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01-正文 (4.06 MB)
目 录
H3C的服务器管理软件拥有丰富的服务器管理功能,它能够远程管理和监控服务器,为客户的日常使用以及故障定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指南说明了如何使用HDM和iFIST对H3C服务器进行安装和初始配置。
· 本文中硬件图片仅供参考,具体请以硬件实物为准。
· 本文中软件页面可能会不定期更新,请以产品实际显示页面为准。
· 本文中部分数据为举例数据,操作步骤中以举例数据进行。用户操作时,请以现场的真实数据为准。
H3C拥有HDM和iFIST两款嵌入式管理软件,可以帮助用户配置服务器,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 HDM(Hardware Device Management,硬件设备管理)是H3C自主研发的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HDM兼容服务器业界管理标准IPMI、SNMP、Redfish,支持键盘、鼠标和视频的重定向,文本控制台的重定向,串口重定向,远程虚拟媒体,高可靠的硬件监控和管理功能。
· iFIST(Integrated Fast Intelligent Scalable Toolkit,下面简称iFIST)软件是一款内嵌在H3C自研服务器中的单机智能部署工具软件。iFIST提供简洁的用户界面,帮助客户完成RAID配置、OS自动安装、服务器关键硬件的诊断、配置管理、日志下载、固件更新以及数据安全清除功能,为客户的日常使用以及故障定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HDM对外提供了串口和VGA而且实现了虚拟的KVM,可以通过Web进行远程访问和控制,实现用户对服务器的带外管理。iFIST则是带内管理服务器,例如iFIST不仅可以通过带内的通道从HDM获取硬件信息,还可以通过H3Linux操作系统获取系统内的硬件信息。
(1) 根据服务器安装指导下的服务器用户指南安装新硬件。
(2) 进入H3C官网首页,单击[支持/文档与软件/文档中心]菜单项,在文档中心页面中的产品大类里选择服务器,并找到服务器型号,然后单击该服务器型号的链接。用户可以在该页面下的“安装指导”栏中查看《服务器用户指南》。如图2-1所示。
· 验证服务器支持的操作系统,可以查询官网的OS兼容性列表。
· 收集操作系统安装介质(iFIST支持安装的操作系统列表如表3-1所示)和产品密钥。
¡ 可通过带有操作系统镜像的存储介质,包括光盘(物理光盘或HDM虚拟媒体)或U盘进行安装。
¡ 如需安装驱动,请连接带有驱动文件的ISO镜像格式的REPO文件存储介质。
· 验证网络连接,确保网络正常连接。
· 规划服务器网络地址(配置HDM的IP地址)。
· 如果用户没有在网络上启用DHCP,则必须准备好网络详细信息:要分配的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和DNS名称。对于初始设置,HDM的专用网口缺省IP地址为192.168.1.2。
当用户购入一台全新的H3C服务器时,请确保服务器配置环节准备完毕,具体内容请参见H3C服务器设置。
iFIST是一款内嵌于服务器的单机智能部署工具,具有简洁的用户界面,满足用户对单台服务器进行本地管理的需求。
iFIST支持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CentOS、Ubuntu Server、VMware ESXi 、CAS、Oracle Linux和Windows Server(Windows系统不支持CORE版本的安装),具体的支持情况如表3-1所示。
系统类型 |
支持版本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7 (64 bit) (includes KVM)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8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9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10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2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3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4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5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6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7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8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9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0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2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3 (64 bit) (includes KVM) |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4 (64 bit) (includes KVM) |
|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
SLES 11 SP4 (64 bit) (includes XEN & KVM) |
SLES 12 (64 bit) SP1 (includes XEN & KVM) |
|
SLES 12 (64 bit) SP2 (includes XEN & KVM) |
|
SLES 12 (64 bit) SP3 (includes XEN & KVM) |
|
SLES 12 (64 bit) SP4 (includes XEN & KVM) |
|
SLES 12 (64 bit) SP5 (includes XEN & KVM) |
|
SLES 15 (64 bit) (includes XEN & KVM) |
|
SLES 15 (64 bit) SP1 (includes XEN & KVM) |
|
CentOS |
CentOS 6.10 (64 bit) |
CentOS 7.3 (64 bit) |
|
CentOS 7.4 (64 bit) |
|
CentOS 7.5 (64 bit) |
|
CentOS 7.6 (64 bit) |
|
CentOS 7.7 (64 bit) |
|
CentOS 7.8 (64 bit) |
|
CentOS 7.9 (64 bit) |
|
CentOS 8.0 (64 bit) |
|
CentOS 8.1 (64 bit) |
|
CentOS 8.2 (64 bit) |
|
CentOS 8.3 (64 bit) |
|
CentOS 8.4 (64 bit) |
|
Vmware ESXi |
Vmware ESXi 6.5 U1 (64 bit) |
Vmware ESXi 6.5 U2 (64 bit) |
|
Vmware ESXi 6.5 U3 (64 bit) |
|
Vmware ESXi 6.7 (64 bit) |
|
Vmware ESXi 6.7 U3 (64 bit) |
|
Vmware ESXi 7.0 (64 bit) |
|
Ubuntu Server |
Ubuntu Server 17.10 (64 bit) – LTS |
Ubuntu Server 18.4 (64 bit) – LTS |
|
CAS |
CAS 5.0 |
Oracle Linux |
Oracle Linux 8.2 |
Windows Server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Datacenter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Essentials |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R2 Standard |
|
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2 R2 |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Essential |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Standard |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6 Datacenter |
|
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6 |
|
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9 |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Standard |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9 Datacenter |
· iFIST结合REPO可实现安装操作系统后自动安装驱动的功能,REPO是H3C为服务器硬件发布的驱动和固件集合。
· 若想了解iFIST的详细信息,请参考H3C官网的管理软件页面,可以查看《iFIST用户指南》以及《iFIST技术白皮书》。
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登录iFIST:
· 方式一:在服务器上直连显示器、鼠标和键盘,登录iFIST。
· 方式二:通过HDM Web界面的远程控制台登录iFIST。
(1) 机架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VGA接口连接显示器,通过USB接口连接键盘和鼠标,以H3C UniServer R4900 G3服务器为例,如图3-1所示。
(2) 刀片服务器
刀片服务器通过SUV连接器连接显示器、键盘和鼠标,以H3C UniServer B5800 G3刀片服务器以例,如图3-2所示。
访问HDM的硬件环境搭建请参见准备设置HDM。
(1) 登录并启动HDM Web界面的远程控制台(通过本地直连方式登录时,请跳过此步骤)。
a. 单击[远程服务/远程控制台]菜单项,进入远程控制台页面。
b. 单击<启动KVM>或<启动H5 KVM>按钮,弹出远程控制台窗口。
(2) 启动或重启服务器。
(3) 如图3-3所示,进入BIOS启动界面后,按F10,进入iFIST。
图3-3 BIOS启动界面(以2.00.26版本BIOS为例)
(4) (可选)如果BIOS 启动界面没有显示iFIST启动项,请按ESC进入BIOS Setup,单击Boot菜单项进入Boot界面查看iFIST boot选项是否处于启用状态,如果否,请启用iFIST boot选项后重启服务器再次进入BIOS启动界面。
(5) 等待iFIST加载完成,将进入iFIST首页。
iFIST界面中图例以及含义如表3-2所示。
图例 |
含义 |
显示首页页面 |
|
查看iFIST的版本信息 |
|
查看iFIST的联机帮助信息 |
|
刷新当前功能页面 |
|
切换页面语言 |
|
退出iFIST并重启服务器 |
用户可以使用iFIST为新服务器安装OS(操作系统),也可以参考H3C官网的管理软件页面下的iFIST软件配置操作演示视频进行配置。
由于存储控制卡类型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实际界面会有微小差异,具体请以界面显示为准。
(1) 如图3-4所示,在iFIST首页单击[系统安装]图标,进入操作系统安装向导的基础配置页面。
表3-3 基础配置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目标控制卡 |
选择需配置的存储控制卡 注意: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请先查询官网的OS兼容性列表,确认选择的OS在兼容性列表中是否支持,否则会存在安装失败的风险 |
工作模式 |
显示存储控制卡当前的工作模式 |
物理盘写缓存(可选) |
可分别对Configured Drives、Unconfigured Drives、HBA Drives的物理盘设置写缓存模式 · Configured Drives:表示工作模式为RAID/Mixed下的已配置的物理盘 · Unconfigured Drives:表示工作模式为RAID/Mixed下的未配置的物理盘 · HBA Drives:表示工作模式为HBA下的物理盘 · 物理盘缓存模式有以下三种 · Default:默认的物理盘的缓存模式 · Enabled:开启物理盘的缓存功能,开启后可以提高系统读写速度 · Disabled:禁用物理盘的缓存功能。组建RAID时,一般禁用磁盘自带缓存,防止意外掉电时磁盘自带缓存中的数据丢失 · 由于存储控制卡类型不同,部分存储控制卡不显示该选项 |
