     校验通过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参数配置页面,根据需求配置参数。

¡     资源分档配置:选择部署的规模,大、中、小、默认规模。

¡     部署节点:选择部署的节点。

(8)     单击<部署>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对需要安装的应用刚进行确认。

(9)     确认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部署。

5.6  融合部署NTA组件(可选)

表3-2中的产品包列为“NTA”即为NTA组件相关的安装包,用户可以按需部署安装包。具体操作步骤举例如下:

(1)     进入融合部署的上传安装包页面后,上传待部署的融合部署安装包,此处以U-Center_NTA_version_platform.zip为例。

(2)     单击<下一步>进入应用选择页面。

(3)     应用选择页面默认选择“全部场景”的应用分组,即统一数字底盘+其他组件的相关应用,用户可根据需求勾选应用分组。

¡     全部应用:统一数字底盘+其他所有组件的相关应用

¡     U-Center场景:统一数字底盘+U-Center组件的相关应用

(4)     在U-Center场景区域,勾选需要部署的应用。

(5)     说明: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将自动勾选其所依赖的应用。注意,如果依赖的应用未被部署或不在当前已有安装包内,则会提示相关信息。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包选择页面,选择待安装的融合部署安装包,系统会对安装包进行校验。

(7)     校验通过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参数配置页面,根据需要进行参数配置。

资源分档配置:选择部署的规模,大、中、小、默认规模。

(8)     单击<部署>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对需要安装的应用进行确认。

(9)     确认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部署。

5.7  融合部署AOM组件(可选)

表3-2中的产品包列为“AOM”即为AOM组件相关的安装包,用户可以按需部署安装包。具体操作步骤举例如下:

(1)     进入融合部署的上传安装包页面后,上传待部署的融合部署安装包,此处以U-Center_AOM_PLAT_version_platform.zip为例。

(2)     单击<下一步>进入应用选择页面。

(3)     应用选择页面默认选择“全部场景”的应用分组,即统一数字底盘+其他组件的相关应用,用户可根据需求勾选应用分组。

¡     全部应用:统一数字底盘+其他所有组件的相关应用

¡     U-Center场景:统一数字底盘+U-Center组件的相关应用

(4)     在U-Center场景区域,勾选需要部署的应用。

(5)     说明: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将自动勾选其所依赖的应用。注意,如果依赖的应用未被部署或不在当前已有安装包内,则会提示相关信息。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包选择页面,选择待安装的融合部署安装包,系统会对安装包进行校验。

(7)     校验通过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参数配置页面,根据需要进行参数配置。

资源分档配置:选择部署的规模,大、中、小、默认规模。

(8)     单击<部署>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对需要安装的应用刚进行确认。

(9)     确认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部署。

5.8  融合部署STM组件(可选)

表3-2中的产品包列为“STM”即为STM组件相关的安装包,用户可以按需部署安装包。具体操作步骤举例如下:

(1)     进入融合部署的上传安装包页面后,上传待部署的融合部署安装包,此处以U-Center_STM_version_platform.zip为例。

(2)     单击<下一步>进入应用选择页面。

(3)     应用选择页面默认选择“全部场景”的应用分组,即统一数字底盘+其他组件的相关应用,用户可根据需求勾选应用分组。

¡     全部应用:统一数字底盘+其他所有组件的相关应用

¡     U-Center场景:统一数字底盘+U-Center组件的相关应用

(4)     在U-Center场景区域,勾选需要部署的应用。

(5)     说明: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将自动勾选其所依赖的应用。注意,如果依赖的应用未被部署或不在当前已有安装包内,则会提示相关信息。

(6)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包选择页面,选择待安装的融合部署安装包,系统会对安装包进行校验。

(7)     校验通过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参数配置页面,根据需要配置参数。

资源分档配置:选择部署的规模,大、中、小、默认规模。

(8)     单击<部署>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对需要安装的应用刚进行确认。

(9)     确认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部署。

 


6 访问U-Center 2.0

(1)     在浏览器中输入U-Center 2.0的登录地址“http://ip_address:30000”,其中“ip_address”为配置的北向业务虚IP,“30000”为缺省端口号,进入如图6-1所示登录页面。

图6-1 登录U-Center 2.0

 

(2)     输入操作员名称和密码(默认用户名为admin)后,单击<登录>按钮,进入U-Center 2.0主页面。


7 软件注册

U-Center 2.0部署完成后,需要获取License授权后才能正常使用。已购买产品的用户,使用软件授权函中包含的授权码进行后续注册流程。如果是项目试用,请联系H3C相关市场人员进行试用授权申请获取相关授权。

