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01-正文 (6.95 MB)
目 录
3.2.2 Platform Configuration界面
3.2.3 PCI Subsystem Settings界面
本手册适用于H3C UIS 2000 G6系列一体机。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如需查看最新的BIOS界面,建议从H3C网站获取最新BIOS固件版本。
本文为产品通用资料。对于定制化产品,请用户以产品实际情况为准。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固化在系统ROM中,是加载在服务器硬件系统上最基本的运行程序。BIOS在系统中的位置如图1-1所示,位于服务器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用来初始化硬件,为操作系统运行做准备。
图1-1 BIOS在系统中的位置
BIOS的主要功能包括:
· POST自检。
· 检测输入输出设备和可启动设备,包括内存初始化、硬件扫描和寻找启动设备、启动系统。
· 提供高级电源管理ACPI。
· 配置RAID。
该功能用于指导工程师在需要系统启动设置或系统信息查询的情况下,进入BIOS Setup界面。
(1) 在服务器上连接键盘、鼠标和显示器或启动BMC Web界面的远程控制台。关于启动远程控制台的具体方法,请参见BMC用户指南。
(2) 启动或重启服务器。
· 在BIOS启动过程中,会对BIOS固件进行Checksum校验,以确保BIOS固件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如出现校验失败,则会中止启动,并显示校验失败。
· 如果在启动过程中内存测试阶段发生不可纠正错误,启动页面将提示错误,此时无法正常启动,请及时查询BMC日志并更换故障内存。
(3) 如图2-1所示,进入BIOS启动界面后,按Esc或Del进入BIOS配置界面。
图2-1 BIOS启动界面
表2-1 BIOS启动界面快捷键说明
操作项 |
功能说明 |
Esc/Del |
进入BIOS Setup界面。 |
F7 |
进入启动选项列表。 |
F12 |
进入PXE网络启动。 |
(4) 如图2-2所示,进入BIOS Setup界面,可参见Help操作说明使用键盘进行相关设置。操作说明的详细信息如表2-2所示。
操作项 |
功能说明 |
→← |
切换界面。 |
↑↓ |
向上或向下选择菜单或选项。 |
Enter |
执行选项或选择菜单。 |
+/- |
选择当前选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选项或数值。 |
ESC |
退出BIOS Setup界面或返回上一层菜单。 |
F1 |
获取操作项的帮助信息。 |
F2 |
加载之前的设定值。 |
F3 |
加载缺省值。 |
F4 |
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 Setup界面。 |
F5 |
搜索关键词,输入关键词并按Enter,可进行对应关键词的相关选项搜索。 |
<K> |
向上滚动界面右上角的帮助信息。 |
<M> |
向下滚动界面右上角的帮助信息。 |
该功能用于设置BIOS Setup界面的显示语言。
(1) 进入服务器的BIOS Setup界面,选择Main页签。
(2) 选择BIOS系统语音,支持英文和中文(简体)两种,设置后立即生效,如图2-3所示。
该功能用于指导工程师通过BIOS查询服务器CPU的参数信息。CPU的Processor Configuration界面的详细信息请参见1. Processor Configuration界面。
(1) 进入服务器的BIOS Setup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2.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在BIOS Setup界面中,进入Advanced页签,选择Socket Configuration>Processor Configuration选项。
(3) 如图2-4所示,进入Processor Configuration界面,显示所有CPU的详细信息。
图2-4 Processor Configuration界面
该功能用于指导工程师通过BIOS查询服务器内存相关信息。
(1) 进入服务器的BIOS Setup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2.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在BIOS Setup界面中,选择Socket Configuration > Memory Configuration选项,进入Memory Configuration界面。
(3) 选择Memory Topology选项,如图2-5所示,进入Memory Topology界面。Memory Configuration界面的详细信息请参见3.2.1 4. Memory Configuration界面。
该功能用于指导工程师通过BIOS查询服务器的板载硬盘信息。
本文以进入PCH SATA Configuration界面为例,PCH SATA Configuration和PCH sSATA Configuration的详细信息请参见3.2.2 1. PCH IO Configuration界面。
(1) 进入服务器的BIOS Setup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2.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在BIOS Setup界面中,选择Socket Configuration > Platform Configuration > PCH-IO Configuration >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按Enter。
(3) 如图2-6所示,进入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界面,显示硬盘信息。
图2-6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界面
本小节将介绍如何开启或关闭PCIe端口。PCIe端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操作系统将无法检测到对应的PCIe槽位上接入的PCIe设备。如需暂时禁用已接入的PCIe设备,可使用本功能禁用对应的PCIe端口,避免反复插拔设备。
(1) 进入服务器的BIOS Setup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2.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在BIOS Setup界面中,选择Socket Configuration > IIO Configuration,如图2-7所示。
(3) 选择对应的CPU配置界面,例如“Socket1 Configuration”,再选择对应的Port端口(如图),按Enter,如图2-8所示。具体端口接入的设备情况可访问BMC Web界面进行查看。
图2-8 Slot 3 – Port 1A端口配置界面
(4) 选择PCI-E Port选项,根据需要在下拉框中选择Yes、No或Auto,按Enter。
(5) 设置完成后,按F4,在弹出的提示框中选择Ok,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界面。设置将在服务器重启后生效。
该功能用于指导工程师通过BIOS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
(1) 进入服务器的BIOS Setup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2.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如图2-9所示,选择Main页签,进入Main界面。
(3) 在图2-9中,选择System Date,按Enter,系统日期的格式为“月/日/年”。按Enter键,在月、日、年之间切换,可通过以下方式来修改数值:
¡ 按“+”或“-”:数值加、减。
¡ 输入合理数字改变数值。
(4) 日期设置完毕后,使用“→←”方向键选择Set按钮,保存设置。
(5) 如图2-10所示,选择System Time,按Enter,系统时间为24小时制,格式为“时:分:秒”。按Enter键,在时、分、秒之间切换,可通过以下方式来修改数值:
¡ 按“+”或“-”:数值加、减。
¡ 输入合理数值改变数值。
(6) 时间设置完毕后,使用“→←”方向键选择Set按钮,保存设置。
服务器缺省的启动顺序如图2-11所示,各参数含义见表2-3,FIXED BOOT ORDER Priorities界面下各选项的排列顺序即服务器的启动顺序。
(1) 进入服务器的BIOS Setup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2.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如图2-11所示,选择Boot页签,进入Boot页面。
启动项类型 |
含义 |
Hard Disk |
硬盘(包括虚拟硬盘)、SD卡、USB-HDD。 |
Network |
网络启动选项。 |
CD/DVD |
光驱(包括虚拟光驱)、USB-CD,USB-DVD等。 |
Other Device |
该菜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启动项: · 进入Shell命令行的启动项,EFI Shell Boot选项设置为Enabled时显示。 · 其他未识别类型的启动设备。 |
Disabled |
禁用启动项。 |
(3) 在Fixed Boot Order Priorities栏选中要修改的选项,按Enter,选中新启动项,按Enter。
(4) 设置完成后,按F4,在弹出的提示框中选择Ok,保存退出后生效。
Fixed Boot Order Priorities界面仅可调整各启动类型的第一启动项的顺序。下面以Hard Disk启动类型举例说明,服务器连接多个同一类型的启动设备时的操作。
如需调整Hard Disk启动顺序,请进入UEFI Hard Disk Drive BBS Priorities界面,将要设置的启动项调整为该分类的第一启动项,具体方法与设置服务器启动顺序的方法类似。
在现代数据中心,服务器在数据存储功能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服务器的发展支持的硬盘数量也越来越多。为硬盘组建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使硬盘易于管理,并提供容错功能,提升硬盘的可靠性。
