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智能部署最佳实践
本章节下载: 01-智能部署最佳实践 (1.64 MB)
H3C智能管理中枢
智能部署最佳实践
Copyright © 20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除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外,本手册中出现的其它公司的商标、产品标识及商品名称,由各自权利人拥有。
本文档中的信息可能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HDM2是H3C服务器设备上的智能管理升级版,为数据中心和个体客户的计算和存储应用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它具备智能部署、智能调优、智能节能、智能诊断和智能退役五维智能功能,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如HPC、AI、数据库、缓存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等。HDM2运行于百万级别的服务器设备上,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图1-1 HDM2简介
· HDM2提供了部署、管理、监控、诊断和安全等一系列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对服务器管理的多样化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和可靠性。
· HDM2与其他纳管软件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多场景自动化部署和运维能力。
· 提供了多种管理接口,包括IPMI、Web、SNMP和Redfish接口,可以满足不同方式的系统集成需求。
· 通过底层链路通道与服务器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HDM2可以提供静态信息管理、动态信息获取、部件升级、安全管理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对服务器的管理。
智算中心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中用户数据中心规模快速扩张,导致运维成本增加。
H3C公司自主研发的运维管理软件UniSystem,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提升数据中心级别的运维能力。企业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借助UniSystem对数据中心内的设备进行灵活的监控以及配置部署,从而打造专属的运维环境。UniSystem能有效帮助企业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图1-2 UniSystem简介
· 单个UniSystem最多可同时管理5000台H3C UniServer自研服务器。
· 多种部署安装包,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部署需求。
· 多种方式添加服务器,并实现自动配置。
· 提供批量部署功能,大大提升部署效率。
· 支持配置模板,实现配置和硬件的分离。
传统的服务器部署方式面临以下问题:
· 服务器上线难
HDM专用口的缺省静态IP为192.168.1.2,当现场有大批量设备需要上架时,运维人员需要逐台修改服务器的IP地址,不仅费时而且容易出错。
· 服务器纳管手动添加困难
服务器修改完IP地址后,如果需要被UniSystem批量纳管,需要手动添加到UniSystem中,无法自动发现并自动纳管。
· 服务器配置修改复杂
用户在服务器上架或服务器业务更换时,可能需要同步修改服务器配置,包括HDM配置、BIOS配置、RAID配置、固件\驱动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存在操作步骤多,使用工具复杂,等待时间长,学习成本高等各种问题。
· OS部署耗时长
使用传统方法部署操作系统需要将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从物理介质或网络中传输到目标服务器,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耗时,尤其在大规模部署环境下。例如在安装多台服务器时,需要重复进行操作,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容易出错。
· 固件升级中断业务
需要重启设备才能使新固件生效。这意味着在固件升级过程中,设备将会停止运行并重新启动,导致设备服务的中断和暂时无法访问,这可能会对正在运行的业务造成影响,并且需要等待设备重新启动后才能继续使用。
· 固件和驱动版本不易同步
为了解决版本的相关漏洞或者提供功能升级,服务器厂商会定期在官网发布最新的固件和驱动版本,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相关信息同步给用户,没有一种自动同步的机制,很容易让用户错过重要更新,有可能引起安全风险。
· 服务器维护和升级时间不灵活
在进行服务器部件的固件升级时,用户通常希望在服务器非工作时间进行,如晚上、周末或者节假日,以避免对业务的中断和影响。然而,目前通常需要运维人员手动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更新,增加了人力投入。而对于不支持带外升级的部件,客户需要在操作系统下使用三方工具或其他运维软件进行固件升级,这同样增加了客户运维的工作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智能部署方案应运而生,实现从上电到固件更新、OS安装、驱动更新等,实现零人工干预全自动化部署。