 

7.1  License支持情况说明

说明

License Server和U-Center 2.0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License Server只能被一个U-Center 2.0环境使用。

 

License支持情况说明介绍了U-Center 2.0具体各个组件功能需要通过License授权以及License授权的相关属性,如表7-1表7-2所示。

表7-1 NSM软件功能授权特性描述表

版本

License说明

产品代码

产品描述

NSM

网络基础授权

LIS-IMC9-NSM

H3C U-Center2.0-NSM网络设备管理授权函

网络数量授权

LIS-IMC9-NSMA-25

H3C U-Center2.0-NSM网络设备管理-25 License

LIS-IMC9-NSMB-50

H3C U-Center2.0-NSM网络设备管理-50 License

LIS-IMC9-NSMC-100

H3C U-Center2.0-NSM网络设备管理-100 License

LIS-IMC9-NSMD-200

H3C U-Center2.0-NSM网络设备管理-200 License

LIS-IMC9-NSME-500

H3C U-Center2.0-NSM网络设备管理-500 License

LIS-IMC9-NSMF-1K

H3C U-Center2.0-NSM网络设备管理-1000 License

 

表7-2 U-Center 2.0软件功能授权特性描述表

版本

License说明

产品代码

产品描述

CMDB

U-Center基础授权

LIS-UCENTER2-IOP

H3C U-Center2.0-智能运维软件

CMDB基础授权

LIS-UCENTER2-CMDB

H3C U-Center2.0-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授权函

CMDB数量授权

LIS-UCENTER2-CMDB-25

H3C U-Center2.0-CMDB-25 License

LIS-UCENTER2-CMDB-50

H3C U-Center2.0-CMDB-50 License

LIS-UCENTER2-CMDB-100

H3C U-Center2.0-CMDB-100 License

LIS-UCENTER2-CMDB-200

H3C U-Center2.0-CMDB-200 License

LIS-UCENTER2-CMDB-500

H3C U-Center2.0-CMDB-500 License

LIS-UCENTER2-CMDB-1K

H3C U-Center2.0-CMDB-1000 License

LIS-UCENTER2-CMDB-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CMDB-1 License

LIS-UCENTER2-CMDB-100-A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CMDB-100 License

报表

报表

LIS-UCENTER2-IOM-IAR

H3C U-Center2.0-IOM-iAR智能分析报表授权函

IOM

IOM监控基础授权

LIS-UCENTER2-IOM

H3C U-Center2.0-IOM基础设施运维授权函

IOM监控数量授权

LIS-UCENTER2-IOM-25

H3C U-Center2.0-IOM-25 License

LIS-UCENTER2-IOM-50

H3C U-Center2.0-IOM-50 License

LIS-UCENTER2-IOM-100

H3C U-Center2.0-IOM-100 License

LIS-UCENTER2-IOM-200

H3C U-Center2.0-IOM-200 License

LIS-UCENTER2-IOM-500

H3C U-Center2.0-IOM-500 License

LIS-UCENTER2-IOM-1K

H3C U-Center2.0-IOM-1000 License

LIS-UCENTER2-IOM-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IOM-1 License

LIS-UCENTER2-IOM-100-A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IOM-100 License

BSM

BSM基础授权

LIS-UCENTER2-BSM

H3C U-Center2.0-BSM业务服务管理授权函

BSM数量授权

LIS-UCENTER2-BSM-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BSM-1 License

LIS-UCENTER2-BSM-5

H3C U-Center2.0-BSM-5 License

LIS-UCENTER2-BSM-10

H3C U-Center2.0-BSM-10 License

UEM数量授权

LIS-UCENTER2-BSM-UEM-1-B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BSM-UEM-1 License

LIS-UCENTER2-BSM-UEM-1

H3C U-Center2.0-BSM-UEM用户体验管理-1 License

LIS-UCENTER2-BSM-UEM-2

H3C U-Center2.0-BSM-UEM用户体验管理-2 License

LIS-UCENTER2-BSM-UEM-5

H3C U-Center2.0-BSM-UEM用户体验管理-5 License

NTA

NTA基础授权

LIS-UCENTER2-IOM-NTA

H3C U-Center2.0-IOM-流量分析功能授权函

NTA数量授权

LIS-UCENTER2-IOM-NTA-1-B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IOM-NTA-1 License

