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2.54 MB)
· 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访问Web:Internet Explorer 10及以上版本、Firefox 59及以上版本、Chrome 55及以上版本。
· 使用的浏览器必须要设置成能接受第一方Cookie(即来自站点的Cookie),并启用活动脚本(或JavaScript),才能正常访问Web。以上功能在不同浏览器中的名称及设置方法可能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 开启浏览器的代理功能后可能无法正常访问Web,您可以关闭浏览器的代理功能或者将设备登录IP地址设置成浏览器代理功能的例外。以上功能在不同浏览器中的名称及设置方法可能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 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时,还必须启用以下两个功能,才能正常访问Web:对标记为可安全执行脚本的ActiveX控件执行脚本、运行ActiveX控件和插件。
· 更改设备的软件版本后,建议在登录Web页面之前先清除浏览器的缓存,以便正确地显示Web页面。
· 因用户操作系统的差异,产品支持的浏览器可能会出现页面显示异常的情况(例如,在WIN7操作系统中,当Chome浏览器版本为109.0.5414.120时,登录产品Web页面后,可能会出现乱码),您可以通过升级操作系统或升级浏览器来解决该问题。
· 登录时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用户名或密码输入错误,设备会提示登录失败;如果连续两次密码输入错误,再次登录时必须输入设备提示的验证码。
· 设备出厂时已创建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admin的管理员账号,为提高安全性,首次登录时,系统会弹出修改密码提示,用户应按照提示修改密码,否则无法登录系统。
· 同时通过Web登录设备的最大用户数为32。
设备支持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安全版本)Web访问方式。出厂时已经启用了HTTPS服务,并且设置了Web登录信息。出厂时的Web登录信息包括:
· 登录IP地址(GE1/0/2接口IP地址,即设备前面板以太网接口2的IP地址):192.168.101.100/24
· 用户名:admin
· 密码:admin
初次登录设备本地网管Web的步骤如下:
(1) 连接设备和维护终端
如图1-1所示,使用以太网双绞线将维护终端和设备上的GE1/0/2相连。
(2) 为维护终端配置IP地址
保证维护终端能与192.168.101.100/24互通。手册以维护终端IP地址为192.168.101.2/24为例进行介绍。
(3) 启动浏览器
在维护终端上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设备GE1/0/2的IP地址,然后回车,进入设备本地网管Web登录页面。通过HTTPS方式访问设备本地网管Web页面时,输入的IP地址格式为“https://ip-address:443”。其中,ip-address为设备GE1/0/2的IP地址;443为HTTPS服务的缺省端口号,可以省略。
(4) 初次登录Web
a. 如图1-2所示,在登录页面中输入设备出厂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单击<登录>按钮。
b. 如图1-3所示,在弹出的修改密码页面中按照要求输入新的密码,点击<确认>按钮,完成密码修改。
密码组成元素推荐从以下4种类型中选择:
· [A~Z]
· [a~z]
· [0~9]
· 32个特殊字符(空格~`!@#$%^&*()_+-={}|[]\:”;’<>,./)
c. 在登录页面中重新输入用户名和新密码,并单击<登录>按钮,登录设备本地网管Web。
为保证设备的安全性,用户在Web上完成操作后应及时退出登录。
在Web页面上单击右上角的“”图标,然后点击“
”图标,即可退出Web。退出Web时,系统不会自动保存当前配置。因此,建议用户在退出Web前先保存设备配置。关于保存配置的相关介绍,请参见2.4.1 保存当前配置。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关闭浏览器不能使用户退出Web。
指定文件系统的路径信息时,请避免使用生僻字,否则可能会出现未知错误。
图2-1 Web页面布局
1:标识和辅助区 |
2:导航栏 |
3:执行区 |
|
如上图所示,Web页面有以下几个功能区域:
· 标识和辅助区:该区域用来显示公司Logo、当前登录用户信息,并提供更改登录用户密码、保存当前配置、退出登录功能。
· 导航栏:以树的形式组织基站BBU Web的功能菜单。用户在导航栏中可以方便的选择功能菜单,选择结果显示在执行区中。
· 执行区:进行配置操作、信息查看、操作结果显示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点击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和“消息跟踪”后会打开新的页面,在新的页面中,您可以进行配置操作和查看操作。
根据执行区内容的不同,Web页面分为特性页面、表项显示页面和配置页面三种。
如图2-2所示,特性页面显示了该特性包含的表项的统计信息、该特性支持的主要功能等。
图2-2 特性页面示意图
如图2-3所示,表项显示页面用来显示表项的具体信息。点击标题项(如“用户名”),可以根据该标题项对表项信息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
配置页面用来完成某项配置任务,如添加、修改一条表项,如图2-4所示。
Web页面上常用的按钮、图标及其功能,如表2-1所示。
表2-1 Web常用按钮和图标
按钮和图标 |
功能说明 |
用于保存设备的当前配置 |
|
用于更改登录用户密码、退出登录。其中: · · |
|
用于查看当前页面的联机帮助 |
|
用于查看某个功能或参数的帮助提示信息 |
|
高级查询按钮,点击该按钮后可以输入多个条件对表项进行组合条件查询 |
|
用于刷新表项内容 |
|
· 表项显示页面上,用于添加一条表项 · 配置页面上,用于对当前表项的添加进行确认,并新增一条表项 |
|
|
该图标用于删除被选中的一条或多条表项 |
表项显示页面上,将鼠标放在某一条表项上,将在表项的最右端显示该图标 该图标用于显示当前表项的详情。进入详情页面后,可以对该表项进行修改 部分表项后会直接显示该图标,部分详情页面不可以进行修改操作 |
|
表项显示页面上,将鼠标放在某一条表项上,将在表项的最右端显示该图标 该图标用于删除当前表项,在管理License时,该图标则用于卸载License 部分表项后会直接显示该图标 |
Web页面上常用的操作包括保存当前配置、显示表项详情等。
对设备执行配置操作后,建议及时保存当前配置,以免配置丢失。保存当前配置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 点击页面右上方标识和辅助区内的<>按钮,在弹出的[确认提示]窗口中,点击<确定>按钮,完成配置保存。
· 进入“系统工具 > 配置管理”页面中的“备份恢复配置”页签,点击<保存当前配置>按钮,在弹出的[保存当前配置]窗口中,选择“保存到下次启动配置文件”,并点击<确定>按钮,完成配置保存。
仅双模BBU安装LTE基带模块后才支持LTE相关的功能。
用户登录Web后,能够看到页面导航内容。Web页面导航栏上的一级菜单包括系统信息、基站管理、实时监测、消息跟踪、性能统计、系统告警、设备组网、PTP运行状态、产品日志和系统工具。点击具有子菜单的一级菜单,会展开子菜单。
系统信息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1所示。
区域 |
功能 |
|
系统告警 |
该区域显示: · 紧急告警个数 · 重要告警个数 · 次要告警个数 · 提示告警个数 点击该区域的<查看全部>按钮,会跳转到系统告警页面,在系统告警页面,可以查看当前基站告警的详细信息 |
|
系统日志 |
该区域会显示: · 紧急,警告日志个数 · 危险,错误日志个数 · 提醒,通知日志个数 · 信息,调试日志个数 点击该区域的<查看全部>按钮,会跳转到系统日志页面,在系统日志页面,可以查看当前基站日志的详细信息 |
|
CPU使用率 |
该区域显示: · CPU的当前使用率 · CPU的平均使用率 |
|
内存使用率 |
该区域显示: · 内存的当前使用率 · 内存的平均使用率 |
|
系统时间、运行时间 |
该区域显示系统当前的时间以及系统持续运行的时间 |
|
产品型号、序列号、Boot ROM版本、硬件版本、软件版本 |
该区域显示产品型号、序列号、Boot ROM版本、硬件版本以及当前运行的软件版本信息 |
|
Flash |
该区域显示存储介质上存储空间的使用和剩余情况 |
基站管理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2所示。
表3-2 gNodeB管理描述表
特性名称 |
功能 |
系统管理 |
主要包括: · 软件版本管理 · 补丁管理 · 固件版本管理 · FPGA软件管理 · 配置文件管理 |
设备管理 |
主要包括: · 显示设备当前状态 · 显示设备当前版本信息 · 显示设备当前功耗 · 显示设备当前CPU使用率 · 显示设备当前内存使用率 · 显示设备站级信息 · 删除文件 · 重启基站 · 基站下电准备 · 设置电源冗余告警 · 上传BBU日志 · 告警屏蔽管理 · 载波管理 · UWB设备管理 · 设备接口管理 · PTP管理 · GNSS管理 · TOD管理 · SYNCE管理 · 时钟管理 · 时间管理 |
传输管理 |
主要包括: · VRF管理 · 接口管理 · 接口绑定VRF · 静态路由 · IP管理 · 流分类 · 流行为 · QoS策略 · 接口QoS绑定 · 流量管理 |
分流配置管理 |
主要包括: · 接口管理 · IPV4地址管理 · IPV6地址管理 · IPV4静态路由管理 · IPV6静态路由管理 · DNS与IP映射关系 · DNS配置 · 分流模式 · 分流规则管理 · 带宽规则管理 · DNS分流规则 |
gNB管理 |
主要包括: · 逻辑基站管理 · 基站帧偏置管理 · 时间提前量管理 · 前传口时延模式管理 · 基站运营商管理 · 基站5QI参数管理 · 上行数据管理 · LICENSE管理 |
CU配置管理 |
主要包括: · 维测管理 · SCTP管理 · CU虚拟局域网切片管理 · NG-C管理 · gNodeB CU NG对象管理 · XN管理 · CU小区管理 · CU小区类型管理 · 运营商UAC业务类型管理 · 小区重选管理 · UE不活动定时器管理 · 小区5QI PDCP参数管理 · 小区切片级5QI PDCP参数组管理 · CU小区5QI承载参数组管理 · CU小区5QI DRX参数管理 · CU小区切片级5QI DRX参数管理 · UAC参数组管理 · CU小区算法开关管理 · 移动性判决参数组管理 · 小区移动性参数配置管理 · 小区系统间A1A2测量参数配置管理 · EUTRAN频点优先级配置管理 · EUTRAN相邻频点管理 · EUTRAN外部小区管理 · EUTRAN外部小区PLMN管理 · EUTRAN邻区管理 · GNB完整性保护算法管理 · GNB加密算法管理 · 外部小区管理 · 外部小区PLMN管理 · 小区系统内移动性参数组管理 · 小区5QI系统内切换参数组管理 · NR相邻频点管理 · 小区移动性频点 · NR频点优先级管理 · GNB级算法开关管理 · 测量公共参数组 · 本端用户面IP配置管理 · 传输链路节点组配置管理 · 传输链路节点组地址配置管理 · IPPATH配置管理 · IPPATH属性管理 · 小区ROHC参数管理 · 小区语音参数配置管理 · 5QI切换参数组配置管理 · 5QI系统内频点优先级配置管理 · QoS Flow和DRB映射配置管理 · NR邻区管理 · UE非激活状态开关管理 · RAN寻呼周期管理 · RNA更新周期定时器管理 · RNA区域小区列表管理 · NRANR测量频点配置管理 · NRANR配置管理 · 5QI到DSCP映射配置管理 · CU小区切片级5QI承载参数组管理 · 小区切片级NR频点优先级管理 · 润秒配置 · SCTP本端对象 · SCTP对端对象 · 端节点组的SCTP本端配置 · 端节点组的SCTP对端配置 · 基站CU NG对象 · 自动生成的SCTP链路 · NG接口信息配置 · 逻辑小区睡眠参数管理 · A5测量参数组配置管理 · CURRC等待定时器管理 · GNB测试参数 |
DU配置管理 |
主要包括: · 维测管理 · DU小区管理 · 无线链路检测管理 · DU小区下行功率管理 · DU小区PRACH参数管理 · DU小区PUCCH参数管理 · DU小区PDCCH参数管理 · DU小区PUCCH上行功率控制管理 · DU小区PUSCH上行功率控制管理 · DU小区SRS参数管理 · 小区选择管理 · DU小区运营商UAC业务类型管理 · DU小区基带资源管理 · DU小区覆盖区域管理 · DU小区寻呼管理 · DU小区CSI-RS配置管理 · MAC参数组管理 · PHY参数组管理 · DU小区PUSCH参数管理 · DU小区PDSCH参数管理 · DU UAC参数组管理 · DU小区链路自适应管理 · DU小区功控算法开关管理 · DU小区ULCoMP算法管理 · DU小区语音参数管理 · DU小区TTI级切片组管理 · DU小区HARQ最大传输次数配置 · DU小区算法开关管理 · DU小区准入负载算法门限管理 · DU小区MAC调度策略管理 · DU小区类型管理 · 功率余量上报管理 · 缓存状态报告管理 · 上行同步定时器管理 · DU小区内部定时器 · 切片用户组管理 · DU小区BWP节能开关配置管理 · DU小区BWP算法配置管理 · DU逻辑小区管理 · DU逻辑小区5QI承载参数组管理 · DU逻辑小区5QI DRX参数组管理 · DU逻辑小区5QI RLC参数组管理 · DU逻辑小区运营商管理 · NR DU逻辑小区切片 · DU小区休眠参数管理 · DU全局算法参数管理 · DU小区SIB周期 · DU切片级5QI承载参数组管理 · NR DU逻辑小区切片5QI RLC参数管理 · NR DU逻辑小区切片5QI DRX参数管理 |
eNB管理 |
主要包括: · LTE软件启动管理 · LTE基带资源管理 · 覆盖区域管理 · LTE小区功率管理 · NR邻频点管理 · NR邻区管理 · LTE异系统重定向参数组管理 · QCI到DSCP映射配置管理 · S1对象管理 · LTE异系统切换参数组管理 · LTE异系统重定向切换策略管理 · 基于PLMN的频点管理配置管理 · LTE的S1和主运营商绑定管理 · LTE底噪测量管理 |
表3-3 eNodeB管理描述表
特性名称 |
功能 |
设备管理 |
主要包括LTE相关的设备管理内容 |
传输管理 |
主要包括LTE相关的传输管理内容 |
配置管理 |
主要包括LTE相关的配置管理内容 |
辅助命令 |
主要包括LTE相关的辅助命令 |
告警管理 |
主要包括: · 查看、导出设备LTE相关的当前告警/事件 · 查看、导出设备LTE相关的历史告警 · 自定义设备LTE相关的告警模板 |
软件管理 |
用于查看当前LTE基带模块的软件版本 |
安全管理 |
用于配置和管理登录eNodeB页面的用户信息 |
实时监测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4所示。
表3-4 实时监测描述表
特性名称 |
页签 |
功能 |
CU基站级实时监测 |
CU基站级 |
· 监测基站级PDCP吞吐率 · 监测基站级GTPU字节速率 · 监测基站级GTPU包速率 · 监测GPS信噪比 · 监测北斗信噪比 |
CU用户级实时监测 |
CU用户级 |
· 监测用户级PDCP吞吐率 · 监测用户承载级PDCP吞吐率 · 监测用户级GTPU字节速率 · 监测用户级GTPU包速率 · 监测用户级SRB/DRB · 监测用户级PDCP-RB丢包率 |
CU小区级实时监测 |
CU小区级 |
· 监测小区级PDCP吞吐率 · 监测小区级RRC指标 · 监测小区级PDCP丢包率 · 监测小区级承载 |
DU基站级实时监测 |
DU基站级 |
· 监测基站级MAC吞吐率 · 监测基站级RLC吞吐率 · 监测基站级用户数 · 监测基站级GTPU字节速率 · 监测基站级GTPU包速率 |
DU用户级实时监测 |
DU用户级 |
· 监测用户级MAC吞吐率 · 监测用户级RLC吞吐率 · 监测用户承载级RLC吞吐率 · 监测用户级GTPU字节速率 · 监测用户级GTPU包速率 · 监测用户级SNR/功率余量/噪声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 监测用户级时偏/MCS/调度Ri/上行CoMP属性 · 监测用户级MAC码字0误码率 · 监测用户级CSI指标 · 监测用户级RLC-RB丢包率 · 监测用户级MAC-RB资源数 · 监测用户级SRS指标 · 监测用户级PADDING率 |
DU小区级实时监测 |
DU小区级 |
· 监测小区级MAC吞吐率 · 监测小区级RLC吞吐率 · 监测小区级GTPU字节速率 · 监测小区级GTPU包速率 · 监测小区级用户数 · 监测小区级接收功率强度指示 · 监测切片组上行资源占用比 · 监测切片组下行资源占用比 · 监测小区级PRB利用率 · 监测小区级MAC误码率 · 监测小区级MAC-RB资源数 · 监测小区级噪声功率 · 监测小区级PRB平均吞吐量 · 监测小区级RLC丢包率 |
RRU载波级指标实时监测 |
RRU载波级指标 |
· 监测RRU数字域eCPRI口的入口功率强度(Tssi) · 监测RRU数字域eCPRI口的出口功率强度(RxDigPower) |
RRU设备级指标实时监测 |
RRU设备级指标 |
· 监测RRU天线口的发射功率强度(TxAntPower) · 监测RRU天线口的接收功率强度(Rssi) · 监测每秒钟关断Symbol个数 |
RB指标实时监测 |
RB指标 |
监测RB级接收功率强度 |
LTE指标实时监测 |
LTE指标 |
监测LTE底噪测量 |
消息跟踪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5所示。
表3-5 消息跟踪描述表
特性名称 |
页签 |
功能 |
NG消息跟踪 |
NG消息跟踪 |
跟踪并记录NG接口的消息 |
NR_UU消息跟踪 |
NR_UU消息跟踪 |
跟踪并记录NR UU接口的消息 |
F1-CU消息跟踪 |
F1-CU消息跟踪 |
跟踪并记录F1-CU接口的消息 |
F1-DU消息跟踪 |
F1-DU消息跟踪 |
跟踪并记录F1-DU接口的消息 |
XN消息跟踪 |
XN消息跟踪 |
跟踪并记录XN接口的消息 |
X2消息跟踪 |
X2消息跟踪 |
跟踪并记录X2接口的消息 |
LTE_S1消息跟踪 |
LTE_S1消息跟踪 |
跟踪并记录S1接口的消息 |
LTE_UU消息跟踪 |
LTE_UU消息跟踪 |
跟踪并记录LTE UU接口的消息 |
IFTS消息跟踪 |
IFTS消息跟踪 |
根据用户接入类型跟踪并记录用户在指定接口上的消息 |
性能统计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6所示。
表3-6 性能统计描述表
特性名称 |
页签 |
功能 |
性能统计 |
性能统计 |
统计基站近期运行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性能指标),包括: · 小区相关KPI · 传输相关KPI · 设备相关KPI |