控制卡读写缓存(可选) |
以下PMC存储控制卡支持设置读写缓存比例 · RAID-P460-M4 · RAID-P460-B4 · RAID-P460-M2 · RAID-P460-B2 · RAID-P4408-Mf-8i-2GB · RAID-P4408-Ma-8i-2GB · RAID-P2404-Mf-4i-2GB |
配置方式 |
安装操作系统所需配置参数的配置方式,菜单选项有: · 自定义配置:手动配置RAID和安装操作系统的参数 · 导入配置:通过从Floppy(光盘)或U盘导入配置文件 注意:请谨慎选择导入配置,因为导入的配置信息会覆盖当前所有的RAID信息 |
镜像源 |
操作系统镜像的存储介质,包括光盘(物理光盘或HDM虚拟媒体)和U盘 |
驱动源 |
REPO镜像的存储介质,包括光盘(物理光盘或HDM虚拟媒体)和U盘 |
(2) 在“目标控制卡”下拉框中,选择需配置的存储控制卡。
(3) 确认“工作模式”选项是否符合要求。
¡ PMC存储控制卡支持RAID(Hide-RAW)、HBA模式和Mixed模式。
¡ LSI存储控制卡支持RAID模式。
表3-4 JBOD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JBOD |
显示当前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属性 · ON:启用JBOD。启用时磁盘为直通盘,允许不组RAID仍可以在OS下使用 · OFF:未启用JBOD,如果硬盘未组RAID,在OS下就无法使用 当该选项不显示时,说明该存储控制卡没有JBOD属性 |
(4) 如图3-5所示,选择安装操作系统的配置方式。
为了成功导入配置文件中的所有配置参数,请按照如下要求检查配置文件的匹配度:
· 当服务器安装多张存储控制卡时,需保证卡数量大于或等于配置文件里的卡数量,且配置文件的存储控制卡类型、模式和槽位需要和目标存储控制卡的类型、模式和槽位保持一致。
· 若服务器配置多张存储控制卡,未被选择安装OS的存储控制卡,导出配置可能会成功,导入配置可能会失败,如果导入配置失败,不影响后续安装OS。
· 配置文件中逻辑盘的成员盘在目标服务器对应的位置必须存在。
· 目标服务器中物理盘的状态与使用的存储控制卡的类型有关。
· 若安装的是PMC存储控制卡,则物理盘的状态必须是Raw、Ready或Online等。
· 若安装的是LSI存储控制卡,则物理盘的状态必须是Unconfigured Good、Unconfigured Bad或Online等。如果是HBA-LSI-9311-8i-A1-X卡,则物理盘的状态必须是Ready或Optimal等。如果是HBA-LSI-9300-8i-A1-X卡,物理盘的状态必须是Ready。
· 导入配置时默认使用物理盘的全部空间组成逻辑盘,即不对配置文件中的逻辑盘容量进行导入。
· 导入导出配置文件目前支持的U盘格式为FAT32或NTFS。
表3-5 全局写缓存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全局写缓存(可选) |
目标存储控制卡对应的所有物理盘的缓存模式。由于存储控制卡类型不同,部分存储控制卡不显示该选项。全局缓存模式有以下三种 · Enabled:开启所有物理盘的缓存功能,开启后可以提高系统读写速度 · Disabled:禁用所有物理盘的缓存功能。组RAID时,一般禁用物理盘自带的缓存,防止机房停电时磁盘自带缓存中的数据丢失 · Drive Specific:自定义开启/关闭单个物理盘的缓存功能 |
(5) 根据挂载镜像文件的存储介质,选择镜像源。
(6) (可选)选择驱动源,包括光盘(物理光盘或HDM虚拟媒体)和U盘。
· 当选择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系统类型的镜像时,仅支持FAT32格式U盘,系统镜像路径名(包含镜像名)不支持中文和空格。
· 当选择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系统类型的镜像时,仅支持FAT32和EXT2/3/4格式U盘,系统镜像路径名(包含镜像名)不支持空格。
· 当选择CentOS镜像时,仅支持FAT32和EXT2/3/4格式U盘分区,系统镜像路径名(包含镜像名)不支持中文和空格。FAT32格式U盘分区不支持文件大小超过4G的镜像文件。
· 在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7/6.8/6.9/6.10系统和CentOS 6.10系统前,请在镜像源所在U盘分区预留300M作为临时存储空间,建议在待安装镜像源的目录下仅保存一个.iso格式的镜像文件,否则可能导致安装失败。
· 当选择Ubuntu Server或CAS系统类型的镜像时,仅支持光盘。
· 当选择VMware ESXi系统类型的镜像时,支持FAT32和NTFS两种格式的U盘。
· 当选择Windows Server系统类型的镜像作为安装源时,仅支持NTFS格式U盘。
· 当选择Oracle Linux镜像时,仅支持EXT2/3/4格式U盘分区,系统镜像路径名(包含镜像名)仅支持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7)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RAID配置页面。
· 如果用户希望安装操作系统到物理盘上,可以直接在“创建RAID”页签单击<下一步>按钮,跳过RAID配置步骤,进入系统配置步骤。
· 热备盘设置功能当前仅机架设备P460控制卡支持(固件版本4.11),如果其他固件版本的存储控制卡使用热备功能异常,请对存储控制卡的固件版本进行升级。
(1) 如图3-6所示,单击“逻辑盘管理”页签,在逻辑盘管理页面中,可查看已配置的逻辑盘信息。
(2) 确认是否存在符合需求的逻辑盘。
a. 如已存在符合需求的逻辑盘,可跳过RAID配置步骤,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系统配置界面。
b. 如没有符合需求的逻辑盘,可点击“创建RAID”页签。
(3) 如图3-7所示,“创建RAID”页面中,显示了可正常配置RAID的物理盘。
(4) (可选)如需将服务器上所有Ready/Unconfigured Good状态的物理盘都单独的组成一个RAID 0,可以勾选“将剩下的所有Ready状态的物理盘配置成RAID0或Simple volume”后点击<创建>按钮。HBA-LSI-9311-8i-A1-X卡不支持该功能。
(5) 勾选待创建RAID的物理盘,单击<创建>按钮。
(6) 如图3-8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RAID的参数,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3-6 配置RAID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名称 |
待创建RAID的名称 |
RAID级别 |
待创建RAID的级别,关于RAID级别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服务器 存储控制卡用户指南》的“磁盘阵列和容错方法”章节 |
RAID容量 |
待创建RAID的容量,RAID容量默认支持最大容量,不支持用户修改 |
条带大小 |
写入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缺省为256KB |
方式 |
创建RAID的初始化方式 |
写缓存 |
配置RAID的写缓存配置,仅RAID卡支持设置此参数 |
读缓存 |
配置RAID的读缓存配置,仅RAID卡支持设置此参数 |
(7) 如图3-9所示,在“物理盘管理”页签中,可查看所有物理盘的状态。
(8) 确认待创建RAID的物理盘状态是否满足RAID配置需求。
· 对于PMC存储控制卡,可选择执行初始化和去初始化操作。
· 对于LSI存储控制卡,可选择执行设置JBOD状态操作,或单击<设置状态>按钮将异常状态的物理盘设置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
表3-7 物理盘管理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状态 |
l PMC存储控制卡的物理盘状态,常见的包括Online、Ready、Raw、Failed ¡ Online:表示已使用该物理盘创建了RAID ¡ Ready:表示该物理盘已初始化,可用于创建RAID ¡ Raw:表示该物理盘为裸盘,不支持创建RAID,初始化后可用于创建RAID ¡ Failed:表示该物理盘功能异常 ¡ Dedicated Hot-Spare:表示该物理盘已经被创建为Dedicated Hot-Spare类型热备盘,该类型热备盘支持同时做多个逻辑盘的热备盘成员;一个逻辑盘可以有多个相同类型热备盘成员 ¡ Auto Replace Hot-Spare:表示该物理盘已经被创建为Auto Replace Hot-Spare类型热备盘,该类型热备盘不支持同时做多个逻辑盘的热备盘成员,一个逻辑盘可以有多个相同类型热备盘成员 l LSI存储控制卡的物理盘状态,常见的包括Online、Offline、Unconfigured Good、Unconfigured Bad、JBOD、Unconfigured Good(Foreign)等 ¡ Online:表示已使用该物理盘创建了RAID ¡ Offline:表示离线状态 ¡ Unconfigured Good:表示该物理盘可用于创建RAID ¡ Unconfigured Bad:表示该物理盘功能异常 ¡ Ready:表示该物理盘可用于创建RAID ¡ Optimal:表示已使用该物理盘创建了RAID ¡ Failed:表示该物理盘功能异常 ¡ JBOD:表示该物理盘是直通盘,不组RAID仍可以在OS下使用 ¡ Unconfigured Good(Foreign):表示物理盘存在残留的RAID信息,手动删除残留的RAID信息后,该物理盘会切换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 |
初始化(可选) |
仅适用于PMC存储控制卡: · 在配置RAID前,需要对Raw状态的物理盘执行初始化操作 · 执行磁盘初始化操作后会擦除磁盘中的全部数据,并从磁盘中划分出一小部分区域存储RAID 信息 |
去初始化(可选) |
仅适用于PMC存储控制卡: · 当物理盘的上有残留的逻辑盘信息时,可尝试执行去初始化 · 执行磁盘去初始化操作后会清除磁盘上的全部数据(包括元数据)和保留空间,并移除系统分区,可让磁盘回到Raw状态 |
热备创建(可选) |
仅适用于机架设备P460卡: · 支持Dedicated Hot-Spare和Auto Replace Hot-Spare两种类型的热备盘创建 · 热备盘必须是SATA硬盘或SAS硬盘,所选硬盘最小容量不小于逻辑盘成员盘的最小容量,且硬盘接口和SSD属性要和逻辑盘成员盘的属性一致 · 除RAID 0外其他级别的逻辑盘都支持设置热备盘 · 物理盘必须要处于Ready状态 |
热备清除(可选) |
仅适用于机架设备P460卡:支持对Dedicated Hot-Spare和Auto Replace Hot-Spare状态热备盘进行批量清除,所选硬盘在执行清除操作后会回到Ready状态 |
热备添加(可选) |
仅适用于机架设备P460卡:支持对Dedicated Hot-Spare状态的物理盘(已经是部分逻辑盘的热备盘成员)进行热备盘添加,使其同时成为其他逻辑盘的热备盘成员 |
设置JBOD状态(可选) |
仅适用于LSI存储控制卡: · 当LSI存储控制卡处于RAID模式且JBOD属性为ON时,可以选择目标盘执行设置JBOD状态操作 · 执行设置JBOD状态操作后,开启该硬盘的直通功能 |
设置状态(可选) |
仅适用于LSI存储控制卡: · 当LSI存储控制卡处于RAID模式且JBOD属性为ON时,且物理盘处于Unconfigured Bad、Unconfigured Bad-F或JBOD状态时,可以单击<设置状态>按钮将物理盘设置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 · 当LSI存储控制卡处于RAID模式且JBOD属性为OFF时,且物理盘处于Unconfigured Bad或Unconfigured Good-F状态时,可以单击<设置状态>按钮将物理盘设置为Unconfigured Good状态 |
(9) (可选)勾选物理盘,点击<设置缓存>按钮,弹出如图3-10所示页面,配置物理盘写策略。
表3-8 物理盘设置缓存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设置缓存(可选) |
可以对物理盘的缓存模式进行设置,仅PMC存储控制卡支持该选项,且PMC的HBA卡和UN-RAID-P460-M4 RAID卡不支持设置 当基础配置中将全局写缓存选项设置为Drive Specific时,显示该选项。 物理盘缓存模式的选项包括: · Disabled(write through):写通模式。在数据更新时,同时写入缓存和物理盘,数据写入速度较慢 · Enabled(write back):回写模式。在数据更新时只写入缓存。只在数据被替换出缓存时,被修改的缓存数据才会被写到物理盘。因为不需要同时写入硬盘,数据写入速度快。但一旦更新后的数据未被写入硬盘时出现意外掉电,数据将无法找回 |
(10) 再次进入“逻辑盘管理”页签中,确认已配置的逻辑盘信息。