H3C公司推出了UniSystem服务器智能管理中枢软件,为服务器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智能管理中枢以智能部署、智能调优、智能节能、智能诊断、智能退役的五维智能为数据中心服务器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能有效帮助企业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客户可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对服务器进行灵活的配置部署,从而打造自己专属的运维环境。
智能部署方案架构如图2-1所示,UniSystem结合HDM2实现对服务器智能部署。
· 批量IP设置,轻松应对上线难题
批量IP修改功能可高效解决服务器IP地址修改和配置问题,支持基于IP地址、MAC地址、SN序列号等多种批量操作方式,满足不同网络变化需求,提高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 智能发现
基于SSDP协议进行自动发现设备,无需手动录入设备信息,免去了繁琐的设置和部署过程,有效提升了网络部署的速度和效率。
· 批量配置
提供了快速、统一的方式来配置BIOS、HDM2和RAID,同时支持基于HDM2 Web的BIOS参数配置和批量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提高了效率和管理的便捷性。
· 全带外部署
全带外方式进行操作系统部署,并能够实现硬件固件的升级以及查看固件版本和系统软件的功能。
· 高效、安全部署能力
最新推出的带外BT通道方式,千台服务器主操作系统更新安装可快速部署完成。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的服务器部署,也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对于部署效率的需求。
· REPO云端同步
UniSystem支持固件和驱动版本的云端同步。管理员可以通过云端同步功能将最新的固件和驱动版本推送到服务器上,及时更新系统,减少了安全风险和不必要的漏洞。
· 运维固件升级更便捷
固件部署支持多种带外固件升级能力,包括冷热补丁和灵活的时间安排,确保业务不中断,提升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 开局场景
UniSystem支持批量IP进行修改和配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用户开局服务器默认IP地址一致,配置IP困难的问题,并可选择是否自动管理并添加到特定服务器分组中,能够有效节约上架配置时间。
· IP迁移场景
支持用户进行批量IP的迁移和转换,满足网络变换需求,能够有效节约运维成本。
UniSystem支持基于序列号、IP地址、网口MAC等模式,通过上传模板方式实现批量IP修改和配置。
表2-1 批量修改服务器IP方式
模式 |
描述 |
适用场景 |
序列号 |
在模板中录入服务器SN序列号,及修改后HDM专用网口或共享网口的IP地址信息。支持基于SSDP方式修改IP,需开启SSDP。 |
开局场景、IP迁移场景 |
网口MAC |
在模板中录入服务器当前HDM管理接口的MAC地址,及修改后HDM专用网口或共享网口的IP地址信息。 |
开局场景、IP迁移场景 |
IP地址 |
在模板中录入服务器当前HDM管理IP地址,及修改后HDM专用网口或共享网口的IP地址信息。 |
IP迁移场景 |
UniSystem支持通过设备添加(单台或批量)和IP段搜索方式发现设备功能添加服务器设备。新增通过SSDP方式批量发现并添加服务器,简单易用以及减少网络中的流量。
表2-2 上线方式
方式 |
描述 |
适用场景 |
SSDP |
基于SSDP协议的自动发现并纳管服务器。仅通过输入HDM用户名、密码。 |
适用G6服务器,适用大规模网络,快速、自动化添加服务器的场景。 |
IP网段 |
通过输入起始IP地址、结束IP地址、设备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搜索次数,自动搜索并添加相关的服务器设备 |
适用所有服务器类型,具有所添加服务器IP网段信息的场景。 |
手动添加 |
通过服务器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添加服务器 |
适用小规模网络,需快速、准确地添加服务器的场景。 |
批量导入 |
通过上传txt、xls或xlsx格式的设备文件,批量添加服务器。 |
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具有所添加服务器IP、用户名和密码等详细信息的场景。 |
UniSystem支持管理HDM以及BIOS的配置,HDM/BIOS配置模板的特点:
· 支持一键导出以及在线配置两种方式,操作简单方便。批量复制,简化服务器HDM/BIOS配置管理。
· 带外环境,与用户业务环境分开。
用户需要将大批量服务器的HDM/BIOS配置成某一种或者某几种配置。
支持在线配置和导入方式可以实现服务器上线前的大批量配置,减少了大量的运维成本。
· 在线配置
在线配置支持用户在Web页面配置HDM和BIOS的配置项,配置完成后批量下发到待上架的服务器上。
· 导入导出
配置文件的导入导出方式首先用户需要选择一台服务器,手动将HDM/BIOS配置成目标配置,接着可以将此台服务器的配置作为模板进行导出,最后将此模板批量导入到其他服务器中去。
UniSystem提供了便捷的手动导入OS镜像功能,并支持对导入的OS镜像进行灵活的管理。支持的OS镜像类型和镜像版本号,请参见H3C服务器 UniSystem用户指南。