LIS-UCENTER2-IOM-NTA-1

H3C U-Center2.0-IOM-流量分析功能-1 License

LIS-UCENTER2-IOM-NTA-2

H3C U-Center2.0-IOM-流量分析功能-2 License

LIS-UCENTER2-IOM-NTA-5

H3C U-Center2.0-IOM-流量分析功能-5 License

NTA探针数量授权

LIS-UCENTER2-IOM-NTA-DIG-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IOM-DIG探针-1 License

NTA探针功能授权

LIS-UCENTER2-IOM-NTA-DIG

H3C U-Center2.0-IOM-DIG探针功能授权函

ITSM

ITSM基础授权

LIS-UCENTER2-ITSM

H3C U-Center2.0-ITSM IT服务管理授权函

ITSM数量授权

LIS-UCENTER2-ITSM-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ITSM-1 License

LIS-UCENTER2-ITSM-5

H3C U-Center2.0-ITSM-5 License

LIS-UCENTER2-ITSM-10

H3C U-Center2.0-ITSM-10 License

LIS-UCENTER2-ITSM-20

H3C U-Center2.0-ITSM-20 License

LIS-UCENTER2-ITSM-50

H3C U-Center2.0-ITSM-50 License

LIS-UCENTER2-ITSM-100

H3C U-Center2.0-ITSM-100 License

ITSM变更发布管理功能授权

LIS-UCENTER2-ITSM-CRM

H3C U-Center2.0-ITSM-变更发布管理授权函

ITSM服务级别管理基功能授权

LIS-UCENTER2-ITSM-SLM

H3C U-Center2.0-ITSM-服务级别管理授权函

ITSM知识库管理功能授权

LIS-UCENTER2-ITSM-KB

H3C U-Center2.0-ITSM-知识库管理授权函

ITSM自助式服务台功能授权

LIS-UCENTER2-ITSM-SSD

H3C U-Center2.0-ITSM-自助式服务台授权函

AOM

IP地址管理授权

LIS-UCENTER-AOM-IPMS-50

H3C U-Center-AOM-IP地址管理-50 License

LIS-UCENTER-AOM-IPA-100

H3C U-Center-AOM-IP地址管理-100 License

LIS-UCENTER-AOM-IPA-200

H3C U-Center-AOM-IP地址管理-200 License

LIS-UCENTER-AOM-IPA-500

H3C U-Center-AOM-IP地址管理-500 License

LIS-UCENTER-AOM-IPA-1000

H3C U-Center-AOM-IP地址管理-1000 License

LIS-UCENTER2-AOM-IPA-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AOM-IP地址管理-1 License

LIS-UCENTER2-AOM-IPA-100-A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AOM-IP地址管理-100 License

配置合规授权

LIS-UCENTER-AOM-CCI-50-2

H3C U-Center-AOM-配置合规管理-50 License

LIS-UCENTER-AOM-CCI-100-2

H3C U-Center-AOM-配置合规管理-100 License

LIS-UCENTER-AOM-CCI-200-2

H3C U-Center-AOM-配置合规管理-200 License

LIS-UCENTER-AOM-CCI-500-2

H3C U-Center-AOM-配置合规管理-500 License

LIS-UCENTER-AOM-CCI-1000-2

H3C U-Center-AOM-配置合规管理-1000 License

LIS-UCENTER2-AOM-CCI-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AOM-配置合规管理-1 License

LIS-UCENTER2-AOM-CCI-100-A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AOM-配置合规管理-100 License

巡检授权

LIS-UCENTER-AOM-IIE-50

H3C U-Center-AOM-智能巡检管家-50 License

LIS-UCENTER-AOM-IIE-100

H3C U-Center-AOM-智能巡检管家-100 License

LIS-UCENTER-AOM-IIE-200

H3C U-Center-AOM-智能巡检管家-200 License

LIS-UCENTER-AOM-IIE-500

H3C U-Center-AOM-智能巡检管家-500 License

LIS-UCENTER-AOM-IIE-1000

H3C U-Center-AOM-智能巡检管家-1000 License

LIS-UCENTER2-AOM-IIE-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 -AOM-智能巡检管家-1 License

LIS-UCENTER2-AOM-IIE-100-A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 -AOM-智能巡检管家-100 License

STM

STM数量授权

LIS-UCENTER2-IOM-STM-1

灵活License授权函-H3C U-Center2.0-IOM-STM-1 License

模拟拨测管理授权

LIS-UCENTER2-IOM-STM

H3C U-Center2.0-IOM-STM模拟拨测授权函

 

