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H3C UIS 2000 G6 BMC 用户手册-5W100

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01-正文  (4.50 MB)

01-正文

目  录

1 BMC概述··········································································································································· 4

1.1 简述·········································································································································· 4

1.2 常用操作接口····························································································································· 5

1.2.1 系统接口·························································································································· 5

1.2.2 IPMB接口························································································································ 5

1.2.3 Web GUI·························································································································· 5

1.2.4 SNMP······························································································································ 5

1.2.5 Redfish···························································································································· 5

2 用户须知············································································································································ 6

2.1 基本准则···································································································································· 6

2.2 缺省参数说明····························································································································· 6

2.3 用户类型···································································································································· 6

3 BMC Web GUI介绍··························································································································· 7

3.1 新手入门···································································································································· 7

3.1.1 环境准备·························································································································· 7

3.1.2 用户登录·························································································································· 7

3.1.3 首页信息·························································································································· 8

3.2 IPMI Entity信息························································································································ 10

3.2.1 传感器信息····················································································································· 10

3.2.2 散热控制························································································································ 11

3.2.3 FRU信息························································································································ 12

3.3 系统清单·································································································································· 13

3.3.1 概要······························································································································· 13

3.3.2 处理器···························································································································· 14

3.3.3 内存······························································································································· 14

3.3.4 硬盘······························································································································· 15

3.3.5 电源······························································································································· 16

3.3.6 PCIE设备······················································································································· 17

3.4 设置········································································································································· 18

3.4.1 网络配置························································································································ 18

3.4.2 电源管理························································································································ 21

3.4.3 用户设置························································································································ 23

3.4.4 日期时间························································································································ 26

3.4.5 SNMP···························································································································· 27

3.4.6 SMTP···························································································································· 32

3.4.7 系统启动项····················································································································· 33

3.5 远程控制·································································································································· 34

3.5.1 KVM······························································································································ 34

3.5.2 VNC······························································································································· 36

3.5.3 SOL······························································································································· 36

3.5.4 虚拟媒体························································································································ 37

3.6 日志········································································································································· 39

3.6.1 系统事件日志·················································································································· 39

3.6.2 操作日志························································································································ 41

3.6.3 开机自检码····················································································································· 42

3.6.4 日志下载························································································································ 43

3.7 故障诊断·································································································································· 44

3.7.1 ACD······························································································································ 44

3.8 维护········································································································································· 45

3.8.1 固件升级························································································································ 45

3.8.2 配置管理························································································································ 49

3.8.3 系统重启························································································································ 50

3.9 安全管理·································································································································· 51

3.9.1 防火墙···························································································································· 51

3.9.1 证书管理························································································································ 52

3.10 高级订阅································································································································ 54

3.10.1 存储管理······················································································································· 54

 

 

 

 

 

 

 

 

 

 

版本变更历史

时间

版本

修改人

描述说明

2023-08-19

v1.0

杨青磊

初始版本,支持BMC 1.01.11以上版本

2023-10-18

v1.1

杨青磊

增加ACD,BMC配置导入导出,VNC等功能,支持1.01.14版本

 


 


1  BMC概述

1.1  简述

服务器管理系统(以下简称BMC),是实现服务器智能管理控制的单元系统,系统对外提供了丰富的特性:

·     多元化的管理接口

提供以下标准接口,满足各种方式的系统集成需求。

¡     IPMI1.5/IPMI2.0接口(IPMI)

¡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rment Protocol)

¡     Redfish 管理接口

¡     命令行接口(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

·     远程维护手段

¡     提供虚拟KVM、虚拟媒体功能。

¡     支持RAID控制卡的带外管理,支持RAID卡信息、物理盘信息、逻辑盘信息显示,RAID卡带外配置功能暂不支持。

¡     提供WEB SOL功能;(SOL,Serial Over Lan)。

·     故障监控与诊断

¡     支持Trap报文和电子邮件上报告警,方便收集服务器故障信息。

¡     BMC能对服务器进行全面智能的监控,提供丰富的SEL告警、操作日志。如CPU内核温度、内存故障、硬盘故障、电压、风扇转速、电源故障等。

·     网络功能

¡     BMC支持最新的边带网络技术,通过边带网络可以支持更加灵活的管理组网。

¡     支持 NTP,帮助服务器同步网络时间,提高设备时间精度。

¡     支持域服务器和目录服务器,简化服务器用户管理,并提高了用户管理的安全性

·     安全管理

¡     双镜像备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即使当前运行的软件完全崩溃,在保证uboot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备份镜像启动。

¡     多样化的用户安全接口,保证用户登录安全性。

¡     支持TLS证书的上传和替换,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许可证管理

通过许可证管理,可以实现授权方式使用高级版的特性。

BMC高级版本较普通版本提供更多的高级特性,如:

¡     详细日志告警分析

 

1.2  常用操作接口

BMC支持多种操作接口,其中IPMI接口主要用于内部通信、SNMP接口主要用于与上层网管的信息交互。单机常用到的操作接口主要包括下述接口:WebUI、CLI、Redfish接口。

1.2.1  系统接口

支持LPC、eSPI接口,作为KCS消息的物理链路。

1.2.2  IPMB接口

BCM支持配置多路IPMIB,可用于支持intel NM 4.0或用于部分支持IPMB通信的GPU计算卡。

1.2.3  Web GUI

支持HTTPS(端口443)访问Web GUI,HTTP默认禁用。Web GUI提供管理界面,用户可查看系统信息、系统事件和状态,并控制被管理的服务器。

详细Web GUI功能请参考本文第三章节 BMC Web GUI介绍。

1.2.4  SNMP

SNMP是基于TCP/IP协议族的网络管理标准,是一种在IP网络中管理网络节点(如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等)的标准协议。网络管理员还可以通过SNMP接收网络节点的通知消息以及告警事件报告等来获知网络出现的问题。