通过BIOS配置RAID的具体方法请参见《H3C服务器 存储控制卡用户指南》。
当对BIOS进行的未知修改导致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使用该功能将BIOS恢复为缺省设置。
(1) 进入服务器的BIOS Setup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2.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如图2-12所示,进入Exit页签,选择 Restore Defaults,按Enter。
可以在BIOS Setup的任意界面,按F3将BIOS恢复为缺省设置。
(3) 设置完成后,按F4并按Enter键保存设置。该操作将在服务器重启后生效。
Main界面如图3-1所示,主要包含BIOS信息、内存信息、系统语言、系统日期和系统时间。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所示。
表3-1 Mai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roject Name |
显示项目名称。 |
Product Name |
显示产品名称。 |
BIOS Version |
显示BIOS版本号。 |
Build Date and Time |
显示BIOS编译日期和时间。 |
System Uuid |
系统通用唯一ID。 |
Access Level |
显示当前登录角色的操作权限。 |
Platform Information |
|
Processor |
显示CPU ID和Stepping。 |
PCH |
显示PCH型号。 |
RC Revision |
显示RC版本。 |
Memory Information |
|
Total Memory |
显示DRAM内存总容量,单位为GB。 |
Usable Memory |
可用DRAM内存容量。当设置了内存镜像等内存模式时,内存总容量会与实际可用容量不同,本选项显示实际的可用内存容量,单位为GB。 |
Current Memory Frequency |
显示当前内存频率,内存频率的设置方法请参见3.2.1 4. Memory Configuration界面。 |
System Date |
显示和设置当前系统日期。 系统日期的格式为“月/日/年”。点击日期可进行修改,通过Enter键调整数值,完成修改后,单击Set设置修改日期,单击Cancel撤销修改。 · 按“+”和“-”键:数值加、减。 · 输入合理数字进行数值修改。 · 按Enter键选择其他修改项。 |
System Time |
显示和设置当前系统时间。 系统时间为24小时制,格式是“时:分:秒”。点击时间可进行修改,通过Enter调整数值,完成修改后,单击Set设置修改时间,单击Cancel撤销修改。 · 按“+”和“-”键:数值加、减。 · 输入合理数字进行数值修改。 · 按Enter键选择其他修改项。 |
Advanced界面如图3-2所示,包含BIOS系统的高级配置选项,如可信计算、驱动/控制器健康、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串口重定向、PCI子系统、网络堆栈、兼容性CSM和USB配置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所示。
表3-2 Advanced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CI Subsystem Settings |
PCI子系统配置菜单。 |
Miscellaneous Configuration |
其它设置。 |
Intel(R) VROC sSATA Controller |
sSATA虚拟RAID配置菜单,当PCH sSATA Configuration下将sSATA模式配置为RAID时显示该选项。 |
Intel(R) VROC SATA Controller |
SATA虚拟RAID配置菜单,当PCH SATA Configuration下将SATA模式配置为RAID时显示该选项。 |
Intel(R) Virtual RAID on CPU |
NVMe虚拟RAID配置菜单,该选项在VMD功能未开启时不显示。 |
Driver Health |
驱动/控制器的健康状态,仅UEFI启动模式下支持该功能。 |
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如图3-3所示,主要包含CPU配置、通用RefCode配置、内存配置、IIO配置、高级电源管理配置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所示。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rocessor Configuration |
CPU配置菜单。 |
Common RefCode Configuration |
通用RefCode配置菜单。 |
Uncore Configuration |
Uncore配置菜单。 |
Memory Configuration |
内存配置菜单。 |
IIO Configuration |
IIO配置菜单。 |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
高级电源管理配置菜单。 |
如图3-4所示,通过Processor Configuration界面,可以查看CPU信息并对CPU的功能进行配置,包括超线程、Intel硬件辅助虚拟化、硬件预取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所示。
图3-4 Processor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4 Processor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er-Socket Configuration |
每个插槽上的CPU配置。 |
Processor BSP Revision |
处理器BSP修订版本。 |
Processor Socket |
显示CPU的插槽序号。 |
Processor ID |
显示CPU的 ID。 |
Processor Frequency |
显示CPU的主频。 |
Processor Max Frequency |
显示CPU的最大标称频率。 |
Processor Min Frequency |
显示CPU的最小标称频率。 |
Processor TDP |
显示CPU的热设计功耗。 |
Microcode Revision |
显示CPU的微码版本信息。 |
L1 Cache RAM(Per Core) |
显示1级缓存容量。 |
L2 Cache RAM(Per Core) |
显示2级缓存容量。 |
L3 Cache RAM(Per Package) |
显示3级缓存容量。 |
Processor X Version |
显示CPU X 版本信息。CPU不在位时显示为not present。 |
Enable LP [Global] |
设置逻辑处理器是否全部启用,菜单选项为: · ALL LPs(缺省):逻辑处理器全部启用。 · Single LP:仅启用单个逻辑处理器。 |
Hardware Prefetcher |
硬件预取配置,CPU处理指令或数据之前,将这些指令或数据从内存中预取到L2缓存中,减少内存读取的时间,帮助消除潜在的瓶颈,提高系统性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硬件预取功能。 · Disabled:关闭硬件预取功能。 |
L2 RFO Prefetch Disable |
L2 RFO(Read For Ownership)预取设置。RFO是在将高速缓存行写入内存之前将其从内存中读取到高速缓存中的过程,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启用L2 RFO预取。 · Disabled(缺省):禁用L2 RFO预取。 |
Adjacent Cache Prefetch |
相邻的高速缓存预取,即MLC(Middle Level Cache,中级高速缓存)空间预取。该功能是针对需要高频顺序内存访问的应用程序进行的系统优化,在需要大量随机内存访问的情况下可以禁用此选项,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邻近高速缓冲预取。 · Disabled:关闭邻近高速缓冲预取。 |
DCU Streamer Prefetcher |
DCU(Data Cache Unit,数据高速缓存单元)预取流设置,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DCU流预取,会预取流并发送到它的一级缓存,以改善数据处理和系统性能。 · Disabled:关闭DCU流预取。 |
DCU IP Prefetcher |
数据高速缓存单元预取IP设置,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DCU IP预取,会预取IP地址以改善网络连接和系统性能。 · Disabled:关闭DCU IP预取。 |
LLC Prefetch |
三级缓存预取功能开关,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三级缓存预取。 · Disabled:关闭三级缓存预取。 |
Homeless Prefetch |
Homeless缓存预取功能开关,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跟踪L1缓存中的需求时,Homeless缓存预取允许提前将未命中需求提取到中级缓存中。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开启Homeless缓存预取。 · Disabled:关闭Homeless缓存预取。 · Auto(缺省):自动,根据硬件自动配置。 |
VMX |
Intel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开关,一些虚拟化层需要启用英特尔虚拟化技术。不使用支持该选项的虚拟化层或操作系统,也可保持启用该选项。Enable Intel(R) TXT设置为Disabled时可修改该选项,Enable Intel(R) TXT设置为Enabled时该选项置灰,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Intel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启用该选项,则支持该选项的虚拟化层或操作系统可使用Intel VT技术的硬件能力。 · Disabled:关闭Intel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 |