系统告警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6所示。
表3-7 系统告警描述表
特性名称 |
页签 |
功能 |
系统告警 |
系统告警 |
查询、显示、刷新、下载和清除基站的告警信息,包括: · 紧急告警 · 重要告警 · 次要告警 · 提示告警 |
基于当前设备状态完成拓扑发现与显示。拓扑发现过程中,只能显示本BBU,无法显示其他下挂设备,例如FSW、pRRU。完成整个拓扑发现后,即可显示完整拓扑图。
PTP运行状态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8所示。
表3-8 PTP运行状态描述表
特性名称 |
页签 |
功能 |
PTP运行状态 |
PTP历史性能 |
统计PTP本地时钟与最优时钟的历史时间偏差 |
PTP报文统计 |
显示PTP接口报文统计信息 |
|
节点信息 |
显示本地时钟、主时钟和最优时钟的节点信息 |
产品日志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9所示。
表3-9 产品日志描述表
特性名称 |
页签 |
功能 |
产品日志 |
日志管理 |
· 设置业务模块的日志等级 · 查看业务模块的日志状态 |
一键上传 |
· 通过FTP工具将产品日志一键上传到本地维护终端 · 刷新数据 |
|
实时上传 |
· 通过FTP工具将产品日志实时上传到本地维护终端 · 停止上传 · 刷新数据 |
|
系统日志 |
· 查看系统日志详情 · 刷新系统日志 · 清除系统日志 |
|
TTI级日志 |
· 设置TTI级日志采集任务 · 停止TTI级日志采集任务 · 将采集的TTI级日志上传到本地维护终端 · 刷新数据 |
系统工具包含的具体内容如表3-10所示。
表3-10 系统工具描述表
特性名称 |
页签 |
功能 |
用户管理 |
用户管理 |
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 |
License管理 |
本地授权 |
查看、安装和卸载本地License |
本地授权DID |
获取设备SN和DID |
|
License压缩 |
压缩License存储区空间 |
|
配置管理 |
恢复出厂配置 |
将设备的当前配置恢复到出厂配置并强制重启设备 |
备份恢复配置 |
· 保存当前配置:将当前配置保存到下次启动配置文件或者指定配置文件 · 从备份文件中恢复:使用本地维护终端上指定的配置文件替换设备当前的配置文件 · 导出当前配置:将当前配置文件导出到本地维护终端 |
|
FTP工具下载 |
FTP工具下载 |
下载设备推荐使用的FTP工具 |
仅双模BBU安装LTE基带模块后才支持LTE相关的功能。
基站管理包括gNodeB管理和eNodeB管理。通过基站管理页面,您可以构造和下发MML(Man-Machine Language,人机语言)命令,从而完成基站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传输管理、小区管理等。
设备不同软件版本的gNodeB管理页面可能会存在差异,手册中的图片仅作参考,请以实际Web页面显示为准。
图4-1 gNodeB管理页面概览示意图
1: MML命令树 |
2: MML命令的响应信息区域或帮助文档查看区域 |
3: MML命令输入框 |
4: MML命令参数配置区域 |
如上图所示,gNodeB管理页面有以下几个功能区域:
· MML命令树,用于显示当前设备支持的MML命令。
· MML命令的响应信息区域或帮助文档查看区域,用于显示MML命令的响应信息或MML命令的在线帮助。
· MML命令输入框,您可以将一条或多条MML命令拷贝到命令输入框中下发。
· MML命令参数配置区域,点选或配置对应的参数可以构造指定功能的MML命令。
表4-1 gNodeB管理页面主要元素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展开 |
用于展开所有模块的MML命令 |
折叠 |
用于折叠所有模块的MML命令 |
+ |
用于展开指定的MML命令 |
- |
用于折叠指定的MML命令 |
返回 |
用于返回设备导航栏 |
响应信息 |
用于显示MML命令的响应信息 |
帮助文档 |
用于显示MML命令的在线帮助 |
清除 |
用于清除MML命令的响应信息 |
命令检索 |
输入MML命令的关键字来快速检索相应的MML命令 |
历史命令 |
可查看执行过的MML命令,点击<《>按钮,显示执行过的上一条命令;点击<》>按钮显示执行过的下一条命令 |
辅助 |
在MML命令输入框内添加一条MML命令后,点击<辅助>按钮,可将MML命令中的参数填充到MML命令参数配置区域内的各参数中,方便用户在MML命令参数配置区域修改参数的值 |
校验 |
用户拷贝MML命令到MML命令输入框后,点击<校验>按钮可校验MML命令参数和格式是否正确,同时将校验结果显示在MML命令的响应信息区域内 |
执行 |
执行MML命令输入框内的MML命令 |
gNodeB MML命令是指以ADD、SET、MOD、RMV、DSP、LST等关键字开头的5G基站人机交互命令。gNodeB MML命令的构成如图4-2所示。
图4-2 gNodeB MML命令构成示意图
构造gNodeB MML命令是在指定gNodeB管理配置任务执行区中进行的。进入指定配置任务执行区、构造基站MML命令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 进入基站管理页面
登录BBU Web后,点击页面左侧导航栏中的[基站管理]菜单项,进入基站管理页面。
(2) 进入gNodeB管理页面
点击基站管理页面中的<gNodeB管理>按钮,进入gNodeB管理页面。
(3) 进入指定gNodeB管理配置任务执行区
在gNodeB管理页面中,用户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指定gNodeB管理配置任务执行区:
¡ 点击gNodeB管理导航栏中的<>按钮,展开gNodeB管理导航栏,然后点击对应菜单项中的配置任务进入指定gNodeB管理配置任务执行区。例如,需要添加基站运营商时,用户可以依次点击图4-3中的[gNB管理/基站运营商管理]前的<
>按钮展开导航栏,然后点击基站运营商管理菜单项内的[添加基站运营商]进入添加基站运营商任务执行区。
¡ 在gNodeB管理任意页面命令检索框中输入命令关键字进入指定配置任务执行区。例如,需要添加基站运营商时,如图4-4所示,在命令检索框中输入“ADD GNBOPERATOR”,然后点击联想出的“ADD GNBOPERATOR(添加基站运营商)”,即可进入添加基站运营商配置任务执行区。
(4) 构造gNodeB MML命令
进入指定配置任务执行区后,用户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构造gNodeB MML命令:
¡ 在图4-5中②所示的参数配置区域点选或输入参数的值辅助构造gNodeB MML命令。点选或输入参数后,图4-5中①所示的命令输入框中会生成对应的gNodeB MML命令。
¡ 直接在图4-5中①所示的命令输入框中输入完整的MML命令。
图4-5 构造基站MML命令示意图
构造好gNodeB MML命令后,点击命令输入框下的<执行>按钮,可以完成gNodeB MML命令的下发。
为方便配置gNodeB,gNodeB管理页面支持批量下发gNodeB MML命令,需要注意的是:
· 在gNodeB管理中,任意功能页面的命令输入框均支持执行MML命令,用户可以将一条或多条MML命令拷贝到命令输入框中下发。
· 当前设备一次最多处理500条gNodeB MML命令,并且一次可处理的gNodeB MML命令文本最大为50KB。
· 命令输入框中,使用#可对gNodeB MML命令进行单行注释,即#后的本行内容为注释内容,将不被系统执行。使用时,需注意:
¡ #需要放在每行最开始位置(除空格外),否则#将被系统认定为无效的命令。
¡ 在命令输入框中,由于输入命令或注释内容过长时,系统会自动换行,此种情况下自动换行后的内容仍将被认定为本行命令或本行注释内容。
· 必须先在gNodeB管理中执行ADD LTESTARTUP:StartupType=LTE;命令,否则无法打开eNodeB管理页面。
· 设备不同软件版本的eNodeB管理页面可能会存在差异,手册中的图片仅作参考,请以实际Web页面显示为准。
· 进入eNodeB管理页面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出厂时的用户名和密码均为root。
图4-6 eNodeB管理页面概览示意图
1: eNodeB管理页面菜单栏 |
2: 登录用户 |
3: MML命令历史操作显示区域 |
4: MML命令参数配置区域或MML命令输入框 |
5: MML命令树 |
6: MML命令的响应信息区域 |
如图4-6所示,eNodeB管理页面包含首页、告警管理、软件管理和安全管理4个菜单,其中:
· 首页主要用来构造和下发eNodeB MML命令,进入eNodeB管理页面后缺省显示首页内容。
· 告警管理主要用来:
¡ 查看、导出设备LTE相关的当前告警/事件。
¡ 查看、导出设备LTE相关的历史告警。
¡ 自定义设备LTE相关的告警模板。
· 软件管理用于查看当前LTE基带模块的软件版本。
· LTE基带模块的软件版本与整个基站的软件版本存在适配关系,为避免适配错误,H3C不单独提供LTE基带模块的软件包。
· LTE基带模块的软件包会打包到基站的软件包内发布给用户,并随着基站的软件包一起升级,因此软件管理菜单中的版本升级功能不可用。
· 安全管理用于配置和管理登录eNodeB页面的用户信息。
除此之外,在eNodeB管理页面右上角会显示当前登录的用户:
· 依次点击右上角的[登录用户/设置]可以设置页面语言和高危操作提示。
· 依次点击右上角的[用户/关于]可以显示当前LTE基带模块的软件版本。
· 依次点击右上角的[用户/注销]可以退出eNodeB管理页面。
表4-2 eNodeB管理页面主要元素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用于按MO名称搜索MML命令,支持模糊搜索 |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表示设备相关的MO集合,点击后可展开或折叠MO集合 |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表示传输相关的MO集合,点击后可展开或折叠MO集合 |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表示配置相关的MO集合,点击后可展开或折叠MO集合 |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表示辅助命令相关的MO集合,点击后可展开或折叠MO集合 |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点击后可辅助构建指定MO的MML命令 |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点击后可以显示MML命令输入框 |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点击后可运行辅助构建的MML命令或MML命令输入框内的MML命令 |
|
该元素位于首页MML命令参数配置区域内和首页历史操作显示区域内: · 点击首页MML命令参数配置区域内的<清除>按钮后,可清除MML命令的响应信息 · 点击首页历史操作显示区域内的<清除>按钮后,可清除历史操作记录 |
|
该元素位于首页内,点击后可显示历史操作记录 |
|
该元素位于告警管理内,点击后可导出当前告警信息、当前事件信息、历史告警信息和告警模板 |
|
该元素位于告警管理内,点击后可设置告警显示的信息 |
|
该元素位于告警管理内,点击后可编辑或重置告警模板 |
|
该元素位于安全管理内,点击后可新增登录eNodeB管理页面的用户 |
|
该元素位于安全管理内,点击后可修改指定用户的属性信息 |
|
该元素位于安全管理内,点击后可删除指定用户 |
eNodeB MML命令是指以ADD、SET、MOD、QRY、SHW等关键字开头的4G基站人机交互命令。eNodeB MML命令的构成如图4-7所示。
图4-7 eNodeB MML命令构成示意图
构造eNodeB MML命令是在指定eNodeB管理配置任务执行区中进行的。进入指定配置任务执行区、构造基站MML命令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 进入基站管理页面
登录BBU Web后,点击页面左侧导航栏中的[基站管理]菜单项,进入基站管理页面。
(2) 进入eNodeB管理页面
a. 点击基站管理页面中的<eNodeB管理>按钮,打开eNodeB管理登录页面。
b. 如图4-8所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eNodeB管理页面。登录eNodeB管理页面的出厂用户名和密码均为root。
图4-8 登录eNodeB管理页面示意图
(3) 进入指定eNodeB管理配置任务执行区
在eNodeB管理页面中,用户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指定eNodeB管理配置任务执行区:
¡ 点击eNodeB管理首页左侧的MO集合,展开指定MO集合,然后点击对应MO的名称进入指定的配置任务执行区。例如,需要进入设备相关的ALD供电端口MO的配置任务执行区时,如图4-9所示,依次点击[设备/ALD供电端口],则可进入ALD供电端口配置任务执行区。
¡ 在eNodeB管理首页MO搜索框内输入对应MO的名称,点击搜索结果后,进入指定的配置任务执行区。例如,需要进入设备相关的ALD供电端口MO的配置任务执行区时,如图4-10所示,在搜索框内输入ALD供电端口,点击下方搜索结果后,则可进入ALD供电端口配置任务执行区。
图4-10 通过MO搜索功能进入配置任务执行区示意图
(4) 构造eNodeB MML命令
如图4-11所示,在MML命令参数配置区域点选或输入参数的值构造eNodeB MML命令。
图4-11 构造基站MML命令示意图
构造好eNodeB MML命令后,点击首页右下方的<运行>按钮,可以完成eNodeB MML命令的下发。
为方便配置eNodeB,eNodeB管理页面支持批量下发eNodeB MML命令。在首页中点击<输入>图标,可显示MML命令输入框。如图4-12所示,在输入框内输入或粘贴完整的eNodeB MML命令后,点击<运行>按钮,设备会依次下发输入框内的eNodeB MML命令。
图4-12 在MML命令输入框内下发MML命令示意图
实时监测基站的性能指标,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实时监测既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基站的健康状况,又可以帮助用户定位网络问题和提升网络质量。
产品实时监测特性可实现:
· 在Web页面查看指标的波动情况。
· 将监测的指标数据下载至本地进行离线浏览和分析。
表5-1 CU基站级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采样间隔 |
CU基站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CU基站级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2 CU用户级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用户索引 |
用于指定CU用户 |
查询 |
用于查询指定CU本地小区中的用户信息 |
采样间隔 |
CU用户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CU用户级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3 CU小区级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小区索引 |
用于指定CU内部小区 |
采样间隔 |
CU小区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CU小区级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4 DU基站级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采样间隔 |
DU基站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DU基站级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5 DU用户级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DU内部小区标识 |
用于指定DU内部小区 |
C_RNTI |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 |
查询 |
用于查询指定DU内部小区中的用户信息 |
采样间隔 |
DU用户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DU用户级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6 DU小区级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DU内部小区标识 |
用于指定DU内部小区 |
采样间隔 |
DU小区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DU小区级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7 RRU载波级指标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DU内部小区标识 |
用于指定DU内部小区 |
RRU编号 |
用于指定DU内部小区所属的射频拉远单元 |
查询 |
用于查询指定DU内部小区中的RRU信息 |
采样间隔 |
RRU载波级指标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RRU载波级指标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8 RRU设备级指标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RRU编号 |
用于指定DU内部小区所属的射频拉远单元 |
查询 |
用于查询指定DU内部小区中的RRU信息 |
采样间隔 |
RRU设备级指标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RRU设备级指标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9 RB指标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DU内部小区标识 |
用于指定DU内部小区 |
采样间隔 |
RB指标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RB指标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10 LTE指标操作栏功能描述表
项目 |
描述 |
采样间隔 |