在BMC中,远端代理可以通过SNMP访问BMC获取网络信息、用户信息、温度/电压/风扇速度等服务器信息,同时可以通过SNMP进行BMC参数配置、管理服务器。

·     支持SNMP Get/Set/Trap。

·     支持V1/V2/V3版本。

·     SNMP支持查询系统健康状况、传感器状态、硬件状态、设备资产信息等。

·     SNMP Set支持大部分BMC参数设置。

·     SNMP Trap,BMC将告警信息通过Trap消息发送到远端Trap接收端。

1.2.5  Redfish

Redfish是一种新的管理标准,它使用超媒体RESTful接口来表示数据。它面向模型,能够表达现代系统构件与服务、构件语义之间的关系,易于扩展。对于提供Redfish的服务器,客户端可以通过发送HTTP请求来获取BMC信息,并指定BMC的操作。客户端可以通过HTTP客户端访问Redfish服务。通常的请求操作是“GET”、“PUT”、“POST”、“PATCH”、“DELETE”。发送和接收数据都是json格式。

关于Redfish接口详细说明,请参考我司Redfish接口文档说明。


2  用户须知

2.1  基本准则

·     使用专用口对BMC进行配置。

·     BMC不介入因特网。

·     及时修改用户默认密码,并妥善保管。

·     定期审计操作日志。

2.2  缺省参数说明

BMC部分功能提供的缺省参数如表1所示,方便用户首次操作。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建议在首次操作时修改缺省值,并定期更新。

表1 缺省参数

类型

缺省值

登录用户名

admin

登录密码

Password@_

专用网口IPV4

缺省静态192.168.1.2/24

SNMP只读团体名

public

SNMP读写团体名

private

Trap团体名

public

 

2.3  用户类型

BMC登录用户包括本地用户和域用户。

BMC最多支持16个本地用户,本地用户适用于小型环境,如实验室和中小型企业。

域用户是通过域服务器侧管理,数量和权限不受BMC限制,此功能适用于用户数量较多的环境。


3  BMC Web GUI介绍

BMC提供了WEB页面,通过登录BMC的Web页面可以更友好的帮助用户完成服务器的管理。

3.1  新手入门

3.1.1  环境准备

1. 将服务器连接到网络

登录BMC前,请先将BMC管理接口连接到网络,确保本地PC和服务器路由可达。

管理接口。

·     BMC专用网口:专门用于处理BMC管理流量的网络接口。BMC专用口默认是静态模式,缺省地址ip 192.168.1.2/24。

·     BMC共享口:如果要使用共享口,需要安装第一个OCP网卡,并把网线接到OCP网卡的第一个port口,默认DHCP模式。

·     在web页面登陆BMC,为了安全考虑,默认只能使用安全连接https登录。

·     用户和密码:

缺省BMC WEB 用户:用户名admin,密码:Password@_

2. 获取BMC管理IP 地址

登录BMC前,需要先获取BMC管理IP地址(BMC专用网口/共享网口的IP地址)可以通过链接串口线,通过串口查看BMC专用口IP地址。

3. 访问BMC

通过Web浏览器即可访问BMC。BMC支持的浏览器版本以及客户端分辨率如表2所示。

表2 客户端配置要求

浏览器版本

分辨率

Google Chrome 80.0及以上

要求不低于1366*768,推荐设置为1600*900或更高

Mozilla Firefox 74.0及以上

Internet Explorer 11及以上

 

3.1.2  用户登录

本手册以Google Chrome浏览器为例介绍登录BMC Web界面的操作步骤。

(1)     打开Google Chrom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BMC管理IP地址(https://ip),弹出告警窗口,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告警

 

(2)     单击“高级”单击“继续前往此网站”,进入BMC Web登录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BMC Web登录首页

 

(3)     在登录框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包括本地用户和域用户)后,单击<登录>按钮,进入BMC Web界面首页。

3.1.3  首页信息

首页功能描述:

·     顶部状态栏按钮。

·     系统健康。

·     快捷方式。

·     系统信息。

登录Web GUI后,即为系统概要页面,在导航栏中选择“首页”也可以进入系统概览页面,如图3所示。

图3 BMC Web首页概览

 

参数说明。

表3 系统概览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顶部状态栏按钮(从做到右)

系统信息

·     产品名称:服务器的名称

·     产品序列号:唯一的产品标识符,可以用于查询保修信息、技术支持等

·     UUID: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是一个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服务器

·     IPV4地址:服务器BMC专用口和共享口IPV4 IP地址

·     BMC固件版本:服务器管理控制器固件的版本号

·     BIOS版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固件的版本号

快捷方式

·     固件升级

·     网络配置

·     一键日志下载

·     KVM

·     SOL

系统健康

·     告警信息:告警信息显示服务器的告警系统日志,包含了严重警报和轻微警报,点击数量可跳转到传感器界面查看详情。

·     部件健康:此处显示部件的健康信息,鼠标悬浮对应部件可查看具体在位情况,点击可跳转至该部件的详情页面。

 

3.2  IPMI Entity信息

3.2.1  传感器信息

(1)     BMC提供传感器监控的功能,通过本页面用户可以查看传感器的实时信息和在位情况,当传感器读数异常时,传感器会产生相应告警。

图4 传感器页面

 

(2)     单击【IPMI Entity/传感器】进入传感器页面,如上图所示。

(3)     根据关键字、传感器类型、状态筛选相关传感器。

(4)     单击【重置】,取消筛选,恢复初始状态。

(5)     单击【状态】,可以筛选正常,轻微,严重的状态。

3.2.2  散热控制

1. 风扇信息

风扇信息作为散热控制的重要指标,将在本页面单独展示,用户可以在此查看风扇的在位信息和转速信息,如所示。

图5 风扇信息页面

 

2. 风扇模式

BMC提供自动模式和自定义模式控制风扇转速,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1)     BMC默认执行自动模式,自动模式采用PID算法,根据关键器件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

图6 风扇模式页面

 

(2)     自定义模式每20%一个档位,支持20%~100%共5个档位,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转速。重置:点击重置会自动恢复成最后一次提交状态

图7 风扇调速调整页面

 

