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H3C U-Center IOM 2.0 用户手册-5W110

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01-正文  (1.44 MB)

01-正文


1 概述

1.1  产品定位

U-Center 2.0定位于企业级综合运维解决方案,涵盖“监、管、控”各业务域,可灵活应对多机构、多张网、大容量、分级分权的复杂应用场景,实现“云、网、端”异构全域混合资源“一站式”管理。U-Center 2.0功能架构如图1-1所示。

图1-1 功能架构

 

1.2  产品组成

·     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简称CMDB)

·     融合基础架构监控管理(Infrastructure Operation Management,简称IOM)

·     IT服务管理(ITService Management,简称ITSM)

·     业务服务管理(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简称BSM)

·     用户体验管理(Us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简称UEM)

·     应用程序性能管理(Application Discovery Tracing and Diagnostics,简称ADTD)

·     网络流量分析(Network Traffic Analyzer,简称NTA)

·     自动化运维管理(Automated Operations Management,简称AOM)

·     模拟拨测(Synthetic Transaction Monitor,简称STM)

1.3  能力特点

U-Center 2.0产品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容器底座,依托CMDB数据,并通过监控模板、指标自定义、通用流程编排引擎、业务管理等功能特性,提供“4A”能力,即:

·     Aggregation(全域融合):通过微服务融合底盘,聚合云、网、端、安全等多技术域运维,以满足用户全域统一运维要求。

·     Application(应用视角):依托CMDB数据,结合OBASHI理论(描述业务与IT资源间相互关系和数据流)生成以业务应用为对象的拓扑视图,并围绕应用拓扑进行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     AIOps(AI赋能):将逐步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来解决异常诊断、容量预测、根因分析等运维难点问题。

·     Agility(敏捷交付):提供监控模板、预置资源模型、指标自定义能力、自动化能力,加速项目交付。

 


2 快速入门

H3C U-Center 2.0通过Web服务为用户提供了简洁、美观、人性化的交互界面。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访问H3C U-Center 2.0系统,在H3C U-Center 2.0管理界面完成对全网的配置。

2.1  访问系统

U-Center 2.0系统基于B/S结构开发,用户访问时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直接在Web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U-Center 2.0服务器的URL即可。

U-Center 2.0系统对Web浏览器的支持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推荐的Web浏览器

浏览器

版本

Chrome

Chrome 70及以上的版本

Firefox

Firefox 78及以上版本

 

访问U-Center 2.0统一运维平台的URL为:http://<IP地址>:<端口>或https://<IP地址>:<端口>,其中“IP地址”是在Matrix中配置的北向业务虚IP,“端口”默认30000,用户安装时可以自定义端口号。

说明

访问系统说明:

·     首次登录U-Center 2.0系统时,可使用默认的用户登录,登录名为admin,密码为Pwd@12345。进入系统后请及时修改该密码。

·     可在Matrix的[部署>集群>集群参数]页面查看配置的北向业务虚IP。

 

2.2  认识H3C U-Center 2.0

登录U-Center 2.0系统后,可进入U-Center 2.0系统首页。

U-Center 2.0系统首页界面也称为运维概览页面,包含了导航条、运维概览模块,如图2-1所示。

图2-1 U-Center 2.0首页界面

 

鼠标悬浮在页面左上角的Logo图标上,会显示U-Center 2.0的功能导航菜单,如图2-2所示。

图2-2 U-Center 2.0的功能导航菜单

 

说明

U-Center 2.0的功能导航菜单说明:

·     进入可视化大屏页面:在U-Center 2.0的功能导航菜单中,单击<可视化大屏>按钮,打开可视化大屏页面。可选择全域和运维域的大屏展示进行修改,或单击<新建可视化>按钮在可视化大屏编辑器内自定义编辑大屏。

·     新增操作系统性能趋势TOPN图层:在可视化大屏编辑器内,选择组件列表中的“业务组件”,进一步选择操作系统性能趋势TOPN图层,进行新增,从而实现可视化大屏页面中操作系统性能趋势TOPN的展示。被U-Center IOM 2.0监控的操作系统,其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等信息更加直观地在可视化大屏页面呈现。

 

以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U-Center 2.0界面分为如下5个部分。如表2-2所示。

表2-2 U-Center 2.0界面

序号

名称

说明

(1)

Logo图标

提供了U-Center 2.0所有功能的配置入口,方便管理员快速定位到功能配置页面。

(2)

导航条

以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各类管理功能的配置入口,方便管理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切换。

(3)

运维概览区

展示了已纳入系统管理的对象以及网络中的告警信息。

(4)

左导航树

提供了U-Center 2.0所有功能的配置入口,上方导航条中的每个页签都有其单独的左导航树。

(5)

功能配置页面

对已纳入系统管理的对象进行配置。

 

单击界面上方导航中的页签可进入U-Center 2.0功能操作界面,单击“监控”页签,进入融合基础架构监控管理页面,如图2-3所示。

图2-3 融合基础架构监控管理页面

 

说明

融合基础架构监控管理页面说明:

·     加入收藏:单击按钮,弹出[添加到收藏]窗口。设置名称和所属文件夹后,可将当前页面菜单项加入系统收藏,对于常用的页面通过此功能可方便快速地查找。单击“系统”页签,单击[系统配置>收藏管理]菜单项,进入收藏管理页面查看已加入收藏的页面。

·     打开联机帮助:单击按钮,弹出[帮助]窗口,可打开联机帮助,获取当前页面的帮助信息。

·     中英文切换:将鼠标悬浮在按钮上,可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切换语言”菜单项,支持中英文在线切换。

·     支持预置快速报表:单击“分析”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报表>快速报表>模板管理]菜单项,进入模板管理页面,可对“资源告警统计报表”、“资源监控统计报表”和“资源可用性报表”模板进行管理。

·     视图切换:将鼠标悬浮在按钮上,可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切换视图”菜单项,支持运维域和全域视图切换。

·     开启/关闭智能向导:在全域视图下,将鼠标悬浮在按钮上,可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智能向导设置”菜单项,支持开启/关闭智能向导。

·     唤醒智能向导:在全域视图下,可单击页面右下角智能向导按钮,唤醒智能向导功能。

·     全域检索:智能向导功能支持检索联机帮助、功能菜单和基础设施。例如检索基础设施时,输入被监控资源应用的IP地址,则可检索并进入相应页面。

 

2.3  操作员管理

U-Center 2.0对操作员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权限指操作员对某一资源类型具有操作权限和数据权限,角色即为一些权限的集合。通过为角色分配权限,进而将角色赋予组织,再将操作员分配到组织之内,可以实现对操作员操作权限和资源数据权限的有效控制。

U-Center 2.0可灵活增加操作员,并提供了多种组织类型,从而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操作员分配不同的权限,以进行安全的运维管理。

本节将简要介绍如何修改操作员密码及增加操作员。

2.3.1  修改缺省操作员初始密码

U-Center 2.0系统缺省存在一个账户名为“admin”的操作员,初始密码为“Pwd@12345”,用于首次登录U-Center 2.0管理系统。

在首次登录系统后,为保证该系统的安全使用,必须先修改“admin”操作员账户的密码,修改操作员密码可参考如下操作方法:

·     登录弹窗引导:

a.     在登录后系统将弹出[修改密码]提示窗口。

b.     单击<立即修改>按钮后,在弹出的[修改密码]窗口中修改密码。

c.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密码操作。

·     修改当前用户名密码:

a.     将鼠标悬浮于页面右上角的“admin”链接处。

b.     在下拉菜单中单击[修改密码]菜单项。

c.     在弹出的[修改密码]窗口中修改密码。

d.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密码操作。

·     操作员管理:

a.     单击“系统”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操作员管理>操作员列表]菜单项,进入操作员列表页面。

b.     单击admin操作员对应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修改操作员页面。

c.     单击按钮开启修改密码,在“登录密码”和“登录密码确认”文本框中输入新设置的密码。

d.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密码操作。

2.3.2  增加操作员

为适用于多个网络管理员所管理的中大型网络,U-Center 2.0提供了可定制权限的系统操作员管理机制,使得运维管理更加安全化。

增加U-Center 2.0操作员的方法:

(1)     单击“系统”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操作员管理>操作员列表]菜单项,进入操作员列表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进入增加操作员页面。

(3)     输入操作员基本信息:

¡     操作员名称:操作员登录系统所用的账户名称,该值只能包含字母、数字、“_”、“-”、“.”、“\”,有效长度为2~32个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     租户:操作员绑定的租户信息。

¡     机构:操作员绑定的机构信息。

¡     认证方式:选择该操作员的认证方式。认证方式包含如下:

-     简单密码认证:在增加操作员时设置对应密码,该操作员登录系统时采用本地密码验证。

-     LDAP认证/RAIDUS认证/TACACS认证:操作员登录系统时通过对应认证服务器完成登录认证。

-     第三方认证:操作员通过第三方认证以及定制化开发的模块登录系统。该认证方式需要单击[系统>系统配置>认证配置]菜单项,在认证配置页面进行配置。

¡     登录密码:若认证方式选择“简单密码认证”,则出现登录密码输入框,进行操作员的登录密码输入。

¡     登录密码确认:若认证方式选择“简单密码认证”,则出现登录密码确认输入框,再次确认操作员的登录密码输入。

¡     手机号:可选,输入操作员的手机号。

¡     邮箱:可选,输入操作员的邮箱帐号。

(4)     输入操作员高级信息:

¡     姓:可选,操作员的姓氏。

¡     名:可选,操作员的名字。

¡     操作员全称:可选,为该操作员增加详细的称呼。

¡     允许登录时间段:允许操作员登录的时间段,不在登录时间段的操作员无法登录系统。

¡     描述:可选,为该操作员增加描述信息。记录详实的描述信息可以方便操作员维护。

¡     启用密码有效期:当“认证方式”选择为“简单密码认证”时,会显示该开关,单击按钮,将对密码的有效期进行限制。

-     密码有效期:密码有效期到期之后,该操作员会被禁用,无法登录。

-     提前预警时间:密码有效期剩余天数达到预警天数时将发送Trap告警并且每次登录会以弹出框方式提醒操作员,操作员修改密码之后,告警自动恢复。

¡     启用账户有效期:单击按钮,将对账户的有效期进行限制。

-     账户有效期至:账户有效期到期后,该操作员会被禁用,无法登录。

-     账户到期提前预警时间(天):账户有效期剩余天数达到预警天数时将发送Trap告警并且每次登录会以弹出框方式提醒操作员,操作员修改账户有效期之后,告警自动恢复。

¡     最大同时在线数:配置该操作员的最大同时在线数量,当同时在线数等于该值时,该操作员下次登录请求会被禁止。

(5)     设置操作员权限配置。

¡     人员归组:以角色组的方式进行授权。

¡     按角色授权:以角色的方式进行授权。

¡     直接授权:以操作组的方式进行授权。

(6)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操作员操作。

说明

增加操作员说明:

·     选择不同的认证方式所需填写的配置信息不同,请以实际配置页面为准。

·     当登录认证方式采用LDAP认证/RAIDUS认证/TACACS认证时,需进行认证服务器配置。

 


3 监控管理

U-Center 2.0系统提供的监控管理功能主要用于对企业关键业务的基础设施进行监控、分析和优化,以提高企业关键业务的可靠性、可用性和连续性,从而降低企业IT总拥有成本(TCO)。

监控管理为日益增多的IT基础设施和复杂的业务环境提供了一个简单而高效的管理工具,支持对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IT基础设施的各项基本指标进行长期的监控和分析,并将监控和分析结果从不同角度以报表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够帮助管理员掌握网络中IT设施的运行状态、快速发现并定位业务系统中的故障、合理规划IT资源,从而为业务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1  基础监控

说明

基础监控功能说明:

·     监控管理基本功能正常运行,需要当前操作员具有监控模板和访问参数模板的权限。

·     操作员在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立即采集、启用采集、停止采集、导入、更换模板等操作时,需要当前操作员具有相应的操作权限。

 

3.1.1  服务器

监控组件可以对多种服务器进行监控,监控指标包括服务器CPU状态、内存状态、硬盘容量、网卡信息、电源信息、风扇状态等,并且在监控指标值超过告警阈值时,通过平台的告警模块发出通知。

U-Center 2.0系统支持监控的服务器如表3-1所示。

表3-1 支持监控的服务器型号

服务器厂家

服务器型号

HP

HP Blade Server、HP Integrity Server、HP Server

H3C

H3C Blade Server、H3C Server

Huawei

HUAWEI Blade Server、HUAWEI Server

DELL

Dell Blade Server、Dell Server

Lenovo

Lenovo Server

IBM

IBM Server

Inspur

INSPUR Server

UNISINSIGHT

Unisit Server

UNIS

UNIS Blade Server、UNIS Server

ZTE

ZTE Server

CISCO

CISCO Server

Sugon

Sugon Server

Information2

i2Box Server

Resolink

Resolink Server

ChinaTelecom

ChinaTelecom Server

Enflame

Enflame Server

 

