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13.39 MB)
表1-1 本手册包含的设备型号如下:
产品丝印 |
产品代码 |
H3C SR6604 |
RT-SR6604-Chassis-H3 |
H3C SR6608 |
RT-SR6608-Chassis-H3 |
RT-SR6608-DS-H3 |
本章介绍了H3C SR6604和SR6608路由器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为了避免在安装路由器过程中对人和设备造成伤害,请您在安装前仔细阅读本节的安全建议。实际情况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 请不要将设备机箱和安装工具放在行走区域内。
· 请将路由器放置在干燥、平整的地方,并且做好防滑措施。
· 搬运或移动机箱之前要拔掉所有的外部电缆。
· 找到外置电源开关,以备在安装和维护设备时,若发生紧急事故,可以及时切断电源;必要时,应立即拔掉设备的电源线。
· 请不要带电打开和合上机箱盖。
· 建议用户使用UPS(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
· 如果设备有两个电源输入,请在关闭电源时确保两个电源都已经关闭。
· 尽量不要一个人进行带电维护。
· 在进行安装拆卸等操作时,尽量确保电源为关闭状态。
H3C SR6604和SR6608路由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请您在搬运路由器时注意:
· 搬运路由器时,请紧握路由器机箱两侧的把手。
· 多人配合(至少2人)搬运路由器。
· 抬起或放置路由器时,请勿用力过猛,请确保搬运路由器过程中,用力均匀、缓慢。
· 搬运时步伐要稳,步调要一致,并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请勿通过抓握路由器模块(风扇框、电源)把手、机箱通风孔或机箱后面板拉手来进行设备的搬运,否则可能因该部件无法承重而引起路由器损坏,甚至会伤害到您的身体。
为防止静电损伤,应做到:
· 设备及地板良好接地。
· 室内防尘。
· 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
· 接触电路板和光模块时,应戴防静电腕带,穿防静电工作服。
· 将拆卸下来的内存条、CF卡、接口模块等,以电路板面朝上的方式放置在抗静电的工作台上或放入防静电袋中。
· 观察或转移已拆卸的内存条、CF卡、接口模块时,应用手接触电路板的外边缘,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电路板上的元器件。
(1) 将手伸进防静电腕带。
(2) 拉紧锁扣,并确认防静电腕带与皮肤接触良好。
(3) 将防静电插头插在机箱的防静电插孔中。
(4) 确认机柜良好接地。
为了安全起见,请使用万用表检查防静电腕带的阻值。人体与地之间的电阻应该在1~10兆欧姆之间。
1: 防静电腕带 |
2: 防静电腕带锁扣 |
3: 防静电插头 |
路由器属于1类激光设备。
光接口发出的激光束具有很高的能量,直视光纤内部的激光束,可能会伤害您的眼睛。
如果具有光接口处于工作状态,请勿直视光接口。
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并延长使用寿命,设备必须在室内使用,并且使用场所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请根据路由器及其附件(如机柜、接口模块等)的实际重量来估计地面承重要求,并确保安装场所地面的承重能力满足此需求。有关重量的规格参数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介绍”。
机房内的温度过高、过低或者剧烈变化,都将降低路由器的可靠性,影响其使用寿命。为保证路由器长期可靠工作,机房内需维持一定的温度。路由器安装场所的温度要求请参见下表。
项目 |
说明 |
工作温度 |
0°C~45°C |
存储温度 |
-40°C~70°C |
为保证路由器正常工作,机房内需维持一定的湿度。
· 若机房内湿度过高,易造成绝缘材料绝缘不良甚至漏电,或材料机械性能变化、金属部件锈蚀等问题。
· 若机房内湿度过低,绝缘垫片会干缩而导致紧固螺丝松动;另外,在干燥的环境下,易产生静电,危害路由器上的电路。
路由器安装场所的湿度要求请参见下表。
表1-3 机房湿度要求
项目 |
说明 |
工作湿度 |
10%RH~95%RH(非凝露) |
存储湿度 |
5%RH~95%RH(非凝露) |
对路由器来说,灰尘也是一大危害,因为室内灰尘落在机体上会造成静电吸附,使金属接插件或金属接点接触不良,不但会影响设备寿命,而且容易造成通信故障。当室内相对湿度偏低时,更易产生这种静电吸附。
设备对机房内的灰尘含量及直径要求见下表。
灰尘类别 |
直径 |
含量 |
灰尘粒子 |
≥0.5μm |
≤1.8×107粒/m3 |
除灰尘外,腐蚀性气体会加速金属器件的腐蚀和某些部件的老化。机房内应防止腐蚀气体的侵入,机房腐蚀气体浓度要求见下表。
腐蚀气体类别 |
平均值(mg/m3) |
最大值(mg/m3) |
SO2(二氧化硫) |
0.3 |
1.0 |
H2S(硫化氢) |
0.1 |
0.5 |
Cl2(氯气) |
0.1 |
0.3 |
HCI(氯化氢) |
0.1 |
0.5 |
HF(氟化氢) |
0.01 |
0.03 |
NH3(氨气) |
1.0 |
3.0 |
O3(臭氧) |
0.05 |
0.1 |
NOx(氮氧化物) |
0.5 |
1.0 |
设备采用了左进风,右出风的散热方式。风扇框支持自动调速和热插拔。为了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要求:
· 确认设备的入风口及通风口处留有空间(建议大于100mm),以利于设备机箱的散热。
· 确认安装场所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系统。
设备使用中,干扰源无论是来自设备或应用系统外部,还是来自内部,都是以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电磁波辐射、公共阻抗(包括接地系统)耦合的传导方式对设备产生影响,为抗干扰,应做到:
· 对供电系统采取有效的防电网干扰措施。
· 设备工作地的接地装置最好不要与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或防雷接地装置合用,并尽可能相距远一些。
· 远离强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高频大电流设备。
· 必要时采取电磁屏蔽的措施。
SR6604和SR6608设计之初即在防雷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当雷击强度过大时,仍有可能对路由器造成损害。为达到更好的防雷效果,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 保证机箱的保护地用保护地线与大地保持良好接触。连接保护接地线的方法,请参见2.4 连接保护地线。
· 保证交流电源插座的接地点与大地良好接触。
· 可以考虑在电源的输入前端加入电源避雷器,这样可大大增强电源的抗雷击能力。
· 为了达到更好的防雷击效果,对于设备接口模块连接到户外的信号线,如E1等,用户也可以考虑在信号线的输入端增加专门的避雷装置。
安装电源避雷器和信号避雷器的方法,请参见3.5 安装交流电源避雷器(防雷接线排)和3.6 选择和安装信号避雷器。
为了便于路由器的安装和维护,您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空间要求。
· 请在用于安装路由器的机柜前后预留足够的空间,建议机柜前后与墙面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小于1米。为了便于路由器通风散热,建议机房的净高不小于3米。
· 请确认机柜有足够的预留空间(高度、深度)安装路由器,对机柜的空间要求请参见表1-6,有关路由器尺寸方面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介绍”。
表1-6 SR6604/SR6608路由器对机柜的要求
机型 |
设备尺寸 |
对机柜的要求 |
SR6604 AC |
· 宽436mm · 高220mm(5RU) · 装配完成后总深576mm ¡ 机箱本体深480mm ¡ 前侧信号线走线架深95mm ¡ 机箱后部接地螺钉高11mm |
H3C推荐您选配深度为0.8m及以上的机柜,并且要求: · 前方孔条到前门有不小于95mm空间 · 前方孔条到后门有不小于481mm空间 |
SR6604 DC |
· 宽436mm · 高220mm(5RU) · 装配完成后总深576mm ¡ 机箱本体深480mm ¡ 前侧信号线走线架深95 mm ¡ 机箱后部接地螺钉高11mm |
H3C推荐您选配深度为0.8m及以上的机柜,并且要求: · 前方孔条到前门有不小于95mm空间 · 前方孔条到后门有不小于481mm空间 |
SR6608 AC |
· 宽436mm · 高308mm(7RU) · 装配完成后总深576mm ¡ 机箱本体深480mm ¡ 前侧信号线走线架深95mm ¡ 机箱后部接地螺钉高11mm |
H3C推荐您选配深度为0.8m及以上的机柜,并且要求: · 前方孔条到前门有不小于95mm空间 · 前方孔条到后门有不小于481mm空间 |
SR6608 DC |
· 宽436mm · 高308mm(7RU) · 装配完成后总深576mm ¡ 机箱本体深480mm ¡ 前侧信号线走线架深95mm ¡ 机箱后部接地螺钉高11mm |
H3C推荐您选配深度为0.8m及以上的机柜,并且要求: · 前方孔条到前门有不小于95mm空间 · 前方孔条到后门有不小于481mm空间 |
SR6608-DS |
· 宽436mm · 高308mm(7RU) · 装配完成后总深576mm ¡ 机箱本体深480mm ¡ 前侧信号线走线架深95mm ¡ 机箱后部接地螺钉高11mm |
H3C推荐您选配深度为0.8m及以上的机柜,并且要求: · 前方孔条到前门有不小于95mm空间 · 前方孔条到后门有不小于481mm空间 |
电源线与信号线都在机箱前部出线。如果使用导体截面积为16平方毫米及以上的电源线,因电源线弯曲半径较大,请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前方孔条到前门的空间。
请确保安装场所的供电系统稳定,并能够满足电源模块额定输入电压等参数的要求。请根据安装的单板及风扇框功耗来选配电源模块,有关功耗和电源模块的规格参数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介绍”。
表1-7 安装附件
接地线 |
防静电腕带 |
绑线扎带 |
挂耳 |
|
|
|
|
M6螺钉(SR6608-DS提供,其他款型请用户自备) |
浮动螺母(SR6608-DS提供,其他款型请用户自备) |
|
|
项目 |
要求 |
是否满足 |
|
安装场所 |
通风散热 |
· 设备入风口及通风口处留有大于100mm的空间 · 安装场所有良好的通风散热系统 |
|
温度 |
0°C~45°C |
|
|
相对湿度 |
10%~95%(非凝露) |
|
|
洁净度要求 |
灰尘粒子≤1.8×107粒/m3 |
|
|
防静电要求 |
· 设备及地板良好接地 · 室内防尘 · 满足温度、湿度要求 · 接触电路板时,戴防静电手套或者防静电腕带,穿防静电工作服 · 将拆卸下来的内存条、CF卡、HIM/MIM等,以电路板面朝上的方式放在抗静电的工作台上或者放入防静电袋中 · 观察或者转移已拆卸的内存条、CF卡、HIM/MIM时,应用手接触电路板的外边缘 |
|
|
电磁环境要求 |
· 对供电系统采取有效的防电网干扰措施 · 设备工作地的接地装置不要与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或防雷接地装置合用,并尽可能相距远一些 · 远离强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和高频大电流设备 · 采取电磁屏蔽的措施 |
|
|
防雷击要求 |
· 机箱的保护地良好接地 · 交流电源插座的接地点良好接地 · 加网口避雷器(可选) · 加电源避雷器(可选) · 在连接到户外的信号线的输入端加信号避雷装置(可选) |
|
|
供电要求 |
· 建议使用UPS(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 · 明确外置电源开关位置,以备在操作设备发生事故时切断电源 |
|
|
机柜安装要求 |
· 请确认机柜有良好的通风散热系统 · 机柜足够牢固,能够支撑设备及其安装附件的重量 · 机柜的尺寸适合设备的安装 · 设备机柜前后与墙面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0.8米 |
|
|
安全注意事项 |
· 设备远离热源和潮湿之地 · 识别外置电源开关 |
|
|
安装工具和设备 |
· 设备自带安装附件 · 用户自带安装附件 |
|
|
参考文档 |
· 设备的随机资料 · 网上资料 |
|
本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请您妥善保管路由器及各部件的包装盒、包装袋等物品,以便将来需要时使用。
· 请确认已经仔细阅读“第1章 安装前的准备”,并按要求完成准备工作。
· 请检查机柜的接地与平稳性,并确保机柜内有足够大的位置放置待安装的机箱,机柜内部和周围没有影响机箱安装的障碍物。
· 请确认已经准备好待安装的路由器,并搬运到离机柜较近,方便移动的位置。
SR6604/SR6608安装到机柜支持挂耳和托盘配合安装或者挂耳和滑道配合安装,请根据设备的实际应用场景选择恰当的安装方式。安装路由器到机柜的过程将以SR6604路由器为例。
(1) 确定设备安装的位置,安装托盘到机柜。
(2) 如下图所示,根据托盘的位置,使用前挂耳分别在机柜的两个前立柱方的孔条上标记出安装浮动螺母的位置。
图2-2 标记浮动螺母的安装位置
(3) 如下图所示,按照标记好的位置分别在机柜立柱的方孔条上安装浮动螺母。
图2-3 安装浮动螺母
如下图所示,安装挂耳到机柜之前,需要先用螺丝将走线架固定到左挂耳。
SR6608-DS走线架集成在左挂耳上,无须单独安装。
图2-4 安装SR6604的走线架
1: 左挂耳 |
2: 走线架 |
安装设备到机柜之前,需要先将左、右前挂耳分别固定到路由器前面板的左右两侧。
安装挂耳到机箱时,挂耳与路由器固定的螺钉孔与机箱侧面板上的螺钉对齐,并使用螺丝刀顺时针拧紧螺钉,将挂耳固定到设备上。
(1) 将设备放置在机柜的托盘上,根据实际情况,沿机柜托盘移动设备,注意保证设备与机柜立柱间的距离,以便后续固定挂耳。
(2) 用满足机柜安装尺寸要求的盘头螺钉(螺钉型号最大不得超过国标M6,表面经过防锈处理)将设备通过挂耳固定在机架上,并保证位置水平并牢固。
图2-6 固定设备到机柜
挂耳和滑道的安装方式与挂耳和托盘安装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将机箱安装到机柜前,需要在机柜上安装滑道。推荐您订购H3C滑道,路由器机箱和推荐使用的滑道如表2-1所示,滑道的安装方式请参见滑道随机附带的安装说明书。如果机柜上已有滑道,此步骤可以跳过。
