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01-正文 (25.99 MB)
目? 录
1.6 HBA-H460-M1/RAID-P460-M4/RAID-P460-B4
1.7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1-X
6 HBA-H460-M1/RAID-P460-M4/RAID-P460-B4
7 HBA-LSI-9300-8i-A/HBA-LSI-9300-8i-A1-X控制卡
·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 本文为产品通用资料。如果用户有定制化需求,请以产品实际情况为准;有需要请联系H3C技术支持。
· 本手册中,所有部件的型号做了简化。比如内存型号DDR4-2666-8G-1Rx8-R,代表用户可能看到的以下型号:UN-DDR4-2666-8G-1Rx8-R、UN-DDR4-2666-8G-1Rx8-R-F、UN-DDR4-2666-8G-1Rx8-R-S。
介绍服务器支持的各种存储控制卡的型号和技术参数。
本手册适用以下产品:
· H3C UniServer R2700 G3
· H3C UniServer R2900 G3
· H3C UniServer R4700 G3
· H3C UniServer R4900 G3
· H3C UniServer R6900 G3
服务器支持的存储控制卡及配置存储控制卡的方法如表1-1所示。
型号 |
配置方法 |
RSTe板载软RAID |
|
RAID-P430-M1 |
|
RAID-P430-M2 |
|
HBA-1000-M2-1 |
|
RAID-LSI-9361-8i(1G)-A1 RAID-LSI-9361-8i(1G)-A1–X |
|
RAID-LSI-9361-8i(2G)-1 RAID-LSI-9361-8i(2G)-1-X |
|
RAID-LSI-9460-8i(2G) RAID-LSI-9460-8i(4G) |
|
HBA-LSI-9440-8i |
|
HBA-H460-M1 RAID卡 |
|
HBA-LSI-9300-8i-A1控制卡 HBA-LSI-9300-8i-A1-X控制卡 |
|
RAID卡支持的操作系统请参见对应服务器的扩展部件与操作系统兼容性列表。
各RAID卡的技术参数如表1-2所示。
表1-2 RAID卡技术参数
参数 |
RSTe板载软RAID |
RAID-P430-M1 |
RAID-P430-M2 |
HBA-1000-M2-1 |
RAID-LSI-9361-8i(1G)-A1 |
RAID-LSI-9361-8i(2G)-1 |
RAID-LSI-9460-8i(2G) |
RAID-LSI-9460-8i(4G) |
RAID-LSI-9361-8i(1G)-A1-X |
RAID-LSI-9361-8i(2G)-1-X |
|||||||
接口速率(Gbit/s) |
6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支持SAS/SATA端口个数 |
9(R4700/R4900) |
8 |
8 |
8 |
8 |
8 |
8 |
8 |
支持磁盘接口类型 |
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支持最大磁盘数 |
14(R2700/R2900) 9(R4700/R4900) |
31 |
31 |
31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R4700/R27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支持单个RAID组最大磁盘数 |
8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支持RAID级别 |
0/1/5/10 |
0/1/1E/5/6/10/50/60/ Simple Volume |
0/1/1E/5/6/10/50/60/ Simple Volume |
0/1/10 |
0/1/5/6/10/50/60 |
0/1/5/6/10/50/60 |
0/1/5/6/10/50/60 |
0/1/5/6/10/50/60 |
支持条带大小(KB) |
4/8/16/32/64/128 |
64/128/256/512/1024 |
64/128/256/512/1024 |
8/16/32/64/128/256/512/1024 |
64/128/256/512/1024 |
64/128/256/512/1024 |
8/16/32/64/128/256/512/1024 |
8/16/32/64/128/256/512/1024 |
缓存模块大小(GB) |
0 |
1 |
2 |
0 |
1 |
2 |
2 |
4 |
是否支持热备份功能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RAID重建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回拷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RAID位置迁移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
是否支持RAID级别迁移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RAID扩容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磁盘初始化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磁盘去初始化 |
否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否支持定位磁盘位置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扫描磁盘 |
否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否支持修改RAID卡配置信息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固件在线升级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磁盘数据擦除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磁盘热插拔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表1-3 RAID卡技术参数
参数 |
HBA-H460-M1 |
RAID-P460-M4/RAID-P460-B4 |
HBA-LSI-9440-8i |
接口速率(Gbit/s) |
12 |
12 |
12 |
支持SAS/SATA端口个数 |
8 |
8 |
8 |
支持磁盘接口类型 |
SAS/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SAS/SATA HDD/SSD |
支持最大磁盘数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支持单个RAID组最大磁盘数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31(R4700/R4900/R2700/R2900) 24(R6900) |
支持RAID级别 |
0/1/10 |
0/1/1E/5/6/10/50/60/ Simple Volume |
0/1/5/6/10/50/60 |
支持条带大小(KB) |
8/16/32/64/128/256/512/1024 |
64/128/256/512/1024 |
8/16/32/64/128/256/512/1024 |
缓存模块大小(GB) |
0 |
4 |
0 |
是否支持热备份功能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RAID重建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回拷 |
否 |
是 |
是 |
是否支持RAID位置迁移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RAID级别迁移 |
否 |
是 |
是 |
是否支持RAID扩容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磁盘初始化 |
否 |
否 |
是 |
是否支持磁盘去初始化 |
是 |
是 |
否 |
是否支持定位磁盘位置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扫描磁盘 |
是 |
是 |
否 |
是否支持修改RAID卡配置信息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固件在线升级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磁盘数据擦除 |
是 |
是 |
是 |
是否支持磁盘热插拔 |
是 |
是 |
是 |
Intel RSTe(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enterprise)板载RAID卡,整合了AHCI和RAID程序,主要用于Intel芯片组的磁盘管理、磁盘状态查看等应用。RSTe内嵌于主板南桥上,对使用SATA磁盘的系统提供性能和可靠性支持。使用多个磁盘时,可使用RAID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提高数据读写性能。
RSTe板载软RAID有SATA和sSATA两个控制器。接口的具体位置请参见产品用户指南。
RSTe板载软RAID支持如下两种模式:
· AHCI模式(缺省):支持NCQ(本机命令队列),能提高SATA磁盘的读写速率。系统直接使用物理磁盘来存储数据。
· RAID模式:即磁盘阵列模式,可以使用多个磁盘配置RAID,提高数据读写性能、提升数据安全性。
RSTe板载软RAID支持的RAID级别有: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关于RAID级别的说明请参见9 磁盘阵列和容错方法)。其支持的RAID级别与磁盘数量的关系如表1-4所示。
表1-4 RAID级别与磁盘数量的关系
RAID级别 |
最少磁盘数 |
最多故障盘数 |
RAID 0 |
2 |
0 |
RAID 1 |
2 |
1 |
RAID 5 |
3 |
1 |
RAID 10 |
4 |
2 |
RSTe板载软RAID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RAID: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2.1.3? 1. 配置RAID)。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2.2.3? 1. 配置RAID)。
热备盘是RAID系统中处于备用状态的正常磁盘,磁盘中不含数据。当具有冗余功能的RAID中的某个磁盘故障后,热备盘自动接替故障磁盘,此时才使用实际的物理磁盘空间。配置RAID后,通常会配置热备盘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RSTe板载软RAID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热备盘: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2.1.3? 2. 配置热备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2.2.3? 2. 配置热备盘)。
RSTe板载软RAID支持磁盘热插拔,您可在不关闭系统,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和更换损坏的磁盘,从而提高服务器对灾难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
RSTe板载软RAID只能通过BIOS配置。BIOS包括两种启动模式:UEFI(缺省)和Legacy。不同启动模式对应不同的配置RAID的方法。配置RAID的具体方法请参见2 RSTe板载软RAID。
RAID-P430-M1 RAID卡与RAID-P430-M2 RAID卡是基于PMC 8060芯片,采用PCIe 3.0 x8接口,具有8个12G端口的SAS控制器,提供强大的I/O传输和带宽处理能力;支持6Gbit/s、12Gbit/s的SAS/SATA数据通道,支持多种RAID扩展功能,用以提高系统性能;支持数据的多磁盘分片存储、多磁盘同时读/写操作,有效降低磁盘数据访问延时,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景下对RAID的需求。
同时RAID-P430-M1 RAID卡支持1G缓存模块,RAID-P430-M2 RAID卡支持2G缓存模块,极大的提升了性能和数据安全性。
RAID-P430-M1 RAID卡与RAID-P430-M2 RAID卡的功能一致。
RAID卡支持如下五种工作模式:
· RAID(expose RAW)模式(缺省):使用多个物理磁盘配置RAID,系统既能识别逻辑磁盘,也能识别未配置的物理磁盘。
· RAID(hide RAW)模式:使用多个物理磁盘配置RAID,操作系统只能识别到逻辑磁盘,无法识别未配置的物理磁盘。
· HBA模式:系统可直接识别该RAID卡对应的所有物理磁盘,并禁用RAID功能。
· Auto Volume模式:RAW状态的物理盘被自动配置为Volume。
· Simple Volume模式:只支持创建由单块磁盘组成的Volume级别RAID,此模式下不支持创建其他RAID级别的阵列。
· RAW指的是磁盘上没有配置RAID的相关信息。
· 使用RAID(expose RAW)、RAID(hide RAW)模式配置RAID,或使用Auto Volume、Simple Volume模式前,需要先对目标磁盘进行Initialize(初始化)操作。
· 使用RAID(expose RAW)模式不配置RAID,或使用HBA模式前,需要先对目标磁盘进行Uninitialize(去初始化)操作。
· 切换RAID卡工作模式后,操作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启动。
RAID卡仅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切换工作模式:
· UEFI启动模式下切换工作模式(3.1.2? 1. 切换工作模式)。
· Legacy启动模式下切换工作模式(3.2.2? 1. 切换工作模式)。
RAID卡支持的RAID级别与磁盘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表1-5所示。关于RAID级别的说明请参见9 磁盘阵列和容错方法。
表1-5 RAID级别与磁盘数量关系
RAID级别 |
最少磁盘数 |
最多故障盘数 |
RAID 0 |
2 |
0 |
RAID 1 |
2 |
1 |
RAID 1E |
3 |
n/2(取整数位,n为组成RAID 1E的磁盘个数) |
RAID 5 |
3 |
1 |
RAID 6 |
4 |
2 |
RAID 10 |
4 |
n(n为组成RAID 10的RAID 1的个数) |
RAID 50 |
6 |
n(n为组成RAID 50的RAID 5的个数) |
RAID 60 |
8 |
2n(n为组成RAID 60的RAID 6的个数) |
Simple Volume |
1 |
0 |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RAID: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3.1.2? 4. 配置RAID)。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3.2.2? 4. 配置RAID)。
· 通过RAID卡对SSD配置RAID 5时,SSD的缓存会被强制关闭,目的在于避免意外掉电而丢失缓存数据。
配置RAID后,通常会配置热备盘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热备盘是RAID系统中处于备用状态的正常磁盘,磁盘中不含数据。当具有冗余功能的RAID中的某个磁盘故障后,热备盘自动接替故障磁盘,并在该磁盘上重建故障磁盘中的数据。
RAID卡支持如下3种类型的热备盘:
· Global Spare:即全局热备盘,对RAID卡上存在的全部RAID提供热备,可将一块或多块磁盘配置为全局热备盘。全局热备盘可自动替换任意RAID中出现的故障磁盘。
· Dedicated:即专用热备盘,对RAID卡上某个指定的RAID提供热备,每个RAID都可配置一个或多个专用热备盘。专用热备盘可自动替换该RAID内出现的故障磁盘。
· Pooled Spare:即自定义热备盘,对RAID卡上某一RAID集合所共有,可以为一个RAID集合指定一个或多个热备盘。当该集合内的任意RAID中有磁盘出现故障,所指定的热备盘可以自动替代故障盘。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热备盘: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热备盘(3.1.2? 5. 配置热备盘)。
热备盘替代RAID中的故障磁盘后,故障磁盘中的数据被重建到热备盘中。当RAID卡检测到故障磁盘被新磁盘替换后,数据从热备盘回拷到新磁盘,拷贝完成后,热备盘重新回到热备状态。回拷功能常用于阵列创建以及阵列修复的情形。
现有RAID配置不满足需求时,在不影响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可对RAID级别进行修改。
RAID卡支持以下RAID级别迁移:
· RAID 0迁移到RAID 5、RAID 10
· RAID 1迁移到RAID 5、Simple Volume
· RAID 5迁移到RAID 6、RAID 10
· RAID 6迁移到RAID 5
· RAID 10迁移到RAID 5
· Simple Volume迁移到RAID 1
RAID级别迁移对磁盘数量的最低要求如表1-6所示。
表1-6 RAID级别迁移磁盘数量说明
RAID级别迁移方式 |
原有最少磁盘数量 |
需增加磁盘数量 |
RAID 0迁移到RAID 5 |
2 |
1 |
RAID 0迁移到RAID 10 |
2 |
2 |
RAID 1迁移到RAID 5 |
2 |
1 |
RAID 1迁移到Simple Volume |
2 |
0 |
Simple Volume迁移到RAID 1 |
1 |
1 |
RAID 5迁移到RAID 6 |
3 |
1 |
RAID 5迁移到RAID 10 |
3 |
1 |
RAID 6迁移到RAID 5 |
4 |
0 |
RAID 10迁移到RAID 5 |
4 |
0 |
RAID卡的RAID级别迁移功能仅支持通过maxView Storage Manager配置,具体方法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现有RAID容量不满足需求时,RAID卡支持如下2种方式来扩大RAID容量。
· 增加可用空间扩容RAID:RAID的成员磁盘容量未被全部分配时,调整RAID可用空间来扩容RAID。
· 增加RAID中磁盘数量:在已存在的RAID中添加新磁盘来扩容RAID。
如果选择增加磁盘扩容RAID,可根据实际需要,保持或改变原有的RAID级别。
RAID卡的RAID扩容功能仅支持通过maxView Storage Manager配置,具体方法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通过本功能可以将逻辑磁盘或阵列迁移到其他磁盘。阵列的迁移可以实现将阵列下的全部逻辑磁盘一并迁移,逻辑盘及阵列均可以迁移到不同类型的磁盘,例如,从SATA HDD迁移到SAS SSD。
RAID卡内置了DDR芯片的Cache。开启缓存功能后,由于Cache的读写速度远高于磁盘,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读写性能,读写策略体现如下:
· 读取数据时,RAID卡会监控数据的读取,把下一次可能用到的数据先写入到Cache中,后续读取的数据可以优先从Cache中调用,大幅提升了系统读取性能。
· 写入数据时,RAID卡将收到的数据保存到Cache中,并通知系统完成写入,系统不必等待数据实际写入磁盘,就能立即进行下一次操作。待到Cache中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RAID卡再将数据批量写入磁盘。
RAID卡支持通过maxView Storage Manager开启/关闭缓存,具体方法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当数据写入RAID卡的内存时,若突然掉电,内存DDR中的数据将丢失。
RAID卡支持安装NAND flash芯片的缓存模块,再配合上超级电容,可以在系统意外掉电时,通过超级电容供电将内存DDR中的数据拷贝到NAND flash中。排除异常重新上电后,NAND flash芯片中的数据被回拷到内存DDR中,可以确保意外掉电后数据的完整性。
RAID卡在配置RAID和配置热备盘前,需要对RAW状态的磁盘执行initialize(初始化)操作,执行磁盘初始化操作后会擦除磁盘中的全部数据,并从磁盘中划分出一小部分区域存储RAID信息;执行磁盘去初始化操作后会清除磁盘上的全部数据(包括元数据)和保留空间,并移除系统分区,可让磁盘回到RAW状态。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执行初始化/去初始化磁盘:
· UEFI启动模式下执行(3.1.2? 3. 初始化磁盘、3.1.2? 7. 去初始化磁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执行(3.2.2? 3. 初始化磁盘、3.2.2? 7. 去初始化磁盘)。
RAID卡支持磁盘的点灯定位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便于找到目标磁盘。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定位磁盘位置:
· UEFI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3.1.2? 8. 磁盘工具)。
· Legacy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3.2.2? 9. 磁盘工具)。
在磁盘热插拔后, RAID卡可能没有立即检测到磁盘状态的变化,用户可以使用扫描磁盘功能来及时获取磁盘状态变化。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扫描磁盘:
· UEFI启动模式下扫描磁盘(3.1.2? 2. 扫描磁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扫描磁盘(3.2.2? 2. 扫描磁盘)。
为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RAID卡支持磁盘数据擦除功能,可以彻底删除磁盘上的数据并使其不可恢复。此操作通常需要消耗几小时以上且无法中断,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如服务器下电或重启等原因造成的异常中断,可能会导致磁盘损坏甚至无法使用。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擦除磁盘数据:
· UEFI启动模式下擦除磁盘数据(3.1.2? 9. 擦除磁盘数据)。
· Legacy启动模式下擦除磁盘数据(3.2.2? 8. 擦除磁盘数据)。
· 擦除逻辑磁盘数据可能导致系统故障,请谨慎使用。
·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物理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他操作。
当RAID卡控制器发现磁盘出现故障或即将故障时,在maxView Storage Manager中将该磁盘的状态标记为Failed或Prefailure,并显示红色或橙色告警图标,同时,RAID卡会将磁盘背板上的故障灯点亮(橙色灯)。关于maxView Storage Manager的使用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RAID卡支持固件在线升级,升级后可以更好地对RAID卡进行管理和维护。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 UEFI启动模式下升级固件(3.1.2? 11.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支持磁盘热插拔,您可在不关闭系统,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和更换损坏的磁盘,从而提高服务器对灾难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