2. 增加服务器监控

本节以增加UniServer R4900 G3服务器为例,对增加服务器监控的方法进行说明。

增加UniServer R4900 G3服务器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服务器]菜单项,进入服务器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H3C Server”分类中的“UniServer R4900 G3”,进入增加H3C Server服务器页面。

(3)     配置服务器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日志访问参数、资源分组和其他信息。

¡     在基本信息区域,设置IP地址、名称、描述。

-     IP地址:输入服务器设备的IP地址。

-     名称:输入服务器设备的名称信息。

-     描述:输入服务器监控的描述信息。

¡     在监控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加入监控、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监控模板、子型号,管理站。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注意: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保存了监控指标和阈值的模板,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相关监控参数。缺省使用相应类型的默认监控模板,或者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模板]窗口中选择已有模板,也可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该类型模板。

-     子型号:待监控服务器的具体型号。单击<计算>按钮,在弹出的[不支持采集的单元指标集]窗口中,查看详细提示信息。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同步增加配置轮询,若“是”,则当前增加成功的服务器设备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管理站:指定监控的管理站。缺省为本级环境“local”。

说明

监控参数说明:

·     配置轮询功能:需购买CMDB产品的相关License获取数量授权和功能授权,否则页面上将不显示该字段。

·     管理站:若为proxy场景,需使用proxy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proxy。若为region场景,需使用region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region。region下级环境同步的资源,在region上级环境仅有查看及导出权限。执行其他操作时将跳过操作。

 

¡     在访问参数区域,设置监控协议、访问参数模板、用户名、密码、监控端口。

-     监控协议:可选择协议形式,包括“IPMI”和“SNMP”。系统默认“IPMI”为监控协议。

-     访问参数模板:监控对象当前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可查看或修改该对象的连接参数信息。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并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访问参数模板的设置。

-     用户名:具有登录服务器HDM权限用户的用户名。

-     密码:具有登录服务器HDM权限用户的密码。

-     监控端口:UniServer R4900 G3服务器使用IPMI服务的端口号,默认为“623”,可通过在HDM中进行查看或修改,从而实现手工设置。

说明

访问参数说明:

·     当服务器密码超过20个字符,不支持免密登录。

·     服务器免密登录不支持HDM-1.30.xx的版本,仅支持HDM-2.0.xx(xx>=01)和HDM-1.11.yy(yy>=36)。

·     当监控协议选择“SNMP”,可对应设置访问参数模板并填写参数信息。

·     IPMI(Inter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智能平台管理接口)是一项应用于服务器管理系统的标准,利用此接口标准可以实现对不同类服务器硬件系统的统一管理。IPMI通过主板上一个单独供电的BMC(Baseboard Manager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芯片及自有的日志系统实现硬件信息读取。由于不同厂商服务器的私有属性,可能需要通过SNMP协议与Rest接口方式对IPMI进行补充,确保信息的全面管理。

·     IPMI协议方式仅能监控服务器CPU与内存利用率、部分系统信息、物理磁盘信息、服务、接口、进程和系统时间指标等信息。其他信息(如事件日志、I/O状态等)IPMI协议方式无法监控。

·     接口信息和进程信息因部分指标无法采集而显示为0,实际情况可能不为0。

·     服务器远程操作依赖IPMI协议,若需要支持对服务器上下电的操作,需要配置IPMI相关参数。

·     对于已添加的监控资源,修改监控方式时需要先单击<重置>按钮,才可进行修改。

 

¡     在日志访问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开启日志监控、是否收集全部日志,设置日志模板、轮询时间。

-     是否开启日志监控:是否监控和采集服务器的日志信息。选择开启日志监控后,服务器监控将开始日志监控的操作,系统默认“否”。

-     是否收集全部日志:是否收集服务器的全部日志信息。系统默认“否”,即将只获取增加监控后新产生的日志。不开启收集全部日志时,服务器日志告警产生条件请参见3.4.3  升级告警规则

-     日志模板:日志模板保存了日志访问参数信息,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服务器日志相关访问参数。在开启日志监控后,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日志访问参数模板]窗口。选择已有的日志访问参数模板或新增日志访问参数模板后再完成选择。

-     轮询时间(分钟):指采集服务器日志的轮询时间间隔。在开启日志监控后,可设置轮询时间。可使用缺省值也可手工设置,系统默认30分钟轮询时间。

说明

日志访问参数说明:

·     日志模板主要用于获取事件日志。集成管理日志只有HP或OEM HP的服务器才会产生,而UniServer R4900 G3为H3C的服务器,无法采集集成管理日志。

·     在开启日志监控后,选择开启收集全部日志:将收集服务器的全部日志信息,包括获取已产生的日志。

·     在开启日志监控后,选择不开启收集全部日志:将只获取增加监控后新产生的日志。

·     在开启日志监控并开启收集全部日志时,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事件日志]或[服务器日志>HPE集成管理日志]菜单项,可在其菜单下查看收集的事件日志和HPE集成管理日志。

·     单击[告警>服务器日志>升级告警规则]菜单项,在升级告警规则页面中,可依据事件日志和HPE集成管理日志内容设置告警规则,从而通过告警规则产生告警。

 

¡     在资源分组区域,设置资源分组信息,便于资源管理。当前资源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资源分组]窗口。选择已有的资源分组,完成设置资源分组信息。

¡     在其他信息区域,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服务器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服务器监控操作。

3. 修改服务器监控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服务器监控信息。

修改服务器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服务器]菜单项,进入服务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监控页面。

(3)     修改服务器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日志访问参数和其他信息。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服务器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服务器监控操作。

4. 启用日志监控

启动日志监控后,可对服务器日志进行监控。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服务器]菜单项,进入服务器页面。

(2)     选择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更多操作>按钮,在下拉菜单中单击[启动日志监控]菜单项或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启用日志监控”按钮,对服务器日志进行监控。

5. 取消日志监控

取消日志监控后,可取消对服务器日志的监控。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服务器]菜单项,进入服务器页面。

(2)     选择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更多操作>按钮,在下拉菜单中单击[取消日志监控]菜单项或单击列表中某一已启用日志监控的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取消日志监控”按钮,取消对服务器日志的监控。

6. 远程操作

该功能用于对已选择的监控对象进行远程重启、上电、断电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服务器]菜单项,进入服务器页面。

(2)     按照不同的纳管协议进行分类,在服务器列表中进行选择。

¡     基于IPMI协议对服务器电源进行管理,对使用IPMI协议进行纳管的服务器不用单独配置IPMI参数。

¡     对于非IPMI协议纳管的服务器,如SNMP协议,REST协议,需要单独配置IPMI参数。

(3)     选择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更多操作>按钮,在下拉菜单中单击[远程操作]菜单项。选择需要执行的远程操作,可对已选择的监控对象进行重启、上电、断电的操作。

说明

远程操作说明:鲲鹏系列服务器设备不支持上下电和获取事件日志等操作。

 

7. vKVM

对监控对象可执行通用vKVM远程控制台,带外登录管理操作。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服务器]菜单项,进入服务器页面。

(2)     按照不同的纳管协议进行分类,在服务器列表中进行选择。

¡     使用IPMI协议和REST协议纳管的服务器,开启vKVM权限校验后,单击“vKVM”按钮时,会弹出[vKVM权限校验]对话框。

-     使用IPMI协议纳管的服务器,需要输入IPMI协议的用户名密码。

-     使用REST协议纳管的服务器,需要输入REST协议的用户名密码。

-     用户名密码校验成功后自动开始生成下载vKVM文件。校验失败时,在对话框中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     关闭vKVM权限校验时,单击“vKVM”按钮,直接使用服务器参数模板中用户名密码,校验成功后开始生成并下载vKVM文件,校验失败则弹出提示框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     使用SNMP协议纳管的服务器,无论是否开启vKVM权限校验,单击“vKVM”按钮时,均会弹出[vKVM权限校验]对话框,并需要输入服务器管理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

说明

vKVM说明:vKVM功能使用时,需要提前预置相关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指定补丁版本时,使用补丁版本的主版本号(如:1.11.30P05只需写成1.11.30)。

 

3.1.2  存储

监控组件可以对多种存储进行监控,监控指标包括存储池/虚拟磁盘信息、电源信息、风扇信息、磁盘信息、存储卷信息、控制器信息和接口信息等,并且在监控指标值超过告警阈值时,通过平台的告警模块发出通知。

U-Center 2.0系统支持监控的存储如表3-2所示。

表3-2 支持监控的存储型号

存储厂家

存储型号

H3C

H3C UniStor CB、H3C UniStor CF2000、H3C UniStor CX2000N、H3C UniStor CB7000、H3C UniStor CB7000_CDP、H3C UniStor CD、H3C UniStor CF22000、H3C UniStor CF5000、H3C UniStor CF6000、H3C UniStor CF8850H、H3C UniStor CH3800、H3C UniStor CP、H3C UniStor CX、H3C UniStor X10000、H3C UniStor X10000C/T/H、H3C ONEStor3.0、H3C ONEStor、H3C P5730、UNISINSGHT

HP

HPE 3PAR、HPE Nimble HF40、HPE MSA 2050、HP Primera、HPE StoreOnce 5200、HP MSA P2000

Huawei

HW OceanStor 18500 V3、华为通用存储、HW OceanStor 5300 V3、华为T系列、HW OceanStor 5800 V3、HW OceanStor 9000、HW OceanStor S3900

ZTE

ZTE KS3200

DELL

DELL Storage Center 2020、DELL EMC SC4020、DELL EMC SC5020、DELL EqualLogic、DELL SC 8000

EMC

EMC CLARiiON、EMC VMAX 100K、EMC ISILON、EMC VPLEX、EMC VNX5300

NETAPP

NetApp、NetApp AFF A7000

Quantum

昆腾 Scalar i500

IBM

IBM DS系列、IBM DS8800、IBM F900、IBM FlashSystem系列、IBM SVC、IBM Storwize V系列

Hitachi

HUS 110、Hitachi VSP、VSP G200

VMware

VMware VSAN

Inspur

浪潮AS5600

UNIS

UNIS X10216、UNIS XC20000

通用存储设备

通用存储设备

宏杉

宏杉 M5520

Brocade

Brocade

 

2. 增加存储监控

本节以增加ONEStor3.0存储监控为例,对增加存储设备监控的方法进行说明。

增加ONEStor3.0存储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存储]菜单项,进入存储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H3C”分类中的“H3C ONEStor3.0”,进入H3C ONEStor3.0页面。

(3)     配置通用存储设备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资源分组和其他信息。

¡     在基本信息区域,设置IP地址、名称、描述。

-     IP地址:输入存储设备的IP地址信息。

-     名称:输入存储设备的名称。

-     描述:输入存储监控的描述信息。

¡     在监控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加入监控、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监控模板,管理站。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需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保存了监控指标和阈值的模板,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相关监控参数。缺省使用相应类型的默认监控模板,或者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模板]窗口中选择已有模板,也可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该类型模板。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同步增加配置轮询,若“是”,则当前增加成功的存储设备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管理站:指定监控的管理站。缺省为本级环境“local”。

说明

监控参数说明:

·     配置轮询功能:需购买CMDB产品的相关License获取数量授权和功能授权,否则页面上将不显示该字段。

·     管理站:若为proxy场景,需使用proxy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proxy。若为region场景,需使用region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region。region下级环境同步的资源,在region上级环境仅有查看及导出权限。执行其他操作时将跳过操作。

 

¡     在访问参数区域,设置监控协议、访问参数模板、用户名、密码、协议、端口、连接超时时间(s)和查询超时时间(s)。

-     监控协议:系统默认“REST通用”为监控协议。

-     访问参数模板:监控对象当前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可查看或修改该对象的连接参数信息。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并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访问参数模板的设置。

-     用户名:ONEStor3.0存储当前使用的用户名。

-     密码:ONEStor3.0存储当前使用的密码。

-     协议:ONEStor3.0存储当前使用的网络协议,默认协议为“HTTP”。

-     端口:ONEStor3.0存储当前使用的端口号,默认端口值“80”。

-     连接超时时间(s):设置连接超时时间,与被监控设备建立连接的超时时间,系统默认20秒连接超时时间。

-     查询超时时间(s):设置查询超时时间,采集被监控设备的数据的超时时间,系统默认60秒查询超时时间。

说明

访问参数说明:

·     通过REST方式对存储进行监控时,需要具有操作员权限的用户名和密码。

·     使用REST方式采集,因部分指标无法采集而显示为0,实际情况可能不为0。

 

¡     在资源分组区域,设置资源分组信息,便于资源管理。当前资源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资源分组]窗口。选择已有的资源分组,完成设置资源分组信息。

¡     在其他信息区域,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存储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存储监控操作。

3. 修改存储监控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存储监控信息。

修改存储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存储]菜单项,进入存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存储页面。

(3)     修改存储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和其他信息。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存储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存储监控操作。

3.1.3  虚拟化

监控组件可以对VMware、HyperV、KVM等类型的虚拟化设备进行监控,帮助操作员随时掌握虚拟化设备的资源(如:CPU、内存、网络、存储等)使用情况,为操作员及时定位虚拟化设备问题、评估虚拟化设备使用效率、优化虚拟化设备基础架构提供依据。

