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 关于我们

H3C WX5540E无线控制器交换引擎 Web网管配置指导(R2607P26)-6W101

06-网络

本章节下载 06-网络  (1.85 MB)

docurl=/cn/Service/Document_Software/Document_Center/Wlan/WX/H3C_WX5500E/Configure/User_Manual/H3C_WX5540E_Web(R2607P26)-6W101/201407/836351_30005_0.htm

06-网络

  录

1 VLAN

1.1 概述

1.1.1 VLAN简介

1.1.2 VLAN原理

1.1.3 VLAN划分

1.1.4 基于端口的VLAN简介

1.2 VLAN配置任务简介

1.3 创建VLAN

1.4 配置端口的连接类型

1.5 配置端口的缺省VLAN

1.6 选择VLAN范围

1.7 配置VLAN中的端口

1.8 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

1.9 VLAN典型配置举例

1.10 注意事项

2 VLAN虚接口

2.1 概述

2.2 创建VLAN虚接口

2.3 修改VLAN虚接口

3 语音VLAN

3.1 概述

3.1.1 OUI地址

3.1.2 语音VLAN的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

3.1.3 语音VLAN的安全模式和普通模式

3.2 语音VLAN配置任务简介

3.3 配置全局语音VLAN功能

3.4 配置端口语音VLAN功能

3.5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的OUI地址

3.6 语音VLAN典型配置举例

3.6.1 自动模式下语音VLAN典型配置举例

3.6.2 手动模式下语音VLAN典型配置举例

3.7 注意事项

4 MAC地址表

4.1 概述

4.1.1 MAC地址表项的生成方式

4.1.2 MAC地址表项的分类

4.1.3 基于MAC地址表的报文转发

4.2 查看和配置MAC地址表项

4.3 配置MAC地址表项的老化时间

4.4 MAC地址表典型配置举例

5 MSTP

5.1 概述

5.1.1 STP简介

5.1.2 RSTP简介

5.1.3 MSTP简介

5.1.4 STP相关协议规范

5.2 MSTP配置任务简介

5.3 配置MSTP域

5.4 配置MSTP全局

5.5 配置MSTP端口

5.6 查看端口信息

5.7 MSTP典型配置举例

5.8 注意事项

6 链路聚合和LACP

6.1 概述

6.1.1 链路聚合的作用

6.1.2 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6.1.3 链路聚合的模式

6.1.4 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

6.2 链路聚合和LACP配置任务简介

6.3 创建链路聚合组

6.4 查看链路聚合接口状态

6.5 设置LACP协议优先级

6.6 查看LACP端口信息

6.7 链路聚合和LACP典型配置举例

6.8 注意事项

7 LLDP

7.1 概述

7.1.1 LLDP产生背景

7.1.2 LLDP基本概念

7.1.3 LLDP工作机制

7.1.4 LLDP兼容CDP功能

7.1.5 协议规范

7.2 LLDP配置任务简介

7.3 使能端口LLDP功能

7.4 配置端口LLDP参数

7.4.1 单个端口设置

7.4.2 批量端口设置

7.5 配置全局LLDP功能

7.6 查看端口信息

7.7 查看全局信息

7.8 查看邻居信息

7.9 LLDP典型配置举例

7.9.1 LLDP基本功能配置举例

7.9.2 LLDP兼容CDP功能配置举例

7.10 LLDP注意事项

8 服务管理

8.1 概述

8.2 配置服务管理

9 诊断工具

9.1 概述

9.1.1 Ping

9.1.2 Trace Route

9.2 Ping操作

9.3 Trace Route操作

 


1 VLAN

1.1  概述

1.1.1  VLAN简介

以太网是一种基于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共享通讯介质的数据网络通讯技术,当主机数目较多时会导致冲突严重、广播泛滥、性能显著下降甚至网络不可用等问题。通过交换机实现LAN互联虽然可以解决冲突(Collision)严重的问题,但仍然不能隔离广播报文。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把一个LAN划分成多个虚拟的LAN——VLAN,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间通信就和在一个LAN内一样,而VLAN间则不能直接互通。这样,广播报文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如下图所示。

图1-1 VLAN示意图

 

VLAN的划分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不在同一物理位置范围的主机可以属于同一个VLAN;一个VLAN包含的用户可以连接在同一个交换机上,也可以跨越交换机,甚至可以跨越路由器。

VLAN的优点如下:

·     限制广播域。广播域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节省了带宽,提高了网络处理能力。

·     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VLAN间的二层报文是相互隔离的,即一个VLAN内的用户不能和其它VLAN内的用户直接通信,如果不同VLAN要进行通信,则需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等三层设备。

·     灵活构建虚拟工作组。用VLAN可以划分不同的用户到不同的工作组,同一工作组的用户也不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物理范围,网络构建和维护更方便灵活。

1.1.2  VLAN原理

要使网络设备能够分辨不同VLAN的报文,需要在报文中添加标识VLAN的字段。由于普通交换机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只能对报文的数据链路层封装进行识别。因此,如果添加识别字段,也需要添加到数据链路层封装中。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IEEE 802.1Q协议标准草案,对带有VLAN标识的报文结构进行了统一规定。

传统的以太网数据帧在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之后封装的是上层协议的类型字段,如下图所示。

图1-2 传统以太网帧封装格式

 

其中DA表示目的MAC地址,SA表示源MAC地址,Type表示报文所属协议类型。

IEEE 802.1Q协议规定在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之后封装4个字节的VLAN Tag,用以标识VLAN的相关信息。

图1-3 VLAN Tag的组成字段

 

如上图所示,VLAN Tag包含四个字段,分别是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标签协议标识符)、Priority、CFI(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标准格式指示位)和VLAN ID。

·     TPID用来标识本数据帧是否带有VLAN Tag,长度为16bit,缺省取值为0x8100。

·     Priority表示报文的802.1P优先级,长度为3bit。

·     CFI字段标识MAC地址在不同的传输介质中是否以标准格式进行封装,长度为1bit,取值为0表示MAC地址以标准格式进行封装,为1表示以非标准格式封装,缺省取值为0。

·     VLAN ID标识该报文所属VLAN的编号,长度为12bit,取值范围为0~4095。由于0和4095为协议保留取值,所以VLAN ID的取值范围为1~4094。

网络设备利用VLAN ID来识别报文所属的VLAN,根据报文是否携带VLAN Tag以及携带的VLAN Tag值,来对报文进行处理。

说明

·     这里的帧格式以Ethernet II型封装为例,以太网还支持802.2 LLC、802.2 SNAP和802.3 raw封装格式。对于这些封装格式的报文,也会添加VLAN Tag字段,用来区分不同VLAN的报文。

·     对于多VLAN Tag报文,设备会根据其最外层VLAN Tag进行处理,而内层VLAN Tag会被视为报文的普通数据部分。

 

1.1.3  VLAN划分

VLAN根据划分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下面列出了几种最常见的VLAN类型:

·     基于端口的VLAN

·     基于MAC地址的VLAN

·     基于协议的VLAN

·     基于IP子网的VLAN

·     基于策略的VLAN

·     其它VLAN

Web界面目前只支持对基于端口的VLAN的配置,因此,本章中也只对基于端口的VLAN进行介绍。

1.1.4  基于端口的VLAN简介

基于端口划分VLAN是最简单、最有效的VLAN划分方法。它按照设备端口来定义VLAN成员,将指定端口加入到指定VLAN中之后,端口就可以转发指定VLAN的报文。

1. 端口的链路连接类型

根据端口在转发报文时对VLAN Tag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将端口的链路连接类型分为三种:

·     Access连接:端口发出去的报文不带VLAN Tag。一般用于和不能识别VLAN Tag的终端设备相连,或者不需要区分不同VLAN成员时使用。如图1-4所示,Device A和普通的PC相连,PC不能识别带VLAN Tag的报文,所以需要将Device A和PC相连端口的链路连接类型设置为Access。

