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附录 B 电缆工程标签
本章节下载 (242.33 KB)
目 录
工程标签是现场安装及之后维护时使用的一种识别标识。电缆工程标签主要是为了保证安装时的条理化、正确性及以后维护检查时的方便。
& 说明:
如果用户为了保证机房内所有设备标签描述的统一性,此时标签内容按照用户的要求填写。注意须在自检报告中说明。
标签材料的特点:
l 标签厚度为0.09mm;
l 面材颜色为哑白本色;
l 材料为PET(聚酯的缩写:Polyester);
l 使用温度范围:-29~149℃;
l 兼容激光打印和油性笔手写,材质通过了UL和CSA认证。
按照信号线和电源线的不同,工程标签分为两种。信号线包括告警外接电缆、网线、光纤、中继电缆、用户电缆等(不包括天馈线);电源线包括直流电源线和交流电源线(不包括电源母线)。
信号线采用固定尺寸的刀型结构,如图B-1所示:
(1): 分隔线 |
(2): 刀刻虚线 |
信号线标签纸中使用分隔线的作用是更加清晰的明确电缆位置信息。如机柜号和插框号之间有一个分隔线,插框号和板位号之间有一个分隔线,依此类推。分隔线尺寸:1.5mm×0.6mm,颜色为PONTONE 656c(浅蓝色);
刀刻虚线的作用是标签粘贴时方便折叠,尺寸为:1.0mm×2.0mm
标签刀型结构右下角有一个英文单词“TO:”(在图示方向看是倒写的),用以表示标签所在电缆的对端位置信息。
电源线标签在使用时需将标签粘贴在线扣的标识牌上,再用线扣绑扎在电源线缆上,标识牌四周为0.2mm×0.6mm的凸起(双面对称),中间区域用来粘贴标签。如图B-2所示:
(1): 线扣 |
(2): 电源线标签纸 |
(3): 标签上的分隔线 |
标签内容有两种填写方式:一是打印机打印,二是使用油性笔手工书写。考虑效率和美观性,建议采用打印机打印的方式。
(1) 模板要求
标签打印必须使用打印模板,模板可向H3C公司办事处求助。
模板采用Microsoft Word制作,使用时有以下要求:
根据现场安装电缆的位置信息,直接在模板上进行印字内容的更改,而模板上字符的居中设置、方向、字体等原定规格不允许作任何改动;一般情况下字符大小不必改变,只有在内容较多无法布下时允许采用“字符缩放”功能,前提条件是保证打印内容的清晰、可读性。
当需要将两个空格合并时,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首先恢复表格结构(如果模板显示了虚框则忽略此步骤):“编辑”→“全选”;“格式”→“边框和底纹”→“边框”→“全部”→“确定”;然后合并表格:“拖动光标选择需要合并的框格”→“表格”→“合并单元格”;然后在原内容基础上进行更改即可。如果两个空格还是不够用,允许采用多行的格式。
(2) 打印机的要求
必须使用激光打印机,对激光打印机的型号不限制。正式打印标签之前,需要进行页面设置及试打印,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用两面空白的普通打印纸试打印,将其覆盖在将用于打印的整版标签纸上,对比页面设置是否符合要求:确认正确设置打印机属性,如“纸张尺寸”、“方向”等信息;打印时如果出现图B-3的提示框,请直接点击“是”继续打印。
如果位置准确,就可直接采用标签纸打印;如果位置不准确,请根据对比的差距进行页面设置的多次调节和试打印,直到位置准确为止。
页面设置的调节方法:“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其中“装订线位置”选择“左”,页眉页脚均为“0”,然后调节“上”、“下”、“左”、“右”的数值即可。
只有在第一次使用打印模板时需要进行上述设置,当页面设置确定后,请保存,方便以后的使用。
(3) 对打印好的标签,有以下三个要求:
打印内容全部覆盖在标签上,不应有任何内容被印在标签的底纸上。
每个空格的内容尽量居中,单行的打印内容不应覆盖分隔线和“TO:”字样。
当第一项内容较多允许空格被合并且多行打印时,请调节打印内容的位置使之尽量不要覆盖标签上自带的“TO:”字样。方法如下:用“空格”键使打印内容后移直到下一行,这样即可避开与“TO:”重合。
(4) 无论采用哪种型号的打印机,都必须一张一张的手动送纸,不能由打印机自己连续送纸,避免卡纸(标签材质由两层组成且经过印刷、刀模切割等多工序处理,不同于普通打印纸),送纸时,根据激光打印机的不同,请正确放纸以保证打印内容位置的准确。