Memory Encryption (TME) |
设置是否启用内存密钥功能。需求设置为2LM内存模式,安全特性将根据初始化结果来判断是否激活。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启用内存密钥功能。 · Disabled(缺省):不启用内存密钥功能。 |
Total Memory Encryption(TME)Bypass |
设置是否启用内存密钥TME(Total Memory Encryption,全部内存加密技术)功能。菜单选项为: · Auto(缺省):自动。 · Enabled:启用TME功能。 · Disabled:不启用TME功能。 |
Total Memory Encryption Multi-Tenant(TME-MT) |
设置是否启用内存密钥TME-MT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启用TME-MT功能。 · Disabled(缺省):不启用TME-MT功能。 |
Trust Domain Extension (TDX) |
设置是否支持TDX(Trust Domain Extensions,信任域扩展)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d:支持TDX功能。 · Disabled(缺省):不支持TDX功能。 |
TDX Secure Arbitration Mode Loader (SEAM Loader) |
设置是否支持TDX安全仲裁模式加载器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d:支持TDX安全仲裁模式加载器。 · Disabled(缺省):不支持TDX安全仲裁模式加载器。 |
PRM Size |
设置PRM(Platform Runtime Mechanisms,平台运行机制)大小 |
SGX Factory Reset |
设置是否支持SGX(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指令集扩展)重置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d:支持SGX恢复出厂设置。 · Disabled(缺省):不支持SGX恢复出厂设置。 |
SW Guard Extensions (SGX) |
设置是否支持SGX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d:支持SGX功能。 · Disabled(缺省):不支持SGX功能。 |
SGX PRM Size |
设置SGX PRM大小。 |
下面介绍服务器的Per-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如图3-5所示。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5所示。各服务器实际支持的CPU配置情况,请参见对应产品的用户指南。
图3-5 Per-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5 Per-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CPU Socket X Configuration |
CPU X配置菜单。CPU在位时显示该菜单,否则不显示。 |
每个CPU Socket配置界面参数相同,本文以CPU Socket 1 Configuration为例。CPU Socket 1 Configuration界面如图3-6所示。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6所示。
图3-6 CPU 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6 CPU 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Available Bitmap |
显示可用核位映射和数量,活动核数量+禁用核数量=可用核数量。 |
Disable Bitmap |
选择要禁用的内核数,缺省为0,表示使能所有核。 该选项用于限制每个处理器可启用的内核数,可以将要禁用的内存数设置为处理器当前可用的内核数量以内的值。 设置时,请参见当前CPU Socket的可用核的数量(Available Core Bitmap / Number)。 大部分情况下,启用的内核数量越多,计算性能越好。请谨慎执行禁用内核的操作。 |
如图3-7所示,通过Common RefCode Configuration界面,可以对通用RefCode进行配置,包括4G以上MMIO基址、NUMA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7所示。
图3-7 Common RefCode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7 Common RefCode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Numa |
NUMA开关,内存访问时间取决于待访问的内存相对于处理器的位置,开启NUMA功能后,CPU访问本地存储器的速度比非本地存储器的速度快,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NUMA,大多数情况下开启此选项后,某些工作负载的性能会有所提高。 · Disabled:关闭NUMA。 |
Virtual Numa |
虚拟NUMA开关,在ACPI表中将划分物理NUMA节点为均匀的虚机节点,可以提升超过64位逻辑处理器在Windows上的性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开启虚拟NUMA。 · Disabled(缺省):关闭虚拟NUMA。 |
如图3-8所示,通过Uncore Configuration界面,提供选项显示或修改Uncore的基本配置。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8所示。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Uncore General Configuration |
Uncore通用配置菜单。 |
Uncore General Configuration界面如图3-9所示。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9所示。
图3-9 Uncore General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9 Uncore General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Uncore Status |
Uncore状态信息菜单。 |
SNC |
SNC功能配置,启用SNC(Sub NUMA Clustering,子NUMA集群)功能可改善LLC到内存的延迟,菜单选项为: · Auto:CPU自动设置。 · Disabled(缺省):关闭SNC功能。 · Enable SNC2(2-clusters):开启SNC功能,支持2集群和2路IMC。 · Enable SNC4(4-clusters):开启SNC功能,支持4集群和1路IMC。 |
Uncore Status界面如图3-10所示,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0所示。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Number of CPU |
显示CPU个数。 |
Current UPI Link Speed |
显示当前UPI链路速度。 |
Current UPI Link Frequency |
显示当前UPI链路频率。 |
Global MMIO Low Base / Limit |
显示全局MMIO低位基址/限制。 |
Global MMIO High Base / Limit |
显示全局MMIO高位基址/限制。 |
Pci-e Configuration Base / Size |
显示UPI PCIe配置基址/大小。 |
通过Memory Configuration界面,可以对内存进行配置,包括内存速率、内存的RAS特性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1所示。
图3-11 Memory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11 Memory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Memory Topology |
内存拓扑信息菜单。 |
Memory Topology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2所示。
图3-12 Memory Topology界面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DIMM Status:Enabled CPU1_CH1_D0:4400MT/s Micron DRx8 32GB RDIMM |
· 显示内存的状态、位置及基本信息。 · DIMM Status表示内存状态。 · CPU1_CH1_D0表示该内存位于处理器 1通道1 DIMM 0。 · 4400MT/s表示内存频率,Micron表示生产商,DRx4中DR是RANK数量,x8是内存颗粒的位宽,32GB表示内存容量,RDIMM表示内存类型。 |
通过IIO Configuration界面,可以对PCIe插槽进行配置,包括PCIe端口链路速率、PCIe端口最大负载等。
IIO Configuration界面选项与安装的处理器个数有关,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3所示。
图3-13 IIO Configuration界面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SocketX Configuration |
处理器X的IIO配置菜单。当处理器在位时显示该选项。 |
PCIe Hot Plug |
PCIe热插拔,菜单选项为: · Yes:启用全局PCIe热插拔。 · No(缺省):禁用全局PCIe热插拔。 |
PCI-E ASPM Support (Global) |