7.2  安装并获取授权

关于授权的申请和安装详细过程,请参见《H3C软件产品远程授权License使用指南》。License文件导入H3C License Server授权管理系统后,需配置U-Center 2.0统一运维平台(作为License Client)使其与License Server联通。

说明

在H3Linux 2.0操作系统上安装License Server说明:

License Server可以与U-Center 2.0部署在同一个节点,也可以部署在单独的虚拟机。推荐将License Server 和 U-Center 2.0 部署在不同的节点。关于License Server的安装,请参见《H3C License Server 安装指导》

 

1. 创建License Server客户端

(1)     登录H3C License Server授权管理系统,在左导航中选择“配置>客户端”菜单项,进入客户端页面。

(2)     单击<增加客户端>按钮,进入增加客户端页面,配置客户端名称与客户端密码。

(3)     单击<确认>按钮,增加客户端。

2. 配置客户端连接

用于配置客户端连接License Server并获取授权。

(1)     登录U-Center 2.0统一运维平台。

(2)     选择“系统”页签,在左导航中单击[License管理>License信息]菜单项。

(3)     在License Server信息区域的输入框中输入License Server IP地址等参数,单击<连接>按钮,开始与License server建立连接。参数说明如下:

¡     IP地址:License Server所在服务器的IP地址。

¡     端口号:缺省值为“5555”,与License Server授权服务端口号保持一致。

¡     客户端名称:License Server中设置的客户端名称。

¡     客户端密码:License Server中设置的客户端名称对应的密码。

(4)     成功建立连接即可从License server上获取授权。连接状态显示“连接成功”后,等待约5min,单击<刷新>按钮可刷新当前License信息。

说明

·     启动客户端服务时,需保证License Server的防火墙处于关闭状态,否则可能造成License Server不可连接。

·     启动客户端服务时,需保证License Server有未被申请的授权,否则可能造成License Clicent服务取不到任何授权。

 

3. 查看License使用状况

登录License Server授权管理系统,单击“客户端管理>客户端连接”菜单项,进入客户端连接信息页面。该页面用于显示License Server的客户端连接信息,并可对客户端连接进行管理,如进行强制下线等操作。

·     在列表中单击最左侧的复选框选中指定客户端,单击<下线客户端>按钮,可批量下线已选中的所有客户端,或单击<下线全部客户端>按钮,可下线所有客户端。

·     在“操作”区段中单击“详情”图标,进入客户端连接详情页面。单击授权列表操作列“强制回收授权”图标,可以强制回收该授权,或单击<强制回收所有授权>按钮,可以强制回收分配给该客户端的所有授权。


8 备份恢复

在统一数字底盘中可对U-Center 2.0各组件执行备份恢复操作,具体步骤请参见《H3C统一数字底盘部署指导》


9 集群故障恢复

在统一数字底盘中可对集群执行故障恢复操作,具体步骤请参见《H3C统一数字底盘部署指导》


10 U-Center 2.0升级

注意

U-Center 2.0产品组件(IOM/CMDB/BSM/STM/ITSM/AOM/NTA/NSM)E0715及之后版本需要在“融合部署”页面进行升级操作。

 

10.1  提示

·     升级前,请对数据进行备份。

·     升级前,请先将Matrix、统一数字底盘升级至U-Center 2.0匹配版本。升级Matrix、统一数字底盘的步骤请参见《H3C统一数字底盘部署指导》

·     升级前,请清理浏览器缓存和session。

·     升级时,请严格按照U-Center 2.0应用安装包的安装顺序。

10.2  融合部署升级

(1)     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s://ip_address:8443/matrix/ui”,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默认用户名为admin)登录Matrix。其中“ip_address”为北向业务虚IP。

(2)     单击[部署>融合部署]菜单项,进入融合部署页面。

(3)     单击<安装>按钮,进入上传安装包页面。

(4)     单击<上传>按钮,在弹出窗口中单击<选择文件>按钮,上传支持融合部署的安装包,应用安装包支持批量上传。

(5)     上传完成后,单击<取消>按钮,返回融合部署页面。

(6)     单击<数据同步>按钮,等待列表中出现待升级组件的信息。

(7)     单击列表中待升级组件对应操作列的按钮,进入升级页面。

(8)     勾选需要升级的安装包。若选择的安装包不符合当前应用依赖和版本校验,会进行错误提示。

(9)     选择了符合升级规则的安装包后,单击<升级>按钮,进行升级部署。


11 卸载U-Center 2.0

11.1  提示

·     卸载并重新安装U-Center 2.0时需要清空所有节点/var/lib/ssdata/目录下的内容。

·     如需保留组件配置和数据,请在写在前使用备份功能,请参见“8 备份恢复”。

11.2  融合部署卸载

(1)     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s://ip_address:8443/matrix/ui”,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默认用户名为admin)登录Matrix。其中“ip_address”为北向业务虚IP地址。