使用传统方法部署操作系统需要将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从物理介质或网络中传输到目标服务器,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耗时,尤其在大规模部署环境下,在安装多台服务器时,需要重复进行操作,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容易出错。
UniSystem智能部署方案全新支持了分布式镜像传输技术方式进行OS安装,支持(Peer to Peer)端到端的传输,避免部署管理软件带宽出口限制,提高了OS安装的部署能力,比传统安装部署OS方式提高了10倍以上,特别适合大批量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的场景。
图2-2 安装示意图
传统的固件管理的主体是服务器的管理员,用户定期或当出现问题时主动向服务器供应商获取最新的固件。传统的方式有传递不及时且效率低下的风险。
H3C基于服务器开发与运维经验,开发了服务器的云端版本管理系统即REPO远端系统:
· 主动推送
当版本发送更新后,REPO组件仓库的官网主动推送固件和驱动给服务器运维软件UniSystem,UniSystem自动更新下载组件版本,实现云端管理和控制。
· 更新最新固件
配合UniSystem的“服务器配置模板”功能,可以及时更新到最新的固件。
图2-3 REPO远端系统
补丁固件包是针对特定HDM2版本发布的解决功能问题或部分新功能引入的HDM2固件包,可以做到解决某些问题而无须提供完整的HDM2版本。补丁固件包分为冷补丁与热补丁两种固件包:
· 冷补丁制作相对简单,使用场景局限性小,需要重启进程才能生效。
· 热补丁制作比较复杂,使用场景局限性较高,但是无需重启进程即可生效。
表2-3 补丁固件包介绍
类型 |
应用场景 |
优势 |
热补丁 |
用户现场问题,需要实时故障修复。 |
实时故障修改,完全不中断业务。 |
冷补丁 |
用户现场问题,出故障的业务为上层业务,可重启业务进程。 |
故障业务秒级重启恢复,其他业务不受影响。 |
服务器固件升级是一项关键的维护操作,可以帮助用户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 丰富固件升级能力
提供了丰富的固件升级功能,支持多种部件的固件升级,包括HDM2、BIOS、CPLD、PSU、LCD、RAID卡、硬盘、网卡、GPU H800等。
· 一键多固件升级
HDM2可上传包含多种固件类型的REPO镜像文件,支持同时更新HDM2、BIOS、CPLD、PSU、存储控制卡固件、网卡固件和硬盘固件,针对多固件升级的使用场景,能够有效简化用户操作。
· 定时升级能力
HDM2提供了定时升级功能,用户能够根据需求灵活决定固件升级的时间,到达预设时间后自动执行固件升级操作。这样,用户无需手动干预,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固件升级,避免了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联合管理可以将多个服务器集中在一个管理控制台下管理,获得License授权后HDM2最多支持200台服务器的统一管理,减少了分散管理的复杂性。管理员只需使用一个工具来管理和监控所有服务器,从而简化了管理过程。HDM2联合管理主要提供如下功能:
· 批量添加、删除服务器:支持批量添加和删除服务器,以便管理多个服务器并进行管理和维护。
· 实时监控和警报:支持查看设备的基本状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序列号、健康状态、电源状态、UID状态等信息。
· 电源管理:支持服务器的电源操作,包括:开机、关机、重启等操作。
· 远程访问:提供直接访问服务器HDM和H5 KVM功能,使管理员可以方便地远程访问服务器,进行配置、故障排查、维护和管理。
HDM2联合管理功能扩展需购买License授权,授权后可从一个系统使用 HDM2 Web 界面管理的服务器由10台增至200台。
表3-1 HDM2管理软件功能授权
功能 |
启用特性 |
无License时,支持情况 |
注册License后,支持情况 |
版本信息 |
CPU平台 |
联合管理 |
联合管理功能扩展 |
支持最多10台设备 |
支持最多200台设备 |
HDM2-1.54 |
Intel、AMD机型 |
表3-2 产品软件版本要求
软件功能 |
启用特性 |
UniSystem |
UniSystem-2.59及后续版本 |
HDM2 |
HDM2 1.54及后续版本 |
iFIST |
iFIST-1.59及后续版本 |
服务器设备要求为G6设备:
· H3C UniServer R4700 G6
· H3C UniServer R4900 G6
· H3C UniServer R4900 G6 Ultra
· H3C UniServer R4950 G6
· H3C UniServer R5300 G6
· H3C UniServer R5350 G6
· H3C UniServer R5500 G6
用户需求:
· 提高部署效率
当一批新的服务器到达用户机房时,在传统的方式中,用户需要手动完成一系列的配置,服务器才能正常上线运行业务。现希望能够自动化、快速、准确地部署新的服务器,以便尽快投入使用。
· 减少人工参与
能够尽量减少人工操作的数量,降低人力成本和人为错误的风险。
· 简化维护和管理
当服务器的业务发生替换或需要进行更新时,希望能够简单快捷地进行配置更改,而不需要重新进行手动配置。
本最佳实践以服务器裸机上架的场景为例,实现将一批裸机部署到运行业务的整个流程。
组网规划如图4-1所示。
针对大规模服务器设备的组网部署,以及对快速部署时间的高需求,建议在UniSystem与交换机之间采用高于10Gb的带宽连接;建议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的带宽需要满足交换机下连接的服务器设备总数的带宽,以此满足最大性能的发挥,例如组网图每个交换机分别连接2台服务器,所以交换机之间带宽是2Gb。
网络管理员应对待管理设备的网络参数进行规划,如表4-1所示。
参数 |
说明 |
待管设备IP地址 |
服务器的IP地址192.168.0.0/24 |
协议 |
