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安装指南
本章节下载: 01-安装指南 (6.24 MB)
本手册适用于如下以太网交换机产品:
产品系列 |
产品代码 |
产品型号 |
|
S5130S-EI-G系列 |
非PoE机型 |
LS-5130S-10T4X-EI-Q-G3 |
S5130S-10T4X-EI-Q-G |
LS-5130S-36F-EI-G |
S5130S-36F-EI-G |
||
LS-5130S-36S-EI-G |
S5130S-36S-EI-G |
||
LS-5130S-54S-EI-G |
S5130S-54S-EI-G |
||
LS-5130S-30C-EI-G |
S5130S-30C-EI-G |
||
LS-5130S-54C-EI-G |
S5130S-54C-EI-G |
||
LS-5130S-32MS-EI-G |
S5130S-32MS-EI-G |
||
LS-5130S-32MS-EI-G-Q |
|||
LS-5130S-52MS-EI-G |
S5130S-52MS-EI-G |
||
LS-S5130S-28T4X-EI-Q-G-G3 |
S5130S-28T4X-EI-Q-G |
||
LS-S5130S-16T4X-EI-Q-G-G3 |
S5130S-16T4X-EI-Q-G |
||
PoE机型 |
LS-5130S-36S-PWR-EI-G |
S5130S-36S-PWR-EI-G |
|
LS-5130S-54S-PWR-EI-G |
S5130S-54S-PWR-EI-G |
||
LS-5130S-32MS-PWR-EI-G |
S5130S-32MS-PWR-EI-G |
||
LS-5130S-52MS-PWR-EI-G |
S5130S-52MS-PWR-EI-G |
||
LS-5130S-10PT4X-EI-Q-G3 |
S5130S-10PT4X-EI-Q-G |
为避免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及对人身的伤害,请遵从以下的注意事项:
· 在清洁交换机前,应先将交换机的电源连接线拔出。不要用湿润的布料擦拭交换机,不可用液体清洗交换机。
· 请不要将交换机放在水边或潮湿的地方,并防止水或湿气进入交换机机壳。
· 请不要将交换机放在不稳定的箱子或桌子上,万一跌落,会对交换机造成严重损害。
· 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并保持交换机通气孔畅通。
· 交换机要在正确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请确认工作电压同交换机电源所标示的电压相符。
· 为减少受电击的危险,在交换机工作时不要打开外壳,即使在不带电的情况下,也不要随意打开交换机机壳。
· 在更换扩展卡、可插拔电源模块和风扇模块时一定要使用防静电腕带,防止静电损坏部件。
本系列交换机安装前,请检查安装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交换机正常工作。安装环境检查项目如表1-1所示。
检查项目 |
检查要求 |
通风散热要求 |
确认设备四周留出10cm以上的散热空间,以利于设备的散热。
· 严禁将设备安装在靠近热源的位置,比如:火炉、取暖器等。 · 确保设备安装环境空气流通。 · 严禁将设备或电源适配器的散热孔堵塞。 |
防潮要求 |
设备运行时需注意远离水源和湿气。 · 交换机需要安装在干净整洁的、干燥的、通风良好的、温度控制在稳定范围的场所内。 · 设备安装环境严禁出现渗水、滴漏、结露现象,否则需加装除湿设备(如带除湿功能空调、专用除湿机)等。 · 禁止在水源下方或者靠近水源的地方操作设备,比如:洗手池、洗衣房或者其他高湿度的区域。 · 禁止湿手触摸设备。 |
温度/湿度要求 |
为保证交换机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机房内需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若机房内长期湿度过高,易造成绝缘材料绝缘不良甚至漏电,有时也易发生材料机械性能变化、金属部件锈蚀等现象;若相对湿度过低,绝缘垫片会干缩而引起紧固螺丝松动,同时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下,易产生静电,危害交换机上的电路;温度过高则危害更大,长期的高温将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过程,使交换机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其寿命。 本系列交换机的具体温/湿度要求请参见该产品硬件描述。 |
防雷要求 |
· 有接地排的情况,设备接地连接的机房接地排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 无接地排使用接地体(如角钢)接地的情况,打入地下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 信号线缆应沿室内墙壁走线。如果实际条件无法完全满足室内走线,应避免室外架空走线,可采取埋地走线或采用钢管穿线的方式布线。对应的网口必须要安装通流量合适的信号防雷器。 · 信号线缆应避开电源线、避雷针引下线等高危线缆走线。 · 电源线应尽量室内走线,如果实际条件无法完全满足室内走线,电源线从户外引入,直接连接到设备的交流电源口时,需要在设备的交流电源接口安装通流量合适的电源防雷器;如果电源防雷器为防雷模块,防雷模块与设备电源输入接口之间的电源线长度应小于5m。 · 所有安装场景中交换机、机柜、独立的电源模块和防雷器都需要单独接地。 · 光缆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层进入机房后,需要在ODF架或熔纤盒上做好接地处理。 |
布线要求 |
· 线缆应分类安装及捆扎。 · 电源线、地线与信号线缆应保持5cm以上距离。 |
防静电要求 |
· 按照交换机接地的要求,首先将交换机进行正确接地。 · 安装或拆卸设备、可插拔部件过程中,操作者需佩戴防静电腕带,防止静电放电带来的设备或部件损坏。 · 需确保防静电腕带的一端已经接地,另一端与佩戴者的皮肤良好接触。 |
洁净度要求 |
|
防腐蚀性气体条件要求 |
安装场所内避免有酸性、碱性或其他腐蚀性气体。 |
电磁环境要求 |
· 交流供电系统为TN系统,交流电源插座应采用有保护地线(PE)的单相三线电源插座,使设备上滤波电路能有效的滤除电网干扰。 · 设备工作地点远离强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高频大电流设备。 · 必要时采取电磁屏蔽的方法,如接口电缆采用屏蔽电缆。 |
室内灰尘落在产品机体上,可造成静电吸附和积尘腐蚀,使金属接插件或金属接点接触不良,不但会影响设备寿命,还容易造成设备故障。为保证设备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对其洁净度要求如下表。
表1-2 产品洁净度要求
灰尘类别 |
单位 |
最大值 |
灰尘粒子(直径≥0.5μm) |
粒/m³ |
≤1.8×107 |
为达到上述要求,可对机房采取如下措施:
· 机房远离污染源,工作人员禁止在机房内吸烟、饮食;
· 建议门、窗加防尘橡胶条密封,窗户建议装双层玻璃并严格密封。开向室外的门窗宜采用纱门、纱窗,外窗应具有较好的防尘功能;
· 地面、墙面、顶面采用不起尘的材料,应贴壁纸或刷无光漆,不要刷易粉化的涂料,避免粉尘脱落;