请根据机箱配置的重量选择适用的滑道。
机型 |
机箱最大满配重量 |
滑道选配 |
||||
适用滑道型号 |
最大承重能力 |
伸缩调节范围 |
占用机柜空间 |
说明 |
||
SR6604 |
38Kg |
LSXM1BSR |
450KG |
630mm~900mm |
1RU |
三者可选其一 |
LSTM1KSGD0 |
280KG |
300mm~500mm |
2RU |
|||
LSTM2KSGD0 |
360KG |
500mm~800mm |
2RU |
|||
SR6608/SR6608-DS |
50Kg |
LSXM1BSR |
450KG |
630mm~900mm |
1RU |
三者可选其一 |
LSTM1KSGD0 |
280KG |
300mm~500mm |
2RU |
|||
LSTM2KSGD0 |
360KG |
500mm~800mm |
2RU |
设备保护地线的正常连接是设备防雷、抗干扰的重要保障,所以用户在安装、使用设备时,必须首先正确接好保护地线。
(1) 取下机箱后面板接地孔上的连接螺钉。
(2) 将设备随机附带的接地线的OT端子套在机箱接地螺钉上。
(3) 将套了OT端子的接地孔连接螺钉安装到接地孔上,并用螺丝刀拧紧。
图2-7 连接保护地线到接地排
· 设备机箱与大地之间的电阻要小于5欧姆。
· 请使用设备随机提供的保护地线连接设备到接地排,否则不能保证接地效果,容易导致设备损坏。
系统运行时,如果备用主控板的软件版本和主用主控板的软件版本不一致,可能会造成系统故障。
· 系统软件版本低于R7103时,如果安装备用主控板,系统会检测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软件版本。如果二者版本不一致,备用主控板将不能启动。用户可以使用ha slave-ignore-version-check命令强制要求系统忽略对备用主控板进行版本检查。
· 系统升级到R7103及以上版本时,如果安装备用主控板,备用主控板会通过自动同步功能,来保持与主用主控板版本一致。
· 安装RPE-X1/RPE-X3/RPE-X5/RPE-X5E主控板前需要先安装对应的托板,承载RPE-X1、RPE-X3、RPE-X5和RPE-X5E主控板的托板不一致,请确保安装的托板适配对应的主控板。
· RPE-X1支持BKEB型号的托板,RPE-X3支持BKEC型号的托板,RPE-X5/RPE-X5E支持BKED型号的托板,托板型号请参见托盘上条码信息。
· 当设备配置双主控时,备用的主控板支持热插拔,配置单主控时,不允许热插拔主控板。
· 当设备上同时安装了两块主控板时,主用主控板的指示灯ACT(绿色)常亮。
· 关于主控板运行状态指示灯的说明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 主控板启动过程中(此时RUN灯快闪),不允许插拔FIP或SAP/OAP,否则可能导致硬件故障。
RPE-X1、RPE-X3、RPE-X5和RPE-X5E主控板的安装方式一致,下面以安装RPE-X1主控板为例进行说明。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安装主控板的插槽(可以安装在Slot0或者Slot1,这里以安装在Slot1为例)。
(3) 由于主控板RPE-X1需要一个RPE-X1托板来承载,因此,需要先安装RPE-X1托板。
图2-8 RPE-X1托板结构
(4) 将RPE-X1托板的器件侧朝上,并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插槽,直到机箱附件底部的导向销套到背板的导向柱上,然后将扳手用力向内扣合。RPE-X1托板完全插入后,再用螺丝刀拧紧RPE-X1托板扳手处的紧固螺钉。
图2-9 安装RPE-X1托板
(5) 将主控板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主控板插槽,然后将扳手用力向内扣合。(将主控板推入插槽时要均匀用力,以免造成对设备和主控板的损坏)
图2-10 将主控板RPE-X1插入主控板插槽
(6) 用螺丝刀对准主控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7) 在系统上电后,RUN指示灯(绿色)会快速闪烁(8Hz),直到主控板应用程序加载完毕,RUN指示灯变为慢闪(1Hz),表明主控板运行正常。
当设备配置双主控时,备用的主控板支持热插拔,配置单主控时,不允许热插拔主控板。
· 当设备上同时安装了两块主控板RSE-X1时,主用主控板的指示灯ACT(绿色)常亮。
· 关于主控板RSE-X1运行状态指示灯的说明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 主控板启动过程中(此时RUN灯快闪),不允许插拔FIP或SAP/OAP,否则可能导致硬件故障。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安装主控板的插槽(可以安装在Slot1或者Slot2,这里以安装RSE-X1到Slot1为例)。
(3) 拆卸插槽上的主控板假面板,用螺丝刀逆时针拧松假面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取下假面板。
(4) 将主控板沿着Slot1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主控板插槽,直到主控板底部的导向销套到背板的导向柱上,然后将扳手用力向内扣合。(将主控板推入插槽时要均匀用力,以免造成对设备和主控板的损坏)
图2-11 将主控板RSE-X1插入主控板插槽
(5) 用螺丝刀对准主控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6) 在系统上电后,RUN指示灯(绿色)会快速闪烁(8Hz),直到主控板应用程序加载完毕,RUN指示灯变为慢闪(1Hz),表明主控板RSE-X1运行正常。
当设备配置双主控时,备用的主控板支持热插拔,配置单主控时,不允许热插拔主控板。
· 当设备上同时安装了两块主控板时,主用主控板的指示灯ACT(绿色)常亮。
· 关于主控板运行状态指示灯的说明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 MCP主控处理引擎只支持FIP-10和FIP-20。
· 主控板启动过程中(此时RUN灯快闪),不允许插拔FIP或SAP/OAP,否则可能导致硬件故障。
由于安装MCP的方法类似,故以安装MCP-X1为例。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安装MCP的插槽(可以安装在Slot1或者Slot2,这里以安装MCP到Slot1为例)。
(3) 拆卸插槽上的主控板假面板,用螺丝刀逆时针拧松假面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取下假面板。
(4) 将MCP沿着Slot1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主控板插槽,直到MCP底部的导向销套到背板的导向柱上,然后将扳手用力向内扣合。(将主控板推入插槽时要均匀用力,以免造成对设备和主控板的损坏)
图2-12 将MCP插入主控板插槽
(5) 用螺丝刀对准MCP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6) 在系统上电后,RUN指示灯(绿色)会快速闪烁(8Hz),直到MCP应用程序加载完毕,RUN指示灯变为慢闪(1Hz),表明MCP-X1运行正常。
· 仅RPE-X5E、FIP-260、FIP-380、SAP-XP4GE32支持安装mSATA接口的SSD硬盘,且设备不支持开启展频(SSC)功能的硬盘。
· SSD硬盘及硬盘紧固螺钉不随机提供,请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购。
· 请选用H3C公司的硬盘,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安装方法如下:
(1) 确认SSD硬盘槽位在业务板上的位置。
图2-13 业务板结构(以FIP-260为例)
1: 前面板 |
2: SSD硬盘槽位 |
(2) 将SSD硬盘以45°角缓慢地推进硬盘插槽。
(3) 将SSD硬盘轻轻往下压,使硬盘金手指与接口触角紧密接触。
(4) 用十字螺丝刀,顺时针旋紧SSD硬盘顶部的紧固螺钉,将硬盘固定在业务板上。
· 设备支持FIP板的热插拔。
· FIP-10和FIP-20只支持在安装了MCP主控处理引擎的设备上工作。
· 关于FIP板的指示灯状态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由于安装FIP板的方法类似,故以安装FIP-210为例。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前面板。
(2) 选择安装FIP板的插槽。
(3) 拆卸插槽上的业务板假面板,用螺丝刀逆时针拧松业务假面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取下假面板。
(4) 将FIP板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直到底部的导向销套到背板的导向柱上,然后将板手用力向内扣合。安装FIP板时,如果FIP板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阻力较大的情况,请拆卸该槽位上面和下面的假面板,然后再进行FIP板的安装。需要注意的是,FIP板安装完毕后,需要装回该槽位上面和下面的假面板,以防止灰尘进入机箱内部。(将FIP板推入插槽时要均匀用力,以免造成对设备和FIP板的损坏)
图2-15 将FIP板插入业务板插槽
(5) 用螺丝刀对准FIP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6) 在系统上电后,RUN指示灯(绿色)会闪一下然后进入快速闪烁(8Hz)阶段,直到FIP板应用程序加载完毕,RUN指示灯变为慢闪(1Hz),表明FIP板运行正常。
· FIP-660相邻的业务板槽位满配,无需安装挡风假面板。
· FIP-660相邻的业务板槽位未满配,必须选择一相邻的空闲业务板插槽安装挡风假面板。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前面板。
(2) 选择需要安装挡风假面板的业务板插槽。
(3) 拆卸插槽上的业务板假面板,用螺丝刀逆时针拧松业务假面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取下假面板。
(4) 将挡风假面板沿插槽导轨水平缓慢推进,直至与设备后面板紧密接触。顺时针拧紧挡风假面板两侧的松不脱螺钉,将挡风假面板固定在设备上。
图2-16 安装挡风假面板
设备支持SAP/OAP/交换网板的热插拔。
由于安装SAP/OAP/交换网板的方法类似,故本节以SAP为例进行介绍。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前面板。
(2) 选择安装SAP/OAP/交换网板的业务板/网板插槽。
(3) 拆卸插槽上的业务板假面板,用螺丝刀逆时针拧松业务假面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取下假面板。
(4) 将SAP/OAP/交换网板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直到底部的导向销套到背板的导向柱上,然后将板手用力向内扣合。安装SAP/OAP/交换网板时,如果SAP/OAP/交换网板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阻力较大的情况,请拆卸该槽位上面和下面的假面板,然后再进行SAP/OAP/交换网板的安装。需要注意的是,SAP/OAP/交换网板安装完毕后,需要装回该槽位上面和下面的假面板,以防止灰尘进入机箱内部。(将SAP/OAP/交换网板推入插槽时要均匀用力,以免造成对设备和SAP/OAP/交换网板的损坏)。
图2-17 将SAP/OAP/交换网板插入业务板插槽
(5) 用螺丝刀对准SAP/OAP/交换网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6) 在系统上电后,RUN指示灯(绿色)会闪一下然后进入快速闪烁(8Hz)阶段,直到SAP/OAP/交换网板应用程序加载完毕,RUN指示灯变为慢闪(1Hz),表明SAP/OAP/交换网板运行正常。
FIP板的RUN指示灯处于绿色快闪状态时,禁止插拔HIM/MIM/MIC/MIC-X接口模块,否则可能导致硬件故障。
· MIM接口模块不支持热插拔,MIC接口模块支持直接热插拔。
· 除MIC-X-CNDE-SJK外的MIC-X接口模块支持直接热插拔,如需带电更换MIC-X-CNDE-SJK接口模块,先长按REMOVE按钮直至RUN灯熄灭再进行拆卸操作。
· HIM接口模块支持热插拔,如需带电更换HIM接口模块,拆卸之前请确保先执行过remove命令。
· 在MIC-X-ET16适配的FIP板上最多支持安装一块MIC-X-Adapter与MIC-ET16L组装的MIC-X-ET16。
图2-18 MIC-X-Adapter安装螺钉
图2-19 MIC-X-Adapter托板
图2-20 MIC-X-Adapter拉手条(以MIC-X-CLP2为例)
(1) 用螺丝刀逆时针拧下MIC接口模块主板上的四个螺钉,使主板与拉手条及垫片分离。
(2) 将主板对齐MIC-X-Adapter托板两侧导轨,缓慢推进直至主板与托板连接器紧密接触。
(3) 将附件包中的M3螺钉装入主板中心的2个安装孔,并顺时针拧紧M3螺钉。
(4) 选择与MIC接口模块包装关系对应的拉手条,将拉手条对齐主板上的接口,并顺时针旋紧左右两侧的M3安装螺钉。MIC接口模块与MIC-X-Adapter的适配关系请参见《H3C SR6600_SR6600-X路由器 接口模块手册》中的“接口模块与灵活接口平台适配关系”。
HIM、MIM、MIC和MIC-X接口模块的安装方法一致。安装步骤如图2-21所示。
(2) 在已安装的FIP板上选择待安装接口模块的槽位。
(3) 用螺丝刀逆时针拧松相应槽位假面板的松不脱螺钉,取下假面板并妥善保管。
(4) 将接口模块沿着插槽导轨缓慢的推入插槽,然后将扳手用力向内扣合直至完全插入。需要注意的是:
¡ 安装HIM/MIM/MIC-X时,器件侧朝上;安装MIC时,器件侧朝下。
¡ 请均衡用力,平插平拔,防止对器件的损坏。
(5) 用螺丝刀对准接口模块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6) 在系统上电后,检查相应槽位接口模块的指示灯:在接口模块初始化完毕后,灯亮表示模块已经正确安装并运行正常;灯灭表示接口模块自检失败。
· 设备支持风扇的自动调速和风扇框的热插拔。
· 关于风扇框的指示灯状态说明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2) 确认风扇框的警告标识方位为朝下,否则风扇框将无法插进导轨。
(3) 将风扇框沿着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插槽。
图2-22 将风扇框推进风扇框插槽