U-Center 2.0系统支持监控的虚拟化如表3-3所示。

表3-3 支持监控的虚拟化型号

虚拟化监视方式

虚拟化型号

虚拟设备监视

CAS集群、Citrix XenServer、CloudOS、CloudOS7、HW FusionComputer、Hyper-V、KVM、NEW CAS集群、UIS、VMware VCenter、VMware ESX

 

2. 增加虚拟化监控

本节以增加CAS集群监控为例,对增加虚拟化设备监控的方法进行说明。

增加CAS集群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虚拟化]菜单项,进入虚拟化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虚拟设备监视”分类中的“CAS集群”,进入增加CAS集群页面。

(3)     配置CAS集群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资源分组和其他信息。

¡     在基本信息区域,设置IP地址、名称、描述。

-     IP地址:输入虚拟化监控的IP地址。

-     名称:输入虚拟化监控的名称信息。

-     描述:输入虚拟化监控的描述信息。

¡     在监控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加入监控、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监控模板,管理站。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需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保存了监控指标和阈值的模板,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相关监控参数。缺省使用相应类型的默认监控模板,或者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模板]窗口中选择已有模板,也可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该类型模板。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同步增加配置轮询,若“是”,则当前增加成功的虚拟化设备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管理站:指定监控的管理站。缺省为本级环境“local”。

说明

监控参数说明:

·     配置轮询功能:需购买CMDB产品的相关License获取数量授权和功能授权,否则页面上将不显示该字段。

·     管理站:若为proxy场景,需使用proxy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proxy。若为region场景,需使用region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region。region下级环境同步的资源,在region上级环境仅有查看及导出权限。执行其他操作时将跳过操作。

 

¡     在访问参数区域,设置监控协议、访问参数模板、用户名、密码和监控端口。

-     监控协议:系统默认“CAS集群”为监控协议。

-     访问参数模板:监控对象当前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可查看或修改该对象的连接参数信息。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并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访问参数模板的设置。

-     用户名:CAS集群当前使用的用户名。

-     密码:CAS集群当前使用的密码。

-     监控端口:CAS集群当前使用的端口号。系统默认端口值为“8080”。

说明

访问参数说明:

·     U-Center 2.0支持监控的CAS集群版本包括:3.0。

·     E0535以上版本的CAS集群建议通过NEW CAS集群进行监控。

·     监控报告概览下的主机概要信息和主机信息下的基本信息对应的采集逻辑不一致,前者是直接挂载在主机池下面的物理主机,而后者是整个主机池里面的所有主机。

·     需要安装castool工具,才能使用U-Center 2.0采集虚拟机IP指标数据。

 

¡     在资源分组区域,设置资源分组信息,便于资源管理。当前资源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监控CAS集群的账户所属的操作员分组需要具有云资源下面主机池的资源授权管理权限,可通过CAS管理控制台页面进行设置。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资源分组]窗口中选择资源分组。选择已有的资源分组,完成设置资源分组信息。

¡     在其他信息区域,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虚拟化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CAS集群监控操作。

3. 修改虚拟化监控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虚拟化监控信息。

修改虚拟化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虚拟化]菜单项,进入虚拟化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虚拟化页面。

(3)     修改虚拟化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和其他信息。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虚拟化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虚拟化监控操作。

3.1.4  容器

监控组件可以对Kubernetes、Docker等多种容器类资源进行监控,帮助操作员随时掌握容器的资源(如:CPU、内存、网络等)使用情况,为操作员及时定位容器问题、评估容器使用效率、优化容器编排提供依据。

U-Center 2.0系统支持监控的容器如表3-4所示。

表3-4 支持监控的容器型号

容器监视方式

容器型号

容器监视

Docker、Kubernetes集群、Kubernetes容器、Kubernetes Master

 

2. 增加容器监控

本节以增加Kubernetes集群监控为例,对增加容器监控的方法进行说明。

增加Kubernetes集群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容器]菜单项,进入容器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容器监控”分类中的“Kubernetes集群”,进入增加Kubernetes集群页面。

(3)     配置Kubernetes集群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资源分组和其他信息。

¡     在基本信息区域,设置IP地址、名称、描述。

-     IP地址:输入虚拟化监控的IP地址。

-     名称:输入虚拟化监控的名称信息。

-     描述:输入容器监控的描述信息。

¡     在监控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加入监控、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监控模板,管理站。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需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保存了监控指标和阈值的模板,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相关监控参数。缺省使用相应类型的默认监控模板,或者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模板]窗口中选择已有模板,也可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该类型模板。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同步增加配置轮询,若“是”,则当前增加成功的容器设备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管理站:指定监控的管理站。缺省为本级环境“local”。

说明

监控参数说明:

·     配置轮询功能:需购买CMDB产品的相关License获取数量授权和功能授权,否则页面上将不显示该字段。

·     管理站:若为proxy场景,需使用proxy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proxy。若为region场景,需使用region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region。region下级环境同步的资源,在region上级环境仅有查看及导出权限。执行其他操作时将跳过操作。

 

¡     在访问参数区域,设置监控协议、访问参数模板、监控端口、kube-apiserver协议和kube-apiserver认证类型。

-     监控协议:系统默认“Kubernetes集群”为监控协议。

-     访问参数模板:监控对象当前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可查看或修改该对象的连接参数信息。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并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访问参数模板的设置。

-     监控端口:Kubernetes集群的服务端口,协议为“HTTP”时,监控端口一般为“8080”,协议为“HTTPS”时,监控端口为“6443”。

-     kube-apiserver协议:包括“HTTP”和“HTTPS”两种协议。系统默认“HTTP”。

-     kube-apiserver认证类型:包括“无认证”、“基本认证”、“Token认证”三种认证类型。系统默认“无”。

说明

可通过查看/etc/kubernetes/manifests/kube-apiserver.yaml文件确定实际环境Kubernetes集群的认证模式及端口。

增加Kubernetes集群监控时,根据选择的认证类型,访问参数的配置规则如下:

·     认证类型选择“无”:协议选择“HTTP”,应用监控端口一般为“8080”,无需配置用户名、密码及Token。

·     认证类型选择“基本认证”:协议选择“HTTPS”,应用监控端口一般为“6443”,需要配置用户名和密码。

·     认证类型选择“Token认证”:协议选择“HTTPS”,应用监控端口一般为“6443”,需要配置Token。

 

¡     在资源分组区域,设置资源分组信息,便于资源管理。当前资源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资源分组]窗口。选择已有的资源分组,完成设置资源分组信息。

¡     在其他信息区域,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容器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容器监控操作。

3. 修改容器监控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容器监控信息。

修改容器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容器]菜单项,进入容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容器页面。

(3)     修改容器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和其他信息。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容器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容器监控操作。

3.1.5  操作系统

监控组件可以对多种操作系统进行监控,监控指标包括服务器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系统负载、网络接口、服务器进程等,并且在监控指标值超过告警阈值时,通过平台的告警模块发出通知。

U-Center 2.0系统支持监控的操作系统如表3-5所示。

表3-5 支持监控的操作系统型号

操作系统监视方式

操作系统型号

Windows服务器监视

Windows

Unix服务器监视

AIX、FreeBSD、HP-UX、Mac OS、OpenBSD、SCO UNIX、Solaris

Linux服务器监视

中标麒麟、银河麒麟、Linux、凝思磐石、Suse

 

2. 增加操作系统监控

本节以增加Windows操作系统监控为例,对增加操作系统监控的方法进行说明。

增加Windows操作系统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操作系统]菜单项,进入操作系统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Windows服务器监视”分类中的“Windows”,进入增加Windows操作系统页面。

(3)     配置Windows操作系统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资源分组和其他信息。

¡     在基本信息区域,设置IP地址、名称、描述。

-     IP地址:输入操作系统的IP地址。

-     名称:输入操作系统的名称信息。

-     描述:输入操作系统监控的描述信息。

¡     在监控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加入监控、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监控模板,管理站。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需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保存了监控指标和阈值的模板,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相关监控参数。缺省使用相应类型的默认监控模板,或者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模板]窗口中选择已有模板,也可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该类型模板。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同步增加配置轮询,若“是”,则当前增加成功的操作系统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管理站:指定监控的管理站。缺省为本级环境“local”。

说明

监控参数说明:

·     配置轮询功能:需购买CMDB产品的相关License获取数量授权和功能授权,否则页面上将不显示该字段。

·     管理站:若为proxy场景,需使用proxy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proxy。若为region场景,需使用region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region。region下级环境同步的资源,在region上级环境仅有查看及导出权限。执行其他操作时将跳过操作。

 

¡     在访问参数区域,设置监控协议、访问参数模板、用户名和密码。

-     监控协议:选择操作系统的监视协议,包括“WMI”和“SNMP”。

-     访问参数模板:监控对象当前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可查看或修改该对象的连接参数信息。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并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访问参数模板的设置。

-     用户名:输入具有监控权限的操作系统管理用户名称。

-     密码:输入具有监控权限的操作系统管理用户密码。

说明

访问参数说明:

·     使用SNMP协议方式仅能监控CPU与内存利用率、部分系统信息、物理磁盘信息、服务、接口、进程和系统时间。其他信息(如事件日志、I/O状态等)SNMP方式无法监控。

·     使用SNMP协议方式采集,接口信息和进程信息因部分指标无法采集而显示为0,实际情况可能不为0。

·     如果通过SNMP协议方式监控Windows,服务状态只能获取正在运行的状态。

·     对于系统运行时长指标,以秒为单位配置阈值。

·     监控Windows Server 2012之前,被监控的主机必须开启“Remote Registry”服务。

·     监控Windows Server 2008及后续版本的Windows时,必须使用Windows的administrator用户。

·     对于已添加的监控资源,修改监控方式时需要先单击重置,才可进行修改。

·     如果通过WMI协议方式监控Windows Server 2003或者Windows Server 2008,监听端口、远程端口、被连接端口无法监控。

 

¡     在资源分组区域,设置资源分组信息,便于资源管理。当前资源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资源分组]窗口。选择已有的资源分组,完成设置资源分组信息。

¡     在其他信息区域,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操作系统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操作系统监控操作。

3. 修改操作系统监控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操作系统监控信息。

修改操作系统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操作系统]菜单项,进入操作系统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操作系统页面。

(3)     修改操作系统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和其他信息。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操作系统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操作系统监控操作。

3.1.6  数据库

监控组件可以对多种数据库进行监控,监控指标包括数据库明细,会话明细和缓存明细等,并且在监控指标超过告警阈值时,通过平台的告警模块发出通知。

U-Center 2.0系统支持监控的数据库如表3-6所示。

表3-6 支持监控的数据库型号

数据库监视方式

数据库型号

数据库服务器监视

Cache、Cache 2010、CloudOS DBaaS、绿洲大数据平台、DB2、DB2 DPF、DB2 v11、达梦数据库、SeaSQL DRDS、Elastic Search、南大通用数据库、SAP HAHA、HBase、Informix、金仓数据库、金仓V8数据库、MemCached、MongoDB、SQL Server、MySQL、MySQL8、Oracle ASM、Oracle、Oracle PDB、PostgreSQL、Redis、SeaSQL MPP、神通、Sybase、虚谷数据库

 

2. 增加数据库监控

本节以增加绿洲大数据平台监控为例,对增加数据库监控的方法进行说明。

增加绿洲大数据平台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数据库]菜单项,进入数据库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数据库服务器监视”分类中的“绿洲大数据平台”,进入增加绿洲大数据平台页面。

(3)     配置绿洲大数据平台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资源分组和其他信息。

¡     在基本信息区域,设置IP地址、名称、描述。

-     IP地址:输入数据库的IP地址。

-     名称:输入数据库的名称信息。

-     描述:输入数据库监控的描述信息。

¡     在监控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加入监控、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监控模板,管理站。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需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保存了监控指标和阈值的模板,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相关监控参数。缺省使用相应类型的默认监控模板,或者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模板]窗口中选择已有模板,也可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该类型模板。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同步增加配置轮询,若“是”,则当前增加成功的数据库设备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管理站:指定监控的管理站。缺省为本级环境“local”。

说明

监控参数说明:

·     配置轮询功能:需购买CMDB产品的相关License获取数量授权和功能授权,否则页面上将不显示该字段。

·     管理站:若为proxy场景,需使用proxy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proxy。若为region场景,需使用region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region。region下级环境同步的资源,在region上级环境仅有查看及导出权限。执行其他操作时将跳过操作。

 

¡     在访问参数区域,设置监控协议、访问参数模板、用户名、密码、监控端口。

-     监控协议:系统默认“绿洲大数据平台”为监控协议。

-     访问参数模板:监控对象当前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可查看或修改该对象的连接参数信息。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并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访问参数模板的设置。

-     用户名:输入绿洲大数据平台当前使用的用户名。

-     密码:输入绿洲大数据平台当前使用的密码。

-     监控端口:输入绿洲大数据平台当前使用的端口号,系统默认“443”。

¡     在资源分组区域,设置资源分组信息,便于资源管理。当前资源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资源分组]窗口。选择已有的资源分组,完成设置资源分组信息。