PCIe ASPM支持全局开关,菜单选项为: · Disabled(缺省):禁用全局PCIe ASPM。 · Per-Port:每个端口单独控制。 |
PCIe Max Read Request Size |
PCIe最大读请求大小设置。菜单选项为: · Auto · 128B · 256B · 512B · 1024B · 2048B · 4096B(缺省) |
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内选项会根据服务器型号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另外也会根据安装的PCIe Riser卡不同有所变化,下面仅以一个Socket 1 Configuration的界面为例进行说明。
Socket 1 Configuration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4所示。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用于支持查看各PCIe端口的链路参数配置及状态显示,并实现对各PCIe端口的控制,如控制PCIe端口是否启用、链路速度选择、热插拔功能开关等。
图3-14 Socket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14 Socket 1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ort DMI |
端口和DMI配置菜单,DMI是CPU与PCH之间通信的接口。 |
Slot 16 - Port 1A(举例) |
Port 1A配置菜单,Slot 16表示当前机型配置下,接入该PCIe槽位的设备Slot号。 |
每个端口配置菜单内部参数基本相同。
图3-15 Port配置界面
表3-15 Port配置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CI-E Port |
PCI-E端口开关(DMI端口没有该选项),菜单选项为: · Auto(缺省):当该PCIe端口对应的PCIe槽位上有设备在位时,启用该PCIe设备及其相关参数设置功能;当该PCIe端口对应的PCIe槽位上没有设备在位时,禁用该PCIe设备及其相关参数设置功能。 · Enabled:开启PCI-E端口。 · Disabled:关闭PCI-E端口,用于关闭端口并隐藏配置空间。 |
PCI-E Port Link Disable |
PCIe端口链路设置,菜单选项为: · YES:禁用PCIe端口链路,将不进行链路训练,但PCIe配置空间仍处于活动状态。 · NO(缺省):启用PCIe端口链路。 |
Link Speed |
链路速度配置,菜单选项为: · Auto(缺省) · Gen 1(2.5 GT/s) · Gen 2(5 GT/s) · Gen 3(8 GT/s) · Gen 4(16 GT/s) · Gen 5(32 GT/s) |
Override Max Link Width |
覆盖最大链路宽度,菜单选项为: · Auto(缺省) · x1 · x2 · x4 · x8 · x16 |
PCI-E Port Link Status |
显示PCI-E端口链路状况信息。 |
PCI-E Port Link Max |
显示PCI-E端口链路最大带宽信息。 |
PCI-E Port Link Speed |
显示PCI-E端口链路速度信息。 |
Intel VT for Directed I/O(VT-d)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6所示。
图3-16 Intel VT for Directed I/O(VT-d)界面
表3-16 Intel VT for Directed I/O(VT-d)界面参数说明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Intel VT for Directed I/O |
Intel VT-d开关,用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改善I/O设备在虚拟化环境中的性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Intel VT-d功能。 · Disabled:关闭Intel VT-d功能。 |
Interrupt Remapping |
VT-d中断重映射支持设置,启用后,可为定向I/O提供中断重映射功能。即使未使用应用此选项的管理程序和操作系统,也可以保持启用此选项,菜单选项为: · Auto(缺省):自动。 · Enabled:开启Intel VT-d中断映射功能。 · Disabled:关闭Intel VT-d中断映射功能。 |
X2APIC Opt Out |
X2APIC选择性输出功能,用于控制针对VT-d功能是否启用x2APIC支持,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开启X2APIC选择性输出。 · Disabled(缺省):关闭X2APIC选择性输出。 |
通过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界面,可以对CPU的电源管理进行高级配置,包括电源策略、CPU P状态、CPU C状态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7所示。
图3-17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17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CPU P State Control |
CPU P状态控制配置菜单,用来控制CPU的频率。 |
Hardware PM State Control |
硬件PM状态控制菜单。 |
CPU C State Control |
CPU C状态控制配置菜单,用来控制CPU在空闲状态下的电源消耗,该配置菜单可用。 |
Package C State Control |
Package C状态控制配置菜单,包括C2状态至C3状态转换计时器设置。 |
CPU Thermal Management |
CPU热管理配置菜单,包含CPU T状态的配置。 |
CPU Advanced PM Tuning |
CPU Advanced PM调整菜单。 |
Memory Power & Thermal Configuration |
内存电源和散热配置菜单。 |
CPU P State Control界面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8所示。
图3-18 CPU P State Control界面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Intel SST-PP |
静态SST-PP设置,当Dynamic SST-PP为Disabled时显示。此选项是否显示与CPU型号是否支持该功能有关,菜单选项为: · Auto(缺省) · Level 0 · Level 3 · Level 4 |
SpeedStep(Pstates) |
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增强型Intel SpeedStep技术)开关,开启该功能后,当系统处于空闲状态时,会自动调节P状态(Performance States,性能状态),降低CPU的电压和频率,以减少耗电量和发热量,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EIST功能。 · Disabled:关闭EIST功能。 |
EIST PSD Function |
选择EIST功能调节CPU频率和电压的途径,自动降低CPU的频率,菜单选项为: · HW_ALL(缺省):通过所有硬件协调。 · SW_ALL:所有软件协调。 |
Boot performance mode |
启动性能模式,选择BIOS进入OS前将设置的性能状态,菜单选项为: · Max Performance(缺省):最大性能模式。 · Max Efficient:最大效率模式。 · Set by Intel Node Manager:由英特尔节点管理器设置。 |
Energy Efficient Turbo |
节能睿频模式,用于控制处理器是否使用基于节能的睿频模式。要启用节能睿频模式,需要先启用Turbo Mode,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节能睿频模式。 · Disabled:关闭节能睿频模式。 |
CPU Flex Ratio Override |
CPU动态倍频,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允许重写CPU倍频。选择该选项时,CPU核心频率可以被修改。 · Disabled(缺省):关闭重写CPU倍频。 |
CPU Core Flex Ratio |
CPU核心动态倍频设置,非Turbo状态下,CPU的最大运行频率不会超过设置的值,如设置为32,则表示CPU的最大运行频率为3200MHz。当CPU Flex Ratio Override配置为enable时,该选项可以修改,默认为23,取值范围是0~100。 |
Hardware PM State Control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19所示。
图3-19 Hardware PM State Control界面
表3-19 Hardware PM State Control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Hardware P-States |
硬件P状态设置,菜单选项为: · Disabled(缺省):关闭硬件P状态功能。 · Native Mode(缺省):通过OS直接访问寄存器对CPU进行配置,该方式下同时支持传统ACPI表(_pct\pss\ppc)和新的ACPI规范(_CPC V2)。 · Out of Band Mode:通过带外管理BMC配置,OS无法访问硬件P状态控制的寄存器。 · Native Mode with No Legacy Support:与Native Mode相同,但仅支持新的ACPI规范(_CPC V2)。 |
EPP Enable |
EPP(ENERGY_PERFORMANCE_PREFERENCE)启用。当Hardware P-States设置为Disabled时,该选项不可配置,菜单选项为: · Disabled(缺省):禁用后,使用EPB(ENEGY_PERF_BIAS)作为EPP。 · Enabled:启动EPP。 |
CPU C State Control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0所示。