(可选)勾选逻辑盘,点击<设置缓存>按钮,弹出如图3-11或图3-12所示页面,配置逻辑盘的缓存模式。
表3-9 设置缓存参数说明
参数 |
说明 |
设置缓存(可选) |
对逻辑盘的读写策略进行设置。RAID卡配合超级电容,在系统意外掉电时,超级电容给缓存模块供电,可确保意外掉电后数据的完整性。仅支持数据掉电保护功能的存储控制卡显示此选项 缓存模式的选项包括: · Read ahead always/Enabled(read cache):始终预先读取。使用此策略后,从逻辑盘中读取所需数据时,会把后续数据同时读出放在缓存中,用户随后访问这些数据时可以直接在缓存中命中,将减少磁盘寻道操作,节省响应时间,提高了数据读取速度。要使用该策略,要求RAID卡支持数据掉电保护功能,且如果此时超级电容异常,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 No read ahead/Disabled(read cache):无预先读取。使用此策略后,RAID卡接收到数据读取命令时,才从逻辑盘读取数据,不会做预读取的操作 · Write back/Enabled(write back when protected by battery/ZMM):使用此策略后,当RAID卡BBU在位且状态正常时,RAID卡到逻辑盘的写操作会经过缓存中转(即回写方式);当RAID卡BBU不在位或BBU故障时,RAID卡到逻辑盘的写操作会自动切换为不经过缓存的直接写入(即写通方式) · Always write back/Enabled(write back):回写。使用此策略后,需要向逻辑盘写数据时,会直接写入缓存中。当控制器缓存收到所有的传输数据后,将给主机返回数据传输完成信号。要使用该策略,要求RAID卡支持数据掉电保护功能,且如果此时超级电容异常,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 Write through/Disabled(write through):写通。使用此策略后,RAID卡向逻辑盘直接写入数据,不经过缓存。当磁盘子系统接收到所有传输数据后,控制器将给主机返回数据传输完成信号。此种方式不要求RAID卡支持超级电容,即使超级电容故障,也无影响,缺点是写入速度较慢 |
(11)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系统配置页面。
· 根据用户安装的不同镜像,本页面可以配置的系统参数也不同。请用户根据实际场景完成操作。
· 安装VMware ESXi系统时,如果同时挂载REPO镜像,iFIST不支持选择和自动安装REPO镜像里的驱动。
(1) 根据检测到的镜像类型配置系统参数信息。
¡ 如图3-13所示,若镜像类型为Linux,在系统配置界面输入主机名称(可选)、root密码、User用户名、User密码,选择安装语言和网络类型。
表3-10 系统配置参数说明(Linux系统 )
参数 |
说明 |
镜像类型 |
显示用户挂载的镜像的类型,包含Microsoft Windows和Linux |
选择驱动 |
显示可以安装的驱动列表和FIST SMS。安装Windows、Redhat和CentOS系统时,界面会显示支持的iFIST自带的驱动选项,iFIST自带的驱动程序列表请参见《iFIST用户指南》中3.3节 |
系统类型 |
显示用户挂载的镜像对应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目前支持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CentOS、VMware ESXi、Ubuntu Server、CAS、Oracle Linux和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
系统镜像文件 |
显示待安装的系统镜像文件名称 |
主机名称(可选) |
待安装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主机名。若未输入主机名称,在Windows系统中,则由Windows自行分配;Linux系统中,则自动设置为localhost 需要注意的是: 当VMware ESXi系统的IPv4配置为DHCP时,不支持设置主机名 |
密码 |
进入操作系统的密码,若安装的是Linux系统,则该密码相当于root密码。 |
User用户名 |
配置User用户名 需要注意的是: · 该选项仅针对Linux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 VMware ESXi和CAS系统不支持User用户名配置 |
User密码 |
User用户进入操作系统的密码。该选项仅针对Linux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需要注意的是:VMware ESXi系统和CAS不支持User密码配置 |
选择安装语言 |
操作系统的安装语言,包括简体中文和English 需要注意的是: · 该选项仅针对Linux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 VMware ESXi和CAS系统不支持语言配置,默认为English |
平台语言 |
云计算管理平台语言,包括简体中文和English 需要注意的是:该选项仅针对CAS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
配置网络 |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网络地址获取类型,包括DHCP和Static · 当网络类型为DHCP时,操作系统自动从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 ¡ VMware ESXi系统的IPv6配置只支持DHCP ¡ CAS系统不支持DHCP · 当网络类型为Static时,需要手动设置IPv4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或IPv6地址、子网前缀长度和默认网关 ¡ IPv4默认网关可选,VMware ESXi、Ubuntu Server和CAS系统的默认网关必须和IPv4地址在同一网段 ¡ CAS系统不支持IPv6配置 ¡ 当Ubuntu Server的IPv4配置为Static时,不支持IPv6设置;IPv6配置为Static时,不支持IPv4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该选项仅针对Linux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
目标控制卡 |
将操作系统安装到指定存储控制卡上。当服务器安装了多张存储控制卡时显示该选项 |
目标盘 |
将操作系统安装在指定盘上 |
¡ 如图3-14所示,若镜像类型为Microsoft Windows,在系统配置界面选择驱动、镜像文件;输入主机名称(可选)、密码、密钥(可选);
表3-11 系统配置参数说明(Windows系统)
参数 |
说明 |
密钥(可选) |
用于安装操作系统的安装密钥 需要注意的是: 该选项仅针对Windows系统,其他系统不显示 |
主分区容量 |
待安装操作系统的逻辑盘的对应的容量 成功安装操作系统的最小容量要求为50GB,当物理内存较大时,建议主分区容量尽量设置为最大值。该选项仅针对Windows系统,Linux系统中不显示主分区容量,默认使用最大值,且RAID最小容量要求为80GB |
(2) 如图3-15所示,若系统类型为VMware ESXi,则只需要在系统配置界面输入主机名称(可选)、root密码,并选择网络类型。
(3) 选择目标盘,输入主分区容量(Linux类型的镜像不需要输入主分区容量,默认使用最大值),单击<下一步>按钮。
(1) 如图3-16所示,进入“审核配置”页面,确认配置信息是否正确。
a. 若正确,跳过如下步骤,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系统过程。
b. 若需要修改,可单击<上一步>按钮返回“系统配置”页面进行修改。
(2) (可选)如果需要导出操作系统以及RAID配置的参数配置,点击<导出配置>按钮,用户可以在“基础配置”页面选择“U盘导入”或者“Floppy导入”的方式分别导入xml文件以及img文件。为防止配置文件被修改,导出的配置文件(xml或者img格式)使用MD5加密。
iFIST-1.35及以前的版本会导出配置文件到U盘的根目录,iFIST-1.36及以后的版本会导出配置文件到U盘的/iFIST/OsInstall目录。
· 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请勿移除引导介质。
·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建议尽快安装相关驱动程序,以确保操作系统可以正常使用。
·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可能会出现多次自动重启。
·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系统第一启动项会变成HDD。用户可以登录HDM或进入BIOS Setup修改系统启动项,具体操作请参见《HDM用户指南》和《BIOS用户指南》。
如图3-17所示,iFIST的安装系统界面仅展示iFIST为了实现自动安装操作系统所执行的操作的进度,服务器自动重启后,才开始实际的系统安装。
系统安装过程中,不需要手动干预,安装完成后服务器会自动重启。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当用户首次使用HDM时,该如何配置HDM。
硬件设备管理系统(Hardware Device Management,以下简称HDM)是H3C自主研发的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HDM提供了丰富的特性:
· 丰富的管理接口
¡ 提供IPMI/HTTPS/SNMP/Redfish管理接口,满足多种方式的系统集成需求。
¡ 兼容IPMI1.5/IPMI2.0,提供标准的管理接口,可被标准管理系统集成。
· 远程维护手段
¡ 提供虚拟KVM(Keyboard、Video、and Mouse,键盘、视频和鼠标)、虚拟媒体等远程管理工具,使管理员能够方便地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 支持RAID的带外监控和配置,提升了RAID配置效率,简化了配置操作。
¡ 支持HDM\BIOS\RAID配置导入导出,提升了服务器远程管理效率。
· 故障监控与诊断
¡ 通过截屏和录像可以快速分析系统崩溃的原因。
¡ 支持Syslog报文、Trap报文和电子邮件上报告警,方便搜集服务器故障信息。
¡ HDM能对服务器进行全面精细的监控,并且提供丰富的告警和详细的日志,如CPU的内核温度、内存故障、硬盘故障、电压、风扇转速、电源故障等。
¡ 支持SHD(Smart Hardware Diagnosis,智能硬件诊断系统),SHD支持基于部件的精准故障诊断,方便部件故障定位和更换。
· 网络功能
¡ HDM支持最新的边带网络技术以及VLAN网络功能,通过边带网络可以支持更加灵活的管理组网。
¡ 支持NTP,帮助服务器同步网络时间,提高设备时间精度。
¡ 支持域服务器和目录服务器,简化服务器用户管理,并提高了用户管理的安全性。
· 安全管理
¡ 双镜像备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即使当前运行的软件完全崩溃,也可以从备份镜像启动。
¡ 多样化的用户安全接口,保证用户登录安全性。
¡ 支持多种证书的上传和替换,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智能电源管理
¡ 功率封顶功能有利于精确部署设备数量,合理分配资源。
¡ 节能设置和电源性能支持用户根据应用需求设置节能模式,降低能耗。
· 联合管理
¡ 支持服务器的批量管理,提高运维效率。
¡ 支持单台或批量添加服务器,满足多种需求。
· LCD液晶显示屏
¡ 部分服务器可选配3.5英寸可触摸LCD液晶显示屏,方便了服务器的临场巡检或维护。
¡ LCD显示屏直接从HDM获取服务器状态信息,方便快速了解服务器的健康状态。
在设置和使用HDM时,请考虑以下准则提高安全性(以下内容以HDM B05版本为例进行介绍):
· 优先使用专用网口对HDM进行管理配置。
· HDM不接入Internet。
· 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协议和端口。
· 定期审计操作日志。
· 设置防火墙黑名单和白名单规则。
¡ 用户可以单击[用户&安全/安全设置]菜单项,选择“防火墙”页签,进入防火墙页面,在该页面下设置防火墙黑名单和白名单规则。
· 上传SSL证书。
¡ 用户可以单击[用户&安全/安全设置]菜单项,选择“SSL证书”页签,进入SSL证书页面,在该页面下执行SSL证书上传操作。
· 开启并设置登录安全性信息功能,设置完成后,登录安全性信息会显示在登录页面。
¡ 用户可以单击[用户&安全/安全设置]菜单项,选择“登录安全性信息配置”页签,进入登录安全性信息配置页面,在该页面下开启并设置登录安全性信息功能。
· 创建多个具有较少权限的帐户,而不是创建具有所有权限的帐户。
¡ 用户可以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进入本地用户页面,在该页面下自定义用户权限。