¡     在其他信息区域,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数据库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数据库监控操作。

3. 修改数据库监控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数据库监控信息。

修改操作系统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数据库]菜单项,进入数据库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数据库页面。

(3)     修改数据库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和其他信息。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数据库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数据库监控操作。

3.1.7  中间件

监控组件可以对多种中间件服务器进行监控,可以主动地检查中间件服务器,具有对CPU利用率,内存等指标的监视能力,并且在中间件系统属性超出给定阈值时,通过告警发出通知。

U-Center 2.0系统支持监控的中间件如表3-7所示。

表3-7 支持监控的中间件型号

中间件监视方式

中间件型号

中间件/Portal监视

ActiveMQ、Etcd、Flume、H3C SDN、Hadoop、Kafka、Oracle GoldenGate、RabbitMQ、TongLINK/Q、Tuxedo、WebSphere MQ、Zookeeper

应用服务器监视

金蝶服务器、NET服务器、GlassFish服务器、JBoss服务器、Jetty、Lotus Domino服务器、Lync 2013 服务器、Resin、Solr服务器、Storm、Tomcat服务器、东方通服务器、Wildfly服务器、WebLogic服务器、WebSphere服务器

Web服务器监视

Apache服务器、IIS服务器、Nginx服务器、PHP

邮件服务器监视

Exchange 2010、Exchange 2016、POP3、SMTP

 

2. 增加中间件监控

本节以增加H3C SDN中间件监控为例,对增加中间件监控的方法进行说明。

增加H3C SDN中间件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中间件]菜单项,进入中间件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中间件/Portal监视”分类中的“H3C SDN”,进入增加进入增加H3C SDN中间件页面。

(3)     配置H3C SDN中间件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资源分组和其他信息。

¡     在基本信息区域,设置IP地址、名称、描述。

-     IP地址:输入中间件的IP地址。

-     名称:输入中间件的名称信息。

-     描述:输入中间件监控的描述信息。

¡     在监控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加入监控、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监控模板,管理站。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需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保存了监控指标和阈值的模板,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相关监控参数。缺省使用相应类型的默认监控模板,或者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模板]窗口中选择已有模板,也可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该类型模板。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同步增加配置轮询,若“是”,则当前增加成功的中间件设备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管理站:指定监控的管理站。缺省为本级环境“local”。

说明

监控参数说明:

·     配置轮询功能:需购买CMDB产品的相关License获取数量授权和功能授权,否则页面上将不显示该字段。

·     管理站:若为proxy场景,需使用proxy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proxy。若为region场景,需使用region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region。region下级环境同步的资源,在region上级环境仅有查看及导出权限。执行其他操作时将跳过操作。

 

¡     在访问参数区域,设置监控协议、访问参数模板、用户名、密码、监控端口、协议、安装方式和H3C SDN版本。

-     监控协议:系统默认“H3C SDN”为监控协议。

-     访问参数模板:监控对象当前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可查看或修改该对象的连接参数信息。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并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访问参数模板的设置。

-     用户名:H3C SDN的用户名,权限要求为统一数字底盘:系统管理组权限;Rpm安装包:管理员权限;SNA Center:系统管理员权限。

-     密码:H3C SDN的密码。

-     监控端口:H3C SDN的业务端口,系统默认“8080”。

-     协议:在下拉框选择协议,支持“HTTP”和“HTTPS”两种协议类型,系统默认“HTTP”。

-     安装方式:在下拉框选择安装方式,支持“Rpm安装包”、“SNA Center”和“统一数字底盘”三种安装方式,系统默认“Rpm安装包”。

-     H3C SDN版本:在下拉框选择版本类型,支持“E3201之前版本”和“E3201及之后版本”两种版本类型,系统默认“E3201之前版本”。

说明

访问参数说明:

·     防火墙、防火墙策略、防火墙规则三个采集单元的采集间隔需要大于或者等于10分钟,否则会影响SDN性能。

·     控制器的IP需要和控制器所在服务器一致,否则将无法获取控制器相关信息。

·     系统支持监控的SDN版本为E2507,E3106P12,E3106P16,E3106P22,E3216,E6109。

 

¡     在资源分组区域,设置资源分组信息,便于资源管理。当前资源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资源分组]窗口。选择已有的资源分组,完成设置资源分组信息。

¡     在其他信息区域,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中间件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中间件监控操作。

3. 修改中间件监控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中间件监控信息。

修改中间件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中间件]菜单项,进入中间件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中间件页面。

(3)     修改中间件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和其他信息。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中间件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中间件监控操作。

3.1.8  其他资源

监控组件可以提供对HTTP服务、LDAP服务等其他设备进行监控,监测HTTP服务、LDAP服务等是否可用,并且在服务器系统属性超出给定阈值时,通过告警发出通知。

U-Center 2.0系统支持监控的其他资源如表3-8所示。

表3-8 支持监控的其他资源型号

其他资源监视方式

其他资源型号

HTTP服务监视

远程URL探测、URL

LDAP服务监视

Active Directory服务、LDAP服务

服务监视

Ceph、综合日志审计平台、H3C人工智能平台、H3C CSAP-WEB监测扫描系统、Linux自定义、DNS服务、H3C DataX、H3C SecCenter ESM、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绿洲数据运营平台、绿洲融合集成平台、H3C 物联网平台2.0、H3C Workspace、工业治理平台、H3C SecPath 工控主机安全卫士、H3C SecPath ISG-MGT、JavaRuntime、远程Netcat探测、远程Telent探测、CloudOS MQS、NDR、绿洲平台、远程Ping探测、本地Ping探测、H3C安全云管理平台、安全业务管理平台、H3C SecPath SSMS-Cloud、H3C SecPath SSMS、TAP8000-SDN、TCP Port、安全威胁发现与运营管理平台、零信任访问控制系统

文件/目录监视

目录、文件

 

2. 增加其他资源监控

本节以增加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为例,对增加其他资源监控的方法进行说明。

增加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其他资源]菜单项,进入其他资源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服务监视”分类中的“绿洲应用开发平台”,进入增加进入增加绿洲应用开发平台页面。

(3)     配置URL其他资源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资源分组和其他信息。

¡     在基本信息区域,设置IP地址、名称、描述。

-     IP地址:输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IP地址。

-     名称:输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名称。

-     描述:输入其他资源监控的描述信息。

¡     在监控参数区域,配置是否加入监控、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监控模板,管理站。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需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保存了监控指标和阈值的模板,可以帮助操作员快速配置相关监控参数。缺省使用相应类型的默认监控模板,或者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模板]窗口中选择已有模板,也可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该类型模板。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同步增加配置轮询,若“是”,则当前增加成功的其他资源设备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管理站:指定监控的管理站。缺省为本级环境“local”。

说明

监控参数说明:

·     配置轮询功能:需购买CMDB产品的相关License获取数量授权和功能授权,否则页面上将不显示该字段。

·     管理站:若为proxy场景,需使用proxy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proxy。若为region场景,需使用region进行应用纳管,即指定监控的管理站为region。region下级环境同步的资源,在region上级环境仅有查看及导出权限。执行其他操作时将跳过操作。

 

¡     在访问参数区域,设置监控协议、访问参数模板、监控端口、协议、域名、相对路径和关键字。

-     监控协议:系统默认“绿洲应用开发平台”为监控协议。

-     访问参数模板:监控对象当前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可查看或修改该对象的连接参数信息。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并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访问参数模板的设置。

-     监控端口: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当前使用的端口号,系统默认端口值为“11000”。

-     用户名: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当前使用的用户名。

-     密码: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当前使用的密码。

-     连接超时时间(s):设置连接超时时间,与被监控设备建立连接的超时时间,系统默认20秒连接超时时间。

-     查询超时时间(s):设置查询超时时间,采集被监控设备的数据的超时时间,系统默认60秒查询超时时间。

¡     在资源分组区域,设置资源分组信息,便于资源管理。当前资源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资源分组]窗口。选择已有的资源分组,完成设置资源分组信息。

¡     在其他信息区域,设置增加待监控对象时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其他资源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其他资源监控操作。

3. 修改其他资源监控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其他资源监控信息。

修改其他资源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其他资源]菜单项,进入其他资源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其他资源页面。

(3)     修改其他资源监控的基本信息、监控参数、访问参数和其他信息。

(4)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测试其他资源的连通性,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其他资源监控操作。

3.1.9  更多操作

针对于各个资源监控的通用功能设置。具体功能如下:

1. 查询

该功能用于查询已有的资源对象信息。

查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进行简单查询或高级查询的操作。

¡     简单查询:在页面右上角的查询文本框中输入名称或者IP信息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符合条件的资源对象信息。其中查询条件支持模糊匹配,不区分大小写。

¡     高级查询:单击页面右上角查询文本框右侧的“高级查询”按钮,展开高级查询区域,设置名称、类型、主机、可用性、告警状态、资源分组、配置轮询状态、管理站或IP网段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则会显示符合条件的资源对象信息。

2. 删除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资源对象。

删除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进行批量删除或单个删除的操作。

¡     批量删除: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对象,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对象删除。

¡     单个删除: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对象,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对象删除。

3. 启用采集

如果某些资源对象的监控或配置轮询已停止采集,可启用采集,此时系统将再次开始轮询采集相应对象的指标数据。

启用采集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进行批量启用采集或单个启用采集的操作。

¡     批量启用采集: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启用采集>按钮,在弹出的提示框中,确认是否执行批量启动采集。如确认执行,则进一步选择是否启用监控数据采集以及是否启用配置轮询数据采集。设置启用后,单击<确定>按钮。

¡     单个启用采集: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启用采集/停止采集”按钮,在弹出的提示框中,确认是否修改该监控对象的采集状态。如确认修改,则进一步选择是否启用监控采集状态以及是否启用配置轮询状态。设置启用后,单击<确定>按钮。

4. 停止采集

如果在某段时间无需关注某些资源对象,可停止采集,此时系统将停止相应对象的监控或配置轮询数据采集。

停止采集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进行批量停止采集或单个停止采集的操作。

¡     批量停止采集: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停止采集>按钮,在弹出的提示框中,确认是否执行批量停止采集。如确认执行,则进一步选择是否停止监控数据采集以及是否停止配置轮询数据采集。设置停止后,单击<确定>按钮。

¡     单个停止采集: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启用采集/停止采集”按钮,在弹出的提示框中,确认是否修改该监控对象的采集状态。如确认修改,则进一步选择是否停止监控采集状态以及是否停止配置轮询状态。设置停止后,单击<确定>按钮。

5. 立即采集

系统会默认按照监控模板的配置,周期性地轮询采集指标数据,操作员也可以通过立即采集功能,通知系统立即开始对所选监控对象的指标数据进行采集,无需等待下个轮询周期。

立即采集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进行批量立即采集或单个立即采集的操作。

¡     批量立即采集: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立即采集>按钮。

¡     单个立即采集: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立即采集”按钮

6. 刷新

该功能用于刷新当前列表页面。

刷新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当前列表页面,以便查看列表最新数据。

7. 加入监控

可对某一监控对象或多个监控对象,实现加入监控的操作。

加入监控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加入监控>按钮。

8. 加入配置轮询

可对某一监控对象或多个监控对象,实现加入配置轮询的操作。

加入配置轮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加入配置轮询>按钮。

说明

资源对象的配置轮询状态,分为3种:

·     停止采集:资源对象处于停止配置轮询采集状态,此时资源信息中配置轮询数据将不再更新。

·     启用:资源对象已启用配置轮询功能,且能采集到配置轮询数据。

·     未启用:资源对象未启用配置轮询功能,此时不采集配置轮询数据。

 

9. 更换监控模板

系统会使用增加监控时设置的监控模板来采集指定的指标组数据,可通过更换监控模板功能批量修改所选监控对象的监控模板。

该功能仅支持对相同类型的,且启用监控的资源对象的监控模板进行批量修改,否则不允许更换。

更换监控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进行单个更换或批量更换监控模板。

¡     单独替换:在该资源所属的监控列表页面,单击操作列的按钮,进入修改页面,可单独为该资源替换监控模板。

¡     批量替换:在该资源所属的监控列表页面,勾选多个相同资源类型的资源后,单击<更多操作>按钮,在下拉菜单中单击[更换监控模板]菜单项,在弹出的[监控模板]窗口中替换监控模板,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实现批量替换监控模板。

10. 更换访问参数模板

系统会使用增加监控时设置的访问参数与监控对象建立连接,可通过更换访问参数模板功能批量修改所选监控对象的访问参数。

更换访问参数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监控对象,单击<更换访问参数模板>按钮。

(3)     在弹出的[访问参数模板]窗口中选择新的访问参数模板后,单击<确定>按钮。且可单击通过<查看结果>按钮来确定最终是否更换成功。

11. 新增挂牌

系统会按照挂牌任务执行调度任务,挂牌会对四方面调度进行控制:是否采集、是否产生系统Trap、Trap是否升级告警、告警是否转发。

新增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监控对象,单击<新增挂牌>按钮。

(3)     在弹出的[新增挂牌]窗口中设置名称、调度类型、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描述,单击<确定>按钮。挂牌任务详细配置在监控选项的挂牌任务下的资源挂牌里设置。