图3-20 CPU C State Control界面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Enable Monitor MWAIT |
Monitor/Mwait指令开关,开启该指令后可以优化CPU的指令运行。如需关闭CPU C State节能状态,部分操作系统下需要同时关闭本选项。如在虚拟机并入集群或进行虚拟机业务迁移时出现EVC(Enhanced vMotion Compatibility,增强型vMotion兼容性)功能报错,请检查并启用该选项,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开启Monitor/Mwait指令。 · Disabled(缺省):关闭Monitor/Mwait指令。 |
CPU C1 auto demotion |
CPU C1自动降级,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允许CPU自动降级到C1。 · Disabled(缺省):禁止CPU自动到C1降级。 |
CPU C1 auto undemotion |
CPU C1不自动降级,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允许CPU不自动到C1降级。 · Disabled(缺省):禁止CPU不自动到C1降级。 |
CPU C6 report |
向操作系统报告C6状态开关,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开启向操作系统报告C6状态功能。 · Disabled(缺省):关闭向操作系统报告C6状态功能。 · Auto:默认开启向操作系统报告C6状态功能。 |
Enhanced Halt State(C1E) |
C1E开关,开启本功能后,操作系统可自动调节C状态,即操作系统会在处理器处于空闲状态时切换处理器至最低性能状态,如有节能方面的需求,则可以开启本功能。配置该选项后,需要重启后生效,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开启Enhanced Halt State功能。 · Disabled(缺省):关闭Enhanced Halt State功能。 |
Package C State Control界面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1所示。
图3-21 Package C State Control界面
表3-21 Package C State Control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ackage C State |
封装C状态限制,菜单选项为: · C0/C1 state(缺省):C0/C1状态。 · C2 state:C2状态。 · C6 (non Retention)state:C6(非保留)状态。 · C6 (Retention) state:C6(保留)状态。 · No Limit:无限制。 · Auto:自动。 |
CPU Thermal Management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2所示。
图3-22 CPU Thermal Management界面
表3-22 CPU Thermal Management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Thermal Monitor |
CPU温度监控功能设置,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温度监控。 · Disabled:关闭温度监控。 |
CPU Advanced PM Tuning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3所示。
图3-23 CPU Advanced PM Tuning界面
表3-23 CPU Advanced PM Tuning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Uncore Freq Scaling |
Uncore频率缩放,菜单选项为: · Disabled:禁用Uncore频率缩放。禁用后,用户可以自定义Uncore频率。 · Enabled(缺省):启用Uncore频率缩放,可以更好地跨core和uncore分配电力资源,在一种不浪费电力的情况下最大化性能。 |
Uncore Freq RAPL |
Uncore频率RAPL(Run-time Average Power Limit,运行时平均功率限制),菜单选项为: · Disabled:启用Uncore频率RAPL。 · Enabled(缺省):禁用Uncore频率RAPL。 |
Energy Perf BIAS |
节能性能管理配置菜单,用于优化CPU的性能和功耗。 |
Memory Power & Thermal Configuration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4所示。
图3-24 Memory Power & Thermal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24 Memory Power & Thermal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Memory Thermal |
内存散热控制菜单。 |
Memory Power Saving Advanced Options |
内存节能高级设置。 |
Memory Thermal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5所示。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Throttling Mode |
节流模式设置,菜单选项为: · Disabled:禁用。 · OLTT:开环热量节流,由MRC 来设置一个温度阈值来做热量节流 · CLTT(缺省):闭环热量节流,CLTT是根据内存TSOD的温度来做热量节流。 · CLTT with PECI:通过PECI的闭环热量节流。 |
Memory Power Saving Advanced Options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6所示。
表3-26 Memory Power & Thermal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CKE Thorttling |
CKE(Clock Enable)节流设置,当CKE关闭时,内部DDR时钟禁用,DDR功耗降低,菜单选项为: · Auto(缺省):CPU自动设置。 · Manual:手动设置。 |
CKE Feature |
CKE功能设置菜单,当CKE Thorttling选项设置为Manual时显示该选项。 |
CKE Feature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7所示。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CKE Idle Timer |
CKE空闲时定时器,单位为纳秒(ns),缺省为20ns,设置的值最好大于20ns。 |
PPD |
PPD开关,当取消置位CKE时,DDR中所有的bank都已经预充电,则进入此模式。该模式的节电效果中等,菜单选项为: · Disabled:禁用PPD。 · Enabled(缺省):启用PPD。 |
Platform Configuration主要包含PCH配置、其它配置菜单、服务器ME配置菜单、运行错误记录菜单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8所示。
图3-25 Platform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28 Platform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CH IO Configuration |
PCH配置菜单。 |
Server ME Configuration |
服务器ME配置菜单。 |
Runtime Error Logging |
运行时错误记录菜单。 |
通过PCH IO Configuration界面,可以对PCH进行配置,包括硬盘接口、USB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29所示。
图3-26 PCH IO Configuration界面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 |
PCH SATA配置菜单 |
如果同时使用了SATA接口和sSATA接口,需要分别对SATA控制器和sSATA控制器进行配置。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0所示。当硬盘背板的型号不同,显示有差异,以实际界面显示为准。
图3-27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30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Controller X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 |
SATA控制器X选项配置菜单 |
Controller X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界面具体参数如图3-28所示。由于各个服务器产品的SATA端口数量及位置不同,请以实际界面显示为准。
图3-28 Controller X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31 Controller X SATA And RST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SATA Controller X |
SATA控制器开关。开启后可以对SATA模式和SATA Test模式进行配置,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SATA控制器。开启后可以对SATA模式和SATA Test模式进行配置。 · Disabled:关闭SATA控制器。 |
SATA1 Mode Selection |
配置SATA模式,菜单选项为: · AHCI: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把硬盘模拟为SATA硬盘,需要安装SATA硬盘驱动,支持热插拔。 · RAID(缺省):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把多块独立的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成一个逻辑硬盘。配置软RAID时需配置为该选项。 |