RAID卡可以通过BIOS配置,具体配置方法请参见3 RAID-P430-M1/RAID-P430-M2。
HBA-1000-M2-1 RAID卡是基于PMC 8068芯片,采用PCIe 3.0 x8接口,具有8个12G端口的SAS控制器。
HBA-1000-M2-1 RAID卡提供高性能的I/O方案。HBA-1000-M2-1 RAID卡支持6Gbit/s、12Gbit/s的SAS/SATA数据通道,支持基本的RAID功能,用以提高系统性能,支持数据的多磁盘分片存储,支持多磁盘同时读/写操作,有效降低磁盘数据访问延时,有效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对RAID的需求。
RAID卡支持如下三种工作模式:
· HBA模式(缺省):系统可直接识别该阵列控制卡对应的所有物理磁盘,并禁用RAID功能。
· RAID模式:使用多个物理磁盘配置RAID,系统只能识别到RAID。
· Mixed模式:物理磁盘和RAID都对系统可见。
· 在系统存在RAID的情况下, RAID卡的工作模式不能切换到HBA模式,必须删除所有的RAID才能切换到HBA模式。工作模式切换后,重启生效。
· 切换RAID卡工作模式后,操作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启动。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切换工作模式:
· UEFI启动模式下切换工作模式(4.1.2? 1. 切换工作模式)。
· Legacy启动模式下切换工作模式(4.2.2? 1. 切换工作模式)。
RAID卡支持的RAID级别及对应的磁盘个数如表1-7所示。
表1-7 RAID级别与磁盘数量关系
RAID级别 |
最少磁盘数 |
最多故障盘数 |
RAID 0 |
1 |
0 |
RAID 1 |
2 |
1 |
RAID 10 |
4 |
n(n为组成RAID 10的RAID 1的个数) |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RAID: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4.1.2? 2. 配置RAID)。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4.2.2? 2. 配置RAID)。
配置RAID后,通常会配置热备盘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热备盘是RAID系统中处于备用状态的正常磁盘,磁盘中不含数据。具有冗余功能的RAID中的某个磁盘故障后,热备盘自动接替故障磁盘,并在该磁盘上重建故障磁盘中的数据。
RAID卡支持如下两种类型的热备盘:
· Dedicated(专用热备盘):建立的热备盘对指定的一个或多个Array(阵列)提供热备份,可以为一个阵列创建一个或多个热备盘。
· Auto Replace(自动替换热备盘):建立的热备盘只能为一个阵列所独有,可以为一个阵列创建一个或多个热备盘。阵列中的磁盘发生故障后,该类型的热备盘自动替代故障盘成为阵列的一部分,新换入的磁盘充当原热备盘的作用。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热备盘: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热备盘(4.1.2? 3. 配置热备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热备盘(4.2.2? 3. 配置热备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对于同一阵列,若已配置RAID并为阵列配置热备盘,则该热备盘对之后配置的RAID无效。请在配置完所有RAID后再添加热备盘。
· 当使用12LFF硬盘扩展板或25SFF硬盘扩展板时,为避免添加热备盘失败或RAID异常,请通过maxView配置热备盘。关于maxView的使用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热备盘替代RAID中的故障磁盘后,故障磁盘中的数据被重建到热备盘中。当RAID卡检测到故障磁盘被新磁盘替换后,数据从热备盘回拷到更换的新磁盘,拷贝完成后,热备盘重新回到热备状态。回拷功能常用于阵列创建以及阵列修复的情形。
RAID卡不支持单独设置开启/关闭回拷功能,当配置了Dedicated(专用热备盘)后则会附带回拷功能。
RAID卡支持磁盘的点灯定位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目标磁盘。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定位磁盘位置:
· UEFI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4.1.2? 5. 磁盘工具)。
· Legacy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4.2.2? 6. 磁盘工具)。
在进行热插拔后,RAID卡可能没有立即检测到磁盘状态的变化,您可以使用本功能来扫描磁盘,及时获取磁盘状态变化。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扫描磁盘:
· UEFI启动模式下扫描磁盘(4.1.2? 5. 磁盘工具)。
· Legacy启动模式下扫描磁盘(4.2.2? 6. 磁盘工具)。
为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RAID卡支持磁盘数据擦除功能,可以彻底删除磁盘上的数据并使其不可恢复。此操作通常需要消耗几小时以上且无法中断,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如服务器下电或重启等原因造成的异常中断,可能会导致磁盘损坏甚至无法使用。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擦除磁盘数据:
· UEFI启动模式下擦除磁盘数据(4.1.2? 5. 磁盘工具)。
· Legacy启动模式下擦除磁盘数据(4.2.2? 6. 磁盘工具)。
·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物理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它操作。
· 仅当该RAID卡的工作模式为RAID模式时,支持磁盘数据擦除功能。
通过本功能可以将逻辑磁盘或阵列迁移到其他磁盘。阵列的迁移可以实现将阵列下的全部逻辑磁盘一并迁移,逻辑盘及阵列均可以迁移到不同类型的磁盘,例如,从SATA HDD迁移到SAS SSD。
当RAID卡发现磁盘出现故障或快要故障时,RAID卡在maxView Storage Manager中将该磁盘的状态标记为Failed或Prefailure,并且显示红色或橙色告警图标,同时,RAID卡将背板上的故障灯点亮(橙色灯)。
RAID卡支持固件在线升级,升级后可以更方便地对RAID卡进行管理和维护。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 UEFI启动模式下升级固件(4.1.2? 9.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支持磁盘热插拔,您可在不关闭系统,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和更换损坏的磁盘,从而提高服务器对灾难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
RAID卡可以通过BIOS配置,具体配置方法请参见4 HBA-1000-M2-1。
RAID-LSI-9361-8i(1G)-A1/RAID-LSI-9361-8i(1G)-A1-X/RAID-LSI-9361-8i(2G)-1/RAID-LSI-9361-8i(2G)-1-X/HBA-LSI-9440-8i/RAID-LSI-9460-8i(2G)/RAID-LSI-9460-8i(4G) RAID卡采用PCIe 3.0 x8接口,具有8/16个12G端口的SAS控制器。提供强大的I/O传输和带宽处理能力;支持6Gbit/s、12Gbit/s的SAS/SATA数据通道,支持多种RAID扩展功能,用以提高系统性能;支持数据的多磁盘分片存储、多磁盘同时读/写操作,有效降低磁盘数据访问延时,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景下对RAID的需求。
同时RAID-LSI-9361-8i(1G)-A1/RAID-LSI-9361-8i(1G)-A1-X RAID卡支持1G缓存模块,RAID-LSI-9361-8i(2G)-1/RAID-LSI-9361-8i(2G)-1-X和RAID-LSI-9460-8i(2G) RAID卡支持2G缓存模块,RAID-LSI-9460-8i(4G)和HBA-LSI-9440-8i RAID卡支持4G缓存模块,极大的提升了性能和数据安全性。
94系列的LSI卡均不支持Legacy启动模式。
RAID-LSI-9361-8i(1G)-A1/RAID-LSI-9361-8i(1G)-A1-X/RAID-LSI-9361-8i(2G)-1/RAID-LSI-9361-8i(2G)-1-X/RAID-LSI-9460-8i(2G)/RAID-LSI-9460-8i(4G)支持的RAID级别及对应的成员盘个数如表1-8所示。
表1-8 RAID级别与成员盘数量关系
RAID级别 |
最少磁盘数 |
最多故障盘数 |
RAID 0 |
1 |
0 |
RAID 1 |
2 |
1 |
RAID 5 |
3 |
1 |
RAID 6 |
3(建议使用4块) |
2 |
RAID 10 |
4 |
n(n为组成RAID 10的RAID 1的个数) |
RAID 50 |
6 |
n(n为组成RAID 50的RAID 5的个数) |
RAID 60 |
6(建议使用8块) |
2n(n为组成RAID 60的RAID 6的个数) |
HBA-LSI-9440-8i支持的RAID级别及对应的成员盘个数如表1-9所示。
表1-9 RAID级别与成员盘数量关系
RAID级别 |
最少磁盘数 |
最多故障盘数 |
RAID 0 |
1 |
0 |
RAID 1 |
2 |
1 |
RAID 5 |
3 |
1 |
RAID 10 |
4 |
n(n为组成RAID 10的RAID 1的个数) |
RAID 50 |
6 |
n(n为组成RAID 50的RAID 5的个数) |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RAID: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5.1.2? 2. 配置RAID)。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5.2.2? 2. 配置RAID)。
配置RAID后,通常会配置热备盘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热备盘是RAID系统中处于备用状态的正常磁盘,磁盘中不含数据。当具有冗余功能的RAID中的某个磁盘故障后,热备盘自动接替故障磁盘,并在该磁盘上重建故障磁盘中的数据。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两种类型的热备盘:
· Global Spare:即全局热备盘,对RAID卡上存在的全部RAID提供热备,可将一块或多块磁盘配置为全局热备盘。全局热备盘可自动替换任意RAID中出现的故障磁盘。
· Dedicated:即专用热备盘,对RAID卡上某个指定的RAID提供热备,每个RAID都可配置一个或多个专用热备盘。专用热备盘可自动替换该RAID内出现的故障磁盘。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热备盘: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热备盘(5.1.2? 3. 配置热备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热备盘(5.2.2? 3. 配置热备盘)。
热备盘替代RAID中的故障磁盘后,故障磁盘中的数据被重建到热备盘中。当RAID卡检测到故障磁盘被新磁盘替换后,数据从热备盘回拷到新磁盘,拷贝完成后,热备盘重新回到热备状态。回拷功能常用于阵列创建以及阵列修复的情形。
现有RAID配置不满足需求时,在不影响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可对RAID级别进行修改。
RAID卡支持以下RAID级别迁移:
· RAID 0迁移到RAID 1、RAID 5、RAID 6
· RAID 1迁移到RAID 0、RAID 5、RAID 6
· RAID 5迁移到RAID 0、RAID 1、RAID 6
· RAID 6迁移到RAID 0、RAID 1、RAID 5
RAID级别迁移对磁盘数量的最低要求如表1-10所示。
表1-10 RAID级别迁移磁盘数量说明
RAID级别迁移方式 |
原有最少磁盘数量 |
需增加磁盘数量 |
RAID 0迁移到RAID 1/5/6 |
2 |
1 |
RAID 1迁移到RAID 0/5/6 |
2 |
1 |
RAID 5迁移到RAID 0/6 |
3 |
1 |
RAID 6迁移到RAID 0/5 |
3 |
1 |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迁移RAID级别:
· UEFI启动模式下迁移RAID级别(5.1.2? 10. 迁移RAID级别)。
现有RAID容量不满足需求时, RAID卡可通过增加可用空间扩容RAID。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扩容RAID:
· UEFI启动模式下扩容RAID(5.1.2 ?9. 扩容RAID)。
· Legacy启动模式下扩容RAID(5.2.2? 8. 扩容RAID)。
RAID的成员盘热插拔后,磁盘内存有残留的RAID信息,此时需要清除这些信息,该磁盘才能重新配置RAID。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RAID: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5.1.2? 11. 清除磁盘RAID信息)。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5.2.2? 9. 清除磁盘RAID信息)。
当数据写入RAID卡的内存时,若突然掉电,内存DDR中的数据将丢失。
RAID卡支持安装NAND flash芯片的缓存模块,再配合上超级电容,可以在系统意外掉电时,通过超级电容供电将内存DDR中的数据拷贝到NAND flash中。排除异常重新上电后,NAND flash芯片中的数据被回拷到内存DDR中,可以确保意外掉电后数据的完整性。
RAID-LSI-9440-8i不支持数据掉电保护。
RAID卡支持切换如下三种磁盘状态:
· Unconfigured Good:表示该物理磁盘正常,可用于配置RAID或热备盘。
· Unconfigured Bad:表示该物理盘已损坏或存在RAID残留信息,物理盘损坏时请更换;RAID信息残留时,请手动进行清除。
· 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直通盘,不具备RAID功能。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切换磁盘状态:
· UEFI启动模式下切换磁盘状态(5.1.2? 1. 切换磁盘状态)。
· Legacy启动模式下切换磁盘状态(5.2.2? 1. 切换磁盘状态)。
RAID卡支持磁盘的点灯定位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便于找到目标磁盘。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定位磁盘位置:
· UEFI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5.1.2? 5. 定位磁盘位置)。
· Legacy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5.2.2? 5. 定位磁盘位置)。
RAID卡在配置完RAID后,需要初始化RAID,使其可以被操作系统使用,且使具有冗余功能的RAID中各成员盘的数据关系满足相应的RAID级别要求。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初始化RAID:
· Fast Initialize Drive:先将RAID的首部8MByte与尾部8MByte空间进行初始化用于写数据,其余空间后台初始化。
· Slow Initialize Drive:将RAID的所有空间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才能进行写数据。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初始化磁盘:
· UEFI启动模式下初始化逻辑磁盘(5.1.2? 6. 初始化逻辑磁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初始化逻辑磁盘(5.2.2? 6. 初始化逻辑磁盘)。
为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RAID卡支持磁盘数据擦除功能,可以彻底删除磁盘上的数据并使其不可恢复。此操作通常需要消耗几小时以上且无法中断,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如服务器下电或重启等原因造成的异常中断,可能会导致磁盘损坏甚至无法使用。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擦除磁盘数据:
· UEFI启动模式下擦除磁盘数据(5.1.2? 8. 擦除磁盘数据)。
· Legacy启动模式下擦除磁盘数据(5.2.2? 7. 擦除磁盘数据)。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物理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它操作。
RAID卡支持固件在线升级,升级后可以更好地对RAID卡进行管理和维护。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 UEFI启动模式下升级固件(5.1.2? 14.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支持磁盘热插拔,您可在不关闭系统,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和更换损坏的磁盘,从而提高服务器对灾难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
RAID卡可以通过BIOS配置,具体配置方法请参见5 RAID-LSI-9361-8i(1G)-A1/ RAID-LSI-9361-8i(1G)-A1-X/RAID-LSI-9361-8i(2G)-1/RAID-LSI-9361-8i(2G)-1-X/HBA-LSI-9440-8i/RAID-LSI-9460-8i(2G)/RAID-LSI-9460-8i(4G)。
HBA-H460-M1 RAID卡是基于PMC 2100芯片,采用PCIe 3.0 x8接口,具有8个12G端口的SAS控制器。
RAID-P460-M4/RAID-P460-B4 RAID卡是基于PMC 3154芯片,采用PCIe 3.0 x8接口,具有8个12G端口的SAS控制器。
HBA-H460-M1 RAID卡提供高性能的I/O方案。HBA-H460-M1 RAID卡支持6Gbit/s、12Gbit/s的SAS/SATA数据通道,支持基本的RAID功能,用以提高系统性能,支持数据的多磁盘分片存储,支持多磁盘同时读/写操作,有效降低磁盘数据访问延时,有效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对RAID的需求。RAID-P460-M4/RAID-P460-B4 RAID卡增加了4G掉电缓存模块功能,有效地防止意外掉电导致的数据丢失。
RAID卡支持如下三种工作模式:
· HBA模式:系统可直接识别该阵列控制卡对应的所有物理磁盘,并禁用RAID功能。
· RAID模式:使用多个物理磁盘配置RAID,系统只能识别到RAID。
· Mixed模式:物理磁盘和RAID都对系统可见。
· RAID-P460-M4/RAID-P460-B4的缺省工作模式为Mixed,HBA-H460-M1的缺省工作模式为HBA。
· 在系统存在RAID的情况下, RAID卡的工作模式不能切换到HBA模式,必须删除所有的RAID才能切换到HBA模式。工作模式切换后,重启生效。
· 切换RAID卡工作模式后,操作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启动。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切换工作模式:
· UEFI启动模式下切换工作模式(6.1.2? 1. 切换工作模式)。
· Legacy启动模式下切换工作模式(6.2.2? 1. 切换工作模式)。
HBA-H460-M1支持的RAID级别及对应的磁盘个数如表1-11所示。
RAID级别 |
最少磁盘数 |
最多故障盘数 |
RAID 0 |
1 |
0 |
RAID 1 |
2 |
1 |
RAID 10 |
4 |
n(n为组成RAID 10的RAID 1的个数) |
RAID-P460-M4/RAID-P460-B4支持的RAID级别及对应的磁盘个数如表1-12所示。
表1-12 RAID级别迁移磁盘数量说明
RAID级别 |
最少磁盘数 |
最多故障盘数 |
RAID 0 |
1 |
0 |
RAID 1 |
2 |
1 |
RAID 5 |
3 |
1 |
RAID 6 |
3(建议使用4块) |
2 |
RAID 10 |
4 |
n(n为组成RAID 10的RAID 1的个数) |
RAID 50 |
6 |
n(n为组成RAID 50的RAID 5的个数) |
RAID 60 |
6(建议使用8块) |
2n(n为组成RAID 60的RAID 6的个数) |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RAID: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6.1.2? 2. 配置RAID)。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RAID(6.2.2? 2. 配置RAID)。
配置RAID后,通常会配置热备盘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热备盘是RAID系统中处于备用状态的正常磁盘,磁盘中不含数据。具有冗余功能的RAID中的某个磁盘故障后,热备盘自动接替故障磁盘,并在该磁盘上重建故障磁盘中的数据。
RAID卡支持如下两种类型的热备盘:
· Dedicated(专用热备盘):建立的热备盘对指定的一个或多个Array(阵列)提供热备份,可以为一个阵列创建一个或多个热备盘。
· Auto Replace(自动替换热备盘):建立的热备盘只能为一个阵列所独有,可以为一个阵列创建一个或多个热备盘。阵列中的磁盘发生故障后,该类型的热备盘自动替代故障盘成为阵列的一部分,新换入的磁盘充当原热备盘的作用。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配置热备盘:
· UEFI启动模式下配置热备盘(6.1.2? 3. 配置热备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热备盘(6.2.2? 3. 配置热备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对于同一阵列,若已配置RAID并为阵列配置热备盘,则该热备盘对之后配置的RAID无效。请在配置完所有RAID后再添加热备盘。
· 当使用12LFF硬盘扩展板或25SFF硬盘扩展板时,为避免添加热备盘失败或RAID异常,请通过maxView配置热备盘。关于maxView的使用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热备盘替代RAID中的故障磁盘后,故障磁盘中的数据被重建到热备盘中。当RAID卡检测到故障磁盘被新磁盘替换后,数据从热备盘回拷到更换的新磁盘,拷贝完成后,热备盘重新回到热备状态。回拷功能常用于阵列创建以及阵列修复的情形。
RAID卡不支持单独设置开启/关闭回拷功能,当配置了Dedicated(专用热备盘)后则会附带回拷功能。
RAID卡支持磁盘的点灯定位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目标磁盘。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定位磁盘位置:
· UEFI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6.1.2? 5. 磁盘工具)。
· Legacy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6.2.2? 6. 磁盘工具)。
在进行热插拔后,RAID卡可能没有立即检测到磁盘状态的变化,您可以使用本功能来扫描磁盘,及时获取磁盘状态变化。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扫描磁盘:
· UEFI启动模式下扫描磁盘(6.1.2? 5. 磁盘工具)。
· Legacy启动模式下扫描磁盘(6.2.2? 6. 磁盘工具)。
为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RAID卡支持磁盘数据擦除功能,可以彻底删除磁盘上的数据并使其不可恢复。此操作通常需要消耗几小时以上且无法中断,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如服务器下电或重启等原因造成的异常中断,可能会导致磁盘损坏甚至无法使用。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物理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它操作。
通过本功能可以将逻辑磁盘或阵列迁移到其他磁盘。阵列的迁移可以实现将阵列下的全部逻辑磁盘一并迁移,逻辑盘及阵列均可以迁移到不同类型的磁盘,例如,从SATA HDD迁移到SAS SSD。
当RAID卡发现磁盘出现故障或快要故障时,RAID卡在maxView Storage Manager中将该磁盘的状态标记为Failed或Prefailure,并且显示红色或橙色告警图标,同时,RAID卡将背板上的故障灯点亮(橙色灯)。
RAID卡支持固件在线升级,升级后可以更方便地对RAID卡进行管理和维护。
RAID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 UEFI启动模式下升级固件(6.1.2? 9.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支持磁盘热插拔,您可在不关闭系统,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和更换损坏的磁盘,从而提高服务器对灾难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
RAID卡可以通过BIOS配置,具体配置方法请参见卡6 6 HBA-H460-M1/RAID-P460-M4/RAID-P460-B4。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1-X控制卡采用PCIe 3.0 x8接口,具有8个12G端口的SAS控制器。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1-X控制卡支持的操作系统请参见对应服务器的扩展部件与操作系统兼容性列表。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1-X控制卡的技术参数如表1-13所示。
参数 |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1-X |
接口速率(Gbit/s) |
12 |
支持SAS/SATA端口个数 |
8 |
支持磁盘接口类型 |
SAS/SATA HDD/SSD |
支持最大磁盘数 |
39(R4700/R4900/R2700/R2900)/24(R6900) |
缓存模块大小(GB) |
0 |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X控制卡支持39块磁盘,可通过查看磁盘信息来监控磁盘状态。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X控制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查看磁盘信息:
· UEFI启动模式下查看磁盘信息(7.1.2? 3. 查看磁盘信息)。
· Legacy启动模式下查看磁盘信息(7.2.2? 1. 查看磁盘信息)。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X控制卡支持磁盘的点灯定位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便于找到目标磁盘。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X控制卡支持通过如下方法定位磁盘位置:
· UEFI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7.1.2? 4. 定位磁盘位置)。
· Legacy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7.2.2? 2. 定位磁盘位置)。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X控制卡支持格式化/校验硬盘。
HBA-LSI-9300-8i-A1/HBA-LSI-9300-8i-A-X控制卡通过如下方法格式化/校验硬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定位磁盘位置(7.2.2? 3. 格式化/校验磁盘)。
创建阵列时,请遵守以下准则:
· 一个逻辑磁盘中的所有物理磁盘类型请尽可能相同,例如,所有磁盘均为SAS或SATA,且均为HDD或SSD磁盘。混用不同类型的磁盘,会因不同类型的磁盘性能不同而造成RAID性能下降。
· 为了最高效地使用磁盘空间,一个逻辑磁盘中的所有物理磁盘的容量请尽可能保持相同。不同容量的物理磁盘混合使用时,组建的RAID将以成员盘中最小容量的值为基准,大容量的物理磁盘将出现资源浪费,造成多余容量无法使用。
· 为避免在磁盘故障时丢失数据,在配置磁盘RAID时,请选择合适的RAID级别,关于RAID级别的详细介绍,请参见9 磁盘阵列和容错方法。
通过RSTe板载软RAID配置RAID的初始流程如图2-1所示。
RSTe板载软RAID支持在BIOS的UEFI启动模式和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以下功能。
表2-1 RSTe板载软RAID支持的功能
可配置的功能 |
途径 |
配置方法 |
配置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配置热备盘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删除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BIOS Setup界面可能会不定期更新,请以产品实际显示界面为准。
· R6900 G3不支持RSTe板载软RAID。
本节介绍在UEFI启动模式下通过RSTe板载软RAID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UEFI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本节介绍设置RSTe板载软RAID工作模式为RAID模式的操作步骤。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将服务器上电或重启后,在BIOS启动界面,根据提示按下Delete或Esc,进入图2-2所示的BIOS Setup界面。请参考界面右下角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2) 如图2-3所示,选择Platform Configuration页签 > PCH Configuration,按Enter。
(3) 进入图2-4所示界面,选择PCH SATA Configuration(或PCH sSATA Configuration,分别对应RSTe板载软RAID上两个控制器的配置入口),然后按Enter。
(4) 进入图2-5所示界面,选择Configure SATA As,按Enter,然后选择工作模式。关于RSTe板载软RAID工作模式的说明请参见1.2.2? 1. 切换工作模式。
图2-5 修改RAID卡工作模式
(5) 配置完成后,按F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Yes,保存当前配置并重新启动,完成RAID卡工作模式的设置。
本节介绍进入RSTe配置界面,即进入RAID功能相关的配置入口的操作步骤。
(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如图2-6所示,在BIOS Setup界面选择Advanced页签 > Intel RSTe SATA Controller(或Intel RSTe sSATA Controller),按Enter。
图2-6所示界面上存在Intel RSTe SATA Controller或Inter sSATA Controller选项的前提是SATA或sSATA控制器的工作模式已设置为RAID模式(具体方法请参见2.1.1? 设置RSTe工作模式)。
(3) 进入图2-7所示的RSTe配置界面。
图2-7 RSTe配置界面
本节介绍配置RAID的详细操作步骤,操作过程如下。
(1) 进入RSTe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2.1.2? 进入RSTe配置界面。
(2) 如图2-8所示,选择Create RAID Volume(只有SATA或sSATA控制器对应的接口连接了两个及以上的磁盘才会有该选项),按Enter。
(3) 进入图2-9所示界面,在Name、RAID Level、Select Disks、Strip Size和Capacity栏进行相应的设置(参数说明请参见表2-2),然后选择Create Volume,按Enter,完成RAID的创建。
参数 |
说明 |
Name |
RAID的名称。 |
RAID Level |
RAID级别,其决定了逻辑磁盘性能、容错能力和容量。 |
Select Disks |
选择组成RAID的成员磁盘。Select Disks栏下方显示了可用的磁盘,按Enter或Space选择磁盘,[X]表示该磁盘已被选中。 |
Strip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Capacity |
逻辑磁盘的容量。 |
(4) 进入如图2-10所示界面,RAID创建完成后,会在RAID Volumes目录下显示。选择某个RAID,按Enter,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
本节介绍配置热备盘的详细操作步骤。
(1) 进入RSTe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2.1.2? 进入RSTe配置界面。
(2) 如图2-11所示,选择要用来配置为热备盘的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2-12所示界面,选择“Mark as Spare”,按Enter。
(4) 进入图2-13所示界面,选择“Yes”,按Enter,完成热备盘的配置。
本节介绍删除RAID的详细操作步骤,操作过程如下。
(1) 进入RSTe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2.1.2? 进入RSTe配置界面。
(2) 如图2-14所示,在RAID Volumes目录下选中待删除的RAID,按Enter。
(3) 进入图2-15所示RAID的信息界面,选择Delete,按Enter,即可删除该RAID。
图2-15 RAID信息界面
本节介绍在Legacy启动模式下通过RSTe板载软RAID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Legacy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本节介绍设置RSTe板载软RAID工作模式为RAID模式的操作步骤。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进入BIOS Setup界面。
(2) 如图2-16所示,在BIOS Setup界面选择Platform Configuration > PCH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2-16 Platform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2-17所示界面,选择PCH SATA Configuration(或PCH sSATA Configuration,分别对应RSTe板载软RAID上两个控制器配置入口),按Enter。
(4) 进入图2-18所示界面,选择Configure SATA As项,按Enter,选择RSTe板载软RAID的工作模式。
图2-18 修改RAID卡工作模式
本节介绍进入Legacy BIOS配置界面的步骤。进入RSTe配置界面的前提是RSTe板载软RAID的两个控制器任意一个的工作模式设置为RAID(具体方法请参见2.2.1? 设置RSTe工作模式),且每个控制器连接的磁盘个数不少于2个。
(1) 将服务器上电或重启,在BIOS启动过程中出现图2-19所示界面后,按Ctrl+I。
图2-19 BIOS启动界面
若sSATA与SATA控制器的工作模式均设置为RAID,则在BIOS启动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提示“Press <CTRL-I> to enter Configuration Utility”,依次对应sSATA与SATA控制器,请根据配置RAID所需的磁盘选择控制器。
(2) 进入图2-20所示RSTe配置界面(界面说明请参见表2-3)。请参考界面下边框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图2-20 RSTe配置界面
表2-3 RSTe配置界面说明
选项 |
说明 |
MAIN MENU (主菜单) |
位于界面上侧,可以执行如下操作任务: · Create RAID Volume:配置RAID卷。 · Delete RAID Volume:删除RAID卷。 · Reset Disks to Non-RAID:清除磁盘的RAID配置信息。 · Mark Disks as Spare:配置热备盘。 · Exit:退出。 |
DISK/VOLUME INFORMATION (磁盘和卷信息) |
位于配置界面下侧,可以查看已创建的RAID和物理磁盘的概要信息。 |
本节介绍配置RAID的详细操作步骤,操作过程如下。
(1) 进入RSTe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2.2.2? 进入RSTe配置界面。
(2) 如图2-21所示,在RSTe配置界面选择Create RAID Volume,按Enter。
图2-21 RSTe配置界面
(3) 进入图2-22所示界面,在Name、RAID Level、Disks、Strip Size和Capacity栏进行相应的设置(参数说明请参见表2-4),然后选择Create Volume,按Enter。
参数 |
说明 |
Name |
RAID的名称。 |
RAID Level |
RAID级别。RAID级别决定了逻辑磁盘性能、容错能力和容量。 |
Disks |
选择组成RAID的成员磁盘。选中Disks栏后按Enter,按SPACE选中磁盘。 |
Strip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Capacity |
逻辑磁盘的容量。 |
(4) 进入图2-23所示界面,即可查看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
图2-23 RAID信息界面
本节介绍配置热备盘的详细操作步骤,操作过程如下。
(1) 进入RSTe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2.2.2? 进入RSTe配置界面。
(2) 如图2-24所示,在RSTe配置界面选择Mark Disks as Spare,按Enter。
图2-24 RSTe配置界面
(3) 进入图2-25所示界面,选择要配置为热备盘的磁盘并按SPACE选中,然后按Enter,在出现的提示栏中,输入y,按Enter,完成热备盘配置。
(4) 在RSTe配置界面,可以看到热备盘信息,如图2-26所示。
图2-26 在RSTe配置界面查看热备盘信息
本节介绍删除RAID的详细操作步骤,操作过程如下。
(1) 进入RSTe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2.2.2? 进入RSTe配置界面。
(2) 如图2-27所示,在RSTe配置界面选择Delete RAID Volume,按Enter。
图2-27 RSTe配置界面
(3) 进入图2-28所示界面,选择待删除RAID,按Delete完成删除。
RAID-P430-M2 RAID卡与RAID-P430-M1 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一致。
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初始流程如图3-1所示。
RAID卡支持在BIOS的UEFI启动模式和BIOS的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以下功能。
表3-1 RAID卡支持的功能
可配置的功能 |
途径 |
配置方法 |
配置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配置热备盘 |
UEFI BIOS |
|
切换工作模式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删除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扫描磁盘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初始化磁盘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去初始化磁盘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磁盘工具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擦除磁盘数据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设置RAID卡配置信息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
UEFI BIOS |
BIOS Setup界面可能会不定期更新,请以产品实际显示界面为准。
本节介绍在UEFI启动模式下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UEFI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本节介绍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的操作步骤。
(1) 在服务器启动过程中,根据提示按Delete/Esc,进入图3-2所示的BIOS Setup界面。请参考界面右下角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2) 如图3-3,选择Advanced页签 > PMC maxView Storage Manager,按Enter。
(3) 进入如图3-4所示界面,选择Scan For Controllers,按Enter。
(4) 进入图3-5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0 PM8060-RAID,按Enter。
图3-5 选择Controller #0 PM8060-RAID
(5) 进入图3-6所示RAID卡配置界面,界面上显示了RAID卡的版本信息,以及四大类配置任务(相关说明请参见表3-2)。
图3-6 RAID卡配置界面
选项 |
概要说明 |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 |
通过该选项可选择管理阵列、创建阵列、初始化磁盘、清除磁盘配置信息、擦除磁盘数据和配置全局热备盘等操作。 |
Controller Settings |
通过该选项可对RAID卡进行设置,包括修改RAID卡工作模式、查看RAID卡配置信息、恢复RAID卡缺省配置等。 |
Disk Utilities |
通过该选项可以选择查看物理磁盘信息、定位磁盘位置、格式化磁盘等操作。 |
Administration |
通过该选项可选择升级RAID卡固件等操作。 |
本节介绍修改RAID卡工作模式的详细操作步骤,操作过程如下: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3-7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3-7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3-8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4) 进入图3-9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Mode,按Enter。
图3-9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界面
(5) 进入图3-10所示界面,选择RAID卡工作模式(选项含义请参见表3-3),按Enter。
图3-10 选择RAID卡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 |
说明 |
RAID:expose RAW |
能使用全部RAID功能,RAW状态的物理磁盘能被系统识别。 |
RAID:hide RAW |
能使用全部RAID功能,RAW状态的物理磁盘不能被系统识别。 |
HBA |
禁用RAID功能,RAW状态的物理磁盘直接被系统识别。设置为该模式之前,需要删除全部RAID和热备盘,并对全部磁盘执行去初始化磁盘操作。 |
Auto Volume |
RAW状态的物理盘被自动配置为Volume。 |
Simple Volume |
只能创建由单磁盘组成的卷,不支持其他RAID级别。设置为该模式之前,需要删除系统中全部的RAID和热备盘。 |
磁盘热插拔后,RAID卡可能不会及时识别到磁盘,此时可执行扫描磁盘操作。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3-11,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11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3-12所示界面,选择Rescan Drives,按Enter,执行扫描磁盘操作。
图3-12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初始化的作用是从磁盘中划分出一小部分区域存储RAID信息。RAW状态的磁盘必须要先执行初始化操作,才能用于RAID的创建和配置成热备盘。
(1) 如图3-13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13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3-14所示界面,选择Initialize Drivers,按Enter。
图3-14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3-15所示界面,选择要初始化的磁盘,[Enabled]表示已选中。然后选择SUBMIT,按Enter,完成初始化操作。
(1) 如图3-16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16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3-17所示界面,选择Create Array,按Enter。
图3-17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3-18所示界面,选择要用来配置RAID的磁盘,[Enabled]表示选中,然后选择PROCEED,按Enter。如果磁盘的状态为RAW,则无法选择,执行磁盘初始化操作后,才能用于RAID的创建,具体方法请参见3.1.2? 3. 初始化磁盘。
(4) 进入图3-19所示界面,选择Array type,设置RAID级别,然后选择PROCEED,按Enter。
(5) 进入图3-20所示界面,在Array Label、Stripe Size、Array Size Selection、Read Cache、Write Cache和Create RAID via栏进行相应的设置(参数说明请参见表3-4),然后选择SUBMIT,按Enter,完成RAID的创建。