·     Trunk连接:端口发出去的报文,端口缺省VLAN内的报文不带Tag,其它VLAN内的报文都必须带Tag。通常用于网络传输设备之间的互连。如图1-4所示,Device A和Device B之间需要传输VLAN 2和VLAN 3的报文,所以,需要将Device A和Device B相连端口的链路连接类型设置为Trunk,并允许VLAN 2和VLAN 3通过。

·     Hybrid连接:端口发出去的报文可根据需要设置某些VLAN内的报文带Tag,某些VLAN内的报文不带Tag。通常在不确定相连的设备是否支持VLAN Tag(即是否可以识别携带VLAN Tag的报文)时,设置某些VLAN内的报文不带Tag。如图1-4所示,Device C与一个小局域网相连,局域网中有些PC属于VLAN 2,有些PC属于VLAN 3,此时Device B不确定Device C是否支持VLAN Tag,需要将与Device C相连端口的链路连接类型设置为Hybrid,并允许VLAN 2和VLAN 3的报文不带Tag通过。

图1-4 链路连接类型配置示意图

 

2. 缺省VLAN(PVID)

除了可以设置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还可以设置端口的缺省VLAN。在缺省情况下,所有端口的缺省VLAN均为VLAN 1,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     Access端口的缺省VLAN就是它所属的VLAN。

·     Trunk端口和Hybrid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能够配置缺省VLAN。

·     当删除某个VLAN时,如果该VLAN是某个端口的缺省VLAN,则对Access端口,端口的缺省VLAN会恢复到VLAN 1;对Trunk或Hybrid端口,端口的缺省VLAN配置不会改变,即它们可以使用已经不存在的VLAN作为缺省VLAN。

说明

·     当语音VLAN工作模式为自动模式时,不能将缺省VLAN设置为语音VLAN。有关语音VLAN的相关内容,请参见“语音VLAN”。

·     建议本端设备端口的缺省VLAN和相连的对端设备端口的缺省VLAN保持一致。

·     建议保证端口的缺省VLAN为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如果端口不允许某VLAN通过,但是端口的缺省VLAN为该VLAN,则端口会丢弃收到的该VLAN的报文或者不带VLAN Tag的报文。

 

3. 端口对报文的处理方式

在配置了端口连接类型和缺省VLAN后,端口对报文的接收和发送的处理有几种不同情况,具体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端口收发报文的处理

端口类型

对接收报文的处理

对发送报文的处理

接收的报文不带Tag时

接收的报文带有Tag时

Access

为报文添加缺省VLAN的Tag

·     当VLAN与缺省VLAN相同时,接收该报文

·     当VLAN与缺省VLAN不同时,丢弃该报文

去掉Tag,发送该报文

Trunk

·     当缺省VLAN在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列表中时,接收该报文,为报文添加缺省VLAN的Tag

·     当缺省VLAN不在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列表中时,丢弃该报文

·     当VLAN在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列表中时,接收该报文

·     当VLAN不在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列表中时,丢弃该报文

·     当VLAN与缺省VLAN相同,且在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列表中时,去掉Tag,发送该报文

·     当VLAN与缺省VLAN不同,且在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列表中时,保持原有Tag,发送该报文

Hybrid

当VLAN在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列表中时,发送该报文,是否去掉Tag可由用户手动配置

 

1.2  VLAN配置任务简介

1. 配置基于Access端口的VLAN

表1-2 基于Access端口的VLAN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1.3  创建VLAN

必选

创建一个或多个VLAN

2

1.4  配置端口的连接类型

可选

配置端口的连接类型为Access

缺省情况下,端口的连接类型为Access

3

1.5  配置端口的缺省VLAN

配置Access端口的缺省VLAN

必选

Access端口只有一个Untagged VLAN,即其缺省VLAN。因此,这三个步骤配置效果相同,同时配置时,以最后的配置为准

缺省情况下,Access端口的Untagged VLAN(即缺省VLAN)为VLAN 1

4

1.6  选择VLAN范围

此步骤用于指定在“细节”、“修改VLAN”和“删除”页签页面操作时可选择的VLAN范围。首次进入上述三个页面之前,必须执行此操作

1.7  配置VLAN中的端口

配置VLAN的Untagged成员为Access端口

5

1.8  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

配置Access端口的Untagged VLAN

 

2. 配置基于Trunk端口的VLAN

表1-3 基于Trunk端口的VLAN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1.3  创建VLAN

必选

创建一个或多个VLAN

2

1.4  配置端口的连接类型

必选

配置端口的连接类型为Trunk

对于Hybrid端口,必须先将其设置为Access端口,才能再设置为Trunk端口

缺省情况下,端口的连接类型为Access

3

1.5  配置端口的缺省VLAN

配置Trunk端口的缺省VLAN

必选

Trunk端口只有一个Untagged VLAN,即其缺省VLAN。因此,这三个步骤配置效果相同,同时配置时,以最后的配置为准

缺省情况下,Trunk端口的Untagged VLAN(即缺省VLAN)为VLAN 1

提示

改变Trunk端口的Untagged VLAN(即其缺省VLAN)时,该端口原来的Untagged VLAN将自动变为其Tagged VLAN

4

1.6  选择VLAN范围

此步骤用于指定在“细节”、“修改VLAN”和“删除”页签页面操作时可选择的VLAN范围。首次进入上述三个页面之前,必须执行此操作

1.7  配置VLAN中的端口

配置VLAN的Untagged成员为Trunk端口

5

1.8  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

配置Trunk端口的Untagged VLAN

6

1.6  选择VLAN范围

首次进入“细节”、“修改VLAN”和“删除”页签的页面前,必须执行此操作,以指定在上述三个页面中进行操作时可选择的VLAN范围

必选

Trunk端口可以有多个Tagged VLAN。因此,通过这两个步骤多次为Trunk端口配置的Tagged VLAN将同时有效

1.7  配置VLAN中的端口

配置VLAN的Tagged成员为Trunk端口

7

1.8  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

配置Trunk端口的Tagged VLAN

 

3. 配置基于Hybrid端口的VLAN

表1-4 基于Hybrid端口的VLAN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1.3  创建VLAN

必选

创建一个或多个VLAN

2

1.4  配置端口的连接类型

可选

配置端口的连接类型为Hybrid

对于Trunk端口,必须先将其设置为Access端口,才能再设置为Hybrid端口

如果通过步骤5为Trunk端口一次同时指定多个Untagged VLAN,则非Hybrid端口将自动变为Hybrid端口

缺省情况下,端口的连接类型为Access

3

1.5  配置端口的缺省VLAN

可选

配置Hybrid端口的缺省VLAN

缺省情况下,Hybrid端口的缺省VLAN为VLAN 1

4

1.6  选择VLAN范围

此步骤用于指定在“细节”、“修改VLAN”和“删除”页签页面操作时可选择的VLAN范围。首次进入上述三个页面之前,必须执行此操作

必选

Hybrid端口可以有多个Untagged VLAN。因此,通过这两个步骤多次为Hybrid端口配置的Untagged VLAN将同时有效

缺省情况下,Hybrid端口的Untagged VLAN为VLAN 1

1.7  配置VLAN中的端口

配置VLAN的Untagged成员为Hybrid端口

5

1.8  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

配置Hybrid端口的Untagged VLAN

6

1.6  选择VLAN范围

首次进入“细节”、“修改VLAN”和“删除”页签的页面前,必须执行此操作,以指定在上述三个页面中进行操作时可选择的VLAN范围

必选

Hybrid端口可以有多个Tagged VLAN。因此,通过这两个步骤多次为Hybrid端口配置的Tagged VLAN将同时有效

1.7  配置VLAN中的端口

配置VLAN的Tagged成员为Hybrid端口

7

1.8  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

配置Hybrid端口的Tagged VLAN

 