· 经常打扫机房,保持机房整洁,并每月定期清洗机柜防尘网;
· 相关人员进入机房前应穿好防静电工作服、戴好鞋套,保持鞋套、防静电工作服清洁,经常更换。
腐蚀气体可与电子产品内部的金属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不仅会腐蚀金属部件,加速产品老化,还容易导致产品故障。产品腐蚀气体浓度限值要求如下表。
表1-3 产品腐蚀气体浓度限值要求
腐蚀气体类别 |
平均值(mg/m³) |
最大值(mg/m3) |
SO2(二氧化硫) |
0.3 |
1.0 |
H2S(硫化氢) |
0.1 |
0.5 |
Cl2(氯气) |
0.1 |
0.3 |
HCI(氯化氢) |
0.1 |
0.5 |
HF(氟化氢) |
0.01 |
0.03 |
NH3(氨气) |
1.0 |
3.0 |
O3(臭氧) |
0.05 |
0.1 |
NOx(氮氧化物) |
0.5 |
1.0 |
注:平均值为机房环境中腐蚀性气体的典型控制限值,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超过该值要求。最大值是限值或峰值,每天达到限值的时间不应超过30min。 |
为达到上述要求,可对机房采取如下措施:
· 机房尽量避免建在腐蚀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
· 机房不得与下水、排污、竖井、化粪池等管道相通,机房外部也应远离此类管道,机房入风口应背对这类污染源;
· 机房装修使用环保材料,应避免使用含硫、含氯的保温棉、橡胶垫、隔音棉等有机材料,同时含硫较多的石膏板也应避免使用;
· 柴油、汽油机应单独放置,禁止与设备同处一个机房内;燃油机位于机房外部时,排风方向应在机房下风处,并远离空调进风口;
· 蓄电池应单独隔离放置,禁止放在同一个房间;
· 定期请专业公司进行监测和维护。
安装交换机前,请检查安装场所是否符合要求。本系列交换机,在表1-4中的A1、A2类场所可正常运行;在A3、B1、B2、C类场所使用则会存在可靠性问题。
场所类别 |
定义 |
具体场所举例 |
A1:室内受控环境 |
· 温湿度受控的室内 · 封闭或完全遮蔽的室内 |
数据中心主机房、IDC机房、密闭空调方舱、室外空调机柜柜内、热交换机柜柜内等 |
A2:室内部分受控环境 |
· 温湿度部分受控的室内 · 不完全封闭或简单遮蔽的场所 · 不在污染源附近 |
不在污染源附近的简易机房、民房、车库、楼道、直通风机柜柜内;或者只有顶棚(遮阳棚)的房子、火车站站台、体育馆等 |
A3:室内不受控环境 |
· 温湿度不受控的室内 · 不完全封闭或简单遮蔽的场所 · 污染源附近 |
污染源附近的简易机房、民房、车库、楼道、直通风机柜柜内;或者只有顶棚(遮阳棚)的房子、火车站站台、体育馆等;或者装修完但还未清理灰尘的房间以及正在装修的房间 |
B1:室外一般环境 |
· 温湿度不受控的无遮蔽场所 · 不在污染源附近 |
远离污染源的完全裸露户外场所 |
B2:室外恶劣环境 |
· 温湿度不受控的无遮蔽场所 · 海洋上环境或污染源附近的陆地室外场所 |
海岛、舰船上;污染源附近的户外完全裸露场所 |
C:特殊环境 |
· 特殊应用环境 |
埋地下,水下,海底,人井等 |
表1-4中关于“污染源附近”的定义,请参见下表。
表1-5 污染源附近的定义
污染源类别 |
相距半径范围 |
盐水(如海洋、盐水湖) |
≤3.7公里 |
冶炼厂、煤矿、热电厂等重污染源 |
≤3公里 |
化工、橡胶、电镀等中等污染源 |
≤2公里 |
食品、皮革、采暖锅炉等轻污染源 |
≤1公里 |
交换机对配电条件或供电环境的要求如表1-6所示。
检查项目 |
检查要求 |
准备要求 |
供电电源在交换机安装前应准备到位。 |
电压要求 |
交换机的工作电压应在交换机可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内,交换机可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请参见产品的硬件描述。 |
插座及线缆要求 |
· 如果外部供电系统提供的是交流制式插座,请用户自备满足当地制式的交流电源线缆。并注意检查供电端的PE是否接地。 · 如果外部供电系统提供的是直流配电盒,请用户自备直流电源线缆。 · 产品包装内的电源线作为随设备发货附件之一,只可与本包装内的主机配套使用,不可用于其它设备上。 |
S5130S-EI-G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属于1类激光设备。
S5130S-EI-G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的光模块若处于工作状态,请不要直视这些光接口,因为光纤发出的光束具有很高的能量,可能会伤害到视网膜。
· 十字螺丝刀:P1-100mm、P2-150mm、P3-250mm
· 一字螺丝刀:P4-75mm
· 斜口钳、剥线钳、断线钳
· 记号笔
· 卷尺
· 防静电腕带
· 接口线缆
· 各种仪表
· 交换机配置终端
安装工具或设备需要用户自备。
安装前请检查安装附件是否齐备,如果发现附件损坏或遗失,请订购新的附件。
附件编码 |
描述 |
配置情况 |
适配机型 |
2105A02X |
前挂耳组件(含2个前挂耳,8个M4螺钉) |
标配1套 |
所有机型(除S5130S-28T4X-EI-Q-G、S5130S-16T4X-EI-Q-G、S5130S-30C-EI-G、 S5130S-54C-EI-G、S5130S-10T4X-EI-Q-G和S5130S-10PT4X-EI-Q-G) |
0223A05H |
前挂耳组件(含2个前挂耳,4个M4螺钉) |
标配1套 |
S5130S-10T4X-EI-Q-G |
0223A056 |
前挂耳组件(含2个前挂耳,4个M4螺钉) |
标配1套 |
S5130S-10PT4X-EI-Q-G |
2150K02Y |
前挂耳组件((含2个前挂耳,4个M4螺钉) |
标配一套 |
S5130S-16T4X-EI-Q-G |
2150A03X |
前挂耳组件(含2个前挂耳,8个M4螺钉) |
标配一套 |
S5130S-28T4X-EI-Q-G |
- |
M6螺钉和浮动螺母 |
用户自备 |
所有机型 |
- |
脚垫 |
标配4个 |
所有机型 |
- |
接地线 接地线的实际外观与该示意图可能略有不同,请以实际外观为准 |
标配1根 |
所有机型 |
- |
接地螺钉 |
标配1个 |
所有机型 |
- |
滑道及滑道导轨 |
标配1对 |
· S5130S-30C-EI-G · S5130S-54C-EI-G |
- |
交流电源线 各国家/地区使用的电源线外观及参数不同,具体请参见设备实际情况,该示意图以中国标准电源线为例 |
固定电源设备:标配1根 |
· S5130S-36S-PWR-EI-G · S5130S-54S-PWR-EI-G · S5130S-52MS-EI-G · S5130S-32MS-EI-G · S5130S-52MS-PWR-EI-G · S5130S-32MS-PWR-EI-G · S5130S-16T4X-EI-Q-G · S5130S-28T4X-EI-Q-G |
固定电源设备:标配2根 |
· S5130S-36F-EI-G · S5130S-36S-EI-G · S5130S-54S-EI-G |
||
PSR150-A电源模块:标配1根 |
· S5130S-30C-EI-G · S5130S-54C-EI-G |
||
- |
直流电源线 |
PSR150-D电源模块:标配1根 |
· S5130S-30C-EI-G · S5130S-54C-EI-G |
- |
扎带 |
标配1根 |
