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 关于我们
docurl=/cn/About_H3C/News_Media/Media_Broadcast/201809/1107418_30008_0.htm

新华三大学 深度校企合作缔造数字工匠 (《在线学习》)

【发布时间:2018-09-06】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在线学习》杂志

记者薛佳怡 北京报道

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匠,数字时代的“数字工匠”不是普通技术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员。他们将数字化思维应用于设计、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推动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转型升级。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新华三大学执行校长李涛认为,培养数字工匠需要企业与学校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访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新华三大学执行校长李涛时,他提到“数字工匠”的概念。在他看来,培养数字工匠需要企业与学校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新华三大学已经在校企合作方面耕耘了15年,是国内最早启动校企合作的企业大学之一。校企深度合作中的显著成效,得益于他们实践中的专、全、深、新。

数字化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突出

记者:在您看来,数字经济产业目前的市场状况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

李涛: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各行业都面临数字化变革带来的全新挑战和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消费互联网领域以BAT为代表,发展超前,但工业互联网领域与美国、德国等相比还比较滞后。数字经济的核心特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意味着工业领域数字化潜力带来的机会和收益会更大。

在信息时代,数字经济发展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资金成本问题。信息高速公路必须绝对通畅,这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补贴;人才问题。领导要有数字化转型思维,让一把手和中高级主管理解战略布局的重要性很关键,还需要一大批既懂信息化技术,又懂行业知识的人才;标准问题。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有国际标准,有国内标准,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标准,行业内部甚至还存在不一样的标准,这为数据的采集带来困难;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信息不安全,命运就会被别人掌握,政府、国家也一样。

工业互联网企业要围绕这些痛点思考、跟踪,契合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面向应用培养数字化创新型人才

记者:集团是如何定位新华三大学的?

李涛:2016年新华三大学成立,继承了原中国惠普大学和原杭州华三培训认证中心的双重实力,是外向型企业大学中公认的标杆。

原中国惠普大学在1985年进入中国,为政企机构提供产业人才体系规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原杭州华三培训认证中心于2003年成立,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全系列网络产品培训和网络技术认证,是中国较早走向国际市场的IT厂商认证的品牌之一。中心在全球拥有20余家授权培训中心和450余家网络学院。

新华三大学作为融合人才平台,致力于培养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创新人才。目前,大学以市场为导向,已完成800余门课程设计,服务5000余家生态企业,培养6万余名各类人才。新华三大学是新华三集团的重要一环,是集团持续稳定发展的人才保障。通过开展系列专业的数字化赋能服务,大学成为推动公司人员任职能力提升、扩大公司社会影响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记者:新华三大学在深度校企合作方面的优势是什么?在哪些方面助推合作?

李涛:可以用专、全、深、新四个字概括新华三大学的优势。

专,专注和专业。新华三大学专注校企合作15年,2001年发布认证体系,2003年发布网络学院教育合作计划,在国内率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经过15年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含金量和权威性获得广泛认可。专业,每个培训项目的开发、推广、交付、评估都有一套标准的流程规范作为指导。以课程开发为例,经过9大流程和严格评审才能发布,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全,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服务体系。知识体系涵盖数字化技术所有领域,包括路由交换、安全、无线、云计算、服务器、存储、SDN、大数据、物联网等全系列内容。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人才培养,服务贯穿招生、培养到就业。

深,在培养方案方面深度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全程参与,进行专业深度改造,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流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化优化,实现毕业生能力与行业人才要求的无缝对接,企业根据课程安排和规划派驻企业讲师住校,与学校专职教师一起全职面向院校学生授课。在运营模式方面深入融合,共同组建管理和运营团队,并在工作目标、人员组成、管理机制、运作模式、文化理念、利益分配、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融合。

新,产品和技术新。新华三大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更新升级知识体系。教学模式新,引入在线教育平台和理实一体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开放新华三大讲堂,提供教学资源库、案例库、虚拟仿真实验、场景化应用案例。

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数字工匠

记者:新华三大学为企业、行业乃至社会持续培养“数字工匠”,输送数字化人才。这样的方案是基于怎样的实际?数字工匠培养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有哪些不同?

李涛:2017年3月,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数字中国”的构想,这些都说明如今数字经济成为时代主流,输送数字化人才刻不容缓。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与智慧社会,数字化人才的规模与质量是决定建设速度与水准的关键要素。

从人才需求侧来看,数字化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快,给处于人才供给侧的院校带来“极限挑战”,这样的现实要求数字化人才培养必须精准迅速。

与数字化产业的飞速前行相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行业快速发展的脚步,这导致职业院校所培养和输送的数字化人才,可能无法充分满足未来产业与社会的需求。

记者:怎样打造工匠精神?

李涛:我们把新华三岗前培训前置到校企合作中,对新入职的大学生做3-4个月的培训,把一系列课程体系化,通过各种方式的考核后才能上岗。其次,从职业能力、工匠能力来讲,课程设计要打破原来的教材式模式,面向应用、场景、任务,以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

记者:效果如何?

李涛:新华三大学以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大学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提供从专业课程建设、“双师”培养、实训室建设到就业服务的全面人才解决方案,比如成都大学新华三IT学院。

并且,新华三大学开发了从认知、行为到文化的全新金字塔化领导力模型,创建了从组织到业务单元、从领导到员工个体的赋能体系,搭建数字化领导力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无缝链接客户、合作伙伴以及高校,共同发展生态体系的领导力,为数字化转型期的领导提供全新领导力模型及赋能解决方案。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