LTE指标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 |
开始 |
用于开启实时监测任务 |
结束 |
用于结束实时监测任务 |
LTE指标监测数据导出 |
用于导出监测到的数据 |
表5-11 CU基站级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CU基站级 |
基站级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基站级PDCP层上下行吞吐率 |
基站级GTPU字节速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基站GTPU上下行的接收和发送速率 |
|
基站级GTPU包速率,单位为pps,用于监测基站GTPU上下行每秒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个数 |
|
GPS信噪比,单位为dB,用于监测基站接收GPS信号的强度,GPS信噪比越高说明信号质量越好,其中: · GPS信噪比大于等于50时,表明信号强度良好 · GPS信噪比大于等于30,小于50时,表明信号强度一般 · GPS信噪比大于等于20,小于30时,表明信号强度较差 · GPS信噪比大于等于10,小于20时,表明信号强度差 · GPS信噪比大于0,小于10时,表明信号强度极差 当前版本暂不支持导出GPS信噪比监测数据 |
|
北斗信噪比,单位为dB,用于监测基站接收北斗信号的强度,北斗信噪比越高说明信号质量越好,其中: · 北斗信噪比大于等于50时,表明信号强度良好 · 北斗信噪比大于等于30,小于50时,表明信号强度一般 · 北斗信噪比大于等于20,小于30时,表明信号强度较差 · 北斗信噪比大于等于10,小于20时,表明信号强度差 · 北斗信噪比大于0,小于10时,表明信号强度极差 当前版本暂不支持导出北斗信噪比监测数据 |
表5-12 CU用户级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CU用户级 |
用户级PDCP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用户级PDCP层上下行吞吐率 |
用户承载级PDCP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用户承载级PDCP层上下行吞吐率 |
|
用户级GTPU字节速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用户GTPU上下行的接收和发送速率 |
|
用户级GTPU包速率,单位为pps,用于监测用户GTPU上下行每秒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个数 |
|
用户级SRB/DRB,用于监测用户SRB(Sigaling Radio Bearer,信令无线承载)和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的承载个数 |
|
用户级PDCP-RB丢包率,用于监测用户PDCP层不同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的上下行丢包率 |
表5-13 CU小区级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CU小区级 |
小区级PDCP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小区级PDCP层上下行吞吐率 |
小区级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指标,用于监测小区RRC建立请求个数、RRC建立时延和RRC接入时延 |
|
小区级PDCP丢包率,用于监测小区PDCP层上下行丢包率 |
|
小区级承载,用于监测小区中QoS流个数和DRB承载个数 |
表5-14 DU基站级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DU基站级 |
基站级MAC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基站级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上下行吞吐率 |
基站级RLC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基站级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上下行吞吐率 |
|
基站级用户数,用于监测基站连接态用户数和激活态用户数 |
|
基站级GTPU字节速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基站GTPU上下行的接收和发送速率 |
|
基站级GTPU包速率,单位为pps,用于监测基站GTPU上下行每秒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个数 |
表5-15 DU用户级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DU用户级 |
用户级MAC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用户级MAC层上下行吞吐率 |
用户级RLC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用户级RLC层上下行吞吐率 |
|
用户承载级RLC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用户承载级RLC层上下行吞吐率 |
|
用户级GTPU字节速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用户GTPU上下行的接收和发送速率 |
|
用户级GTPU包速率,单位为pps,用于监测用户上下行每秒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个数 |
|
用户级SNR/功率余量/噪声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用于监测: · SNR(Signal Noise Ratio,信噪比),为UE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加干扰)强度的比值,单位为dB,该指标由物理层上送给L2,对应页面指标为PUSCH非平滑。PUSCH非平滑表示未经处理直接展现的原始指标 · 功率余量,为UE最大传输功率减去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功率的值,单位为dB,功率余量为正值,说明UE还能传输更多的数据,功率为负值,说明UE的发射功率已经超过最大功率 · 噪声功率,为噪声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辐射的总能量 ·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有RE(Resource Element,资源粒子)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 |
|
用户级时偏/MCS/调度Ri/上行CoMP属性,用于监测: · 时偏,终端提前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提前量 · 上、下行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 · 上、下行调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 · 上行CoMP属性 |
|
用户级MAC码字0误码率,用于监测MAC层上下行码字0的误码率。包括: · 上下行误码率 · 上下行新传误码率 · 上下行重传误码率,包括总的上下行重传误码率和第1~第3次上下行重传误码率 · 上行干扰时隙误码率 |
|
用户级CSI指标,用于监测: · Cri(CSI-RS Resource Indicator,CSI-RS资源指示) · Cqi(Channel Qulity Information,信道质量指示) · 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 · 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 |
|
用户级RLC-RB丢包率,用于监测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不同逻辑信道RB资源的上下行丢包率 |
|
用户级MAC-RB资源数,用于监测: · 用户级MAC层上下行RB资源数速率,单位为个/秒 · 用户级MAC层上下行RB资源调度速率,单位为次/秒 |
|
用户级SRS指标,用于监测: · Tpmi(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已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 · PostSnr,为UE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加干扰)强度的比值,单位为dB,该指标由物理层上送给L2 ·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
|
用户级PADDING率,用于监测传输用户数据的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中PADDING位的占比,包括上行PADDING率和下行PADDING率。PADDING率越高,表示基站分配给指定用户的资源浪费的越多 |
表5-16 DU小区级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DU小区级 |
小区级MAC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小区级MAC层上下行吞吐率 |
小区级RLC吞吐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小区级RLC层上下行吞吐率 |
|
小区级GTPU字节速率,单位为Mbps,用于监测小区GTPU上下行的接收和发送速率 |
|
小区级GTPU包速率,单位为pps,用于监测小区GTPU上下行每秒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个数 |
|
小区级用户数,用于监测小区连接态用户数和激活态用户数 |
|
小区级接收功率强度指示,单位为dBm,用于监测不同通道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功率强度指示),其中时隙号表示Web页面以秒为周期采集不同时隙的数据,该指标通过上行接收功率计算后得到 |
|
切片组上行资源占用比,用于监测当前小区各切片组上行资源的占用比例 |
|
切片组下行资源占用比,用于监测当前小区各切片组下行资源的占用比例 |
|
小区级PRB利用率,用于监测当前小区上下行Physical RB的利用率 |
|
小区级MAC误码率,用于监测当前小区MAC层上下行的误码率 |
|
小区级MAC-RB资源数,用于监测: · 小区级MAC层上下行RB资源数速率,单位为个/秒 · 小区级MAC层上下行RB资源调度速率,单位为次/秒 |
|
小区级噪声功率,单位为dBm,用于监测服务小区上行信号的噪声功率和接收功率,是反映小区上行信号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接收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噪声功率越高,上行干扰越严重,用户的SINR越低。此时可能导致用户吞吐率、接入成功率和切换成功率等KPI指标降低 |
|
小区级PRB平均吞吐量,用于监测当前小区MAC层PRB的上下行平均吞吐量和RLC层PRB的上下行平均吞吐量 |
|
小区级RLC丢包率,用于监测当前小区RLC层的上下行丢包率 |
表5-17 RRU载波级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RRU载波级 |
RRU数字域eCPRI口的入口功率强度(Tssi),单位为dBFS,用于监测当前小区中RRU eCPRI口不同通道的入口功率强度 |
RRU数字域eCPRI口的出口功率强度(RxDigPower),单位为dBFS,用于监测当前小区中RRU eCPRI口不同通道的出口功率强度 |
表5-18 RRU设备级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RRU设备级指标 |
RRU天线口的发射功率强度(TxAntPower),单位为dBm,用于监测当前小区中RRU天线口不同通道的发射功率强度 |
RRU天线口的接收功率强度(Rssi),单位为dBm,用于监测当前小区中RRU天线口不同通道的接收功率强度 |
|
每秒钟关断Symbol个数,用于监测当前小区中RRU天线口不同通道每秒钟关断的Symbol个数,该值越高,表明传输效率越低 |
表5-19 RB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RB指标 |
RB级接收功率强度,单位为dBm,用于监测服务小区上行信号的接收功率大小,为每个上行时隙或者上行符号内所有RB(包括热噪声在内)接收功率的平均值,是反映小区上行信号质量的主要指标。与DU小区级的小区级接收功率强度指示一样,都是根据上行接收功率计算后得到的 |
表5-20 LTE指标描述表
级别 |
指标说明 |
LTE指标 |
LTE底噪测量,单位为dBm,用于监测服务小区上行信号的接收功率大小,为每个上行时隙或者上行符号内所有RB(包括热噪声在内)干扰功率的平均值,是反映小区上行信号质量的主要指标。该值越大,上行干扰越严重,用户的SINR越低,可能导致用户吞吐率下降,同时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掉话率等KPI指标也可能出现下降 |
· 仅双模BBU安装LTE基带模块后才支持LTE相关的功能。
· 必须先在维护终端上安装解压软件,否则,无法解压xxx.tar.gz文件。
· 设备最多支持打开的实时监测页面数量受系统资源限制,达到最大规格后,设备会提示实时监测任务数已达上限。
· 浏览器的弹出窗口拦截功能会阻止实时监测界面弹出,请先关闭浏览器的弹出窗口拦截功能。
· 点击实时监测任务<开始>按钮后,设备就在内存中存储实时监测指标数据。每种级别最多可以存储24小时的数据,超过24小时后,新存储的指标数据会覆盖最早存储的指标数据。
· 基站掉电、重启或检测到和本地PC间持续1分钟无连接,会判定网络异常。待本地PC与基站Web连接恢复后,用户可通过产品日志中的一键上传功能获取网络异常前的实时监测文件。配置一键上传功能后,该文件会被上传到FTP Server目录\LOG\om_other\om\PM_Backup内。
实时监测配置任务如下:
如需导出实时监测的指标数据,必须先在网络中配置FTP服务器,包括:
· FTP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
· 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FTP服务器保存指标数据的目录。
· 除此之外,还应保证FTP服务器与基站路由可达,否则,无法完成实时监测指标数据的导出。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CU基站级]页签进入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CU基站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4)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CU基站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CU基站级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CU基站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CU基站级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CU基站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1 CU基站级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CU基站级数据
点击[CU基站级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CU用户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CU用户级]页签进入CU用户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待监测的CU用户信息
输入用户索引。设备提供用户查询功能,点击用户索引输入框后的<查询>按钮,会弹出[查询用户信息]窗口,在[查询用户信息]窗口选择待查询的CU本地小区标识,然后点击该页面的<查询>按钮,查询该CU小区内的用户索引。
(4)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CU用户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5)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CU用户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CU用户级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CU用户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CU用户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CU用户级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CU用户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2 CU用户级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CU用户级数据
点击[CU用户级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CU小区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CU小区级]页签进入CU小区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待监测的CU本地小区
在小区索引框中输入需要监测的CU本地小区标识。