12. 导入

通过文件导入的方式,批量将待监控对象导入系统中进行监控。

导入资源

操作员可以通过上传的导入文件,从而批量增加资源,极大方便监控的纳管。

导入资源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单击<更多操作>按钮,选择“导入”,然后单击[导入资源]菜单项。

(3)     在弹出的[导入资源]窗口中单击<选择>按钮,选择待导入的文件,导入文件格式及内容参考下载模板,单击<上传>按钮,即可批量增加资源。

查看操作结果

该功能主要便于操作员查看正在导入或上次导入资源的结果。

查看操作结果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导入资源后,操作员可通过单击<更多操作>按钮。

(3)     选择“导入”,然后单击[查看操作结果]菜单项,来查看正在导入或上次导入的结果,若正在导入,则每隔5s刷新一次页面,默认上次导入结果最长保留时间为1h。

下载模板

当操作员需要导入资源,又没有模板文件时,可以通过该功能下载要导入资源类型的模板文件,在模板文件中根据说明sheet页填写待监控对象的关键参数信息,即可上传导入。

下载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导入监控时,可先单击<更多操作>按钮,选择“导入”,然后单击[下载模板]菜单项,选择需要下载相应类型的模板文件。

(3)     在弹出的[下载模板]窗口中,选择模板后单击<下载>按钮进行下载。

(4)     在文件中填写待监控对象的关键参数信息,再通过单击[导入监控]菜单项上传该文件,批量增加监控。

13. 导出

导出监控的关键访问参数信息,便于做信息备份或迁移等,导出信息中密码会进行加密处理。

导出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进行导出选中项或导出全部的操作。

¡     导出选中项: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更多操作>按钮,依次选择“导出”、“导出选中项”选项,即可导出,支持Excel和Zip两种文件格式,其中Excel仅支持一种资源类型导出,而Zip支持多种资源类型一起导出。

¡     导出全部:指按搜索条件导出资源列表下的所有搜索到的资源。单击<更多操作>按钮,依次选择“导出”、“导出全部”选项。支持Excel和Zip两种文件格式,其中Excel仅支持一种资源类型导出,而Zip支持多种资源类型一起导出。

14. 取消挂牌

可对某一监控对象,取消其挂牌任务。

取消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取消挂牌”按钮

(3)     在弹出的[取消挂牌]窗口中选择需要取消的任务,单击<确定>按钮。若该监控对象不存在挂牌任务,则显示空列表。

15. 查看监控详细信息

监控详细信息主要提供了监控对象的不同时段具体采集数据和阈值告警信息,并进行动态展示监控报告的功能,包括图、表等展现形式。

查看监控详细信息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对应监控对象名称列的名称链接,弹出[资源详情]页面,可进行监控详细信息的查看。

(3)     资源详情信息查看:

¡     可用性:被监控对象的管理状态,分为5种:

-     可用:被监控对象可正常连接,且能采集到监控数据。

-     Ping不可达:被监控对象不能Ping通,后续会产生Ping不可达告警。

-     协议连接失败:无法与被监控对象建立连接,产生监控管理协议连接性告警。

-     停止采集:被监控对象处于停止监控采集状态,此时告警状态为“未知”。

-     未启用:被监控对象未启用监控功能,此时不采集监控数据。

¡     历史信息:监控报告中提供某些指标的历史数据,单击http://192.167.27.19:30000/apmui/help/images/history_1-16.png按钮,查看该指标的历史信息。

¡     指标实例选择:某些指标默认状态下没有数据展示,需要单击http://192.167.27.19:30000/apmui/help/images/icon_configure_16x16.png按钮,进行实例选择,然后在下一个采集周期过后,该指标会显示选中实例的数据。

¡     阈值设置:针对于某一具体指标值设置多级(目前支持五级、自定义、动态)阈值,当指标的值超过阈值后该指标行会突出显示,同时指标的阈值信息也会显示在趋势图等图表中。

¡     刷新:监控报告提供手动刷新功能,包括全部刷新和单一指标刷新。全部刷新按钮在报告标题后,单击全部刷新http://192.167.27.19:30000/apmui/help/images/icon_refresh_16x16.png按钮后,该图标会隐藏若干秒,以防错误的频繁刷新。单一指标刷新http://192.167.27.19:30000/apmui/help/images/icon_refresh_16x16.png按钮在每一个指标展示框的右上角,单击后仅刷新该指标展示框内的内容,不会影响其他指标报告。

¡     页签:监控报告也可分页显示,单击页签在不同的页面间切换,切换时将刷新报告内容。

说明

查看监控详细信息说明:

·     柱状图目前仅支持10项。

·     若对同名进程进行阈值设置,则该阈值对所有的同名进程都生效。

·     当监控报告中的表格列数较多或者显示的内容较多时,系统会自动调整监控报告的页面布局,可拖动滚动条查看被覆盖部分。

·     如果在打开了监控报告页面后,又修改了监控名称,则监控报告中的名称不会改变,请重新打开监控报告。

·     采用IPMI协议采集数据的服务器,具体以IPMI协议采集结果为准。

·     采用IPMI协议采集数据的H3C服务器,监控概览中服务器基本信息的存储状态是物理盘状态。

·     曲线图中,断点展示开关打开后,对应的单个实例数据条数只有大于4条数据才会使用算法进行断点计算。手动触发采集的数据附近存在断点计算不准确的情况。断点处时间取前后一个点采集时间的中间值。

·     如果服务器响应超时,则会导致采集单元无数据或者漏采。

 

16. 查看告警信息

可根据对应监控对象的告警状态查看其告警信息。

查看告警信息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对应监控对象告警状态列的状态链接,弹出[设备告警详细信息]页面,可进行告警信息的查看。

说明

监控对象的健康状态,共分为7种:

·     正常:监控对象可用,指标数据可正常获取,并且不触发设置的阈值。

·     通知:采集监控对象指标数据时,触发了通知级别的阈值,并发送了通知级别的告警。

·     警告:采集监控对象指标数据时,触发了警告级别的阈值,并发送了警告级别的告警。

·     次要:采集监控对象指标数据时,触发了次要级别的阈值,并发送了次要级别的告警。

·     重要:采集监控对象指标数据时,触发了重要级别的阈值,并发送了重要级别的告警。

·     紧急:采集监控对象指标数据时,触发了紧急级别的阈值,并发送了紧急级别的告警。

·     未知:监控对象处于未监控的状态。

 

17. 查看监控模板信息

可展示监控模板信息,并按需进行修改和设置。

查看监控模板信息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对应监控对象监控模板列的监控模板链接,弹出[修改监控模板]页面,可进行监控模板的查看,并按需进行修改和设置。

18. 查看访问参数模板信息

可展示访问参数模板信息,并按需进行修改和设置。

查看访问参数模板信息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菜单并按需单击菜单项,进入其监控列表页面。

(2)     将鼠标悬浮在对应监控对象访问参数模板列的“查看详情(1)”的链接上,出现[访问参数模板]弹窗。单击弹窗中的对应监控对象访问参数模板链接,弹出[修改访问参数模板]页面,可进行访问参数模板的查看,并按需进行修改和设置。

3.2  监控选项

3.2.1  Agent管理

Agent管理组件用于实现对Agent的列表展示和管理,提供Agent安装说明、Agent安装包下载、已安装Agent的信息展示、已安装Agent删除、Agent所辖应用展示等功能。

1. 查看Agent管理列表

查看Agent管理列表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

Agent管理列表内容如下:

·     Agent主机IP:展示已安装Agent的受控机的IP。该值默认由Agent安装后自动在主机上获取, 也可以在安装时自定义;如果由Agent获取且该主机存在多个IP,Agent将获取主机能够连通所属U-Center 2.0服务端/U-Center 2.0 proxy组件的第一个IP。

·     Agent主机名称:展示已安装Agent的受控机的主机名。该值可由Agent在安装时指定,若未指定将由Agent安装后自动在主机上获取。

·     版本号:展示已安装Agent的版本号。该版本号位于Agent安装文件中;Agent启动后使用该版本号与所属服务端/ U-Center 2.0代理持续进行版本校验,若与服务端Agent版本号出现不一致,Agent将执行自动更新流程,从所属U-Center 2.0服务端/U-Center 2.0 proxy组件自动下载最新Agent更新包并更新重启Agent。

·     安装时间:展示已安装Agent的安装时间。该值由Agent在安装时从受控机上获取。

·     版本更新时间:展示已安装Agent的最后一次版本更新时间。该值在Agent安装完成后默认为空;在Agent每次更新流程完成后,Agent将从受控机上获取当前时间并更新该值。

·     状态:展示已安装Agent的当前状态,共有“开始安装”、“启动失败”、“正在启动”、”已启动“、“网络不通”五种:

¡     开始安装:Agent开始安装、尚未安装完成时。

¡     启动失败:Agent安装失败或Agent主进程启动错误时。

¡     正在启动:Agent安装成功、Agent主进程尚未启动时。

¡     已启动:Agent主进程正常运行,且采集功能启用时。

¡     网络不通:Agent主进程无法访问所属U-Center 2.0服务端/U-Center 2.0 proxy组件时。

·     管理站:展示管理该Agent的U-Center 2.0代理名称,若不经过U-Center 2.0 proxy组件而直属U-Center 2.0服务端,则显示“local”。

·     管理的资源:展示该Agent正在运行的全部监控资源。

2. 查询Agent

该功能用于查询已安装完成的Agent信息。

查询Agent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

(2)     在列表页右上角本文框中输入需要查询的Agent的IP,单击“查询”按钮即可查询指定Agent,匹配方式为模糊匹配。单击文本框右侧箭头按钮,可展开更多搜索选项,按照不同的条件来查询指定Agent。

3. 安装Agent

该功能用于进行安装Agent的操作。

安装Agent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

(2)     单击页面左上角的<安装>按钮,将展示一个Agent安装说明页面,包括本地安装、远程安装各自的安装步骤,及必要安装工具、安装包的下载。

(3)     按照安装步骤执行并完成Agent的安装。

说明

安装Agent说明:

·     IOM组件包中的Agent组件升级后会自动升级Agent。如果需要手动升级,需要上传更新包到Agent安装路径下,解压更新包:在Linux环境下,执行update.sh;在Windows环境下,执行update-tool.exe。

·     远程安装时,本地目录不能包含中文。

·     Agent的IP地址在安装完成后不允许修改。

 

4. 查看Agent详情

该功能用于查看Agent的详情信息。

查看Agent详情信息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

(2)     单击列表页上每一条Agent记录的“Agent主机IP”列,将弹出该Agent的详情展示页,展示Agent主机IP、主机类型、安装路径、日志路径信息。

5. 查看Agent应用详情

该功能用于查询Agent管理的应用详情信息。

查看Agent管理的应用详情信息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

(2)     列表页上每一条Agent记录的“管理的应用”列,将以图表的方式展示该Agent正在运行的全部应用。单击对应的应用按钮,将展示该应用详情页。

6. 同步Agent

该功能用于同步Agent的进程状态信息。

同步Agent的进程状态信息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

(2)     单击列表页上每一条Agent记录的“操作”列中的“同步”按钮,可以将该Agent的进程状态进行一次同步。

7. 删除Agent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Agent。

删除Agent的方法如下:

·     单个删除: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单击列表页上每一条Agent记录“操作”列中的“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Agent,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删除该受控机上该Agent的进程、注册表、安装文件。删除操作的结果将在页面上提示。

·     批量删除: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Agent,单击列表页左上角<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Agent,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Agent删除。

8. 导出

该功能用于导出已有的Agent。

导出Agent的方法如下:

·     导出全部: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单击页面左上角的<导出>按钮,选择下拉框中的“导出全部”,将导出所有Agent资源,仅支持Excel格式。

·     导出选中项: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单击页面左上角的<导出>按钮,选择下拉框中的“导出选中项”,将导出列表页中勾选的Agent资源,仅支持Excel格式。

9. 加入监控/配置轮询

该功能用于将已有的Agent加入监控/配置轮询。

加入监控/配置轮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

(2)     在页面上勾选希望加入系统监控的Agent。

(3)     单击页面左上角的<加入监控/配置轮询>按钮,将自动为选中的Agent使用默认的操作系统监控模板增加系统监控。

(4)     在加入监控时,可以选择是否加入监控和配置轮询。

10. 取消监控/配置轮询

该功能用于将已加入监控的Agent取消监控/配置轮询。

取消监控/配置轮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Agent管理]菜单项,进入Agent管理页面。

(2)     在页面上勾选希望取消系统监控的Agent。

(3)     单击页面左上角的<取消监控/配置轮询>按钮,将自动为选中的Agent取消其所有监控应用。

(4)     在取消监控时,可以选择是否取消监控和配置轮询。

3.2.2  监控模板

监控模板用以实现集中的模板式监控配置管理,并提供基于模板化的监控指标选择、阈值配置、采集周期配置等能力,在监控、自动发现等组件中都可选择使用。

说明

监控模板说明:不同操作员可根据自身权限,对监控模板进行相应操作。例如,某操作员对某监控模板有查看权限却没有修改权限,则该操作员只能查看该监控模板,而不能对该模板进行修改操作。

