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公司新闻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 关于我们
docurl=/cn/About_H3C/News_Media/Company_News/202303/1813764_30008_0.htm

商业·洞见 _ “稳就业”成热词,数字化人才下沉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3-03-23】

以下文章来源于21世纪商业评论,作者潘几鹤

21世纪商业评论 .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就业,民生之本,稳定之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业”一词被提及多达20余次,延续往年的高关注度。

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左右。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

就业形势比较稳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想要让基础技能扎实的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获得发光发热的机会,就得产学研协同,需要具备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的龙头企业使力,需要切实可行的新路径探索。

拉动新生力量注入数字化下沉市场的新华三,贡献了一个ICT人才生态建设的实践样本。

1

破解结构性矛盾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不接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难,这两个核心议题在ICT行业十分明显。

人才流动方面,数字化人才区域分布不均,大量ICT人才流向一线城市,数字化发展步伐较快的二三线城市及以下市场,人才需求猛增,面临ICT人才短缺的挑战。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能相关教育和培训滞后,远不能满足ICT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足够应用场景实践。

为解决人才下沉难题,ICT企业通常指派优秀数字化人才到地市区县里工作,这套传统做法时常失灵,基层的人才流失率较高;

另一方面,许多产教融合的项目,往往存在“两层皮”的问题,合而不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设想存在一定差距。

在郑州大学教授、河南中原新工科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高金峰看来,旧模式需要改变。

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会对学生进行某项专业技能培训,而后推荐给企业。

站在企业招人的角度,一些需要评判综合素养的岗位,很难通过这种模式挑到合适人选,匹配度低的问题仍未解决。

“拿着企业的人才需求,挑有潜力的苗子,定向培养,是条精准的路子。”高金峰表示。

2022年初,新华三启动一项数字人才引育计划,全力打造生态人才培育基地,首期在郑州、西安、天津三地启动,吸纳即将毕业、有志于从事ICT行业的高校生。

这项计划以长达4个月的一套系统化人才培养流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模式相结合,带动学生综合素养及实战能力提升,助其与社会完成良好对接。

这批学员的最终目的地,是数字化人才紧缺的区域市场,输送新华三自身体系或其生态合作企业。

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特质、愿意扎根基层,是新华三招聘时考察的重点,最终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平台上,实现精耕细作。

2

四方联动机制

引、育、留、用,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在一个项目里形成闭环。

这里面,高校、企业、学生以及第三方机构,四方联动,一环也不可少。

考虑到专业人做专业事,新华三将引、育的环节,交给职业教育机构来落地。

河南新工科产业学院有限公司,是新华三在河南地区的合作方,全程参与首期项目的执行,扮演了关键角色。

其面向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根据新华三的要求,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实习项目,校企紧密对接,同时联合新华三深度研发,搭建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体系,全程跟踪监测人才培养质量。

同许多产教融合项目类似,新华三的“人才引育计划”采用“职业素养+技能实训”的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

差异点在于,实训阶段的强度以及企业参与的深度。

河南新工科产业学院院长赵庆鹤介绍,前期招聘筛选严格,新华三会与当地生源较好的高校重点合作,并有多轮面试。

将近4个月的高强度集中学习,内容包括理论知识、ICT产品配置、PPT宣讲、电话销售、项目运作等,旨在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岗位技能,打造合格的实战人才。

新华三会深度参与培训课程的研发指导。

现场实训采用导师手把手辅导的方式,一名老师傅带两三个小徒弟。

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证书的讲师,亲力亲为,输出宝贵的一线观察和自己的方法论。

对该计划,新华三内部高度重视,视为长期投入的战略举措。这家公司在内部时常强调,“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不做“甩手掌柜”,新华三不仅指派专人全程跟踪项目流程,许多环节上也不吝出人出力,这让高金峰印象深刻。

“当沟通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新华三都会及时给予支持。”

新华三对接的不仅是自家部门,还有大量生态合作企业,郑州、西安、天津等地高校,这中间涉及大量的协调沟通。

“大家做的一项关键工作,就是‘补差’。”高金峰说。

3

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3月,第一批学员“毕业”,完成转正答辩和双选,陆续奔赴新华三及生态合作企业在全国各地的销售、售前等岗位,正式开启职业生涯第一站。

他们中的不少人,选择回到家乡所在地,既能在大厂里锻炼自己,又能为家乡的信息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新华三的“人才引育计划”,帮他们铺平了从高校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让他们踏实前行,收获良多。

从小在广西长大的学员朱筱,选择去新华三南宁代表处,做售前工程师岗位。

他表示,“通过培训,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消化,自己思考问题会更全面,工作时会更自信严谨、冷静负责。”

学员谷延满在天津基地实习时,需要和同组成员分别扮演甲方和乙方,模拟项目运作的过程,她感到“特别考验团队协作能力”。

让她和小伙伴压力最大的,是电话销售任务。这群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必须直面真实的销售场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一个商机。

跟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很多学员一开始张不开嘴。有的因为缺乏说话技巧,很容易被挂电话。

面对泪眼汪汪的学员,老师傅会在旁耐心地进行一对一复盘,手把手地教一名专业销售如何应对所有的状况。

面对严格的考核与充满挑战的课程内容,不少学员表示,尽管有压力,但等到真正走上岗位,这段时间的实训历练,能带给他们足够多的底气。

阶段性来看,“人才引育计划”的首期效果超出预期。新华三各部门和代表处以及生态合作企业评价,学员的能力水平较原来的模式更优

在河南,许多高校主动联系新华三,希望2023年项目扩招,将这套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下来,形成良性、可持续的人才生态供给渠道。

“产业人才供给不足,是ICT行业现阶段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开展数字化人才引育计划,既培训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推动我们人才生态体系的建立,为数字中国建设做了贡献。”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商业BG总裁王鑫表示。

在区域平衡发展、县域城镇化等国家战略的号召下,广袤下沉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发展机遇。数字化人才的下沉,是背后关键的推动引擎。

唯有更多像新华三这样的企业,探索ICT人才生态的新载体、新模式,产教深度融合才能打开新通路。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