3.2.3  FRU信息

BMC提供查询电子标签功能。通过本功能可以查看主板及其他部件的FRU信息。不同产品支持的部件类型有差异,具体请以界面显示为准。

1. 查询部件FRU信息

通过单击BMC WEB页面“IPMI Entity”->“FRU信息”可以查看当前各部件FRU信息。您可通过选择FRU设备名称或者FRU设备ID以查看具体某一部件的FRU信息和CPLD版本号。

图8 BMC电子标签信息

 

3.3  系统清单

3.3.1  概要

点击左侧导航栏的“系统清单”选项,默认进入“概要”信息页签。

概要页签功能描述:

·     产品信息。

·     处理器信息。

·     内存信息。

图9 系统清单概况:

 

表4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产品信息

·     产品名称:显示当前设备的产品名称。

·     BMC固件版本:显示当前BMC软件的版本信息。

·     制造商:显示当前设备的制造商。

·     PCB版本:显示当前设备的PCB版本信息。

处理器信息

·     数量:显示当前设备的处理器在位总数。

内存信息

·     数量:当前设备在位的内存条总数。

·     总容量:当前设备在位的内存条容量总和。

 

3.3.2  处理器

此页签显示设备上安装的处理器的详细信息。

图10 处理器页面:

 

表5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概要

·     总共: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处理器数量。

·     在位:设备当前已安装的处理器数量

详细信息

·     处理器:处理器序号从0开始。

·     名称。

·     PPIN。

·     最大频率。

·     核心数。

·     线程:处理器最大线程数。

·     64位:处理器是否支持64位。

·     一级缓存(KB) 。

·     二级缓存(KB) 。

·     三级缓存(KB)。

 

3.3.3  内存

此页签显示设备上内存的详细信息。

图11 在位内存页面:

 

表6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概要

·     总共: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内存数量。

·     在位:显示当前BMC软件的版本信息。

详细信息

·     位置:内存所在槽位编号。

·     状态:内存条健康状态。

·     内存容量。

·     最大频率。

·     内存系列。

·     厂商。

·     类型。

·     等级:内存Rank级别。

·     内存纠错:内存是否支持ECC。

·     部件号。

·     序列号。

·     频率:内存的工作频率。

·     电压:内存的工作电压。

·     位宽。

 

3.3.4  硬盘

此页签显示设备上接入的SAS,SATA,NVME硬盘的详细信息如下图所示,如果想要深入了解SAS/SATA盘的信息,可以查看“高级订阅”目录中的“存储管理”界面。

图12 硬盘页面

 

表7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概要

·     总共: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硬盘数量。

·     在位:当前设备上的硬盘数量

详细信息

·     槽位:硬盘所在背板槽位号。

·     位置:硬盘所在背板是前还是后

·     厂商:硬盘厂商

·     型号:硬盘PN

·     序列号:硬盘SN

·     剩余寿命:预测的剩余使用时间。

·     健康状态:硬盘的健康状态

 

3.3.5  电源

此页签显示设备上电源单体的详细信息,可以清晰查看各个电源的基本信息和状态,也可以知道当前电源是主还是备。

图13 电源页面

 

表8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概要

·     总共:设备当前支持的最大电源数量。

·     在位:当前设备上的电源数量

详细信息

·     电源序号。

·     状态:电源的健康状态。

·     槽位号。

·     厂商。

·     型号。

·     序列号。

·     固件版本。

·     额定功率。

·     输入电压。

·     输出电压。

·     电源输入模式:当前电源所接受的输入源类型。

·     电源类型:当前电源支持哪些输入源类型。

 

3.3.6  PCIE设备

此页面显示设备当前安装且已经适配的PCIe卡的详细信息。

图14 PCIe卡页面:

 

会根据PCIE的类型,自动识别为是GPU卡,RAID卡,网卡,HBA卡,FC HBA卡,FPGA卡和其他卡并显示到各自页签下显示更详细信息:

表9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设备列表

·     PCIe数量:设备当前接入的PCIe卡数量。

详细信息

·     位置:PCIe卡所在槽位号。

·     产品名。

·     模块厂商。

·     芯片厂商。

·     最大速度/协商速度:设备支持的最大协商速率和当前协商速率。

·     支持的最新协议/协商协议:设备支持的最新PCIe协议和当前自协商的协议。

·     最大链路宽度/协商链路宽度:设备所在PCIe槽位支持的最大带宽和设备与槽位协商的带宽。

·     Riser连接器:PCIe卡所在Riser的编号。

·     所属CPU:设备归属的CPU序号(从0开始)。

 

3.4  设置

3.4.1  网络配置

BMC提供专用口、共享口两种网络接口,其中专用网口是专门用于处理BMC管理流量的网络接口当前缺省IPv4地址为DHCP自动获取。共享网口是可以同时处理BMC管理流量和服务器业务流量的网络接口,BMC共享网口缺省通过DHCP自动获取IP地址。

配置网络可能会影响BMC的正常访问,配置前请注意以下事项:

·     网口模式为正常模式时,请将BMC共享网口、专用网口和地址配置在两个不同的网段,且IP地址不能相同,否则可能会引起网络故障。

·     请勿同时停用所有BMC网络接口,否则会导致用户无法访问BMC Web界面。

·     修改BMC网络配置后,浏览器会话将断开连接,可能需要等待数分钟后,才能重新BMC Web界面。

·     修改BMC网络配置后,请等待配置生效后再对服务器进行断电重启操作。

1. 查看网络配置信息

通过单击BMC WEB页面“设置”->“网络配置”可以查看当前BMC当前专用口、共享口网络配置信息。

图15 BMC网络配置概要信息

 

2. 专用口配置

BMC WEB页面提供配置专用口,点击“专用接口”进入专用口配置页面。在专用口配置页面中可以对专用口的内容进行配置。

图16 专用口IPV4和IPV6配置

 

3. 共享口配置

BMC WEB页面提供配置共享口,点击“共享接口”进入共享口配置页面。在共享口配置页面中可以对共享口的内容进行配置。

图17 共享口IPV4和IPV6配置

 