(4)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CU小区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5)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CU小区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CU小区级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CU小区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CU小区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CU小区级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CU小区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3 CU小区级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CU小区级数据
点击[CU小区级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D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DU基站级]页签进入D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DU基站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4)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DU基站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DU基站级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D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DU基站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DU基站级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DU基站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4 DU基站级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DU基站级数据
点击[DU基站级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DU用户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DU用户级]页签进入DU用户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待监测的DU用户信息
a. 输入用户所属的DU内部小区标识。
b. 输入用户的C_RNTI标识。
设备提供用户C_RNTI查询功能,点击C_RNTI输入框后的<查询>按钮,会弹出[查询用户信息]窗口,在[查询用户信息]窗口选择待查询的DU内部小区标识,然后点击该页面的<查询>按钮,查询该DU小区内用户的C_RNTI。
(4)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DU用户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5)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DU用户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DU用户级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DU用户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DU用户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DU用户级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DU用户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5 DU用户级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DU用户级数据
点击[DU用户级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DU小区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DU小区级]页签进入DU小区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待监测的DU小区信息
输入DU内部小区标识。
(4)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DU小区级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5)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DU小区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DU小区级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DU小区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DU小区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DU小区级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DU小区级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6 DU小区级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DU小区级数据
点击[DU小区级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RRU载波级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RRU载波级指标]页签进入RRU载波级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待监测的RRU信息
a. 输入DU内部小区标识。
b. 点击<查询>按钮,获取RRU编号。
设备提供RRU查询功能,点击RRU编号输入框后的<查询>按钮,会弹出[查询RRU信息]窗口。
c. 在RRU编号选择框内选择待监测的RRU。
(4)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RRU载波级指标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5)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RRU载波级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RRU载波级指标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RRU载波级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RRU载波级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RRU载波级指标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RRU载波级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7 RRU载波级指标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RRU载波级指标数据
点击[RRU载波级指标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RRU设备级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RRU设备级指标]页签进入RRU设备级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待监测的RRU编号
设备提供RRU查询功能,点击RRU编号输入框后的<查询>按钮,会弹出[查询RRU信息]窗口。
(4)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RRU设备级指标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5)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RRU设备级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RRU设备级指标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RRU设备级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RRU设备级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RRU设备级指标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RRU设备级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8 RRU设备级指标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RRU设备级指标数据
点击[RRU设备级指标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RB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RB指标]页签进入RB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待监测的DU小区信息
输入DU内部小区标识。
(4)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RB指标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5)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RB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RB指标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RB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RB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RB指标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RB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29 RB指标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RB指标数据
点击[RB指标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配置LTE指标监测前,需先使用SET LTECHANNELSCAN命令打开LTE底噪测量开关,否则实时监测页面将无法显示LTE底噪测量指标的波动情况。
打开LTE底噪测量开关会影响LTE板卡性能,完成LTE底噪测量后,请及时关闭该功能。
(1) 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实时监测,进入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2) 进入LTE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在实时监测页面点击[LTE指标]页签进入LTE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实时监测页面后,第一个页面为CU基站级实时监测配置页面。
(3) 配置采样间隔
缺省情况下,LTE指标实时监测的采样间隔为1秒。
(4) 开始实时监测
点击<开始>按钮,按采样间隔收集实时监测的数据。此时在页面上点击相应指标会展示其波动情况。
点击<开始>按钮后,设备将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结束>按钮,点击相应指标展示其波动情况,此时还可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LTE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导出监测数据;点击<结束>按钮后,设备将停止实时监测任务,并清空内存中保存的指标数据,同时<结束>按钮变为<开始>按钮。
实时监测任务开始后,如果未点击<结束>按钮,设备将继续收集实时监测数据,这样会导致系统内存资源浪费。
(1) 配置LTE指标数据FTP上传参数
开启实时监测任务后,点击LTE指标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的<LTE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在弹出的[LTE指标数据FTP上传]窗口内配置FTP服务器的信息和待上传的指标。
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实时监测配置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LTE指标监测数据导出>按钮。
表5-30 LTE指标数据FTP上传参数描述表
参数 |
描述 |
历史时长 |
表示导出最近时长的实时监测指标数据 |
IP地址 |
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用户名 |
表示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密码 |
表示FTP服务器的密码 |
文件名 |
表示导出的实时监测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必须以.tar.gz结尾 |
导出项 |
指定需要导出的指标 · 已选项内的指标即为需要上传FTP服务器的指标 · 点击待选项内的指标,可以将该指标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指标移至待选项内 |
导出状态 |
指标数据的导出状态 |
(2) 上传LTE指标数据
点击[LTE指标数据FTP上传]窗口上的<确定>按钮,将需要导出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消息跟踪包括NG消息跟踪、NR_UU消息跟踪、F1-CU消息跟踪、F1-DU消息跟踪、XN消息跟踪、X2消息跟踪、LTE_S1消息跟踪、LTE_UU消息跟踪和IFTS消息跟踪,其中:
· NG消息跟踪用于跟踪、记录gNodeB与核心网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之间NG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NR_UU消息跟踪用于跟踪、记录gNodeB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之间UU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F1-CU消息跟踪用于跟踪、记录gNodeB 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式单元)接收和发送的控制面消息。
· F1-DU消息跟踪用于跟踪、记录gNodeB 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接收和发送的控制面消息。
· XN消息跟踪用于跟踪、记录gNodeB与gNodeB之间XN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X2消息跟踪用于跟踪、记录eNodeB与eNodeB之间X2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LTE_S1消息跟踪用于跟踪、记录eNodeB与核心网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S1-MME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LTE_UU消息跟踪于跟踪、记录eNodeB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之间UU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IFTS消息跟踪用于跟踪、记录NR用户在NG接口、UU接口、F1接口和XN接口上的消息。
通过BBU Web页面,用户可以实时创建跟踪任务,浏览消息内容,并将跟踪到的消息下载到本地进行查看。
图6-1为开启消息跟踪任务后的消息跟踪页面,由于各消息跟踪开启后的页面布局相同,手册以NG消息跟踪页面为例进行介绍。
不同软件版本的消息跟踪Web页面可能会存在差异,手册中的图片仅作参考,请以实际Web页面显示为准。
图6-1 消息跟踪界面示意图
(1): <返回>按钮 |
(2):消息跟踪页签 |
(3): 操作栏 |
(4): 消息概要显示区 |
(5): 消息详细内容显示区 |
(6): 任务列表 |
菜单项 |
功能 |
消息跟踪页签 |
用于选择需要跟踪的接口,例如NG消息跟踪、NR_UU消息跟踪等,点击对应的页签会切换到对应接口的跟踪配置页面 |
<返回>按钮 |
点击该按钮,可以返回BBU Web导航栏 |
操作栏 |
主要对当前的跟踪页面进行操作,具体操作按钮及功能请参见表6-2 操作栏中的<暂停>和<开始>共用一个按钮,点击<暂停>按钮后,按钮变为<开始>,点击<开始>按钮后,按钮变为<暂停> |
消息概要显示区 |
位于跟踪结果显示页面的中部,可实时显示当前跟踪到的消息概要 |
消息详细内容显示区 |
位于跟踪结果显示页面的底部,点击“消息概要显示区”中的某条消息后,会在“消息详细内容显示区”中显示消息的详细信息。点击本区域中的<复制>按钮,可复制整个消息的详细信息 |
任务列表 |
用于显示当前已创建的跟踪任务。点击<创建>按钮,用于创建新的跟踪任务 |
按钮项 |
功能 |
暂停 |