(4) 用螺丝刀对准风扇框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5) 在系统上电后,风扇指示灯RUN指示灯绿色亮,表示风扇运行正常,指示灯灭表示风扇自检失败。
(1) 如果在MCP上安装CF卡,需要先取下CF卡槽位上的CF卡罩,向左按下CF卡罩右侧的弹片,待CF卡罩松动后,再向外用力将其取下;如果在RPE或RSE上安装CF卡,则忽略此步骤。
(2) 将CF卡弹出按键完全按入槽内后,插入CF卡,使其在无外力作用下不再弹出。
(3) 对于MCP,完成上述步骤后还需按住CF卡罩右侧的弹片,合上CF卡罩,并确保弹片完全卡在CF卡槽位上;对于RPE或RSE,则忽略此步骤。
图2-23 把CF卡按入CF卡槽
由于安装电源模块的方法相同,因此,这里以安装PSR650-A交流电源模块为例。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安装电源模块的插槽,将电源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电源插槽。(将电源模块推入插槽时要均匀用力,以免造成对设备和电源模块的损坏)。
图2-24 将电源模块插入电源插槽
(3) 用螺丝刀对准电源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4) 连接好电源线后,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绿色),表明电源运行正常;如果电源指示灯为红色,表明电源模块故障。
关于电源模块运行状态指示灯的说明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1) 确认直流电源开关是OFF状态。
(2) 确认保护地已经正确连接至大地。
(3) 将交流电源线一端插到设备的交流电源插座上,另一端插到供电插座上。
图2-25 连接交流电源线
图2-26 直流电源线示意图(适用于PSR650-D直流电源模块)
连接方法如下:
(1) 确认直流电源开关是OFF状态。
(2) 取下直流电源上的防尘盖。
(3) 用螺丝刀拧下电源端子的固定螺钉。
(4) 将随机所带直流电源线标有(-)的一端使用固定螺钉拧紧到标有(-)的端子上。
(5) 将随机所带直流电源线标有(+)的一端使用固定螺钉拧紧到标有(+)的端子上。
(6) 将直流电源线的另一端连到直流供电设备上。
(7) 盖上直流电源的防尘盖。
图2-27 连接直流电源线
连接直流电源线时请注意电源线上的正负极标签,避免出现连接错误。
图2-28 直流电源线示意图(适用于PSR1200-D直流电源模块)
连接方法如下:
(1) 使用螺丝刀逆时针方向松开电源模块连接器上的松不脱螺钉,将电源连接器从电源模块上拆除放在一边备用。
(2) 将直流电源模块随机附带的直流电源线标有“-”的一端(蓝色)插到电源连接器 标有“-”的端子上,并拧紧紧固螺钉。
(3) 将标有“+”的一端(黑色)插到标有“+”的端子上,并拧紧紧固螺钉。
图2-29 将直流电源线安装到电源连接器
(4) 确定电源连接器安装的方向,将电源连接器插入到直流电源模块,并用螺丝刀顺时针方向拧紧松不脱螺钉。
图2-30 将电源连接器安装到电源模块
(5) 将直流电源线的另一端连到直流供电设备上。
本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H3C SR6604和SR6608路由器的可选配件包括防尘网、光纤盘、网口避雷器、交流电源避雷器和信号避雷器。
可选配件不随机提供,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购。
安装防尘网的方法:
(1) 操作者面对设备机箱的左侧。
(2) 将防尘网的上导轨安装到设备机箱左侧水平靠上的位置,如图3-1所示。
(3) 用螺丝刀对准导轨上的紧固螺丝,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4) 依次完成上导轨全部螺丝的安装。
(5) 将防尘网的下导轨安到设备机箱左侧水平靠下的位置,如图3-2所示。
(6) 用螺丝刀对准导轨上的紧固螺丝,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7) 依次完成下导轨全部螺丝的安装。
(8) 将防尘网从设备后侧沿着导轨水平缓慢的推到前方。
(9) 用螺丝刀对准防尘网后侧的松不脱螺钉,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拧紧。
图3-3 拧紧防尘网上的松不脱螺钉
机柜光纤盘安装的启动条件包括:
· 机柜已经固定。
· 设备已经安装完毕。
机柜光纤盘安装材料有:
· 光纤盘。
· M5×10盘头自攻螺钉,1个光纤盘需要2个螺钉。
光纤盘安装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安装步骤如下:
· 将光纤盘和机柜立柱的安装孔对齐;
· 用螺丝刀,将每个光纤盘通过2个M5×10的盘头自攻螺钉紧固。
只针对10/100Mbps电接口(采用RJ-45连接器)的以太网口可以使用网口避雷器。
设备在机房中使用时,若有出户网线进入设备的情况,请在该信号线进入设备网口前先串接网口避雷器,以避免设备因雷击而损坏。
设备提供一种可选的网口避雷器:网口防雷单元——单网口用,通流量(8/20μs波形)5KA、输出电压:10/700us波形,芯线-芯线<40V,芯线-地线<600V。
· 十字或一字螺丝刀
· 万用表
· 斜口剪钳
(1) 撕开双面胶贴的一面保护纸,将双面胶贴粘在网口避雷器的外壳上;撕开双面胶贴的另一面保护纸,将网口避雷器粘贴在设备的机壳上。网口避雷器粘贴位置应尽量接近设备的接地端子。
(2) 根据设备接地端子的距离,剪短网口避雷器的地线,并将地线牢固地拧紧在设备的接地端子上。
(3) 用万用表测量避雷器地线是否与设备接地端子及机壳接触良好。
(4) 按照网口避雷器说明书上的描述,将网口避雷器用网口转接电缆连接(注意方向,外线电缆接IN端,接到设备上的转接电缆接OUT端),同时观察FIP板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
网口避雷器说明书中包含有避雷器的技术参数及避雷器维护安装说明,请在实际安装时仔细阅读该说明书。
(5) 用尼龙线扣将电缆绑扎整齐。
2: 接地线缆 |
实际安装中的如下几种情况,会影响网口避雷器的性能,请予以重视:
· 网口避雷器安装方向接反。实际操作中应为“IN”接外线电缆,“OUT”接设备网口。
· 网口避雷器接地不良。避雷器的地线安装时,地线应尽量短,以保证其与设备接地端子的良好接触,连接完成后,请用万用表确认。
· 网口避雷器安装不完全。当设备与其它设备对接的电缆出户网口不止一个时,需要给所有的电缆出户网口安装避雷器,以起到防护作用。
当交流电源线从户外引入,直接接到设备的交流电源输入口时,交流电源输入口应采用外接防雷接线排的方式来防止设备遭受雷击。防雷接线排可以用线扣和螺钉固定在机柜、工作台或者机房的墙壁上。使用时交流电先进入防雷接线排,经防雷接线排后再进入设备。
1: 正常工作指示灯(绿) |
“亮”表示电路正常工作,“灭”表示保护电路已经损坏 |
2: 接地、极性检测指示灯(红) |
“亮”表示接线错误(未接地线或火、零线接反),此时请检查供电线路 |
3: 电源开关 |
|
4: IEC标准插座 |
通过电源电缆连接到机房电源 |
5: 过载自动保护器 |
可以自动复位 |
6: 多用途插座 |
用来连接设备电源 |
需要注意的是:
(2) 使用电源避雷器时,一定要保证它的PE端子接地。
(3) 将设备交流电源插头插进电源避雷器(防雷接线排)插座后,电源避雷器只有代表运行的绿灯亮,而无红灯告警时,方可认为实现防雷功能。
对于电源避雷器出现的红灯告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处理,正确区分出到底是地线没接好,还是火、零线接反。可以用万用表测量避雷器电源插座处的极性,具体方法如下:
· 如果是左零右火(正对插座看),就表明电源避雷器的PE端子没有接地。
· 如果不是左零右火,就说明首先是电源避雷器所接交流电源插座的极性反了,需要打开电源避雷器把接线极性改过来,之后如果红灯仍然告警,就说明它的PE端子确实没有接地。
为了避免因通信电缆引入雷电侵害的可能性,通常在通信电缆接入设备前首先接入信号避雷器,即在链路中串入一个瞬态过压保护器,它可以防护电子设备遭受雷电闪击及其他干扰造成的传导电涌过电压,阻断过电压即雷电波的侵入,尽可能降低雷电对设备的冲击。
由于信号避雷器串接在通信线路中,所以信号避雷器除了满足防雷性能特征外,还必须满足数据传输带宽等网络性能指标的要求。因而,选择相关产品时,应充分考虑防雷性能指标及网络带宽、传输损耗和接口类型等网络性能指标。
设备提供三种可选的信号避雷器:
· 限压保护器件-信号避雷器-通流量2.5KA/保护25V--SMB-75J/ SMB-75J-1W-10Mbps
· 限压保护器件-信号避雷器-通流量2.5KA/保护25V-BNC-75K/ BNC-75K-10Mbps
· 限压保护器件-信号避雷器U口:-通流量3KA/共模400V/差模170V-RJ11
信号避雷器应就近做好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对接地有特殊要求的要小于1欧姆。
(1) 撕开双面胶贴的一面保护纸,将双面胶贴粘在信号避雷器的外壳上;撕开双面胶贴的另一面保护纸,将信号避雷器粘贴在路由器的机壳上。信号避雷器粘贴位置应尽量接近路由器的接地端子。
(2) 根据路由器接地端子的距离,剪短信号避雷器的地线,并将地线牢固地拧紧在路由器的接地端子上。
(3) 用万用表测量避雷器地线是否与路由器接地端子及机壳接触良好。
(4) 按照信号避雷器说明书上的描述,将信号避雷器用电缆连接(注意方向,外线电缆接IN端,接到路由器上的转接电缆接OUT端),同时观察接口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
信号避雷器说明书中包含有避雷器的技术参数及避雷器维护安装说明,请在实际安装时仔细阅读该说明书。
(5) 用尼龙线扣将电缆绑扎整齐。
图3-7 信号避雷器安装示意图
实际安装中的如下几种情况,会影响信号避雷器的性能,请予以重视:
· 信号避雷器安装方向接反。实际操作中应为“IN”接外线电缆,“OUT”接路由器网口。
· 信号避雷器接地不良。安装避雷器的地线时,地线应尽量短,以保证其与路由器接地端子的良好接触,连接完成后,请用万用表确认。
· 信号避雷器安装不完全。当路由器与其它设备对接的电缆出户不止一根时,需要给所有的电缆出户信号安装避雷器,以起到防护作用。
本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UX接口线缆用于连接路由器到Modem,连接设备一端采用RJ45连接器,连接Modem一端采用D9/D25插头。
图4-1 AUX线缆
(1) 将AUX口线缆一端的D9/D25插头连接到Modem上。
(2) 将AUX口电缆带有RJ45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到路由器的AUX口。
图4-2 AUX口线缆连接示意图
以太网电口一般采用以太网双绞线进行连接通信。目前,10M/100M以太网使用五类双绞线,1000M以太网推荐使用超五类双绞线或六类双绞线,双绞线又分为标准网线和交叉网线两种。
五类线的传输频率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也可以用来传输1000M以太网数据。
超五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具有更高的衰减串扰比(ACR),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较五类线得到很大的提高。超五类线主要用于1000M以太网。
六类线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线改善了在串扰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其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ps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10/100M以太网只使用橙白、橙、绿白、绿这两对线来收发数据,而1000M以太网使用双绞线的四对线来收发数据。
每条以太网双绞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将RJ-45连接器具有引脚的一面向上,塑料扣片向下,插入RJ-45以太网端口的一端向外,引脚从左向右依次标号为1-8,如下图所示。
图4-3 RJ-45连接器引脚序号示意图
RJ-45连接器引脚序号与铜导线颜色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和568B。
· 标准568A:白绿--1,绿--2,白橙--3,蓝--4,白蓝--5,橙--6,白棕--7,棕--8。
· 标准568B:白橙--1,橙--2,白绿--3,蓝--4,白蓝--5,绿--6,白棕--7,棕--8。
白绿是指浅绿色,或者白线上有绿色的色点或色条,白橙、白蓝、白棕亦同。
根据线序的不同,以太网双绞线可分为直通线(Straight-Through Twisted-Pair Cable)和交叉线(Crossover Twisted-Pair Cable)。
两种双绞线的线序如下表所示,A和B分别代表双绞线的两端:
表4-1 标准网线线序关系表
引脚号 |
A |
B |
1 |
橙白 |
橙白 |
2 |
橙 |
橙 |
3 |
绿白 |
绿白 |
4 |
蓝 |
蓝 |
5 |
蓝白 |
蓝白 |
6 |
绿 |
绿 |
7 |
棕白 |
棕白 |
8 |
棕 |
棕 |
表4-2 交叉网线线序关系表
引脚号 |
A |
B |
1 |
橙白 |
绿白 |
2 |
橙 |
绿 |
3 |
绿白 |
橙白 |
4 |
蓝 |
蓝 |
5 |
蓝白 |
蓝白 |
6 |
绿 |
橙 |
7 |
棕白 |
棕白 |
8 |
棕 |
棕 |
区分和制作两种以太网线时可参考上表,制作时应严格按照上表排列线序,否则即使可以连通两端设备,也会影响通信质量。
(1) 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裁出计划需要使用的双绞线长度。
(2) 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线头放入剥线专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紧压线钳并慢慢旋转,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并把这部分的保护胶皮去掉。(压线钳挡位离剥线刀口长度通常恰好为RJ-45连接器长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剥线过长或过短。)
(3) 将4个线对的8条细导线逐一解开、理顺、扯直,然后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
(4) 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把细导线顶部裁剪整齐,缓缓地用力把8条细导线同时沿RJ-45连接器内的8个线槽插入,一直插到线槽的顶端,并确保每一根细导线都已经紧紧地顶在RJ-45连接器的末端。