 

1. 查看监控模板列表

查看监控模板列表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监控模板列表内容如下:

·     名称:监控模板的名称。

·     类型:监控模板的类型。

·     管理站:展示管理该监控模板的U-Center 2.0代理名称,若不经过U-Center 2.0 proxy组件而直属U-Center 2.0服务端,则显示“local”。

·     自定义:是否为系统预定义的模板。

·     默认:是否该类型的默认模板。默认监控模板在增加监控、自动发现时被默认使用,用户自定义模板也可以被设置为默认模板。

·     描述:监控模板的描述信息。

2. 增加监控模板

该功能用于增加不同资源设备的监控模板。

增加监控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2)     依次选择模板类型后单击<增加>按钮或直接单击<增加>按钮,进入增加监控模板页面。

(3)     配置监控模板基本信息:

¡     模板名称:同一类型的监控模板,名称不可重复。

¡     模板类型:当前模板类型,仅在增加模板时可以选择。

¡     模板描述:选填项,可按需填写。

¡     所属资源分组:当前模板所属的资源分组,仅在增加模板时可以选择。单击<选择>按钮,在弹出的[选择资源分组]窗口中进行选择资源分组的操作。

(4)     增加模板指标组:在“指标配置”页签下,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监控指标组]窗口中选择要监控的指标组。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指标组的操作。

(5)     增加阈值:在“阈值配置”页签下,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的[增加配置]窗口中进行配置。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阈值操作。配置信息说明如下:

¡     阈值类型:选择阈值类型,阈值类型分为普通阈值、规则阈值、实例丢失阈值、复合阈值。

-     普通阈值:即指标的普通阈值,需要配置告警级别、触发次数、阈值、判断符号和适用时间。

-     规则阈值:规则阈值需先配置一个入口规则,当监控实例对应的指标满足入口规则,则进入规则阈值的配置进行判断,此时该指标的普通阈值对该实例失效。

-     实例丢失阈值:只有采集数据为多实例的指标可以配置。当采集到实例数量减少时,发送阈值告警。

-     复合阈值:可以将同一个指标组的不同指标进行组合,分别配置不同的阈值条件,当阈值条件都满足时,发送阈值告警。

¡     适用时间:配置适用时间,分为全部时间和自定义时间。选择自定义时间时,需要先选择生效的星期、时间段,单击时间段的<增加>按钮,完成自定义时间配置。相同指标配置的时间段不能有重叠。

¡     入口配置:如果阈值类型选择的是规则阈值,需要进行入口配置。当监控实例对应的指标组满足入口,则进入规则阈值的配置进行判断,此时该指标组的普通阈值对该实例失效。

¡     阈值配置:

-     当阈值类型选择普通阈值、规则阈值或者复合阈值时,需配置指标组及指标、阈值符号、启用告警级别和触发条件以及设置检测次数。

-     当阈值类型选择实例丢失阈值时,需配置指标组及指标、配置实例丢失连续出现的次数、配置启用的告警级别,实例丢失阈值只能配置一种告警级别。

(6)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监控模板的操作。

说明

增加监控模板说明:

·     在进行指标配置时,若指标组配置了阈值,则不允许被删除。

·     在进行阈值配置时,需要先在指标配置选择需要监控的指标。

·     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其他资源支持对阈值适用时间进行自定义配置。其他类型的阈值的适用时间默认为全部时间。

·     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其他资源不会展示配置轮询的采集单元。

 

3. 复制监控模板

该功能用于用户需要增加的监控模板与已有的某个监控模板相似度较高的场景,可复制已有资源设备的监控模板。

复制监控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2)     单击某模板对应操作列的“复制”按钮,可快速新建一个模板,并复制该模板的信息,包括阈值、采集间隔等,用户只需修改少量参数即可快速完成模板增加。

 

4. 修改监控模板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资源设备的监控模板。

修改监控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2)     单击监控模板对应操作列的“修改”按钮,进入修改监控模板页面,可进行模板基本信息、指标配置信息、阈值配置信息的修改。

(3)     修改该模板的基本信息:可进行模板名称、模板描述的修改。

(4)     修改该模板的指标配置信息:可进行删除指标组、修改采集间隔的操作。

¡     删除指标组:

-     批量删除: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组后,单击<删除>按钮,可批量删除选定的指标组。

-     单个删除:单击某指标组对应操作列的“删除”按钮,可删除该指标组。

¡     修改采集间隔:

-     批量修改: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组后,单击<修改采集间隔>按钮,在弹出的[修改采集间隔]窗口中可修改指标组的采集间隔。

-     单个修改:单击某指标组对应操作列的“修改采集间隔”按钮,在弹出的[修改采集间隔]窗口中可修改该指标组的采集间隔。

(5)     修改该模板的阈值配置信息请参见3.2.2  5. 修改监控模板阈值配置信息

说明

修改监控模板说明:

·     可通过单击<全部展开>或<全部折叠>按钮,对指标组各项指标信息进一步查看。

·     当涉及多项参数增加或修改时,推荐先复制监控模板,并在复制模板中增加或修改参数,再为应用配置修改后的监控模板。

·     监控模板修改成功后,下个采集周期将自动应用修改后的监控模板。请确保模板参数修改正确,否则可能导致监控失败。

 

5. 修改监控模板阈值配置信息

该功能用于修改该模板的阈值配置信息。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2)     单击监控模板对应操作列的“修改阈值”按钮,进入修改监控模板页面的“阈值配置“页签。或单击监控模板对应操作列的“修改”按钮,进入修改监控模板页面,单击“阈值配置”页签,进行修改该模板的阈值配置信息。

(3)     修改该模板的阈值配置信息:可进行修改指标阈值、设置时间、删除阈值的操作。

(4)     修改指标阈值:单击某指标阈值对应操作列的“修改”按钮,可在弹出的[修改配置]窗口中修改该指标阈值的配置信息。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指标阈值操作。阈值配置详细说明如下:

¡     告警级别:可在通知、警告、次要、重要、紧急中选择告警级别。

¡     阈值符号:阈值的判断符号,不同的告警级别只能配置相同的判断符号。

-     字符型指标判断符有等于、不等于、包含、不包含、规则匹配、发生改变6种。

-     数字型指标判断符有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5种。

-     阈值的内容可以输入比较符和连接符,配置出多个阈值进行组合的较复杂阈值。阈值的内容可以输入的比较符为!=(不等于)、=(等于)、!(不包含)以及包含,多个条件可通过|(或)、&(且)进行连接。

¡     触发条件:阈值告警的触发条件。

¡     检测次数:可设置检测次数,即连续多少个采集周期满足阈值条件后,发送阈值告警。

(5)     修改设置时间:勾选一条或多条记录后,单击<设置时间>按钮,在弹出的[设置时间]窗口中,进行全部时间或自定义时间的选择,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时间的操作。

(6)     删除阈值:单击<删除>按钮,可对已有非可用性指标组的阈值配置进行删除。

6. 删除监控模板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资源设备的监控模板。

修改监控模板的方法如下:

·     批量删除: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选择一个或多个监控模板后,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后,可批量删除选择的模板。

·     单个删除: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单击某模板对应操作列的“删除”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后,可删除该模板。

说明

删除监控模板说明:正在被使用的监控模板无法删除。如需删除,请先取消使用该监控模板。可在监控模板详细信息的监控使用列表中查看该模板被哪些应用使用。

 

7. 查看监控模板

该功能用于查看已有资源设备的监控模板。

查看监控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2)     单击监控模板名称链接,可在弹出的[监控模板详细信息]窗口中,查看基本信息、使用列表和阈值信息。

8. 设置默认监控模板

该功能用于将已有资源设备的任一监控模板设置为默认。

设置默认监控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2)     单击某模板对应操作列的“设为默认模板”按钮,可设置该模板为默认监控模板。

说明

设置默认监控模板说明:

·     默认监控模板在增加监控、自动发现时被默认使用,用户自定义模板也可以被设置为默认模板。

·     非网络大类下的模板,每种类型有且仅有一个默认模板,如将其中一个模板设置成了默认模板,该类型之前的默认模板将被取消。

·     网络大类下至少需要一个默认模板,网络类型下每种具体类型最多只能有一个默认模板。

 

9. 刷新

该功能用于刷新现有的监控模板列表。

刷新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2)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当前列表页面,以便查看列表最新数据。

3.2.3  指标管理

指标管理提供了对系统中所有监控指标的统一展示和管理功能。可在指标管理页面进行二级分类配置,自定义指标组、指标等操作。页面左侧显示资源类型树形列表,页面右侧显示选中的资源类型的指标组信息。

说明

指标管理说明:

·     自定义的资源类型存在自定义模板,则无法被删除。

·     自定义的资源类型的默认模板被监控使用,则无法被删除。

·     自定义的二级分类存在自定义的资源类型,则无法被删除。

·     自定义的指标组被监控模板使用,则无法删除该指标组。

·     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其他资源一级大类支持增加二级分类、增加指标组、可用性配置、自动发现配置、编辑类型展示模板。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当前操作员具有相应的配置定义操作权限。

·     网络一级大类支持增加指标。增加指标后,指标所属的指标组如果在监控模板配置了所有指标,该指标将自动加入监控模板。

 

1. 查看指标管理列表

查看指标管理列表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可单击<全部展开/全部折叠>按钮,对指标组各项指标信息进一步查看。

指标管理列表内容如下:

·     一级分类:左侧类型树的第一层。

·     二级分类:左侧类型树的第二层。

·     分类标识:二级分类标识参数,用于定义二级分类ID。

·     分类名称:二级分类名称,在当前一级大类下名称必须唯一。

·     指标组名称:指标组的名称。

·     类型:指标组所属的资源类型。

·     指标值类型:指标的数据类型,仅支持字符、数字。

·     单位列表:指标的单位列表。采集数据展示可根据单位列表进行转换,使之可读。在监控模板阈值设置时根据单位列表选择不同的单位。

·     指标描述:指标的描述。

2. 增加二级分类

该功能用于在已有的一级分类下增加二级分类。

增加二级分类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一级分类后的“增加”按钮,填写分类标识和名称。二级分类标识增加完成后不可修改。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创建二级监控分类。

3. 增加资源类型

该功能用于在已有的二级分类下增加资源类型。

增加资源类型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二级分类后的“增加”按钮,进入创建资源类型页面。

(3)     对资源类型信息、可用性指标组、关键参数进行配置,具体配置可参见资源类型增加页面联机帮助。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创建监控类型。配置完成后用户可以对该资源类型的应用进行监控管理。

4. 增加指标组

该功能用于在已有的资源类型下增加指标组。

增加指标组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页面左侧的树形列表具体的资源类型。

(3)     单击页面右侧的<增加>按钮,进入增加指标组页面,对指标组的基本信息、指标、采集协议等进行配置,具体配置参见增加指标组页面的联机帮助。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指标组。配置完成后用户需要在监控模板中进行配置,才会被监控使用。

5. 可用性配置

该功能用于对已有资源类型的指标组进行修改。

可用性配置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页面左侧的树形列表具体的资源类型。

(3)     可单击页面右侧的<可用性配置>按钮,对该资源类型可用性指标组进行修改,具体配置可参见可用性配置页面联机帮助。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可用性配置。

6. 自动发现配置

该功能用于对已有且支持自动发现的资源类型,进行自动发现指标组配置。

自动发现配置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页面左侧的树形列表具体的资源类型。

(3)     单击页面右侧的<自动发现配置>按钮,对该资源类型自动发现指标组进行配置,具体配置可参见自动发现配置页面联机帮助。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自动发现配置。

7. 编辑类型展示模板

该功能用于对已有资源类型的指标展示进行编排。

编辑类型展示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页面左侧的树形列表具体的资源类型。

(3)     单击页面右侧的<编辑类型展示模板>按钮,对该资源类型指标展示进行编排,具体配置可参见编辑类型展示模板页面联机帮助。

8. 增加指标

该功能用于对已有资源类型的指标进行增加。

增加指标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指标组操作列“增加”按钮,进入增加指标页面。

(3)     对指标必要参数进行配置,具体配置可参见增加指标页面联机帮助。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新增指标。

9. 修改二级分类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二级分类。

修改二级分类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二级分类的“修改”按钮,修改二级监控分类名称。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二级监控分类。

10. 修改资源类型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资源类型。

修改资源类型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资源类型后的“修改”按钮,进入修改资源类型页面。

(3)     对资源类型信息、可用性指标组、关键参数进行配置,具体配置可参见资源分类增加页面联机帮助。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资源类型。

11. 修改指标组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指标组。

修改指标组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指标组操作列“修改”按钮,进入修改指标组页面。

(3)     对指标组的基本信息、指标、采集协议等进行配置,具体配置参见修改指标组页面的联机帮助。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指标组。修改完成后,下个采集周期将自动应用修改后的指标组。

12. 修改指标

该功能用于修改指标组下已有的指标。

修改指标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指标操作列“修改”按钮,进入修改指标页面。

(3)     对指标必要参数进行配置,具体配置可参见修改指标页面联机帮助。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指标。修改完成后,下个采集周期将自动应用修改后的指标。