油性笔:为了达到字迹识别、美观及耐久性的效果,在手工书写标签时必须使用随货配发的黑色油性笔(不包括圆珠笔)。
特殊情况下允许但不建议使用普通黑色圆珠笔。圆珠笔与油性笔相比书写效果较差。同时书写时容易将圆珠油涂抹在标签纸上,造成脏污且使字迹模糊不清。
& 说明:
双头油性笔的一端为大头(笔上有标识为“细”),另一端为小头(笔上有标识为“极细”),在书写标签时请使用小头(即“极细”端)。
字体:为了便于识别和美观,要求现场手写字尽量符合标准字体模板(宋体)的要求。标准字体模板如表B-1所示: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字的大小可根据数字或字母的数量灵活处理。当填写有汉字的位置信息时,要求汉字大小适中、清晰可辨认、整齐美观。
书写方向:标签中内容的书写方向如图B-4所示:
粘贴标签之前先在整版标签纸上填写或打印好标签内容,然后揭下、粘贴在电缆或标识牌线扣上。下面分别说明两种标签的粘贴方法。
(1) 确定标签粘贴位置
标签默认粘贴位置在距离插头2cm处,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如:标签位置应该避开电缆弯曲或其他影响电缆安装的位置
按下图B-5中“1-标签与电缆定位示意图”所示,将标签与电缆定位。标签在电缆上粘贴后长条形文字区域一律朝向右侧或下侧,即:在标签粘贴处,当电缆垂直布放时标签朝向右,当电缆水平布放时标签朝向下,朝向下时,粘贴方法相当于图B-5中三个图形分别顺时针旋转90度(下面两个步骤中对于电缆水平布放情况不再说明)。
(2) 折叠局部
向右环绕着电缆折叠标签局部,并粘贴。注意使粘贴面在电缆的中心面,局部折叠后的形状如图B-5中“2-局部折叠后标签形状示意图”所示。
粘贴后局部不一定完全和文字区域重合,根据电缆外径的不同有的会比文字区域短,这是因为局部长度是根据单芯同轴电缆的外径2.6mm设计的,当使用在大线径电缆上时剩余的不同长度的局部区域被折在标签里面,从外面只能看到整齐的文字区域。
(3) 折叠标签
沿虚线向上折叠标签并粘贴,粘贴后形状如图B-5中“3-粘贴完成后标签形状示意图”所示。
将标签纸从整版标签材料上揭下来,粘贴在线扣的标识牌上(只粘贴其中一面)。粘贴时注意尽量粘贴在标识牌的四方形凹槽内(粘贴在哪一面不作规定、由现场根据操作习惯自行确定,但是同一机房内需保持粘贴面的统一);线扣默认绑扎位置在距离插头2cm处,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
电缆两端均需要绑扎线扣,线扣在电缆上绑扎后标识牌一律朝向右侧或上侧:即当电缆垂直布放时标识牌朝向右;当电缆水平布放时标识牌朝向上,并保证粘贴标签的一面朝向外侧。如图B-6。
电源线标签仅粘贴在线扣标识牌的一面,内容为电缆对端位置信息(体现标签上自带的“TO:”字样的含义),即仅填写标签所在电缆侧的对端设备、控制柜、分线盒或插座的位置信息。
信号线标签粘贴后有两个面,标签两面内容分别标识了电缆两端所连端口的位置信息。标签内容的填写需符合以下要求:电缆所在位置的本端内容写在区域①中;电缆所在位置的对端内容写在区域②中,即右下角带有倒写“TO:”字样的标签区域中;区域③为粘贴标签时将被折叠的局部,如图B-7所示。
从设备的电缆出线端看,标签的长条形写字内容部分均在电缆右侧,字迹朝上的一面(即露在外面能看到的一面,也就是带“TO:”字样的一面)内容为电缆所在对端的位置信息,背面为电缆所在本端的位置信息;因此一根电缆两端的标签,区域①和区域②中内容刚好相反,即在某一侧的本端内容,在另一侧时被称为对端内容。
l 标签内容填写、打印和粘贴过程中应保持标签纸面的清洁。
l 因为所使用的标签纸为防潮防水材料,故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使用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不允许使用类似钢笔的水笔书写。
l 在上述两项说明的基础上,要求标签粘贴整齐、美观,因为新型标签成长条旗状,如果粘贴位置、方向混乱将严重影响产品外观。
l 电源线的标识牌线扣绑扎,要求线扣绑扎高度一致、标识牌方向一致。
l 本节中对“上”、“下”、“左”、“右”等方向的描述(不包括打印机设置中相关描述),都是针对粘贴标签的施工人员正在操作的位置而言。