1.3  创建VLAN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2)     单击“创建”页签,进入VLAN的创建页面,如下图所示。

(3)     输入要创建的VLAN ID或VLAN ID范围。

(4)     单击<创建>按钮完成操作。

图1-5 创建

 

1.4  配置端口的连接类型

说明

端口的连接类型还可以在“设备 > 端口管理 [设置]”中配置,详细配置请参见“设备”。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2)     单击“修改端口”页签。

(3)     在面板示意图中选择要配置的端口。

(4)     如下图所示,选择操作类型为“连接类型”,表示要对选中的端口进行修改连接类型的配置。

(5)     设置端口的连接类型,包括:Access、Hybrid、Trunk。

(6)     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7)     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1-6 修改端口的连接类型

 

1.5  配置端口的缺省VLAN

说明

端口的缺省VLAN还可以在“设备 > 端口管理 [设置]”中配置,详细配置请参见“设备”。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2)     单击“修改端口”页签。

(3)     在面板示意图中选择要配置的端口。

(4)     如下图所示,选择操作类型为“PVID”,表示要对选中的端口进行修改缺省VLAN的配置。

(5)     设置端口的PVID,选中“删除”时表示将端口的PVID恢复为缺省值VLAN 1。需要注意的是,为Access端口指定的PVID必须是已经存在的VLAN。

(6)     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7)     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1-7 修改端口的缺省VLAN

 

1.6  选择VLAN范围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默认进入“选择”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1-8 选择

 

(2)     选择是希望显示所有已配置的VLAN,还是显示所有已配置VLAN的一个子集。如果希望显示所有已配置VLAN的一个子集,则还需要制定希望显示的VLAN范围。

(3)     单击<选择>按钮完成操作。

1.7  配置VLAN中的端口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2)     单击“修改VLAN”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1-9 修改VLAN

 

(3)     配置VLAN的端口成员,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5)     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表1-5 修改VLAN中端口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请选择一个VLAN修改

设置要修改的VLAN,可选的VLAN为已存在并且包含在设置的显示范围内的VLAN

修改描述

设置修改VLAN的描述字符串

缺省情况下,VLAN的描述字符串为该VLAN的VLAN ID,如“VLAN 0001”

选择成员类型

Untagged

设置VLAN中要修改的端口成员类型,包括:

·     Untagged:表示端口成员发送该VLAN报文时不带Tag标签

·     Tagged:表示端口成员发送该VLAN报文时带Tag标签

·     非成员:表示从该VLAN中删除端口成员

Tagged

非成员

选择要修改的端口

选择VLAN中要进行修改的端口

提示

将Access端口配置为某VLAN的Tagged成员时,该端口会被修改为Hybrid端口

 

1.8  配置端口所属的VLAN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2)     单击“修改端口”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1-10 修改端口

 

(3)     配置端口所属VLAN,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5)     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表1-6 修改端口所属VLAN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选择端口

选择要修改所属VLAN的端口

选择操作类型

设置要进行的操作类型,包括:

·     Untagged:表示将端口设置为指定VLAN的Untagged成员,端口发送指定VLAN报文时将不带Tag标签

·     Tagged:表示将端口设置为指定VLAN的Tagged成员,端口发送指定VLAN报文时将带Tag标签

·     非成员:表示将端口从指定VLAN中删除

VLAN IDs

设置端口要加入或退出的VLAN ID

提示

·     将Access端口配置为某VLAN的Untagged成员时,该VLAN必须已经存在

·     将Access端口配置为某VLAN的Tagged成员或将Trunk端口一次配置为多个VLAN的Untagged成员时,该端口会被修改为Hybrid端口

·     将Hybrid端口配置为某VLAN的Untagged或Tagged成员时,该VLAN必须是已经存在的静态VLAN

 

1.9  VLAN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     Switch A与对端Switch B使用GigabitEthernet1/0/1相连。

·     GigabitEthernet1/0/1为Trunk端口,缺省VLAN ID为100。

·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使该端口允许VLAN 2、VLAN 6到VLAN 50、VLAN 100的报文通过。

图1-11 VLAN配置组网图

 

2. 配置Switch A

(1)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为Trunk端口,缺省VLAN为VLAN 100。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端口管理”。

步骤2:单击“设置”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连接类型为“Trunk”。

·     选中“PVID”前的复选框,输入PVID为“100”。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4:单击<提交>按钮完成操作。

图1-12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为Trunk端口(PVID为100)

 

(2)     创建VLAN 2、VLAN 6到VLAN 50、VLAN 100。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步骤2:单击“创建”页签。

步骤3:如下图所示,输入VLAN IDs为“2,6-50,100”。

步骤4:单击<创建>按钮完成操作。

图1-13 创建VLAN 2、VLAN 6-50、VLAN 100

 

(3)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为VLAN 100的Untagged成员。

步骤1:单击“选择”页签。

步骤2:如下图所示,选中“显示所有已配置VLAN的一个子集”前的单选按钮,在输入框中输入“1-100”。

步骤3:单击<选择>按钮完成操作。

图1-14 选择显示的VLAN范围

 

步骤4:单击“修改VLAN”页签。

步骤5: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在“请选择一个VLAN修改”下拉框中选择“100 - VLAN 0100”。

·     选中“Untagged”前的单选按钮。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6: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7: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1-15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为VLAN 100的Untagged成员

 

(4)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为VLAN 2、VLAN 6到VLAN 50的Tagged成员。

步骤1:单击“修改端口”页签。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     选择操作类型为“Tagged”。

·     输入VLAN IDs为“2,6-50”。

步骤3: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4: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1-16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为VLAN 2、VLAN 6-50的Tagged成员

 

3. 配置Switch B

与Switch A上的配置相同,不再赘述。

1.10  注意事项

配置VLAN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     VLAN1为系统缺省VLAN,用户不能手工创建和删除。

(2)     保留VLAN是系统为实现特定功能预留的VLAN,用户不能手工创建和删除。

(3)     不能在“删除”页面上删除设备上动态学习到的VLAN。

 


2 VLAN虚接口

说明

在创建VLAN虚接口之前,必须先在“网络 > VLAN”中创建对应的VLAN,详细介绍请参见“VLAN”。

 

2.1  概述

不同VLAN间的主机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等网络层设备进行转发,设备提供VLAN虚接口实现对报文进行三层转发的功能。

VLAN虚接口是一种三层模式下的虚拟接口,主要用于实现VLAN间的三层互通。它不作为物理实体存在于设备上。每个VLAN对应一个VLAN虚接口,该VLAN虚接口可以为本VLAN内端口收到的报文进行网络层转发操作。通常情况下,由于VLAN能够隔离广播域,因此每个VLAN也对应一个IP网段,VLAN虚接口将作为该网段的网关对需要跨网段的报文进行基于IP地址的三层转发。

2.2  创建VLAN虚接口

创建VLAN虚接口,可同时配置VLAN虚接口的IPv4地址。如果不配置VLAN虚接口的IP地址,则只创建VLAN虚接口,再通过修改VLAN虚接口为其配置IP地址。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虚接口”。

(2)     单击“创建”页签,进入VLAN虚接口的创建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2-1 创建

 

(3)     配置VLAN虚接口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2-1 创建VLAN虚接口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请输入一个VLAN ID

输入要创建的VLAN虚接口的ID,对应的VLAN必须已经创建

配置IPv4地址

DHCP

设置VLAN虚接口获取IPv4地址的方式

·     DHCP:表示通过DHCP协议自动获取IPv4地址(设备不支持通过DHCP方式获取IP地址)

·     BOOTP:表示通过BOOTP协议自动获取IPv4地址(设备不支持通过BOOTP方式获取IP地址)

·     手工:表示通过手工配置指定IPv4地址,选择此项时需要设置IPv4地址和掩码长度

BOOTP

手工

IPv4地址

设置VLAN虚接口的IPv4地址

VLAN虚接口IPv4地址的获取方式选择“手工”时可用

掩码长度

设置子网掩码长度(也可以输入点分十进制格式的掩码)