SATA Port x |
显示接入SATA端口的设备名称,根据硬盘在位情况动态获取。设备不在位时显示Not Installed。SATA端口的数量与服务器型号有关,通常为0~7。 |
SATA Port x |
SATA端口开关,每个端口的配置相同,不逐一列举,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SATA端口。 · Disabled:关闭SATA端口。 |
通过Server ME Configuration界面,可以查看固件信息。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2所示。
图3-29 Server ME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32 Server ME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General ME Configuration |
|
Oper. Firmware Version |
显示有效固件版本。 |
Backup Firmware Version |
显示备份固件版本。 |
Recovery Firmware Version |
显示恢复固件版本。 |
ME Firmware Status #1 |
显示ME固件状态值#1。 |
ME Firmware Status #2 |
显示ME固件状态值#2。 |
Current State |
显示ME当前状态。 |
Error Code |
显示ME固件错误码信息。 |
Recovery Cause |
显示恢复原因。 |
Altitude |
平台位置的高度,缺省值为8000,单位为米,是一个十六进制数。 |
通过Runtime Error Logging界面,可以查看运行错误日志。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3所示。
图3-30 Runtime Error Logging界面
表3-33 Runtime Error Logging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System Errors |
系统错误记录开关,开启该功能后,会进行错误纠正,不可纠正错误会上报给BMC和OS,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开启系统错误记录功能。 · Disable:关闭系统错误记录功能。 |
System Memory Poison |
系统内存Poison开关,当System Errors设置为Enable时显示,菜单选项为: Enable(缺省):开启系统内存Poison功能。 Disable:关闭系统内存Poison功能。 当注入不可纠正的内存错误时,需要将System Memory Poison和Viral Status同时设置为Disable,事件日志才能上报BMC。 |
System Cloaking |
系统Cloaking功能配置,当System Errors设置为Enable时显示,菜单选项为: · Enable:启用系统Cloaking功能,当启用时,修正的和UCNA错误将被OS/SW屏蔽。 · Disable(缺省):禁用系统Cloaking功能。 |
eMCA Settings |
eMCA设置菜单,当System Errors设置为Enable时,该选项可用。 |
Whea Settings |
Whea设置菜单,当System Errors设置为Enable时,该选项可用。 |
Memory Error Enabling |
内存错误启用菜单,当System Errors设置为Enable时,该选项可用。 |
IIO Error Enabling |
IIO错误启用菜单,当System Errors设置为Enable时,该选项可用。 |
eMCA Settings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4所示。
图3-31 eMCA Settings界面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EMCA Logging Support |
eMCA(Enhanced 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记录日志开关,该功能可以为服务器提供MCA错误报告,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开启EMCA功能。 · Disable:关闭EMCA功能。 |
LMCE Support |
LMCE(Local Machine Check Exception,本地机器检查异常)支持开关,LMCE功能开启后,支持将SRAR(Software Recoverable Action Required,即需要软件执行恢复性操作)类型的UCR(不可纠正可恢复)错误上报事件仅传递给受影响的逻辑处理器,而不需要全局参与,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开启本地MCE功能。 · Disable:关闭本地MCE功能。 |
EMCA CMCI-SMI Morphing |
EMCA CMCI-SMI Morphing选项,当EMCA Logging Support设置为Enable时显示,开启EMCA CMCI-SMI Morphing后,可纠正错误每发生一次,均可触发SMI,McBank上可纠正错误超过阈值,也会触发SMI,不触发CMCI,菜单选项为: · EMCA gen 2 CSMI(缺省):配置EMCA CMCI-SMI Morphing为EMCA gen 2 CSMI模式。 · Disable:关闭EMCA CMCI-SMI Morphing。 |
EMCA CMCI-SMI Threshold |
eMCA报告可纠正错误的CMCI-SMI阈值设置,缺省为2000。 |
Whea(Windows Hardware Error Architecture,Windows硬件错误架构) Settings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5所示。
图3-32 Whea Settings界面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WHEA Support |
WHEA支持设置,该功能可以为服务器提供硬件错误报告,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开启WHEA功能。 · Disable:关闭WHEA功能。 |
Whea Log Memory Error |
Whea记录内存错误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开启Whea内存错误记录功能。 · Disable:关闭Whea内存错误记录功能。 |
Whea Log Processor Error |
Whea记录处理器错误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开启Whea处理器错误记录功能。 · Disable:关闭Whea处理器错误记录功能。 |
Whea Log PCI Error |
Whea记录PCI错误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开启Whea记录PCI错误功能。 · Disable:关闭Whea记录PCI错误功能。 |
Memory Error Enabling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6所示。
图3-33 Memory Error Enabling界面
表3-36 Memory Error Enabling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Memory Corrected Error |
内存可纠正错误使能设置,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开启内存可纠正错误功能。 · Disable:关闭内存可纠正错误功能。 |
IIO Error Enabling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7所示。
图3-34 IIO Error Enabling界面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Os Native AER Support |
设置是否支持OS本地AER(Advanced Error Reporting,高级错误报告)功能,菜单选项为: · Enable:在操作系统下启用AER功能。 · Disable(缺省):在操作系统下禁用AER功能。 |
IIO MCA Support |
启用/禁用IIO MCA支持,菜单选项为: · Enable(缺省):启用IIO MCA支持。 · Disable:禁用IIO MCA支持。 |
IIO eDPC Support |
IIO eDPC功能支持配置,当服务器的CPU不支持Advanced RAS功能时,该选项置灰,菜单选项为: · Disable(缺省):禁用IIO eDPC支持。 · On Fatal Error:出现致命错误时使用eDPC。 · On Fatal and Non-Fatal Errors:致命和非致命错误均使用eDPC。 |
通过PCI Subsystem Settings界面,可以对PCI子系统进行配置。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8所示。
表3-38 PCI Subsystem Settings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PCI Bus Driver Version |
PCI总线驱动版本。 |
PCI Devices Common Settings |
|
Above 4G Decoding |
4G以上内存访问控制设置,当系统支持64位PCIe解码时,在4G以上地址空间对64位设备进行解码,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开启4G以上译码。 · Disabled:关闭4G以上译码。 Above 4GB decoding设为“Disabled”时会导致显存超过4GB的PCIe设备无法解码,如M60、K80等显卡在Above 4GB Decoding设置为“Disabled”的情况下会停在EarlyPOST 100%的地方,导致无法进入BIOS Setup或者OS。 |