(5) 把RJ-45连接器插入压线钳的槽中,用力握紧线钳,直到听到轻微的“啪”一声。
(6) 使用网线测试仪测试。
(1) 线缆连接:将一端连接到设备的以太网电口或者管理以太网口,另一端连接到对端设备的以太网电口上。由于路由器的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固定以太网电口以及接口模块上的以太网电口,支持MDI/MDIX自适应,所以使用标准网线或交叉网线均可。
(2) 连好线缆后请检查:接口指示灯的状态说明,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接口类型为光接口时,需要配合SFP、XFP、SFP+或QSFP+光模块使用,采用带LC型或者MPO型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四种光模块的适用范围如下:
· SFP光模块:主要应用于设备上百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以及部分HIM上的SFP接口。
· XFP光模块:主要应用于HIM-1EXP上的万兆XFP接口。
· SFP+光模块:主要应用于MCP-X2主控处理引擎上的万兆SFP+接口。
· QSFP+光模块:主要应用于MIC-QP1L上的40G QSFP+接口。
图4-4 SFP光模块
图4-5 XFP光模块
图4-6 SFP+光模块
图4-7 QSFP+光模块(LC型接口)
图4-8 QSFP+光模块(MPO型接口)
光纤可以作为设备上固定的以太网光口和MCP-X2主控处理引擎上的固定10G以太网接口的连接线缆。此外,光纤还可以作为以下接口模块的连接线缆:HIM-4GBP/HIM-8GBP、HIM-CL1P/HIM-CL2P、HIM-CLS1P/HIM-CLS2P、HIM-MSP2P/HIM-MSP4P、HIM-PS1P、HIM-AL1P/HIM-AL2P、HIM-RS2P、HIM-1EXP和MIC-QP1L。
光纤传输方式损耗低,传输距离远,在长距离传输方面具有优势。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可将光纤分为单模光纤(SMF,Single Mode Fiber)和多模光纤(MMF,Multi Mode Fiber)。单模光纤的纤芯中只能传送一种模式的光,多模光纤允许在同一纤芯里面同时传送多种模式的光。
表4-3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特性
项目 |
单模光纤 |
多模光纤 |
纤芯特征 |
小芯(10微米或更小) |
大芯(50,62.5微米或更大) |
散射特征 |
很少散射 |
允许散射,所以存在信号丢失 |
光源及传输距离 |
用激光作光源,通常用于区域骨干网,距离达数千米 |
用发光二极管作光源,通常用于局域网内或园区网中数百米的距离 |
受力时间 |
拉伸力(N) |
压扁力(N/mm) |
短暂受力 |
150 |
500 |
长期受力 |
80 |
100 |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源器件,它的使用实现了光通道间的可拆式连接,使光系统的调测与维护更为方便。光纤连接器的种类很多,LC型和MPO型光纤连接器外观分别如图4-9和图4-10所示。
图4-9 LC型光纤连接器外观
图4-10 MPO型光纤连接器外观
· 路由器的部分配套接口模块上的光接口(如SFP光接口)具有屏蔽堵头,当需要使用这些光接口时,需要先取下屏蔽堵头。请妥善保管取下的屏蔽堵头,当不再使用这些光接口时,需要在这些光接口上重新安装上屏蔽堵头。
· 光纤连接器上具有防尘帽,在使用光纤连接器时,请妥善保管防尘帽。当不再使用时,光纤连接器上必须盖好防尘帽,以免在装配过程中将光纤连接器插芯端面划伤而影响其性能指标。如果防尘帽过松或有污染,请您及时更换。
· 使用光纤连接前,请用无尘纸沾无水酒精将光纤连接器插芯端面擦净,擦拭时只能向一个方向擦,同时也要擦拭与其对接的光纤接头端面。
· 不允许过度弯折光纤,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10cm。
· 连接时,如果光纤需要穿过金属板孔,那么该金属板孔应具有光滑的、经过充分倒圆的表面(倒圆半径R应不小于2mm),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应加保护套或衬垫。
· 插拔光纤连接器时请勿用力过猛,避免用力拉、压、挤光纤。光纤允许的拉伸力和压扁力的最大值请参见表4-4。
连接光纤时,请不直视光接口,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1) 取下光接口上的防尘盖。
图4-11 取下防尘盖
(2) 将光模块插入光接口。
图4-12 插入光模块
(3) 确认光模块的Rx端和Tx端,并将光纤一端的两个LC连接器分别插入Rx端和Tx端,再将光纤另一端的两个LC连接器插入对端的Tx端和Rx端。
图4-13 LC光纤连接器连接光模块
(4) 连好光纤后请检查模块面板上的LINK指示灯状态:
¡ 灯亮表示光纤链路已经连通。
¡ 灯灭表示链路没有连通,可能是由于光纤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错误,请先尝试对调光纤一端的Rx端和Tx端。
(1) 佩戴好防静电腕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取下以太网光接口上的防尘盖(对于防尘盖为附件形式的接口模块,未安装光模块的接口请及时安装防尘盖)。
(3) 将待安装模块的拉手向上垂直翻起,用手捏住待安装模块两侧,对准插槽时需注意插入方向。
(4) 将待安装模块沿插槽水平缓慢推入,直至模块与插槽紧密接触。
(5) 取下光模块的防尘盖和光纤连接器的防尘帽,并清洁光纤端面。将光纤连接器上的白色圆点朝右,水平插入光模块中,捏住连接器后端黑色接头部分轻轻向前推,直到听到“咔”的声音,表示插接到位,轻拉无松脱,安装完成。
图4-14 MPO光纤连接器连接光模块
(6) 使用线扣绑扎光纤,每隔150mm捆扎一个线扣。
(7) 按照粘贴线缆标签的规范,在光纤适当的位置粘贴信号线标签。
8E1接口线缆可以作为MIM-8E1(75)/MIM-8E1(75)-F接口模块的连接线缆。
图4-15 8E1转接线缆
同轴连接器、75欧姆E1中继电缆为选配附件,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购买。
8T1接口线缆可以作为MIM-8T1/MIM-8T1-F接口模块的连接线缆。
图4-16 8T1转接线缆
· 连接时请认准接口上的标识,以免误插入其它接口,导致接口模块或设备主机的损坏。
· 8T1电缆出户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防雷效果,建议用户在8T1电缆的输入端增加专门的避雷器。
连接时请认准接口上的标识,以免误插入其它接口,导致接口模块或设备主机的损坏。
· 如果不需要延长转接电缆,可将E1 75欧姆电缆的BNC头直接连至对端网络设备:
(1) 将E1 75欧姆电缆的D68与接口模块的D68接口相连,并拧紧电缆固定旋钮。
(2) 电缆的另一端为一对或多对75欧姆BNC接头,确认每对BNC接头的序号,应将标记为TX的接线与对端设备标记为RX的接线相连,标记为RX的接线与对端设备标记为TX的接线相连。
图4-17 E1 75欧姆电缆连接示意图
· 如果需要延长电缆,可将E1 75欧姆转接电缆的BNC头连接到同轴连接器,同轴连接器的另一侧通过75欧姆E1中继电缆连接对端网络设备:
图4-18 E1 75欧姆电缆连接示意图
· 如果对端设备的E1接口的阻抗为120欧姆,则需要通过阻抗转换器转接:
(1) 将T1电缆的D68一端与接口模块的D68接口相连,并拧紧电缆固定旋钮。
(2) 电缆另一端为8个RJ45接口,根据需要直接与对端网络设备的RJ45接口相连。
图4-20 8T1线缆连接示意图
E3/T3接口线缆可以作为MIM-1CE3、MIM-1CT3和MIM-1T3-V2接口模块的连接线缆。
但为了达到更好的防雷效果,当E3/T3线缆出户时,建议用户在电缆的输入端增加专门的避雷器。
(1) 将一根E3/T3线缆一端的SMB头连接到接口模块的Tx端上,将另一端连接到对端设备的Rx端上;
(2) 将另一根E3/T3线缆一端的SMB头连接到接口模块的Rx端上,将另一端连接到对端设备的Tx端上。
图4-22 E3/T3线缆连接示意图
串口接口线缆可以作为MIM-2SAE/MIM-4SAE/MIM-8SAE接口模块的连接线缆,在选用串口接口线缆之前,请先确定链路的类型,根据连接链路的不同选择连接线缆。
(1) 确认对端设备的接口类型,并选择正确的同步串口电缆。
(2) 将同步串口电缆的D28一端插入SAE接口模块上的D28接口。
(3) 对于广域网是DDN的线路,请将电缆与CSU/DSU的接口相连。
(4) 连好电缆后请检查SAE接口模块面板上的链路状态指示灯(LINK):
¡ 灯亮表示链路已经连通。
¡ 灯灭表示线路出现故障,信号失去同步,请检查线路。
本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登录: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登录是登录路由器的最基本的方式,通过其他方式登录路由器之前必须先通过Console口登录进行相应的配置。
· 通过Telnet/SSH进行远程登录:通过Telnet/SSH方式远程登录到路由器上,对路由器进行配置和管理。
· 通过AUX口作为Console口的备份进行本地登录的方式。
初次登录路由器只能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登录。
路由器提供两种配置连接方式,一种是通过Console口配置电缆连接,另一种是通过USB配置线连接。
Console口配置电缆不随机提供,请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购。
设备提供了两种Console口配置电缆用于连接设备和配置终端,具体请参见下表。
表5-1 配置电缆介绍
配置电缆类型 |
图示 |
设备侧连接器类型 |
配置终端侧连接器类型 |
连接方法 |
DB9-to-RJ45 Console口配置电缆 |
DB-9孔式插头 |
RJ-45 |
||
USB-to-RJ45 Console口配置电缆 |
USB口 |
RJ-45 |
通过配置串口线连接路由器的步骤如下:
(1) 选定配置终端。
配置终端可以是标准的具有RS-232串口的字符终端,也可以是一台普通的便携或PC机,更常用的是后者。
(2) 连接Console口电缆。
将带有DB9(母)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到配置终端的串口,将Console口电缆带有RJ-45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到设备的Console口。
由于SR6604和SR6608连接Console口电缆的方法相同,故这里以SR6608为例:
图5-1 连接Console口电缆
· PC通过Console口电缆与路由器连接时,应先连接Console口电缆的DB9端到PC的RS-232接口,再连接Console口电缆的RJ45连接器到路由器的Console口。
· 当PC没有RS-232接口只有USB接口时,需要使用USB转RS-232转接器连接到Console口电缆,并正确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 当需要断开PC和路由器的连接时,请先断开路由器端的RJ-45连接,然后再断开PC端的连接。
· 通过USB-to-RJ45口配置电缆进行配置连接时,用户需要到H3C官方网站或扫描电缆包装袋上的二维码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并将驱动程序安装到配置终端上。
· 请先安装驱动程序再连接配置电缆。若您安装驱动程序时,已完成配置电缆的安装,安装完驱动程序后,需要重新插拔配置终端侧的USB口。
以下以安装驱动程序到Windows系统为例进行介绍。安装驱动程序到其它操作系统的安装方式,请参照驱动程序压缩包中对应文件夹(文件夹按照操作系统类型命名)内的相关的安装指导文档。
USB-to-RJ45 Console口配置电缆连接步骤如下:
(1) 通过单击如下链接或者将链接拷贝到浏览器的地址栏,登录到USB-to-RJ45 Console驱动的下载界面,将驱动程序下载并保存在本地。
https://www.h3c.com/cn/Home/QR/USB_to_RJ45_Console.htm
(2) 通过查看Windows文件夹下的“Read me.txt”文件,判断配置终端操作系统软件版本是否支持该驱动程序。
(3) 如果支持,请安装驱动程序“PL23XX-M_LogoDriver_Setup_v200_20190815.exe”。
(4) 在安装向导的欢迎页面,点击<Next>按钮。
图5-2 安装向导欢迎页面
(5) 驱动程序安装完成,点击<Finish>按钮,退出向导。
图5-3 安装向导完成页面
(6) 将标准USB接头端连接PC。
(7) 将另一端RJ-45接头连接到设备的Console口。
通过USB配置线连接时,在配置设备前,需要到H3C官方网站(http://www.h3c.com/)下载并安装USB Console驱动程序。
通过USB配置线缆连接路由器的步骤如下:
(1) 通过点击如下链接或者将链接拷贝到浏览器的地址栏,登录到USB Console驱动的下载界面,将驱动程序下载并保存在本地:
https://www.h3c.com/cn/Home/QR/USBControl.htm
(2) 运行Installer进行驱动程序的预安装,完成后弹出“驱动预安装成功”对话框。
(3) 将标准USB接口端连接PC。
(4) 将另一端Mini USB接口连接到路由器的CON接口,系统会自动完成驱动的安装。
在通过Console口搭建本地配置环境时,需要通过超级终端或PuTTY等终端仿真程序与设备建立连接。用户可以运行这些程序来连接网络设备、Telnet或SSH站点,这些程序的详细介绍和使用方法请参见该程序的使用指导。
打开终端仿真程序后,请按如下要求设置终端参数:
· 波特率:9600
· 数据位:8
· 停止位:1
· 奇偶校验:无
· 流量控制:无
设备上电前应进行如下检查:
· 电源线和地线连接是否正确。
· 供电电压与设备要求的电压是否一致。
· Console口电缆连接是否正确,配置用PC或终端是否已经打开,并设置正确。
· 如果此时采用外置CF卡来存储系统的应用程序,则还需要检查外置CF卡是否松动。
· 打开给设备供电的电源开关。
· 打开设备所有交/直流电源模块的开关。
设备上电后,需要检查:
(1) 设备主控板上的指示灯是否正常显示。上电后正常运行过程中指示灯状态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2) 设备上电以后,通风系统工作,并且可以听到风扇旋转的声音,设备的出风口和电源出风口有空气排出。
(3) 配置终端显示是否正常:对于本地配置,上电后可在配置终端上直接看到启动界面(参见5.3.4 查看路由器启动信息)。
(4) 启动结束后将提示用户键入回车,当出现命令行提示符时即可进行设备的配置了。
设备上电开机后,终端屏幕上显示如下系统信息:
System is starting...