· 保持HDM版本以及服务器固件版本处于最新状态。
在创建和更新用户帐户时,建议遵循以下密码准则。
· 在使用密码时。
¡ 不要记下或记录密码。
¡ 不要将密码告诉其他人。
¡ 不要使用由在字典中找到的单词组成的密码。
¡ 不要使用包含显而易见的文字的密码,如公司名、产品名、用户名或登录名。
¡ 定期更改密码。
¡ 将 H3C 默认凭据保存在安全的地方。
· 开启密码复杂度检查功能增强密码。开启该功能时,所有用户的密码设置需符合以下要求,否则密码设置无法通过检查。
¡ 密码长度为8~20个字符,仅支持字母、数字、空格和特殊字符`~!@#$%^&*()_+-=[]\{}|;':",./<>?,区分大小写。
¡ 至少包含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和数字中的两种字符。
¡ 至少包含一个空格或特殊字符。
¡ 不能与用户名或用户名的倒序相同。
¡ 需符合“禁用历史密码”要求。
登录HDM前,请先将HDM管理接口连接到网络,确保本地PC和服务器路由可达。
服务器支持以下两种HDM管理接口,详情请参考HDM网络设置,您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HDM管理接口。
· HDM共享网口:可以同时处理HDM管理流量和服务器业务数据流量的网络接口。
· HDM专用网口:专门用于处理HDM管理流量的网络接口,如图4-1所示。
图4-1 网络连接(以R4900 G3的HDM专用网口为例)
登录HDM前,需要先获取HDM管理IP地址(HDM专用网口/共享网口的IP地址)可以通过查看POST界面来获取HDM管理IP地址,如图4-2所示:
· HDM Shared IPv4:表示HDM共享网口的IPv4地址。
· HDM Dedicated IPv4:表示HDM专用网口的IPv4地址。
· HDM Shared IPv6:表示HDM共享网口的IPv6地址。
· HDM Dedicated IPv6:表示HDM专用网口的IPv6地址。
图4-2 HDM管理IP地址(以2.00.27版本BIOS为例)
缺省HDM管理IP地址如表4-1所示,登录后可参考HDM网络设置修改HDM管理IP地址。
表4-1 缺省HDM管理IP地址
接口 |
缺省IP地址 |
HDM共享网口 |
通过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分配IP地址 |
HDM专用网口 |
192.168.1.2/24 |
刀片服务器和AE模块的登录方法一致,本文以刀片服务器为例进行介绍。
本地PC通过局域网与主备OM模块的管理端口(MGMT)相连,如图4-3所示,管理端口(MGMT)具体位置参见OM模块前面板丝印。
HDM专用网口是专门用于处理HDM管理流量的网络接口,缺省IPv4地址为192.168.1.2/24,IPv6地址缺省通过DHCP自动获取。
刀片服务器和AE模块不支持专用网口。
HDM共享网口是可以同时处理HDM管理流量和服务器业务流量的网络接口,HDM共享网口缺省通过DHCP自动获取IP地址。
配置网络可能会影响HDM的正常访问,配置前请注意以下事项:
· 网口模式为正常模式时,请将HDM共享网口、专用网口和无线网络的IP地址配置在三个不同的网段,且IP地址不能相同,否则可能会引起网络故障。
· 请勿同时停用所有HDM网络接口,否则会导致用户无法访问HDM Web界面。
· 修改HDM网络配置后,浏览器会话将断开连接,可能需要等待数分钟后,才能重新连接HDM Web界面。
· 修改HDM网络配置后,请等待配置生效后再对服务器进行重启操作。
· 配置前请确认已将HDM专用网口连接到网络。
· 通过DHCPv6方式或无状态自动配置方式配置IPv6地址,只支持64位子网前缀长度。
· 如果使用IPv6地址无法正常访问HDM Web,请先关闭代理服务器。
· 网口自适应模式开启后,只有当网口状态处于主用时,才能进行IPv4配置和IPv6配置,配置生效后,会自动同步到其它网口。
(1) 单击[HDM设置/网络设置]菜单项,选择“专用网口”页签,进入专用网口页面。
(2) 单击<配置>按钮,进入专用网口配置页面。
(3) 在IPv4配置栏,配置以下参数,如图4-4所示。
(4) 选择启用IPv4配置。
(5) 开启“自动获取IP地址”功能以启用DHCPv4功能;如果要配置静态IPv4地址,则关闭该功能,并在后续的地址栏中输入相关信息。
(6) 单击<保存>按钮,完成操作。
(1) 单击[HDM设置/网络设置]菜单项,选择“专用网口”页签,进入专用网口页面。
(2) 单击<配置>按钮,进入专用网口配置页面。
(3) 在IPv6配置栏,配置下列参数,如图4-5所示。
(4) 选择启用IPv6配置。
(5) 开启“自动获取IP地址”功能以启用DHCPv6功能;如果要配置静态IPv6地址,则关闭该功能,并在后续的地址栏中输入相关信息。
(6) 单击<保存>按钮,完成操作。
(1) 单击[HDM设置/网络设置]菜单项,选择“专用网口”页签,进入专用网口页面。
(2) 单击<配置>按钮,进入专用网口配置页面。
(3) 在VLAN设置栏,配置下列参数,如图4-6所示。
(4) 选择启用VLAN设置,并输入相关信息;如果要停用,则关闭该功能。
(5) 单击<保存>按钮,完成操作。
(1) 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HDM管理IP地址访问HDM Web界面。
(2) 输入默认用户凭据,然后单击登录。缺省用户名和密码如表4-2所示,登录后可参考HDM管理用户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表4-2 HDM本地用户缺省用户名和密码
类型 |
缺省值 |
用户名 |
admin |
密码 |
Password@_ |
· 默认访问设置值适用于大多数环境。通过使用在访问设置页上修改的值,可以为特殊环境自定义HDM外部访问方法。
· 在访问设置页上输入的值适用于所有HDM用户。
查看服务:通过本功能可以查看HDM所提供服务的详细信息。若要了解支持Remote-XDP以及iHDT服务的机型,可以参考《HDM用户指南》。
(1) 单击[远程服务/服务设置]菜单项,进入“服务设置”页面,如图4-7所示。
(2) 在列表可查看服务名称等信息。
(3) 在列表中选择一个服务,单击操作栏的查看按钮,在弹出的页面中可以查看服务的详细信息,如图4-8所示。
(4) 在服务会话页面可进行以下两种操作:
¡ 返回服务页面:单击<关闭>按钮,返回服务页面。
¡ 结束指定会话:选择一个会话,单击<删除>按钮,结束该会话。
· 名称:HDM所提供服务的名称,包括:
¡ CD-Media:支持通过HDM访问虚拟媒体CD/DVD。
¡ FD-Media:支持通过HDM访问虚拟媒体软盘。
¡ HD-Media:支持通过HDM访问虚拟媒体硬盘/USB存储设备。
¡ iHDT:支持使用HDT(Hardware Debug Tool,硬件调试工具)客户端进行调试功能。
¡ IPMI:支持使用RMCP/RMCP+方式连接HDM。
¡ KVM:支持使用远程控制台。
¡ Remote_XDP:支持远程连接XDP接口进行调试功能。
¡ SNMP:支持使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连接HDM。
¡ SSH:支持使用SSH连接HDM。
¡ Telnet:支持使用远程登录服务连接HDM。
¡ VNC:支持使用VNC客户端远程控制台。
¡ Web:支持访问HDM Web界面。
· 状态:该服务运行的状态,包括“开启”和“禁用”。“开启”表示该服务已启用,“禁用”表示该服务未启用。
· 接口:该服务所使用的HDM网络接口,仅G3服务器支持显示此参数。
¡ eth0表示HDM共享网络接口。
¡ eth1表示HDM专用网络接口。
¡ both表示HDM共享网络接口和专用网络接口,如果是Bonding模式,该接口为Bond0, Bond0表示HDM Bonding网络接口。
· 非安全端口:该服务所使用的未加密的通信端口。
· 安全端口:该服务所使用的经加密的端口号。
· 超时:服务会话的超时时间,单位为分钟。超时后,使用该服务的会话会自动断开。
· 最大会话:该服务所允许的最大会话数。
· 会话ID:表示该会话在所有HDM服务的编号。如果标*,表示该会话为访问当前Web端的客户端IP建立的会话。
· 会话类型:表示该会话所采用的协议类型或服务类型。
· 用户编号:当前用户在[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用户列表的编号,非“本地用户”或“域用户”的用户编号为0。
· 用户名:当前用户的名字。
· IP地址:当前用户的IP地址。
· 用户权限:当前用户所拥有的访问权限。
· SSH和Telnet服务使用相同的超时时间。如果用户设置SSH的超时时间,此值将会被Telnet服务采用,反之亦然。
· ipmitool工具发送IPMI命令使用623端口,若修改IPMI默认非安全端口号,发送IPMI命令时需加-p参数指定端口号。
· 不同机型支持的服务类型不完全一样,具体差异请以界面显示为准。
通过本功能可以修改HDM所提供服务的配置参数。
(1) 单击[远程服务/服务设置]菜单项,进入“服务设置”页面,如图4-7所示。
(2) 在服务列表中选择一个服务,单击操作栏的修改按钮,弹出“修改服务”对话框,如图4-9所示。
(3) 在对话框中根据需要修改服务的当前状态、端口号和超时时间等参数。
(4) (仅适用于iHDT服务)单击<重启>按钮会重启iHDT服务。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非安全端口:该服务所使用的未加密的通信端口,取值范围为1~65535,VNC的取值范围为100~65535,缺省情况如表4-3所示。
· 安全端口:该服务所使用的经加密的端口号,取值范围为1~65535,缺省情况如表4-3所示。
服务名称 |
缺省的非安全端口号 |
缺省的安全端口号 |
CD-Media |
5120 |
5124 |
FD-Media |
5122 |
5126 |
HD-Media |
5123 |
5127 |
iHDT |
6123 |
N/A |
IPMI |
623 |
N/A |
KVM |
7578 |
7582 |
Remote_XDP |
6868 |
N/A |
SNMP |
161 |
N/A |
SSH |
N/A |
22 |
Telnet |
23 |
N/A |
VNC |
5900 |
N/A |
Web |
80 |
443 |
· 超时:服务会话的超时时间,单位为分钟。可以对Web、KVM、SSH、Telnet和VNC服务配置超时时间,取值范围和缺省情况如表4-4所示。
服务 |
超时时间取值范围 |
缺省超时时间 |
Web |
5~120分钟 |
30分钟 |
KVM |
5~30分钟 |
30分钟 |
SSH |
1~30分钟 |
10分钟 |
Telnet |
1~30分钟 |
10分钟 |
VNC |
5~30分钟 |
10分钟 |
· 如果用户修改了Web服务的端口号,请使用http://ip_address:port或https://ip_address:secure-port地址格式进入HDM Web登录界面,如:https://192.168.50.81:8080。
· HDM支持单独关闭Web服务的非安全端口,如果关闭Web服务的非安全端口,会导致非加密模式的H5 KVM无法访问。
· 如果用户修改了Remote_XDP服务的端口号,同时需要修改OpenIPC客户端的端口号设置,修改位置:安装目录\OpenIPC\Config\SKX\ SKX_ASD_JTAG.xml。
· 修改服务配置后,该服务会自动重启。这个过程中,已活动的服务会话会断开,该服务在自动重启期间将短暂不可用。
· 开启iHDT服务前请先确认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
· 不同机型支持的服务类型不完全一样,具体差异请以界面显示为准。
自定义用户的网络权限,通过本功能可以为CustomRole1~CustomRole5配置名称和操作权限。
仅HDM-2.03及以上版本支持自定义用户权限。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进入本地用户页面。
(2) 单击角色权限右侧的图标,可以修改CustomRole 1~CustomRole 5的权限名称。
(3) 在自定义权限栏配置CustomRole1~CustomRole5的操作权限,如图4-10所示。
(4) 单击<保存>按钮,完成操作。
· 角色权限:角色组的网络权限。
· CustomRole1~CustomRole5:管理员可以配置自定义权限组所拥有的名称和操作权限,缺省拥有查询的权限。权限组名称长度为1~16个字符,仅支持字母、数字、句点(.)、连接符(-)和下划线(_)和特殊字符(@),区分大小写。
· 用户配置:包括本地用户配置、LDAP用户配置、AD用户配置、双因素认证、导入/导出配置和HDM联合管理的操作权限。
· 常规配置:包括设置资产标签、网络配置、NTP配置、SNMP配置和告警设置(SMTP、Trap、Syslog、应急诊断)、事件日志、操作日志、录像回放和安全面板设置的操作权限。
· 安全配置:包括服务配置、防火墙、SSL证书、登录安全性信息的操作权限。
· 远程控制:包括存储信息管理(RAID配置和物理盘管理)、系统资源监控设置、硬分区配置、KVM(电源控制、镜像挂载除外)、H5 KVM(电源控制、镜像挂载除外)、VNC密码管理、系统启动项、UID灯控制、SOL串口设置和MCA策略的操作权限。
· 远程媒体:包括虚拟媒体配置、KVM镜像挂载、H5 KVM镜像挂载的操作权限。
· 电源控制:包括电源管理、物理电源按钮控制、NMI控制和风扇配置的操作权限。