· S5130S-36F-EI-G · S5130S-36S-EI-G · S5130S-54S-EI-G · S5130S-36S-PWR-EI-G · S5130S-54S-PWR-EI-G · S5130S-52MS-EI-G · S5130S-32MS-EI-G · S5130S-52MS-PWR-EI-G · S5130S-32MS-PWR-EI-G |
- |
电源线防脱卡钩 电源线防脱卡钩的实际外观与该示意图可能略有不同,请以实际外观为准 |
PSR150-A电源模块:标配1个 |
· S5130S-30C-EI-G · S5130S-54C-EI-G |
04042967 |
选配1根 |
所有机型 |
|
0404A1EE |
USB-to-RJ45 Console口电缆 |
选配1根 推荐选购H3C Console口线缆,新华三商城网站链接如下:https://www.h3cmall.com/items/8014/1560126 |
所有机型 |
- |
Micro USB Console口电缆 |
1根,用户自备 |
· S5130S-30C-EI-G · S5130S-54C-EI-G |
在H3C系列交换机机箱盖的1个安装螺钉上封有H3C公司的防拆封条,当代理商对交换机进行维护时,要求所维护交换机的这个封条完好,所以,用户在打开交换机机箱盖前,请先与本地代理商联系,获得允许;否则,由于擅自操作导致交换机无法维护,将由用户本人负责。
请您妥善保管交换机及各部件的包装盒、包装袋等物品,以便将来需要时使用。
表2-1 S5130S-EI-G交换机安装方式介绍
设备型号 |
可选安装方式 |
挂耳类型 |
说明 |
安装交换机到机柜步骤 |
· S5130S-30C-EI-G · S5130S-54C-EI-G |
挂耳和滑道配合安装 |
挂耳和滑道(标配),如图2-3所示 |
可以根据安装场景的需要将挂耳安装在设备端口侧或电源侧挂耳安装位,配合滑道将交换机安装到机柜 |
具体请参见2.2.2 |
· S5130S-36F-EI-G · S5130S-36S-EI-G · S5130S-54S-EI-G · S5130S-36S-PWR-EI-G · S5130S-54S-PWR-EI-G · S5130S-52MS-EI-G · S5130S-32MS-EI-G · S5130S-52MS-PWR-EI-G · S5130S-32MS-PWR-EI-G · S5130S-28T4X-EI-Q-G |
挂耳安装 |
挂耳A(标配),外观如图2-2(A)所示 |
可以根据安装场景的需要将挂耳安装在设备端口侧或电源侧挂耳安装位: · 对于PoE机型,支持将挂耳安装在端口侧和电源侧 · 对于非PoE机型,仅支持将挂耳安装在端口侧 |
具体请参见2.2.3 |
· S5130S-10T4X-EI-Q-G · S5130S-16T4X-EI-Q-G |
挂耳B(标配),外观如图2-2(B)所示 |
仅支持将挂耳安装在端口侧 |
||
S5130S-10PT4X-EI-Q-G |
挂耳C(标配),外观如图2-2(C)所示 |
(1): 安装挂耳到交换机的螺钉孔 |
(2): 安装挂耳到机柜立柱方孔条的螺钉孔 |
(1): 滑道导轨 |
(2): 滑道 |
图2-4 通过挂耳和滑道配合安装交换机到19英寸机柜过程示意图
图2-5 通过挂耳安装交换机到19英寸机柜过程示意图
如果机柜上带有托盘,还可以通过挂耳与托盘相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安装方式为:将交换机放置在托盘上,根据挂耳的安装位置,移动交换机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安装挂耳。
将交换机安装到19英寸机柜时需注意,交换机对于机柜的前后立柱方孔条间距有安装要求,具体请参见表2-2。
设备型号 |
安装方式 |
前后立柱方孔条最小间距 |
前后立柱方孔条最大间距 |
S5130S-30C-EI-G |
挂耳+滑道 |
442mm |
650mm |
S5130S-54C-EI-G |
挂耳+滑道 |
442mm |
650mm |
本节以安装挂耳和滑道导轨到交换机一侧为示意,另一侧的安装类似,不再重复描述。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2) 安装挂耳和滑道导轨到设备时,先将挂耳的长边贴近设备,使挂耳安装孔与设备侧面的螺钉孔对齐,如图2-6中①所示。
(3) 顺时针方向拧紧M4螺钉,从而将挂耳固定到设备
(4) 再将滑道导轨贴近设备,使滑道导轨的安装孔与设备侧面的螺钉孔对齐,如图2-6中②所示。
(5) 顺时针方向拧紧M4螺钉,从而将滑道导轨固定到设备。
图2-6 安装挂耳和滑道导轨到交换机示意图(以S5130S-54C-EI-G为例)
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 根据规划好的交换机在机柜上的安装位置,确定对应滑道在机柜后立柱方孔条上的安装位置。
(2) 将浮动螺母安装到滑道对应安装位的后立柱方孔上。
(3) 将滑道的安装孔位与机柜对应侧的后立柱方孔对齐,并用螺钉配合浮动螺母将滑道固定到机柜上。
(4) 用类似方法安装另一侧滑道。两侧滑道高度须保持一致,以保证滑道能滑入导轨。
(5) 检查滑道安装位置,请确保将滑道的承载平面和立柱方孔条相邻两个RU之间的分界线对齐。
1 RU有3个孔的高度,中间孔为辅助安装孔,两侧孔为标准安装孔。其中相邻的两个标准安装孔之间的间距略小于辅助安装孔和与它相邻的标准安装孔之间的间距,请注意区别。
图2-7 安装滑道到机柜后立柱示意图
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将浮动螺母安装到交换机安装位前立柱的方孔上,如图2-8中①所示。
(3) 一位安装人员用手托住交换机的底部,调整机箱方位,使机箱两侧的导轨正对机柜内侧立柱上的滑道,然后水平缓慢的推动交换机,使两边的滑道平稳地滑入导轨,直到机箱挂耳紧贴机柜前立柱方孔条,如图2-8中②所示。
(4) 另一位安装人员用满足机柜安装尺寸要求的螺钉将交换机通过挂耳固定在机架上,保证位置水平并牢固,如图2-8中③所示。
图2-8 安装交换机到机柜示意图(以S5130S-54C-EI-G为例)
S5130S-EI-G系列交换机(除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均支持此安装方式,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 将挂耳的安装孔与设备侧面的螺钉孔对齐。
(2) 顺时针方向拧紧M4螺钉(标配),从而将挂耳固定到设备,如图2-9、图2-10和图2-11所示。
图2-9、图2-10和图2-11以安装挂耳到交换机一侧为示意,另一侧的安装类似,不再重复描述。
图2-9 安装挂耳到交换机示意图(类型A挂耳,安装在端口侧)
图2-10 安装挂耳到交换机示意图(挂耳A,安装在电源侧)
图2-11 安装挂耳C到机箱的示意图(挂耳B)
图2-12 安装挂耳D到机箱的示意图(挂耳C)
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检查并确认挂耳已固定在交换机两侧。
(3) 一位安装人员用手托住交换机的底部,根据实际情况和挂耳的安装位置,沿机柜移动交换机至合适的位置。
(4) 另一位安装人员用M6螺钉和配套的浮动螺母(螺钉和浮动螺母需用户自备,表面经过防锈处理)将交换机通过挂耳固定在机架上,保证位置水平并牢固,如图2-13所示。
图2-13 安装交换机到机柜示意图(挂耳A)
图2-14 安装交换机到机柜示意图(挂耳B)
图2-15 安装交换机到机柜示意图(挂耳C)
很多情况下,用户并不具备19英寸标准机柜,此时,人们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将交换机放置在干净的工作台上,此种操作比较简单,安装过程如下:
(1) 小心地将交换机倒置。用干燥的软布清洁设备底板上的圆形压印区域,确保没有油污或灰尘吸附。
(2) 将四个脚垫分别从粘贴纸上取下,粘贴到设备底板上的四个圆形压印区域内。
(3) 将交换机正置,放在工作台上。
操作中,只要注意如下事项即可:
· 保证工作台的平稳性与良好接地。
· 交换机四周留出10cm的散热空间。
· 不要在交换机上放置重物。
· 交换机保护接地线的正确连接是交换机防雷、防干扰的重要保障,所以用户必须正确连接保护接地线。
·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的防雷安装指导,请参考《H3C 设备防雷安装指导手册》。
· 本节图示中设备的电源和接地端子位置仅供参考,请根据设备实际情况进行连接。
接地是为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措施,通过接地线将设备与安装环境接地装置连接来实现。接地的主要作用包括:防止人身遭受电击伤害、保护设备和线路免遭损坏、预防电气火灾、防止雷击、防止电磁耦合干扰、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根据设备所处的不同安装环境,请安装人员选择适当的接地方式。
· 消防水管和大楼的避雷针接地都不是正确的接地选项,以太网交换机的保护接地线应该连接到机房的工程接地。
· 请使用设备随机提供的保护接地线连接交换机到机房的接地排,否则不能保证接地效果,容易导致交换机损坏。
当以太网交换机所处安装环境中有接地排时,将交换机的黄绿双色保护接地线一端接至设备的接地孔上,设备的接地螺钉和接地孔位于设备后面板,并有接地标识。具体步骤如下:
(1) 取下交换机设备后面板的接地螺钉。
(2) 将设备随机附带的保护接地线的OT端子套在接地螺钉上。
(3) 将套了OT端子的接地螺钉安装到接地孔上,并用螺丝刀拧紧。
连接保护地线到交换机时,请注意OT端子不能防碍扩展卡的安装和拆卸。
图2-16 连接保护地接线到交换机的接地孔(以S5130S-54C-EI-G为例)
(1): 接地螺钉 |
(2): 保护接地线的OT端子 |
(3): 接地标识 |
(4): 接地孔 |
(5): 保护接地线 |
保护地接线一端连接交换机之后,另一端与机房的接地排相连,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交换机与接地排的距离,截取合适长度的保护接地线。
(2) 用剥线钳剥掉约20mm长的绝缘胶皮,使用尖嘴钳子将露出的金属丝处理成圆型形状,圆形的大小能够套紧在接地排的接线柱为宜。
(3) 将处理过的保护接地线套在接地排的接地柱上,用六角螺母将保护接地线紧固在接地柱上。
(1): 接地柱 |
(2): 接地排 |
(3): 处理过的保护接地线 |
(4): 六角螺母 |
消防水管和大楼的避雷针接地都不是正确的接地选项,以太网交换机的保护接地线应该连接到机房的工程接地排。
当设备所处安装环境中没有接地排,附近有泥地并且允许埋设接地体时,可采用长度不小于2.5m的角钢或钢管,直接打入地下,接地体上端距离地面不小于0.7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在土壤较薄的石山或碎石多岩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接地体掩埋的深度。
接地体采用热镀锌钢材时,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角钢截面积应不小于50mm×50mm×5mm,钢管壁厚应不小于3.5mm,扁钢不小于40mm×4mm,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设备黄绿双色的接地线应和角钢采用电焊连接,焊接点和易生锈位置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图2-18 机房附近允许埋设接地体时接地安装示意图(以S5130S-54C-EI-G为例)
(1): 设备接地螺钉 |
(2): 设备后面板 |
(3): 保护接地线 |
(4): 大地 |
(5): 焊接点 |
(6): 接地体 |
交换机的保护接地线连接完成后,需要进行连接检查,检查事项如下:
· 有接地排的情况:请首先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交换机的接地端子与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应小于0.1W。再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机房接地排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W。
· 无接地排,埋设接地体的情况:请首先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交换机的接地端子与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应小于0.1W。再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体(如角钢)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W。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宜在接地体泥土周围撒一些降阻剂、换土等措施来降低土壤的电阻率。
· 关于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可参考《H3C 设备防雷安装指导手册》。
· 请不要接触风扇模块中露出的任何导线、扇叶、旋转轴及端子部分,避免对人身造成伤害,以及避免损害风扇的动平衡,导致风扇运转时噪音加大。
· 当风扇模块内部线路或元器件出现故障时,请移交维修人员进行检修,不要随意拆卸风扇模块上的部件。
· 请确认风扇模块气流方向和安装环境的通风要求一致,LSPM1FANSA为吹风风扇,风向为电源侧进风,端口侧以及机身两侧出风,风扇把手为蓝色;LSPM1FANSB为抽风风扇,风向为端口侧以及机身两侧进风,电源侧出风,风扇把手为红色。
· 设备必须安装两个相同型号的风扇模块,否则禁止上电运行。
· 设备运行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可插拔模块插槽不能为空,请务必安装相应的模块或假面板。
· 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两个风扇模块均出现故障,则必须在2分钟内完成故障风扇模块的更换。
· 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一个风扇模块出现故障,则当环境温度不高于27℃时,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故障风扇模块的更换,且更换前需保持故障风扇模块在位;当环境温度高于27℃时,请立即进行更换。
仅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交换机支持可插拔风扇模块,用户可根据实际的通风散热需求为交换机选配合适风道方向的风扇模块,可选配的风扇模块和规格请参见硬件描述部分。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从风扇模块包装盒中取出风扇模块,为了使风扇模块顺利安装到设备风扇插槽中,插入前请注意风扇模块型号,确保风扇模块能和设备匹配。