支持HTTP和HTTPS协议 |
端口 |
HTTP默认端口为80,HTTPS默认端口为443 |
用户名 |
缺省用户名admin |
密码 |
缺省密码Password@_ |
软件 |
版本 |
数量 |
描述 |
机架服务器 |
H3C UniServer R4900 G6 |
15 |
智能部署服务器 |
HDM2 |
HDM2 1.54 |
- |
服务器HDM2版本 |
BIOS |
BIOS-6.00.23 |
- |
服务器BIOS版本 |
软件 |
版本 |
描述 |
Windows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22(64位) |
待安装操作系统类型 |
UniSystem |
UniSystem-2.62,UniSystem登录IP地址192.168.0.2/24 |
- |
(1) 服务器组网完成并上电后,安装UniSystem运维软件并使用UniSystem运维软件批量修改服务器IP为192.168.0.0/24。
(2) 通过服务器自动发现功能,将所有的服务器纳入管理。
(3) 批量修改服务器配置,包含HDM、BIOS等。
(4) 安装操作系统,完成后服务器即可正常使用。
(1) HDM2联合管理扩展功能管理多台服务器,需要HDM2安装License。
(2) 在非工作时段对服务器HDM2、BIOS等固件定时升级。
(1) 安装UniSystem运维软件。
(2) UniSystem批量修改服务器的IP地址。
(3) UniSystem自动发现服务器并纳管。
(4) HDM/BIOS在线配置。
(5) 操作系统安装。
(6) HDM2安装License。
(7) 服务器联合管理。
(8) REPO云端同步
(9) HDM2定时固件更新。
有关安装UniSystem详细操作,请详见H3C服务器 UniSystem安装指导。
UniSystem支持基于序列号、IP地址、网口MAC等模式批量设置IP,不同的方式适用不同的场景,详见2.4.1 批量修改服务器IP。本文主要介绍以通过SSDP方式批量修改服务器IP。
· 需保证服务器HDM的SSDP功能处于启用状态,且端口号为1900。
· 需保证UniSystem管理IP地址和服务器当前HDM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二层网络内,不能跨路由。
· 需保证UniSystem管理接口和服务器当前HDM管理接口的IPv6功能处于启用状态,且两个接口的本地链路地址都以fe80开头。
· 填写模板时,服务器的序列号是必填项。
(1) 登录UniSystem。
(2) 顶部导航选择[菜单/设备管理/服务器列表]菜单项,进入服务器列表页面,如图4-2所示。
(3) 选择<批量IP设置>按钮,进入批量IP设置页面,如图4-3所示。
(4) 首次上线的服务器产品可以使用MAC地址或者序列号的方式进行修改。配置如下:
¡ 选择“序列号”方式。
¡ 点击“下载模板”链接下载模板。
¡ 按照格式要求填写模板信息。将IP地址设置为192.168.0.0/24网段地址。
¡ 单击<上传>按钮上传模板。
¡ 在“修改后自动添加”选项中选择“是”,而后选择静态组。
服务器IP修改完成后会自动被纳入管理,并且被添加到已选择的服务器分组中。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5)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开始进行批量IP修改。
(1) 在UniSystem首页菜单中选择“服务器列表”菜单项,进入服务器列表页面。
(2) 单击<添加服务器>按钮,在弹框中选择添加服务器方式,详细介绍2.4.2 服务器自动化上线。
图4-4 发现设备
(3) 对于新上线的服务器通常可选择“发现设备”,进入发现设备页面。
(4) 配置如下信息:
¡ 设备类型选择“HDM”。
¡ 搜索方式选择“使用SSDP进行搜索”。
¡ 搜索后是否自动添加,可按需选择:
- 选择“是”,进行设备搜索并自动将设备加入纳管。
- 选择“否”,设备发现完成后,手动选择设备加入纳管。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图4-5 发现设备
(5) 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自动发现设备。
(1) UniSystem菜单中选择[模板管理>服务器配置模板],进入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
图4-6 服务器配置模板
(2) 单击<添加配置模板>按钮,进入添加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
图4-7
(3) 配置基本信息:
¡ 输入模板名称、描述
¡ 选择适配机型,如H3C UniServer R4900 G6
(4) 配置选项:
¡ HDM配置:配置方式选择“在线配置”,有关HDM在线配置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 HDM在线配置。
¡ BIOS配置:配置方式选择“在线配置”,有关BIOS在线配置的详细介绍请参见4. BIOS在线配置。
(5) 配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当前配置保存为服务器配置模板。
服务器配置模板完成HDM在线配置、BIOS在线配置后,通过应用服务器配置模板实现对服务器的HDM/BIOS配置。
(1) UniSystem菜单中选择[部署>服务器>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进入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页面。
图4-8 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
(2) 勾选待应用此配置模板对应款型的服务器,完成后,单击<应用服务器配置模板>按钮,弹出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窗口。