· 维护诊断:包括硬盘点灯、蓝屏快照、固件更新、恢复HDM配置、HDM主备切换、重启HDM、重启CPLD和服务U盘的操作权限。
· 查询:Administrator权限用户拥有查看所有信息的权限,非Administrator权限用户拥有查看除其他用户信息外的所有信息的权限。
· 配置自身:可以配置用户(仅限本地用户)自身的密码和SSH密钥。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进入本地用户页面。
(2) 单击<添加用户>按钮,弹出“添加用户”对话框,如图4-11所示。
(3) 在对话框中输入新用户的用户信息。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用户编号:用户的编号。
· 用户名:待创建的用户名称,长度为1~16个字符,仅支持字母、数字、句点(.)、连接符(-)和下划线(_)和特殊字符(@),区分大小写。
· 密码:用户的密码。密码需要符合的要求请参见密码准则。
· 用户访问:用户能否访问HDM Web界面。
¡ 已启用:表示该用户可以通过Web接口和IPMI接口访问HDM。
¡ 已停用:表示该用户不可以通过Web接口和IPMI接口访问HDM。
· 网络权限:用户所拥有的网络访问权限,包括以下权限。
¡ Administrator:管理员,对所有功能具有读取和写入权限。
¡ Operator:操作员,对所有功能具有读取权限,对部分功能具有写入权限,能执行日常的基础操作。
¡ User:用户,对部分功能具有读取权限,无法修改HDM配置。
¡ CustomRole1~CustomRole5:自定义权限组用户,管理员可以配置用户所拥有的权限。
¡ None:预设账户。
· 接口权限:选择用户是否拥有WEB和IPMI的权限。
¡ Administrator和Operator用户缺省拥有WEB和IPMI权限,且不支持修改。
¡ 其他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拥有以上所有权限。
· SNMP扩展权限:用户所拥有的SNMP的操作权限。开启SNMP扩展权限要求用户开启访问HDM权限且密码最小长度为8个字符
¡ 读取:用户拥有SNMP v3只读的权限,通过SNMP进行GET操作,并且可接收Trap消息。
¡ 读/写:用户拥有SNMP v3读写的权限,通过SNMP进行GET以及SET操作,并且可接收Trap消息。
· SNMP v3鉴权算法:支持的鉴权算法为SHA、MD5,缺省值为SHA。
· SNMP v3加密算法:支持的加密算法为DES、AES,缺省值为DES。
· 电子邮件ID:HDM用户作为收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
¡ 该功能需要和告警设置页面中的告警邮件配置配合使用。
¡ 该邮箱地址可用于忘记登录密码时找回密码。
¡ 请输入长度不超过63位字符的合法邮箱地址。
· SSH密钥:SSH密钥由登录HDM命令行的客户端工具生成,生成密钥时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设置密码。如果设置,上传SSH密钥后,该用户登录HDM命令行时无需输入用户密码,只需要输入设置的密码;如果不设置,上传SSH密钥后,该用户可以免密登录HDM命令行。当前支持RSA、ECDSA和ED25519格式的密钥。
¡ 当密钥格式为RSA时,支持长度为1024位、2048位、4096位。
¡ 当密钥格式为ECDSA时,支持长度为256位、384位、521位。
¡ 当密钥格式为ED25519时,支持长度为256位。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进入本地用户页面。
(2) 在用户列表中选择一个用户,单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用户”对话框,如图4-12所示。
(3) 在“修改用户”对话框中,输入需修改的用户配置信息。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当前已存在会话的用户,不支持修改该用户的用户名。
(1) 单击[配置/用户配置]菜单项,进入用户配置页面。
(2) 在用户列表中选择一个用户,单击<删除>按钮,跳出对话框。
(3) 在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不允许删除当前已存在会话的用户。
用户的网络权限,不同机型支持的功能不完全一样,具体差异请以界面显示为准。
表4-5 HDM用户权限列表
模块/功能 |
Administrator |
Operator |
User |
|
用户配置 |
本地用户配置 |
√ |
╳ |
╳ |
LDAP配置 |
√ |
╳ |
╳ |
|
AD配置 |
√ |
╳ |
╳ |
|
双因素认证 |
√ |
╳ |
╳ |
|
导入/导出配置 |
√ |
╳ |
╳ |
|
HDM联合管理 |
√ |
╳ |
╳ |
|
常规配置 |
设置资产标签 |
√ |
√ |
╳ |
配置专用网口 |
√ |
√ |
╳ |
|
配置共享网口 |
√ |
√ |
╳ |
|
DNS配置 |
√ |
√ |
╳ |
|
设置网口模式 |
√ |
√ |
╳ |
|
设置LLDP |
√ |
√ |
╳ |
|
无线管理 |
√ |
√ |
╳ |
|
设置NTP服务器 |
√ |
√ |
╳ |
|
SNMP配置 |
√ |
√ |
╳ |
|
邮件通知设置 |
√ |
√ |
╳ |
|
Trap设置 |
√ |
√ |
╳ |
|
Syslog设置 |
√ |
√ |
╳ |
|
事件日志设置(策略设置、保存、清除) |
√ |
√ |
╳ |
|
保存或清除操作日志 |
√ |
√ |
╳ |
|
录像回放设置(设置、查看、下载) |
√ |
√ |
╳ |
|
安全面板设置 |
√ |
√ |
╳ |
|
安全配置 |
服务配置 |
√ |
√ |
╳ |
防火墙配置 |
√ |
√ |
╳ |
|
SSL证书配置 |
√ |
√ |
╳ |
|
PFR固件保护配置 |
√ |
√ |
╳ |
|
登录安全性信息配置 |
√ |
√ |
╳ |
|
远程控制 |
存储信息管理(RAID配置、物理盘管理) |
√ |
√ |
╳ |
系统资源监控告警阈值设置 |
√ |
√ |
╳ |
|
硬分区配置 |
√ |
√ |
╳ |
|
KVM控制台(电源控制、镜像挂载除外) |
√ |
√ |
╳ |
|
H5 KVM控制台(电源控制、镜像挂载除外) |
√ |
√ |
╳ |
|
VNC密码管理 |
√ |
√ |
╳ |
|
设置系统启动项 |
√ |
√ |
╳ |
|
SOL串口配置 |
√ |
√ |
╳ |
|
UID灯设置 |
√ |
√ |
╳ |
|
MCA策略配置 |
√ |
√ |
╳ |
|
远程媒体 |
虚拟媒体配置 |
√ |
√ |
╳ |
KVM镜像挂载 |
√ |
√ |
╳ |
|
H5 KVM镜像挂载 |
√ |
√ |
╳ |
|
电源控制 |
设备上下电 |
√ |
√ |
╳ |
NMI控制 |
√ |
√ |
╳ |
|
电源配置(工作模式、AC恢复配置) |
√ |
√ |
╳ |
|
挂耳电源按钮屏蔽 |
√ |
√ |
╳ |
|
电源功率配置(总功率告警阈值、功率封顶) |
√ |
√ |
╳ |
|
风扇配置 |
√ |
√ |
╳ |
|
节能设置 |
√ |
√ |
╳ |
|
维护诊断 |
设置硬盘定位灯 |
√ |
╳ |
╳ |
事件日志设置(策略设置、保存、清除) |
√ |
╳ |
╳ |
|
保存操作日志 |
√ |
╳ |
╳ |
|
固件更新 |
√ |
╳ |
╳ |
|
恢复HDM配置 |
√ |
╳ |
╳ |
|
重启HDM |
√ |
╳ |
╳ |
|
HDM主备切换 |
√ |
╳ |
╳ |
|
重启CPLD |
√ |
╳ |
╳ |
|
服务U盘设置 |
√ |
╳ |
╳ |
|
查询 |
查看基本信息 |
√ |
√ |
√ |
查看基本状态 |
√ |
√ |
√ |
|
查看设备健康状态 |
√ |
√ |
√ |
|
查看用户会话 |
√ |
√ |
√ |
|
查看存储信息 |
√ |
√ |
√ |
|
查看系统信息 |
√ |
√ |
√ |
|
查看温度 |
√ |
√ |
√ |
|
查看风扇配置信息 |
√ |
√ |
√ |
|
查看系统启动项信息 |
√ |
√ |
√ |
|
查看系统资源监控信息 |
√ |
√ |
√ |
|
一键收集查看并下载 |
√ |
√ |
√ |
|
查看事件日志 |
√ |
√ |
√ |
|
查看操作日志 |
√ |
√ |
√ |
|
查看蓝屏快照 |
√ |
√ |
√ |
|
查看录像回放 |
√ |
√ |
√ |
|
查看专用网口 |
√ |
√ |
√ |
|
查看共享网口 |
√ |
√ |
√ |
|
查看DNS配置 |
√ |
√ |
√ |
|
查看网口模式 |
√ |
√ |
√ |
|
查看LLDP信息 |
√ |
√ |
√ |
|
查看无线网络管理信息 |
√ |
√ |
√ |
|
查看本地用户自身配置 |
√ |
√ |
√ |
|
查看其他本地用户配置 |
√ |
╳ |
╳ |
|
查看NTP服务器 |
√ |
√ |
√ |
|
查看LDAP配置 |
√ |
√ |
√ |
|
查看AD配置 |
√ |
√ |
√ |
|
查看SNMP配置 |
√ |
√ |
√ |
|
查看告警设置 |
√ |
√ |
√ |
|
查看服务配置信息 |
√ |
√ |
√ |
|
查看防火墙配置 |
√ |
√ |
√ |
|
查看PFR固件保护设置 |
√ |
√ |
√ |
|
查看SSL证书 |
√ |
√ |
√ |
|
查看UID灯状态 |
√ |
√ |
√ |
|
查看系统启动项 |
√ |
√ |
√ |
|
查看SOL串口信息 |
√ |
√ |
√ |
|
查看虚拟媒体信息 |
√ |
√ |
√ |
|
查看安全面板设置 |
√ |
√ |
√ |
|
查看服务U盘设置 |
√ |
√ |
√ |
|
查看登录安全性信息 |
√ |
√ |
√ |
|
查看双因素认证信息 |
√ |
√ |
√ |
|
查看安全模块信息 |
√ |
√ |
√ |
|
查看电源状态 |
√ |
√ |
√ |
|
查看电源信息 |
√ |
√ |
√ |
|
查看电源配置(工作模式、AC恢复配置) |
√ |
√ |
√ |
|
电源功率配置(总功率告警阈值、功率封顶) |
√ |
√ |
√ |
|
查看历史功率信息 |
√ |
√ |
√ |
|
查看开机自检码信息 |
√ |
√ |
√ |
|
查看风扇配置 |
√ |
√ |
√ |
|
查看节能设置 |
√ |
√ |
√ |
|
查看HDM联合管理信息 |
√ |
√ |
√ |
|
语言切换 |
√ |
√ |
√ |
|
查看联机帮助 |
√ |
√ |
√ |
|
刷新功能 |
√ |
√ |
√ |
|
查看最新事件消息 |
√ |
√ |
√ |
|
退出登录 |
√ |
√ |
√ |
|
配置自身 |
修改当前登录用户的密码和SSH密钥(仅限于本地用户) |
√ |
√ |
√ |
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型目录访问协议)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目录访问协议,以实现资源信息的高效管理。通过本功能,您可以启用LDAP认证并制定访问策略。完成配置后,您可以用LDAP目录服务器中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访问HDM。
通过本功能可以对LDAP功能进行详细配置,并添加LDAP角色组。添加成功后,可以通过角色组里的用户可以直接访问HDM。
启用LDAP功能之前,确保已有可以正常访问的LDAP服务器,如果没有,请参考《HDM用户指南》中11.4节LDAP配置。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选择“域用户”页签,进入域用户页面,如图4-13所示。
(2) 单击LDAP配置栏的<高级设置>按钮,跳出LDAP设置对话框,如图4-14所示。
图4-14 LDAP高级设置
(3) 在对话框中勾选LDAP认证的<启用>选项,并配置相关信息。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加密类型:无加密表示LDAP和服务器之间建立的是无加密连接。SSL表示LDAP和服务器之间建立的是SSL连接。
· 通用名称类型:IP地址或域名地址。
· 服务器地址:LDAP服务器的系统地址。支持IPv4地址、IPv6地址和域名。
· 端口号:与LDAP服务器建立连接使用的指定端口号。对于SSL连接,缺省端口号为636;对于其他连接,缺省端口号为389;端口号范围为1~65535,请确保与其他服务不冲突。
· Bind DN:绑定LDAP服务器和HDM的LDAP用户的DN信息,主要包括CN信息(或UID信息)、OU信息和DC信息,字段之间以英文逗号隔开,长度最大支持255个字节。
¡ CN:用户登录名。
¡ UID:用户ID。
¡ OU:组织单位信息,输入时从低级组织到高级组织。
¡ DC:用户所属的域名信息。
· 密码:Bind DN中LDAP用户的登录密码。
· 用户搜索库:在LDAP服务器中搜索Bind DN中LDAP用户的文件夹路径,长度最大支持255个字节。
· 用户登录属性:LDAP服务器识别用户的方法,支持CN或UID两种方法,需要和Bind DN中的LDAP用户信息保持一致。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选择“域用户”页签,进入域用户页面。
(2) 单击LDAP配置栏的<添加角色组>按钮,完成操作。