参数 |
说明 |
Array Label |
RAID的名称,缺省设置为DefaultValue0。 |
Stripe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Array Size Selection |
设置RAID容量。 |
Read Cache |
读缓存策略,分为Enabled(开启)与Disabled(关闭)。 |
Write Cache |
写缓存策略,分为: · Enable Always:始终开启。在没有电容保护时,仍会打开逻辑盘写Cache,可能会导致异常掉电后的数据丢失; · Enable With Backup Unit:超级电容在位时,开启逻辑盘Cache,超级电容不在位或故障时,关闭逻辑盘Cache; · Disabled:关闭逻辑盘写Cache。 |
Create RAID via |
RAID创建后的操作,分为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Skip Init(跳过初始化)、Build/Verify(创建并校验)与Clear(清空)。 |
· Enable With Backup Unit指超级电容在位时,写缓存开启;超级电容不在位时,写缓存关闭。
· Quick Init指创建完RAID后,初始化只有在访问到对应的条带时才会进行。Skip Init指创建完RAID后,不清空数据直接建立RAID关系。Build/Verify指创建完成后对磁盘数据校验,使其符合对应的RAID级别。Clear指创建完RAID后,清空其中的数据,耗时较长。
· 选择Build/Verify会使磁盘处于校验状态,此时磁盘的读写性能较低。请勿进行其他操作直至磁盘状态显示为Optimal。
(6) 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Manage Arrays,按Enter,如图3-21所示。
图3-21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7) 进入图3-22所示界面,可以看到已创建的RAID,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
(8) 进入RAID管理界面,选择Array Properties,按Enter,即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如图3-23所示。
图3-23 RAID信息界面
配置RAID后一般会配置热备盘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可根据需要配置全局热备盘和专用热备盘。
· 配置全局热备盘
(1) 如图3-24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24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3-25所示界面,选择Global Hotspares,按Enter。
图3-25 Logic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3-26所示界面,选择Add Spares,按Enter。
如果需要删除热备盘,可在图3-26所示界面选择Delete Spares执行热备盘删除操作。
(4) 进入图3-27所示界面,选择用来创建全局热备盘的磁盘(Enabled表示选中),然后选择ADD,按Enter。完成全局热备盘的创建。
· 配置专用热备盘
(1) 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 -> Manage Arrays,按Enter。
(2) 进入图3-28所示界面,选择要配置专用热备盘的RAID,按Enter。
(3) 进入图3-29所示界面,选择Failover Assignments,按Enter。
(4) 进入图3-30所示界面,选择Add Spares,按Enter。
(5) 进入图3-31所示界面,选择磁盘作为该RAID的专用热备盘(Enabled表示选中),然后选择ADD,按Enter,完成专用热备盘的配置。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3-32,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32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3-33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图3-33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4) 进入图3-34所示界面,选择要删除的RAID,按Enter。
(5) 进入图3-35所示界面,选择Delete Array,按Enter。
(6) 进入图3-36所示界面,选择PROCEED,按Enter。完成RAID的删除。
图3-36 RAID删除界面
执行本操作会清除磁盘上存在的数据、Adaptec元数据和保留空间,并且移除系统分区。Ready状态的磁盘被执行去初始化操作后,回到RAW状态。
(1) 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如图3-37所示。
图3-37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3-38所示界面,选择Uninitialize Drivers,按Enter。
图3-38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3-39所示界面,选择要去初始化的磁盘,[Enabled]表示已选中。然后选择SUBMIT,按Enter,完成磁盘的去初始化操作。
本节介绍格式化磁盘/定位磁盘位置的详细操作步骤。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3-40所示,选择Disk Utilities,按Enter。
图3-40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3-41所示界面,选择要操作的磁盘,按Enter。
(4) 进入图3-42所示界面,请参见表3-5选择相应的操作选项(本文以选择Identify Drive为例),然后按Enter。
图3-42 磁盘信息显示/操作界面
操作选项 |
说明 |
Format Disk |
低级格式化磁盘。此操作通常需要消耗几小时以上且无法中断。若在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出现如服务器下电或重启等原因造成的异常中断,可能会导致磁盘损坏甚至无法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该操作仅适用于如下场景,其他情况下请勿使用: · 修复逻辑坏道与屏蔽物理坏道,使磁盘正常使用; · 为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需要彻底删除磁盘上的数据并使其不可恢复。 |
Verify Disk Media |
校验磁盘介质。 |
Identify Drive |
定位磁盘位置。执行本功能后,会点亮磁盘对应背板上的蓝色指示灯。 |
Write Cache |
用于设置写缓存。 |
(5) 进入图3-43所示界面,选择PROCEED,按Enter。此时该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点亮。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3-44,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44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3-45所示界面,选择Secure Erase Drives,按Enter。
(4) 进入图3-46所示界面,选择要操作的磁盘(Enabled表示选中),选择SUBMIT,按Enter。
(5) 进入图3-47所示界面,选择PROCEED,按Enter。完成数据的擦除。
· 为避免数据丢失,在磁盘数据擦除期间,请勿进入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他操作。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3-48,选择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3-48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3-49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4) 进入图3-50所示界面,可以看到RAID卡的基本配置信息。选择RESET,按Enter。
Backplane Mode用于设置LED点灯策略,在恢复RAID卡缺省配置后,LED点灯策略变为IBPI,会导致LED电灯异常,请将该LED点灯策略设置为SGPIO。
图3-50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界面
(5) 进入图3-51所示界面,选择PROCEED,按Enter。完成RAID卡配置信息还原操作。
图3-51 还原RAID卡配置信息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3-52,选择Administration,按Enter。
图3-52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3-53所示界面,选择FW update from Media,按Enter。
(4) 进入图3-54所示界面,选择升级文件所在的设备(本例是fs1),按Enter。
(5) 找到后缀为.ufi的升级文件并选中,如图3-55所示,按Enter。
(6) 进入图3-56所示界面,选择Update Flash,按Enter执行升级操作。请等待升级完毕。
(7) 升级完成后按F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Yes,重启后使升级生效。
本节介绍在Legacy启动模式下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Legacy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本节介绍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的操作步骤。
(1) 在BIOS启动过程中,出现如图3-57所示界面后,按Ctrl+A。
图3-57 BIOS启动过程中根据提示按Ctrl+A
(2) 进入如图3-58所示载入界面,此处可查看RAID卡的版本信息和基本状态信息。
(3) 进入图3-59所示PMC RAID管理界面(操作选项说明请参见表3-6)。请参考界面下边框处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图3-59 PMC RAID管理界面
选项 |
概要说明 |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 |
通过该选项可选择管理阵列、创建阵列、磁盘初始化/去初始化、擦除磁盘数据和设置启动项等操作。 |
Controller Settings |
通过该选项可对RAID卡进行设置,包括修改RAID卡工作模式、恢复RAID卡缺省配置等。 |
Disk Utilities |
通过该选项可以选择格式化磁盘、定位磁盘位置等操作。 |
(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2.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
(2) 在如图3-60所示的配置界面,选择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3-60 PMC RAID管理界面
(3) 进入图3-61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4) 进入图3-62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Mode,按Enter。
图3-62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界面
(5) 进入图3-63所示界面,选择RAID卡的工作模式(选项含义请参见表3-7),按Enter。
图3-63 选择RAID卡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 |
说明 |
RAID:expose RAW |
能使用全部RAID功能,RAW状态的物理磁盘能被系统识别。 |
RAID:hide RAW |
能使用全部RAID功能,RAW状态的物理磁盘不能被系统识别。 |
HBA |
禁用RAID功能,RAW状态的物理磁盘直接被系统识别。设置为该模式之前,需要删除全部RAID和热备盘,并对全部磁盘执行去初始化磁盘操作。 |
Auto Volume |
自动卷模式,系统识别有分区的RAW状态的物理磁盘,未分区的设置为Simple Volume。设置为该模式之前,需要删除系统中全部的RAID和热备盘。 |
Simple Volume |
只能创建由单磁盘组成的卷,不支持其他RAID级别。设置为该模式之前,需要删除系统中全部的RAID和热备盘。 |
(6) 重启系统,完成RAID卡工作模式的修改。
磁盘热插拔后,RAID卡可能不会及时识别到磁盘,此时可执行扫描磁盘操作。
(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2.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
(2) 如图3-64,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64 PMC RAID管理界面
(3) 进入图3-65所示界面,选择Rescan Drives,按Enter。执行扫描操作。
图3-65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在使用物理磁盘配置RAID前,需要对磁盘执行初始化操作,否则该磁盘将不能用于RAID的创建。初始化的作用是从磁盘中划分出一小部分区域存储RAID信息。
(1) 如图3-66所示,在PMC RAID管理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66 PMC RAID管理界面
(2) 进入图3-67所示界面,选择Initialize Drives,按Enter。
图3-67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3-68所示界面,选择要初始化的磁盘,按Insert选中,然后按Enter执行初始化磁盘的操作。
(1) 如图3-69所示,在PMC RAID管理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69 PMC RAID管理界面
(2) 进入图3-70所示界面,选择Create Array,按Enter。
图3-70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3-71所示界面,选择用来配置RAID的磁盘,按Insert选中,然后按Enter。
(4) 进入图3-72所示界面,对Array Type、Array Label、Array Size、Stripe Size、Read Caching、Write Caching和Creae RAID via进行相应的设置(具体参数说明请参见表3-8),然后选择Done,按Enter。
参数 |
说明 |
Array Type |
RAID级别,其决定了逻辑磁盘性能、容错能力和容量。 |
Array Label |
RAID的名称,需手动输入。 |
Array Size |
RAID的容量。 |
Stripe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Read Caching |
读缓存。 |
Write Caching |
写缓存。 |
Creae RAID via |
配置RAID的初始化方式。 |
(5) 创建完RAID后,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如图3-73所示。
(6) 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即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如图3-74所示。
本节介绍设置启动项的详细操作步骤。可设置逻辑磁盘或物理磁盘为第一启动项。
· 设置逻辑磁盘为第一启动项
仅支持设置状态为Optimal的逻辑磁盘为第一启动项。
(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2.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
(2) 如图3-75所示,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75 PMC RAID管理界面
(3) 进入图3-76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图3-76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4) 进入图3-77所示界面,选择要配置的RAID,按Ctrl+B将其设置为第一启动项。
· 设置物理磁盘为第一启动项
· 只能设置一个RAW状态的物理磁盘作为启动项。如果要将其他状态的磁盘设置为启动项,需要先执行磁盘去初始化操作(3.2.2? 7. 去初始化磁盘)。
· Legacy启动模式下,将RAID卡模式切换为HBA模式后,需要将RAW状态磁盘设置为第一启动项,否则将无法安装或启动操作系统。
(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2.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
(2) 在PMC RAID管理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3) 进入图3-78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Boot Device,按Enter。
图3-78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4) 进入图3-79所示界面,选择用来配置为启动项的磁盘,按Insert选中,然后按Enter完成启动项的配置。
(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2.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
(2) 如图3-80,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80 PMC RAID管理界面
(3) 进入图3-81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图3-81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4) 进入图3-82所示界面,选择待删除的RAID,按Delete删除。
执行本操作会清除磁盘上存在的数据、Adaptec元数据和保留空间,并且移除系统分区。Ready状态的磁盘被执行去初始化操作后,回到RAW状态。
当RAID卡工作模式设置为“HBA”时,无法进行磁盘去初始化。若需要进行磁盘去初始化操作,请先将RAID卡工作模式设置为“RAID:hide RAW”、“RAID:expose RAW”和“Simple Volume”模式。
(1) 在PMC RAID管理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2) 在图3-83所示界面选择Uninitialize Drives,按Enter。
图3-83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如图3-84所示界面,选择要去初始化的磁盘,按Insert选中,按Enter执行磁盘去初始化操作。
图3-84 选择磁盘并去初始化
(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2.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
(2) 如图3-85,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3-85 PMC RAID管理界面
(3) 进入图3-86所示界面,选择Secure Erase Drives,按Enter。
图3-86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4) 进入图3-87所示界面,选择要操作的磁盘,按Enter。
· 为避免数据丢失,在磁盘数据擦除期间,请勿进入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他操作。
(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2.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
(2) 如图3-88,选择Disk Utilities,按Enter。
图3-88 PMC RAID管理界面
(3) 进入图3-89所示界面,可查看各磁盘信息。选择要操作的磁盘,按Enter。
(4) 如图3-90所示,在弹出对话框中根据需要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 格式化磁盘:选择Format Disk,按Enter,将该磁盘格式化。
? 磁盘定位:选择Identify Drive,按Enter。将磁盘对应槽位蓝色指示灯点亮。
通过本功能可以查看RAID卡的配置信息、恢复RAID卡缺省配置信息和修改RAID卡配置信息。
(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3.2.1? 进入PMC RAID管理界面。
(2) 如图3-91所示,选择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3-91 PMC RAID管理界面
(3) 进入图3-92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4) 进入图3-93所示界面,可以查看或修改RAID卡的基本配置信息。按F6,可一键恢复RAID卡的缺省配置信息。
图3-93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界面
在图3-93所示界面,可以设置RAID卡的工作模式、背板模式、在POST阶段是否显示物理磁盘等信息。
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初始流程如图4-1所示。
RAID卡支持在BIOS的UEFI启动模式和BIOS的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以下功能。
表4-1 RAID卡支持的功能
可配置的功能 |
途径 |
配置方法 |
配置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配置热备盘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配置启动项 |
Legacy BIOS |
|
切换工作模式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删除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定位磁盘和擦除磁盘数据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设置RAID卡配置信息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
UEFI BIOS |
BIOS Setup界面可能会不定期更新,请以产品实际显示界面为准。
建议在同一启动模式下完成RAID操作。
本节介绍在UEFI启动模式下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UEFI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1) 服务器上电后,在BIOS启动界面,根据提示按下Delete或Esc进入如图4-2所示的BIOS Setup界面。请参考界面右下角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2) 如图4-3,选择Advanced页签 > Adaptec Smart IOC 8i,按Enter。