图4-9 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窗口
(3) 选择需要应用的配置模板。
(4) 按需配置定时设置。
(5) 确认设备信息及操作提示,完成后勾选“我已阅读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的相关操作提示”。
(6)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配置,服务器将立即应用配置模板中的相关配置。
可在线配置用户管理、NTP、SNMP、SNMP Trap、Syslog等参数。
(1) 在HDM配置页签下,选择“在线配置”配置方式。
(2) 如需更改用户管理、NTP、SNMP、SNMP Trap、Syslog等相关配置,请取消勾选“不更改配置”,再进行相关配置。
(3) 用户管理:
a. 单击<密码配置>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配置密码规则信息,如图4-10所示。
- 勾选开启/关闭密码复杂度检查。
- 输入密码有效期等信息。
b.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c. 单击<添加用户>按钮,弹出“添加用户”对话框,如图4-11所示。
d. 在对话框中输入新用户的用户信息。
e. 依次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f. 在用户列表中选择一个用户,单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用户”对话框,如图4-12所示。
g. 在“修改用户”对话框中,输入需修改的用户配置信息。
h.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4) NTP设置
a. 在“NTP”栏,取消勾选“不更改配置”,可以进行NTP相关配置。
b. 单击<配置>按钮,打开NTP设置弹窗,如图4-13所示。
c. 在时区一栏选择HDM所在的时区。
d. 选择是否开启“自动同步”功能,与NTP服务器自动同步日期和时间。
e. 设置NTP同步频率,在主NTP服务器、二级NTP服务器和三级NTP服务器三栏填写NTP服务器地址。
f.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5) SNMP设置
a. 在“SNMP”栏,取消勾选“不更改配置”,可以进行SNMP相关配置。
b. 单击<配置>按钮,打开SNMP设置弹窗,如图4-14所示。
c. 选择SNMP版本。
d. 选择是否开启“超长口令”功能。
e. 勾选“只读团体名”或“读写团体名”后,编辑只读团体名、读写团体名
f.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6) SMTP邮件通知设置
a. 在“SMTP”栏,取消勾选“不更改配置”,可以进行设置SMTP服务器和接收告警的邮件地址。
b. 单击<配置>按钮,打开SMTP设置弹窗,如图4-15所示。
c. 勾选SMTP功能的<启用>按钮。
d. 输入SMTP服务器地址和SMTP服务器端口。
e. 如果不勾选是否使用匿名的<启用>选项,需输入连接SMTP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长度为1~255个字符。
f. 输入发件人邮件地址:电子邮件发送时使用的可连接SMTP服务器的邮箱地址。
g. 选择告警发送级别:包括紧急、严重+紧急、轻微+严重+紧急和所有级别等选项。
h. 选择邮件主题:包括产品名称、主机名、资产标签、主板序列号四个选项。(G6机型的服务器)
i.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j. 单击<添加邮件地址>按钮,打开接收告警设置弹窗,如图4-16所示。
k. 选择收件人用户名后,会自动关联邮箱地址。(非G6机型的服务器)
l. 输入邮件主题,长度为1~255个字符。
m.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7) SNMP Trap告警报文设置
a. 在“SNMP Trap”栏,取消勾选“不更改配置”,可以进行告警Trap报文设置。
b. 单击<配置>按钮,打开SNMP Trap设置弹窗,如图4-17所示。
c. 选择启用Trap功能。
d. 选择Trap模式,模块OID模式或者事件OID模式或事件码OID模式(G6机型的服务器)。
e. 选择Trap版本,如果选择v3版本,还需要选择v3用户。
f. (可选)输入节点位置和联系方式。
g. 输入团体名并选择告警发送级别。
h.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i. 设置告警Trap服务器
j. 单击<添加Trap服务器>按钮,进入Trap服务器设置页面,如图4-18所示。
图4-18 添加Trap服务器
k. 选择序号。
l. 选择当前状态。
m. (可选)输入Trap服务器地址。
n. 输入Trap端口。
o.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8) Syslog设置
a. 在“Syslog”栏,取消勾选“不更改配置”,可以进行告警Syslog相关设置。
b. 单击<配置>按钮,打开Syslog设置弹窗,如图4-19所示。
c. 设置告警日志报文通知
d. 选择开启告警日志功能。
e. 选择告警日志主机标识和传输协议。
f. 日志格式可选择精简格式、RFC3164格式、RFC5424格式三种。
g. 若选择精简格式则需要选择自定义格式,包括时间戳、主机名、消息三个选项,默认勾选消息选项。
h. 选择开启传感器信息功能。
i. 选择传输协议。
j. 输入服务器地址、端口号、时间间隔
k. 串口信息设置
l. 选择开启串口信息功能。
m. 选择传输协议。
n. 输入服务器地址、端口号。