适用于机柜插框单板的网口电缆,或者增值服务产品用到的各种HUB到服务器、终端之间的网线等。
机柜插框单板的网口电缆标签两面内容如表B-2所示。
增值服务产品用到的各种HUB到服务器、HUB到路由器、座席/终端之间的网线或者其它类用途,标签内容根据现场实际应用环境确定;如某HUB到服务器的连接,HUB端应注明此电缆所在HUB的机柜号、插框号以及在HUB上的序列号等,服务器端应注明服务器所在机柜号、插框号或者独立放置时的具体位置;HUB到座席/终端之间的网线,座席/终端网线上标签应注明所在网口端序号。其中机柜号、插框序号的定义和表B-2中定义相同,如果HUB是独立放置即没有机柜或插框时,也应注明此HUB所在的能识别的位置信息,HUB上的序列号、座席/终端网口序号以及独立放置的服务器位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标签内容 |
含义 |
举例 |
MN-B-C-D |
MN:机柜号 |
举例:A01; |
B-插框序号 |
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用两位数字编号,举例:01。 |
|
C-物理板位号 |
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两位数字编号,举例:01。 |
|
D-网口序号 |
网口的顺序,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顺序编号。举例:01。 |
|
MN-Z |
MN:机柜号 |
举例:B02; |
Z:位置号 |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填写可以识别的终端设备位置号;如连接到机柜中的路由器需要注明路由器所在的机柜号、插框号、网口序列号等,举例:B02-03-12;如果是连接到网管,则需要注明网管所在具体位置。 |
示例图如图B-8所示:
标签一侧为“A01-03-10-05”:说明此网线一端连接到我方设备,即机房中A排01列的机柜,第三个插框、第10个板位、第5个网口的位置;
标签另一侧为“B02-03-12”:说明此网线另一端连接到终端设备上,即机房中B排02列的机柜,第三个插框、第12个网口的位置。没有板位号
光纤工程标签适用于机柜插框或者盒式设备中单板光口连接器光纤上。光纤标签的制作有两种:一种是设备之间的连接,此时标签粘贴在连接两个设备的光纤上。另一种是设备到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架之间的连接,标签粘贴在连接设备和ODF架的光纤上。
如表B-3所示:
标签内容 |
含义 |
举例 |
MN-B-C-D-R/T |
MN:机柜号 |
举例:A01; |
B:插框序号 |
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用两位数字编号,举例:01。 |
|
C:物理板位号 |
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两位数字编号,举例:01。 |
|
D:光接口号 |
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两位数字编号,举例:05。 |
|
R:光接收接口 T:光发送接口 |
- |
|
MN-B-C-D-R/T |
MN:机柜号 |
含义同上。其中机柜号MN,当对端设备和本端设备不在同一机房中时,可以用具体站名详细说明。 |
B:插框序号 |
||
C:物理板位号 |
||
D:光接口号 |
||
R:光接收接口 T:光发送接口 |
- |
如图B-9所示:
标签一侧“A0-01-05-05-R”:说明光纤本端连接机房中A行、01列的机柜、第一个插框、05板位、05光接收端口。
标签另一侧“G01-01-01-01-T”:说明光纤另一端连接机房中G行、01列的机柜、第一个插框、01板位、01光发送端口。
如表B-4所示:
表B-4 设备到ODF配线架光纤标签内容
标签内容 |
含义 |
举例 |
MN-B-C-D-R/T |
MN:机柜号 |
举例:A01; |
B:插框序号 |
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用两位数字编号,举例:01。 |