(3) 正对设备的风扇插槽,将风扇模块TOP标识朝向上方,用手捏住风扇模块把手将风扇模块沿着风扇插槽导轨水平插入,直到风扇模块完全进入插槽,并且与背板连接器端子接触良好,如图2-19所示。
为了避免损坏风扇和对插的连接器端子,在风扇插入过程中动作要缓慢,如果插入过程阻力较大或风扇模块位置出现偏斜,必须先拔出风扇模块,然后重新插入。
· 请不要接触风扇模块中露出的任何导线、扇叶、旋转轴及端子部分,避免对人身造成伤害,以及避免损害风扇的动平衡,导致风扇运转时噪音加大。
· 为了更好的保护风扇模块,应将拆卸下来的风扇模块放到防静电袋中。请不要将风扇模块放置在潮湿的地方,也不要让液体进入风扇模块内部。
· 当风扇模块内部线路或元器件出现故障时,请移交维修人员进行检修,不要随意拆卸风扇模块上的部件。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用手捏紧风扇模块上的把手,同时沿插槽导轨向外拉动风扇模块,将风扇模块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拉出风扇插槽,如图2-20所示。
(3) 将拆卸下来的风扇模块放到防静电袋中。
仅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交换机支持可插拔电源模块。用户可根据需要为交换机选配一个或两个电源模块,可选配的电源模块和规格请参见硬件描述部分。
电源的安装和拆卸包括:电源模块的安装和拆卸、电源线的安装和拆卸。安装上电和断电拆卸过程应严格按照图2-21和图2-22顺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或对人身造成伤害。
每个电源模块必须单独配置一个断路器。
PSR150-A和PSR150-D电源模块的安装与拆卸步骤基本相同,本手册以PSR150-A电源模块为例介绍其安装与拆卸过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从电源模块包装盒中取出电源模块,确认电源模块型号与所需一致。
(3) 选择安装电源模块的电源插槽。安装过程中操作者需正对交换机的电源插槽。
(4) 保证电源模块上下方向正确,用一只手握住电源模块上的拉手,另一只手托住电源模块底部,将电源模块沿着电源插槽导轨水平插入,直到电源模块完全进入插槽,如图2-23中①所示。
(5) 用十字螺丝刀顺时针方向拧紧电源模块两侧的固定螺钉,使电源模块固定在交换机设备中,如图2-23中②所示。
图2-23 电源模块安装示意图
· 为了避免损坏电源模块或受电设备背板的连接器端子,在电源模块插入过程中动作要缓慢,如果插入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较大或电源模块位置出现偏斜,必须先拔出模块,然后重新插入。
· 固定螺钉时,如果发现螺钉不能拧紧,很可能是因为电源模块没有正确安装引起的,请仔细检查。
若准备安装电源模块的电源槽位上有电源假面板,请先拆卸电源假面板。
用十字螺丝刀逆时针方向旋转,松开电源模块插槽假面板上的安装螺钉,拆下假面板。
图2-24 电源假面板拆卸示意图
拆卸电源模块的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拆除电源线与外置供电系统和电源模块的连接。
(3) 用十字螺丝刀对准电源模块的固定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固定螺钉完全与受电设备脱离。
(4) 用一只手握住电源模块上的拉手,将电源模块拉出来一部分,然后另一只手托住电源模块下方,将电源模块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地拉出。
(5) 将拆卸下来的电源模块放置到防静电垫子上或电源模块的包装袋中。
图2-25 电源模块安装示意图
若电源模块拆卸完成后无须安装新的电源模块,请及时安装假面板。
表2-3 S5130S-EI-G系列交换机电源线连接方式一览表
电源型号 |
可选择的供电方式 |
电源线的具体连接方法 |
PSR150-A |
100~240V AC;50/60Hz |
|
240V DC |
||
PSR150-D |
-48V机房直流供电 |
|
外置RPS电源供电 |
||
固定电源 |
交流供电 |
每路电源输入必须单独配置一个断路器。连接电源线时,请确保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安装交流电源线的防脱卡钩,将防脱卡钩的两头分别插入交流电源接口两侧的插孔中。
(3) 将电源线防脱卡钩扳向左边,如图2-26所示。
(4) 将电源模块附带的交流电源线带插孔的一端插到电源模块的交流输入插口上,如图2-27中①所示。
(5) 将交流电源线的防脱卡钩向右扳,卡住交流电源线,如图2-27中②所示。
(6) 将交流电源线的另一端插到外置交流供电系统的插座上。
图2-26 PSR150-A交流电源线连接示意图(一)
图2-27 PSR150-A交流电源线连接示意图(二)
· 选用机房-48V直流供电时,请使用电源模块标配的直流电源线;选用H3C推荐的外置-54V RPS直连电源供电时,需使用与所选RPS电源配套的专用电源线。
· 与机房-48V直流供电系统连接时,请注意直流电源线的两根电缆上的正、负极性标签,避免出现连接错误。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保证直流电源线插头上下方向正确,如果上下倒置,安装过程将受到电源模块直流输入插口和电源线插头特殊设计的结构限制,不能顺利进行.然后将其插入到电源模块直流输入插口上,如图2-28中①所示。
(3) 用一字螺丝刀顺时针方向拧紧直流电源线插头两侧自带的螺钉,使电源线插头固定在电源模块直流输入插口上,如图2-28中②所示。
(4) 将直流电源线另一端与机房-48V直流供电系统或外置RPS电源相连。
图2-28 PSR150-D直流电源线连接示意图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将电源线带插孔的一端插到交换机的电源输入插口上,如图2-29所示。
(3) 用可拆卸式扎带将电源线固定到后面板上,以防止电源线脱落,如图2-30所示。
仅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交换机支持安装扩展卡,可选配的扩展卡型号及其介绍请参见硬件描述部分。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用十字螺丝刀逆时针方向旋转,松开扩展卡插槽处假面板上的安装螺钉,拆下假面板,如图2-31所示。
(3) 从包装袋中取出扩展卡,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安装:
a. 将前面板上的扳手向右扳,如图2-32中①所示;
b. 沿着插槽导轨平稳滑动插入扩展卡,直到扩展卡和交换机紧密接触为止,如图2-32中②所示;
c. 将扩展卡前面板上的扳手向左扳,如图2-32中③所示;
d. 用十字螺丝刀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拧紧扩展卡上的固定螺钉,固定扩展卡,如图2-32中④所示。
请妥善保存拆卸下来的假面板,以便将来使用。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用十字螺丝刀对准扩展卡上的固定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固定螺丝上的弹簧完全弹出。