o.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p. 单击<添加告警日志服务器>按钮,打开设置弹窗,如图4-20所示。
q. 选择序号。
r. 选择当前状态。
s. 输入服务器名称。
t. 输入服务器地址、端口。
u. 选择日志类型。
v. 选择日志等级。
w.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可在线配置部分BIOS配置项参数,如图4-21所示。
(1) 在BIOS配置页签下,选择“在线配置”配置方式。
(2) 根据BIOS Setup的分组配置BIOS选项,选项实际支持的配置项以页面显示为准,具体配置参数含义请参见对应产品BIOS用户指南。
图4-21 BIOS在线配置
在镜像管理页面上传Windows Server 2022(64位)镜像。
(1) UniSystem菜单中选择[模板管理>服务器配置模板],进入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
图4-22 服务器配置模板
(2) 单击<添加配置模板>按钮,进入 添加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
(3) 配置基本信息:
¡ 输入模板名称、描述
¡ 选择适配机型
(4) 配置选项:
¡ RAID配置:有关RAID配置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 RAID配置模板。
¡ 系统配置:有关系统配置的详细介绍请参见4. 系统配置模板。
(5) 所有配置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当前配置保存为服务器配置模板。
(1) UniSystem菜单中选择[部署>服务器>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进入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页面。
(2) 可手动选择需要应用此配置模板的服务器,完成后,单击<应用服务器配置模板>按钮。
图4-23 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
(3) 在弹框中需选择需要应用的配置模板。
(4) 配置定时设置,选择“立即”选项。
图4-24 服务器配置应用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配置,UniSystem将立即开始部署操作系统。
通过预先创建RAID配置模板,实现批量RAID配置。UniSystem服务器配置模板RAID配置支持的存储控制卡请参见H3C服务器 UniSystem用户指南。
使用限制:
· 存储控制卡型号需要一致;如果是多RAID卡,需要对应槽位上存储控制卡在位且型号一致。
· 组成RAID的成员盘均在位且状态正常。
操作步骤:
(1) 单击[菜单/模板管理/服务器配置模板]菜单项,进入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
(2) 单击<添加服务器配置模板>按钮,进入添加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
(3) 输入基本信息,设置配置选项。
(4) 如图4-25所示,在“RAID配置”栏中,设置“保留模式”。若启用保留模式,后续的RAID设置中需要包含待保留的逻辑盘的信息,且设置的“成员盘”及“RAID级别”需要与待保留的逻辑盘完全一致。若不启用保留模式,会删除已有的逻辑盘数据。
· 如启用了保留模式,当配置中“成员盘”及“RAID级别”与已有逻辑盘相同时,会保留该逻辑盘信息。UniSystem不会对保留的逻辑盘进行修改,此时如配置文件中的RAID名称与实际不一致,也不会修改。
· 如需通过“系统配置”安装操作系统到配置保留的逻辑盘,RAID名称也需要与原逻辑盘名称保持一致,否则会导致安装操作系统失败。
(5) 单击<添加存储卡>按钮,选择“卡型号”。
(6) 如图4-26所示,选择“槽位号”(仅当“适配机型”支持多张存储控制卡时显示)、“厂商类型”和“卡型号”,单击<配置>按钮,配置逻辑盘。
(7) 单击<配置>按钮,弹出如图4-27所示的对话框,单击<添加逻辑盘>按钮。
(8) 输入RAID名称,设置RAID级别,选择物理盘。
(9)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RAID配置。
表4-4 RAID配置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一键创建RAID 0 |
将剩余的未组RAID的物理盘全部分别创建为RAID 0或Simple Volume,部分存储控制卡不支持“一键创建RAID 0”方式 |
RAID名称 |
同一张存储控制卡下,RAID名称不允许重复 |
RAID级别 |
该选项可以选择的RAID级别是由“基本配置”中选择的“存储卡型号”对应存储卡所支持的RAID级别决定的,不同的存储控制卡支持创建的RAID级别可以查看表4-5,除了表4-5所列的控制卡之外,其他的控制卡仅支持创建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10、RAID 50 |
物理盘 |
选择组成逻辑盘的物理盘 |
PDPerArray |
当存储控制卡为LSI卡且设置“RAID级别”为RAID50时,需要设置每个子阵列的物理盘个数 |
存储控制卡型号 |
支持创建的RAID级别 |
HBA-1000-M2-1 |
RAID 0、RAID 1、RAID 10 |
HBA-H460-B1和HBA-H460-M1 |
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 |
HBA-H5408-Mf-8i |
RAID 0、RAID 1、RAID 10 |
HBA-LSI-9311-8i-A1-X |
RAID 0、RAID 1、RAID 10 |
RAID-P430-M1和RAID-P430-M2 |