|
C:物理板位号 |
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两位数字编号,举例:01。 |
|
D:光接口号 |
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两位数字编号,举例:05。 |
|
R:光接收接口 T:光发送接口 |
- |
|
ODF-MN-B-C-R/T |
MN:ODF配线架行、列号 |
M:机房中每一排设备从前至后称为行,编号为A~Z; N:每一排中再从左至右称为列,编号为01~99; 举例:G01,即G行01列的ODF架 |
B:端子行号 |
范围:01~99。举例:01-01。 |
|
C:端子列号 |
||
R:光接收接口 T:光发送接口 |
- |
如图B-10所示:
图B-10 设备到ODF配线架间光纤标签示例
标签一侧为“ODF-G01-01-01-R”:说明光纤本端连接到机房中第G排、01列的ODF架上、第01行、第01列端子、光接口接收端的位置;
标签另一侧为“A01-01-05-05-R”:说明此光纤对端连接到机房中第A排、01列的机柜、第一个插框、第5个板位、第5个光接收端口的位置。
适用于机柜直流供电时的直流电源线上,包括-48V、PGND、BGND等;用于粘贴在直流电源线两端;这里所说直流电源线包括电源线和保护地线;
直流电源线标签(仅粘贴在线扣标识牌的其中一面),内容如表B-5所示:
标签内容 |
含义 |
MN(BC)--48V1 |
MN(BC):BC填写位置在MN的正下方。 负载机柜侧:仅用“MN”表示出机柜号即可。 配电设备侧:“MN”表示控制柜、分线盒等配电设备的行列号,“BC”表示配电设备中“-48V”接线端子的行列号(如果没有行列号或者不用标识端子的行列号就可以识别的话,可以省略不写);而BGND、PGND不必区分行列号。 |
MN(BC)--48V2 |
|
MN(BC)-BGND |
|
MN(BC)-PGND |
标签内容为电缆源方向位置信息,本端位置信息可以不写。即仅填写电缆所在侧的对端设备、控制柜或分线盒的相应信息。表B-5中仅列出两路-48V供电时的标签内容,其它直流电压的填写内容类似(如24V、60V等)。粘贴时注意方向,线扣绑扎在电缆上后要求有标签的一面朝向外侧,同一机柜中电缆标签上字体朝向相同。如图B-11所示:
负载柜侧电缆上标签内容为“A01/B08--48V2”:说明此电源线为-48V2,来自于机房第A排01列配电柜中,第二排-48V接线排上第8个接线端子处;
配电柜侧电缆上标签内容为“B03--48V2”:说明此电源线为-48V2,来自于机房第B排、03列负载柜。
& 说明:
l 配电柜(或传输机房的电源列头柜)中,-48V接线排的每个端子上有数字标识,如上面举例的“A01/B08--48V2”中的08(或者标识为“8”)即端子上的数字标识;
l PGND和BGND分别是一铜条,每个铜条上的接线端子相互短路所以不必区分,接在哪个端子上都是一样的,所以此时只需填写配电柜的排列,不必填写铜条上具体端子数,如负载柜侧电缆上标签内容为“A01-BGND”,则表明此电源线为BGND,来自于机房第A排01列配电柜中的BGND铜条;PGND同理。
适用于机柜交流供电时的交流电源线上,包括POWER、BGND、PGND;用于粘贴在交流电源线两端;220V交流电源线的220V、工作地、保护地有绝缘保护外被,所以每个电源线标签上只需要写“AC”字样和机柜号即可;
交流电源线标签(仅粘贴在线扣标识牌的其中一面),内容如表B-6所示:
标签内容 |
含义 |
MN-AC |
MN:机柜号或者电源引入(插座)的位置号; 电源引入(插座)位置号:根据现场具体位置注明即可;如果插座所在的位置可以分行列,则可以用与机柜号类似的方法表示。如果无法区分行列,注明特定的位置,不要和其它插座位置混淆即可。 |
标签内容为电缆源方向位置信息,本端位置信息可以不写。即仅填写电缆所在侧的对端设备、插座的相应信息。粘贴时注意方向,线扣绑扎在电缆上后要求有标签的一面朝向外侧,同一机柜中电缆标签上字体朝向相同。如图B-12所示:
负载柜侧电缆上标签内容为“A01-AC”:说明此电源线来自于机房第A排、01列的电源插座;
插座侧电缆上标签内容为“B01-AC”:说明此电源线来自于机房第B排、01列负载柜。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