VLAN虚接口IPv4地址的获取方式选择“手工”时可用

配置IPv6链路本地地址(设备不支持Ipv6)

自动

设置VLAN虚接口获取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方式

·     自动:表示设备根据链路本地地址前缀(FE80::/64)及接口的链路层地址,自动为接口生成链路本地地址

·     手工:表示通过手工配置方式配置IPv6链路本地地址,选择此项时需要设置IPv6地址

手工

IPv6地址

设置VLAN虚接口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

VLAN虚接口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获取方式选择“手工”时可用,输入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前缀必须为“FE80::/64”

 

2.3  修改VLAN虚接口

通过修改VLAN虚接口,可以为VLAN虚接口配置IPv4地址;可以设置打开或关闭VLAN虚接口。

说明

·     修改VLAN虚接口时,修改IPv4地址和状态需要分别单击各自的<应用>按钮来提交配置。

·     修改当前登录使用的VLAN虚接口的IP地址会导致与设备的连接断开,可以使用修改后的IP地址重新登录。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虚接口”。

(2)     单击“修改”页签,进入VLAN虚接口的修改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2-2 修改

 

(3)     修改VLAN虚接口IP地址等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相应的<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2-2 修改VLAN虚接口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选择VLAN虚接口

设置要配置的VLAN虚接口

下拉框中可选的VLAN虚接口需通过创建VLAN虚接口来创建

修改IPv4地址和状态

DHCP

设置VLAN虚接口获取IPv4地址的方式

·     DHCP:表示通过DHCP协议自动获取IPv4地址(设备不支持通过DHCP方式获取IP地址)

·     BOOTP:表示通过BOOTP协议自动获取IPv4地址(设备不支持通过BOOTP方式获取IP地址)

·     手工:表示通过手工配置指定IPv4地址,选择此项时需要设置IPv4地址和掩码(可以输入掩码长度或点分十进制格式的掩码)

BOOTP

手工

配置状态

配置打开(Up)或关闭(Down)VLAN虚接口

当VLAN虚接口出现故障时,可以用将接口先关闭,然后再打开接口,可能会使接口恢复正常

缺省情况下,当VLAN虚接口下所有以太网端口状态为Down时,VLAN虚接口为Down状态;只要VLAN虚接口下有一个以太网端口状态为Up,VLAN虚接口就为Up状态

提示

·     关闭和打开VLAN虚接口对于属于这个VLAN的任何一个以太网端口本身都不起作用,以太网端口的状态不随VLAN虚接口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     配置状态时,“修改IPv4地址”框中的VLAN虚接口的当前状态是同步变化的

添加从IP

为VLAN虚接口添加从IP地址

从IP地址

显示已经配置的从IP地址

修改IPv6地址和状态(设备不支持IPv6)

自动

设置VLAN虚接口获取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方式

·     自动:表示设备根据链路本地地址前缀(FE80::/64)及接口的链路层地址,自动为接口生成链路本地地址

·     手工:表示通过手工配置方式配置IPv6链路本地地址,选择此项时需要设置IPv6地址

手工

配置状态

配置打开(Up)或关闭(Down)VLAN虚接口

当VLAN虚接口出现故障时,可以用将接口先关闭,然后再打开接口,可能会使接口恢复正常

缺省情况下,当VLAN虚接口下所有以太网端口状态为Down时,VLAN虚接口为Down状态;否则VLAN虚接口处于Up状态

提示

·     关闭和打开VLAN虚接口对于属于这个VLAN的任何一个以太网端口本身都不起作用,以太网端口的状态不随VLAN虚接口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     配置状态时,“修改IPv4地址”框和“修改IPv6地址”框中的VLAN虚接口的当前状态是同步变化的

添加IPv6单播地址

设置VLAN虚接口的IPv6站点本地地址或全球单播地址,以及前缀长度

输入的IPv6地址前缀不能为“FE80::/10”,即链路本地地址前缀

配置IPv6站点本地地址时,输入的IPv6地址前缀必须为“FEC0::/10”

如果该VLAN虚接口没有IPv6链路本地地址,则配置此参数后会自动生成链路本地地址

EUI64编码

设置采用EUI-64(64-bit Extended Unique Identifier,64位扩展唯一标识符)格式形成IPv6站点本地地址或全球单播地址

选中前面的复选框表示采用EUI-64格式形成;不选中则表示采用手工配置的IPv6站点本地地址或全球单播地址

 


3 语音VLAN

3.1  概述

随着语音技术的日益发展,语音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宽带小区,网络中经常同时存在语音数据和业务数据两种流量。通常,语音数据在传输时需要具有比业务数据更高的优先级,以减少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时延和丢包现象。

语音VLAN(即Voice VLAN)是为用户的语音数据流专门划分的VLAN。通过划分语音VLAN,并将连接语音设备的端口加入语音VLAN,系统自动为语音报文修改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参数,来提高语音数据报文优先级、保证通话质量。

说明

常见的语音设备有IP电话、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等。本文中以IP电话为例进行说明。

 

3.1.1  OUI地址

设备可以根据进入端口的数据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字段来判断该数据流是否为语音数据流。源MAC地址符合系统设置的语音设备OUI(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全球统一标识符)地址的报文被认为是语音数据流。

用户可以预先设置OUI地址,也可以使用缺省的OUI地址作为判断标准。设备缺省的OUI地址如表3-1所示。

表3-1 设备缺省的OUI地址

序号

OUI地址

生产厂商

1

0001-e300-0000

Siemens phone

2

0003-6b00-0000

Cisco phone

3

0004-0d00-0000

Avaya phone

4

00d0-1e00-0000

Pingtel phone

5

0060-b900-0000

Philips/NEC phone

6

00e0-7500-0000

Polycom phone

7

00e0-bb00-0000

3Com phone

 

说明

·     通常意义下,OUI地址指的是MAC地址的前24位(二进制),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为不同设备供应商分配的一个全球唯一的标识符。本文中的OUI地址有别于通常意义的OUI地址,它是设备判断收到的报文是否为语音报文的依据,是添加OUI时指定的OUI地址和其掩码相与的结果。

·     设备缺省的OUI地址可以手工删除,删除之后也可再次手工添加。

 

3.1.2  语音VLAN的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

语音VLAN的工作模式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这个自动和手动指的是端口加入语音VLAN的方式。

·     自动模式下,系统利用IP电话上电时发出的协议报文(Untagged报文),通过识别报文的源MAC,匹配OUI地址。匹配成功后,系统将自动把语音报文的入端口加入语音VLAN,并下发ACL规则、配置报文的优先级。用户可以在设备上设置语音VLAN的老化时间,当在老化时间内,系统没有从入端口收到任何语音报文时,系统将把该端口从语音VLAN中删除。添加端口到语音VLAN和从语音VLAN中删除端口的过程都由系统自动实现。自动模式适用于PC-IP电话串联接入(端口同时传输语音数据和普通业务数据)的组网方式,如图3-1所示。(当语音VLAN正常工作时,如果遇到设备重新启动的情况,为保证已经建立的语音连接能够正常工作,系统会在重新启动完成后,将配置为自动模式的端口重新加入语音VLAN,而不需要再次通过语音流触发。)

图3-1 主机与IP电话串联接入组网图

 

·     手动模式下,需要通过手工把IP电话接入端口加入语音VLAN中。再通过识别报文的源MAC,匹配OUI地址。匹配成功后,系统将下发ACL规则、配置报文的优先级。添加端口到语音VLAN和从语音VLAN中删除端口的过程都由管理员手动实现。手动模式适用于IP电话单独接入(端口仅传输语音报文)的组网方式,如图3-2所示。该组网方式可以使该端口专用于传输语音数据,最大限度避免业务数据对语音数据传输的影响。

图3-2 IP电话单独接入组网图

 