(3) 进入图4-4所示RAID卡配置界面。
图4-4 RAID卡配置界面
(1) 如图4-5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5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4-6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Properties,按Enter。
图4-6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4-7所示界面,在connector(CN0)或connector(CN1)栏,更改RAID卡的工作模式(建议将二者工作模式保持一致),然后选择SUBMIT,按Enter。
(1) 如图4-9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9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4-10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Drives and Create Array,按Enter。
(3) 进入图4-11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磁盘(Enabled表示选中),然后选择PROCEED,按Enter。
(4) 进入图4-12所示界面,在RAID LEVEL一栏设置RAID级别,然后选择PROCEED,按Enter。
(5) 进入图4-13所示界面,在Logical Drive Name、Stripe Size、Sectors Per Track、Build Method、Size Of LD和Unit Size栏进行相应的设置(参数说明请参见表4-2),然后选择SUBMIT,按Enter。
参数 |
说明 |
Logical Drive Name |
RAID的名称。 |
Stripe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Sectors Per Track |
每个磁道的扇区数。 |
Build Method |
创建方式。 |
Size Of LD |
逻辑盘容量。 |
Unit Size |
单元大小。 |
(6) RAID创建完成后,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Manage Array LD,按Enter,进入如图4-14所示界面,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
图4-14 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
(7) 进入如图4-15所示界面,选择List Logical Drives,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
(8) 进入图4-16所示界面,选择Display LD Properties,按Enter,即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
(1) 如图4-17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17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4-18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 LD,按Enter。
(3) 进入图4-19所示界面,选择要配置热备盘的阵列,按Enter。
(4) 进入图4-20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Spare,按Enter。
(5) 进入图4-21所示界面,选择dedicated Spare For Array(为指定的阵列配置热备盘)或Auto Replace For Array(自动替换故障磁盘),按Enter。
(6) 进入图4-22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磁盘,按Enter。
通过本功能可以删除阵列及阵列包含的逻辑磁盘。
创建的阵列中包含多个逻辑磁盘时,使用本功能删除部分逻辑磁盘,可能会导致组成该阵列的物理磁盘扇区不连续,从而可能影响到磁盘的读写速度及限制RAID配置工具对逻辑磁盘的操作。为避免造成这样的影响,请通过maxView删除逻辑磁盘,具体配置方式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23所示,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23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24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 LD,按Enter。
(4) 进入图4-25所示界面,选择待删除的RAID,按Enter。
(5) 进入图4-26所示界面,选择Delete Array,按Enter。
通过本功能,可以实现扫描磁盘/查看磁盘信息、定位磁盘位置和擦除磁盘数据的操作。
· 扫描磁盘/查看磁盘信息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27所示,选择Disk Utilities,按Enter。RAID卡会扫描当前在位磁盘。
图4-27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28所示界面,可以看到所有在位磁盘的信息。
· 定位磁盘位置/磁盘数据擦除
(4) 上接步骤(3),在图4-28所示界面选择需要操作的磁盘,按Enter。
(5) 进入图4-29所示界面,根据需要,选择如下操作之一:
? 定位磁盘:选择Blink LED,按Enter。将该磁盘对应槽位的LED指示灯点亮。
? 磁盘数据擦除:选择Erase Disk,按Enter,执行磁盘数据的擦除操作。
图4-29 定位磁盘/磁盘数据擦除
· 为避免数据丢失,在磁盘数据擦除期间,请勿进入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他操作。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30所示,选择Controller Information,按Enter。
图4-30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31所示界面,查看RAID卡的基本信息(具体参数说明请参见表4-3)。
图4-31 RAID卡基本信息界面
参数 |
说明 |
Product ID |
产品标识 |
Device ID |
设备标识 |
PCI Bus:Device:Function |
PCI总线:设备:功能 |
Firmware Version |
固件版本 |
uEFI Driver Version |
uEFI驱动程序版本 |
Controller Mode |
RAID卡模式 |
Total Memory Size |
总的内存容量 |
Hardware Revision |
硬件版本 |
Controller Temperature(Degree Celsius) |
RAID卡温度(摄氏度) |
WWN Number |
WWN编号 |
Serial Number |
序列号 |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32所示,选择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32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33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Properties,按Enter。
图4-33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界面
(4) 进入图4-34所示界面,可以查看和更改RAID卡的基本配置信息(当系统不存在逻辑磁盘时,则只能修改RAID卡工作模式)。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35所示,选择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35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36所示界面,选择Clear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36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界面
(4) 进入图4-37所示界面,选择Delete All Arrays按Enter。
(5) 进入图4-38所示界面,选择CLEAR CONFIG SUBMIT,按Enter,清除所有RAID信息。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39所示,选择Administration,按Enter。
图4-39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40所示界面,选择Flash Controller Firmware,按Enter。
(4) 进入图4-41所示界面,选择Continue with Flashing new Firmware,按Enter。
图4-41 选择Continue with Flashing new Firmware
(5) 进入图4-42所示界面,选择升级文件所在的目标设备,按Enter。
(6) 进入图4-43所示界面,找到并选择后缀为.bin升级文件(本例为thor.bin),按Enter。
(7) 进入图4-44所示界面,选择PROCEED,按Enter,请等待升级完毕。
(8) 升级完成后,按F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Yes,保存后重新启动,使升级配置生效。
本节介绍在Legacy启动模式下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Legacy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本节介绍进入Legacy BIOS配置界面的步骤。
(1) 在BIOS启动过程中出现如图4-45所示界面,按Ctrl+A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可以查看RAID基本状态信息和版本信息。
图4-45 按Ctrl+A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4-46所示的RAID卡配置界面。
图4-46 RAID卡配置界面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2.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47所示,选择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4-47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48所示界面,选择Set Controller Port Mode,按Enter。
(4) 进入图4-49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CN0、Controller CN1,根据需要修改工作模式。
图4-49 Set Controller Port Mode界面
(1) 如图4-50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50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4-51所示界面,选择Create Array,按Enter。
图4-51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4-52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磁盘,并按Space选中,然后按Enter。
(4) 进入图4-53所示界面,对Array Type、Array Label、Array Size、Stripe Size和Creae RAID via进行相应的设置(具体参数说明请参见表4-4),然后选择Done,按Enter。
参数 |
说明 |
Array Type |
RAID级别。RAID级别决定了磁盘性能、容错能力和逻辑磁盘的容量。 |
Array Label |
RAID的名称。 |
Array Size |
RAID容量 |
Stripe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Creae RAID via |
配置RAID的初始化方式 |
(5) 如图4-54所示,创建完RAID后,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6) 如图4-55所示,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即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
· Legacy启动模式下,对于同一阵列,若已配置RAID并为阵列配置热备盘,则该热备盘对之后配置的RAID无效。请在配置完所有RAID后再添加热备盘。
· 当使用12LFF硬盘扩展板或25SFF硬盘扩展板时,为避免添加热备盘失败或RAID异常,请通过maxView配置热备盘。关于maxView的使用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1) 如图4-56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56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4-57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图4-57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4-58所示界面,选择要操作的RAID,按Ctrl+S添加热备盘。
(4) 进入图4-59所示界面,选择要配置为热备盘的磁盘。
(5) 进入图4-60所示界面,选择热备类型,然后选择Done,按Enter。
· 设置物理磁盘为第一启动项
(1) 如图4-61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61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4-62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Boot Device,按Enter。
图4-62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3) 进入图4-63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磁盘并按Ins/Space选择,按Enter提交确认。
· 设置逻辑磁盘为第一启动项:
(1) 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在图4-64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图4-64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2) 进入图4-65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RAID,按Enter。
(3) 如图4-66所示,按Ctrl+B调整该RAID阵列作为第一启动项。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2.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67所示,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4-67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68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图4-68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4) 进入图4-69所示界面,选择待删除的RAID,按Enter,然后按Delete删除RAID。
图4-69 选择RAID并删除
通过本功能,可以实现扫描磁盘/查看磁盘信息、定位磁盘位置和擦除磁盘数据的操作。
· 扫描磁盘/查看磁盘信息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2.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70所示,选择Disk Utilities,按Enter,此时RAID卡会执行一个扫描磁盘的操作。
图4-70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71所示界面,可以查看RAID卡上连接的全部磁盘的信息。
· 磁盘数据擦除/定位磁盘位置
(4) 上接步骤(3),选择待定位的磁盘,按Enter。
(5) 如图4-72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 选择Secure Erase,然后按Enter,执行磁盘数据擦除操作。
? 选择Identify Drive,然后按Enter,执行磁盘定位操作,此时该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点亮。
图4-72 磁盘数据擦除/定位磁盘位置
· 为避免数据丢失,在磁盘数据擦除期间,请勿进入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他操作。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4.2.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4-73所示,选择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4-73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4-74所示界面,选择Controller Configuration,按Enter。
(4) 进入图4-75所示界面,可查看RAID卡的基本配置信息。
图4-75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界面
(5) 按F6将RAID卡配置信息恢复到缺省配置。
在图4-75所示配置界面,可对转换优先级、重建优先级等进行设置,但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缺省配置。
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初始流程如图5-1所示。
RAID卡可以通过BIOS的UEFI启动模式下和BIOS的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以下功能。
表5-1 RAID卡支持的功能
可配置的功能 |
途径 |
配置方法 |
配置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配置热备盘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定位磁盘位置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初始化逻辑磁盘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初始化物理磁盘 |
UEFI BIOS |
|
擦除磁盘数据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切换磁盘状态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删除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迁移RAID级别 |
UEFI BIOS |
|
清除磁盘RAID信息 |
UEFI BIOS |
|
隐藏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隐藏磁盘组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
UEFI BIOS |
· 93和94系列的LSI卡在各功能的操作步骤上基本一致,本文档以9631卡为例详述各功能的操作步骤,其他卡与之在配置差异处会用说明形式标注。
· BIOS Setup界面可能会不定期更新,请以产品实际显示界面为准。
· 94系列的LSI卡均不支持Legacy启动模式。
本节介绍在UEFI启动模式下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UEFI的详细介绍:
· R4900/4700/2900/2700 G3: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 R6900 G3:请参见《H3C核心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本节介绍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的操作步骤。
· 对于H3C UniServer R4900/4700/2900/2700 G3产品:
在服务器启动过程中,根据提示按Delete/Esc,进入图5-2所示的BIOS Setup界面。请参考界面右下角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图5-2 BIOS Setup界面(适用于H3C UniServer R4900/4700/2900/2700 G3)
· 对于H3C UniServer R6900 G3产品:
在服务器启动过程中,根据提示按Delete/Esc,进入图5-3所示的Front界面,选择Device Management,进入设备管理菜单。请参考界面右下角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图5-3 BIOS Front界面(适用于H3C UniServer R6900)
(2) 进入<MegaRAID SAS 9361-8i>选项。
· 对于H3C UniServer R4900/4700/2900/2700 G3产品:
如图5-4所示,选择Advanced页签>AVAGO MegaRAID<AVAGO MegaRAID SAS 96361-8i>Configuration Utility-03.20.06.00,按Enter。
图5-4 Advanced界面(适用于H3C UniServer R4900/4700/2900/2700 G3)
· 对于H3C UniServer R6900 G3产品:
选择<MegaRAID SAS 96361-8i>选项,按Enter。
图5-5 Device List界面(适用于H3C UniServer R6900)
(3) 进入图5-6所示界面,选择Main Menu,按Enter。
(4) 进入图5-7所示界面,界面上显示了五大类配置任务(相关说明请参见表5-2)。
图5-7 RAID卡配置界面
选项 |
概要说明 |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选择配置管理来执行任务,如创建逻辑磁盘、查看磁盘组属性,查看热备份信息、并清除配置。 |
Controller Management |
选择控制器管理以查看和管理控制器属性并执行任务,如清除控制器事件、调度和运行控制器事件,并运行巡检读取。 |
Virtual Drive Management |
选择逻辑磁盘管理来执行任务,如查看逻辑磁盘属性、定位逻辑磁盘,并运行一致性检查。 |
Drive Management |
选择磁盘管理以查看物理磁盘属性和执行任务,如定位磁盘,初始化磁盘和磁盘失败后重建。 |
Hardware Components |
选择硬件组件查看超级电容属性,管理超级电容和管理外围组件。 |
RAID卡支持切换如下三种磁盘状态。
· Unconfigured Good:表示该物理磁盘正常,可用于配置RAID或热备盘。
