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user
随着《“十四五” 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等政策落地,“数据赋能医疗”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始建于1892年的南京鼓楼医院,作为百年三甲综合医院,形成“一院四区”规模化布局,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且为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承担江苏区域核心诊疗使命,支撑高位运行的门诊与住院诊疗需求。
但政策深化与业务扩张下,医院对数据时效性、一致性、准确性要求提升,“数据管理难”问题凸显:院内核心业务数据分散存储,运行管理指标无统一标准,导致床位调配、设备使用等资源管理效率低,间接影响 DIP/DRG、国考指标优化等精细化工作。在此背景下,构建“整合数据、统一管理、联动业务、提升效率”的智慧运行中心,成为医院突破瓶颈、实现数智化转型的核心诉求。
(一)
精准对接需求,共建“智慧运行中心”
依托10余年深耕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经验,以及“全域数据整合 + 智慧场景落地”的核心技术优势,新华三集团成为南京鼓楼医院数据建设的核心合作伙伴。双方围绕“智慧运行中心”的核心定位,明确“整合数据、业务联动、管理提效”三大建设目标:既要通过智慧运行中心解决当前数据管理难、决策分析时效性不足的现实问题,也要做好整体规划、夯实基础,为后续科研创新与精准医疗发展预留充足的数据支撑能力。这一规划不仅与医院“打造现代化智慧医院标杆”的长期愿景高度契合,更为“智慧运行中心”的落地划定了清晰路径。
(二)
筑牢数据底座:全域数据湖破解互通难题
“智慧运行中心” 的核心价值实现,始于数据壁垒的打破。针对医院数据来源多、类型杂的特点,新华三为 “智慧运行中心” 量身定制“医疗全域实时贴源数据湖解决方案”,作为中心的核心数据底座:采用CDC实时同步技术,无感对接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系统)等38个核心业务系统,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平台的534亿条数据统一归集至数据湖。
同时运用智能数据管理工具,对医院核心业务上千张数据表结构进行标准化解析,通过数据清洗算法与质量校验模型剔除冗余信息,最终将数据治理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此外,数据湖所搭载的实时计算引擎,能实现门诊流量、床位使用率等关键数据的秒级更新—— 这不仅彻底解决了“数据管理难、时效性不够”的核心痛点,更为“智慧运行中心”各类管理场景的智慧化落地,筑牢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
场景化数智赋能:全流程提升管理与决策效率
在稳定的数据底座支撑下,新华三进一步针对医院管理核心场景输出定制化方案,推动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双提升”:
◆在实时运行监控层面,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医院物理空间与业务流程的数字镜像,管理者依托可视化平台,可直观掌握各院区门诊量、入院人数、出院人数、床位使用率、诊室使用情况、大型设备运行状态等关键指标。目前,医院早交班数据每日早七点可在 10 秒内精准生成,并实时推送至各主管领导,管理响应效率直接提升 75%。
◆在精细化决策层面,新华三融合管理大数据理念与医疗行业场景特性,将“波士顿矩阵”分析模型与CMI、国考指标深度结合,开发多维度绩效分析模块:系统可自动对比各科室的病种结构、诊疗效率、成本控制能力,生成可视化的科室竞争力雷达图,助力管理者精准定位优势病组与改进方向。
以南京鼓楼医院某科室为例,系统分析显示其核心指标同比、环比均处于低位。医院随即围绕该科室待住院患者入住率、平均住院日、CMI(病例组合指数)、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等核心指标深挖原因,进而优化科室资源配置。优化后,该科室年度手术量同比提升18%,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1.2天,实现了医疗质量与患者体验的同步改善。
(四)
价值量化与行业示范:数据驱动医疗高质量发展
新华三为南京鼓楼医院打造的“智慧运行中心”,已形成可量化、可复制的价值成果。
◆从运营效率看,医院运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20%,门诊候诊时间平均缩短20%,大型医疗设备利用率提升15%,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从数据价值看,数据应用开发上线周期缩短60%,接口重复开发减少80%,临床研究项目数据获取周期从15天压缩至5天,数据赋能科研与临床的能力显著增强。
“智慧运行中心”赋能南京鼓楼医院实现了“数据管理从分散到聚合、数据采集从离线到实时、指标口径统一管理,一数一源,全流程数据闭环的根本性转变,成为全国落地医疗数据要素化应用的典型实践医院之一,为全国三级医院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数据底座搭建 — 中心功能落地 — 场景化赋能 — 价值量化输出”的完整参考路径。
未来,新华三将继续迭代“智慧运行中心”方案,以更前沿的数字技术破解医院管理痛点,助力更多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数据要素红利真正惠及医患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