对于IP电话发出的Tagged报文,两种模式处理方式一致,只根据标签进行转发。

由于IP电话类型较多,因此需要用户保证端口的连接类型与IP电话能够匹配,详细配合关系如表3-2所示。

·     IP电话发送Tagged语音数据

表3-2 不同类型端口支持Tagged语音数据配置要求

端口类型

语音VLAN工作模式

是否支持Tagged语音数据

配置要求

Access

自动模式

不支持

-

手工模式

Trunk

自动模式

支持

缺省VLAN不能为语音VLAN

手工模式

缺省VLAN不能为语音VLAN,需要配置端口允许语音VLAN的报文通过

Hybrid

自动模式

支持

缺省VLAN不能为语音VLAN

手工模式

缺省VLAN不能为语音VLAN,需要配置端口允许语音VLAN的报文携带Tag通过

 

·     IP电话发送Untagged语音数据

IP电话发送Untagged语音数据,则端口的语音VLAN工作模式只能为手工模式,不能为自动模式。

表3-3 不同类型端口支持Untagged语音数据配置要求

端口类型

语音VLAN工作模式

是否支持Untagged语音数据

配置要求

Access

自动模式

不支持

-

手工模式

支持

将缺省VLAN配置为语音VLAN

Trunk

自动模式

不支持

-

手工模式

支持

接入端口的缺省VLAN必须是语音VLAN,且接入端口允许该VLAN通过

Hybrid

自动模式

不支持

-

手工模式

支持

接入端口的缺省VLAN必须是语音VLAN,且在接入端口允许通过的Untagged VLAN列表中

 

说明

·     如果用户的IP Phone发出的是Tagged语音流,且接入的端口上使能了802.1X认证和Guest VLAN,为保证各种功能的正常使用,需要为语音VLAN、端口的缺省VLAN和802.1X的Guest VLAN分配不同的VLAN ID。

·     如果用户的IP Phone发出的是Untagged语音流,为实现语音VLAN功能,只能将接入端口的缺省VLAN配置为语音VLAN,此时将不能实现802.1X认证功能。

 

3.1.3  语音VLAN的安全模式和普通模式

根据使能了语音VLAN功能的端口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过滤机制,又可以将语音VLAN的工作模式分为安全模式和普通模式。

·     普通模式下,端口加入语音VLAN后,设备对于接收的语音报文则不再一一进行识别,凡是带有语音VLAN Tag的报文,设备将不再检查其源MAC地址是否为语音设备的OUI地址,均接收并在语言VLAN中转发。对于缺省VLAN就是语音VLAN的手工模式端口,会导致任意的Untagged报文都可以在语音VLAN中传输。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使语音VLAN受到恶意用户的流量攻击。恶意用户可以构造大量带有语音VLAN Tag的报文,占用语音VLAN的带宽,影响正常的语音通信。

·     安全模式下,设备将对每一个要进入语音VLAN传输的报文都进行源MAC匹配检查,对于不能匹配OUI地址的报文,则将其丢弃。

对于比较安全的网络,用户可以配置语音VLAN的普通模式,以减少检查报文的工作对系统资源的占用。

窍门

建议用户尽量不要在语音VLAN中同时传输语音和业务数据。如确有此需要,请确认端口语音VLAN的安全模式已关闭。

 

表3-4 语音VLAN的安全/普通模式对报文的处理

工作模式

报文类型

处理方式

安全模式

Untagged报文

当该报文源MAC地址是可识别的OUI地址时,允许该报文在语音VLAN内传输,否则将该报文丢弃

带有语音VLAN Tag的报文

带有其他VLAN Tag的报文

根据指定端口是否允许该VLAN通过来对报文进行转发和丢弃的处理,不受语音VLAN安全/普通模式的影响

普通模式

Untagged报文

不对报文的源MAC地址进行检查,所有报文均可以在语音VLAN内进行传输

带有语音VLAN Tag的报文

带有其他VLAN Tag的报文

根据指定端口是否允许该VLAN通过来对报文进行转发和丢弃的处理,不受语音VLAN安全/普通模式的影响

 

3.2  语音VLAN配置任务简介

配置语音VLAN之前,须先创建对应的VLAN,并先配置好各端口的连接类型。VLAN 1缺省存在,无需创建,但VLAN 1不支持使能语音VLAN。端口连接类型的详细配置请参见“设备”。

1. 配置自动模式下的语音VLAN功能

表3-5 自动模式下语音VLAN功能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3.3  配置全局语音VLAN功能

可选

配置语音VLAN的安全模式和老化时间

2

3.4  配置端口语音VLAN功能

必选

设置端口上语音VLAN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模式,并使能端口的语音VLAN功能

缺省情况下,端口上语音VLAN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模式,且端口的语音VLAN功能是关闭的

3

3.5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OUI地址

可选

系统最多支持配置16个OUI地址

缺省情况下,系统已配有7个OUI地址,如表3-1所示

 

 

2. 配置手动模式口的语音VLAN功能

表3-6 手动模式下语音VLAN功能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3.3  配置全局语音VLAN功能

可选

配置语音VLAN的安全模式和老化时间

2

将端口加入语音VLAN

必选

需要注意的是,将Access端口加入语音VLAN后,语音VLAN会自动成为Access端口的缺省VLAN

详细配置请参见“平台Web配置手册  VLAN”

3

配置语音VLAN为Trunk或Hybid端口的缺省VLAN

可选

当端口为Trunk或Hybid端口,且输入的语音流是Untagged语音流时,需要进行该项配置;当输入的语音流是Tagged语音流时,不能将语音VLAN设置为端口的缺省VLAN

详细配置请参见“平台Web配置手册  端口管理”

4

3.4  配置端口语音VLAN功能

必选

设置端口上语音VLAN的工作模式为手动模式,并使能端口的语音VLAN功能

缺省情况下,端口上语音VLAN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模式,且端口的语音VLAN功能是关闭的

5

3.5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OUI地址

可选

系统最多支持配置16个OUI地址

缺省情况下,系统已配有7个OUI地址,如表3-1所示

 

3.3  配置全局语音VLAN功能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语音VLAN”。

(2)     单击“设置”页签,进入语音VLAN的设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3-3 语音VLAN设置

 

(3)     配置全局语音VLAN功能,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3-7 全局语音VLAN功能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语音VLAN安全模式

设置使能(Enable)或关闭(Disable)语音VLAN的安全模式

关闭安全模式,则语音VLAN的工作模式为普通模式

缺省情况下,语音VLAN安全模式处于使能状态

语音VLAN老化时间

设置语音VLAN的老化时间

老化时间只对自动模式下的端口有效。在自动模式下,系统会根据收到的语音报文的源MAC地址,来决定是否把该报文的入端口加入语音VLAN。在将入端口加入语音VLAN后,系统会同时启动老化定时器。经过老化时间后,如果设备没有收到任何来自该入端口的语音报文,系统会自动把该端口从语音VLAN中删除

 

3.4  配置端口语音VLAN功能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语音VLAN”。

(2)     单击“端口设置”页签,进入语音VLAN的端口设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3-4 语音VLAN端口设置

 

(3)     配置端口语音VLAN功能,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3-8 端口语音VLAN功能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语音VLAN端口模式

设置端口上语音VLAN的工作模式

·     Auto:表示自动模式

·     Manual:表示手动模式

语音VLAN端口状态

设置使能(Enable)或关闭(Disable)端口的语音VLAN功能

语音VLAN ID

当语音VLAN端口状态为Enable时,设置端口的语音VLAN ID

选择端口

选择要进行配置的端口

可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中要配置的端口,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端口。选中端口的编号会显示在下方的端口列表中

提示

当端口的语音VLAN工作在自动模式时,端口的连接类型必须是Trunk或Hybrid,且端口不属于语音VLAN,才能使能语音VLAN功能;否则,不能使能语音VLAN功能

 