(3) 在对话框中配置相关信息,如图4-15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选择“域用户”页签,进入域用户页面。
(2) 在角色组列表选择一个角色组,单击<修改>按钮,完成操作。
(3) 在对话框中根据需要修改相关信息,如图4-16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4-16 修改LDAP用户组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选择“域用户”页签,进入域用户页面。
(2) 在角色组列表选择一个角色组,单击<删除>按钮,完成操作。
· 角色组ID:角色组编号。
· 角色组名称:LDAP服务器里已存在的角色组的名称。
· 角色组搜索库:角色组在LDAP服务器中搜索的文件夹路径,长度最大支持255个字节。
· 角色组权限:该角色组对应的网络权限。
启用AD认证并制定访问策略后,可以通过AD目录服务器中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访问HDM。
通过本功能可以启用AD配置功能,添加AD角色组。添加成功后,可以通过角色组里的用户可以直接访问HDM。
启用AD功能之前,确保已有可以正常访问的AD服务器。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选择“域用户”页签,进入域用户页面,如图4-13所示。
(2) 单击AD配置栏的<高级设置>按钮,跳出AD设置对话框,如图4-17所示。
图4-17 AD设置
(3) 在对话框中勾选活动目录认证的<启用>选项,并配置相关信息。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机密用户名:指定 AD服务器的用户名。
¡ 仅支持数字、字母,必须以字母开头。
¡ 最大长度支持64个字符,可以为空。
· 机密用户名密码:指定AD服务器的密码。
¡ 长度为6~96个字符,可以为空。
· 用户域名:指定机密用户的域名。
· 域控制服务器地址:AD服务器的地址,支持IP地址和域名地址,第一组地址不能为空。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选择“域用户”页签,进入域用户页面,如图4-13所示。
(2) 在角色组列表选择一个空栏位,单击<添加>按钮,弹出添加AD角色组对话框,如图4-18所示。
图4-18 添加AD角色组
(3) 在对话框中配置相关信息。
(4) 单击< 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选择“域用户”页签,进入域用户页面。
(2) 在角色组列表选择一个角色组,单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AD角色组对话框,如图4-19所示。
图4-19 修改AD角色组
(3) 在对话框中根据需要修改相关信息。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1) 单击[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选择“域用户”页签,进入域用户页面。
(2) 在角色组列表选择一个角色组,单击<删除>按钮,弹出删除确认对话框。
· 角色组ID:角色组编号。
· 角色组名称:AD服务器里已存在的角色组的名称。
¡ 仅支持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_)和(-)。
¡ 长度为1~64个字符。
· 角色组域名:角色组所在的域。
¡ 仅支持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_)、(-)和(.)。
¡ 最大长度支持255个字符。
· 角色组权限:该角色组对应的网络权限。
当用户不在办公室,但需要登录HDM来维护服务器时,需要保证用户当前使用环境需要和HDM的网络正常通信。
(1) 在浏览器内输入HDM的IP地址。
(2) 在登录页上,输入本地用户登录名和密码,然后单击<登录>按钮进入HDM。
(3) 通过HDM远程维护和管理服务器。
HDM 界面中主要分为基本概况、快捷访问、设备健康等模块,可以直观的了解服务器当前的基本状况,如图5-1所示。
· 设备状态:服务器整体的健康状态。
¡ 正常:HDM监测的服务器所有组件均正常运行。
¡ 紧急、
严重:HDM监测的服务器部分组件发生故障。
· UID状态:服务器UID灯的状态。
¡ 开启:服务器UID灯蓝色常亮,表示服务器被选中。
¡ 闪烁:服务器UID灯蓝色闪烁,表示服务器正在进行固件更新,或者远程控制台被打开。
¡ 关闭:服务器UID灯熄灭,表示服务器未被选中。
¡ 严重:表示对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可能中断部分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业务中断。
¡ 紧急:表示可能会使服务器下电,系统中断。需要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 设备信息
¡ 主机名:服务器的主机名称。
¡ 产品序列号:服务器的产品唯一编码。
¡ UUID:服务器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 典配模型:服务器的典配模型名称。
¡ HDM固件版本:当前HDM固件版本。
¡ BIOS固件版本:当前BIOS固件版本。
¡ 服务器名称:服务器的名称,缺省为空,此参数是否显示和服务器型号有关。
¡ IPv4地址:用户访问HDM的网络接口的IPv4地址。
- 网口模式为Bonding模式时,表示HDM Bond0网络接口。
- 网口模式为正常模式或网口自适应模式时,表示HDM共享网口和HDM专用网口。
- 仅部分产品支持网口模式。
· 设备健康状态:指示服务器各组件的具体状态。
¡ 正常:组件运行正常。
¡ 严重:组件性能显著下降。
¡ 紧急:服务器可能会自动关机以防止组件被损坏。
各组件健康状态如表5-1所示:
组件 |
状态 |
状态含义 |
处理器 |
处理器正常 |
|
· CPU产生过温告警 · CPU配置错误 |
||
· CPU产生极限温度告警 · CPU发生不可恢复错误 · 主CPU不在位 · CPU错误导致BIOS卡在POST阶段 |
||
内存 |
内存正常 |
|
· 全部内存不在位或全部内存被隔离 · 内存发生不可恢复错误 · 内存插法错误或发生兼容性错误 |
||
内存错误导致BIOS卡在POST阶段 |
||
风扇 |
风扇冗余正常(非关键位置风扇异常) |
|
风扇冗余异常(2个及以上关键位置风扇异常) |
||
电源 |
电源工作正常 |
|
电源发生严重错误 |
||
存储 |
逻辑盘、物理盘和存储控制卡都处于正常状态 |
|
· 逻辑盘出现错误 · 物理盘出现严重错误 · 存储控制卡出现错误 |
||
PCIe设备 |
PCIe设备(网卡、GPU、FC HBA卡、QAT卡和FPGA卡)处于正常状态 |
|
PCIe设备(网卡、GPU、FC HBA卡、QAT卡和FPGA卡)出现bus uncorrectable error、bus fatal error或PCIe err错误 |
||
温度 |
组件温度未超过轻微阈值 |
|
组件温度达到严重阈值,未超过紧急阈值 |
||
组件温度达到紧急阈值 |
||
其他 |
所有部件处于正常状态 |
|
部件出现严重错误 |
||
部件出现紧急故障 |
登录到HDM页面,可以使用HDM页面中的虚拟按钮,如表5-2所示。
功能 |
图标 |
含义 |
服务器UID灯 |
UID灯蓝色常亮,表示服务器被选中 |
|
UID灯蓝色闪烁,表示服务器正在进行固件更新,或者远程控制台被打开 |
||
UID灯熄灭,表示服务器未被选中 |
||
服务器电源 |
服务器电源处于开启状态,单击可以切换服务器电源状态 · 立即重启:强制重启服务器。此过程不会断开服务器的电源 · 强制关机:立即强制关闭服务器,此操作与长按服务器前面板上的电源按钮5秒以上效果相同。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正常关机:正常关闭服务器,即先关闭操作系统,再关闭电源。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开机:正常启动服务器 · 关机并重新开机:立即强制重启服务器。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
服务器电源处于关闭状态,单击可以切换服务器电源状态 |
||
语言 |
单击可以切换界面语言为中文 |
|
单击可以切换界面语言为英文 |
||
告警信息 |
单击可以查看告警信息详情 |
|
用户 |
· 当前登录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登录时间和所有在线用户信息 · 单击<查看详情>可以查看所有在线用户信息 · 单击<退出登录>可以退出登录 |
|
刷新 |
单击可以刷新界面 |
|
联机帮助 |
单击可以打开联机帮助 |
在HDM首页的快捷访问功能下可以快速访问常用功能,包括网络设置、固件更新、一键收集、配置管理和远程控制台。
(1) 单击[首页]菜单项,进入首页页面。
(2) 单击对应的图标,进入相对应页面,各功能的详细介绍请参见对应页面的联机帮助。
(3) 访问远程控制台前,请先选择KVM或H5 KVM,再单击<启动>按钮。启动的KVM或H5 KVM模式以使用HDM远程控制台章节的设置为准。
电源控制实现了远程控制服务器电源状态的功能。通过本功能可以查看当前服务器的电源状态,并执行电源控制和是否屏蔽挂耳上电源按钮的操作。
· 下列参数中,除“正常关机”外的其他关机方式可能会损坏用户的程序或者未保存的数据,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操作方式。
· 仅G5系列服务器(刀片服务器除外)支持屏蔽挂耳上电源按钮的功能,开启此功能后,挂耳上的电源按钮将会失效,无法控制服务器电源。
(1) 单击[系统管理/电源管理]菜单项,进入电源管理页面,如图5-2所示。
(2) “目前主机状态”后的字样即为当前服务器电源的状态。
(3) 单击虚拟电源按钮,完成操作。
(4) 选择是否开启“屏蔽挂耳上电源按钮的功能”。
· 立即重启:强制重启服务器。此过程不会断开服务器的电源。
· 强制关机:立即强制关闭服务器,此操作与长按服务器前面板上的电源按钮5秒以上效果相同。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正常关机:正常关闭服务器,即先关闭操作系统,再关闭电源。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开机:正常启动服务器。
· 关机并重新开机:立即强制重启服务器。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本功能可以设置CPU、内存、磁盘、网络带宽的占用率告警阈值,并查看对应的资源使用信息。当资源占用率超过告警阈值时,系统会产生告警;恢复正常时,系统会解除告警。告警日志和解除告警日志都可以在事件日志中查看。
· 网络带宽占用率告警阈值在HDM Web不可配置,需要通过IPMI命令设置,具体操作请参见《IPMI基础命令参考手册》。
· 使用本功能时需要在操作系统侧安装并运行FIST SMS,具体操作请参考《FIST SMS用户指南》。
(1) 单击[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监控]菜单项,进入系统资源页面。
(2) 单击<高级设置>按钮,设置CPU、内存、磁盘的占用率告警阈值,如图5-3所示。
(3) 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4) 查看资源使用信息,如图5-4所示。
· CPU占用率:运行程序消耗的CPU资源比例。
· 内存占用率:所有进程占用的内存比例。
· 磁盘占用率:磁盘分区中已使用的空间占整个分区空间的比例、磁盘分区路径、已使用容量及磁盘分区总容量。
· CPU占用率告警阈值(%):CPU占用率告警触发的阈值。
· 内存占用率告警阈值(%):内存占用率告警触发的阈值。
· 磁盘占用率告警阈值(%):磁盘分区占用率告警触发的阈值。
用户若想要从HDM远程访问服务器,并进入服务器已安装的操作系统中,可以通过HDM远程控制台进入。
(1) 登录到HDM。
(2) 单击[远程服务/远程控制台]菜单项,进入远程控制台页面。或者直接在HDM首页的快捷访问功能下还用远程控制台。
(3) 选择KVM或H5 KVM启动模式启动。
该功能用于登录远程控制台,通过远程控制台,可以远程连接到服务器完成配置管理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等操作。
HDM目前支持KVM、H5 KVM和VNC三种类型的远程控制台。本章节主要介绍如何使用KVM、H5 KVM远程控制台,以及如何修改VNC登录密码。
· 启动VNC远程控制台之前需要先安装VNC客户端。
· H5 KVM不需要配置环境,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
· 本地PC访问服务器时,建议不要同时使用多个浏览器打开该服务器的远程控制台。
· 本地PC访问服务器时,建议不要同时使用KVM和H5 KVM打开服务器的远程控制台。
启动远程控制台前,请检查以下配置:
· 确认用户是否拥有远程控制权限,可通过[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菜单项修改用户权限。