13. 删除二级分类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二级分类。

删除二级分类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二级分类下没有资源类型时,单击列表中二级分类的“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分类,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分类删除。

14. 删除监控类型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监控类型。

删除监控类型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资源类型后的“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监控类型,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监控类型删除。

15. 删除指标组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指标组。

删除指标组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指标组操作列“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指标组,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指标组删除。

16. 删除指标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指标。

删除指标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指标管理]菜单项,进入指标管理页面。

(2)     单击指标操作列“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指标,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指标删除。

3.2.4  访问参数模板

可将系统在访问网络、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或其它资源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以访问参数模板的方式进行管理。

在自动发现资源、监控资源时都可直接引用对应类型的访问参数模板,可避免用户重复操作。

说明

访问参数模板说明:

·     参数模板中各协议及协议参数的定义均通过注册定义,参数模板为协议定义的实例化,根据注册定义动态生成配置项。

·     每个模板类型均可注册多个使用者服务,删除时,参数模板组件会逐个回调使用者服务,若回调结果为模板正在使用中或存在注册服务暂不可达,则此模板暂不可删除。

 

1. 增加访问参数模板

该功能用于增加不同资源设备的访问参数模板。

增加访问参数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访问参数模板]菜单项,进入访问参数模板页面。

(2)     单击<增加>按钮,弹出[增加访问参数模板]窗口。

(3)     选择模板类型,单击<下一步>按钮。

(4)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参数。同一类型的访问参数模板,名称不可重复。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访问参数模板操作。

2. 复制访问参数模板

该功能用于复制已有资源设备的访问参数模板,适用于需要快速增加相似访问参数模板的场景。

复制访问参数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访问参数模板]菜单项,进入访问参数模板页面。

(2)     单击某访问参数模板对应操作列的“复制”按钮,可复制该模板的信息,用户只需修改少量参数,即可快速增加一个新的访问参数模板。

3. 修改访问参数模板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资源设备的访问参数模板。

修改访问参数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访问参数模板]菜单项,进入访问参数模板页面。

(2)     单击某访问参数模板对应操作列的“修改”按钮,弹出[修改访问参数模板]窗口。

(3)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参数。其中,同一类型的访问参数模板,名称不可重复。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修改访问参数模板操作。

说明

修改访问参数模板说明:

·     当涉及多项参数增加或修改时,推荐先复制访问参数模板,并在复制模板中增加或修改参数,再为应用配置修改后的访问参数模板。

·     访问参数模板修改成功后,下个采集周期将自动应用修改后的访问参数模板,请确保模板参数修改正确,否则可能导致监控失败。

 

4. 删除访问参数模板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资源设备的访问参数模板。

删除访问参数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访问参数模板]菜单项,进入访问参数模板页面。

(2)     进行批量删除或单个删除的操作。

¡     批量删除: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访问参数模板后,单击<删除>按钮,在弹出的确认窗口中单击<确定>按钮,可批量删除选择的访问参数模板。

¡     单个删除:单击列表中某访问参数模板对应操作列的“删除”按钮,在弹出的确认窗口中单击<确定>按钮,可删除该访问参数模板。

说明

删除访问参数模板说明:正在被使用的访问参数模板无法删除,可在访问参数模板详细信息中查看使用该模板的资源列表。

 

5. 查看访问参数模板详细信息

该功能用于查看已有资源设备访问参数模板的详细信息。

查看访问参数模板详细信息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访问参数模板]菜单项,进入访问参数模板页面。

(2)     单击访问参数模板的名称链接,弹出[访问参数模板详细信息]窗口,可进行基本信息和使用列表的查看:

¡     基本信息:展示访问参数模板的参数配置信息。

¡     使用列表:展示正在使用该访问参数模板的资源信息。

6. 导入/导出访问参数模板

该功能用于导入或导出已有资源设备的访问参数模板。

导入/导出访问参数模板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访问参数模板]菜单项,进入访问参数模板页面。

(2)     单击<更多操作>下拉按钮,可单击<导入>下相关按钮或单击<导出>下相关按钮进行参数模板的导入或导出。

¡     导入参数模板:

-     导入模板:单击可选择需要进行导入的参数模板文件(支持zip文件及excel文件,需符合导入格式要求)进行导入。

-     查看操作结果:查看最近一次正在导入或已导入未过期的导入操作结果。

-     下载模板原型:单击可下载需要导入的各模板协议原型文件(支持下载zip文件及excel模板原型文件)。

¡     导出参数模板:

-     导出选中项:单击可下载列表中选中的相关参数模板(支持下载zip文件及excel文件)。

-     导出全部:单击可下载当前层级类型目录下所有参数模板(支持下载zip文件及excel文件)。

7. 刷新

该功能用于刷新现有的访问参数模板列表。

刷新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访问参数模板]菜单项,进入访问参数模板页面。

(2)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当前列表页面,以便查看列表最新数据。

3.2.5  参数设置

该功能用于配置监控管理组件的业务参数。此参数适用于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其他资源。

设置监控参数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参数设置]菜单项,进入参数设置页面。

(2)     在数据保存时长区域,进行时长设置:系统采集的监控对象指标历史数据的保存时长,分为原始数据和小时数据以及天数据。建议配置时,小时数据保存时长大于原始数据保存时长,天数据保存时长大于小时数据保存时长,否则可能历史数据查询不到。完成配置后,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     原始数据保存时长(天):输入1到60之间的整数,系统默认原始数据保存时长为30天。

¡     小时数据保存时长(月):输入1到6之间的整数,系统默认小时数据保存时长为3个月,其中保存时长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

¡     天数据保存时长(月):输入1到24之间的整数,系统默认天数据保存时长为6个月,其中保存时长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

(3)     在vKVM权限验证区域,进行vKVM参数设置:可以设置通过vKVM按钮下载后存放到系统中的JNLP文件保存时间,以及是否开启vKVM权限验证。完成配置后,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需要安装vKVM权限组件,若未安装则不展示该参数设置。

¡     vKVM文件保存时长(分钟):输入1到10之间的整数,系统默认vKVM文件保存时长为5分钟。

¡     手动开启vKVM权限验证:选择是否手动开启vKVM权限验证。

(4)     在Ping参数设置区域,进行Ping参数设置:Ping测试指标组的相关参数配置,包括失败重试次数和超时时间。完成配置后,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     重试次数:输入1到20之间的整数,系统默认重试次数为2次。

¡     超时时间(秒):输入1到60之间的整数,系统默认超时时间为3秒。

(5)     在服务器日志保存时长区域,进行时长设置。

a.     服务器日志保存时长(天):输入1到60之间的整数,系统默认服务器日志保存时长为30天。

b.     完成配置后,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6)     在其他区域,进行其他设置。完成配置后,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     手动恢复告警后继续触发:是否启用手动恢复告警后,继续发送告警设置,系统默认“启用”。

-     若启用,操作员手动恢复了某个监控对象的告警,则下次轮询时,若满足了阈值条件,将依然发送告警。

-     若不启用,则将不发送告警。

¡     趋势断点展示:是否启用趋势断点展示,监控详情趋势图(曲线图)是否展示断点。系统默认“不启用”。

-     若启用,则由于数据漏采、监控停止采集、监控异常等原因,造成监控在某段时间内无法采集到数据时,趋势将使用断点进行展示。

-     若不启用,则不使用趋势断点展示。

3.2.6  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

在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页面,可进行服务器SNMP v3 Trap相关的管理。包括增加/查看/删除/修改服务器SNMPv3 Trap访问参数模板。

说明

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说明:

·     目前服务器SNMPv3 Trap功能暂不支持上下级。

·     增加和修改服务器SNMPv3 Trap时,不支持SNMPv1、SNMPv2c、SNMPv3 No-Priv No-Auth这三个参数类型。

·     H3C服务器暂不支持AES加密协议发送Trap。

 

1. 增加

该功能用于增加服务器SNMPv3 Trap。

增加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菜单项,进入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页面。

(2)     在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列表页面,单击<增加>按钮,进入增加SNMPv3 Trap页面。

(3)     配置SNMPv3 Trap的参数模板和选择服务器信息。

¡     在参数模板区域,设置SNMP访问参数模板。单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选择SNMPv3 Trap访问参数模板]窗口中新增或选择正确的SNMPv3访问参数模板。

¡     在选择服务器区域,设置增加应用。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的[选择服务器]窗口中选择需要增加SNMPv3 Trap的应用。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4)     完成信息配置后,单击<确定>按钮,自动返回并刷新监控列表页面,在页面中可查看新增加SNMPv3 Trap应用。

2. 修改

该功能用于修改应用使用的SNMP访问参数模板。

修改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菜单项,进入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页面。

(2)     进行批量修改或单个修改的操作。

¡     批量修改: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修改>按钮,进行修改。

¡     单个修改: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行修改。

3. 查询

该功能用于查询已有的服务器SNMPv3 Trap。

查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菜单项,进入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页面。

(2)     简单查询:在页面右上角的查询文本框中输入名称或者IP信息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符合条件的监控对象信息。

4. 删除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服务器SNMPv3 Trap。

查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菜单项,进入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页面。

(2)     进行批量删除或单个删除的操作。

¡     批量删除: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对象,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对象删除。

¡     单个删除:单击列表中某一监控对象操作列中的“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对象,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对象删除。

5. 启用

如果某些监控对象未启用SNMPv3 Trap功能,可启用,此时系统将再次通过SNMP访问参数检测监控对象。

启用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菜单项,进入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页面。

(2)     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启用>按钮。

6. 禁用

如果在某段时间无需通过SNMP访问参数去关注某些监控对象,可停用,此时系统将停止通过SNMP访问参数去检测监控对象。

禁用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菜单项,进入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页面。

(2)     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监控对象,单击<禁用>按钮。

7. 刷新

该功能用于刷新现有的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列表。

刷新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菜单项,进入服务器SNMPv3 Trap管理页面。

(2)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当前列表页面,以便查看列表最新数据。

3.3  挂牌任务

该功能用于对所有资源进行挂牌,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容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其他资源,以及配置相关参数,实现系统对资源的相关操作。

给操作员分配权限时,请保证操作员同时拥有挂牌信息和挂牌配置的查看权限。

3.3.1  挂牌列表

当业务中某一资源需要检修、停机等操作时,可申请挂牌。操作员根据业务需要实现对挂牌任务的管理。

1. 增加挂牌

该功能用于增加挂牌任务。

增加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在挂牌列表页面,单击<增加>按钮,进入增加挂牌页面,在基本信息区域中,输入基本信息:

¡     名称:输入挂牌任务的名称。

¡     调度类型:选择挂牌任务的调度类型,可选“周期性”或“一次性”,系统默认“一次性”。

-     一次性任务按照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只执行一次。

-     周期性任务按照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在选择的周期内,周期性执行。

¡     开始时间:设置挂牌任务的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设置挂牌任务的结束时间。

¡     执行周期:当调度类型选择“周期性”时,按照每天、每周、每月三种方式进行执行。

¡     执行时间:当调度类型选择“周期性”时,选择每个周期内的具体某一天和当天内的时间段。可以通过单击选择框右边的“增加”按钮或“删除”按钮,增加或删除周期。

¡     描述:输入挂牌任务的描述信息。

(3)     在资源列表区域中,单击<选择>按钮,在弹出[选择资源]窗口中选择要增加挂牌任务的资源。

a.     查询资源:设置查询条件,单击<查询>按钮进行资源查询。

-     资源分组:查询该分组内的资源。

-     资源类型:查询当前类型下的资源。

-     资源IP:查询当前IP的资源。可模糊查询。

-     资源标签:查询当前标签的资源。可模糊查询。

b.     在资源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资源。

c.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4)     在资源分组区域单击<增加>按钮,在弹出的[选择资源分组]窗口中选择要增加挂牌任务的资源分组。可通过单击<展开>或<收起>按钮,进行资源分组的查看。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5)     在增加挂牌页面,单击<确定>按钮,自动返回并刷新挂牌列表页面,可查看新增加的挂牌任务。

说明

增加挂牌说明:

·     挂牌任务的时间校验实际以服务器时间为准,如果服务器时间在任务开始和结束时间之间,任务将立即执行。如果服务器时间在结束时间之后,任务将不会创建成功。

·     挂牌不支持上下级功能,即上级无法挂牌下级资源。

·     挂牌一次性最多支持挂牌300个资源。

 

2. 修改挂牌

该功能用于修改已有的挂牌任务。

修改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挂牌任务操作列中的“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挂牌页面。

(3)     在基本信息区域中,修改基本信息。

(4)     在资源列表区域中,修改选择的资源。

(5)     完成修改后,单击<确定>按钮,自动返回并刷新挂牌列表页面,可查看已修改的挂牌任务。

说明

修改挂牌说明:

·     已结束的挂牌任务不可修改。

·     正在进行中的挂牌任务不可修改其开始时间。

·     对于周期性任务,如果执行时间不在当前时间与结束时间之间,则无法修改。

 