3.5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的OUI地址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语音VLAN”。

(2)     单击“添加OUI”页签,进入语音VLAN的OUI地址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3-5 添加OUI

 

(3)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的OUI地址,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3-9 语音VLAN能识别的OUI地址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OUI地址

设置语音报文的源MAC地址

掩码

设置OUI地址的有效长度

描述

输入OUI地址的描述字符串

 

3.6  语音VLAN典型配置举例

3.6.1  自动模式下语音VLAN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     配置VLAN 2为语音VLAN,只允许语音报文通过。

·     IP Phone类型为Untagged,接入端口是Hybrid类型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     端口GigabitEthernet1/0/1工作在自动模式,如果它们在30分钟内没有收到语音流,就将相应的语音VLAN老化。

·     端口GigabitEthernet1/0/1允许OUI地址是0011-2200-0000、掩码是ffff-ff00-0000的语音报文通过,描述字符为test。

图3-6 自动模式下语音VLAN配置组网图

 

2. 配置步骤

(1)     创建VLAN 2。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步骤2:单击“创建”页签。

步骤3:如下图所示,输入VLAN ID为“2”。

步骤4:单击<创建>按钮完成操作。

图3-7 创建VLAN

 

(2)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Hybrid端口。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端口管理”。

步骤2:单击“设置”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连接类型为“Hybrid”。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4:单击<提交>按钮完成操作。

图3-8 配置端口为Hybrid端口

 

(3)     配置全局语音VLAN功能。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语音VLAN”。

步骤2:单击“设置”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语音VLAN安全模式为“Enable”。

·     输入语音VLAN老化时间为“30”分钟。

步骤4: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3-9 配置全局语音VLAN功能

 

(4)     配置端口GigabitEthernet1/0/1的语音VLAN功能。

步骤1:单击“端口设置”页签。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语音VLAN端口模式为“Auto”。

·     选择语音VLAN端口状态为“Enable”。

·     输入语音VLAN ID为“2”。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3: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3-10 配置端口GigabitEthernet1/0/1的语音VLAN功能

 

(5)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的OUI地址。

步骤1:单击“添加OUI”页签。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OUI地址为“0011-2200-0000”。

·     选择掩码为“FFFF-FF00-0000”。

·     输入描述为“test”。

步骤3: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3-11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的OUI地址

 

3. 配置结果验证

(1)     完成上述配置后,会自动跳转到“显示OUI”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可以查看到新添加的OUI地址信息。

图3-12 查看新添加的OUI地址

 

(2)     单击“显示”页签,进入语音VLAN的显示页面,如下图所示。可以查看到当前语音VLAN的状态信息。

图3-13 查看当前语音VLAN的状态

 

3.6.2  手动模式下语音VLAN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     配置VLAN 2为语音VLAN,只允许语音报文通过。

·     IP Phone类型为Untagged,接入端口是Hybrid类型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     端口GigabitEthernet1/0/1工作在手动模式,且允许OUI地址是0011-2200-0000、掩码是ffff-ff00-0000的语音报文通过,描述字符为test。

图3-14 手动模式下语音VLAN配置组网图

 

2. 配置步骤

(1)     创建VLAN 2.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步骤2:单击“创建”页签。

步骤3:如下图所示,输入VLAN ID为“2”。

步骤4:单击<创建>按钮完成操作。

图3-15 创建VLAN

 

(2)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Hybrid端口,缺省VLAN为2。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端口管理”。

步骤2:单击“设置”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连接类型为“Hybrid”。

·     选中“PVID”前的复选框,输入PVID为“2”。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4:单击<提交>按钮完成操作。

图3-16 配置端口为Hybrid端口

 

(3)     配置VLAN 2为GigabitEthernet1/0/1Untagged VLAN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步骤2:单击“修改端口”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     选中“Untagged”前的单选按钮。

·     输入VLAN IDs为“2”。

步骤4: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5: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3-17 配置VLAN 2为GigabitEthernet1/0/1Untagged VLAN

 

(4)     配置端口GigabitEthernet1/0/1的语音VLAN功能。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语音VLAN”。

步骤2:单击“端口设置”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语音VLAN端口模式为“Manual”。

·     选择语音VLAN端口状态为“Enable”。

·     输入语音VLAN ID为“2”。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4: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3-18 配置端口GigabitEthernet1/0/1的语音VLAN功能

 

(5)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的OUI地址。

步骤1:单击“添加OUI”页签。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OUI地址为“0011-2200-0000”。

·     选择掩码为“FFFF-FF00-0000”。

·     输入描述为“test”。

步骤3: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3-19 配置语音VLAN能识别的OUI地址

 

3. 配置结果验证

(1)     完成上述配置后,会自动跳转到“显示OUI”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可以查看到新添加的OUI地址信息。

图3-20 查看新添加的OUI地址

 

(2)     单击“显示”页签,进入语音VLAN的显示页面,如下图所示。可以查看到当前语音VLAN的状态信息。

图3-21 查看当前语音VLAN的状态

 

3.7  注意事项

配置语音VLAN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     如果需要删除的某个VLAN已经运行了语音VLAN,则只有在关闭了语音VLAN功能后,才能够删除该VLAN。

(2)     自动模式下,语音VLAN特性只支持Hybrid端口对Tagged语音流进行处理。而协议VLAN特性要求Hybrid端口对报文进行Untagged处理。因此,如果用户将某个VLAN同时配置为语音VLAN和协议VLAN,则协议VLAN功能将不能与该端口进行绑定。

(3)     同一设备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VLAN使能语音VLAN功能,且该VLAN必须是已经存在的静态VLAN。

(4)     不允许在聚合组的成员端口上使能语音VLAN功能。

(5)     当端口使能了语音VLAN并工作在手工模式时,必须手工将端口加入语音VLAN,才能保证语音VLAN功能生效。

 


4 MAC地址表

说明

·     MAC地址模块中对于接口的相关配置,目前只能在二层以太网接口和二层聚合接口上进行。

·     本章节内容只涉及单播的静态、动态和黑洞MAC地址表项(黑洞MAC地址表项仅指目的黑洞MAC地址表项)的配置和管理。

 

4.1  概述

MAC地址表记录了与本设备相连的设备的MAC地址、本设备上与该设备相连的设备的接口号以及所属的VLAN ID。在转发数据时,设备根据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查询MAC地址表,快速定位出接口,从而减少广播。

4.1.1  MAC地址表项的生成方式

MAC地址表项的生成方式有两种:自动生成、手工配置。

1. 自动生成MAC地址表项

一般情况下,MAC地址表是设备通过源MAC地址学习过程而自动建立的。设备学习MAC地址的方法如下:如果从某接口(假设为接口A)收到一个数据帧,设备就会分析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假设为MAC-SOURCE),并认为目的MAC地址为MAC-SOURCE的报文可以由接口A转发;如果MAC地址表中已经包含MAC-SOURCE,设备将对该表项进行更新;如果MAC地址表中尚未包含MAC-SOURCE,设备则将这个新MAC地址以及该MAC地址对应的接口A作为一个新的表项加入到MAC地址表中。

为适应网络的变化,MAC地址表需要不断更新。MAC地址表中自动生成的表项并非永远有效,每一条表项都有一个生存周期,到达生存周期仍得不到刷新的表项将被删除,这个生存周期被称作老化时间。如果在到达生存周期前纪录被刷新,则该表项的老化时间重新计算。

2. 手工配置MAC地址表项

设备通过源MAC地址学习自动建立MAC地址表时,无法区分合法用户和黑客用户的报文,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黑客用户将攻击报文的源MAC地址伪装成合法用户的MAC地址,并从设备的其它接口进入,设备就会学习到错误的MAC地址表项,于是就会将本应转发给合法用户的报文转发给黑客用户。