SR-IOV Support |
SR-IOV(Single Root I/O Virtualization)支持设置。SR-IOV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物理PCIe设备模拟成多个虚拟设备,其中每一个虚拟设备可以与一个虚拟机绑定,便于不同的虚拟机访问同一个物理PCIe设备,菜单选项为: · Enabled(缺省):启用SR-IOV机制。如系统中有支持SR-IOV的PCIe设备,由BIOS分配虚拟化IO资源。 · Disabled:禁用BIOS对SR-IOV机制的支持。如果PCIe卡支持SR-IOV,则由OS分配虚拟化IO资源。 |
通过Miscellaneous Configuration界面,可以对一些混杂的配置项进行配置,包括Debug模式开关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39所示。
图3-35 Miscellaneous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39 Miscellaneous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Debug Mode |
BIOS串口日志输出开关,开启该功能后,服务器能输出BIOS串口日志,菜单选项为: · Enabled:开启BIOS串口日志输出功能。选择该选项后,您可以通过连接串口,获取BIOS串口日志。 · Disabled(缺省):关闭BIOS串口日志输出功能。 |
Server界面如图3-36所示,主要包含FRB-2定时器配置、看门狗配置、BMC网络配置、BMC用户配置、固件信息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0所示。
表3-40 Server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View FRU information |
查看FRU信息菜单。 |
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 |
BMC网络配置菜单。 |
Firmware Information |
显示固件信息菜单。 |
View FRU information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1所示。
图3-37 View FRU information界面
表3-41 View FRU inform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System Manufacturer |
系统厂商信息。 |
System Product Name |
系统产品名称。 |
System Version |
系统版本。 |
System Serial Number |
系统序列号。 |
Board Manufacturer |
主板制造商。 |
Board Product Name |
主板产品名称。 |
Board Part Name |
主板版本号。 |
Board Serial Number |
主板序列号。 |
Chassis Manufacturer |
机箱制造商。 |
Chassis Product Number |
机箱产品名称。 |
Chassis Serial Number |
机箱序列号。 |
System UUID |
系统通用唯一识别码。 |
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2所示。
图3-38 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界面
表3-42 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说明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Configuration IPv4 support |
IPv4网络设置菜单。 |
Configuration IPv6 support |
IPv6网络设置菜单。 |
IPv4 Network Configuration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3所示。
图3-39 IPv4 Network Configuration界面
BMC Shared Network Port(BMC共享网口)和BMC Dedicated Network Port(BMC专用网口)的参数相同,配置时请注意不要将BMC共享网口与专用网口的IP地址配置在同一网段。本文以BMC Dedicated Network Port为例。
表3-43 IPv4 Network Configur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Dedicated VLAN Setting |
设置是否启用BMC网口VLAN功能,菜单选项为: · Disabled(缺省):禁用VLAN配置。 · Enabled:启用VLAN配置。 |
Dedicated VLAN id |
配置VLAN ID,缺省为2,取值范围2~4094。当Dedicated VLAN Setting设置为Enabled时,显示该选项。 |
Dedicated VLAN priority |
指定VLAN的优先级,缺省为0,取值范围是0~7,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当端口发生传输拥塞时,通过识别VLAN优先级,优先发送优先级高的数据帧。当Dedicated VLAN Setting设置为Enabled时,显示该选项。 |
BMC Dedicated/Shared Network Port |
|
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 |
配置BMC网络状态参数,菜单选项为: · Unspecified(缺省):保留当前的网络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 · Static:手动配置网络信息。 · DynamicBMCDhcp:通过DHCP分配获取网络信息。 |
Current 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 |
显示当前地址源 |
Station IP Address |
端口的IP地址。当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设置为Static时,该选项可配置,缺省为192.168.1.2。 该选项与Subnet Mask选项均配置后,配置的BMC静态IPv4地址才可生效。 |
Subnet Mask |
子网掩码。当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设置为Static时,该选项可配置,缺省为255.255.0.0。 如需设置BMC的静态IPv4地址,需要配置该选项。 |
Station MAC Address |
端口的MAC地址。 |
Router IP Address |
网关IP地址。当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设置为Static时,该选项可配置。 |
Router MAC Address |
网关MAC地址。 |
IPv6 Network Configuration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4所示。
图3-40 IPv6 Network Configuration界面
BMC Shared Network Port(BMC共享网口)和BMC Dedicated Network Port(BMC专用网口)的参数相同,配置时请注意不要将BMC共享网口与专用网口的IP地址配置在同一网段。本文以BMC Dedicated Network Port为例。
表3-44 IPv6 Network Configuratio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BMC Dedicated/Shared Network Port |
|
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 |
配置BMC网络状态参数,菜单选项为: · Unspecified(缺省):保留当前的网络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 · Static:手动配置网络信息。 · DynamicBMCDhcp:通过DHCP分配获取网络信息。 |
Current 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 |
显示当前地址源 |
Station IPv6 address |
端口的IPv6地址。当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设置为Static时,该选项可配置。 该选项与Prefix Length选项均配置后,配置的BMC静态IPv6地址才可生效。 |
Prefix Length |
前缀长度,有效输入范围是1~127。0表示未设置前缀长度(默认为0)。如需设置BMC的静态IPv6地址,需要配置该选项。 当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设置为Static时,该选项可配置。 |
IPv6 Router IP Address |
IPv6网关地址。当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设置为Static时,该选项可配置。IPv6网关IP需保持和端口IPv6地址在同一网段。 |
IPv6 address status |
IPv6地址状态。可能的IPv6地址状态有: · Actived:活动。 · Disabled:禁用。 · Pending:等待。 · Failed:失败。 · Deprecated:过期。 · Invalid:无效。 · Reserved:保留。 |
IPv6 DHCP Algorithm |
IPv6 DHCP算法。 |
Firmware Information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5所示。
图3-41 Firmware Information界面
表3-45 Firmware Information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BIOS Information |
|
BIOS Vendor |
显示BIOS供应商。 |
Core Vendor |