3.4.2  电源管理

1. 查看网络配置信息

点击页面左侧导航栏的“设置”选项后,在下拉选项中选择“电源管理”即可进入电源相关的设置页面。

图18 电源管理界面

 

此功能可以控制服务器主机的开关机状态。

表10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电源状态

·     开启: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

·     关闭:服务器处于关机状态。

上次电源操作时间

·     记录上次进行服务器电源操作时的BMC时间戳。

虚拟电源按键

·     正常开机:仅服务器处于关机状态可用,对服务器主机进行开机操作。

·     立即重启:仅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可用,对服务器进行不断电的热重启操作。

·     关机并开机:仅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可用,先强制关机服务器主机,再进行开机动作,期间会切断主机电源。

·     正常关机:仅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可用,先关闭操作系统再切断主机电源。

·     强制关机:仅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可用,立即强制关机服务器主机。

 

2. 电源设置

此功能可以控制服务器电源进入或退出冷备份状态。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操作模式

·     负载均衡:此模式会将服务器所有在位电源设置为主模式。

·     主/备:此模式将可以选择留下哪些电源作为主电源。没有选择的电源将会被BMC设置为备模式。

主电源

·     仅在操作模式选择为主/备时可用,可选择留下哪些电源作为主电源。

 

3. 电源恢复策略

此功能可设置服务器整机上电时是否自动开启主机。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开机策略

·     始终通电:服务器整机上电时,BMC会在起来后对主机进行开机动作。

·     始终关闭电源:服务器整机上电时,BMC不会对主机电源状态进行操作。

·     恢复上次电源状态:服务器整机上电时,根据上次运行时最后记录的主机状态,将主机状态进行恢复。

选择延迟时间

·     无延迟:BMC将在启动到可以控制主机电源时立即处理开机策略。

·     15/30/45/60秒:BMC将在启动到可以控制主机电源后,等待15/30/45/60秒再处理开机策略。

·     自定义:可手动设置开机策略处理的延迟时间30到120秒

自定义

·     自定义服务器开机延迟时间,30~120之间的整数,单位秒(S)。

 

3.4.3  用户设置

本功能可以查看所有用户的详细信息以及配置用户。

1. 查看用户

(1)     单击“设置”->“用户管理”进入用户界面。

图19 用户界面

 

表11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用户ID

·     用户编号

用户名

·     用户名称

访问状态

·     用户访问web权限(启用/禁用)

权限

用户权限种类:

·     Administrator:管理员,对所有功能具有读取和写入权限。

·     Operator:操作员,对所有功能具有读写权限,部分功能具有写入权限。

·     ReadOnly:普通用户,具有只读访问权限。

·     NoAccess:预设账户,无权限。

电子邮件

用户邮箱地址

操作

可以编辑和删除用户

 

(2)     修改用户:在用户设置界面,点击用户列表的操作中的“编辑”即可对用户进行修改,但密码不能与原密码一致。

图20 修改用户

 

(3)     删除用户:在用户设置界面,点击用户列表的操作中的“删除”即可对用户进行删除,会弹出提示是否要删除用户信息,再次点击“删除”即可删除。

图21 用户删除弹窗

 

2. 添加用户

添加用户:在用户设置界面,点击“添加用户”,即可进入用户配置界面,在输入用户名、用户密码、权限、邮箱之后,点击“添加用户”即可完成新用户的添加。

图22 用户配置界面

 

表12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用户ID

·     用户编号

用户名

用户名规则:

·     支持数字、字母(区分大小写)、下划线,首位只能为字母。

·     长度不能超过16个字符。

·     新用户名不得与已有用户重复

密码

密码规则

·     长度在8~20个字符之间。

·     密码不能包含用户名或者用户名的倒序。

·     密码不得为回文。

·     密码支持数字、字母(区分大小写)、特殊字符。

·     密码中不得有连续的字段。

只有数字或只有字母连续,连续字符长度不能超过4个字符。

数字和字母均有连续,连续字符长度总和不能超过5个字符

确认密码

·     确认用户密码

用户权限

用户权限

电子邮件ID

用户邮箱地址

 

3. 高级设置

在用户设置界面点击“高级设置”,进入高级设置界面,可以输入登录失败的最大次数,配置超时时间后点击“保存”即可完成配置。

图23 高级设置界面

 

表13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登录失败的最大次数

·     用户登录失败的次数达到设定的次数后,系统会锁定该用户的登录。可设置为整数的值,范围在1~5,默认为5

锁定持续时间(秒)

·     用户登录失败达到设定的次数后被系统锁定的时长(单位秒)。必须设置大于0的值且为整数,范围在1~300,默认为300秒

 

3.4.4  日期时间

BMC提供时区和时间查询和设置功能,您可以通过单击BMC WEB页面“设置”->“时间日期”进入日期世界设置界面,可以查询当前BMC时区和时间信息,并对时间同步方式进行设置,BMC支持多种时钟源获取时间信息,其时间同步的优先级如下:

主NTP服务器>二级NTP服务器>二级NTP服务器>主机ME>BMC上的RTC。

图24 时间日期设置

 

表14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当前BMC时间

·     显示服务器BMC的当前日期时间

时区

·     选择BMC所在的时区,允许对时区进行单独设置

NTP

使能NTP开关,BMC可与配置的NTP服务器自动同步日期和时间

·     主NTP服务器:必选项,开启NTP功能后,BMC首先会从主NTP服务器进行时间同步。

·     二级NTP服务器:可选项,如果主NTP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会使用二级NTP服务器。

·     三级NTP服务器:可选项,如果主NTP服务器和二级NTP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会使用三级NTP服务器

 

3.4.5  SNMP

1. SNMP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广泛用于网络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操作。SNMP允许管理员通过NMS对网络上不同厂商、不同物理特性、采用不同互联技术的设备进行管理,包括状态监控、数据采集和故障处理。

通过本功能,可以设置SNMP的信息,包括选择SNMP版本,和设置只读团体名和读写团体名。

操作步骤:

(1)     点击[设置/SNMP]菜单项,进入SNMP设置页面,可以设置SNMP信息。

a.     选择SNMP版本。

b.     选择是否开启超长口令。

c.     勾选“编辑只读团体名”或“编辑读写团体名”后,修改只读团体名、读写团体名。

d.     SNMP使能。

(2)     点击<提交>按钮,完成操作。

图25 SNMP设置

 

表15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SNMP使能

·     默认为开启、端口默认为161

SNMP版本

·     可选择v1、v2c,勾选表示支持该版本进行SNMP get/set操作

超长口令

默认为关闭状态

·     关闭超长口令,只读团体名长度为1-32字符;读写团体名长度为1-32字符。

·     开启超长口令,只读团体名长度为16-32字符;读写团体名长度为16-32字符。

只读团体名

·     SNMP协议只读团体名,默认为public

读写团体名

·     SNMP协议读写团体名,默认为private

 

注意

·     读写团体名为空时不支持SNMP set操作。

·     读写团体名和只读团体名不能一致。

 

2. SNMP Trap

SNMP Trap支持V1,V2C,V3,通过本功能可以配置服务器将Trap告警发送给目的主机。管理员可以通过Trap告警来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

     设置告警Trap报文通知操作步骤

(1)     点击[设置/SNMP]菜单项,选择SNMP Trap页签,进入Trap报文设置页面。

(2)     点击<配置>按钮,在对话框中配置Trap报文通知相关信息,如图 9-11 所示。

a.     选择启用Trap功能。

b.     选择Trap版本。

c.     (可选)输入节点位置和联系方式。

d.     输入团体名并选择告警发送级别。

(3)     点击<提交>按钮,完成操作。

图26 告警 Trap 报文设置

 

表16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SNMP Trap

·     开启/关闭

SNMP版本

·     选择V1、V2C或V3版本

TrapV3用户

·     选择发送SNMP v3版本Trap需要使用的用户名

节点位置

·     服务器的位置描述,最多只能输入32个字符

联系方式

·     设备联系人的名字及联系方式,最多只能输入32个字符

Trap团体名

·     管理端进行的接收认证,最多只能输入32个字符,缺省值为public

告警等级

·     包括严重+紧急、紧急和所有级别三个选项

 

     设置SNMP Trap服务器

(1)     点击[远程运维/告警设置]菜单项,选择告警Trap报文设置页签,进入Trap报文设置页面。

(2)     点击设置告警Trap服务器栏的<修改>按钮,弹出修改告警Trap服务器对话框。

图27 修改告警Trap服务器对话框

(3)     修改配置信息。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5)     (可选)单击设置告警Trap服务器栏的<测试>按钮,发送测试告警信息。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序号

·     服务器序号。支持三台Trap服务器配置

当前状态

·     禁用/启动

Trap服务器地址

·     接收SNMP告警信息的目的主机地址,支持IPv4地址

Trap端口

·     目的主机接收SNMP告警信息的端口号。端口号范围为1~65535,默认为162

 

3. SNMP 用户

SNMP及Trap功能在V3版本时必需的用户信息,没有该用户信息、SNMP及Trap无法实现V3版本功能。

图28 SNMP 用户界面

 

图29 创建SNMP 用户界面

 

表17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用户名

·     最多只能输入16个字符,不可以为空

密码

·     最多只能输入20个字符,最少8个字符

认证算法

·     可选SHA、SHA256

加密算法

·     可选AES、DES

 

3.4.6  SMTP

本功能可以设置SMTP服务器和告警邮件发件人和接收人,设置成功后,可以发送测试邮件以验证配置是否生效。

1. SMTP设置

单击“设置”->“SMTP”进入SMTP设置界面。

图30 SMTP设置界面

 

2. SMTP邮件设置

本功能通过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协议,实现将告警信息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指定接收人。

图31 SMTP设置界面

 

在SMTP设置界面点击“SMTP邮件设置”进入SMTP邮件设置页面,点击“添加电子邮件地址”,输入邮件地址之后,点击“保存”即可完成配置。

图32 SMTP邮件设置界面

 

3.4.7  系统启动项

本功能用于配置服务器的配置生效方式(不生效,仅生效一次,永久生效)、启动模式以及启动顺序。

 

表18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生效方式

用户可选择设置系统启动配置的生效方式,包括不生效、单次生效、永久生效

·     不生效:不对启动项进行设置,配置不生效。

·     单次生效:配置单次启动顺序,且只在下一次启动时生效。

·     永久生效:配置永久启动顺序,且配置永久有效。

启动模式

·     设置服务器的启动模式,包括Legacy和UEFI

启动顺序

设置服务器的系统启动设备的顺序,下一次启动时会优先从第一启动设备启动

·     BiosSetup:当用户勾选 BiosSetup,下一次启动会直接进入 Setup。

·     Hard Disk:通过硬盘启动操作系统。

·     Network:通过网络引导启动操作系统。

·     CD/DVD:通过光驱加载和启动操作系统。

·     Other device:表示其它启动设备,包含以下几种启动设备。

其它未识别类型的启动设备。

进入内置的 UEFI Shell 的启动项,当 BIOS 下的 EFI Shell Boot 选项设置为 “Enabled” 时显示。

 

注意

配置系统启动项时,如果BIOS还处于启动阶段,则系统启动配置可能不生效。

 

3.5  远程控制

3.5.1  KVM

BMC提供通过H5Viewer集成远程控制台提供的功能,您可以远程连接到服务器完成远程控制、管理服务器,安装、修复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等操作。通过点击“远程控制”->“KVM”按钮直接进入界面。

图33 KVM界面

 

您可以直接在此页面用本地PC键盘鼠标对远程服务器系统进行操作。

独立KVM界面

也可以单击右上角“在新选项卡打开”打开单独KVM页面进行操作。此界面可以操作电源,键盘,录像,虚拟媒体等功能。

图34 独立KVM界面

 

表19 参数说明

项目

说明

电源菜单

·     正常开机:仅服务器处于关机状态可用,对服务器主机进行开机操作。

·     立即重启:仅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可用,对服务器进行不断电的热重启操作。

·     关机并开机:仅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可用,先强制关机服务器主机,再进行开机动作,期间会切断主机电源。