Press Ctrl+D to access BASIC-BOOTWARE MENU
Press Ctrl+T to start memory test
Booting Normal Extend BootWare........
****************************************************************************
* *
* H3C SR66 BootWare, Version 7.1.064 *
* *
****************************************************************************
Copyright (c) 2004-2017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Compiled Date : Apr 6 2017
CPU Type : XLS408
CPU L1 Cache : 32KB
CPU Clock Speed : 1000MHz
Memory Type : DDR2 SDRAM
Memory Size : 2048MB
Memory Speed : 533MHz
BootWare Size : 1024KB
Flash Size : 4MB
cfa0 Size : 244MB
BASIC CPLD Version : 131.0
EXTEND CPLD Version : 133.0
PCB Version : Ver.B
BootWare Validating...
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
· 如果设备配置的主控板为RPE-X1,则当Slot0和Slot1均有主控板并且上电启动时,系统缺省使用Slot0的主控板引导并启动应用程序。
· 如果设备配置的主控板为RSE-X1,则当Slot1和Slot2均有主控板并且上电启动时,系统缺省使用Slot1的主控板引导并启动主应用程序。
Starting to get the main application file--cfa0:/main.bin!..................
......................................................
The main application file is self-decompressing
..........................................................................
..........................................................................
.......
.......
Done!
System is starting.....
Starting application at 0x00010000 ...
Mainboard 0 is master.
User interface con0 is available.
Press ENTER to get started.
键入<Enter>后,屏幕出现:
<H3C>
该提示符表明设备已经进入用户视图,可以对设备进行配置了。
请按照下述步骤配置Telnet功能:
(1) 路由器上电后,使用Console口连接到路由器,使用超级终端在路由器上开启Telnet功能并设置用户权限。
(2) 使用直连网线连接PC到路由器的管理以太网口,使用超级终端为管理以太网口指定一个IP地址。
(3) 配置PC的IP地址与管理以太网口IP地址在同一网段便可以通过telnet方式登录到路由器。
详细配置,请参见《H3C SR6600/SR6600-X路由器配置指导》中的“基础配置指导”。
登录到路由器之后,可以按照下表进行一些基本配置,使路由器连接到网络后,能够进行基本的通信。
表5-2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配置时间和日期 |
clock datetime time date |
可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必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进入以太网接口视图 |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
配置接口的IP地址 |
ip address ip-address { mask-length | mask } [ sub ] |
缺省情况下,没有为接口配置IP地址 |
从当前视图返回上一级视图 |
quit |
该命令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配置静态路由 |
ip route-static dest-address { mask | mask-length } { next-hop-address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next-hop-address ] | vpn-instance d-vpn-instance-name next-hop-address } track track-entry-number [ preference preference-value ] [ tag tag-value ] [ description description-text ] |
必选 缺省情况下,静态路由的优先级preference为60,静态路由tag值为0,未配置描述信息 参数permanent不能和track一起进行配置。即使在出接口down时,配置的永久静态路由仍然保持active状态 |
将当前配置保存到存储介质的根目录下,并将该文件设置为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
save [ safely ] [ backup | main ] [ force ] |
该命令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显示当前配置 |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
该命令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H3C SR6604和SR6608路由器采用了模块化、全可插拔设计(所有部件全都可插拔),支持在不间断设备运行的情况下,对可插拔模块进行更换。
本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进行设备硬件更换时,必须佩戴防静电手套或防静电腕带。
(2) 对于可拆卸模块,如主控板、RPE-X1/RPE-X3/RPE-X5/RPE-X5E托板(配置RPE-X1/RPE-X3/RPE-X5/RPE-X5E主控板时需要用到)、FIP板、SAP板、交换网板、内存条、CF卡和HIM/MIM等,进行下列操作时需要注意:
¡ 安装和拆卸时,应对准槽位并使模块均匀受力,以免造成模块损坏。
¡ 拔出模块前,需要将两颗松不脱螺钉都完全拧松,如果未完全拧松上边两颗松不脱螺钉就拔出模块,在拔出的过程中容易使模块的面板严重向外倾斜而导致变形。
¡ 观察或转移时,不要用手直接触摸电路板上的元器件。
¡ 拆卸下来后,以电路板面朝上的方式放置在抗静电的工作台上或者放入防静电袋中。
电源模块的更换包括拆卸和安装过程:电源模块和电源线的拆卸和安装。断电拆卸和安装上电过程应严格按照下图所示顺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或对人身造成伤害。
图6-1 电源模块断电拆卸流程
图6-2 电源模块安装流程
由于拆卸交流电源模块和拆卸直流电源模块的方法相同,因此,这里以拆卸交流电源模块为例。
拆卸电源模块的方法如下: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要拆卸的电源模块,用螺丝刀对准电源模块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松不脱螺钉的弹簧完全弹开。
(3) 两颗松不脱螺钉都拧松之后,将电源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拉出电源插槽。
图6-3 将电源模块拉出电源插槽
(4) 将拆卸下来的电源模块放置到工作台上或防静电袋中。
(5) 若该槽位不再安装电源模块,请安装假面板,若安装其他电源模块,安装步骤请参见2.12.1 安装电源模块。
系统运行时,如果备用主控板的软件版本和主用主控板的软件版本不一致,可能会造成系统故障。
· 系统软件版本低于R7103时,如果更换备用主控板,系统会检测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软件版本。如果二者版本不一致,备用主控板将不能启动。用户可以使用ha slave-ignore-version-check命令强制要求系统忽略对备用主控板进行版本检查。
· 系统升级到R7103及以上版本时,如果更换备用主控板,备用主控板会通过自动同步功能,来保持与主用主控板版本一致。
· 当系统中有单板处于非稳定状态时,请不要使用reboot命令来触发主备倒换,以免影响系统和单板的运行。可使用display system stable state命令来显示系统的稳定状态。
(1) 如果设备配置的是单主控板,在更换主控板之前,建议先关闭设备的所有电源。
(2) 如果设备配置的是双主控板,在保证主用和备用主控板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拆卸其中的一块主控板:
¡ 若拆卸的是主用主控板,建议先在主用主控板的系统视图下手动输入reboot命令,进行手动主备倒换操作。命令reboot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对应的命令参考手册。
¡ 若拆卸的是备用主控板,则可以直接进行拆卸操作。
更换RPE-X1、RPE-X3、RPE-X5和RPE-X5E主控板的方法一致,下面以更换RPE-X1主控板为例进行说明,方法如下: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要拆卸的主控板,这里以拆卸Slot1中的主控板为例。
(3) 用螺丝刀对准主控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松不脱螺钉上的弹簧完全弹出来。
(4) 两手分别捏住主控板的扳手,用力向外掰开,然后沿着导轨的方向水平缓慢地取出主控板。
图6-4 将主控板RPE-X1拉出主控板插槽
(5) 安装新主控板RPE-X1,安装步骤请参见2.5.1 安装主控板RPE-X1/RPE-X3/RPE-X5/RPE-X5E。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要拆卸的主控板,这里以拆卸Slot1中的主控板为例。
(3) 用螺丝刀对准主控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松不脱螺钉上的弹簧完全弹出来。
(4) 两手分别捏住主控板的扳手,用力向外掰开,然后沿着导轨的方向水平缓慢地取出主控板。
图6-5 将主控板RSE-X1拉出主控板插槽
(5) 若该槽位不再安装主控板,请安装假面板,若安装其他主控板,安装步骤请参见2.5.2 安装主控板RSE-X1。
下面以更换MCP-X1为例,介绍更换MCP的方法: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要拆卸的主控板,这里以拆卸Slot1中的主控板为例。
(3) 用螺丝刀对准主控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松不脱螺钉上的弹簧完全弹出来。
(4) 两手分别捏住主控板的扳手,用力向外掰开,然后沿着导轨的方向水平缓慢地取出主控板。
图6-6 将MCP拉出主控板插槽
(5) 若该槽位不再安装主控板,请安装假面板,若安装其他主控板,安装步骤请参见2.5.3 安装主控处理引擎MCP。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要更换的FIP板,这里以拆卸Slot3中的FIP板为例。
(3) 用螺丝刀对准FIP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松不脱螺钉的弹簧完全弹开。
(4) 双手分别捏住FIP板上的扳手,接着用力向外掰开,然后将FIP板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地拉出业务板插槽。
图6-7 将FIP板拉出业务板插槽
(5) 若该槽位不再安装FIP板,请安装假面板,若需安装其他FIP板,安装步骤请参见2.7 安装FIP板。
(1) 用十字螺丝刀,逆时针拧开SSD硬盘顶部的紧固螺钉。
(2) 将SSD硬盘轻轻向上抬起45°角,缓慢地从硬盘插槽抽出,并妥善保存。
(3) 将SSD硬盘取出后,如需要安装新的SSD硬盘,安装方法请参考2.6 安装硬盘。
当SAP/OAP/交换网板的RUN指示灯正在快速闪烁时,请不要热插拔板卡,否则可能导致板卡故障。
更换SAP/OAP/交换网板的方法如下: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要拆卸的SAP/OAP/交换网板,这里以拆卸Slot3中的SAP为例。
(3) 用螺丝刀对准SAP/OAP/交换网板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松不脱螺钉的弹簧完全弹开。
(4) 双手分别捏住SAP/OAP/交换网板上的扳手,接着用力向外掰开,然后将SAP/OAP/交换网板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地拉出业务板插槽。
图6-9 将SAP/OAP/交换网板拉出业务板插槽
(5) 若该槽位不再安装SAP/OAP/交换网板,请安装假面板;若需安装其他SAP/OAP/交换网板,安装步骤请参见2.8 安装SAP/OAP/交换网板。
FIP板的RUN指示灯处于绿色快闪状态时,禁止插拔HIM/MIM/MIC/MIC-X接口模块,否则可能导致硬件故障。
在MIC-X-ET16适配的FIP板上最多支持安装一块MIC-X-Adaptor与MIC-ET16L组装的MIC-X-ET16。
更换HIM/MIM/MIC/MIC-X的方法类似。更换方法如图6-10所示。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选择要拆卸的接口模块。用螺丝刀对准接口模块上的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螺钉松脱。
(3) 用手拉住接口模块的拉手条,用力向外掰开,然后沿着插槽导轨方向,水平缓慢地将接口模块从插槽中拉出。
(4) 若该槽位不再安装接口模块,请安装假面板,若安装其他接口模块,安装步骤请参见2.9 安装HIM/MIM/MIC/MIC-X接口模块。
· 如果接口模块在拔出FIP板之前进行过相关配置,那么,当FIP板重启之后再重新插入接口模块,之前对接口模块所作的配置将不会自动恢复。因此,若想保留接口模块进行过的配置,请确保FIP板重启前或者插入设备前,接口模块在位。
· 由于FIP板的扳手较长,因此,在拆卸位于FIP板Slot1的接口模块时,需要将拉住接口模块拉手条的手往左边放一些,以免与FIP板右侧的扳手相干涉。
在设备启动或CF卡指示灯闪烁状态下,请勿拔出CF卡,以免造成硬件损坏。
CF卡的更换方法:
(1) 检查CF卡指示灯是否闪烁,指示灯闪烁表示系统正在访问CF卡,需等到指示灯无闪烁时方可执行下一步操作。
(2) 如果更换MCP主控处理引擎上的CF卡,需要先取下CF卡槽位的CF卡罩,然后再进行更换。
(3) 如下图所示方向按下CF卡弹出按键,使其松开内部的启拨开关,伸出槽外一小段距离。
(4) 沿CF卡弹出按键伸缩方向用力将按键推入槽内,然后右侧的CF卡被弹出一小段距离,此时,用户可以取出CF卡。
图6-12 用力按下CF卡按键,弹出CF卡
(5) 安装新CF卡,CF卡的安装步骤请参见2.11 安装CF卡。
为了更好的保护CF卡,应该将拆卸下来的CF卡放到防静电袋中。
更换光接口模块时请确保光纤两端连接的光模块的波长一致。
· 操作时请不要直视光纤,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 在拆卸可插拔接口模块的过程中,请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模块的金手指部分。
由于LC型接口光模块和MPO型接口光模块拆卸方法类似,本节仅以LC型光接口模块的拆卸方法举例,具体更换步骤如下:
(1) 将光接口模块上插有的光纤拔出。
(2) 将待拆卸模块的拉手向下拉开,直至水平。
(3) 如下图所示,用手捏住模块的拉手,将模块向外缓慢拉出。
(4) 将防尘盖插到拆卸下的模块上,并将模块放到包装袋中。