· Unconfigured Bad:表示该物理盘已损坏或存在RAID残留信息,物理盘损坏时请更换;RAID信息残留时,请手动进行清除。
· 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直通盘,不具备RAID功能。
此处以Unconfigured Good状态切换为Unconfigured Bad状态举例。
(1) 如图5-8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8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9所示界面,选择待配置的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10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ake Unconfigured Bad,按Enter。
图5-10 Operation操作界面
进入图5-11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4) 进入图5-12所示界面,完成切换磁盘状态操作。
(1) 如图5-13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按Enter。
图5-13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14所示界面,选择Create Virtual Drive,按Enter。
(3) 进入图5-15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RAID Level,设置RAID级别,按Enter。
(4) 进入图5-16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Drives From,设置RAID的磁盘容量来源,按Enter。
· [Unconfigured Capacity] 表示容量来自空的磁盘。
· [Free Capacity] 表示容量来自已配置RAID的磁盘的剩余容量。
图5-16 设置RAID的磁盘容量来源
(5) 进入图5-17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Drives,按Enter。
图5-17 选择Select Drives
(6) 进入图5-18所示界面,选择要用来配置RAID的磁盘,[Enabled]表示选中,然后选择Apply Changes,按Enter。如果磁盘的状态为JBOD或Unconfigured Bad,则无法选择。
(7) 进入图5-19所示界面,进行相应的设置(参数说明请参见表5-3),然后选择Sav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参数 |
说明 |
Virtual Drive Name |
RAID的名称,仅支持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不区分大小写 |
Virtual Drive Size |
RAID的容量大小 |
Virtual Drive Size Unit |
RAID的容量单位 |
Stripe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Read Policy |
读缓存策略: · No Read Ahead:关闭预读取缓存。 · Read Ahead:开启预读取缓存。 |
Write Policy |
写缓存策略: · Write Through:当物理盘子系统接收到所有传输数据后,存储控制卡将向主机返回数据传输完成信号。 · Write Back:当存储控制卡没有安装超级电容时,存储控制卡将自动切换到Write through模式。 · Always Write Back:当存储控制卡缓存收到所有的传输数据后,将向主机返回数据传输信号。 |
I/O Policy |
I/O策略: · Direct:所有读和写不需要经过RAID控制器缓存模块处理。 · Cached:所有读和写均经过RAID控制器缓存模块处理。 |
Access Policy |
逻辑盘的读写策略: · Read/Write:可读可写。 · Read only:只读访问。 · Blocked:禁止访问。 |
Drive Cache |
物理盘缓存策略: · Unchanged:保持默认的缓存策略。 · Enable:读写过程中数据经过物理盘写Cache,使写性能提升,但当系统意外掉电时,如果没有保护机制,数据会丢失。 · Disable:读写过程中数据不经过物理盘写Cache,当系统意外掉电时,数据不会丢失 |
Default Initialization |
默认初始化方式 |
Save Configuration |
保存配置 |
· 请勿使用特殊字符作为RAID的名称。
· Read Ahead、Write Back与Cached相较于No Read Ahead、Write Through与Direct来说,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是数据一致性无法保证。
· 若超级电容出现异常,写缓存策略选择“Write Back”时,固件写数据实施的是“Write Through”;写缓存策略选择“Always Write Back”,固件写数据实施的是“Write Back”。
(8) 进入图5-20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9) 进入图5-21所示界面,完成配置RAID操作,选择OK,返回RAID卡配置界面。
图5-21 完成配置RAID
(10) 如图5-22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22 RAID卡配置界面
(11) 进入图5-23所示界面,可以看到已创建的RAID,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
图5-23 Vitrual Drive Management界面
(12) 进入图5-24所示界面,选择View Associated Drives,按Enter,即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
图5-24 选择View Associated Drives
配置RAID后一般会配置热备盘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可根据需要配置全局热备盘或专用热备盘。
· 热备盘仅供存在冗余的RAID级别使用。
· 热备盘的容量要大于RAID单个成员盘用来贡献给该RAID的容量。
· 仅支持配置模式为Unconfigured Good的磁盘为热备盘。
· 配置全局热备盘
(1) 如图5-25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25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26所示界面,选择待配置为全局热备盘的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27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再选择Assign Global Hot Spare Drive,按Enter。
图5-27 Operation操作界面
(4) 进入图5-28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29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6) 进入图5-30所示界面,完成配置全局热备盘操作。
· 配置专用热备盘
(1) 如图5-31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31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32所示界面,选择待配置为专用热备盘的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33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再选择Assign Dedicated Hot Spare Drive,按Enter。
图5-33 Operation操作界面
(4) 进入图5-34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35所示界面,选择需要配置专用热备盘的逻辑磁盘,使其Enable,选择OK,按Enter。
(6) 进入图5-36所示界面,完成配置专用热备盘操作。
本功能用于删除已损坏或难以满足需求的RAID。
(1) 如图5-37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37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38所示界面,选择待删除的逻辑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39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Delete Virtual Drive,按Enter。
图5-39 Operation操作界面
(4) 进入图5-40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41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6) 进入图5-42所示界面,完成删除RAID操作。
本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方便您快速找到磁盘。可定位单个物理磁盘或某个逻辑磁盘包括的全部成员磁盘。
· 定位物理磁盘
(1) 如图5-43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2) 进入图5-44界面,选择待定位的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45界面,选择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Start Locate,按Enter。
图5-45 Operation操作界面
(4) 进入图5-46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47界面,完成定位物理磁盘位置操作。
· 定位逻辑磁盘中的全部磁盘
(1) 如图5-48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48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49界面,选择待定位的逻辑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50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Start Locate,按Enter。
图5-50 Operation操作界面
(4) 进入图5-51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52界面,完成定位逻辑磁盘中的全部磁盘位置操作。
本功能用于初始化逻辑磁盘内部数据空间。
(1) 如图5-53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53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54所示界面,选择待初始化的逻辑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55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中选择Fast/Slow Initialization,按Enter。
图5-55 Operation操作界面
Fast Initialization与Slow Initialization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立即写数据,后者需等待磁盘空间全部完成初始化后,才能写数据。
(4) 进入图5-56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57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1) 如图5-59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59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60所示界面,选择待初始化的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61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Initialize Drive,按Enter。
图5-61 Operation管理界面
(4) 进入图5-62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63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6) 进入图5-64界面,完成初始化物理磁盘操作。
本功能用于删除磁盘内部数据,包括擦除物理磁盘数据和逻辑磁盘数据。
· 擦除物理磁盘数据
(1) 如图5-65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65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66所示界面,选择待擦除数据的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67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Drive Erase,按Enter。
图5-67 Operation操作界面
对于Drive Erase选项,RAID-LSI-9460-8i卡对于SATA卡的配置选项是Drive,对于SAS盘是Cryptographic Erase。
(4) 进入图5-68所示界面,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擦除模式(建议使用缺省模式:Simple)。
(5) 进入图5-69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6) 进入图5-70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7) 进入图5-71所示界面,开始执行擦除操作。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物理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他操作。
· 擦除逻辑磁盘数据
(1) 如图5-72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72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73所示界面,选择待擦除数据的逻辑磁盘,按Enter。
(3) 进入图5-74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Virtual Drive Erase,按Enter。
图5-74 Operation 操作界面
(4) 进入图5-75所示界面,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擦除模式(建议使用缺省模式:Simple)。
(5) 进入图5-76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6) 进入图5-77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7) 进入图5-78所示界面,开始执行擦除操作。
本功能用于扩充RAID的容量来提升RAID的可用性, RAID卡通过设置磁盘剩余容量比例来扩充RAID的容量。
(1) 如图5-79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79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80所示界面,选择待扩容的逻辑磁盘,按Enter。
图5-80 Virtual Drive Management管理界面
(3) 进入图5-81所示界面,选择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Expand Virtual Drive,按Enter。
图5-81 Operation操作界面
(4) 进入图5-82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83所示界面,修改Enter a Percentage of Avaliable Capacity栏参数来修改磁盘剩余可用容量的比例,选择OK,按Enter。
(6) 进入图5-84所示界面,完成扩容RAID操作。
本功能用于不影响当前数据完整性的情况下,对RAID的级别进行修改以达到配置需求。
(1) 如图5-85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85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86所示界面,选择待迁移的逻辑磁盘,按Enter。
图5-86 Virtual Drive Management管理界面
(3) 进入图5-87所示界面,选择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Reconfigure Virtual Drive,按Enter。
图5-87 Operation操作界面
(4) 进入图5-88所示界面,选择Go,按Enter。
(5) 进入图5-89所示界面,设置RAID级别,选择Add Drives,按Enter。
(6) 进入图5-90所示界面,选择待添加的磁盘,使其Enabled,选择Apply Changes,按Enter。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成员盘实现迁移逻辑盘级别。
(7) 进入图5-91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8) 进入图5-92所示界面,选择Start Operation,按Enter。
(9) 进入图5-93所示界面,选择OK,按Enter。
(10) 进入图5-94所示界面,可以查看当前迁移进度。
图5-94 RAID信息界面
本功能用于清除磁盘中的RAID残留信息,使磁盘可重新用来配置RAID。。
(1) 将磁盘状态Unconfigured Bad切换为Unconfigured Good,具体步骤请参见1. 切换磁盘状态。
(2) 如图5-95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按Enter。
图5-95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5-96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Foreign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5-96 选择Manage Foreign Configuration
(4) 进入图5-97所示界面,选择Clear Foreign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5-97 选择Clear Foreign Configuration
(5) 进入图5-98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6) 进入图5-99所示界面,完成清除磁盘RAID信息操作。
本功能用于隐藏所选择的RAID。
(1) 如图5-100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100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101所示界面,选择待隐藏的逻辑磁盘,按Enter。
图5-101 Virtual Drive Management管理界面
(3) 进入图5-102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Hide Virtual Drive,按Enter完成隐藏RAID操作。
图5-102 Operation操作界面
本功能用于隐藏磁盘组,磁盘组隐藏后,在该磁盘组上组建的所有逻辑盘在系统下均不可见。
磁盘组是由指定数量磁盘组成的集合,一般在创建第一个逻辑盘时确定磁盘组成员,在磁盘组上可以组建特定级别的逻辑盘。
(1) 如图5-103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Virtual Drive Management,按Enter。
图5-103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5-104所示界面,选择待隐藏的逻辑磁盘,按Enter。
图5-104 Virtual Drive Management管理界面
(3) 进入图5-105所示界面,选中Operation,按Enter,然后在弹出的操作对话框里选择Hide Drive Group,按Enter。
图5-105 Operation操作界面
您可通过该功能升级RAID的固件版本。需要注意的是,使用U盘升级固件时,固件文件放置在U盘根目录或一级目录下,否则BIOS下无法找到固件文件。
(1) 如图5-106所示,在Advanced界面中选择Update Firmware,按Enter。
(2) 进入图5-107所示界面,选择升级固件的目录,按Enter。
(3) 进入如图5-108所示界面,选择待升级的固件版本文件,按Enter。
(4) 进入图5-109所示界面,选择Update,按Enter。
(5) 进入图5-110所示界面,选择Confirm,使其Enabled,选择Yes,按Enter。
(6) 进入图5-111所示界面,选择OK,按Enter重启后完成升级操作。
本节介绍在Legacy启动模式下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Legacy的详细介绍。
· R4900/4700/2900/2700 G3: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 R6900 G3:请参见《H3C核心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1) 在BIOS启动过程中,出现如图5-112所示界面后,按Ctrl+R。
图5-112 BIOS启动过程中根据提示按Ctrl+R
(2) 进入图5-113所示界面。请参考界面下边框处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图5-113 LSI RAID管理界面
RAID卡支持切换如下三种磁盘状态。
· Unconfigured Good:表示该物理磁盘正常,可用于配置RAID或热备盘。
· Unconfigured Bad:表示该物理盘已损坏或存在RAID残留信息,物理盘损坏时请更换;RAID信息残留时,请手动进行清除。
· 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直通盘,不具备RAID功能。
此处以Unconfigured Bad状态切换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举例。
(1) 如图5-114所示,在PD Mgmt界面选择待切换模式的磁盘,按F2。
(2) 进入图5-115所示界面,选择Make unconfigured good,按Enter完成切换磁盘状态操作。
图5-115 选择Make unconfigured good
(1) 如图5-116所示,在VD Mgmt界面按F2,选择Create Virtual Drive。
(2) 进入图5-117所示界面,设置RAID级别,按Enter。
(3) 进入图5-118所示界面,选择用来配置RAID的磁盘,按Enter。
(4) 进入图5-119所示界面,对Size与Name进行相应的设置,然后选择Advanced,按Enter。
图5-119 设置RAID名称与容量大小
(5) 进入图5-120所示界面,设置相关参数(参数说明请参见表5-3),然后选择OK,按Enter。
(6) 进入图5-121所示界面,选择OK,按Enter完成配置RAID操作。