·     正常关机:仅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可用,先关闭操作系统再切断主机电源。

·     强制关机:仅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可用,立即强制关机服务器主机。

键盘

·     软键盘

·     快捷键

录像菜单

·     开始录制:开始录制视频。

·     暂停录制:暂时停止录制视频。

·     继续录制:继续录制视频。

·     结束录制:结束录制视频。

·     保存上次录频文件:保存上次录制的视频文件到本地。

·     截屏:截取当前画面。

注意事项:

录像内容仅会录制发生变化的画面帧,对于静止画面无法录制。若画面未发生变化,录制视频会出现录制时间与实际视频时间不一致的情况。

虚拟媒体

·     镜像挂载

3.5.2  VNC

VNC(Virtual Network Console,虚拟网络控制台)用于传送服务端的原始图像到客户端,该协议提供一种不用登录 HDM 即可访问控制服务器的方法,即用本地主机的显示器和输入设备远程控制服务器。

选择“远程控制”->“VNC”,进入VNC配置界面,可以配置是否使能VNC功能。

 

3.5.3  SOL

BMC提供Web页面实现IPMI SOL 功能,点击“远程控制”->“SOL”即可进入Web SOL功能页面,在此页面可以实现与IPMI SOL功能相同的操作,查看服务器启动过程的debug日志信息。

图35 SOL操作界面

 

SOL界面提供单独窗口调试的功能,单击“在新选项卡打开”即可打开单独的SOL窗口进行操作。

图36 SOL操作窗口

 

3.5.4  虚拟媒体

通过本功能可以把远程服务器上的镜像文件挂载至服务器操作系统。完成镜像挂载后,用户可以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发现挂载的镜像文件。

1. 配置限制和指导

·     使用远程媒体挂载时,必须在[远程服务/服务设置]中启用相应的虚拟媒体服务,比如:CD-Media(CD/DVD)、FD-Media(软盘)和HD-Media(硬盘)。

·     通过远程控制台或镜像挂载功能挂载镜像文件时,CD/DVD 和硬盘类型支持挂载两个镜像文件,软盘媒体类型支持挂载一个镜像文件。

·     CD/DVD镜像文件必须是.iso格式。

·     Floppy、Hard disk镜像文件是.img或.ima格式,且Floppy文件大小不能超过1.44MB。

·     请检查并确保NFS或CIFS服务器源路径中CD-Media(CD/DVD)、FD-Media(软盘)和HD-Media(硬盘)三种类型的镜像文件数量之和不超过400个,且单个镜像的名称长度小于128个字符。

2. 本地镜像挂载操作指导

(1)     点击“远程控制”->“虚拟媒体”可以进入到虚拟媒体界面。

图37 虚拟媒体页面

 

(2)     在本地镜像配置中,提供两个slot可用于镜像挂载,点击“选择文件”选择镜像文件后,点击“开始”即可以完成本地镜像文件挂载,右上角会弹出提示挂载成功。

图38 挂载成功弹窗

 

(3)     若需要取消本地媒体挂载,单击“停止”按钮,停止虚拟媒体服务。右上角会弹出提示取消成功。

图39 取消成功弹窗

 

3. 远程镜像文件操作指导

点击“远程控制”->“虚拟媒体”可以进入到虚拟媒体界面。在远程镜像中,提供两个slot可用于远程镜像挂载,点击“编辑”后弹出远程镜像配置,填写远程镜像配置信息后点击“保存”保留配置,点击“开始”即可以完成远程镜像文件挂载。

图40 远程镜像配置

 

3.6  日志

日志和告警提供主要设备状态变化的历史记录以及当前系统的告警情况,用于故障诊断和分析。BMC提供三类日志用于定位不同问题。

3.6.1  系统事件日志

通过单击“日志”->“系统事件日志”,您可以查看BMC系统事件日志,下载系统事件日志和清除系统事件日志。

系统事件日志特性如下:

·     Web事件日志最多支持2500K,约10000条日志,会分别保存到10个文件。

·     支持循环模式。当SEL已满时,最旧的日志将被丢弃,新产生日志被保留。

·     全部删除SEL时,1条SEL被清除的日志将被记录在操作日志中。

·     支持页面下载SEL日志。

·     支持通过Web或IPMI CMD导出SEL。

·     支持通过SNMP Trap、Syslog通知事件到远程客户端。

SEL日志界面。

图41 SEL日志界面

 

表20 界面参数说明

参数

描述

时间范围(按日志产生时间搜索)

开始时间:显示所有晚于该时间产生的日志

结束时间:显示所有早于该时间产生的日志

搜索日志

按日志描述内容搜索

严重程度

按日志等级搜索。支持如下选择:

·     所有

·     正常

·     轻微

·     严重

传感器类型

按传感器类型搜索支持如下选择

·     所有

·     Temperature//温度传感器

·     Drive Slot//硬盘状态传感器

·     Memory//内存传感器

·     System Boot Or Restart Initated//系统相关传感器

·     System ACPI Power State传感器

·     Processor//CPU状态传感器

·     Fan//风扇状态传感器

·     Power Supply//电源状态传感器

·     Power Unit//电源故障传感器

·     Physical Security//机箱开盖检测传感器

重置

清除搜索条件

全部删除

清除全部事件日志

下载

会把全部事件日志下载到本地PC上

每页项目数

代表每页显示的日志条数数量

日志获取上限

WEB页面总共能展示的事件日志

 

3.6.2  操作日志

通过单击“日志”->“操作日志”,您可以查看BMC系统操作日志,

操作事件日志特性如下:

·     通过SSH、Web、IPMI、Redfish接口登录系统进行管理的关键行为会被记录,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登录、注销、用户管理、密码管理、授权管理、核心安全配置(如访问控制策略、自动更新策略、安全监控策略、审计功能等)的变更、固件更新和恢复等。

·     操作日志最多支持2500K,约20000条日志。当前查看为最新一个文件中的日志内容,旧日志需要通过一键日志收集的方式进行查阅。

·     操作日志以10个文件循序记录方式存放。

操作日志界面。

图42 操作日志界面

 