(5) 若该槽位不再安装光接口模块,请安装防尘盖,若安装其他光接口模块,安装步骤请参见4.3 安装光模块及光口线缆连接。
· 设备支持风扇的自动调速和风扇框的热插拔。
· 带电更换风扇框时,风扇框在刚拆卸下来时风扇还在高速旋转,此时请注意不要用手去接触风扇叶片,以免发生危险。
更换风扇框的方法如下:
(1)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正面。
(2) 用螺丝刀对准风扇框上的两颗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松不脱螺钉的弹簧完全弹开。
(3) 将风扇框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地拉出风扇框插槽。
图6-14 将风扇框拉出风扇框插槽
(4) 安装新的风扇框。风扇框的安装步骤请参加2.10 安装风扇框。
· 请不要将风扇框从工作着的设备机箱上拆离超过两分钟,以免设备散热不良引起故障。
· 为了更好的保护风扇框,如果拆卸下来的风扇框不再使用,应将拆卸下来的风扇框放到防静电袋中。
· 关于风扇框的指示灯状态说明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防尘网是可选附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购买。
更换防尘网的方法如下:
(1) 操作者面对设备机箱的左侧(该侧为安装防尘网的位置)。
(2) 用螺丝刀对准防尘网后侧的松不脱螺钉,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松不脱螺钉上的弹簧完全弹出。
图6-15 拧松防尘网后侧的松不脱螺钉
(3) 将防尘网从设备后侧沿着导轨水平缓慢地拉出。
图6-16 将防尘网拉出导轨
(4) 安装新防尘网,安装防尘网的步骤请参见3.2 安装防尘网。
防尘网拆下后可以直接用水清洗,但须晾干后才可安装。
设备的主控板、FIP板上均有内存条,在更换主控板和FIP板上的内存条时,请先将主控板或者FIP板拆离机箱,再进行内存条的安装与拆卸。拆卸主控板和FIP板的方法,请参见6.3 更换主控板和6.4 更换FIP板。
内存条是设备中可由用户根据需要升级或替换的部件。
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更换内存条:
· 用户升级应用程序时需要增加内存。
· 设备维护的路由表容量过大,或者其它需要耗费大量内存的工作需要增加内存。
· 原有内存条损坏。
· 必须使用H3C公司提供的内存条,否则,可能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 用户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内存条,具体规格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介绍”。
内存条的更换均遵循如下流程:
1: 内存条金手指 |
2: 内存条金手指上的豁口 |
3: 内存插槽卡口 |
图6-19 内存条结构图(DDR3)
1: 内存条金手指 |
2: 内存条金手指上的豁口 |
3: 内存插槽卡口 |
1:启拨开关 |
2: 内存条插槽 |
(1) 选择待更换内存条的板卡(主控板或者FIP板),并将其平放在平坦的水平面上。
(2) 用双手分别按住内存条插槽左右两边的启拨开关,同时向外用力,直到内存条与插槽启拨开关分离,并自动弹起。
(3) 拿捏内存条的非导电边缘,取下内存条。
图6-21 拆卸内存示意图
· 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内存条表面元件,内存条容易受静电影响,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其损坏。
· 为了更好的保护内存条,请将拆卸下来的内存条放到防静电袋中。
(4) 将待安装的内存条金手指与板卡上内存条插槽对齐,注意将内存条金手指上的豁口与内存条插槽上的突起部分对齐。
(5) 将内存条插入内存条插槽。
(6) 双手分别按住内存条左右外沿,向下用力,直到听到“咔”的一声,表示内存条已经固定在插槽内。
(7) 检查内存条插槽启拨开关是否已经牢固的卡住了内存条。
本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对于设备不同的软件版本,命令行及显示信息可能存在差异,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关于命令行及显示信息的详细介绍,请参见软件版本对应的命令参考手册。
通过执行display version命令,可查看到路由器软件及硬件版本信息。包括:系统当前运行软件及硬件的版本、设备的运行时间、各主控板及业务板的类型及运行时间等相关信息(本命令的显示信息与设备型号及软硬件版本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Sysname> display version
在日常维护或系统出现故障时,为了便于定位问题,需要查看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信息。在一般情况下,需要逐条运行相应的display命令。为便于一次性收集更多信息,您可以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显示或保存系统当前多个功能模块运行的统计信息。该命令一次性收集的信息等效于依次执行display clock、display version、display device、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等命令后终端显示的信息。
· 保存系统当前各个功能模块运行的统计信息。
<Sysname> 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
Save or display diagnostic information (Y=save, N=display)? [Y/N]:y
Please input the file name(*.diag)[cfa0:/default.diag]:aa.diag
Diagnostic information is outputting to cfa0:/aa.diag.
Please wait...
Save succeeded.
再在用户视图下执行“more aa.diag”命令,配合使用<Page Up>/<Page Down>键,可以查看aa.diag文件的记录的内容。
· 显示系统当前各个功能模块运行的统计信息(因为显示信息多,此处略)。
<Sysname> 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
Save or display diagnostic information (Y=save, N=display)? [Y/N]:n
=================================================
===============display clock===============
=================================================
08:54:16 UTC Fri 11/12/2017
===================================================
===============display version===============
===================================================
……略……
通过执行display device verbose命令,可查看设备各槽位上单板的详细信息。
<Sysname>display device verbose
System-mode(Current/After Reboot): Normal/Normal
Slot No. Board type Status Primary SubSlots
---------------------------------------------------------------------
0 RPE-X1 Normal Master 0
1 N/A Absent N/A N/A
2 N/A Absent N/A N/A
3 N/A Absent N/A N/A
4 N/A Absent N/A N/A
5 FIP-210 Startup N/A 2
通过执行display device slot slot-number命令,可查看设备指定槽位上单板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device slot 0
System-mode(Current/After Reboot): Normal/Normal
Slot 0 : RPE-X1
SubSlot No. Card Type Status Max Ports
--------------------------------------------------------
0 Fixed SubCard Normal 3
表7-1 display device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字段显示信息描述 |
Slot No. |
单板的槽位号 |
Card Type |
单板型号,显示为NONE时表示该槽位中没有插入单板 |
Status |
单板运行状态: · Absent表示该槽位没有插入单板 · Fault表示该槽位单板正在启动过程中或单板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启动 · Normal表示该槽位单板是业务板,该业务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Max Ports |
单板支持子卡的最大数量 |
通过执行display device manuinfo命令,可查看到设备各槽位上单板的电子标签信息。
电子标签信息也叫做永久配置数据或档案信息等,包括单板的名称、生产序列号、MAC地址、制造商等信息。
<Sysname> display device manuinfo
Slot 0:
DEVICE_NAME:NONE
DEVICE_SERIAL_NUMBER:NONE
MAC_ADDRESS:NONE
MANUFACTURING_DATE:NONE
VENDOR_NAME:H3C
Slot 5:
DEVICE_NAME:NONE
DEVICE_SERIAL_NUMBER:NONE
MAC_ADDRESS:NONE
MANUFACTURING_DATE:NONE
VENDOR_NAME:H3C
通过执行display device manuinfo slot slot-number命令,可查看到设备指定槽位上单板的电子标签信息。
<Sysname> display device manuinfo slot 5
Slot 5:
DEVICE_NAME:NONE
DEVICE_SERIAL_NUMBER:NONE
MAC_ADDRESS:NONE
MANUFACTURING_DATE:NONE
VENDOR_NAME:H3C
表7-2 display device manuinfo命令信息显示描述表
字段 |
字段显示信息描述 |
DEVICE_NAME |
单板型号 |
DEVICE_SERIAL_NUMBER |
单板序列号 |
MAC_ADDRESS |
单板的MAC地址 · 主控板都有MAC地址 · 业务板均无MAC地址(显示为NONE) |
MANUFACTURING_DATE |
单板生产日期 |
VENDOR_NAME |
制造商名称 |
The operation is not supported on the specified board or subslot |
该单板为通过主控板虚拟出的业务板,不支持通过display device manuinfo查看单板的电子标签信息 |
通过执行display cpu-usage命令,可查看设备各槽位上单板CPU利用率的统计信息。
<Sysname> display cpu-usage
Slot 0 CPU usage:
2% in last 5 seconds
2% in last 1 minute
1% in last 5 minutes
Slot 5 CPU usage:
1% in last 5 seconds
1% in last 1 minute
1% in last 5 minutes
表7-3 display cpu-usage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字段显示信息描述 |
Slot 0 CPU usage |
0号槽位上单板的CPU利用率信息。 如果该槽位单板上有多个CPU:则“Slot 0 CPU usage”表示0号槽位上单板主CPU的利用率;“Slot 0 CPU 1 CPU usage”表示0号槽位上单板辅助CPU的利用率 |
1% in last 5 seconds |
显示最近一个5秒统计周期内CPU的平均利用率(设备启动后,会以5秒为周期计算并记录一次该5秒内的CPU的平均利用率) |
1% in last 1 minute |
显示最近一个1分钟统计周期内CPU的平均利用率(设备启动后,会以1分钟为周期计算并记录一次该1分钟内的CPU的平均利用率) |
1% in last 5 minutes |
显示最近一个5分钟统计周期内CPU的平均利用率(设备启动后,会以5分钟为周期计算并记录一次该5分钟内的CPU的平均利用率) |
通过执行display memory命令,可查看主用主控板内存的使用状况。
<Sysname> display memory
System Total Memory(bytes): 431869088
Total Used Memory(bytes): 71963156
Used Rate: 16%
表7-4 display memory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System Total Memory(bytes) |
该单板物理内存容量,单位为字节 |
Total Used Memory(bytes) |
该单板中已经使用的内存大小,单位为字节 |
Used Rate |
该单板中已经使用的内存占物理内存的比例 |
通过执行display device cf-card命令,可查看CF卡的相关信息。
<Sysname> display device cf-card
Slot No. Dev No. Status Size(M)
-----------------------------------------------
0 0 Normal 495
0 1 Absent N/A
表7-5 display device cf-card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字段显示信息描述 |
Slot No |
CF卡的槽位号 |
Dev No. |
0表示内置CF卡 1表示外置CF卡 |
Status |
CF卡的工作状态: · Absent表示该槽位没有插入CF卡 · Fault表示该CF卡出错 · Normal表示该CF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Size(M) |
CF卡的存储容量 |
通过执行display fan命令,可查看设备风扇的工作状态。
<Sysname> display fan
Fan 1 State: Normal
表7-6 display fan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Fan 1 |
风扇编号 |
State |
风扇状态: · Normal表示风扇工作正常 · Absent表示风扇不在位 · Fault表示风扇出现故障 |
通过执行display power-supply 命令,可查看设备电源的工作状态。
<Sysname> display power-supply
Power No. State Description
------------------------------------------------
1 Normal EMERSON-650AC
2 Absent Unknown
表7-7 display power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Power No |
电源模块的槽位号 |
State |
电源状态: · Normal表示电源工作正常 · Absent表示电源不在位 · Fault表示电源出现故障 |
Description |
电源的描述信息 |
路由器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单板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路由器的正常工作。当单板的温度超出上限53°,下限-10°时,系统会发出Trap信息,便于您及时进行处理。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 |