(3) 将前面板上的扳手向右扳。
(4) 将扩展卡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地拉出,直到扩展卡完全脱离交换机底座。
图2-33 扩展卡拆卸示意图
安装或拆卸扩展卡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 请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扩展卡表面元件。
· 在操作过程中,请不要用力过猛。
· 若扩展卡拆卸完成后无须安装新的扩展卡,请及时安装假面板,以防止灰尘进入,并保证交换机的正常通风。
· 请不要在交换机启动过程中安装或拆卸扩展卡,在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支持热插拔操作。
· 为保证扩展卡正常使用,拆卸扩展卡后,请务必间隔10秒以上再重新安装。
在交换机安装过程中,每次加电前均要进行安装检查,检查事项如下:
· 检查交换机周围是否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机柜或工作台是否稳固;
· 检查保护接地线是否连接正确;
· 检查选用电源与交换机的标识电源是否一致;
· 检查电源输入电缆连接关系是否正确;
· 检查接口线缆是否都在室内走线,无户外走线现象;若有户外走线情况,请检查是否进行了交流电源防雷插排、网口防雷器等的连接。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的防雷安装指导,具体请参考《H3C 设备防雷安装指导手册》。
用户可通过交换机的串行配置口或者Micro USB配置口登录设备的命令行接口管理界面。
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交换机系列交换机提供两种配置连接方式,一种是通过串行配置口电缆连接,另一种是通过Micro USB配置口电缆连接。两种配置连接方式不可同时使用,同时连接两个接口时,仅Micro USB CONSOLE口生效。
其他机型交换机仅支持通过串行配置口电缆连接。
配置环境搭建(如图3-1):终端(本例为一台PC)通过配置电缆与交换机的CONSOLE口相连。
本系列交换机提供两种配置电缆用于连接交换机和配置终端,如表3-1所示。
配置连接方式 |
配置电缆类型 |
配置终端侧连接器类型 |
交换机侧连接器类型 |
通过串行Console口电缆连接 |
DB9-to-RJ45 Console口电缆 |
DB-9孔式插头 |
RJ-45 |
USB-to-RJ45 Console口电缆 |
USB口 |
RJ-45 |
|
通过Micro USB Console口电缆连接 |
Micro USB Console口电缆 |
USB口 |
Micro-USB |
不同厂商提供的配置电缆RJ45连接器引脚定义可能存在差异,为避免配置终端显示异常,推荐您使用H3C提供的配置电缆(参见表1-7安装附件列表);如果您需要自备配置电缆,请确保RJ45连接器引脚定义与表3-2一致。
串行配置口电缆是一根8芯屏蔽电缆,一端是压接的RJ-45插头,插入交换机的CONSOLE口里;另一端则同时带有1个DB-9插头,可插入配置终端的9芯串口插座。串行配置口电缆如图3-2所示:
RJ-45 |
Signal |
DB-9 |
Signal |
1 |
RTS |
8 |
CTS |
2 |
DTR |
6 |
DSR |
3 |
TXD |
2 |
RXD |
4 |
SG |
5 |
SG |
5 |
SG |
5 |
SG |
6 |
RXD |
3 |
TXD |
7 |
DSR |
4 |
DTR |
8 |
CTS |
7 |
RTS |
通过终端配置交换机时,串行配置口电缆的连接步骤如下:
(1) 将串行配置口电缆的DB-9孔式插头接到要对交换机进行配置的PC或终端的串口上。
(2) 将串行配置口电缆的RJ-45一端连到交换机的配置口上。
连接时请认准接口上的标识,以免误插入其他接口。
由于PC机串口不支持热插拔,不能在交换机带电的情况下,将串口插入或者拔出PC机。当连接PC和交换机时,应先安装配置电缆的DB-9端到PC机,再连接RJ-45到交换机;在拆下时,先拔出RJ-45端,再拔下DB-9端。
· 通过USB-to-RJ45口电缆进行配置连接时,用户需要到H3C官方网站(http://www.h3c.com/.)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并将驱动程序安装到配置终端上。
· 驱动程序下载链接:https://www.h3c.com/cn/Home/QR/USB_to_RJ45_Console.htm。
· 请先安装驱动程序再连接配置电缆。若您安装驱动程序时,已完成配置线缆的安装,安装完驱动程序后,需要重新插拔配置终端侧的USB口。
· 对于USB-to-RJ45 Console口电缆,其RJ45连接器引脚定义请参见表3-2。
以下以安装驱动程序到Windows系统为例进行介绍。安装驱动程序到其它操作系统的安装方式,请参照驱动程序压缩包中对应文件夹(文件夹按照操作系统类型命名)内的相关的安装指导文档。
USB-to-RJ45 Console口配置电缆连接步骤如下:
(1) 通过点击驱动程序下载链接或者将链接拷贝到浏览器的地址栏,登录到USB-to-RJ45 Console驱动的下载界面,将驱动程序下载并保存在本地。
(2) 通过查看Windows文件夹下的“Read me.txt”文件,判断配置终端操作系统软件版本是否支持该驱动程序。
(3) 如果支持,请安装驱动程序“PL23XX-M_LogoDriver_Setup_v200_20190815.exe”。
(4) 在安装向导的欢迎页面,点击<Next>按钮。
图3-3 安装向导欢迎页面
(5) 驱动程序安装完成,点击<Finish>按钮,退出向导。
图3-4 安装向导完成页面
(6) 将标准USB接头连接到配置终端的USB口上。
(7) 将另一端RJ-45接头连接到交换机的CONSOLE口。
通过Micro USB配置口电缆连接时,用户需要到H3C官方网站(http://www.h3c.com/)下载USB Console驱动程序,并将驱动程序安装到配置终端(PC)上。
仅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交换机支持通过Micro USB配置口电缆进行配置连接,连接步骤如下:
(1) 将标准USB接头端连接PC或终端的USB口上。
(2) 通过点击如下链接或者将链接拷贝到浏览器的地址栏,登录到USB Console驱动的下载界面,将驱动程序下载并保存在本地:
https://www.h3c.com/cn/Home/QR/USBControl.htm
(3) 运行Installer进行驱动程序的预安装,完成后弹出“驱动预安装成功”对话框。
(4) 将Micro USB接头连接到交换机的Micro USB Console口后,系统会自动完成驱动的安装。
在通过CONSOLE口搭建本地配置环境时,配置终端可以通过终端仿真程序与交换机建立连接。这里的“终端仿真程序”可选用超级终端或PuTTY等,用户可以运行这些程序来连接网络设备、Telnet或SSH站点,这些程序的详细介绍和使用方法请参见该程序的使用指导。
打开PC,在PC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并设置终端参数。参数设置要求如下:
· 波特率:9600
· 数据位:8
· 停止位:1
· 奇偶校验:无
· 流量控制:无
在上电之前要对交换机进行如下检查:
· 电源线连接是否正确。
· 供电电压是否与交换机要求的一致。
· 配置电缆连接是否正确,配置使用的终端是否已经打开,配置参数是否已完成设置。