· 必须先开启KVM服务才能使用KVM功能,H5 KVM需同时开启WEB和KVM服务。可通过[远程服务/服务设置]菜单项开启KVM和WEB服务。
(1) 单击[远程服务/远程控制台]菜单项,进入远程控制台页面,如图5-5所示。
(2) (可选)单击<配置>按钮,在对话框中选择KVM和H5 KVM的启动模式。
(3) (可选)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4) 单击<启动KVM>或<启动H5 KVM>按钮,弹出远程控制台窗口,本文以H5 KVM为例。
· H5 KVM支持加密模式和非加密模式,两种模式在操作上没有任何差别,差别仅体现在数据安全性和传输速度上。
· 独占模式:
¡ 若您直接启动了远程控制台,如图5-6所示。则说明您是当前唯一一个启动远程控制台的用户,您具有完全控制权限。
¡ 如果其他用户已启动远程控制台,则您无法启动该远程控制台。
· 共享模式:
¡ 若您直接启动了远程控制台,如图5-6所示。则说明您是当前唯一一个启动远程控制台的用户(即主用户),您具有完全控制权限。当从用户向您申请权限时,您可能涉及以下操作,如图5-7所示:
- 从用户向您申请访问权限时,您可以在30s内授予或拒绝授予访问权限。如果您授予了从用户完全控制权限,则您拥有的访问权限变为只读权限。如果您在30s之内未进行授予权限操作,则默认授予从用户只读权限。
- 您在关闭远程控制台窗口时,可以把完全控制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如果您在10s内未将访问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其他用户拥有的访问权限保持不变。
¡ 若您收到系统信息,提示您等待主用户授予您访问权限,则说明当前有其他用户在使用远程控制台,此时您是从用户,需要主用户授予您权限后才能使用远程控制台。您可能涉及以下操作,如图5-8所示:
- 如果主用户授予您完全控制权限,此时,您既能查看远程控制台,又能操作远程控制台。
- 如果主用户授予您只读权限,此时,您只能查看远程控制台视频、截屏和视频录制操作,但不能进行任何控制操作。
- 如果主用户拒绝了您的访问权限,系统会关闭KVM窗口,您需要重新启动远程控制台,申请访问权限。
- 如果主用户在30s内未选择授予您的访问权限,您将被授予只读权限。
· 独占模式:仅支持1个远程控制台会话,且拥有完全控制权限。
· 共享模式:支持多个(1主N从)远程控制台会话,只有主用户拥有完全控制权限。
· 加密模式:信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加密传输,以使他人无法查看或修改在网络上传送的数据。优点是数据传输安全性高。
· 非加密模式:信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不加密传输。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较快。KVM当前仅支持非加密模式。
· 完全控制权限:具有该权限的用户,既能查看远程控制台界面,又能操作远程控制台。
· 只读权限:具有该权限的用户,只能查看远程控制台视频、进行截屏和视频录制操作,但不能进行任何控制操作。
· 远程控制台最多支持4个会话。
· 远程控制台处于活动状态时,UID灯将闪烁。
启动KVM远程控制台后,您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台进行如下常用操作:
· 访问服务器:通过本功能,可以使用本地PC的键盘、鼠标和显示器访问服务器的BIOS和操作系统,实现对服务器的远程控制。
· 电源控制:通过本功能,可以在远程控制台界面开启或关闭服务器电源。
· 捕获画面:通过本功能,可以快速捕获远程控制台的当前画面。
· 录制视频:通过本功能,可以对远程控制台界面进行录像,并将录制的视频保存到本地。
· 使用虚拟媒体:通过本功能,可以在远程控制台上挂载虚拟介质,用于安装操作系统或传输文件。安装操作系统过程中请勿执行重启HDM、更新HDM或电源管理操作。
单击电源菜单,执行电源操作,各菜单项和电源图标的含义请参见下表所示。
表5-3 电源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立即重启 |
强制重启服务器。此过程不会断开服务器的电源 |
强制关机 |
立即强制关闭服务器,此操作与长按服务器前面板上的电源按钮5秒以上效果相同。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正常关机 |
正常关闭服务器,即先关闭操作系统,再关闭电源。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开机 |
正常启动服务器 |
关机并重新开机 |
关机并重新开机,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表5-4 电源图标
菜单项 |
含义 |
表示服务器电源开启 |
|
表示服务器电源关闭 |
(2) 单击远程控制台[选项/截屏]菜单项,弹出保存对话框,如图5-9所示。
(3) 选择文件保存路径,输入文件名。
(4) 单击<保存>按钮,完成操作。
(5) 单击远程控制台[视频录制/设置]菜单项,在弹出的录像设置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5-10所示,完成录制视频设置。
(6) 单击[视频录制/开始录制]菜单项,开始录制视频。
(7) 单击[视频录制/停止录制]菜单项,结束录制视频。
(8) 单击远程控制台[虚拟介质/虚拟介质向导]菜单项,弹出对话框,如图5-11所示。
(9) HDM支持软盘、CD/DVD、硬盘/USB设备三种虚拟媒体,执行以下操作完成虚拟介质挂载。
¡ 在CD 栏单击<浏览>按钮,选择客户端计算机上的CD/DVD文件或本地光驱,单击<连接>按钮完成虚拟CD/DVD挂载。
¡ 在软盘栏单击<浏览>按钮选择客户端计算机上的软盘文件,单击<连接>按钮完成虚拟软盘挂载。
¡ 在硬盘/USB栏单击<浏览>按钮,选择客户端计算机上的磁盘文件或本地USB设备,单击<连接>按钮完成虚拟硬盘/USB设备挂载。
¡ 在文件夹路径栏单击<浏览>按钮,选择客户端计算机上的需要挂载的文件夹(不要超过600M),在镜像路径栏单击<浏览>按钮,选择<浏览>按钮,选择客户端计算机上的需要制作成镜像文件的存放路径,点击<连接>按钮完成文件夹的挂载。注意文件夹路径与镜像的路径不能相同。
(10) 挂载成功后,如果要取消挂载,选中要取消挂载的文件所在的栏,单击<断开连接>按钮。
· 如果在HDM界面点击“退出登录”按钮确认登出,KVM也将会退出。
· 如果通过远程控制台挂载了虚拟介质,则在[远程服务/服务设置]中配置的KVM超时时间不会生效。
远程控制台包括以下菜单项。各菜单项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表5-5 虚拟介质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虚拟介质向导 |
选中此菜单项,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配置虚拟媒体。支持CD/DVD、软盘、硬盘/USB设备三种虚拟媒体 |
表5-6 键盘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Ctrl+Alt+Del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同时按键盘的<Ctrl>键、<Alt>键和<Delete>键 |
热键 |
您可在此菜单项定义热键,并使用热键。最多可支持20个热键,且每个热键最多支持6个键的组合 |
软键盘 |
打开软键盘,仅支持英语(美式)软键盘 |
表5-7 鼠标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显示光标 |
· 选中此菜单项,远程控制台显示客户端中的鼠标轨迹 · 取消选中此菜单项,远程控制台隐藏客户端中的鼠标轨迹 |
鼠标校准 |
选择此菜单项用于校准相对模式下鼠标的位置 |
鼠标模式 |
· 鼠标模式用于计算鼠标的当前位置,包括: ¡ 绝对鼠标模式:绝对模式,根据桌面的绝对坐标来计算鼠标位置 ¡ 相对鼠标模式:相对模式,根据鼠标移动的偏移量来计算鼠标的位置 ¡ 其他鼠标模式:其他模式,根据离桌面中心的距离来计算鼠标的位置 · 以下为常见操作系统推荐的鼠标模式,其他操作系统推荐使用绝对鼠标模式: ¡ 绝对鼠标模式:Windows 2008、Windows 2012、Redhat 6.5、Redhat 7.0、CentOS 6.5、CentOS 7.1、Ubuntu 12.04、Ubuntu 15.04、SLES 11、SLES 13 ¡ 相对鼠标模式:低于Redhat 6、CentOS 6、Fedora 14版本的操作系统 ¡ 其他鼠标模式:SLES 11操作系统的安装界面 注意: · 不建议频繁变更鼠标模式 · 从其他鼠标模式或相对鼠标模式切换到绝对鼠标模式后,会自动启用显示光标功能 |
表5-8 选项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截屏 |
捕获画面 |
界面语言 |
设置远程控制台的语言 |
拒绝权限访问请求 |
拒绝权限访问请求。仅主用户可以选择此选项,选中后,从用户无法提出权限申请 |
CD/DVD加速 |
· 当网络中只有千兆以上交换机或路由器时,通过共享网口挂载CD虚拟镜像并安装操作系统时,勾选此选项可以启用加速安装操作系统功能 · 其他类型的网络环境不推荐使用此功能 · 此选项是否显示和服务器配置有关 |
BIOS启动项设置 |
配置服务器的下一次启动模式以及启动设备。 |
BIOS启动顺序设置 |
配置服务器的启动模式和启动顺序,仅G5系列服务器支持本功能。 |
表5-9 视频录制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开始录制 |
开始录制视频 |
停止录制 |
停止录制视频 |
设置 |
录像设置,可设置视频最长的可录制时间、录制视频的保存路径和分辨率 |
表5-10 帮助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关于 HDM KVM |
选中此菜单项,显示HDM KVM的版本和版权信息 |
表5-11 其它
菜单项 |
含义 |
Num |
等同于启用了键盘的<NUM>键 |
Caps |
等同于启用了键盘的<CAPS>键 |
Scroll |
等同于启用了键盘的<Scroll>键 |
启动H5 KVM远程控制台后,您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台进行如下常用操作:
· 访问服务器:通过本功能,可以使用本地PC的键盘、鼠标和显示器访问服务器的BIOS和操作系统,实现对服务器的远程控制。
· 电源控制:通过本功能,可以在远程控制台界面开启或关闭服务器电源。
· 捕获画面:通过本功能,可以快速捕获远程控制台的当前画面。
· 录制视频:通过本功能,可以对远程控制台界面进行录像,并将录制的视频保存到本地。
· 使用虚拟媒体:通过本功能,可以在远程控制台上挂载虚拟介质(仅支持挂载.iso镜像),用于安装操作系统或传输文件。安装操作系统过程中请勿执行重启HDM、更新HDM或电源管理操作。
单击电源菜单,执行电源操作,各菜单项和电源图标的含义请参见下表所示。
表5-12 电源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立即重启 |
强制重启服务器。此过程不会断开服务器的电源 |
强制关机 |
立即强制关闭服务器,此操作与长按服务器前面板上的开机/待机按钮5秒以上效果相同。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正常关机 |
正常关闭服务器,即先关闭操作系统,再关闭电源。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开机 |
正常启动服务器 |
关机并重新开机 |
关机并重新开机,此过程中会断开服务器电源 |
表5-13 电源图标
菜单项 |
含义 |
表示服务器电源开启 |
|
表示服务器电源关闭 |
单击远程控制台[视频/截屏]菜单项,完成使用远程控制台捕获画面操作,如图5-12所示。
单击远程控制台[视频录制/录制设置]菜单项,如图5-13所示,在弹出的录像设置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完成录制视频设置,如图5-14所示。
(2) 单击[视频录制/录制视频]菜单项,开始录制视频。
(3) 单击[视频录制/停止录制]菜单项,结束录制视频。
(4) 单击远程控制台右上方<选择文件>按钮,弹出虚拟媒体对话框。H5 KVM仅支持挂载.iso镜像。
(5) (可选)挂载成功后,自动开始连接。如果要取消挂载,选中要取消挂载的文件所在的栏,单击<断开连接>按钮。
退出H5 KVM远程控制台时,建议单击控制台左上角<停止 KVM>按钮。
¡ 如果在HDM界面点击“退出登录”按钮确认登出,H5 KVM也将会退出。
¡ 如果通过远程控制台挂载了虚拟介质,则在[远程服务/服务设置]中配置的KVM超时时间不会生效。
远程控制台包括以下菜单项。各菜单项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表5-14 视频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暂停视频 |