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10、RAID 50和Simple Volume |
HBA-LSI-9440-8i |
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RAID 50 |
HBA-LSI-9540-LP-8i |
RAID 0、RAID 1、RAID 10 |
创建安装操作系统的配置模板。配置安装操作系统需要设置系统信息,支持克隆镜像导出的操作系统、Linux、Windows和VMware系统。
使用前提:
· 上传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且包含的系统和服务器配置模板中一致。
· 安装Windows系统,会检查目标RAID的容量满足服务器配置模板中主分区容量的要求。
操作步骤:
(1) 在添加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的“系统配置”栏,单击<配置>按钮,进入操作系统的模板配置页面。
(2) 输入操作系统相关参数。如图4-28所示。如有需要,可以从基准库中选择要安装的驱动。即使未选择驱动,模板应用过程中也会默认安装iFIST集成的内置驱动中适用的驱动。iFIST内置的驱动列表,请参见《iFIST用户指南》。
表4-6 服务器配置模板系统配置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操作系统 |
选择操作系统类型和操作系统名称,系统配置的参数将根据选择的操作系统类型不同产生部分差异 |
主机名称(可选) |
待安装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主机名,可以选择主机名池中主机名范围 |
密码 |
进入操作系统的密码 |
目标盘 |
选择操作系统安装的位置 |
图4-28 Windows系统配置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配置。
一般的对于客户选择使用License的设备,在出厂时已经统一进行过激活、授权过程。如果客户需要自己单独购买License进行授权,详细操作流程见《H3C服务器 HDM License使用指南-6W100》。
(1) 登录HDM2界面。
(2) 选择“联合管理”页面,进入联合管理页面。
图4-29 联合管理
(3) 单击<设备添加>按钮,输入需要纳入联合管理设备的起始IP地址、结束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
图4-30 设备添加
(4)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自动开始搜寻符合条件的服务器。
REPO云端同步与服务器配置模板配合,可实现对多台服务器的固件批量进行自动更新,更新过程中无需人工值守,全程自动更新。
(1) 登录UniSystem。
(2) 选择[菜单>模板管理>REPO基准]导航菜单,进入REPO基准页面。
(3) 选择“更新”页签,配置选项,如图4-31所示。
(4) 配置完成后,单击<保存>按钮,保存配置。
配置完成后,当云端有版本更新时,UniSystem自动获取REPO包,可在镜像管理页面可以查看记录。
(1) UniSystem菜单中选择[模板管理>服务器配置模板],进入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
图4-32 服务器配置模板
(2) 单击<添加配置模板>按钮,进入添加服务器配置模板页面。
(3) 配置基本信息:
¡ 输入模板名称、描述
¡ 选择适配机型
(4) 按需配置其他参数。
(5) 所有配置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当前配置保存为服务器配置模板。
(1) 选择[菜单>服务器>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导航菜单,进入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页面。
(2) 选择“应用操作”页签,在设备列表中勾选待应用的服务器。
图4-33 选择服务器
(3) 单击<应用服务器配置模板>按钮,弹出服务器配置模板应用窗口。
图4-34 应用服务器配置模板
(4) 在服务器配置模板下拉框中选择服务器配置模板。
(5) 定时设置选择“循环设置”后,设置相关信息。
¡ 更新频率选择“每月”。
¡ 设置日期和时间,本文选择每月2日02:00。
¡ 选择应用前自动关机选项。
选择“是”后,自动关机功能会在循环前将进行关机操作,有业务中断的风险,请谨慎配置该功能。
(6) 单击<确定>按钮。
设置完成后,按照预设日期和时间自动更新最新的固件。
可以通过HDM2来完成服务器的HDM、BIOS、各类CPLD、PSU、存储控制卡固件、网卡固件和硬盘固件的固件更新。
· 通过HDM2 Web上传包含多种固件类型的REPO镜像文件后,可以同时更新HDM、BIOS、CPLD、PSU、存储控制卡固件、网卡固件和硬盘固件。关于REPO镜像文件的下载和使用,请参见H3C服务器 REPO使用指导。
· 通过HDM Web上传单一固件类型的固件镜像文件后,可以更新对应的固件。
· 受限于HDM可存储空间的限制,可上传的文件大小不能超过特定上限,如需上传更大的文件,可手动至固件库中删除备份的镜像文件。
在开始固件更新操作前,请检查以下配置:
· 咨询技术支持或从服务器厂商官网获取最新的服务器固件。
· 固件更新仅支持单用户操作,如果固件更新过程中有其他用户访问固件更新页面,该用户会被强制退出。
· 选择的固件镜像必须与固件类型一致,包括厂商签名信息且未被篡改,否则会导致固件镜像验证失败。
· 固件更新过程中,请勿对服务器执行电源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HDM部分功能以及操作系统出现异常。
· 固件更新过程中,KVM中屏蔽了“键盘”里的操作项,H5 KVM中屏蔽了“发送热键”和“热键”的操作项,所以这些选项不可用。
· 进入固件更新模式之后,固件更新过程中不要刷新固件升级所在页面,其他登录用户除使用访问KVM、SDS日志下载、查询类的功能外,其他操作均不能使用。