在S5130S-EI-G系列交换机上电启动过程中,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进入设备的BootRom菜单。设备上电启动过程中BootRom的界面显示、菜单项的具体操作,均与设备正在使用的软件版本有关。关于BootRom菜单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与软件版本配套的产品版本说明书。
交换机上电启动完成后,会进入命令行接口界面。H3C 系列交换机提供了丰富的命令视图,有关配置命令及命令行接口的详细介绍,请查阅交换机配套配置指导及命令参考。
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是H3C自主研发的软件虚拟化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多台设备虚拟为一台设备,从而将网络中的同层设备进行横向整合,减少复杂的拓扑带来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S5130S-EI-G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IRF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在多台交换机之间进行物理连接,形成一个逻辑上的独立实体,从而构建具备高可靠性、易扩展性和易管理性的新型智能网络。
S5130S-EI-G系列交换机分为两组,相同组的设备之间支持建立IRF,不同组的设备之间不支持建立IRF,具体分组情况请参见表4-1。
设备分组 |
设备型号 |
第一组 |
· S5130S-30C-EI-G · S5130S-54C-EI-G |
第二组 |
· S5130S-36F-EI-G · S5130S-36S-EI-G · S5130S-54S-EI-G · S5130S-36S-PWR-EI-G · S5130S-54S-PWR-EI-G · S5130S-52MS-EI-G · S5130S-32MS-EI-G · S5130S-52MS-PWR-EI-G · S5130S-32MS-PWR-EI-G · S5130S-10T4X-EI-Q-G · S5130S-10PT4X-EI-Q-G · S5130S-28T4X-EI-Q-G · S5130S-16T4X-EI-Q-G |
设备搭建IRF的具体步骤如图4-2所示。
图4-2 IRF系统安装流程图
表4-2 IRF安装流程说明
编号 |
步骤 |
说明 |
1 |
规划IRF方案 |
进行IRF连接前,首先需要根据用户网络以及设备的实际情况规划IRF方案,具体规划的内容包括: · 确定IRF成员设备数量和安装位置 · 确定IRF各成员设备的角色和编号 · 选择IRF连接拓扑及成员设备间的连接方式 · 预留需要用于IRF连接的物理端口 · 规划线缆连接方案 |
2 |
根据规划安装IRF成员交换机到指定位置 |
安装各成员交换机到指定机柜或工作台的指定位置,安装方法请参见:2.2 安装交换机到19英寸机柜 |
3 |
完成交换机地线及电源线连接 |
|
4 |
交换机上电 |
- |
5 |
进行IRF系统软件配置 |
IRF功能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交换机配套配置指导中的“虚拟化技术配置指导” |
6 |
根据规划安装IRF连接线缆 |
在不同成员设备间进行物理连接 |
7 |
被选为Standby的成员设备重启 |
完成IRF建立 |
S5130S-EI-G系列交换机各机型能提供的交换容量不同,将多台设备组成IRF后,IRF能提供的交换容量为各成员设备的交换容量之和,请根据网络的接入和上行需求确定需要组成IRF的设备数量和型号。
完成机型和数量的选择后,请在机柜上预留出设备安装的位置。S5130S-EI-G系列交换机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摆放:
· 集中式放置,即将IRF的所有成员设备放置在一个机柜内,提供大容量的集中接入方案;
· 将成员设备分别布置在各个机柜中,实现数据中心的Top of rack接入方案。
· IRF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IRF搭建完成后,您也可以方便的向IRF中增加新的成员设备。
· S5130S-EI-G支持IRF成员设备的最大数量,请参见与软件版本配套的产品版本说明书。
IRF中的成员设备具有Master和Standby两种角色,只有一台设备可以成为Master,负责管理整个IRF;其余设备均为Standby,作为Master的备份设备运行。
· 各成员设备在IRF系统中的角色由角色选举产生,具体的角色选举规则请参见交换机配套配置指导中的“虚拟化技术配置指导”。
· 请根据实际组网需求确定Master设备,在后期软件配置时,可以通过修改相关参数使被选定的设备在选举中胜出,成为Master。
IRF在运行过程中,使用成员编号来标志和管理成员设备。请您在搭建IRF之前,统一规划各设备的成员编号,并在后期进行相应的软件配置,以保证IRF中成员编号的唯一性。
IRF成员设备间的连接状态和拓扑关系通过IRF端口的连接来体现。IRF端口是一种虚拟端口,IRF端口之间的连接是基于与之绑定的IRF物理端口之间的连接而建立的。每台IRF成员设备上可以创建两个IRF端口,IRF-port1和IRF-port2。在连接IRF成员设备时,必须保证一台设备的IRF-port1对应的物理端口与对端设备IRF-port2对应的物理端口进行连接。
IRF支持链形连接和环形连接两种拓扑,环形连接比链形连接更可靠。当环形链路中出现一条链路故障时,IRF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不会受到影响;当链形链路中出现一条链路故障时,会引起IRF分裂,因此建议用户使用环形连接方式。
设备面板图以S5130S-30C-EI-G为例,在下图及此后的图示中,设备上与两个IRF端口对应的物理端口位置仅作示例,并不表示唯一的对应方式。
图4-3 IRF链型连接方式及对应的拓扑示意图
图4-4 IRF环型连接方式及对应的拓扑示意图
S5130S-EI-G系列交换机能够使用10GE光接口作为IRF物理端口,实现成员设备间的IRF物理连接,您也可以通过将多个SFP+接口与一个IRF端口绑定的方式,来实现成员设备间的聚合IRF连接。聚合IRF连接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根据您选择的连接拓扑和连接方式,您需要在设备上预留相应数量的接口,以便后期通过软件配置将这些接口与IRF端口进行绑定。
在S5130S-EI-G系列交换机上进行IRF端口和IRF物理端口的绑定时,需要注意不同机型对于绑定关系的限制,请参见表4-3。
表4-3 不同型号设备上IRF端口与IRF物理端口的对应方式
设备型号 |
IRF物理端口 |
IRF端口与IRF物理端口的对应方式 |
· S5130S-30C-EI-G · S5130S-54C-EI-G |
前面板提供的SFP+口和后面板通过插入接口模块扩展卡提供的端口 |
· 如果一个IRF端口对应多个IRF物理端口,则这些IRF物理端口必须为相同速率接口。 · IRF端口对应的IRF物理端口没有位置限制,即如果一个IRF端口对应多个IRF物理端口,则这些IRF物理端口可以分别位于前面板上或接口模块扩展卡上。 · 端口需工作在10G速率下 |