(2)     单击[部署>融合部署]菜单项,进入融合部署页面。

(3)     在列表中勾选待卸载的应用后,单击<卸载>按钮。

说明

·     支持批量卸载。

·     如果要卸载的应用被其他应用所依赖,系统会一并勾选依赖于该应用的所有应用,以保证应用运行的完整性。此情况下,无法单独卸载该应用。

·     如果当前勾选的应用未被其他应用所依赖,可以单独卸载该应用。

 

(4)     在弹出提示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卸载应用。

11.3  应用部署卸载

注意

卸载单个组件或应用后,可能会影响其它组件或应用的使用,请谨慎卸载。应用间依赖关系请参见3.2  应用安装包说明

 

(1)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s://ip_address:8443/matrix/ui”,登录Matrix,其中“ip_address”为配置的北向业务虚IP地址。

(2)     单击[部署>应用]菜单项,进入应用列表页面。

(3)     单击某应用对应操作列的按钮。

(4)     在弹出的确认窗口中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卸载该应用。


12 正常关机下电

12.1  备份配置

(1)     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ip_address:30000”,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     访问协议默认为http,支持https;访问端口号默认为30000,若修改过协议及端口号,则按设置的填写。

¡     默认用户名为admin。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系统>备份恢复]菜单项,进入备份恢复列表页面。

(3)     手动备份产品配置,并将备份文件下载到本地。详细的备份操作与注意事项,请参见页面联机帮助以及《统一数字底盘部署指导》中的“备份恢复”章节。

请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案。

12.2  方案一:部分节点下电

产品采用集群部署模式,需要下电一个或多个节点,且整体系统仍需保持正常运作。适用于节点软硬件升级替换,例行巡检等场景。

(1)     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s://ip_address:8443/matrix/ui”,输入用户名(默认用户名为admin)、密码及验证码。

(2)     单击[部署>集群>集群部署]菜单项,进入集群部署页面,选择需下电的某个节点。若多个节点需要下电时,请依次对每个节点进行禁用的操作,即请在一个节点备份恢复等操作完成后,再对另一个节点进行操作。

(3)     单击指定节点右上角的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禁用”选项。

(4)     单击“禁用”选项,可完成禁用该节点的操作。

(5)     节点禁用后,再分别执行shutdown -h now正常关机。

(6)     如需下电,待HDM页面显示电源状态为“关机”,或服务器电源指示灯处于待机状态后,再将服务器下电。

12.3  方案二:全部节点下电

整体系统需要关闭下电。适用于紧急断电,机房搬迁等场景。

(1)     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s://ip_address:8443/matrix/ui”,输入用户名(默认用户名为admin)、密码及验证码。

(2)     单击[部署>集群>集群部署]菜单项,进入集群部署页面,关闭集群中所有Master节点。

(3)     单击节点右上角的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禁用”选项。

(4)     单击“禁用”选项,可完成禁用该节点的操作。

(5)     节点禁用后,再分别执行shutdown -h now正常关机。

(6)     如需下电,待HDM页面显示电源状态为“关机”,或服务器电源指示灯处于待机状态后,再将服务器下电。

 


13 开机操作

13.1  上电开机并检查网络

(1)     将服务器上电开机。

(2)     等待服务器开机后,执行ip addr检查节点、业务网是否都为up状态。

(3)     检查网络连通性:包括到集群中所有节点的各网段能否ping通,客户端到集群所有节点的业务网能否ping通。

13.2  启动系统服务

(1)     在浏览器中访问Matrix。

(2)     单击[部署>集群>集群部署]菜单项,进入集群部署页面,启用节点。

(3)     等待约30分钟,实际等待时间取决于启动的数据量。

(4)     单击“概览”页签,查看系统运行数据的统计信息,系统服务是否已正常启动。

(5)     单击“观测”页签,查看Pod相关的工作负载资源的信息。

13.3  验证License与业务功能

(1)     在浏览器中访问U-Center。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系统>License管理>License信息]菜单项,进入License信息页面。

(3)     检查产品License信息是否从License Server同步,授权状态是否正常。

(4)     点击确认系统中各个业务功能是否能正常使用。


14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为GlusterFS准备磁盘空间?