显示BIOS供应商。 |
Compliancy |
显示BIOS兼容的规范。 |
Project Name |
显示项目名称。 |
BIOS Version |
显示BIOS版本号。 |
Build Date and Time |
显示BIOS的编译日期和时间。 |
BMC Information |
|
BMC Self Test Status |
显示BMC自检状态。 |
BMC Device ID |
显示BMC设备ID。 |
BMC Device Revision |
显示BMC设备版本号。 |
BMC Firmware Revision |
显示BMC固件版本号。 |
IPMI Version |
显示IPMI版本号。 |
Security主要包含对管理员密码、用户密码进行配置。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6所示。
图3-42 Security界面
表3-46 Security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Administrator Password |
创建管理员密码。 |
User Password |
创建用户密码。 |
Boot界面主要包含设置服务器的启动顺序、BIOS的启动模式等。具体参数说明如表3-47所示。
图3-43 Boot界面
表3-47 Boot界面参数
界面参数 |
功能说明 |
Fixed Boot Order Priorities |
以下选为启动优先级配置项。 |
Boot Option #1~#4 |
设置系统的第1~第4启动选项,菜单选项为: · Hard Disk:通过硬盘启动。 · Network:通过网络启动。 · CD/DVD:通过CD/DVD启动。 · Other Device:其他方式启动。 · Disabled:禁用启动项。 |
UEFI Hard Disk Drive BBS Priorities |
硬盘、USB-HDD、SD卡、虚拟硬盘设备启动优先级配置菜单,从可用的硬盘驱动和USB中指定启动设备的优先级顺序。该菜单动态显示,当系统无相关启动项时,该菜单不显示。 |
表4-1 缩略语
缩略语 |
英文解释 |
中文解释 |
A |
||
ACPI |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
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 |
ADR |
Asynchronous Dram Refresh |
异步内存刷新 |
AHCI |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
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 |
B |
||
BIOS |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
C |
||
CFG |
Config |
配置 |
CSM |
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 |
兼容性支持模块 |
D |
||
DCU |
Drive Control Unit |
驱动控制单元 |
DMA |
Direct Memory Access |
直接存储器存取 |
DMI |
Direct Media Interface |
直接媒体接口 |
DRAM |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E |
||
ECC |
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 |
差错校验纠正 |
EFI |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
可扩展固件接口 |
EIST |
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
智能降频技术 |
EMS |
Emergency Management Services |
紧急管理服务 |
EMCA |
Enhanced 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 |
高级机器校验架构 |
G |
||
GPU |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图形处理器 |
H |
||
HBA |
Host Bus Adapter |
主机总线适配器 |
BMC |
Hardware Device Management |
硬件设备管理 |
IDE |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
电子集成驱动器 |
IIO |
Integrated I/O Module |
集成I/O模块 |
IMC |
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 |
集成内存控制器 |
iSCSI |
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
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
L |
||
LLC |
Last Level Cache |
三级缓存 |
LUN |
Logical Unit Number |
逻辑单元号 |
LLDP |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
链路层发现协议 |
M |
||
MAC |
Media Access Control |
介质访问控制 |
MCTP |
Management Component Transport Protocol |
管理元件传输协议 |
ME |
Management Engine |
管理引擎 |
MMIO |
Memory mapping I/O |
内存映射I/O |
MRC |
Memory Reference Code |
内存参考代码 |
N |
||
NIC |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
网口控制器 |
NMI |
Non Maskable Interrupt |
非屏蔽中断 |
NUMA |
Non Uniform Memory Access |
非统一内存访问 |
O |
||
OS |
Operating System |
操作系统 |
PCH |
Platform Controller Hub |
平台控制器中心 |
PCI |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 |
外围组件接口 |
PCIe |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
外围组件快速互连 |
PCU |
Power Controller Unit |
电源控制单元 |
PECI |
Platform Environment Control Interface |
平台环境式控制接口 |
PMem |
Persistent memory |
非易失性内存,包括Intel® Optane™ DC PMEM module |
PK |
Platform Key |
平台密钥 |
POR |
Plan Of Record |
计划记录 |
POST |
开机自检 |
|
PXE |
Preboot Execute Environment |
预启动执行环境 |
R |
||
RAID |
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 |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
RAPL |
Running Average Power Limit |
运行平均功率限制 |
RAS |
Reliability,Availability,Serviceability |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 |
ROM |
Read-Only Memory |
只读存储器 |
RFO |
Read For Ownership |
读取所有权 |
RTS/CTS |
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 |
请求发送/清除发送协议 |
S |
||
SAS |
Serial Attached SCSI |
串行连接的SCSI |
SATA |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
串行ATA |
SCSI |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
SEL |
System Event Log |
系统事件日志 |
SMI |
System Management Interrupt |
系统管理中断 |
SR-IOV |
Single-Root I/O Virtualization |
单路I/O虚拟化 |
SMBIOS |
System Management BIOS |
以标准格式显示产品管理信息所需遵循的统一规范 |
T |
||
TPM |
Trusted Platform Module |
可信平台模块 |
TCM |
Trusted Cryptography Module |
可信密码模块 |
TDP |
Thermal Design Power |
热设计功耗 |
TXT |
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ies |
可信执行技术 |
U |
||
UEFI |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
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 |
UID |
Unit Identification |
设备标识 |
UPI |
Ultra Path Interconnect |
极速通道互联 |
V |
||
VT-d |
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rected I/O |
英特尔定向I/O虚拟化技术 |
VMD |
Volume Management Device |
卷管理设备 |
VGA |
Video Graphics Array |
视频图形阵列 |
X |
||
eXtensible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
可扩展的主机控制器接口 |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