用于暂停消息跟踪,暂停后页面停止刷新跟踪到的消息 |
开始 |
用于开启消息跟踪,此时页面开始刷新跟踪到的消息 开启消息跟踪后,设备将内存中跟踪到的消息在页面上进行显示 |
清除 |
用于清空当前页面显示的消息 |
保存 |
用于将设备内存中跟踪到的消息打包到xxx.tar.gz文件中,并将xxx.tar.gz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
结束任务 |
用于关闭跟踪任务,点击<结束任务>按钮或点击该任务后的“×”后,设备会提示是否结束当前跟踪任务。点击“否”返回跟踪结果显示页面进行保存或其他操作;点击“是”直接关闭该任务,此时未保存的消息跟踪文件将会丢失 当存在多个跟踪任务时,您可以选择待关闭的任务,然后点击<结束任务>按钮或点击该任务后的“×”将其关闭。 |
· 仅双模BBU安装LTE基带模块后才支持LTE相关的功能。
· 必须先在维护终端上安装解压软件,否则,无法解压xxx.tar.gz文件。
· 获取跟踪文件后,您可以使用浏览器查看和分析跟踪文件的具体内容。
·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后:
¡ 设备会分配系统资源用于消息跟踪,点击跟踪结果显示页面的<结束任务>按钮后,该资源才会立即释放。
¡ 直接关闭跟踪结果显示页面不会立即释放设备分配的资源,此时可能影响最多同时打开的跟踪结果显示页面的个数。
¡ 所有跟踪到的消息都会被临时保存到基站内存中。对于单个跟踪任务,基站内存中最多可支持存储20万条消息,超过20万条后,新生成的消息会覆盖最早生成的消息。
· 每个任务的跟踪结果显示页面最多支持显示3000条消息,超过3000条后,新的消息将会覆盖最早的消息。
消息跟踪配置任务如下:
· 配置NG消息跟踪
· 配置XN消息跟踪
· 配置X2消息跟踪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NG消息跟踪]页签,进入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NG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NG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NG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5个NG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方向 |
表示消息的传输方向,取值包括: · DOUBLE,表示跟踪本基站CU与AMF间的控制面消息 · AMF->CU,表示仅跟踪AMF发送给本基站CU的控制面消息 · CU->AMF,表示仅跟踪本基站CU发送给AMF的控制面消息 |
跟踪目标 |
表示跟踪指定NG-C接口的消息,取值包括: · AllNG-C,表示跟踪本基站中所有NG-C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NG-C,表示跟踪本基站中指定NG-C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NG-C标识 |
在本基站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NG-C接口,取值范围为0~63,仅当跟踪目标参数取值为NG-C时才可以配置本参数 |
消息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例如,AMF CONFIGURATION UPDATE、AMF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AMF CONFIGURATION_UPDATE FAILURE和AMF STATUS INDICATION等消息。有关消息内容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8413 · 已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消息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可以将该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NR_UU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NR_UU消息跟踪]页签,进入NR_UU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NR_UU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NR_UU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NR_UU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8个NR_UU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方向 |
表示消息的传输方向,取值包括: · DOUBLE,表示跟踪gNB与UE间的控制面消息 · UE->gNB,表示仅跟踪UE发送给gNB的控制面消息 · gNB->UE,表示仅跟踪gNB发送给UE的控制面消息 |
跟踪目标 |
表示跟踪指定NR小区UU接口的消息,取值包括: · AllCELL,表示跟踪本基站下所有NR小区UU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CELL,表示跟踪本基站下指定NR小区UU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小区标识 |
在本基站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NR小区,取值范围为0~16383,仅当跟踪目标参数取值为CELL时才可以配置本参数 |
消息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例如,RRC SETUP REQUEST、RRC SETUP、RRC SETUP COMPLETE和RRC RECONFIGURATION等消息。有关消息内容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8331 · 已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消息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可以将该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F1-CU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F1-CU消息跟踪]页签,进入F1-CU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F1-CU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F1-CU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F1-CU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5个F1-CU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方向 |
表示消息的传输方向,取值包括: · DOUBLE,表示跟踪基站DU与基站CU间的控制面消息 · DU->CU,表示仅跟踪基站DU发送给基站CU的控制面消息 · CU->DU,表示仅跟踪基站CU发送给基站DU的控制面消息 |
跟踪目标 |
表示跟踪指定DU的消息,取值包括: · AllDU,表示跟踪本基站下所有DU的控制面消息 · DU,表示跟踪本基站下指定DU的控制面消息 |
DU对象标识 |
在本基站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DU,取值为1,仅当跟踪目标参数取值为DU时才可以配置本参数 |
消息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例如,RESET、RESET_ACKNOWLEDGE、ERROR INDICATION和F1 SETUP REQUEST等消息。有关消息内容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8473 · 已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消息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可以将该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F1-DU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F1-DU消息跟踪]页签,进入F1-DU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F1-DU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F1-DU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F1-DU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5个F1-DU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方向 |
表示消息的传输方向,取值包括: · DOUBLE,表示跟踪基站CU与基站DU间的控制面消息 · DU->CU,表示仅跟踪基站DU发送给基站CU的控制面消息 · CU->DU,表示仅跟踪基站CU发送给基站DU的控制面消息 |
跟踪目标 |
表示跟踪本基站下DU的消息,取值包括: · AllDU,表示跟踪本基站下所有DU的控制面消息 · DU,表示跟踪本基站下指定DU的控制面消息 |
DU对象标识 |
在本基站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DU,取值为1,仅当跟踪目标参数取值为DU时才可以配置本参数 |
消息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例如,RESET、RESET_ACKNOWLEDGE、ERROR INDICATION和F1 SETUP REQUEST等消息。有关消息内容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8473 · 已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消息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可以将该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XN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XN消息跟踪]页签,进入XN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XN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XN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XN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5个XN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方向 |
表示消息的传输方向,取值包括: · DOUBLE,表示跟踪基站间的控制面消息 · 对端gNB->本端gNB,表示仅跟踪对端gNB发送给本端gNB的控制面消息 · 本端gNB->对端gNB,表示仅跟踪本端gNB发送给对端gNB的控制面消息 |
跟踪目标 |
表示跟踪指定XN接口的消息,取值包括: · AllXN,表示跟踪本基站中所有XN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XN,表示跟踪本基站中指定XN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XN接口标识 |
在本基站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XN接口,取值范围为0~63,仅当跟踪目标参数取值为XN时才可以配置本参数 |
消息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例如,XN SETUP REQUEST、XN SETUP RESPONSE、XN SETUP FAILURE和HANDOVER REQUEST等消息。有关消息内容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8423 · 已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消息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可以将该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X2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X2消息跟踪]页签,进入X2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X2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X2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X2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2个X2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方向 |
表示消息的传输方向,取值包括: · DOUBLE,表示跟踪eNB间的控制面消息 · 对端eNB->本端eNB,表示仅跟踪对端eNB发给本端eNB的控制面消息 · 本端eNB->对端eNB,表示仅跟踪本端eNB发送给对端eNB的控制面消息 |
跟踪目标 |
表示跟踪指定X2接口的消息,取值包括: · AllX2,表示跟踪本基站中所有X2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X2,表示跟踪本基站中指定X2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X2接口标识 |
在本基站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X2接口,取值范围为0~31,仅当跟踪目标参数取值为X2时才可以配置本参数 |
消息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例如,EN-DC X2 SETUP REQUEST、EN-DC X2 SETUP RESPONSE、EN-DC X2 SETUP FAILURE和SGNB ADDITION REQUEST等消息。有关消息内容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6423 · 已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消息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可以将该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LTE_S1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LTE_S1消息跟踪]页签,进入LTE_S1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LTE_S1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LTE_S1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LTE_S1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5个LTE_S1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方向 |
表示消息的传输方向,取值包括: · DOUBLE,表示跟踪eNB与MME间的控制面消息 · MME->eNB,表示仅跟踪MME发送给eNB的控制面消息 · eNB->MME,表示仅跟踪eNB发送给MME的控制面消息 |
跟踪目标 |
表示跟踪指定S1接口的消息,取值包括: · AllS1,表示跟踪本eNB中所有S1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S1,表示跟踪本eNB中指定S1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S1接口标识 |
在本基站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S1接口,取值范围为0~15,仅当跟踪目标参数取值为S1时才可以配置本参数 |
消息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例如,HANDOVER REQUIRED、HANDOVER COMMAND、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RE和HANDOVER REQUEST消息等。有关消息内容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6.413 · 已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消息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可以将该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LTE_UU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LTE_UU消息跟踪]页签,进入LTE_UU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LTE_UU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LTE_UU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LTE_UU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5个LTE_UU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方向 |