(7) 选择待查看的RAID,按Enter,即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如图5-122所示。
配置RAID后一般会配置热备盘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可根据需要配置全局热备盘和专用热备盘。
· 热备盘仅供存在冗余的RAID级别使用。
· 热备盘的容量要大于RAID单个成员盘用来贡献给该RAID的容量。
· 仅支持配置模式为Unconfigured Good的磁盘为热备盘。
· 配置全局热备盘
(1) 如图5-123所示,在PD Mgmt界面选择待配置为全局热备盘的磁盘,按F2。
(2) 进入图5-124所示界面,选择Make Global HS,按Enter完成配置全局热备盘操作。
(3) 返回到图5-125所示界面,选择热备盘可查看全局热备盘相关信息。
· 配置专用热备盘
(1) 如图5-126所示,在VD Mgmt管理界面按F2,选择Create Virtual Drive。
(2) 进入图5-127所示界面,选择磁盘,选择Advanced,按Enter。
(3) 进入图5-128所示界面,选择Configure HotSpare选项,选择OK,按Enter。
(4) 进入图5-129所示界面,选择待配置为专用热备盘的磁盘,选择OK,按Enter完成配置专用热备盘操作。
本功能用于删除已损坏或难以满足需求的RAID。
(1) 如图5-130所示,在VD Mgmt界面选择待删除的逻辑磁盘,按F2。
(2) 进入图5-131所示界面,选择Delete VD,按Enter。
(3) 进入图5-132所示界面,选择YES,按Enter完成删除RAID操作。
本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方便您快速找到磁盘。
(1) 如图5-133所示,在PD Mgmt界面选择待定位的磁盘,按F2。
(2) 进入图5-134所示界面,选择Locate-〉Start,完成磁盘定位操作。
图5-134 选择Locate-〉Start
· Locate-〉Start:开始磁盘定位操作。
· Locate-〉Stop:停止定位磁盘操作。
本功能用于初始化磁盘内部数据空间。
(1) 如图5-135所示,在VD Mgmt界面选择待初始化的磁盘,按F2。
(2) 进入图5-136所示界面,选择Initialization-〉Start FGI。
图5-136 选择Initialization-〉Start FGI
· BGI:Backgroud Initialization,后台初始化,先将RAID的部分空间初始化用于写数据,其余空间在后台初始化。
· FGI:Full Groud Initialization,全盘初始化,将RAID的所有空间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才能进行写数据。
(3) 进入图5-137所示界面,选择YES,按Enter完成初始化磁盘操作。
本功能用于删除磁盘内部数据,包括擦除物理磁盘数据和逻辑磁盘数据。
· 擦除物理磁盘数据
(1) 如图5-138所示,在PD Mgmt界面选择待擦除的物理磁盘,按F2。
(2) 进入图5-139所示界面,选择擦除模式(建议使用缺省模式:Simple),按Enter。
(3) 进入图5-140所示界面,选择Yes,按Enter开始执行擦除。
为避免磁盘故障,请勿在擦除物理磁盘数据期间进行其他操作。
· 擦除逻辑磁盘数据
(1) 如图5-141所示,在VD Mgmt界面选择待擦除的逻辑磁盘,按F2。
(2) 进入图5-142所示界面,选择擦除模式(建议使用缺省模式:Simple),按Enter。
(3) 进入图5-143所示界面,选择Yes,按Enter,开始执行擦除操作。
本功能用于扩充RAID的容量来提升RAID的可用性, RAID卡通过设置磁盘剩余容量比例来扩充RAID的容量。
(1) 如图5-144所示,在VD Mgmt界面选择待扩容的逻辑磁盘,按F2。
(2) 进入图5-145所示界面,选择Expand VD size,按Enter。
(3) 进入图5-146所示界面,按照提示输入用于扩容的可用容量的比例,然后选择Resize,按Enter完成扩容RAID操作。
本功能用于清除磁盘中的RAID残留信息,使磁盘可重新用来配置RAID。
(1) 将磁盘状态Unconfigured Bad切换为Unconfigured Good,具体步骤请参见5.2.2? 1. 切换磁盘状态。
(2) 如图5-147所示,在Foreign View界面,选择RAID卡,按F2,选择Foreign Config->Clear,按Enter。
图5-147 选择Foreign Config->Clear
(3) 在弹出的图5-148所示对话框中,选择OK,按Enter完成清除磁盘RAID信息操作。
本功能用于隐藏所选择的RAID。
进入如图5-149所示界面,选择Hide VD,按Enter。
本功能用于隐藏磁盘组,磁盘组隐藏后,在该磁盘组上组建的所有逻辑盘在系统下均不可见。
进入如图5-150所示界面,选择Hide Drive Group,按Enter。
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初始流程如图6-1所示。
RAID卡支持在BIOS的UEFI启动模式和BIOS的Legacy启动模式下配置以下功能。
表6-1 RAID卡支持的功能
可配置的功能 |
途径 |
配置方法 |
配置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配置热备盘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配置启动项 |
Legacy BIOS |
|
切换工作模式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删除RAID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磁盘工具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设置RAID卡配置信息 |
UEFI BIOS |
|
Legacy BIOS |
||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
UEFI BIOS |
· 460系列的卡在各功能的操作步骤上基本一致,本文档以HBA-H460-M1卡为例详述各功能的操作步骤,其他卡与之在配置差异处会用说明形式标注。
· BIOS Setup界面可能会不定期更新,请以产品实际显示界面为准。
建议在同一启动模式下完成RAID操作。
本节介绍在UEFI启动模式下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UEFI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1) 服务器上电后,在BIOS启动界面,根据提示按下Delete或Esc进入如图6-2所示的BIOS Setup界面。请参考界面右下角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2) 如图6-3,选择Advanced页签 > UN HBA H460-B4,按Enter。
(3) 进入图6-4所示RAID卡配置界面。
(1) 如图6-5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2) 进入图6-6所示界面,选择Modify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6-6 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
(3) 进入图6-7所示界面,在Port CN0 Mode或Port CN1 Mode栏,更改RAID卡的工作模式(建议将二者工作模式保持一致),然后选择[Submit Changes ],按Enter。
图6-7 Modify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
· 图6-7所示的是RAID卡中还未创建过RAID的Controller配置界面。若已经存在了RAID,则界面显示如图6-8所示。
· 若RAID卡中已创建了RAID,切换HBA模式前,需要删除所有已存在的RAID,否则无法切换HBA模式。
图6-8 Modify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
(1) 如图6-9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6-9 RAID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6-10所示界面,选择Create Array,按Enter。
(3) 进入图6-11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磁盘(Enabled表示选中),然后选择[Proceed to Form],按Enter。
(4) 进入图6-12所示界面,在RAID Level一栏设置RAID级别,然后选择[Proceed to next Form],按Enter。
(5) 进入图6-13所示界面,在Logical Drive Label、Stripe Size、Sectors Per Track、Size和Unit Size栏进行相应的设置(参数说明请参见表6-2),然后选择[Submit Changes],按Enter。
参数 |
说明 |
Logical Drive Label |
RAID的名称。 |
Stripe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Sectors Per Track |
每个磁道的扇区数。 |
Size |
逻辑盘容量。 |
Unit Size |
单元大小。 |
(6) RAID创建完成后,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Manage Arrays,按Enter,进入如图6-14所示界面,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
(7) 进入如图6-15所示界面,选择List Logical Drives,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
(8) 进入图6-16所示界面,选择Logical Drive 1,按Enter。
(9) 进入图6-17所示界面,选择Logical Drive Details,按Enter,即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
(1) 如图6-18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2) 进入图6-19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3) 进入图6-20所示界面,选择要配置热备盘的阵列,按Enter。
(4) 进入图6-21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Spare Drives,按Enter。
(5) 进入图6-22所示界面,选择Assign Dedicated Spare(为指定的阵列配置热备盘)或Assign Auto Replace Spare(自动替换故障磁盘),按Enter。
(6) 进入图6-23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磁盘,设置为Enabled,选择Assign Dedicated Spare,按Enter。
通过本功能可以删除阵列及阵列包含的逻辑磁盘。
创建的阵列中包含多个逻辑磁盘时,使用本功能删除部分逻辑磁盘,可能会导致组成该阵列的物理磁盘扇区不连续,从而可能影响到磁盘的读写速度及限制RAID配置工具对逻辑磁盘的操作。为避免造成这样的影响,可以通过maxView删除逻辑磁盘,关于maxView Storage Manager的使用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24所示,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3) 进入图6-25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4) 进入图6-26所示界面,选择待删除的RAID,按Enter。
(5) 进入图6-27所示界面,选择Delete Array,按Enter。
通过本功能,可以实现扫描磁盘/查看磁盘信息、定位磁盘位置的操作。
· 扫描磁盘/查看磁盘信息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28所示,选择Disk Utilities,按Enter。RAID卡会扫描当前在位磁盘。
(3) 进入图6-29所示界面,可以看到所有在位磁盘的信息。
· 定位磁盘位置
(4) 上接步骤,在图6-29所示界面选择需要操作的磁盘,按Enter。
(5) 进入图6-30所示界面,根据需要,选择如下操作之一:
? 定位磁盘:选择Identify Device,按Enter,进入图6-31所示界面,选择Start将该磁盘对应槽位的LED指示灯点亮,选择Stop关闭LED灯。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32所示,选择Controller Information,按Enter。
(3) 进入图6-33所示界面,查看RAID卡的基本信息(具体参数说明请参见表6-3)。
参数 |
说明 |
Product Name |
产品标识 |
Device ID |
设备标识 |
PCI Bus:Device:Function |
PCI总线:设备:功能 |
Hardware Revision |
硬件版本 |
Serial Number |
序列号 |
WWN Number |
WWN编号 |
Firmware Version |
固件版本 |
Firmware release date |
固件发布日期 |
uEFI Driver Version |
uEFI驱动程序版本 |
uEFI Driver release date |
uEFI驱动程序发布日期 |
Controller Temperature(Degree Celsius) |
RAID卡温度(摄氏度) |
Total Memory Size |
总的内存容量 |
Controller Mode |
RAID卡模式 |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34所示,选择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3) 进入图6-35所示界面,选择Modify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6-35 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
(4) 进入图6-36所示界面,可以查看和更改RAID卡的基本配置信息(当系统不存在逻辑磁盘时,则只能修改RAID卡工作模式)。
图6-36 Modify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37所示,选择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3) 进入图6-38所示界面,选择Clear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6-38 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HBA-H460-M1界面)
图6-39 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RAID-P460-M4/RAID-P460-B4界面)
RAID-P460-M4/RAID-P460-B4支持Backup Power Source选项,表示在接有缓存模块备用电池的情况下支持掉电保护。
(4) 进入图6-40所示界面,选择Delete All Array Configurations,按Enter。
图6-40 选择Delete All Array Configurations
(5) 进入图6-41所示界面,选择Submit Changes,按Enter,清除所有RAID信息。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42所示,选择Administration,按Enter。
(3) 进入图6-43所示界面,选择Flash Controller Firmware,按Enter。
(4) 进入图6-44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Firmware File to flash],按Enter。
图6-44 选择[select Firmware File to flash]
(5) 进入图6-45所示界面,选择升级文件所在的目标设备,按Enter。
(6) 进入图6-46所示界面,找到并选择后缀为.bin升级文件(本例为luxor.bin),按Enter。
(7) 进入图6-47所示界面,选择Flash Controller Firmware,按Enter,请等待升级完毕。
(8) 升级完成后,按F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Yes,保存后重新启动,使升级配置生效。
本节介绍在Legacy启动模式下通过RAID卡配置RAID的方法。关于进入BIOS界面和设置BIOS启动模式为Legacy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机架式及高密度服务器 Purley平台BIOS用户指南》中的“设置BIOS启动模式”章节。
本节介绍进入Legacy BIOS配置界面的步骤。
(1) 在BIOS启动过程中出现如图6-48所示界面,按Ctrl+A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可以查看RAID基本状态信息和版本信息。
(2) 进入图6-49所示的RAID卡配置界面。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50所示,选择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3) 进入图6-51所示界面,选择Configure Controller Port Mode,按Enter。
图6-51 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
(4) 进入图6-52所示界面,选择Port CN0、Port CN1,根据需要修改工作模式。
图6-52 Configure Controller Port Mode界面
(1) 如图6-53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2) 进入图6-54所示界面,选择Create Array,按Enter。
(3) 进入图6-55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磁盘,并按Space选中,然后按Enter。
(4) 进入图6-56所示界面,对RAID Level、Logical Drive Name、Strip/Full Stripe Size、Parity Group Count 、Build Method、Number of Strips和Size进行相应的设置(具体参数说明请参见表6-4),然后选择Done,按Enter。
参数 |
说明 |
RAID Level |
RAID级别。RAID级别决定了磁盘性能、容错能力和逻辑磁盘的容量。 |
Logical Drive Name |
RAID的名称。 |
Strip/Full Stripe Size |
条带大小,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
Parity Group Count |
奇偶校验组数,是指由几组RAID1或RAID5去创建RAID10或RAID50。 |
Build Method |
创建方式。 |
Number of Strips |
磁盘条数。 |
Size |
RAID容量。 |
(5) 如图6-57所示,创建完RAID后,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6) 如图6-58所示,选择需要查看的RAID,按Enter,即可查看该RAID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名称、级别,所含磁盘信息等)。
· Legacy启动模式下,对于同一阵列,若已配置RAID并为阵列配置热备盘,则该热备盘对之后配置的RAID无效。请在配置完所有RAID后再添加热备盘。
· 当使用12LFF硬盘扩展板或25SFF硬盘扩展板时,为避免添加热备盘失败或RAID异常,请通过maxView配置热备盘。关于maxView的使用请参见maxView Storage Manager相关文档。
(1) 如图6-59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2) 进入图6-60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3) 进入图6-61所示界面,选择要操作的RAID,按Ctrl+S添加热备盘。
(4) 进入图6-62所示界面,选择要配置为热备盘的磁盘。
(5) 进入图6-63所示界面,选择热备类型,然后选择Done,按Enter。
· 设置物理磁盘为第一启动项
(1) 如图6-64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2) 进入图6-65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Boot Device,按Enter。
(3) 进入图6-66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磁盘并按Ctrl+P选择,按Enter提交确认。
· 设置逻辑磁盘为第一启动项:
(4) 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在图6-67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5) 进入图6-68所示界面,选择要使用的RAID,按Enter。
(6) 如图6-69所示,按Ctrl+P调整该RAID的逻辑磁盘作为第一启动项。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70所示,选择Array Configuration,按Enter。
(3) 进入图6-71所示界面,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
(4) 进入图6-72所示界面,选择待删除的RAID,按Enter,然后按Delete删除RAID。
通过本功能,可以实现扫描磁盘/查看磁盘信息、定位磁盘位置的操作。
· 扫描磁盘/查看磁盘信息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73所示,选择Disk Utilities,按Enter,此时RAID卡会执行一个扫描磁盘的操作。
(3) 进入图6-74所示界面,可以查看RAID卡上连接的全部磁盘的信息。
· 定位磁盘位置
(4) 上接步骤,选择待定位的磁盘,按Enter。
(5) 如图6-75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 选择Identify Drive,然后按Enter,执行磁盘定位操作,此时该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点亮。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76所示,选择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3) 进入图6-77所示界面,选择Modify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6-77 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
(4) 进入图6-78所示界面,可查看RAID卡的基本配置信息。
图6-78 Modify Controller Settings界面
(5) 按F6将RAID卡配置信息恢复到缺省配置。
在图6-78所示配置界面,可对转换优先级、重建优先级等进行设置,但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缺省配置。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方法请参见6.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如图6-79所示,选择Configure Controller Settings,按Enter。
图6-79 RAID卡配置界面
(3) 进入图6-80图6-77所示界面,选择Backup Power Source,按Enter。