查看设备单板的温度信息 |
display environment |
可选 该命令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Combo口是一个逻辑端口,一个Combo口分别对应单板上的一个SFP口和对应的RJ-45以太网端口。SFP口与对应RJ-45以太网端口均为光电复用关系,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当激活其中的一个端口时,另一个端口将自动变为禁用状态),用户可根据组网需求选用SFP口或RJ-45以太网端口。
执行display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命令查看Combo口的两个端口中,哪一个是SFP口、哪一个是RJ-45以太网端口。
· 如果显示信息中包含“Media type is not sure, Port hardware type is No connector”,则表示该端口为SFP口。如下所示,端口GigabitEthernet 5/0/1为SFP口。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5/0/1
GigabitEthernet5/0/1 current state: DOWN
IP Packet Frame Type: PKTFMT_ETHNT_2, Hardware Address: 0000-fc00-7506
Description: GigabitEthernet5/0/1 Interface
Loopback is not set
Media type is not sure,Port hardware type is No connector
Unknown-speed mode, unknown-duplex mode
Link speed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ink duplex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 如果显示信息中包含“Media type is twisted pair, Port hardware type is 1000_BASE_T”,则表示该端口为RJ-45以太网端口。如下所示,端口GigabitEthernet 5/0/0为RJ-45以太网端口。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5/0/0
GigabitEthernet5/0/0 current state: DOWN ( Administratively )
IP Packet Frame Type: PKTFMT_ETHNT_2, Hardware Address: 0000-fc00-7506
Description: GigabitEthernet5/0/0 Interface
Loopback is not set
Media type is twisted pair
Port hardware type is 1000_BASE_T
Unknown-speed mode, unknown-duplex mode
Link speed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ink duplex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表7-9 配置Combo口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 |
进入Combo口的SFP口或RJ-45以太网端口视图 |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
切换接口工作模式 |
combo enable { copper | fiber } |
必选 缺省情况下,光口处于激活状态 |
目前,常用的可插拔接口模块类型如下表所示。
可插拔接口模块类型 |
适用环境 |
能否为光接口模块 |
能否为电接口模块 |
SFP接口模块(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小型封装可热插拔接口模块) |
一般用于百兆/千兆以太网、POS 155M/622M/2.5G等环境 |
是 |
是 |
XFP接口模块(10G小型封装可热插拔接口模块) |
一般用于10G接口环境 |
是 |
否 |
SFP+接口模块(增强型小型封装可插拔接口模块) |
一般用于10G接口环境 |
是 |
否 |
QSFP+接口模块 |
一般用于40G接口环境 |
是 |
否 |
可插拔接口模块的类型多样,厂商也不同,通过执行以下显示命令,可以查看可插拔接口模块的主要参数(包括模块型号、连接器类型、发送激光的中心波长、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模块生产或定制厂商等)。
表7-11 识别可插拔接口模块信息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显示可插拔接口模块的主要特征参数 |
display transceiver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对可插拔接口模块均生效 |
系统提供故障告警信息标志可插拔接口模块的故障来源,以便诊断和解决故障。对于H3C定制防伪光模块,系统还提供了数字诊断功能,对影响光模块工作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这些关键参数包括:温度、电压、激光偏置电流、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等。当这些参数发生异常时,方便管理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表7-12 诊断可插拔接口模块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显示可插拔接口模块的当前故障告警信息 |
display transceiver alarm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对可插拔接口模块均生效 |
关于可插拔接口模块相关命令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 SR6600/SR6600-X路由器 命令参考》相关章节。
· 快速保存方式:执行不带safely参数的save命令。这种方式保存速度快,但是保存过程中如果设备重启或断电,原有配置文件可能会丢失。此方式推荐用于电源稳定程度较好的环境中。
· 安全方式:执行带safely参数的save命令。这种方式保存速度慢,即使保存过程中出现设备重启或断电,原有配置文件仍然会保存到设备中,不会丢失。此方式推荐用于电源环境恶劣或者远程维护等情况下。
表7-13 保存当前配置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将当前配置保存到指定文件,但不将该文件设置为下次启动使用的配置文件 |
save file-url [ all | slot slot-number ] |
二者必选其一 该命令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将当前配置保存到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存储介质的根目录,并将该文件设置为下次启动使用的配置文件 |
save [ safely ] |
· 配置文件名后缀必须为“.cfg”。
· 执行save命令时,如果出现设备重启或断电,可能会造成下次启动配置文件丢失,这时,设备将以空配置启动。设备启动后,您需要重新设置下次启动使用的配置文件。
当对设备的启动文件或配置文件进行升级及维护时,需要对设备重启,改变主控板或业务板的工作模式后,需要对相应单板进行重启。您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对设备进行重启:
· 使用命令行reboot命令立即重启设备。
· 使用命令行定时重启设备。在该方式下,您可以设置一个时间点或时延,到达此时间点时,设备将自动进行重启。
· 通过断电并重新上电重启设备(该方式又称为硬件重启或者冷启动)。如果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强制断电,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或者硬件损坏。一般情况下,建议不要使用这种方式。
表7-14 通过命令行立即重启设备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立即重启指定单板或整台设备 |
reboot [ slot slot-number ] |
必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表7-15 通过命令行定时重启设备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指定设备重启的时间点,到达此时间点时,设备将自动进行重启 |
schedule reboot at hh:mm [ date ] |
二者必选其一 缺省情况下,设备定时重启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两条命令均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指定设备重启的时延,延迟指定时间后,设备将自动进行重启 |
schedule reboot delay { hh:mm | mm } |
· 不指定slot参数时,会重启整个设备(包括主用主控板、备用主控板、交换网板和业务板)。
· 如果主用启动文件不存在,则不能通过reboot命令重启设备或主用主控板。此时,可以先指定主用启动文件再对该主控板进行重启。
· 设备定时器的精度为1分钟。在到达您设定的重启时刻的前一分钟,设备会提示:“REBOOT IN ONE MINUTE(设备将在一分钟后重启)”,并在一分钟后重新启动。
· 设备在准备重启时,如果有用户正在进行文件操作,为了安全起见,系统将不会执行此次重启操作。
本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设备主机贴有包含相关生产维修信息的条形码,如需要返修设备,请将故障设备的条形码反馈给代理商。
主控板运行状态指示灯RUN常灭,表示主控板未连接上电源或单板故障。RUN指示灯的含义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1) 主控板是否正确插入主控板槽位:
¡ 如果配置的主控板是RPE-X1/RPE-X3/RPE-X5/RPE-X5E,那么应该安装在Slot0或者Slot1。
¡ 如果配置的主控板是RSE-X1,那么应该安装在Slot1或者Slot2(没有Slot0)。
¡ 如果配置的主控板是MCP-X1/X2,那么应该安装在Slot1或者Slot2(没有Slot0)。
(2) 设备上电是否正常:电源模块指示灯为绿色表示上电正常。
如果上述检查未发现问题,并且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主控板运行状态指示灯RUN在主机上电或带电插入主机5分钟后,仍然处于8Hz快闪,表示主控板应用程序启动异常或者单板存在故障。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检查终端打印信息是否有异常错误。
· 可以进入BootWare菜单查看文件属性是否正确。
如果上述检查未发现问题,并且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主控板告警指示灯ALM灯常亮或闪烁,表示设备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
例如:当系统温度出现如下告警信息时,会亮ALM灯:
%Jun 25 14:38:45:444 2017 H3C DRVMSG/3/TempCritical:
CPU temperature critical in Slot 3, index is 1.
请查看串口终端和软件管理平台显示信息(系统温度、单板电压等出现告警)。
如果故障现象未消失,请记录上述信息,并联系代理商。
主控板运行状态指示灯的详细说明,请参见《H3C SR6604[6608]路由器 硬件描述》中的“产品指示灯介绍”。
FIP板面板运行状态指示灯RUN常灭,表示FIP板未接上电源或硬件故障。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设备上电是否正常。
· 若设备上电正常,则检查FIP板是否正确插入FIP板槽位。
· 若FIP板已经正确插入FIP板槽位,那么表明FIP板故障,此时键入命令display version,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信息:
Slot3:
The Board is present, state is unknown
如果故障现象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FIP板面板运行指示灯RUN在主机上电或带电插入主机20分钟后,仍然处于8Hz快闪,表示FIP板的应用程序启动异常,单板存在故障。此时,FIP板的状态为在位,如果键入命令display version,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信息:
Slot3:
The Board is present, state is unknown
如果存在上述故障现象,请联系代理商。
设备无法上电,前面板的电源指示灯不亮,表示电源输入异常。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设备电源开关是否打开。
· 设备电源线是否插牢并连接正确。
· 设备供电电源开关是否打开。
· 检查所用电源线是否损坏。
如果上述检查未发现问题,并且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设备无法上电,前面板的电源红色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异常告警。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关闭设备电源开关,检查电源模块是否正确插牢。
· 检查设备的供电电源是否满足设备的要求。
如果上述检查未发现问题,并且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设备启动后,配置终端显示类似如下的提示信息:
%Jul 5 14:47:20:618 2017 H3C DEV/4/FAN ABSENT:
Fan 1 is absent.
此信息表示风扇框不在风扇框插槽。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检查风扇框是否在风扇框插槽。
· 检查风扇框是否与背板连接良好。
如果上述检查未发现问题,并且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风扇框面板上的ALM红色指示灯亮,同时在配置终端显示如下类似信息:
%Jul 5 14:59:03:878 2017 H3C DRVMSG/3/FanPlugIn:Fan 1 Plug In.
%Jul 5 14:59:03:879 2017 H3C DRVMSG/3/FanErr:Fan 1 Error.
#Jul 5 14:59:03:998 2017 H3C DEV/1/FAN STATE CHANGES TO FAILURE:
Trap 1.3.6.1.4.1.2011.2.23.1.12.1.6<fanfailure>: fan ID is 1
%Jul 5 14:59:03:998 2017 H3C DEV/4/FAN FAILED:
Fan 1 failed.
此信息表示风扇出现故障。
请检查设备风扇一侧是否有异物进入机箱而导致风扇不能正常运转。
如果上述检查未发现问题,并且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系统运行中,当插入HIM/MIM/MIC/MIC-X时,同时配置终端显示如下类似信息:
%Apr 26 15:36:09:404 2017 H3C DRVICOUT/1/DrvIcOutStr:Slot=5;(Src Slot[5])
Slot 5/2 Plug In Failed!