· S5130S-36F-EI-G · S5130S-36S-EI-G · S5130S-54S-EI-G · S5130S-36S-PWR-EI-G · S5130S-54S-PWR-EI-G · S5130S-52MS-EI-G · S5130S-32MS-EI-G · S5130S-52MS-PWR-EI-G · S5130S-32MS-PWR-EI-G · S5130S-10T4X-EI-Q-G · S5130S-10PT4X-EI-Q-G · S5130S-28T4X-EI-Q-G · S5130S-16T4X-EI-Q-G |
前面板提供的SFP+口 |
· 如果一个IRF端口对应多个IRF物理端口,则这些IRF物理端口必须为相同速率接口 · 端口需工作在10G速率下 |
S5130S-EI-G系列交换机可以使用光口和线缆来实现IRF连接。关于交换机光口支持的光模块和线缆的详细信息,请参见《H3C S5130S-EI-G系列交换机 硬件描述》和《H3C S5130S-EI-G系列交换机 光模块适配关系表》。
下面以使用SFP+光模块和光纤为例,为您介绍几种IRF线缆连接方案。
· 下文中仅以使用同侧面板上的端口进行连接的成员设备进行举例,如果您选用的设备之间需要使用不同侧面板上的端口进行连接,请注意根据设备的安装位置计算或测量所使用线缆的长度。
· 建议用户使用环形拓扑进行连接,下文中仅介绍环形拓扑的连接方案。
下文中以4台设备为例进行线缆连接方案的介绍,使用更少数量的设备时请参考进行连接。
如果IRF的所有成员设备都安装在同一机柜内,建议您选择使用以下连接方式实现环形连接。
上述连接方式对应的是比较直观的环形拓扑,便于后期维护。拓扑连接关系如图4-5所示。
当IRF中的成员设备分别处于并排放置的多个机柜中时,建议您选择使用以下连接方式实现环形连接。
下文中以4台设备为例进行线缆连接方案的介绍,使用其他数量的设备时请参考进行连接。
图4-7 Top of rack环形连接示意图
上述方式的实际拓扑连接关系如图4-5所示。
完成IRF成员设备的安装后,启动交换机。请分别登录各IRF成员设备进行IRF系统软件配置,配置的内容包括:
· 成员设备编号
· 成员设备优先级
· IRF端口和物理端口的对应关系
· 登录交换机的方式请参见交换机配套配置指导中的“基础配置指导”。
· IRF系统软件配置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交换机配套配置指导中的“虚拟化技术配置指导”。
· 如果您选用扩展模块接口卡上的接口作为IRF物理端口,请首先安装接口模块扩展卡,再进行IRF端口的配置。
根据规划的网络拓扑和连接方式,在成员设备之间连接光模块和光纤。
在安装光模块和光纤时,请佩戴防静电腕带。
完成IRF的搭建之后,您可以通过IRF任意成员设备的CONSOLE口登录到IRF系统。在IRF上创建三层接口,为其配置IP地址并确保与终端路由可达后,您就可以使用Telnet、SNMP方式远程访问IRF系统,相关内容请参见交换机配套配置指导中的“基础配置指导”。
成功登录IRF系统后,您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命令查看IRF系统的运行情况。IRF显示和维护的方法如表4-4所示。
操作 |
命令 |
显示IRF中所有成员设备的相关信息 |
display irf |
显示本IRF中所有成员设备的预配置信息 |
display irf configuration |
查看IRF的拓扑信息 |
display irf topology |
为了防止IRF链路断开导致的网络故障,在IRF搭建完成后,请为IRF配置多Active检测(Multi-Active Detection,简称MAD)机制。具体配置方法请参见交换机配套配置指导中的“虚拟化技术配置指导”。
S5130S-EI-G系列(除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交换机采用了固定电源。
用户可以通过查看交换机的交流电源状态指示灯(PWR/PWR1/PWR2)来判断交换机供电是否出现故障,具体请参见表5-1。
指示灯 |
指示灯状态 |
含义 |
交流电源状态指示灯(PWR/PWR1/PWR2) |
灭 |
交流输入不正常或交流未接入 |
若交流电源接口供电故障,请进行如下检查:
· 检查交换机的电源输入接口是否无故障。
· 检查交换机与外接供电系统间的连线是否连接正确。
· 检查外接供电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 检查外接供电系统电源插座是否正常。
· 检查交换机的工作温度,保证电源的良好通风(温度过高时,电源模块会停止工作进入自保护状态)。
完成上述检查后,如果交流电源状态指示灯仍然灭。请联系代理商或当地用服工程师,进行问题的进一步定位处理。
仅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交换机采用了可插拔电源设计,用户可以根据交换机前面板上的可插拔电源模块指示灯来判断交换机电源系统是否故障。可插拔电源模块指示灯的详细信息,请参见硬件描述部分。
电源系统工作正常时,对应的可插拔电源模块状态指示灯应保持绿色常亮;否则请进行如下检查:
(1) 检查交换机电源线是否连接正确。
(2) 检查交换机供电电源与交换机所要求的电源是否匹配。
(3) 检查交换机的工作温度,保证电源的良好通风。
当已确定选用的可插拔电源型号正确、电源与交换机接触良好、交换机工作温度正常后,若可插拔电源模块状态指示灯显示仍不正常。请联系代理商或当地用服工程师,进行问题的进一步定位处理。
当电源模块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可按照2.6 安装/拆卸电源模块所描述的方法进行更换。
S5130S-EI-G系列(除S5130S-30C-EI-G、S5130S-54C-EI-G、S5130S-32MS-EI-G(产品代码:LS-5130S-32MS-EI-G-Q)S5130S-10T4X-EI-Q-G、S5130S-10PT4X-EI-Q-G、S5130S-28T4X-EI-Q-G和S5130S-16T4X-EI-Q-G)交换机采用了固定风扇。
用户可以通过查看交换机的系统状态指示灯(SYS)来判断交换机的风扇是否出现故障。当风扇故障时,设备会通过系统状态指示灯进行告警通知。
当固定风扇出现故障时,用户无法自行解决风扇故障,请尽快联系代理商或当地用服工程师进行处理。
仅S5130S-30C-EI-G和S5130S-54C-EI-G交换机采用了可插拔风扇模块。当风扇出现故障时,用户可按照2.5 安装/拆卸风扇模块所描述的方法进行更换。
· 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两个风扇模块均出现故障,则必须在2分钟内完成故障风扇模块的更换。
· 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一个风扇模块出现故障,则当环境温度不高于27℃时,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故障风扇模块的更换,且更换前需保持故障风扇模块在位;当环境温度高于27℃时,请立即进行更换。
交换机上电后,如果系统正常,将在配置终端上显示启动信息;如果配置出现故障,配置终端可能无显示或者显示乱码。
如果上电后,配置终端无显示信息,首先要做以下检查:
· 电源是否正常。
· 配置口电缆是否正确连接。
如果以上检查未发现问题,很可能是配置电缆有问题或者终端参数的设置错误,请进行相应的检查。
如果配置终端上显示乱码,很可能是终端参数的设置错误。请确认终端的参数设置:
· 波特率:9600
· 数据位:8
· 停止位:1
· 奇偶校验:无
· 流量控制:无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