3. 查询挂牌

该功能用于查询已有的挂牌任务。

查询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进行简单查询或高级查询的操作。

¡     简单查询:在页面右上角的查询文本框中输入名称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符合条件的挂牌信息。其中查询条件支持模糊匹配,不区分大小写。

¡     高级查询:单击页面右上角查询文本框右侧的“高级查询”按钮,展开高级查询区域,设置名称、调度类型、结果、状态或时间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则会显示符合条件的挂牌信息。

4. 删除挂牌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挂牌任务。如果删除进行中的任务,当前任务将停止挂牌,并进行删除。

删除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进行批量删除或单个删除的操作。

¡     批量删除: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挂牌任务,单击<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挂牌,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任务删除。

¡     单个删除:单击列表中某一挂牌操作列中的“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任务删除。

5. 复制挂牌

该功能用于复制已有的挂牌任务。

复制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操作列中的“复制”按钮,对当前任务进行复制,并跳转到增加挂牌页面。该操作适用于对于相同的任务需求,可以减少重复内容的输入。

6. 暂停挂牌

该功能用于暂停已有的挂牌任务。

暂停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挂牌任务操作列中的“暂停”按钮,对当前任务进行暂停。进行中的任务暂停后将不再生效。

7. 恢复挂牌

该功能用于恢复已有的挂牌任务。

恢复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挂牌任务操作列中的“恢复”按钮,对当前暂停中的任务进行恢复。

8. 查看挂牌任务详情

该功能用于查看已有的挂牌任务详细信息。

查看挂牌任务详情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单击列表中的任务名称链接,弹出[任务详情]窗口,查看其详细信息。

9. 刷新挂牌

该功能用于刷新当前挂牌列表页面。

刷新挂牌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

(2)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当前挂牌列表页面,以便查看挂牌列表页面最新数据。

3.3.2  挂牌配置

该功能用于实现对挂牌任务的全局配置。

挂牌配置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单击“挂牌配置”页签,进入挂牌配置页面。

(2)     在挂牌配置页面,配置如下参数:

¡     是否采集:系统是否对监控的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系统默认为“否”。

¡     是否产生系统Trap:控制系统采集的数据,如果不在阈值范围内时,是否产生Trap,例如:各类组件、采集、配置轮询、巡检等,系统默认为“否”。

¡     Trap是否升级告警:控制系统产生和设备产生的Trap,在告警模块收到后,是否升级为告警信息,系统默认为“否”。

¡     告警是否转发:告警模块是否将告警信息转发,系统默认为“否”。

(3)     单击<确定>按钮,保存配置。

3.3.3  挂牌查询

该功能用于查询资源所对应的挂牌任务。

挂牌查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监控”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挂牌任务>资源挂牌]菜单项,默认进入挂牌列表页面。单击“挂牌查询”页签,进入挂牌查询页面。

(2)     在挂牌查询页面,配置高级查询条件:

¡     资源标签:查询当前标签的资源。可模糊查询。

¡     资源类型:查询当前类型下的资源。

¡     资源IP:查询当前IP的资源。可模糊查询。

(3)     单击<查询>按钮,资源列表中展示符合条件的资源。

(4)     单击<刷新>按钮,可实时刷新资源列表中的资源查询结果。

(5)     单击所属任务的名称链接查看具体任务信息。

3.4  服务器日志

服务器日志分为事件日志、HPE集成管理日志和升级告警规则。用户可根据业务需求自定义查看日志以及自定义修改规则。

3.4.1  事件日志

展示服务器发生的各种系统事件的记录日志,如电源操作、系统启动操作及系统固件操作等事件的日志,并可以对此类型日志升级为告警(也可以对此事件新增告警升级规则)。

说明

事件日志说明:本系统通过IPMI获取服务器系统事件,对于服务器重启事件,仅当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时才能获取到。

 

1. 查看事件日志列表

查看事件日志列表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事件日志]菜单项,进入事件日志页面。

事件日志列表内容如下:

·     服务器名称:当前服务器的名称信息。

·     事件类型:系统事件类型,包括有System、OemTimestamped、OemNonTimestamped。

·     传感器类型:产生事件的传感器。传感器是指监控服务器各类指标的模块,可以是逻辑模块或物理实体。

·     日志产生时间:产生事件的时间。

·     日志采集时间:采集日志的时间。

·     事件声明:包括声明事件和取消声明事件。

·     描述:事件的相关描述信息。

·     升级告警:可对某一日志进行升级告警的操作。

2. 升级告警

该功能用于将服务器系统事件日志配置告警级别、描述及是否生成升级告警规则。

升级告警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事件日志]菜单项,进入事件日志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日志“升级告警”按钮,在弹窗中配置告警级别、描述及是否生成升级告警规则,单击<确认>按钮。

¡     若生成升级告警规则选择“否”,则系统会立即产生告警。

¡     若生成升级告警规则选择“是”,弹出新增对应此事件发送告警的升级规则窗口,规则类型为事件日志,参数配置请参见3.4.3  1. 增加/修改告警规则。配置完成后在告警升级规则列表中展示该规则,同时系统会立即产生告警。

3. 查询

该功能用于查询已有的事件日志信息。

查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事件日志]菜单项,进入事件日志页面。

(2)     进行简单查询或高级查询的操作。

¡     简单查询:在页面右上角的查询文本框中输入服务器名称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符合条件的事件日志信息。

¡     高级查询:单击页面右上角查询文本框右侧的“高级查询”按钮,展开高级查询区域,设置服务器名称、类别、描述、严重程度或时间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则会显示符合条件的事件日志信息。

说明

查询说明:由于Elasticsearch的限制,名称中包含特殊字符、中文,用特殊字符和中文可能会查询失败,建议用IP查询。

 

4. 刷新

该功能用于刷新当前事件日志列表页面。

刷新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事件日志]菜单项,进入事件日志页面。

(2)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当前事件日志列表页面,以便查看事件日志列表页面最新数据。

3.4.2  HPE集成管理日志

展示服务器发生的历史事件,如系统ROM或者iLO监控驱动之类的服务产生的事件,并可以对此类型日志升级为告警(也可以对此事件新增告警升级规则)。

1. 查看HPE集成管理日志列表

查看HPE集成管理日志列表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HPE集成管理日志]菜单项,进入HPE集成管理日志页。HPE集成管理日志列表内容如下:

¡     服务器名称:当前服务器的名称信息。

¡     严重程度:有四种严重程度,分别为通知、重要、紧急和已修复。

¡     类别:日志所属类型,不同厂商定义不同。

¡     日志产生时间:产生事件的时间。

¡     日志采集时间:采集日志的时间。

¡     描述:事件的相关描述信息。

¡     升级告警:可对某一日志进行升级告警的操作。

2. 升级告警

该功能用于将服务器HPE集成管理日志配置告警级别、描述及是否生成升级告警规则。

升级告警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HPE集成管理日志]菜单项,进入HPE集成管理日志页面。

(2)     单击列表中某一日志“升级告警”按钮,在弹窗中配置告警级别、描述及是否生成升级告警规则,单击<确认>按钮。

¡     若生成升级告警规则选择“否”,则系统会立即产生告警。

¡     若生成升级告警规则选择“是”,弹出新增对应此事件发送告警的升级规则窗口,规则类型为HPE集成管理日志,参数配置请参见3.4.3  1. 增加/修改告警规则。配置完成后在告警升级规则列表中展示该规则,同时系统会立即产生告警。

3. 查询

该功能用于查询已有的HPE集成管理日志信息。

查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HPE集成管理日志]菜单项,进入HPE集成管理日志页面。

(2)     进行简单查询或高级查询的操作。

¡     简单查询:在页面右上角的查询文本框中输入服务器名称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符合条件的HPE集成管理日志信息。

¡     高级查询:单击页面右上角查询文本框右侧的“高级查询”按钮,展开高级查询区域,设置服务器名称、类别、描述、严重程度或时间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则会显示符合条件的HPE集成管理日志信息。

说明

查询说明:由于Elasticsearch的限制,名称中包含特殊字符、中文,用特殊字符和中文可能会查询失败,建议用IP查询。

 

4. 刷新

该功能用于刷新当前HPE集成管理日志列表页面。

刷新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HPE集成管理日志]菜单项,进入HPE集成管理日志页面。

(2)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当前HPE集成管理日志列表页面,以便查看HPE集成管理日志列表页面最新数据。

3.4.3  升级告警规则

用户根据业务需求自定义规则,将服务器事件日志或者HPE集成管理日志升级成告警事件,系统自动将满足条件的日志升级为告警。

说明

不开启收集全部日志时,服务器日志告警产生条件:

·     服务器自身的集成管理日志或事件日志里有相关告警。

·     保证服务器自身的系统时间和U-Center 2.0服务器时间一致,至少保证服务器自身时间比U-Center 2.0服务器之后(事件日志和集成管理日志,以增加服务器的时间为基准,只获取最新产生的事件日志或集成管理日志)。

·     产生的日志和升级告警规则中的规则匹配。

 

1. 增加/修改告警规则

自定义的升级告警规则可以修改,系统预定义的升级告警规则不能修改。

该功能用于增加/修改自定义升级告警规则,将事件日志或者HPE集成管理日志升级为告警。

增加/修改告警规则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升级告警规则]菜单项,进入升级告警规则页面。

(2)     在升级告警规则页面,单击<增加>按钮,或单击列表操作列“修改”按钮,进入增加/修改升级告警规则页面。

(3)     配置参数:

¡     基本信息设置:设置规则名称以及描述信息。

-     规则名称:输入升级告警规则的名称信息。

-     描述信息:输入升级告警规则的描述信息。

¡     类型设置:设置规则类型以及严重级别。

-     规则类型:选择HPE集成管理日志类型或事件日志类型,系统默认为“HPE集成管理日志”。

-     严重级别:在重要级别和紧急级别中至少选择一种,系统默认为“紧急”与“重要”。

¡     匹配规则设置:设置匹配方式以及匹配内容。

-     匹配方式:在模糊匹配、模糊不匹配、精确匹配、精确不匹配中选择一种。

-     匹配内容:输入在对应匹配方式下匹配规则的匹配内容。匹配内容支持多个关键字,关键字之间需以英文逗号分隔。

¡     告警来源设置:设置告警来源的服务器,包括所有服务器、自定义服务器,系统默认为“所有服务器”。

-     选择所有服务器:在下拉框中选择“所有服务器”,将指定所有的服务器作为告警来源。

-     选择自定义服务器:如果选择自定义服务器,需先在服务器监控中对服务器进行启用日志监控设置。在下拉框中选择“自定义服务器”,然后单击<选择>按钮选择服务器,将指定所选的服务器作为告警来源。

¡     告警设置:设置告警的级别以及启用状态。

-     告警级别:在紧急、重要、次要、警告和通知中选择一种。例如,在配置HPE集成管理日志升级告警规则时,如果将严重级别设置为“重要”,告警级别设置为“紧急”,那么严重级别为“紧急”时,也会升级成“紧急”告警级别,系统默认为“重要”。

-     是否启用:若状态为启用,当服务器日志匹配规则时,系统自动将其升级为并发送告警,系统默认为“是”。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告警规则的增加或修改。

2. 查询

该功能用于查询已有的升级告警规则。

查询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升级告警规则]菜单项,进入升级告警规则页面。

(2)     进行简单查询或高级查询的操作。

¡     简单查询:在页面右上角的查询文本框中输入规则名称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显示符合条件的规则信息。

¡     高级查询:单击页面右上角查询文本框旁边的“高级查询”按钮,展开高级查询区域,设置名称、匹配方式、匹配内容、规则类型、告警级别或状态后,单击<查询>按钮,列表中则会显示符合条件的规则信息。

3. 删除

该功能用于删除已有的升级告警规则。

删除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升级告警规则]菜单项,进入升级告警规则页面。

(2)     进行批量删除或单个删除的操作。

¡     批量删除:在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规则,单击<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对象,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对象删除。

¡     单个删除:单击列表中某一规则操作列中的“删除”按钮,确认是否要删除所选对象,如确认,则在弹出的确认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对象删除。

4. 刷新

该功能用于刷新现有的升级告警规则列表。

刷新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升级告警规则]菜单项,进入升级告警规则页面。

(2)     单击<刷新>按钮,刷新当前列表页面,以便查看列表最新数据。

5. 查看升级告警规则详情

该功能用于查看升级告警规则详情信息。

查看升级告警规则详情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升级告警规则]菜单项,进入升级告警规则页面。

(2)     在升级告警规则页面,单击列表中名称列链接,弹出[升级告警规则详情]窗口。可查看升级告警规则详情信息。

6. 启用规则

该功能用于将未启用的升级告警规则启用。

启动规则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升级告警规则]菜单项,进入升级告警规则页面。

(2)     在升级告警规则页面,单击列表中某一规则状态列中的“未启用”,将未启用的升级告警规则启用。

7. 禁用规则

该功能用于将升级告警规则禁用。

禁用规则的方法如下:

(1)     单击“告警”页签,在左导航树中单击[服务器日志>升级告警规则]菜单项,进入升级告警规则页面。

(2)     在升级告警规则页面,单击列表中某一规则状态列中的“启用”,将升级告警规则禁用。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