表示消息的传输方向,取值包括: · DOUBLE,表示跟踪eNB与UE间的控制面消息 · UE->eNB,表示仅跟踪UE发送给eNB的控制面消息 · eNB->UE,表示仅跟踪eNB发送给UE的控制面消息 |
跟踪目标 |
表示跟踪指定LTE小区UU接口的消息,取值包括: · AllCELL,表示跟踪本基站下所有LTE小区UU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CELL,表示跟踪本基站下指定LTE小区UU接口的控制面消息 |
小区标识 |
在本基站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LTE小区,取值范围为0~255,仅当跟踪目标参数取值为CELL时才可以配置本参数 |
消息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消息类型,例如,LTE RRC SIB1 MESSAGE、LTE RRC SI MESSAGE、LTE RRC MIB MESSAGE和LTE PAGING消息等。有关消息内容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6.331 · 已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消息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消息类型,可以将该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消息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1)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2) 进入IFTS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IFTS消息跟踪]页签,进入IFTS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缺省情况下,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后显示的是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IFTS消息跟踪任务。
b. 根据需求配置IFTS消息跟踪参数。
参数 |
描述 |
任务名称 |
· 用来标识不同的跟踪任务,未配置本参数时,设备会自动分配一个9位十进制数来标识不同的任务,配置本参数时,只能输入英文字母[a-z,A-Z]或数字,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 · 设备最多支持创建8个IFTS消息跟踪任务,单个消息跟踪Web页面最多支持显示1个IFTS消息跟踪任务(您可以复制消息跟踪Web页面的URL,然后粘贴到浏览器新的Web页面的地址栏内,以此打开多个消息跟踪Web页面) |
跟踪接口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接口类型,取值包括: · NG,表示跟踪NG接口的消息 · UU,表示跟踪UU接口的消息 · F1,表示跟踪F1接口的消息 · XN,表示跟踪XN接口的消息 · 已选项内的跟踪接口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跟踪接口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跟踪接口类型,可以将该跟踪接口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跟踪接口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跟踪接口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跟踪用户个数 |
指定跟踪的用户个数,取值范围为1~8 |
用户接入类型 |
指定需要跟踪的用户接入类型,例如,EMERGENCY、HIGH PRIORITY ACCESS和MT ACCESS等。用户接入类型均为RRC建立请求消息内的IE值,您可以根据用户接入类型筛选待跟踪用户的接口消息。关于RRC建立请求消息的详细介绍,请参见3GPP TS 38.331 · 已选项内的用户接入类型即为本任务跟踪的目标用户接入类型 · 点击待选项内的用户接入类型,可以将该用户接入类型移至已选项内,反之亦然 · 点击[àà]按钮,可以将待选项内的所有用户接入类型移至已选项内 · 点击[ßß]按钮,可以将已选项内的所有用户接入类型移至待选项内 |
(4)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5) 下载消息跟踪文件
在结束任务之前,点击<保存>按钮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跟踪AMF发给CU以及CU发给AMF的全部消息类型的消息。
(1) 登录设备Web页面
通过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设备Web页面,具体方法略。
(2) 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消息跟踪,进入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3) 进入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在消息跟踪配置页面点击[NG消息跟踪]页签,进入NG消息跟踪配置页面。
(4) 配置消息跟踪任务
a. 点击任务列表中的<创建>按钮,创建NG消息跟踪任务。
b. 将如下参数配置成对应“取值样例”的值。
参数 |
取值样例 |
跟踪方向 |
DOUBLE(双向) |
跟踪目标 |
AllNG-C |
消息类型 |
(5) 开始消息跟踪任务
配置消息跟踪参数后,点击<确认>按钮开始消息跟踪。
如图6-2所示,配置正常时:
· 用户可在NG消息跟踪页面看到跟踪到的消息。
· 点击页面中的<保存>按钮,可以将跟踪到的消息文件下载到本地维护终端。
图6-2 NG消息跟踪页面
· 如果设备与维护终端断开连接超过1分钟或者修改系统时间前后相差超过1分钟:
¡ 设备会将内存中跟踪的消息打包到xxx.tar.gz中。
¡ 您可以通过产品日志中的一键上传功能获取xxx.tar.gz文件。配置一键上传功能后,该文件会被上传到FTP Server目录\LOG\om_other\om\trace_Backup内。
¡ 在FTP Server目录\LOG\om_other\om\trace_Backup内,每种接口的消息跟踪文件最多可保存2个。
· 由于基站BBU掉电或重启后,消息跟踪文件xxx.tar.gz将被删除,建议您及时上传该文件到FTP Server。
基站长时间运行,运维人员需要看到基站近期运行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性能指标)的统计情况。当关键性能指标下降时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基站性能继续恶化。
设备统计的性能指标类型包括:
· 小区相关KPI
当小区建立后,对小区相关KPI指标进行统计。
· 设备相关KPI
对BBU、FSW、pRRU等设备硬件相关KPI指标进行统计。
· 传输相关KPI
对传输相关的KPI指标进行统计。
在设定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等必选项后,点击<导出数据>按钮,设备会将该时间段内统计到的指标数据上传到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中。
· 为避免导出的性能统计文件不准确,连续导出重复时间段数据时,请更改导出文件的名称。
· 通过Web最多只能导出设备运行时30天的性能统计指标。
· 统计时钟源相关指标时,由于GNSS与设备时钟存在误差,指标的统计次数可能存在±1‰的误差。
· 如果系统内存在性能统计数据导出任务,请先点击<刷新数据>按钮,才能执行本次性能统计数据导出任务。
· 导出性能统计数据前,必须在网络中配置FTP服务器,包括:
¡ FTP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
¡ 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FTP服务器保存性能统计数据的目录。
除此之外,还应保证FTP服务器与基站路由可达,否则,无法完成性能统计数据的导出。
· 必须先在维护终端上安装解压软件,否则,无法解压xxx.tar.gz文件,解压后使用Excel查看统计的性能指标。
(1) 配置性能统计参数
根据需求配置性能统计导出参数。
参数 |
描述 |
起始时间 |
性能统计的起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性能统计的结束时间 |
FTP服务器IP |
FTP服务器IP地址 |
FTP服务器用户名 |
FTP服务器的用户名 |
FTP服务器密码 |
FTP服务器的密码 |
导出文件 |
导出的性能统计文件,必须以.tar.gz格式结尾,文件名为8~49个字符的字符串(含.tar.gz),文件名只能包含中文(不包括中文标点,且每个中文占用两个字符)、英文字母[a-z,A-Z]、数字和中括号内的特殊字符[-_],不区分大小写,其中,中括号内的特殊字符[-]不能位于字符串头部 |
导出状态 |
数据导出的状态,取值包括:无任务、导出中、导出成功、导出失败和选择的时间段内没有性能统计数据产生 |
(2) (可选)刷新统计数据
点击页面中的<刷新数据>按钮,手动刷新统计信息。
(3) 导出性能统计数据
点击页面中的<导出数据>按钮,将性能统计文件上传到已配置的FTP服务器内。
设备告警按照类型可分为硬件驱动告警、小区告警、接口告警、时钟告警、FSW告警、RRU告警、L3层告警、L2层告警和L1层告警等。通过系统告警,可以实现:
· 查询、下载和清除告警。
· 根据告警的详细信息定位故障原因。
设备产生的告警按严重性可划分为如下表所示的4个等级,各等级的严重性依照数值从0~3依次降低。
表8-1 告警等级描述表
数值 |
告警等级 |
描述 |
0 |
紧急 |
此类级别的故障影响到系统提供的服务,需要立即采取相应动作。如某设备或资源完全不可用,需进行恢复,即使该故障在非工作时间内发生,也需立即采取措施 |
1 |
重要 |
此类级别的故障影响到服务质量,需要采取紧急动作。如某设备或资源服务质量下降,需对其进行还原,恢复全部能力,需在工作时间内立即采取措施 |
2 |
次要 |
此类级别的故障还未影响到服务质量,但为了避免更严重的故障,需要在适当时候进行处理或进一步观察 |
3 |
提示 |
对用户有意义的提示信息 |
在设备历史告警中会记录设备的事件信息。通常请看下,事件的级别为提示,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您可以点击系统告警页面中的<历史告警下载>按钮,查看事件的详细信息。
有关告警的详细处理步骤,请查看产品配套的故障处理手册。
本功能以一种树形结构向用户展示当前基站的组网图,其中根节点为BBU,子节点为FSW,叶子节点为pRRU。通过设备组网图,您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真实的网络拓扑。
设备支持灵活的组网方式,图9-1为基本星型组网。该组网方式下,pRRU与BBU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基本星型组网主要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小的室内覆盖应用场景。
如图9-2所示,借助FSW设备,例如FSW5100,您还可以实现组网的扩展,使BBU能够接入更多的pRRU。当前BBU最多直连4台FSW,每台FSW均可级联1台FSW。每台FSW最多支持接入8个pRRU。该组网方式下,BBU与FSW之间、FSW与FSW之间通过光纤连接;FSW与pRRU之间通过光电混合缆连接。扩展星型组网主要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的室内覆盖应用场景。
· 设备之间的数字均为上级设备的端口号。例如BBU作为FSW的上级设备,则BBU与FSW之间的数字为BBU上连接FSW的端口号。
· 设备支持拓扑刷新功能,如果组网较为复杂,网络拓扑显示混乱,您可以点击Web页面中的<刷新>按钮刷新当前显示的拓扑图。
对于FSW和pRRU,如图9-3所示,将鼠标放到对应设备上,会显示:
· 当前设备的IP地址。
· 当前设备的MAC地址。
· 上级设备的IP地址,例如pRRU上级设备FSW的IP地址。
· 上级设备的端口号,例如pRRU接入上级设备FSW的端口号。
关于PTP的具体介绍,请参见产品特性手册中的“时钟管理”。
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精确时间协议)是一种时间同步的协议,可用于设备之间的高精度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
当PTP作为基站时钟源时,通过查看PTP运行状态,维护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时钟故障。设备当前支持查看如下PTP运行状态:
· PTP历史性能
· PTP报文统计
· 节点信息
通过PTP历史性能可以查看设备时间校正的历史信息。
最优时钟(Grandmaster Clock,GMC)是整个PTP域的参考时间。通过各时钟节点间PTP协议报文的交互,最优时钟的时间最终将被同步到整个PTP域中。设备会基于PTP协议不断校正本地时钟与最优时钟的时间偏差。
本地时钟与最优时钟的时间偏差(单位为ns)等于本地时钟减去最优时钟。设备作为从节点,每当通过从接口进行一次时间/频率同步,就会记录一条对应信息。如果设备在某一次同步中没有同步到时间,则该次显示信息为空。
本功能用来显示PTP报文统计信息。
各时钟节点之间通过交互Announce报文,根据报文中所携带的最优时钟优先级、时间等级、时间精度等信息,最终选出一个节点作为PTP域的最优时钟,与此同时,各节点之间的主从关系以及各节点上的主从接口也确定了下来。此后,主节点会定期发送Announce报文给从节点,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从节点没有收到主节点发来的Announce报文,便认为该主节点失效,于是重新进行最优时钟的选择。
确认了时钟之间的主从关系之后,主、从时钟之间交互同步报文并记录报文的收发时间,通过计算报文往返的时间差来计算主、从时钟之间的往返总延时,如果两个方向的传输延时相同,则往返总延时的一半就是单向延时,这个单向延时便是主、从时钟之间的时钟偏差,从时钟按照该偏差来调整本地时间,就可以实现其与主时钟的同步。
PTP协议定义了两种传播延时测量机制:请求应答(Request_Response)机制和端延时(Peer Delay)机制,且这两种机制都以网络对称为前提。
· 当PTP的延时测量机制为请求应答机制时,系统缺省将通过组播报文(包括delay报文Delay_Req、Delay_Resp以及Announce,Sync,FollowUp报文等)来完成PTP报文交互。
· 当PTP的延时测量机制为端延时机制时,系统将通过组播报文(包括Pdelay报文Pdelay_Req、Pdelay_Resp、Pdelay_Resp_Follow_Up以及Announce,Sync,FollowUp报文等)来完成PTP报文交互。与请求应答机制不同,端延时机制采用Pdelay报文来计算链路延时,该机制只能用于点到点的延时测量。
ITU-T G.8275.1标准只支持请求应答机制。
将设备配置为BC或者T-BC后,设备作为从节点,通过回传口与主节点(如时钟服务器)交互PTP报文;设备作为主节点,通过接口前传口与从节点(如RRU)交互PTP报文。
如果没有指定PTP接口,则相应接口的PTP报文统计信息显示为空。配置PTP基本参数后,系统会自动将前传口指定为PTP接口。
当节点接入PTP组网,根据最优时钟算法确定主从关系时,会丢弃少量报文。
本功能用来显示本地时钟节点、主节点以及最优时钟的信息。
节点信息描述如表10-1所示。
字段 |
描述 |
本地时钟编号 |
本设备的时钟编号,用于唯一标识一台PTP设备 |
本地时钟时间等级 |
本设备上时钟的时间等级值,取值范围为0~255,数值越小等级越高,具体取值及其含义如表10-3所示(未列出的取值均被协议所保留) |
本地时钟时间精度 |
本设备上时钟的时间精度值,具体取值与含义如表10-2所示 |
本地优先级 |
本设备上时钟本地优先级的值(非ITU-T G.8275.1协议标准时,显示“NULL”) |
主时钟编号 |
主时钟的编号 |
主时钟输出接口 |
主时钟节点的输出接口号 |
最优时钟编号 |
最优时钟节点编号 |
最优时钟时间等级 |
最优时钟的时间等级值,取值范围为0~255,数值越小等级越高,具体取值及其含义如表10-3所示(未列出的取值均被协议所保留) |
最优时钟时间精度 |
最优时钟的时间精度值,具体取值与含义如表10-2所示 |
最优时钟偏差 |
最优时钟的偏差度量 |
最优时钟第一优先级 |
最优时钟第一优先级的值,取值范围为0~255,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
最优时钟第二优先级 |
最优时钟第二优先级的值,取值范围为0~255,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
时间精度值及其含义如表10-2所示。
时间精度值(十六进制) |
含义 |
00~1F |
Reserved(保留) |
20 |
时间精确到25纳秒(1纳秒=10-9秒)以内 |
21 |
时间精确到100纳秒以内 |
22 |
时间精确到250纳秒以内 |
23 |
时间精确到1微秒(1微秒=10-6秒)以内 |
24 |
时间精确到2.5微秒以内 |
25 |
时间精确到10微秒以内 |
26 |
时间精确到25微秒以内 |
27 |
时间精确到100微秒以内 |
28 |
时间精确到250微秒以内 |
29 |
时间精确到1毫秒(1毫秒=10-3秒)以内 |
2A |
时间精确到2.5毫秒以内 |
2B |
时间精确到10毫秒以内 |
2C |
时间精确到25毫秒以内 |
2D |
时间精确到100毫秒以内 |
2E |
时间精确到250毫秒以内 |
2F |
时间精确到1秒以内 |
30 |
时间精确到10秒以内 |
31 |
时间精确到大于10秒 |
32~7F |
Reserved(保留) |
80~FD |
For use by alternate PTP profiles(为PTP协议标准预留) |
FE |
Unknown(未知) |
FF |
Reserved(保留) |
时间等级值及其含义如表10-3所示。
时间等级值(十进制) |
含义 |
6 |
表示与主参考时间源保持同步的时钟节点,由PTP来分配时间表。时间等级值为6的时钟节点不可成为该域中其他时钟的从时钟 |
7 |
表示先前时间等级值为6、但已无法与特定用途时间源保持同步的时钟节点,已进入续任模式且满足续任条件的时钟节点,由PTP来分配时间表。时间等级值为7的时钟节点不可成为该域中其他时钟的从时钟 |
13 |
表示与特定用途的时间源保持同步的时钟节点,分配的时间刻度为ARB(arbitrary,任意)。时间等级值为13的时钟节点不可成为该域中其他时钟的从时钟 |