表21 界面参数说明

参数

描述

时间范围(按日志产生时间搜索)

开始时间:显示所有晚于该时间产生的日志

结束时间:显示所有早于该时间产生的日志

严重程度

按日志等级搜索。支持如下选择:

·     所有

·     正常

·     轻微

·     严重

搜索日志

按日志描述内容搜索

全部删除

可以清除所有日志,完成清除操作后,操作日志无法恢复

下载

会把全部操作日志下载到本地PC上

每页项目数

代表每页显示的日志条数数量

日志获取上限

WEB页面总共能展示的事件日志

 

3.6.3  开机自检码

通过“开机自检码”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服务器当前自检码、当前自检码描述以及历史自检码。单击“日志”->“开机自检码”进入界面。

开机自检码特性如下:

·     开机自检码功能中显示自检开始时间。

·     开机自检码功能中显示当前阶段自检码。

·     开机自检码功能中显示自检码的含义。

·     自检码信息功能中可以通过展开“查看详细信息”按钮显示历史自检码。

·     自检码信息功能中可以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全部自检码信息。

图43 开机自检码界面

 

 

3.6.4  日志下载

本功能用于收集服务器所有日志信息,日志包括BMC SEL事件日志、BMC操作日志、设备信息、运行参数、debug日志等信息。通过一键日志,用户可以对服务器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定位和分析。

单击“日志”->“日志下载”进入界面。点击“下载日志”按钮后,会提示是否确认下载,再点击确认。大概需要1~2分钟时间完成日志收集。日志包会以服务器SN号命名保存。

图44 一键日志收集

 

表22 一键日志收集文件列表

分类

信息项

一键日志文件中的路径

日志

系统事件日志

/Logs/event,event.1,…..

审计日志

/Logs/operation, operation.1,…..

debug日志

/Logs/journal.log

系统及硬件配置信息

ipmitool fru list结果

/Sysinfo/fru.txt

ipmitool sdr elist结果

/Sysinfo/sdr_elist.txt

ipmitool sensor list结果

/Sysinfo/sensor_list.txt

PCIE信息

/Sysinfo/PCIeInfoFile

PSU信息

/Sysinfo/ PSUInfoFile

内存信息

/Sysinfo/MemInfoFile

CPU信息

/Sysinfo/CPUInfoFile

固件版本信息

BIOS固件版本信息

/Sysinfo/BiosInfoFile

BMC固件版本信息

/Sysinfo/BMCInfoFile

3.7  故障诊断

3.7.1  ACD

ACD收集故障信息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自动触发,当有故障产生时,会自动收集,然后在“日志”->“日志下载”中点击“下载日志”,可以查看到日志。

方式二:手动触发,在“故障诊断”->“ACD”界面通过本功能可以触发ACD故障收集日志,但是需要在“日志”->“日志下载”中点击“下载日志”,可以查看到日志。

 

3.8  维护

3.8.1  固件升级

在“维护界面”->“固件升级”界面,可以查看当前使用的BMC版本和BIOS版本。

1. BMC升级

(1)     在“固件类型”选择BMC。

(2)     在“配置保留”建议选择“否”。

(3)     在“固件映像”选择本地要上传后缀为bin的在线升级BMC版本。

图45 BMC升级选择界面

 

(4)     点击“下一步”,然后右上角会提示“更新已启动”,并会更新进度。

图46 BMC升级界面

 

图47 BMC正在升级界面

 

(5)     等待预计10分钟后右上角会提示升级“确认更新”和升级进度条结束代表已经升级完,然后会自动重启。

图48 BMC升级完成界面

 

2. BIOS升级

(1)     在“固件类型”选择BIOS。

(2)     在“保留保留”建议选择“否”。

(3)     在“固件映像”选择本地要上传带signde后缀为bin的在线升级BIOS版本。

图49 BMC升级完成界面

 

(4)     点击“下一步”,然后右上角会提示“更新已启动”并更新进度条。

图50 BIOS正在升级界面

 

(5)     等待预计5分钟后右上角会提示升级“确认更新”且进度完成代表已经升级完。

图51 BIOS升级完成界面

 

(6)     手动选择“关机并开机”。

图52 BIOS开关机界面

 

3. CPLD升级

(1)     在“固件类型”选择CPLD。

(2)     在“固件映像”选择本地要上传带signed后缀为jed的在线升级CPLD版本。

图53 CPLD选择界面

 

(3)     等待预计1分钟后右上角会提示升级“确认更新”和进度条完成代表已经升级完。

(4)     手动插拔电源,重新上电使CPLD生效。

3.8.2  配置管理

1. 配置导出

通过本功能下载配置信息,目前只支持下载BMC类型的配置信息(用户配置、网络配置)。

2. 配置导入

通过本功能上传配置信息文件,目前只支持BMC类型配置信息(用户配置、网络配置)上传。

注意

·     上传的文件不可以为空,文件类型必须为json。

·     json文件中用户配置除root和admin用户外,其他用户需要有对应密码信息才可以正常导入。

·     导入进度:导入配置文件的进度。

 

 

3. 恢复默认配置

在恢复默认配置页面下点击“开始”按钮,会恢复BMC配置并重启BMC,请谨慎使用。

图54 恢复配置界面

 

3.8.3  系统重启

点击“仅重启BMC”按钮,会重启BMC。

图55 恢复配置界面

 

3.9  安全管理

3.9.1  防火墙

本功能可以根据访问设备的IP地址,接口名称,协议规则,目的端口进行设置防火墙黑名单和白名单规则,仅允许符合规则的ip访问设备,最多允许添加15条规则。

(1)     单击“安全”->“防火墙”进入界面。

图56 防火墙界面

 

(2)     在防火墙界面中,点击“添加规则”选择添加规则后,输入相应设备得信息,点击“添加”即可以完成。

图57 规则配置界面

 

3.9.1  证书管理

SSL(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字层)是一个安全协议,为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提供安全连接。使用SSL传输数据,会在客户端和Web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安全通道,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验证数据源的身份,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通过本功能,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操作:

查看当前SSL证书的详细信息。

生成SSL证书。

添加SSL证书。

1. 查看当前证书

可以查看BMC当前运行的证书。

图58 查看证书界面

 

2. 生产SSL证书

通过WEB手动生成一个证书。

图59 生成证书界面

 

3. 添加新证书

上传新的新证书和新密钥。

图60 添加证书界面

 

3.10  高级订阅

3.10.1  存储管理

1. 概要

通过本功能可以查看存储卡的总数,逻辑盘总数,物理盘总数等信息。

2. 存储卡信息

(1)     点击“高级订阅”进入“存储管理”菜单,进入详细信息界面。

(2)     点击目标存储卡,查看相关信息。

图61 存储卡界面

 

参数说明

·     型号:存储控制卡的型号。

·     固件版本:存储控制卡的固件版本。

·     序列号:制造商分配的产品唯一编码。

·     制造商:存储控制卡的制造商。

·     支持的RAID级别:代表这个卡支持的RAID级别。

·     温度:当前存储控制卡的温度。

·     厂商:存储控制卡的芯片厂商。

3. 逻辑盘信息

(1)     点击“高级订阅”进入“存储管理”菜单,进入详细信息界面。

(2)     点击目标逻辑盘,查看相关信息。

图62 逻辑盘信息界面

 

·     名称:逻辑盘名称。

·     容量:逻辑盘的容量。

·     状态:逻辑盘的状态,包括: Optimal、 Degraded、 PartiallyDegraded、 Offline。

¡     Optimal:表示逻辑盘处于正常状态。

¡     Degraded:表示组成 RAID 的部分成员盘出现异常,造成逻辑卷的一部分或全部数据无法访问,请及时更换故障硬盘。

¡     PartiallyDegraded:表示即使有一个或多个物理磁盘出现故障,但RAID控制器仍能正常访问数据,仅损失了一部分可用容量和/或冗余度。可以尝试更换故障的物理磁盘以还原完整的冗余度和可用容量。

¡     Offline:表示逻辑盘完全损坏,无法存取数据。

·     级别:RAID 级别。

·     条带大小:每个物理盘上的数据条带的大小。

·     读策略:逻辑盘的读缓存策略。

¡     NoReadAhead:关闭预读取功能。

¡     ReadAhead:开启预读取功能。存储控制卡可以预读取顺序数据或预测需要即将使用到的数据,并存储到Cache中。

¡     AdaptiveReadAhead:该策略通过监视系统的请求模式,来自动调整预读取的块数。如果检测到顺序请求模式,将增加块数进行预读取,以提高性能。如果检测到随机请求模式,将减少块数以避免不必要的预读取。适合于随机和连续读取的混合使用。

·     写策略:逻辑盘的写缓存策略。

¡     WriteThrough:直写模式。当物理盘子系统接收到所有传输数据后,存储控制卡将向主机

¡     返回数据传输完成信号。

¡     WriteBack:回写模式一。当存储控制卡中的Cache收到所有的传输数据后,存储控制卡

¡     将给主机返回数据传输完成信号。该模式下,如果存储控制卡未安装超级电容或超级电容

¡     损坏,存储控制卡将自动切换到Write through模式。

¡     AlwaysWriteBack:回写模式二。强制使用WriteBack模式,该模式下,如果存储控制卡

未安装超级电容或超级电容损坏,也不会切换到WriteThrough模式。此时,若主机掉电,存储控制卡中的Cache会由于缺失供电电源而丢失其中的数据。

·     IO策略:逻辑盘的Input/Output策略。

¡     DirectIO:所有读和写不需要经过RAID控制器缓存模块处理。

¡     CachedIO:所有读和写均经过RAID控制器缓存模块处理。

·     访问策略:逻辑盘的访问策略。

¡     ReadWrite:可读可写。

¡     ReadOnly:只读访问。

¡     Blocked:禁止访问。

 

注意

仅部分LSI存储控制卡处于 RAID 模式时,支持在 BIOS 下查看并设置 JBOD mode 选项。

 

4. 物理盘信息

(1)     点击“高级订阅”进入“存储管理”菜单,进入详细信息界面。

(2)     点击目标物理盘,查看相关信息。

图63 物理盘信息界面

 

参数说明

·     槽位号:物理盘所在位置的丝印编号。

·     容量:物理盘的容量。

·     型号:物理盘的型号。

·     固件版本:物理盘的固件版本。

·     厂商:物理盘的制造商。

·     属性:物理盘的接口速率、接口类型和硬盘类型,部分存储控制卡无法获取硬盘的接口速率,仅显示硬盘的协商速率。

·     序列号:物理盘的产品序列号。

·     状态:物理盘的状态。

¡     如果物理盘属于LSI存储控制卡。

¡     Ready/UNCONFIGURED GOOD:表示该物理盘已初始化,或该硬盘未进行任何配置,可用于创建 RAID 和设置热备盘。不同型号的存储控制卡显示的状态不一样。

¡     UNCONFIGURED BAD:表示该物理盘处于异常状态,需要切换物理盘状态为UNCONFIGURED GOOD后才能使用,如果不能切换成功,说明物理盘发生故障,需要更换物理盘。

¡     OFFLINE:表示已禁用该物理盘。

¡     REBUILD:表示该物理盘正用于RAID重建。

¡     HOT SPARE:表示该物理盘已为RAID提供热备。

¡     JBOD:表示该物理盘是直通盘,不组RAID仍可以在OS下使用。

¡     FAILED:表示物理盘已损坏。

¡     COPYBACK:热备盘替代RAID中的故障硬盘后,故障硬盘中的数据被重建到热备盘中。

·     温度:物理盘的温度。

注意

·     如果存储控制卡和背板没有按规格安装,则物理盘各个编号可能显示不正确。

·     当硬盘状态显示为故障(FAILED)时,该硬盘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局限于容量、接口类型、

·     连接速率等)均存在获取不准确的情况,仅作为参考。

·     无法对处于Foreign或 Online 状态下的物理盘进行设置。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