暂停视频播放 |
继续视频 |
恢复视频播放 |
刷新视频 |
刷新远程控制台中的视频显示 |
截屏 |
捕获视频画面 |
表5-15 鼠标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显示客户端光标 |
· 选中此菜单项,远程控制台显示客户端的鼠标轨迹 · 取消选中此菜单项,远程控制台隐藏客户端的鼠标轨迹 |
鼠标模式 |
· 鼠标模式用于计算鼠标的当前位置,H5 KVM包括: ¡ 绝对鼠标模式:绝对模式,根据桌面的绝对坐标来计算鼠标位置 ¡ 其他鼠标模式:其他模式,根据离桌面中心的距离来计算鼠标的位置 · 以下为常见操作系统推荐的鼠标模式,其他操作系统推荐使用绝对鼠标模式: ¡ Windows 2008、Windows 2012、Redhat 6.5、Redhat 7.0、CentOS 6.5、CentOS 7.1、Ubuntu 12.04、Ubuntu 15.04、SLES 11、SLES 13等操作系统,推荐使用绝对鼠标模式 ¡ 低于Redhat 6、CentOS 6、Fedora 14版本的操作系统,推荐使用KVM,并使用其中的相对鼠标模式 ¡ SLES 11操作系统的安装界面,推荐使用KVM,并使用其中的其他鼠标模式 注意: · 不建议频繁变更鼠标模式 · 从其他鼠标模式切换到绝对鼠标模式后,会自动启用显示客户端光标功能 |
表5-16 选项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拒绝权限访问申请 |
拒绝从用户权限申请 |
中文 |
设置远程控制台的语言为中文 |
English |
设置远程控制台的语言为英文 |
CD/DVD加速 |
· 当网络中只有千兆以上交换机或路由器时,通过共享网口挂载CD虚拟镜像并安装操作系统时,勾选此选项可以启用加速安装操作系统功能 · 其他类型的网络环境不推荐使用此功能 · 此选项是否显示和服务器配置有关 |
BIOS启动项设置 |
配置服务器的下一次启动模式以及启动设备 |
BIOS启动顺序设置 |
配置服务器的启动模式和启动顺序,仅G5系列服务器支持本功能 |
表5-17 键盘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美式英语 |
使用英语语言的键盘布局 |
表5-18 发送热键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按住栏 |
|
右Ctrl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住键盘右侧的<Ctrl>键 |
右Alt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住键盘右侧的<Alt>键 |
右Windows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住键盘右侧的<WIN>键 |
左Ctrl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住键盘左侧的<Ctrl>键 |
左Alt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住键盘左侧的<Alt>键 |
左Windows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住键盘左侧的<WIN>键 |
按下并松开栏 |
|
Ctrl+Alt+Del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同时按键盘的<Ctrl>键、<Alt>键和<Delete>键 |
左 Windows 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下后释放键盘左侧的<WIN>键 |
右 Windows 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下后释放键盘右侧的<WIN>键 |
上下文菜单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下后释放键盘上下文键 |
Print Screen 键 |
选中此菜单项,等同于按下后释放截屏键 |
表5-19 热键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添加热键 |
您可在此菜单项定义热键,并使用热键 |
表5-20 视频录制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录制视频 |
开始录制视频 |
停止录制 |
停止录制视频 |
录制设置 |
录像设置,可设置视频最长的可录制时间和视频压缩率 · 视频长度:范围为1~1800秒 · 视频压缩率:视频压缩率:压缩后的视频大小和原视频大小的比值,范围为0.1~1 |
表5-21 其它
菜单项 |
含义 |
Num |
等同于启用了键盘的<NUM>键 |
Caps |
等同于启用了键盘的<CAPS>键 |
Scroll |
等同于启用了键盘的<Scroll>键 |
表5-22 帮助菜单项介绍
菜单项 |
含义 |
关于 H5 Viewer |
选中此菜单项,显示H5 Viewer的版权和版本信息 |
VNC(Virtual Network Console,虚拟网络控制台)用于传送服务端的原始图像到客户端,该协议提供一种不用登录HDM即可访问控制服务器的方法,即用本地主机的显示器和输入设备远程控制服务器。HDM支持IPv4、IPv6 VNC会话,丰富了远程控制操作接口,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的远程控制方式。
VNC系统由客户端,服务端和RFB协议组成:
· VNC服务端即VNC Server:服务端在HDM端运行,用于接受客户端连接,然后向客户端发送屏幕图像,响应客户端的输入操作。
· VNC客户端即VNC Viewer(PC端本地应用程序):客户端用于远程连接服务器,然后通过本地的显示器和输入设备与服务器交互。
· RFB协议:RFB(Remote Frame Buffer远程帧缓冲)协议是一个用于远程访问图形用户界面的简单协议。由于RFB协议工作在帧缓冲层,因此它适用于所有的窗口系统和应用程序,如Windows和Mac等。
HDM同时最多支持2个VNC会话,且支持两种会话模式,会话模式是由客户端选项决定。
· 共享模式:支持打开2个VNC会话,2个VNC会话均有权限控制鼠标和键盘,可控制OS。
· 独占模式:支持打开1个VNC会话。
启动VNC远程控制台前,请检查以下配置:
· 必须先开启VNC服务才能使用VNC功能。可通过[远程服务/服务设置]菜单项开启VNC服务。
使用VNC功能前请先下载并安装VNC客户端,如TightVNC等。
(1) 打开VNC客户端,如图5-15所示,输入HDM管理IP地址,单击<Connect>按钮,进入登录页面,如图5-16所示。
图5-15 VNC客户端(以TightVNC为例)
(2) 输入VNC密码(缺省为root),连接VNC远程控制台,如图5-17所示。
图5-17 VNC远程控制台
(3) 成功建立VNC会话后,可以在[远程服务/服务设置]查看到会话类型为VNC, IP地址为客户端IP,如图5-18所示。
可以通过HDM来完成HDM、BIOS、各类CPLD、PSU、LCD、GPUFPGA、FANMCU、PMem 200、存储控制卡固件、网卡固件和硬盘固件的固件更新。不同产品支持的固件类型不一样,详细可以参见《HDM用户指南》中的固件类型差异表。
(1) 在开始固件更新操作前,请检查以下配置:
¡ 咨询厂家获取最新的服务器固件。
¡ HDM一次仅支持一个用户执行固件更新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更新失败。
¡ 选择的固件镜像必须与固件类型一致,包括厂商签名信息且未被篡改,否则会导致固件镜像验证失败。
(2) 在固件升级过程中,请注意如下事项:
¡ 进入固件更新模式之后,固件更新过程中不要刷新固件升级所在页面,其他登录用户可以使用除如表5-23所示功能外的网页和服务。
页面 |
功能 |
网络设置 |
共享网口配置 |
专用网口配置 |
|
网卡选择 |
|
DNS配置 |
|
网口模式配置 |
|
无线网络配置 |
|
NTP |
NTP设置 |
远程服务 |
服务配置 |
用户&安全 |
防火墙 |
SSL证书 |
|
电源管理 |
设备上下电管理 |
功率封顶配置 |
|
远程运维 |
NMI控制 |
导入导出配置 |
|
恢复HDM配置 |
|
重启HDM |
|
主备切换 |
|
重启CPLD |
¡ 固件更新过程中,请勿对服务器进行上下电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HDM部分功能以及操作系统出现异常。
¡ 如果多用户同时进行固件升级操作,非第一个操作的用户会被强制登出。
¡ 固件更新过程中,KVM中屏蔽了“键盘”里的操作项,H5 KVM中屏蔽了“发送热键”和“热键”的操作项,所以这些选项不可用。
HDM-2.96及以后的版本支持通过移动设备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查看功能图解或反馈意见。
固件更新的流程如图5-19所示。
· 通过HDM告警邮件,可将HDM配置为将独立于主机操作系统检测到的警报情况发送到指定的电子邮件地址。HDM邮件警报包括重大主机系统事件。
· 告警邮件通过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协议,实现将告警邮件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指定接收人。
· 通过本功能可以设置SMTP服务器和告警邮件发件人和接收人,设置成功后,可以发送测试邮件以验证配置是否生效。
· 用户可以进入H3C官网首页,单击[支持/文档与软件/文档中心]菜单项,在文档中心页面中的产品大类里选择服务器,并找到服务器型号,然后单击该服务器型号的链接。用户可以在该页面下的“典型配置”栏中查看《HDM 典型配置》,其中有关于HDM SMTP典型配置。
· 请确保SMTP Server、SMTP Client的IP地址均没有在HDM上被加入防火墙黑名单中。
· 请确保SMTP Server、SMTP Client上的Windows系统防火墙均已经关闭,或者允许SMTP协议访问。
(1) 单击[远程运维/告警设置]菜单项,选择邮件通知页签,进入邮件通知页面,如图5-20所示。
(2) 单击<配置>按钮,在对话框中配置SMTP服务器。
a. 勾选SMTP功能的<启用>按钮。
b. 输入SMTP服务器地址和SMTP服务器端口。
c. 如果不勾选是否使用匿名的<启用>选项,需输入连接SMTP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仅支持字母、数字及字符(_)、(@)和(.)。
d. 发件人邮件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时使用的可连接SMTP服务器的邮箱地址。
e. 选择告警发送级别:包括紧急、轻微+严重+紧急和所有级别三个选项。
(3) 完成告警邮件相关配置后,请单击<确定>按钮。
(1) 单击[远程运维/告警设置]菜单项,选择邮件通知页签,进入邮件通知页面,如图5-20所示。
(2) 单击<添加新邮件地址>按钮,弹出接收告警设置对话框。
(3) 在对话框中,设置收件人信息。
a. 选择收件人用户名后,会自动关联邮箱地址。
b. (可选)如果需要为选择的收件人添加邮箱地址,请单击“前往修改”链接进入[用户&安全/用户访问设置]页面,选择用户,单击“修改”按钮配置用户的电子邮箱ID。
(4) 请输入邮件主题,仅支持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_)。
(5) 添加成功后,单击“测试”按钮,发送测试告警邮件,再单击“结果”按钮,查看测试邮件发送结果。
(6) (可选)单击操作栏的<修改>按钮,修改收件人信息。
(7) (可选)单击操作栏的<删除>按钮,删除收件人信息。
介绍产品特性和规格信息。
访问H3C官网>产品技术>服务器。
· 服务器用户指南:介绍服务器产品的硬件结构、规格、安装和更换等信息。
· 拆卸和安装视频:介绍服务器相关硬件的拆卸和安装。
· 产品介绍视频:介绍服务器的整体信息。
访问H3C官网>产品支持与服务>文档中心>服务器。
· 服务器软件用户指南:介绍服务器软件的功能和配置方法等信息。
· 软件配置视频:介绍服务器相关软件的配置方法。
访问H3C官网>产品支持与服务>文档中心>服务器。
· OS兼容性查询工具:查询服务器兼容的操作系统。
· 服务器兼容的部件查询工具:查询服务器部件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 部件兼容的服务器查询工具:查询部件兼容的所有服务器。
· 组网查询工具:查询刀片服务器中,Mezz网卡和互联模块的接口连接关系。
访问H3C官网>产品支持与服务>文档中心>服务器。
介绍HDM的告警日志信息,包含日志的内容、参数介绍、等级、含义和处理建议等,为用户进行系统诊断和维护提供参考。
访问H3C官网>产品技术>服务器。
· 服务器主机软件和固件版本、以及版本说明书。主机软件和固件包括:HDM、BIOS、CPLD、UniSystem、iFIST、OM、互联模块等。
· 服务器中部件的驱动和固件版本、以及版本说明书。部件包括:硬盘、存储控制卡、网卡、GPU卡、FC HBA卡等。
访问H3C官网>产品支持与服务>软件下载>服务器。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