表示热插入的接口模块故障或设备不能识别该接口模块。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检查HIM/MIM/MIC/MIC-X是否正确插牢。
· 检查HIM/MIM/MIC/MIC-X是否正确插入FIP板,HIM/MIM/MIC/MIC-X和FIP板的适配关系请参见《H3C SR6600/SR6600-X路由器 接口模块手册》。
· 检查FIP板的接口模块连接器的针脚是否有弯曲。
如果上述检查未发现问题,并且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设备上电后,如果系统正常,将在配置终端上显示启动信息;如果配置系统出现故障,配置终端可能无显示或者显示乱码。
设备上电后,配置终端无显示信息。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电源系统是否正常。
· 配置口(CONSOLE)电缆是否正确连接。
如果以上检查未发现问题,很可能有如下原因:
· 配置电缆连接的串口错误(实际选择的串口与终端设置的串口不符)。
· 配置终端参数设置错误(参数要求: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1,流量控制为无,选择终端仿真为VT100)。
· 配置电缆本身有问题。
如果上述检查未发现问题,并且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设备上电启动后,配置终端上显示乱码。
· 当配置终端的数据位设置为5或者6时,配置终端会出现乱码。因此,请确认配置终端的数据位设置为默认值8。
· 当前波特率不正确也可能造成终端显示乱码,因此,请确认当前波特率为9600bps。
设备串口无响应。
检查串口电缆是否完好,串口属性是否设置正确。
Console口密码的丢失会使用户无法进入系统。
设备提供了密码恢复功能,使能该功能可以确保用户在保留原有配置文件的情况下重新设置Console口密码;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在Console口密码丢失后,不希望原有配置被恢复,以避免非授权用户通过设备console接入,获取设备原有配置。此时,可以在设备上关闭密码恢复功能,如果Console口密码丢失,可以通过Bootware菜单将设备恢复为出厂配置,系统将自动删除主用和备用的配置文件。
Console口密码丢失的处理流程如图8-1所示。缺省情况下密码恢复功能处于使能状态,查看密码恢复功能的使能情况请参见“8.7.1 查看密码恢复功能的使能情况”。
图8-1 Console口密码丢失处理流程
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都需要重启设备,会导致当前业务中断。
表8-1 Console口密码丢失处理方式简介
使用环境 |
处理方式 |
说明 |
设备使能密码恢复功能 |
使用该处理方式设备不会删除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
|
设备关闭密码恢复功能 |
使用该处理方式设备会并删除启动时使用的配置文件并以出厂配置启动 |
(1) 重启设备,在配置终端的屏幕上首先将显示:
System is starting...
Press Ctrl+D to access BASIC-BOOTWARE MENU
Press Ctrl+T to start memory test
Booting Normal Extend BootWare........
****************************************************************************
* *
* H3C SR66 BootWare, Version 7.1.064 *
* *
****************************************************************************
Copyright (c) 2004-2017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Compiled Date : Apr 6 2017
CPU Type : XLS408
CPU L1 Cache : 32KB
CPU Clock Speed : 1000MHz
Memory Type : DDR2 SDRAM
Memory Size : 2048MB
Memory Speed : 533MHz
BootWare Size : 1024KB
Flash Size : 4MB
cfa0 Size : 244MB
BASIC CPLD Version : 131.0
EXTEND CPLD Version : 133.0
PCB Version : Ver.B
BootWare Validating...
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
(2) 当出现“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时,键入<Ctrl+B>,系统提示:
BootWare password: Not required. Please press Enter to continue.
(3) 按下<Enter>,进入BootWare主菜单,在显示信息中可以查看是否使能密码恢复功能。
表8-2 显示信息描述表
显示信息 |
说明 |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enabled. |
设备使能密码恢复功能 |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disabled. |
设备关闭密码恢复功能 |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enabled.
Note: The current operating device is cfa0
Enter < Storage Device Operation > to select device.
==========================<EXTENDED-BOOTWARE MENU>==========================
|<1> Boot System |
|<2> Enter Serial SubMenu |
|<3> Enter Ethernet SubMenu |
|<4> File Control |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
|<6>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
|<7> BootWare Operation Menu |
|<8> Skip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
|<9> Storage Device Operation |
|<0> Reboot |
============================================================================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C: Display Copyright
Enter your choice(0-9):
(1) 如果使能了密码恢复功能,当用户忘记了Console口密码时,可以重启设备进入BootWare主菜单选择<6>,即以忽略系统配置的方式启动,此时设备不会删除原有的配置文件。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enabled.
Note: The current operating device is cfa0
Enter < Storage Device Operation > to select device.
==========================<EXTENDED-BOOTWARE MENU>==========================
|<1> Boot System |
|<2> Enter Serial SubMenu |
|<3> Enter Ethernet SubMenu |
|<4> File Control |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
|<6>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
|<7> BootWare Operation Menu |
|<8> Skip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
|<9> Storage Device Operation |
|<0> Reboot |
============================================================================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C: Display Copyright
Enter your choice(0-9): 6
(2) 系统出现如下提示表明已经设置成功。
Flag Set Success.
(3) 当再次出现BootWare主菜单时,选择<0>,设备开始重新启动。
(4) 重启设备后,设备的配置为空,用户可以在系统视图下配置回滚恢复原有配置,如下配置表示将当前配置回滚到配置文件startup.cfg中的配置状态。如果用户不想恢复原有配置,请跳过此步骤。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configuration replace file startup.cfg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lost, save current configuration? [Y/N]:n
Info: Now replacing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Please wait...
Info: Succeeded in replacing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th the file startup.cfg.
(5) 在系统视图下设置新的CONSOLE口密码,如下配置表示设置CONSOLE口验证方式为密码验证,且以明文方式设置CONSOLE口的密码为123456。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user-interface console 0
[sysname-ui-console0]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sysname-ui-console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123456
使用命令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 hash | simple } password以明文或密文方式设置的密码,均以密文方式保存在配置文件中。
(6) 保存新配置。
[sysname] save
· 修改Console口密码后应执行save命令,以保存修改。
· 建议用户将所作的修改保存到默认的配置文件。
(1) 如果使能了密码恢复功能,当用户忘记Console口密码时,可以重启设备进入BootWare主菜单选择<8>,即跳过Console口认证进行登录,此时设备不会删除原有的配置文件。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enabled.
Note: The current operating device is cfa0
Enter < Storage Device Operation > to select device.
==========================<EXTENDED-BOOTWARE MENU>==========================
|<1> Boot System |
|<2> Enter Serial SubMenu |
|<3> Enter Ethernet SubMenu |
|<4> File Control |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
|<6>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
|<7> BootWare Operation Menu |
|<8> Skip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
|<9> Storage Device Operation |
|<0> Reboot |
============================================================================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C: Display Copyright
Enter your choice(0-9): 8
(2) 系统出现如下提示信息表明可跳过Console口认证进行登录。
Clear Image Password Success!
(3) 当再次出现BootWare主菜单时,选择<0>,设备开始重新启动。
(4) 重启设备后,可在系统视图下可以设置新的Console口密码,具体方法请参见8.7.2 (5)。
(5) 保存新配置。
[sysname] save
· 修改Console口密码后应执行save命令,以保存修改。
· 建议用户将所作的修改保存到默认的配置文件。
(1) 如果关闭了密码恢复功能,当用户忘记了配置的Console口密码时,可以重启设备进入BootWare主菜单选择<5>,即恢复设备的出厂配置,此时设备会自动删除启动时使用的配置文件。
恢复出厂配置时,如果设备上同时设置了主用启动配置文件和备用启动配置文件,系统会将这两个文件同时删除。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disabled.
Note: The current operating device is cfa0
Enter < Storage Device Operation > to select device.
==========================<EXTENDED-BOOTWARE MENU>==========================
|<1> Boot System |
|<2> Enter Serial SubMenu |
|<3> Enter Ethernet SubMenu |
|<4> File Control |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
|<6>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
|<7> BootWare Operation Menu |
|<8> Skip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
|<9> Storage Device Operation |
|<0> Reboot |
============================================================================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C: Display Copyright
Enter your choice(0-9): 5
(2) 系统出现如下提示信息,表明已经设置成功。
The current mode is no password recovery. The configuration files will be
deleted, and the system will start up with factory defaults, Are you sure to
continue?[Y/N]Y
Setting...Done.
(3) 当再次出现BootWare主菜单时,选择<0>,设备开始重新启动。
(4) 重启设备后设备恢复出厂配置,在系统视图下可以设置新的Console口密码,具体方法请参见8.7.2 (5)。
(5) 保存新配置。
[sysname] save
· 修改Console口密码后应执行save命令,以保存修改。
· 建议用户将所作的修改保存到默认的配置文件。
当设备内部温度超过75℃,配置终端显示如下类似信息:
%May 14 21:37:35:271 2017 H3C DRVMSG/3/Temp2High: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too high in Slot 0, index is 2.
#May 14 21:37:35:713 2017 H3C DEV/1/BOARD TEMPERATURE UPPER:
Trap 1.3.6.1.4.1.2011.2.23.1.12.1.16<hwBoaardTemperatureHigher>: frame Index is 0, slot Index 0.0
%May 14 21:37:35:713 2017 H3C DEV/4/BOARD TEMP TOOHIGH:
Board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on Frame 0 Slot 0, type is MPU.
表示设备内部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上限75℃,此时风扇将会全速运转。
正常情况下,运行一段时间后,设备内部温度会降低到75℃下,配置终端显示如下类似信息:
%May 14 22:25:17:804 2017 H3C DRVMSG/3/TempHOK: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recovered from OT in Slot 0, index is 2.
#May 14 22:25:18:713 2017 H3C DEV/1/BOARD TEMPERATURE NORMAL:
Trap 1.3.6.1.4.1.2011.2.23.1.12.1.17<hwBoaardTemperatureFormHigherToNormal>: fr
ameIndex is 0, slotIndex 0.0
%May 14 22:25:18:713 2017 H3C DEV/4/BOARD TEMP NORMAL:
Board temperature changes to normal on Frame 0 Slot 0, type is MPU.
表示设备工作温度恢复正常。
在异常情况下,如果设备内部温度持续升高超过90℃时,配置终端会连续显示如下告警信息:
%Jun 25 14:38:45:444 2017 H3C DRVMSG/3/TempCritical:
CPU temperature critical in Slot 3, index is 1.
同时主控板的ALM红色指示灯常亮,表示设备内部温度异常。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检查风扇是否正常运转。
· 检查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通风良好。
· 可以通过执行命令display environment来查看设备的温度是否持续走高。
如果设备内部温度上升到90℃以上,风扇运转及设备通风良好,故障现象仍未消失,请联系代理商。
命令display environment的详细说明,请参见《H3C SR6600/SR6600-X路由器 基础配置命令参考》中的“设备管理命令”。
HIM/MIM/MIC/MIC-X安装完毕并给设备上电后,HIM/MIM/MIC/MIC-X面板上相应的指示灯显示为工作异常状态。
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检查HIM/MIM/MIC/MIC-X选配电缆是否正确。
· 检查HIM/MIM/MIC/MIC-X选配电缆是否连接正确。
· 根据配置中的display命令显示接口模块的接口是否接受配置并正常工作。
主控板串口无响应。
检查串口电缆是否完好,串口属性是否设置正确(9600bps)。
启动设备,用TFTP方式升级应用程序,结果显示如下:
· 故障1:CF卡容量不足。
File will be transferred in binary mode
Downloading file from remote TFTP server, please wait...\
Failed to write data into storage device, maybe no enough space on device
· 故障2:下载文件名错误。
File will be transferred in binary mode
Downloading file from remote TFTP server, please wait...
File not found.
· 故障3:下载网口没有正确配置。
Can't connect to the remote host
· 故障1:删除CF卡中的部分文件或更换CF卡,保证剩余容量足够容纳应用程序。
· 故障2:输入正确的文件名。
· 故障3:正确配置下载网口,保证网口up,可以ping通TFTP服务器。
设备主机贴有包含相关生产维修信息的条形码,如用户需要返修设备,请将故障设备的条形码反馈给代理商。
启动设备,用FTP方式升级应用程序,结果显示如下:
· 故障1:CF卡容量不足。
227 Entering Passive Mode (192,168,1,10,10,204)
150 "xxx" file ready to send (xxx bytes) in ASCII mode
FTP: Error Writing Local File(Screen).
· 故障2:下载文件名错误。
227 Entering Passive Mode (192,168,1,10,10,203)
550 Error: File xxx does not exist
FTP: Error Writing Local File(Screen).
· 故障3:下载网口没有正确配置。
FTP: Unrecognized host or wrong IP address!
· 故障1:删除CF卡中的部分文件或更换CF卡,保证剩余容量足够容纳应用程序。
· 故障2:输入正确的文件名。
· 故障3:正确配置下载网口,保证网口up,可以ping通FTP服务器。
设备主机贴有包含相关生产维修信息的条形码,如用户需要返修设备,请将故障设备的条形码反馈给代理商。
当主、备和安全文件都不存在时,系统会在启动阶段出现以下提示信息:
BootWare Validating...
Application program does not exist.
在BootWare菜单中选择<1> Boot System,系统会提示:
Starting to get the main application file--cfa0:/main.bin!
The main application file does not exist--cfa0:/main.bin!
Starting to get the backup application file--cfa0:/backup.bin!
The backup application file does not exist--cfa0:/backup.bin!
Starting to get the secure application file--cfa0:/secure.bin!
The secure application file does not exist--cfa0:/secure.bin!
Booting App fails!
其中主、备和安全文件名随用户不同设定而不同。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主、备、安全文件被删除或者被破坏,可以通过重新下载应用程序,或者在BootWare文件列表中重新设定文件的主、备属性。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