14 |
表示先前时间等级值为13、但已无法与特定用途时间源保持同步的时钟节点,已进入续任模式且满足续任条件的时钟节点,分配的时间刻度为ARB。时间等级值为14的时钟节点不可成为该域中其他时钟的从时钟 |
52 |
表示时间等级值为7的时钟节点由于不满足续任条件而降级为备选时钟A。时间等级值为52的时钟节点不可成为该域中其他时钟的从时钟 |
58 |
表示时间等级值为14的时钟节点由于不满足续任条件而降级为备选时钟A。时间等级值为58的时钟节点不可成为该域中其他时钟的从时钟 |
187 |
表示时间等级值为7的时钟节点由于不满足续任条件而降级为备选时钟B。时间等级值为187的时钟节点可成为该域中其他时钟的从时钟 |
193 |
表示时间等级值为14的时钟节点由于不满足续任条件而降级为备选时钟B。时间等级值为193的时钟节点可成为该域中其他时钟的从时钟 |
255 |
时间等级值的缺省取值 |
日志管理主要实现设置日志等级和查看日志等级两个功能。
系统并不会将生成的所有日志都写入日志文件,只有日志等级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日志才会被写入日志文件:
· 此条日志对应设置的日志等级不是INVALID。
· 此条日志的日志等级不低于对应所设置的日志等级。
您可设置及查看下表中模块及子模块的日志等级。
模块 |
子模块 |
日志等级 |
描述 |
du_master |
General |
· INVALID:表示关闭该日志功能 · 其它日志等级(日志等级顺序由高到低) ¡ FATAL ¡ ERR ¡ WARNING ¡ INFO ¡ BRIEF ¡ DEBUG ¡ TTIDEBUG |
分布式主控单元日志 |
ltetrace |
LTE的标准口消息 |
||
ltemoduletrace |
LTE各模块之间的消息 |
||
ltepagetrace |
LTE寻呼消息 |
||
cu |
data |
CU的数据日志 |
|
cfg |
CU的小区级日志 |
||
ue |
CU的用户级日志 |
||
dul3 |
General |
DU L3的小区级日志 |
|
duue |
DU L3的用户级日志 |
||
l2_intf |
DU L3与DU L2接口消息日志 |
||
dul2 |
data |
DU L2数据日志 |
|
cfg |
DU L2配置日志 |
||
pro |
DU L2流程性日志 |
||
fapi |
L1和DU L2 MAC模块之间接口消息日志 |
通过“设置日志”功能完成日志等级的设置后,您可通过“查询日志”功能查询当前的日志等级。
如果未使用“设置日志”功能对日志等级进行设置,则通过“查询日志”功能查询到的日志等级为系统缺省的日志等级。
· 日志等级的设置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开启日志功能的模块及子模块越多、日志等级设置越低,系统就会产生越多的日志文件,从而对设备性能影响越大。为保证系统高效运转,当设备重启后,模块及子模块的日志等级会恢复为系统设置的缺省值。
· 实际组网中,系统可能包括BBU(Base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射频拉远模块)和FSW(Front Haul Switch,前传交换单元)三部分。表11-1中模块均为BBU中的模块,RRU和FSW网元无需设置日志等级。
· 仅双模BBU安装LTE基带模块后才支持LTE相关的功能。
本功能用于设置表11-1中模块及子模块的日志等级。在未设置的情况下,该模块及子模块的日志等级为对应的缺省日志等级。
(1) 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产品日志,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2) 进入日志管理页面
在产品日志页面点击[日志管理]页签进入日志管理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产品日志页面后,第一个页面即为日志管理页面。
(3) 选择模块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设置日志等级的模块。
(4) 设置日志等级
选择模块后,点击<设置日志>按钮,系统弹出[子模块配置]页面。在子模块配置页面设置相应子模块的日志等级。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本功能用于查询您所设置的日志等级或系统缺省日志等级。
(1) 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产品日志,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2) 进入日志管理页面
在产品日志页面点击[日志管理]页签进入日志管理页面。
缺省情况下,通过BBU导航栏进入产品日志页面后,第一个页面即为日志管理页面。
(3) 选择模块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查询日志等级的模块。
(4) 查询日志等级
选择模块后,点击<查询日志>按钮,系统弹出[日志状态]页面。在日志状态页面查看模块及子模块的日志等级。
一键上传功能可实现将BBU、RRU和FSW的日志通过FTP工具上传到本地。
一键上传到本地的日志文件根据不同的格式类型需使用不同的解析方式:
· .bin:需提供给H3C进行解析。
· .pacp:可使用Wireshark软件进行解析。
· 其它格式无需解析。
您可对如下一键上传参数进行设置:
· 网元日志:必填项,可选择BBU、RRU或FSW,表示一键上传BBU、RRU或FSW网元的日志。
· 日志类型:当选择BBU网元时,才能配置该项,取值包括:
¡ ALL:表示所有日志
¡ L1:表示L1日志
¡ L2:表示L2日志
¡ L3:表示L3日志
¡ OM:表示维护日志。
¡ DRV:表示驱动日志
¡ LTE:表示LTE日志
¡ CORE:表示CORE文件
¡ FM:表示历史告警日志
¡ OPT:表示操作日志
缺省配置为ALL。
· 是否导出bin文件:当选择BBU网元,且日志类型选择ALL、L2、L3和LTE时,才可配置该项,取值包括:
¡ YES
¡ NO
缺省配置为NO。
· 开始时间:表示上传日志的开始时间。当选择BBU网元,且日志类型选择L2、L3和OM时,才可配置该项。
· 结束时间:表示上传日志的结束时间。当选择BBU网元,且日志类型选择L2、L3和OM时,才可配置该项。
· RRU日志上传选项:当选择RRU网元时,必须配置该项。当配置为SPECIFY_RRU时,页面会出现RRU编号参数,此时您可根据RRU编号选择特定RRU的日志进行上传;当配置为ALL_RRU时,系统将上传全部RRU的日志。
· RRU编号:当RRU日志上传选项中选择SPECIFY_RRU时,必须配置该项,用于标识需要上传日志的RRU。
· FSW编号:当选择FSW网元时,必须配置该项,用于标识需要上传日志的FSW。
· IP地址:必填项,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一般以本地PC作为FTP服务器。
· 目标路径:仅支持填入相对路径,该相对路径基于FTP服务器设置的归属路径,为0~63个字符的字符串,只能包含中文(每个中文占用两个字符)、英文字母[a-z,A-Z]、数字和中括号内的特殊字符[._-+&/],区分大小写。如果填入的相对路径已存在,则日志文件直接放入相对路径下;如果填入的相对路径不存在,则系统创建该相对路径,并将日志文件存放在该相对路径下。未填写目标路径时,上传的日志文件存放在FTP服务器设置的归属路径下的LOG的文件夹中。
· 用户名:必填项,表示FTP服务器上设置的用户名。
· 密码:必填项,表示FTP服务器上用户名对应的密码。
一键上传任务开始后,页面可显示如表11-2所示信息。
序号 |
字段 |
描述 |
1 |
IP地址 |
显示FTP服务器IP地址 |
2 |
目标路径 |
表示存放日志文件的相对路径,该相对路径基于FTP服务器设置的归属路径 |
3 |
上传状态 |
显示日志文件上传状态,存在3种上传状态: · 空闲 · 上传中 · 压缩中 |
4 |
上传进度 |
以百分比形式显示日志文件上传进度 |
· 使用“一键上传”功能前,需提前准备并配置FTP工具。为保证文件传输的稳定性,建议通过BBU Web主页左侧导航栏中的[系统工具/FTP工具下载]页面下载FTP工具。该FTP工具的配置方法请参见12.4 FTP工具下载。
· 必须保证运行FTP软件的本地PC与设备之间路由可达,否则,无法完成日志的上传。
· 仅双模BBU安装LTE基带模块后才支持LTE相关的功能。
一键上传是将设备中存储的各个模块的日志文件一键上传到本地,本功能可配置一键上传参数及查看一键上传的状态和进度等信息。
(1) 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产品日志,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2) 进入一键上传页面
在产品日志页面点击[一键上传]页签进入一键上传页面。
(3) 配置一键上传参数
点击<上传配置>按钮,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关参数。参数配置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配置,同时系统开始将设备中存储的日志上传到本地。
完成一键上传配置后,一键上传页面上会自动显示上传状态和进度等信息。
实时上传功能可实现通过FTP工具把内存中的日志实时上传到本地。支持实时上传日志的模块及子模块如下表所示。
模块名 |
子模块 |
du_master |
· General · ltetrace · ltemoduletrace · ltepagetrace |
cu |
· data · cfg · ue |
dul3 |
· General · duue · l2_intf |
dul2 |
· data · cfg · pro · fapi |
点击<上传配置>按钮,在弹出的页面选择相应模块标识,点击<确定>按钮后,进入上传设置页面。上传设置页面包括如下参数:
· 日志任务编号:必填项,表示实时上传日志任务编号,取值0~2。同一时刻,系统最多支持3个日志实时上传任务。
· 流量阈值:非必填项,表示单个任务支持上传日志文件的最大值。当实时上传的日志文件达到设置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停止该任务。流量阈值单位为GB,取值为1~100。当未设置该参数时,实时上传任务会一直进行,直到使用“停止上传”功能或发生其他系统或传输异常情况,该实时上传任务才会停止。
· 子模块信息:必填项,表示需要实时上传日志的子模块。每次可选择一个子模块,支持多次选择。
· IP地址:必填项,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一般以本地PC作为FTP服务器。
· 目标路径:仅支持填入相对路径,该相对路径基于FTP服务器设置的归属路径,为0~63个字符的字符串,只能包含中文(每个中文占用两个字符)、英文字母[a-z,A-Z]、数字和中括号内的特殊字符[._-+&/],区分大小写。如果填入的相对路径已存在,则日志文件直接放入相对路径下;如果填入的相对路径不存在,则系统创建该相对路径,并将日志文件存放在该相对路径下。未填写目标路径时,上传的日志文件存放在FTP服务器设置的归属路径下。
· 用户名:必填项,表示FTP服务器上设置的用户名。
· 密码:必填项,表示FTP服务器上用户名对应的密码。
实时上传任务开始后,页面可显示如表11-4所示信息。
序号 |
字段 |
描述 |
1 |
日志任务编号 |
显示当前日志任务编号 |
2 |
流量计数(GB) |
显示当前日志任务已上传的日志的大小,单位为GB |
3 |
模块标识 |
显示当前采集日志的模块及子模块信息 |
4 |
上传状态 |
显示日志文件上传状态,存在2种上传状态: · 空闲 · 上传中 |
实时上传页面同时显示3个日志任务的状态信息,对于未开启或已完成的日志任务,上传状态显示为“空闲”。
· 使用“实时上传”功能前,需提前准备并配置FTP工具。为保证文件传输的稳定性,建议通过BBU Web主页左侧导航栏中的[系统工具/FTP工具下载]页面下载FTP工具。该FTP工具的配置方法请参见12.4 FTP工具下载。
· 必须保证运行FTP软件的本地PC与BBU之间路由可达,否则,无法完成日志的上传。
· 实时上传日志时,尤其在流量阈值未设置的情况下,要在采集完日志信息后及时关闭任务,否则长期上传数据会占用大量FTP服务器的空间。
· 当存在日志正在上传时,请勿强行关闭本地FTP传输工具,否则可能导致FTP工具进程异常,无法开启新的实时上传任务。如果出现FTP传输工具与设备异常断开的情况,建议先通过“停止上传”功能,停止当前日志实时上传任务,再重新开启新的实时上传任务。
· 实时上传只能上传BBU网元日志,无法上传RRU和FSW网元的日志。
· 仅双模BBU安装LTE基带模块后才支持LTE相关的功能。
实时上传是将设备中产生的日志实时上传到本地,本功能可配置实时上传参数、查看实时上传状态以及停止实时上传任务。
(1) 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产品日志,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2) 进入实时上传页面
在产品日志页面点击[实时上传]页签进入实时上传页面。
(3) 配置实时上传参数
a. 点击<上传配置>按钮,系统弹出[模块选择]页面。
b. 在模块选择页面选择目标模块,并点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上传设置]页面。
c. 在上传设置页面,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关参数。
d. 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实时上传配置。
完成实时上传配置后,实时上传页面上会自动显示日志任务编号、流量计数、模块标识和上传状态信息。
(4) (可选)停止上传
如果需要停止实时上传任务,您可点击实时上传页面上的<停止上传>按钮,并在弹出的[任务选择]页面选择相应的日志任务编号,并点击<确定>按钮,停止该上传任务。
设备将登录、登出、MML(Man-Machine Language,人机语言)命令操作等日志统一存储到系统日志文件中。
系统日志在保存到系统日志文件前,先保存在系统日志缓冲区。系统会按照86400秒的时间间隔将系统日志缓冲区的内容写入日志文件中,成功写入后再清空系统日志缓冲区的日志。
当缓冲区中达到512条日志后,新产生的日志会覆盖缓冲区中最早生成的日志。
系统日志页面展示的即为日志缓冲区中的日志。
系统日志等级说明请见下表。
表11-5 系统日志等级说明
级别 |
严重程度 |
描述 |
0 |
Emergency |
表示设备不可用的信息,如系统授权已到期 |
1 |
Alert |
表示设备出现重大故障,需要立刻做出反应的信息,如流量超出接口上限 |
2 |
Critical |
表示严重信息,如设备温度已经超过预警值,设备电源、风扇出现故障等 |
3 |
Error |
表示错误信息,如接口链路状态变化,存储卡拔出等 |
4 |
Warning |
表示警告信息,如接口连接断开,内存耗尽告警等 |
5 |
Notification |
表示正常出现但是重要的信息,如通过终端登录设备,设备重启等 |
6 |
Informational |
表示需要记录的通知信息,如通过命令行输入命令的记录信息,执行ping命令的日志信息等 |
7 |
Debugging |
表示调试过程产生的信息 |
当设备发生断电、重启等情况或手动清除系统日志会导致缓冲区中的系统日志丢失,且丢失的系统日志信息无法找回。
(1) 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产品日志,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2) 进入系统日志页面
在产品日志页面点击[系统日志]页签进入系统日志页面。
(3) 查看系统日志
在系统日志页面,您可以查看系统日志的简略信息。
如果需要查看某条系统日志的详细信息,您可以将鼠标移动到该条系统日志上,点击该日志右侧出现的“”图标,打开[系统日志详情]页面。
如果系统日志页面存在多条系统日志信息,您可以通过如下任一方法查询指定的系统日志信息:
¡ 在本页面中的查询框中输入查询条件,完成系统日志信息的查询。
¡ 点击页面中的<高级查询>按钮,在弹出的[高级查询]页面输入指定查询条件,并点击该页面的<查询>按钮,完成系统日志信息的高级查询。
时间、级别和详细信息均可作为查询条件。
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级日志功能用于采集在每个资源调度周期下,设备L1层、L2层资源调度相关日志。本页面可提供TTI级日志采集任务设置、TTI级日志采集任务停止、TTI级日志上传等功能。
点击TTI级日志页面的<设置任务>按钮,在弹出的[设置TTI级日志]页面进行TTI级日志采集任务设置。
只有设备完成DU小区配置后,才能设置TTI级日志采集任务。当基站未配置DU小区时,点击<设置任务>按钮,系统会弹出提示信息,无法完成TTI级日志采集设置任务。
设置TTI级日志页面包括如下参数:
· 需要开启日志任务的模块:可通过勾选L1或L2来指定需采集TTI级日志的模块。L1、L2可勾选其中一个或同时勾选。如果均不勾选,则系统将不采集TTI级日志。
· DU内部小区标识:您可从DU内部小区标识下拉框中选择一个或多个DU内部小区。
· DU内部小区标识下拉框中将展示设备配置的全部DU内部小区。
· 一次只能从DU内部小区标识的下拉框中选择一个DU内部小区,可以选择多次。
· 选择DU内部小区后,下拉框下方会出现DU内部小区已选框,DU内部小区已选框中显示的是已选择的DU内部小区。
· 点击DU内部小区已选框选项右侧的删除按钮,可删除已选择的DU内部小区。
· L1布控字段:表示L1模块需采集的TTI级日志类型,为0~254个字符,多布控字段情况下以&符号连接。
· L2布控字段:表示L2模块需采集的TTI级日志类型,为0~254个字符,多布控字段情况下以&符号连接。
· 任务持续时间:表示TTI级日志采集时间,取值为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
完成以上参数配置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TTI级日志采集任务设置,系统开始采集TTI级日志,同时在TTI级日志页面显示本次任务状态。
L1布控字段和L2布控字段的配置方法可咨询H3C技术支持工程师。
点击<停止任务>按钮,则系统将停止正在进行的TTI级日志采集任务。只有TTI级日志采集任务正在进行时,才能使用停止任务功能。
上传配置功能用于将已采集的TTI级日志上传到本地。当TTI级日志采集任务正在进行时,无法使用上传配置功能。
点击<上传配置>按钮,在弹出的页面可配置如下参数:
· IP地址: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一般以本地PC作为FTP服务器。
· 目标路径:仅支持填入相对路径,该相对路径基于FTP服务器设置的归属路径,为0~63个字符的字符串,只能包含中文(每个中文占用两个字符)、英文字母[a-z,A-Z]、数字和中括号内的特殊字符[._-+&/],区分大小写。如果填入的相对路径已存在,则日志文件直接放入相对路径下;如果填入的相对路径不存在,则系统创建该相对路径,并将日志文件存放在该相对路径下。未填写目标路径时,上传的日志文件存放在FTP服务器设置的归属路径下。