RAID-P460-M4/RAID-P460-B4支持Backup Power Source选项,表示在接有缓存模块备用电池的情况下支持掉电保护。
图6-81 Backup Power Source界面(HBA-H460-M1界面)
图6-82 Backup Power Source界面(RAID-P460-M4/RAID-P460-B4界面)
BIOS Setup界面可能会不定期更新,请以产品实际显示界面为准。
本节介绍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的操作步骤。
(1) 进入BIOS。
· 对于H3C UniServer R4900/4700/2900/2700 G3产品:
在服务器启动过程中,根据提示按下Delete或Esc进入如图7-1所示的BIOS Setup界面。请参考界面右下角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图7-1 BIOS Setup界面(适用于H3C UniServer R4900/4700/2900/2700 G3)
· 对于H3C UniServer R6900 G3产品:
根据提示按下Delete或Esc进入如图7-2所示的Front界面,选择Device Management,进入设备管理菜单。请参考界面右下角的按键操作提示,以实现在界面中导航和修改设置。
图7-2 BIOS Front界面(适用于H3C UniServer R6900 G3)
(2) 进入LSI SAS3 MPT Controller SAS3008选项。
· 对于H3C UniServer R4900/4700/2900/2700 G3产品:
如图7-3所示,选择Advanced页签 > LSI SAS3 MPT Controller SAS3008,按Enter。
图7-3 Advanced界面(适用于H3C UniServer R4900/4700/2900/2700 G3)
· 对于H3C UniServer R6900 G3产品:
如图7-4所示,选择选择LSI SAS3 MPT Controller SAS3008选项,按Enter。
图7-4 Device List界面(适用于H3C UniServer R6900)
(3) 进入图7-5所示界面,选择LSI SAS3 MPT Controller Version 14.00.00.00,按Enter。
(4) 进入图7-6所示控制卡配置界面。
(1) 如图7-7所示,在控制卡配置界面选择Controller Management,按Enter。
(2) 进入图7-8所示界面,选择View Controller Properties,按Enter。
图7-8 选择View Controller Properties
(3) 进入图7-9所示界面,查看控制卡基本信息(相关参数请参见表7-1)。
参数 |
说明 |
Controller Name |
控制器名称 |
Controller Revision |
控制器版本 |
PCI ID(Bus:Dev:Func) |
PCI ID |
PCI Slot Number |
PCI槽位号 |
Host interface |
主机接口类型 |
Physical Disk Count |
物理磁盘个数 |
Firmware Type |
固件类型 |
Firmware Version |
固件版本 |
Default NVData Version |
缺省NVData版本 |
Persistent NVData Version |
当前NVData版本 |
本功能用于更改控制卡相关信息,您可通过该功能使能Legacy配置界面。
(1) 如图7-10所示,在控制卡配置界面选择Controller Management,按Enter。
(2) 进入图7-11所示界面,选择Change Controller Properties,按Enter。
图7-11 选择Change Controller Properties
(3) 进入图7-12所示界面,使能Legacy BIOS,选择Apply Changes,按Enter完成更改控制卡相关信息操作。
本功能用于查看磁盘信息,包括状态、类型、容量等。
(1) 如图7-13所示,在控制卡配置界面选择Physical Disk Management,按Enter。
(2) 进入图7-14所示界面,选择View Physical Disk Properties,按Enter。
图7-14 选择View Physical Disk Properties
(3) 进入图7-15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Physical Dis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待查看的磁盘,按Enter。
(4) 进入图7-16所示界面,查看磁盘信息。
本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方便您快速找到磁盘。
(1) 如图7-17所示,在控制卡配置界面选择Physical Disk Management,按Enter。
(2) 进入图7-18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Physical Disk Operations,按Enter。
图7-18 选择Select Physical Disk Operations
(3) 进入图7-19所示界面,选择Select Physical Dis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待定位的磁盘,按Enter。
(4) 选择Start Locate/Blink,按Enter完成定位磁盘位置操作。
本节介绍进入Legacy BIOS配置界面的步骤。需在BIOS下使能Legacy BIOS。
(1) 在BIOS启动过程中出现如图7-20所示界面,按Ctrl+C进入控制卡配置界面。可以查看控制卡基本状态信息和版本信息。
图7-20 按Ctrl+C进入控制卡配置界面
(2) 进入图7-21所示控制卡主界面,按Enter。
(3) 进入图7-22所示控制卡配置界面。
本功能用于查看磁盘信息,包括状态、类型、容量等。
(1) 如图7-23所示,在控制卡配置界面选择SAS Topology,按Enter。
(2) 进入图7-24所示界面,选择待查看信息的磁盘,按Alt+D。
(3) 进入图7-25所示界面,查看磁盘相关信息。
本功能通过点亮磁盘对应槽位的蓝色指示灯,方便您快速找到磁盘。
(1) 如图7-26所示,在控制卡配置界面选择SAS Topology,按Enter。
(2) 进入图7-27所示界面,选择待定位的磁盘,按Enter,点亮磁盘定位灯。
(1) 如图7-28所示,在控制卡配置界面选择SAS Topology,按Enter。
(2) 进入图7-29所示界面,按Alt+D。
(3) 进入图7-30所示界面。
· 选择Verify,按Enter完成校验磁盘的操作。
· 选择Format,按Enter完成格式化磁盘操作。
图7-30 选择Verify或Format
(1) 如图7-31所示,在控制卡配置界面选择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按Enter。
(2) 进入图7-32所示界面,选择Advanced Device Properties,按Enter。
图7-32 选择Advanced Device Properties
(3) 进入图7-33所示界面,更改控制卡相关信息。
(4) 一直按Esc退出菜单,进入图7-34所示界面,选择Save changes then exit this menu,按Enter保存控制卡配置信息,重启生效。
本章介绍用户在使用RAID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当磁盘背板状态指示灯橙色灯点亮或管理工具显示磁盘状态为Failed时,磁盘出现故障。根据如下情况进行判断操作:
· 故障磁盘未被用来配置RAID,则直接更换新磁盘。
· 故障磁盘为热备盘,则使用新磁盘替换后,重新配置为热备盘。
· 故障盘为无冗余功能RAID的成员盘(RAID 0或Simple volume),则需在更换新磁盘,并重新配置RAID。
· 故障盘是具有冗余功能的RAID成员盘,并且已经配置了热备盘。
? 若未开启copyback(回拷)功能,更换故障磁盘后,需将新磁盘设置为热备盘。
? 若开启了回拷功能,直接使用新磁盘替换故障磁盘即可。
· 故障磁盘是具有冗余功能的RAID的成员盘,且未配置热备盘,直接使用新磁盘替换故障盘,RAID卡会自动进行数据的rebuild(重建)。
管理工具界面会显示RAID的状态信息,若出现异常后,管理工具界面将显示其状态为Degraded或Failed。
· 若为Degraded状态,可查看阵列中磁盘状态,更换异常的磁盘,具体办法请参见8.1? 磁盘故障。
· 若为Failed状态,请选中该异常RAID,并使用Force Online功能使RAID强制上线。若操作成功,则可使用RAID迁移等功能,把RAID中的数据进行迁移。否则,需要重新配置RAID。
· 由于Force Online操作可能会改变RAID中的数据,在执行Force Online前需要进行评估是否执行该操作。
· HBA-1000-M2-1 RAID卡的Force Online功能在UEFI启动模式下名称为Re-enable。
· RSTe板载软RAID不支持Force Online功能,若逻辑磁盘状态为Failed,请重新配置RAID。
当RAID卡发生故障或因为其他原因需要更换时,为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请确保更换前后如下参数的一致性:
· RAID卡类型一致。
· BIOS的启动模式一致。
· RAID卡固件版本一致。
· RAID卡工作模式一致。
· Legacy启动模式下,RAID卡的第一启动项设置一致。
本文以HBA-1000-M2-1 RAID卡为例介绍更换RAID卡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4.1.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查看更换前RAID卡的工作模式与固件版本并记录,具体步骤请参见4.1.2? 6. 查看RAID卡基本信息。
(1) 更换RAID卡,具体步骤请参见各产品用户指南中的“更换RAID卡”章节。
(2) 查看更换后RAID卡的工作模式与固件版本,具体步骤请参见4.1.2? 6. 查看RAID卡基本信息。
(3) 对比更换后与更换前RAID卡的工作模式与固件版本。
· 若相同,则更换完成。
· 若不相同,请切换RAID卡的工作模式与更新RAID卡的固件版本,使其与更换前相同,具体步骤请参见4.1.2? 1. 切换工作模式与4.1.2? 9. 在线升级RAID卡固件。
(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具体步骤请参见4.2.1? 进入RAID卡配置界面。
(2) 查看更换前RAID卡的工作模式和固件版本并记录,具体步骤请参见4.2.2? 1. 切换工作模式。
(3) 查看更换前RAID卡的第一启动项设置,具体步骤请参见4.2.2? 4. 配置启动项。
(4) 如图8-1所示,在RAID卡配置界面选择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按Enter。
图8-1 RAID卡配置界面
(5) 进入图8-2所示界面。
图8-2 Log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界面
· 若操作系统安装在逻辑磁盘上,选择Manage Arrays,按Enter,进入图8-3所示界面,其中首位逻辑磁盘即为第一启动项。
· 若操作系统安装在物理磁盘上,选择Select Boot Device,按Enter,进入图8-4所示界面,右侧“Selected Drives”首位即为第一启动项。
(1) 更换RAID卡,具体步骤请参见各产品用户指南中的“更换RAID卡”章节。
(2) 查看更换后RAID卡的工作模式和固件版本,具体步骤请参见4.2.2? 1. 切换工作模式。
(3) 对比更换后与更换前RAID卡的工作模式和固件版本。
· 若相同,则进行下一步。
· 若不相同,请切换RAID卡的工作模式或固件版本,直至与更换前相同,具体步骤请参见4.2.2? 1. 切换工作模式。
(4) 查看更换后RAID卡的第一启动项,具体步骤请参见8.3.2? 1. 准备工作。
(5) 对比更换后与更换前RAID卡的第一启动项。
· 若相同,则更换完成。
· 若不相同,请配置RAID卡的第一启动项,直至与更换前相同,具体步骤请参见4.2.2? 4. 配置启动项。
不同机型的服务器对于RAID卡的布线有不同的限制,详细信息请参见各产品用户指南中的“布线”章节。
单个物理磁盘的容量和性能足够家庭用户使用。但是企业用户需要更大的存储容量、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在磁盘发生故障时更有效地进行数据保护。
如图9-1所示,将额外的物理磁盘(图中用Pn表示)连接到系统可增加总存储容量,但对读取/写入(R/W)操作的效率不会产生影响,仍然只能将数据一次传输到一个物理磁盘。
如图9-2所示,安装RAID卡后,可将若干物理磁盘的容量组成一个或多个称为逻辑磁盘(也称为逻辑卷,图中用Ln表示)的虚拟单位。所有物理磁盘的读/写磁头同时活动,减少了数据传输所需的总时间。
图9-2 所有物理磁盘的读/写磁头同时活动
数据条带化是指把连续的数据分割成多个大小相同的块并将其写入到不同磁盘上的方法。如图9-3所示,每个数据单位称为一个数据块(图中用Bn表示),而相邻的若干个数据块形成一个条带(图中用Sn表示),分布在构成逻辑磁盘的所有物理磁盘上。
由于多个磁盘的读/写磁头同时活动,可在任意给定时间间隔内向每个磁盘写入相同的数据量。
为确保逻辑磁盘中的数据可读,每个数据条带中的数据块顺序必须相同。由RAID卡执行此排序过程,将数据块以正确顺序发送到磁盘写磁头。
条带化过程使逻辑磁盘中的每个物理磁盘均包含等量数据。如果一个物理磁盘的容量大于同一逻辑磁盘中的其它物理磁盘,将浪费该磁盘多出来的容量,因为逻辑磁盘无法使用这些容量。
如图9-4所示,包含逻辑磁盘(图中用Ln表示)的物理磁盘组称为磁盘阵列,简称为阵列(图中用An表示)。由于通常将阵列中的所有物理磁盘仅配置为一个逻辑磁盘,因此一般情况下,阵列和逻辑磁盘是同义词。但是,阵列可包含多个逻辑磁盘,其中每个逻辑磁盘的大小可以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阵列中的每个逻辑磁盘分散在阵列中的所有物理磁盘上。逻辑磁盘可以扩展到同一阵列控制卡的多个端口上,但不能扩展到多个阵列控制卡上。
· 尽管磁盘很少会发生故障,但一旦发生就是灾难性的。对于按图9-4所示方式配置的阵列,任意物理磁盘发生故障都会导致对应阵列中非冗余逻辑盘的数据丢失,且无法恢复。为了防止由于物理磁盘发生故障而丢失数据,逻辑磁盘配置了容错功能。
· 对于除RAID 0以外的任何配置,可通过分配一个磁盘作为联机备用(或热备用)磁盘,进一步防止丢失数据。此磁盘不含任何数据,连接到与阵列相同的阵列控制卡。当阵列中的任意一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时,阵列控制卡自动将最初位于故障磁盘上的数据重建到联机备用磁盘,恢复逻辑盘数据,达到数据保护的效果,即使其不再具有联机备用磁盘(但是,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将数据重新写入备用磁盘时阵列中的另一个磁盘发生故障,则逻辑磁盘仍将发生故障)。
· 配置专属热备磁盘后,系统会自动将其分配给同一阵列中的所有逻辑磁盘。若配置全局热备磁盘,当所有阵列都在同一阵列控制卡上时,不需要向每个阵列分配一个单独的备用磁盘,而是配置一个磁盘作为所有阵列的备用磁盘。
磁盘发生故障时,将影响同一阵列中的所有逻辑磁盘。阵列中每个逻辑磁盘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容错方法,因此每个逻辑磁盘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 RAID 0配置无法承受任何磁盘发生故障。如果阵列中的任意物理磁盘发生故障,则同一阵列中的所有RAID 0逻辑磁盘也会发生故障。
· RAID 1E和RAID 10配置可以承受一个或多个磁盘发生故障,只要发生故障的磁盘不互为镜像即可。
· RAID 1和RAID 5配置可以承受一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
· RAID 50配置可以承受每个RAID 5中有一个磁盘发生故障。
· RAID 6配置可以承受两个磁盘发生故障。
· RAID 60配置可以承受每个RAID 6中有两个磁盘发生故障。
通过RAID-P430-M1 RAID卡对SSD配置RAID 5,用户可开启SSD的缓存来提升其读写性能。
请下载PMC 8060控制器的arcconf工具,将其拷贝至任意目录下,本文以根目录举例。
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下,开启缓存的操作步骤一致。本文以Redhat 7.0操作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1) 打开终端窗口。
(2) 如图9-5所示,输入命令./arcconf setcache 1 deviceall enable来开启缓存,回车后出现警告“开启缓存可能导致数据因意外掉电而丢失”。
(3) 如图9-6所示,确认开启缓存后输入y,回车后完成开启缓存操作。
(4) 如图9-7所示,输入命令./arcconf getconfig 1 AD来查看控制器信息,回车后出现控制器信息,观察Global Physical Device Write Cache Policy选项状态。若为Enabled,说明缓存已开启;若为Disabled,说明缓存仍关闭,此时请联系H3C技术支持。
图9-7 观察Global Physical Device Write Cache Policy状态
如图9-8所示,RAID 0配置可使数据条带化,但在磁盘发生故障时无法防止数据丢失。
RAID 0适用于快速存储大量非重要数据(例如,打印或编辑图像)或考虑成本的应用。
· 在所有RAID中,写入性能最高。
· 在所有RAID中,存储数据的单位成本最低。
· 磁盘的全部容量均用于存储数据(不需要磁盘用于容错)。
· 如果物理磁盘发生故障,将丢失逻辑磁盘上的所有数据。
· 无法使用联机备用磁盘。
· 如果需要备份数据,只能将数据备份到外部磁盘。
RAID 1又称为镜像,逻辑磁盘中对应的每个数据块,在物理磁盘上都有一份镜像备份,也就是说数据保存了两份。如图9-9所示。
图9-9中,P1、P2代表物理磁盘,二者组成一个逻辑磁盘,每一份数据保存了两份。
RAID 1适用于数据安全性比物理磁盘的成本更重要的场景。
· 在所有RAID中,此方法的安全性最高。
· 只要镜像对中的磁盘没有全部故障,数据就不会丢失。
· 阵列中有一块物理磁盘发生故障也仍可运转。
· 此方法成本较高,需要一块磁盘用于容错。
· 磁盘总容量中只有一半可用于存储数据。
RAID 1E是RAID 1的升级版,它不仅对数据进行镜像还对数据进行条带化处理,能实现对奇数数量的磁盘进行镜像。如图9-10所示。
RAID 1E适用于高性能和数据保护比物理磁盘的成本更重要的场景。
· 读取性能比RAID 1高,并可以对奇数数量的磁盘进行镜像。
· 只要镜像对中的磁盘没有全部故障,数据就不会丢失。
· 阵列中最多有一半的物理磁盘发生故障也仍可运转。
· 此方法成本较高,需要一半数量的磁盘用于容错。
· 磁盘总容量中只有一半可用于存储数据。
· 相同偶数个磁盘创建的RAID 1E安全性能低于RAID 10。
如图9-11所示,在RAID 5配置中,通过奇偶校验数据(图中用Px,y表示)提供数据保护。根据写入该条带中所有其它数据块的用户数据,逐个条带地计算此奇偶校验数据。奇偶校验数据块均匀地分布在逻辑磁盘中的每个物理磁盘上。
当某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时,可根据阵列中其它磁盘上剩余的奇偶校验数据和用户数据计算出故障磁盘上原有的数据。通常在RAID重建过程中将恢复的这些数据写入联机备用磁盘中。
RAID 5适用于成本、性能和数据可用性同等重要的场景。
· 读取性能较高。
· 如果一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不会丢失数据。
· 可使用的磁盘容量多于RAID 10,因为奇偶校验信息只需要与一个物理磁盘相等的存储空间。
· 写入性能相对较低。
· 如果在重建第一个故障磁盘之前又有第二个磁盘发生故障,则会丢失数据。
如图9-12所示,在RAID 6配置中,通过存储奇偶校验信息提供数据保护,这一点与RAID 5类似。与RAID 5不同的是,RAID 6中使用两组不同的奇偶校验数据(图中用Px,y和Qx,y表示),确保在有两个磁盘发生故障时仍可保留数据。每组奇偶校验数据需要的存储空间与一个物理磁盘容量相等。
RAID 6适用于不能接受数据丢失、但成本同样重要的场景。配置RAID 6丢失数据的可能性比RAID 5小。
· 此方法的读取性能较高。
· 此方法可提高数据可用性,因为任意两个磁盘发生故障也不会丢失关键数据。
· 可使用的磁盘容量多于RAID 10,因为奇偶校验信息只需要与两个物理磁盘相等的存储空间。
因为需要两组奇偶校验数据,所以写入性能较低(低于RAID 5)。
如图9-13所示,RAID 10是一种嵌套RAID方法(RAID 1与RAID 0相结合),先配置RAID 1再配置RAID 0。
在每个镜像对中,不忙于应答其它请求的物理磁盘应答发送到该阵列的任何读请求,这种行为称为负载均衡。如果某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镜像对中的另一个磁盘仍可提供所有必要的数据。只要每个镜像对中的磁盘没有全部故障,即使整个阵列中发生多个磁盘故障,也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RAID 10适用于高性能和数据保护比物理磁盘的成本更重要的场景。
· 在所有RAID中,此方法的读取性能居于第二。
· 只要镜像对中的磁盘没有全部故障,数据就不会丢失。
· 阵列中最多有一半的物理磁盘发生故障也仍可运转。
· 此方法成本较高,需要一半数量的磁盘用于容错。
· 磁盘总容量中只有一半可用于存储数据。
如图9-14所示,RAID 50是一种嵌套RAID方法(RAID 5与RAID 0相结合),将作为组成部分的磁盘划分为若干完全相同的RAID 5逻辑磁盘组(奇偶校验组)。配置RAID 50至少需要六个磁盘,划分为两个奇偶校验组,每组有三个磁盘。
对于任意给定数量的磁盘,将磁盘的奇偶校验组配置为最多时,最不容易丢失数据。例如十二个磁盘,配置为四个奇偶校验组、每组三个磁盘比配置为三个奇偶校验组、每组四个磁盘更安全。不过,奇偶校验组越多,阵列上存储的数据越少。
RAID 50适用于大型数据库、文件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
· 性能高于RAID 5,特别是写入时。
· 容错优于RAID 0或RAID 5。
· 只要发生故障的磁盘在不同的奇偶校验组中,最多可有n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其中n是奇偶校验组的数量)而不丢失数据。
· 如果在第一个故障磁盘完成重建之前同一奇偶校验组中又有第二个磁盘发生故障,则会丢失所有数据。
· 与非嵌套RAID方法相比,阵列容量中用于存储冗余或奇偶校验数据的百分比更大。
如图9-15所示,RAID 60是一种嵌套RAID方法(RAID 6与RAID 0相结合),将作为组成部分的磁盘划分为若干完全相同的RAID 6逻辑磁盘组(奇偶校验组)。配置RAID 60至少需要八个磁盘,划分为两个奇偶校验组,每组有四个磁盘。
对于任意给定数量的磁盘,将磁盘的奇偶校验组配置为最多时,最不容易丢失数据。例如二十个磁盘,配置为五个奇偶校验组、每组四个磁盘,比配置为四个奇偶校验组、每组五个磁盘更安全。不过,奇偶校验组越多,阵列上存储的数据越少。
RAID 60适用于数据库存档和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 性能高于RAID 6,特别是写入时。
· 容错优于RAID 0或RAID 6。
· 只要同一奇偶校验组中发生故障的磁盘不超过两个,最多可有2n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其中n是奇偶校验组的数量)而不丢失数据。
· 如果在奇偶校验组中其它两个故障磁盘中的某一个完成重建之前奇偶校验组中又有第三个磁盘发生故障,则会丢失所有数据。
· 与非嵌套RAID方法相比,阵列容量中用于存储冗余或奇偶校验数据的百分比更大。
建议根据表9-1所示原则选择RAID级别。
表9-1 选择RAID级别的原则
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
较重要的判断标准 |
建议使用的RAID级别 |
容错 |
RAID 6 |
|
I/O性能 |
RAID 1、RAID 1E、RAID 10、RAID 50、RAID 60 |
|
成本 |
容错 |
RAID 6 |
I/O性能 |
RAID 5(如果不需要容错,则建议使用RAID 0) |
|
I/O性能 |
成本 |
RAID 5(如果不需要容错,则建议使用RAID 0) |
容错 |
RAID 1、RAID 1E、RAID 10、RAID 50、RAID 60 |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