集群的每个节点上,均需准备GlusterFS应用所需的磁盘分区,故每个节点上均需进行如下操作,并请记录磁盘分区名称,以供后面安装时填写。

方法一:手动创建新磁盘分区

(1)     在安装操作系统的过程中预留GlusterFS需要的磁盘空间,以供后续创建磁盘分区时使用。

(2)     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后,通过fdisk命令,创建磁盘分区。

图14-1所示,以在sda磁盘上创建一个250GB空间的分区为例进行说明。

图14-1 创建磁盘分区

 

若出现“重新读取分区表失败”的提示,使用reboot命令重启节点即可。

此时,就在sda磁盘中创建了一个250GB的空闲磁盘分区/dev/sda7。

方法二:已有可用磁盘分区

如果已经创建了一个大小250GB及以上的磁盘分区,并且此磁盘分区没有被挂载或使用,则将此磁盘分区清空后,可供GlusterFS应用使用。

(3)     如图14-2所示,查看当前磁盘分区信息,可知/dev/sda7没有被挂载或使用。

图14-2 查看当前当前磁盘分区信息

 

(4)     通过执行“wipefs -a /dev/sda7”命令清空磁盘分区后,可以供GlusterFS应用使用。

方法三:使用独立磁盘

将单独的整块磁盘供GlusterFS应用使用,无需在独立磁盘中创建磁盘分区。

通过执行“wipefs -a”命令清空磁盘,以确保安装部署可以正常进行。

图14-3 清空磁盘

 

2. 注册IOM基础授权和数量授权的License后纳管应用失败,提示监控的数量超过License限定。

IOM组件依赖COLLECTPLAT组件,COLLECTPLAT组件对应CMDB数量授权的License,注册COLLECTPLAT的数量授权License(CMDB数量授权 )即可。

3. AOM应用菜单安装时使用正常,服务器重启后菜单未展示。

已知问题,需要重建AOM已安装服务模块的pod,splusplat、splusini、splusipms、splusccms,其中请先重建splusplat,其他模块服务没有先后顺序要求。例如重建splusplat的pod:kubectl delete pod $(kubectl get pods -n service-software | grep splusplat) -n service-software

4. 特殊License说明

H3C U-Center2.0-智能运维软件License注册后会生成UCENTER-UCENTER-UCD和UCENTER-UCENTER2两个License授权名。

5. 手动后台修改ES

(1)     执行命令kubectl edit sts elasticsearch-node-1 -n service-software

(2)     找到env项中的ES_JAVA_OPTS,将其value改为“-Xms8g -Xmx8g”,这里的8g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但注意Xms与Xmx后面的数值要保持一致。

(3)     找到limits项中的memory,将后面的“2G”改为“12G”,这里的12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但要注意这里的数值要比上一步中的Xms、Xmx数值至少大3G。

(4)     保存退出

(5)     执行命令kubectl edit sts elasticsearch-node-2 -n service-software,重复第(2)~(4)步。

(6)     执行命令kubectl edit sts elasticsearch-node-3 -n service-software,重复第(2)~(4)步。

(7)     修改完成,可以进入任意elasticsearchpod内部,执行curl elasticsearch-http-service:9200/_cat/health?v查看集群状态,当返回值中status是green或yellow时,集群为可用状态。请注意,如果数据较多,按上述步骤恢复后,ES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数据。

6. 磁盘的IOPS若低到1k左右,需检查服务器配置磁盘阵列时,是否忘开RAID卡缓存

服务器配置磁盘阵列时,需开启RAID卡缓存。表14-1仅为RAID设置中部分参数举例。实际配置时,请参考对应服务器型号的存储控制卡用户指南手册进行配置。

表14-1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Array Label

RAID的名称,缺省设置为DefaultValue0。

Stripe Size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Array Size Selection

设置RAID容量。

Read Cache

读缓存策略,分为Enabled(开启)与Disabled(关闭)。

Write Cache

写缓存策略,分为:

·     Enable Always:始终开启。在没有电容保护时,仍会打开RAID组写Cache,可能会导致异常掉电后的数据丢失。

·     Enable With Backup Unit:自动关闭,在没有电容或电容还没有Ready时自动将RAID组写Cache关闭。

·     Disabled:关闭RAID组写Cache。

Create RAID via

RAID创建后的操作,分为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Skip Init(跳过初始化)、Build/Verify(创建并校验)与Clear(清空)。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