固件更新的流程如图4-35所示。
为了提升系统可靠性,HDM使用Golden Image实现BMC主备分区。每次升级HDM固件时只升级主分区镜像,Golden Image镜像始终维持出厂版本。当在主分区运行过程中出现Flash误操作或者存储块损坏时,可以自动切换到Golden Image镜像对主分区异常镜像恢复并自动切换至主分区。
HDM2支持HDM、BIOS、各类CPLD、PSU等多种固件更新,更新固件方法大致相同,本文仅以更新HDM2固件为例进行介绍。
· 更新HDM固件前,请先备份HDM配置,避免HDM配置意外丢失。
· 请确保固件镜像文件包含厂商签名信息且未被篡改,否则会导致镜像文件校验失败,从而影响更新进程。
· 选择“恢复出厂配置”完成HDM固件更新后,需要使用首次登录HDM里的方法才可以登录HDM,非专业人员请谨慎使用此功能。
(1) 单击[固件&软件/固件更新]菜单项,进入固件更新页面,如图4-36所示。
(2) 配置上传固件镜像的方式,建议优先使用本地上传方式上传固件。
¡ 选择本地上传方式时,在“请选择固件镜像”栏,单击<浏览>按钮,在弹出对话框选择固件镜像。
¡ 选择TFTP方式时,需要输入TFTP服务器地址和镜像名称。
(3)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固件信息确认页面,如图4-37所示,并执行以下操作。
(4) 更新时间设置,设置成功后,会新建一个定时固件更新任务,并显示在“定时任务”页面。
(5) 选择是否开启固件备份功能,如果选择开启,固件镜像文件会自动备份到固件库中。
(6) 确认固件类型、当前运行固件版本、升级文件固件版本的版本号是否正确。
(7) 更新配置选择“立即生效”选项,及是否启用“恢复出厂配置”。
¡ 勾选<恢复出厂配置>选项,服务器将使用固件的出厂配置覆盖当前配置。
¡ 不勾选<恢复出厂配置>选项,固件更新后将继续使用当前配置。
(8) 单击<下一步>按钮,服务器开始更新固件。
(9) 重启HDM使新固件生效。
· 更新HDM固件后,请清除浏览器的缓存后再登录HDM Web界面,否则界面显示可能存在问题。
· 开启PFR功能后,更新的HDM固件生效时会重启两次,且会重启BIOS,HDM和BIOS启动时间略微延长是正常现象,但需注意是否有业务正在运行,避免造成影响。
UniSystem的批量IP修改功能高效解决服务器IP地址修改和配置问题。支持多种操作方式,包括IP地址、MAC地址、SN序列号等,满足不同网络变化需求,提高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精准、便捷地管理服务器IP。
· 针对开局场景:UniSystem帮您解决开局服务器默认IP地址一致、配置IP困难的问题。支持批量IP修改和配置,可以选择是否自动添加到特定服务器分组中,极大节约上架配置时间,提升部署效率。
· 针对IP迁移场景:UniSystem支持批量IP的迁移和转换,满足网络变换需求,有效节约运维成本。高效、便捷地完成大规模IP迁移,提升运维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UniSystem提供多种设备发现方式,涵盖自动设备添加、IP网段搜索、手动添加和批量导入,满足各种需求,优化操作方式,让服务器添加更简单、更高效,为您的网络管理提供智能化、高效化解决方案。
· SSDP自动发现:
基于SSDP协议,只需输入HDM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快速、自动化发现并纳管G6服务器。适合大规模网络,轻松添加服务器,减少网络流量,高效管理设备。
· IP网段搜索:
通过设置起始IP地址、结束IP地址、设备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搜索次数,自动搜索并添加相关服务器设备。适用所有服务器类型,快速添加需要的IP网段服务器,方便管理和监控。
· 手动添加:
输入服务器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手动添加服务器,适用于小规模网络,快速、准确添加服务器,方便灵活管理。
· 批量导入:
通过上传txt、xls或xlsx格式的设备信息文件,批量添加服务器,适用于大规模网络,提供详细设备信息,高效添加多台服务器,简化管理流程。
UniSystem的HDM/BIOS批量配置让配置管理变得简单高效,提升管理运维效率。在线配置和导入导出方式,满足不同需求:
· 在线配置支持Web页面配置HDM和BIOS的配置项,配置完成后批量下发到待上架的服务器上,省时省力。
· 导入导出方式则可将一台服务器的配置作为模板导出,再批量导入到其他服务器中,快速完成大规模设备的配置和部署。
UniSystem智能部署方案采用分布式镜像传输技术,让OS安装更高效。支持Peer to Peer端到端传输,摆脱带宽限制,提升部署能力。
UniSystem将自身和待安装服务器的HDM作为镜像源,实现分布式镜像传输。当其中一个HDM拥有镜像的片段,其他HDM也可以从中获取镜像片段。这样,UniSystem的网络带宽不再成为瓶颈,特别适合大规模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的场景。
· 当固件和驱动更新后,REPO官网主动推送给UniSystem,实现云端管理和控制,不再担心传递不及时和低效率的困扰。
· 通过REPO云端同步和UniSystem的服务器配置模板功能,按照预设日期和时间,一次性、批量自动更新所管理服务器的HDM、BIOS、CPLD、存储控制卡、网卡和硬盘等多种固件,让服务器始终保持最新、最稳定的状态。
使用HDM2冷/热补丁固件包,传统升级中的设备停机和业务中断将不再是困扰,无需重启服务器,轻松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场景,选择热补丁实时修复故障,不中断业务;或选择冷补丁秒级重启故障业务,其他业务不受影响。快速解决问题,持续运营无忧。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