· 用户名:表示FTP服务器上设置的用户名。
· 密码:表示FTP服务器上用户名对应的密码。
完成以上参数配置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TTI级日志上传配置,系统开始将TTI级日志上传到本地,同时在TTI级日志页面显示上传状态。
点击<刷新数据>按钮,可刷新当前页面信息。
· 使用“TTI级日志”功能前,需提前准备并配置FTP工具。为保证文件传输的稳定性,建议通过BBU Web主页左侧导航栏中的[系统工具/FTP工具下载]页面下载FTP工具。该FTP工具的配置方法请参见12.4 FTP工具下载。
· 必须保证运行FTP软件的本地PC与BBU之间路由可达,否则,无法完成TTI级日志的上传。
· 当存在TTI级日志正在上传时,请勿强行关闭本地FTP传输工具,否则可能导致FTP工具进程异常,无法开启新的TTI级日志上传任务。如果出现FTP传输工具与设备异常断开的情况,建议先通过“停止任务”功能,停止当前TTI级日志上传任务,再重新开启新的上传任务。
(1) 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点击设备导航栏中的产品日志,进入产品日志页面。
(2) 进入TTI级日志页面
在产品日志页面点击[TTI级日志]页签进入TTI级日志页面。
(3) 配置TTI级日志采集任务
a. 点击<设置任务>按钮,系统弹出[设置TTI级日志]页面。
b. 在设置TTI级日志页面,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关参数。
c. 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TTI级日志采集任务配置。
完成TTI级日志采集任务配置后,TTI级日志页面上会自动显示本次任务状态。
(4) (可选)停止TTI级日志采集任务
如果需要停止TTI级日志采集任务,您可点击TTI级日志页面上的<停止任务>按钮,并点击<确定>按钮,停止该上传任务。
(5) (可选)上传TTI级日志
当TTI级日志采集任务完成后,您可将采集的TTI级日志上传到本地。
a. 点击<上传配置>按钮,系统弹出[上传配置]页面。
b. 在上传配置页面,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关参数。
c. 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TTI级日志上传配置。
完成TTI级日志上传配置后,系统开始将TTI级日志上传到本地,同时在TTI级日志页面显示上传状态。
管理员通过Web登录到设备上之后,可以对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对登录用户的管理和维护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 帐户管理:对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名、密码)以及相关属性的管理。
· 角色管理:对用户可执行的系统功能以及可操作的系统资源权限的管理。
· 密码管理:对用户登录密码的设置、老化、更新以及用户登录状态等方面的管理。
为使请求某种服务的管理员可以成功登录设备,需要在设备上添加相应的管理员帐户。管理员帐户,是指在设备上设置的一组用户属性的集合,该集合以用户名唯一标识。管理员帐户支持用户名、密码、角色等用户属性。
对管理员权限的控制,是通过为管理员赋予一定的角色来实现。一个角色中定义了允许用户执行的系统功能以及可操作的系统资源。目前系统只支持1种角色,角色名为network-admin,具有操作系统所有功能和资源的权限。
缺省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network-admin角色的用户。该network-admin角色的用户无法被删除。
为了提高用户登录密码的安全性,可通过定义密码管理策略对用户的登录密码进行管理,并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控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对用户密码进行管理:
· 在用户管理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图标,可弹出[用户密码管理]窗口。通过点击<开启密码管理>或<关闭密码管理>按钮,及设置相关密码策略参数,可对设备下所有用户的密码策略进行统一管理。
· 在用户管理页面,当添加用户或修改用户属性时,点击“显示高级设置”后,可设置相关密码策略参数,可对单个目标用户的密码策略进行管理。
· 缺省情况下,用户密码管理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但“密码长度检查”、“密码组合检测”和“密码中不能包含用户名或者字符顺序颠倒的用户名”子功能已开启。
· “用户密码管理”功能开启后,针对单个用户的“高级设置”中的密码设置才能生效,且通过“高级设置”设置的密码参数,其优先级高于通过“用户密码管理”设置的密码参数优先级。
管理员可以限制用户密码的最小长度。当设置用户密码时,如果输入的密码长度小于设置的最小长度,系统将不允许设置该密码。
管理员可以设置用户密码的组成元素的组合类型,以及至少要包含每种元素的个数。密码的组成元素推荐从以下4种类型中选择:
· [A~Z]
· [a~z]
· [0~9]
· 32个特殊字符(空格~`!@#$%^&*()_+-={}|[]\:”;’<>,./)
每种密码元素的个数有如下4种取值:
· 密码中至少包含1种元素
· 密码中至少包含2种元素
· 密码中至少包含3种元素
· 密码中包含4种元素
当用户设置密码时,系统会检查设定的密码是否符合配置要求,只有符合要求的密码才能设置成功。
为确保用户的登录密码具有较高的复杂度,要求管理员为其设置的密码必须符合一定的复杂度要求,只有符合要求的密码才能设置成功。目前,可配置的复杂度要求包括:
· 密码中不能包含连续三个或以上的相同字符。例如,密码“a111”就不符合复杂度要求。
· 密码中不能包含用户名或者字符顺序颠倒的用户名。例如,用户名为“abc”,那么“abc982”或者“2cba”之类的密码就不符合复杂度要求。
管理员可以设置用户登录设备后修改自身密码的最小间隔时间。当用户登录设备修改自身密码时,如果距离上次修改密码的时间间隔小于配置值,则系统不允许修改密码。例如,管理员配置用户密码更新间隔时间为48小时,那么用户在上次修改密码后的48小时之内都无法成功进行密码修改操作。
有两种情况下的密码更新并不受该功能的约束:用户首次登录设备时系统要求用户修改密码;密码老化后系统要求用户修改密码。
当用户登录密码的使用时间超过老化时间后,需要用户更换密码。如果用户输入的新密码不符合要求,或连续两次输入的新密码不一致,系统将要求用户重新输入。
在用户登录时,系统判断其密码距离过期的时间是否在设置的提醒时间范围内。如果在提醒时间范围内,系统会提示该密码还有多久过期,并询问用户是否修改密码。如果用户选择修改,则记录新的密码及其设定时间。如果用户选择不修改或者修改失败,则在密码未过期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登录。
管理员可以设置用户密码过期后在指定的时间内还能登录设备指定的次数。这样,密码过期的用户不需要立即更新密码,依然可以登录设备。例如,管理员设置密码过期后允许用户登录的时间为15天、次数为3次,那么用户在密码过期后的15天内,还能继续成功登录3次。
系统保存用户密码历史记录。当用户修改密码时,系统会要求用户设置新的密码,如果新设置的密码以前使用过,且在当前用户密码历史记录中,系统将给出错误信息,提示用户密码更改失败。另外,用户更改密码时,系统会将新设置的密码逐一与所有记录的历史密码以及当前密码比较,要求新密码至少要与旧密码存在4个不同字符的差异,且新密码不能与所有历史密码相同,否则密码更改失败。
可以配置每个用户密码历史记录的最大条数,当密码历史记录的条数超过配置的最大历史记录条数时,新的密码历史记录将覆盖该用户最老的一条密码历史记录。
由于为用户配置的密码在哈希运算后以密文的方式保存,配置一旦生效后就无法还原为明文密码,因此,用户的当前登录密码,不会被记录到该用户的密码历史记录中。
密码尝试次数限制可以用来防止恶意用户通过不断尝试来破解密码。
每次用户认证失败后,系统会将该用户加入密码管理的黑名单。
当用户连续尝试认证的失败累加次数达到设置的尝试次数时,系统对用户的后续登录行为有以下三种处理措施:
· 永久禁止该用户登录。
· 禁止该用户一段时间后,再允许其重新登录。
· 不对该用户做禁止,允许其继续登录。在该用户登录成功后,该用户会从密码管理的黑名单中删除。
在开启密码管理状态下,修改“密码尝试次数”参数后,“失败处理”参数会恢复为系统缺省配置值,即“暂时禁止该用户登录,1分钟之后再允许其重新登录”。
管理员可以限制用户帐号的闲置时间,禁止在闲置时间之内始终处于不活动状态的用户登录。若用户自从最后一次成功登录之后,在配置的闲置时间内再未成功登录过,那么该闲置时间到达之后此用户帐号立即失效,系统不再允许使用该帐号的用户登录。
关闭密码管理功能时,只要密码不符合以下任何一个要求,就认为它是弱密码:
· 密码长度要求。
· 密码组合策略。
· 不能包含用户名或者字符顺序颠倒的用户名。
开启密码管理功能且开启密码中不能包含连续三个或以上的相同字符时,只要密码不符合以下任何一个要求,就认为它是弱密码:
· 密码长度要求。
· 密码组合策略。
· 不能包含用户名或者字符顺序颠倒的用户名。
· 不能包含连续三个或以上的相同字符。
· 系统缺省管理员账号的初始用户名为admin,初始密码为admin。请用户使用缺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设备后,必须根据提示修改系统密码。
· 在开启密码管理的状态下导出的配置文件不含有密码信息,如果将此配置文件导入设备,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登录。为避免发生此种情况,请您在备份配置文件之前,关闭密码管理功能。
· 修改后的规则对于当前已经在线的用户不生效,对于之后使用该角色登录设备的用户生效。
· 密码历史记录管理功能关闭后,系统仍然记录历史密码,但不对设置的用户密码进行历史密码检查。
(1) 点击用户管理页面的<添加>按钮,打开添加管理员页面。
(2) 根据实际需求配置页面的参数。
(3) (可选)高级设置:点击“显示高级设置”,页面增加密码策略相关配置项,可对该新增用户设置相关密码策略,具体请参见12.1.1 3. 密码管理。
在本步骤中,通过“高级设置”配置的密码策略对该添加用户本次设置的密码不生效,仅当该用户下次修改密码时,对所修改的密码进行限制。
(4)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用户添加。
(1) 将鼠标移动到已添加的用户信息上,点击该用户信息右侧出现的“”图标,打开修改管理员页面。
(2) 根据实际需求修改用户密码等。
(3) (可选)修改高级设置:点击“显示高级设置”,页面增加密码策略相关配置项,可配置或修改该用户相关密码策略,具体请参见12.1.1 3. 密码管理。
在本步骤中,通过“高级设置”配置的密码策略对用户本次设置的密码不生效,仅当该用户下次修改密码时,对所修改的密码进行限制。
(4) 点击页面中的<确定>按钮,完成用户信息修改。
(1) 在用户管理页面,将鼠标移动到待删除的用户信息上,点击该用户信息右侧出现的“”图标。
或者通过点击一个或多个待删除用户信息左侧的方框,勾选待删除用户,点击页面用户列表的右上方的<删除>按钮,可批量删除用户。
(2) 在弹出的确认提示页面,点击<是>按钮,完成用户的删除。
· 点击页面“用户名”字段左侧的方框,可勾选全部用户,根据提示信息,可批量删除除系统缺省的network-admin角色用户外的其他用户信息。
· 系统缺省的network-admin角色用户信息无法删除。
License即授权,指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授予用户使用特定软件功能的合法权限。用户需要为设备购买授权码、申请激活文件、安装License,才能使用设备上基于License的特性。
对于一台设备,请不要多个用户同时进行License操作,以免操作失败。
过期后的License会一直占用License存储区。如果License存储区空间耗尽,会导致新的License安装失败。此时,需要压缩License存储区来释放空间。
压缩License可能会导致DID变化。因此,在压缩License存储区前,请确保使用旧DID申请的License已经安装完毕。否则,License存储区压缩后,使用旧DID申请的License将无法继续安装。
(1) 单击导航树中[系统工具/License管理]菜单项,进入License管理配置页面。
(2) 单击“License压缩”页签,进入License压缩配置页面。
(3) 确认设备还可安装的激活文件的个数。“设备还可安装的激活文件的个数”=“可安装激活文件个数”-“已安装激活文件的个数”。
(4) 如果您当前需要安装的激活文件的个数大于“设备还可安装的激活文件的个数”,请点击<压缩>按钮,完成配置。否则,不需要压缩License存储区。
用户获取到激活文件之后请妥善保存并备份,以免不慎丢失。
请不要修改文件名称或编辑文件内容,以免造成授权失败。
获取激活文件后,请备份激活文件,以防激活文件丢失或者误删除。
如果在H3C License管理平台填写正确信息后,仍申请激活文件失败,请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通过购买授权书获取授权码。
(1) 单击导航树中[系统工具/License管理]菜单项,进入License管理页面。
(2) 单击“本地授权DID”页签,进入本地授权DID页面。
(3) 获取设备SN和DID。
(4) 登录H3C License管理平台(网址为http://www.h3c.com/cn/License),获取License激活文件。具体方法请参见设备的License使用指南。
(5) 获取激活文件后,将激活文件下载到登录PC上。
申请激活文件成功后,需要在设备上安装激活文件,设备才能获得License对应特性的授权。
(1) 单击导航树中[系统工具/License管理]菜单项,进入License管理页面。
(2) 单击“本地授权”页签,进入本地授权页面。
(3) 点击<添加>按钮,进入安装License页面。
(4) 选择激活文件。
通过配置管理您可以:
· 恢复出厂配置。
· 备份恢复配置。
如果设备配置文件丢失或损坏时,可通过本功能恢复设备的出厂配置,从而让设备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备份恢复配置包括保存当前配置、从备份文件恢复和导出当前配置。
对设备进行配置后,如果希望设备重启后配置能继续生效,则需通过本功能保存设备当前所有配置。
保存当前配置有2种方式:
· 保存到下次启动配置文件:将当前配置保存到存储介质的根目录下,并将该文件设置为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 保存到指定配置文件:支持输入自定义的配置文件名。设备会将当前配置保存到指定的配置文件中。自定义的配置文件名要求为1~216个字符的字符串,只能包含英文字母[a-z,A-Z]、数字、中划线和下划线,不区分大小写。
设备配置错误后,如果希望设备恢复到正确配置运行状态,可通过将本地保存的备份配置文件上传到设备后,并设置为下次启动配置文件,实现设备配置文件的快速恢复。
· 导入的配置文件将在设备硬重启后生效。
· 在不同软件版本上,同一功能可能使用不同的MML命令,导致的后果是,X版本中备份的文件在上传到Y版本的设备后,可能无法被Y版本的设备识别。
点击<导出当前配置>按钮,可将当前配置文件保存到本地,作为备份配置文件。
· 退出Web时,系统不会自动保存当前配置。因此,建议用户在退出Web前先保存设备配置。
· 在开启密码管理的状态下导出的配置文件不含有密码信息,如果将此配置文件导入设备,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登录。为避免发生此种情况,请您在备份配置文件之前,关闭密码管理功能。
· 恢复出厂配置属于高危操作,使用该功能后,Flash上的文件除激活版本文件外,其它文件会被清除。
· 恢复出厂配置会导致设备重启,设备重启后请使用系统缺省管理员账号(初始用户名为admin,初始密码为admin),重新登录Web。
FTP工具下载页面为设备提供第三方FTP工具Filezilla Server,以实现设备与本地PC之间文件的便捷传输。使用FTP工具传输文件时,本地PC作为FTP服务器,BBU设备作为FTP客户端。
设备Web网管上需使用FTP工具的模块包括:
· 基站管理模块:利用FTP工具在设备升级时完成版本文件的传输。
· 实时监测模块:利用FTP工具完成实时监测文件的传输。
· 性能统计模块:利用FTP工具完成性能统计文件的传输。
· 产品日志模块:利用FTP工具完成日志文件的传输。
· 在本地PC上设置FTP服务器共享文件夹时,应保证共享文件夹内有足够的存储空间,避免因存储空间不足,影响文件传输。
· 必须保证运行FTP软件的本地PC与BBU之间路由可达,否则,无法完成文件的上传或下载。
· 在Filezilla Server中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需满足Web网管配置页面相关模块中对用户名和密码的字符长度的要求。
· 如果无法正常使用Filezilla Server,请查看Filezilla Server相关使用文档。
(1) 点击BBU Web主页左侧导航栏中的[系统工具/FTP工具下载],进入[FTP工具下载]页面。点击<下载>按钮,将Filezilla Server安装文件下载到本地PC。
(2) 运行Filezilla Server安装文件,根据提示完成软件安装。
(3) 首次打开Filezilla Server时,需设置Host、Port和Password信息,例如Host设置为localhost,Port设置为14147,Password可自行设置。完成设置后,点击<Connect>按钮,登录Filezilla Server。
(4) 依次点击Filezilla Server上方功能区的“Edit > Users”,系统弹出[Users]窗口。
(5) 在[Users]窗口中,点击左侧的[General]页签,点击“Users”参数下的<Add>按钮,添加FTP服务器用户;然后勾选“Enable account”和“Password”参数,配置FTP服务器密码。
(6) 在[Users]窗口中,点击左侧的[Shared folders]页签,然后点击“Shared folders”参数下的<Add>按钮,添加FTP服务器共享文件夹。勾选右侧“Files”和“Directories”下的权限,对共享文件夹进行授权,此处权限建议全部勾选。首次添加的共享文件夹将默认为FTP服务器的Home Directory。当添加多个共享文件夹时,您也可以通过点击<Set as home dir>按钮将目标共享文件夹设置为Home Directory。
(7) 最后点击下方的<OK>按钮,完成设置。
(8) 在Web网管配置页面相关模块中,填入服务器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利用FTP工具进行文件传输。如在[产品日志/一键上传]模块中,填入服务器(本地PC)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可将设备上的日志文件上传到本地PC。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