为了提高接口安全性,网络管理员可手工在MAC地址表中加入特定MAC地址表项,将用户设备与接口绑定,从而防止假冒身份的非法用户骗取数据。

4.1.2  MAC地址表项的分类

MAC地址表项分为:静态MAC地址表项、动态MAC地址表项和黑洞MAC地址表项。

·     静态MAC地址表项由用户手工配置,表项不老化。

·     动态MAC地址表项包括用户配置的以及设备通过源MAC地址学习得来的,表项有老化时间。

·     黑洞MAC地址表项用于丢弃含有特定目的MAC地址的报文(例如,出于安全考虑,可以屏蔽某个用户接收报文),由用户手工配置,表项不老化。

说明

用户手工配置的静态MAC地址表项和黑洞MAC地址表项不会被动态MAC地址表项覆盖,而动态MAC地址表项可以被静态MAC地址表项和黑洞MAC地址表项覆盖。

 

4.1.3  基于MAC地址表的报文转发

设备在转发报文时,根据MAC地址表项信息,会采取以下两种转发方式:

·     单播方式:当MAC地址表中包含与报文目的MAC地址对应的表项时,设备直接将报文从该表项中的转发出接口发送。

·     广播方式:当设备收到目的地址为全F的报文,或MAC地址表中没有包含对应报文目的MAC地址的表项时,设备将采取广播方式将报文向除接收接口外的所有接口进行转发。

4.2  查看和配置MAC地址表项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AC地址”,默认进入“MAC”页签的页面,页面显示所有的MAC地址表项,如下图所示。

图4-1 MAC

 

(2)     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MAC地址表项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4-2 MAC地址创建

 

(3)     配置MAC地址表项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4-1 MAC地址表项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MAC地址

设置待添加的MAC地址

类型

设置MAC地址表项的类型,包括:

·     static:表示该表项是静态MAC地址表项,没有老化时间

·     dynamic:表示该表项是动态MAC地址表项,有老化时间

·     blackhole:表示该表项是黑洞MAC地址表项,没有老化时间

提示

在MAC地址表项显示页面的列表中共有如下几种类型:

·     Config static:表示该表项是用户手工配置的静态表项

·     Config dynamic:表示该表项是用户手工配置的动态表项

·     Blackhole:表示该表项是黑洞表项

·     Learned:表示该表项是设备学习得来的动态表项

·     Other:表示该表项为除上述状态外的其他类型

VLAN ID

设置MAC地址表项所属的VLAN

端口

设置MAC地址表项所属端口,该端口必须属于指定的VLAN

黑洞表项不需要设置所属端口

 

4.3  配置MAC地址表项的老化时间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AC地址”。

(2)     单击“设置”页签,进入MAC地址表项老化时间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4-3 设置

 

(3)     配置MAC地址表项老化时间,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4-2 MAC地址表项老化时间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不老化

设置MAC地址表项不会老化

老化时间

设置MAC地址表项的老化,并指定老化时间

 

4.4  MAC地址表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用户通过Web网管设置MAC地址表功能。要求在VLAN1中的GigabitEthernet1/0/1端口下添加一个静态MAC地址表项00e0-fc35-dc71。

2. 配置步骤

创建静态MAC地址表项。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AC地址”,默认进入“MAC”页签的页面。

步骤2: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MAC地址为“00e0-fc35-dc71”。

·     选择类型为“static”。

·     选择VLAN ID为“1”。

·     选择端口为“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4-4 创建静态MAC地址表项

 


5 MSTP

5.1  概述

生成树协议是一种二层管理协议,它通过选择性地阻塞网络中的冗余链路来消除二层环路,同时还具备链路备份的功能。

与众多协议的发展过程一样,生成树协议也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从最初的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到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快速生成树协议),再到最新的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多生成树协议)。本文将渐进式地对STP、RSTP和MSTP各自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介绍。

5.1.1  STP简介

STP由IEEE制定的802.1D标准定义,用于在局域网中消除数据链路层物理环路的协议。运行该协议的设备通过彼此交互报文发现网络中的环路,并有选择的对某些端口进行阻塞,最终将环路网络结构修剪成无环路的树型网络结构,从而防止报文在环路网络中不断增生和无限循环,避免主机由于重复接收相同的报文造成的报文处理能力下降的问题发生。

STP包含了两个含义:狭义的STP是指IEEE 802.1D中定义的STP协议;广义的STP是指包括IEEE 802.1D定义的STP协议,以及各种在它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的生成树协议。

1. STP的协议报文

STP采用的协议报文是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桥协议数据单元),也称为配置消息。

STP通过在设备之间传递BPDU来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BPDU中包含了足够的信息来保证设备完成生成树的计算过程。

BPDU在STP协议中分为两类:

·     配置BPDU(Configuration BPDU):用于进行生成树计算和维护生成树拓扑的报文。

·     TCN BPDU(Topology Change Notification BPDU,拓扑变化通知BPDU):当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用于通知相关设备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的报文。

2. STP的基本概念

(1)     根桥

树形的网络结构必须有树根,于是STP引入了根桥(Root Bridge)的概念。根桥在全网中只有一个,而且根桥会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根桥并不是固定的。

在网络初始化过程中,所有设备都视自己为根桥,生成各自的配置BPDU并周期性地向外发送;但当网络拓扑稳定以后,只有根桥设备才会向外发送配置BPDU,其它设备则对其进行转发。

(2)     根端口

所谓根端口,是指一个非根桥的设备上离根桥最近的端口。根端口负责与根桥进行通信。非根桥设备上有且只有一个根端口,根桥上没有根端口。

(3)     指定桥与指定端口

指定桥与指定端口的含义,请参见表5-1的说明。

表5-1 指定桥和指定端口的含义

分类

指定桥

指定端口

对于一台设备而言

与本机直接相连并且负责向本机转发配置消息的设备

指定桥向本机转发配置消息的端口

对于一个局域网而言

负责向本网段转发配置消息的设备

指定桥向本网段转发配置消息的端口

 

指定桥与指定端口如图5-1所示,AP1、AP2、BP1、BP2、CP1、CP2分别表示Device A、Device B、Device C的端口。

·     Device A通过端口AP1向Device B转发配置消息,则Device B的指定桥就是Device A,指定端口就是Device A的端口AP1;

·     与局域网LAN相连的有两台设备:Device B和Device C,如果Device B负责向LAN转发配置消息,则LAN的指定桥就是Device B,指定端口就是Device B的BP2。

图5-1 指定桥与指定端口示意图

 

说明

根桥上的所有端口都是指定端口。

 

(4)     路径开销

路径开销是STP协议用于选择链路的参考值。STP协议通过计算路径开销,选择较为“强壮”的链路,阻塞多余的链路,将网络修剪成无环路的树型网络结构。

3. STP的基本原理

STP通过在设备之间传递BPDU来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配置消息中包含了足够的信息来保证设备完成生成树的计算过程,其中包含的几个重要信息如下:

·     根桥ID:由根桥的优先级和MAC地址组成;

·     根路径开销:到根桥的路径开销;

·     指定桥ID:由指定桥的优先级和MAC地址组成;

·     指定端口ID:由指定端口的优先级和端口名称组成;

·     Message Age:配置消息在网络中传播的生存期;

·     Max Age:配置消息在设备中能够保存的最大生存期;

·     Hello Time:配置消息发送的周期;

·     Forward Dela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

说明

为描述方便,在下面的描述及举例中仅考虑配置消息的其中四项内容:

·     根桥ID(以设备的优先级表示);

·     根路径开销;

·     指定桥ID(以设备的优先级表示);

·     指定端口ID(以端口名称表示)。

 

(1)     STP算法实现的具体过程

·     初始状态

各台设备的各个端口在初始时会生成以自己为根桥的配置消息,根路径开销为0,指定桥ID为自身设备ID,指定端口为本端口。

·     最优配置消息的选择

各台设备都向外发送自己的配置消息,同时也会收到其他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

最优配置消息的选择过程如表5-2所示。

表5-2 最优配置消息的选择过程

步骤

内容

1

每个端口收到配置消息后的处理过程如下:

·     当端口收到的配置消息比本端口配置消息的优先级低时,设备会将接收到的配置消息丢弃,对该端口的配置消息不作任何处理

·     当端口收到的配置消息比本端口配置消息的优先级高时,设备就用接收到的配置消息中的内容替换该端口的配置消息中的内容

2

设备将所有端口的配置消息进行比较,选出优先级最高的配置消息

 

说明

配置消息的比较原则如下:

·     根桥ID较小的配置消息优先级高;

·     若根桥ID相同,则比较根路径开销,比较方法为:用配置消息中的根路径开销加上本端口对应的路径开销,假设两者之和为S,则S较小的配置消息优先级较高;

·     若根路径开销也相同,则依次比较指定桥ID、指定端口ID、接收该配置消息的端口ID等,上述值较小的配置消息优先级较高。

 

·     根桥的选择

网络初始化时,网络中所有的STP设备都认为自己是“根桥”,根桥ID为自身的设备ID。通过交换配置消息,设备之间比较根桥ID,网络中根桥ID最小的设备被选为根桥。

·     根端口、指定端口的选择

根端口、指定端口的选择过程如表5-3所示。

表5-3 根端口和指定端口的选择过程

步骤

内容

1

非根桥设备将接收最优配置消息的那个端口定为根端口

2

设备根据根端口的配置消息和根端口的路径开销,为每个端口计算一个指定端口配置消息:

·     根桥ID替换为根端口的配置消息的根桥ID

·     根路径开销替换为根端口配置消息的根路径开销加上根端口对应的路径开销

·     指定桥ID替换为自身设备的ID

·     指定端口ID替换为自身端口ID

3

设备使用计算出来的配置消息和需要确定端口角色的端口上的配置消息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

·     如果计算出来的配置消息优先级高,则设备就将该端口定为指定端口,端口上的配置消息被计算出来的配置消息替换,并周期性向外发送

·     如果端口上的配置消息优先级高,则设备不更新该端口配置消息并将此端口阻塞,该端口将不再转发数据,只接收但不发送配置消息

 

说明

在拓扑稳定状态,只有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转发流量,其他的端口都处于阻塞状态,它们只接收STP协议报文而不转发用户流量。

 

一旦根桥、根端口和指定端口选举成功,则整个树形拓扑就建立完毕了。

下面结合例子说明STP算法实现的计算过程。具体的组网如图5-2所示。假设Device A的优先级为0,Device B的优先级为1,Device C的优先级为2,各个链路的路径开销分别为5、10、4。

图5-2 STP算法计算过程组网图

 

·     各台设备的初始状态

各台设备的初始状态如表5-4所示。

表5-4 各台设备的初始状态

设备

端口名称

端口的配置消息

Device A

AP1

{0,0,0,AP1}

AP2

{0,0,0,AP2}

Device B

BP1

{1,0,1,BP1}

BP2

{1,0,1,BP2}

Device C

CP1

{2,0,2,CP1}

CP2

{2,0,2,CP2}

 

·     各台设备的比较过程及结果

各台设备的比较过程及结果如表5-5所示。

表5-5 各台设备的比较过程及结果

设备

比较过程

比较后端口的配置消息

Device A

·     端口AP1收到Device B的配置消息{1,0,1,BP1},Device A发现本端口的配置消息{0,0,0,AP1}优于接收到的配置消息,就把接收到的配置消息丢弃

·     端口AP2收到Device C的配置消息{2,0,2,CP1},Device A发现本端口的配置消息{0,0,0,AP2}优于接收到的配置消息,就把接收到的配置消息丢弃

·     Device A发现自己各个端口的配置消息中根桥和指定桥都是自己,则认为自己是根桥,各个端口的配置消息都不作任何修改,以后周期性的向外发送配置消息

AP1:{0,0,0,AP1}

AP2:{0,0,0,AP2}

Device B

·     端口BP1收到来自Device A的配置消息{0,0,0,AP1},Device B发现接收到的配置消息优于本端口的配置消息{1,0,1,BP1},于是更新端口BP1的配置消息

·     端口BP2收到来自Device C的配置消息{2,0,2,CP2},Device B发现本端口的配置消息{1,0,1,BP2}优于接收到的配置消息,就把接收到的配置消息丢弃

BP1:{0,0,0,AP1}

BP2:{1,0,1,BP2}

·     Device B对各个端口的配置消息进行比较,选出端口BP1的配置消息为最优配置消息,然后将端口BP1定为根端口,它的配置消息不作改变

·     Device B根据根端口BP1的配置消息和根端口的路径开销5,为BP2端口计算一个指定端口配置消息{0,5,1,BP2}

·     Device B使用计算出来的配置消息{0,5,1,BP2}和端口BP2上的配置消息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计算出来的配置消息较优,则Device B将端口BP2定为指定端口,它的配置消息被计算出来的配置消息替换,并周期性向外发送

根端口BP1:

{0,0,0,AP1}

指定端口BP2:

{0,5,1,BP2}

Device C

·     端口CP1收到来自Device A的配置消息{0,0,0,AP2},Device C发现接收到的配置消息优于本端口的配置消息{2,0,2,CP1},于是更新端口CP1的配置消息

·     端口CP2收到来自Device B端口BP2更新前的配置消息{1,0,1,BP2},Device C发现接收到的配置消息优于本端口的配置消息{2,0,2,CP2},于是更新端口CP2的配置消息

CP1:{0,0,0,AP2}

CP2:{1,0,1,BP2}

经过比较:

·     端口CP1的配置消息被选为最优的配置消息,端口CP1就被定为根端口,它的配置消息不作改变

·     将计算出来的指定端口配置消息{0,10,2,CP2}和端口CP2的配置消息进行比较后,端口CP2转为指定端口,它的配置消息被计算出来的配置消息替换

根端口CP1:

{0,0,0,AP2}

指定端口CP2:

{0,10,2,CP2}

·     接着端口CP2会收到Device B更新后的配置消息{0,5,1,BP2},由于收到的配置消息优于原配置消息,则Device C触发更新过程

·     同时端口CP1收到Device A周期性发送来的配置消息,比较后Device C不会触发更新过程

CP1:{0,0,0,AP2}

CP2:{0,5,1,BP2}

经过比较:

·     端口CP2的根路径开销9(配置消息的根路径开销5加上端口CP2对应的路径开销4)小于端口CP1的根路径开销10(配置消息的根路径开销0+端口CP1对应的路径开销10),所以端口CP2的配置消息被选为最优的配置消息,端口CP2就被定为根端口,它的配置消息就不作改变

·     将端口CP1的配置消息和计算出来的指定端口配置消息比较后,端口CP1被阻塞,端口配置消息不变,同时不接收从Device A转发的数据,直到新的情况触发生成树的计算,比如从Device B到Device C的链路down掉

阻塞端口CP1:

{0,0,0,AP2}

根端口CP2:

{0,5,1,BP2}

 

经过上表的比较过程,此时以Device A为根桥的生成树就确定下来了,形状如图5-3所示。

图5-3 计算得到的生成树

 

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本例简化了生成树的计算过程,实际的过程要更加复杂。

 

(2)     STP的配置消息传递机制

·     当网络初始化时,所有的设备都将自己作为根桥,生成以自己为根的配置消息,并以Hello Time为周期定时向外发送。

·     接收到配置消息的端口如果是根端口,且接收的配置消息比该端口的配置消息优,则设备将配置消息中携带的Message Age按照一定的原则递增,并启动定时器为这条配置消息计时,同时将此配置消息从设备的指定端口转发出去。

·     如果指定端口收到的配置消息比本端口的配置消息优先级低时,会立刻发出自己的更好的配置消息进行回应。

·     如果某条路径发生故障,则这条路径上的根端口不会再收到新的配置消息,旧的配置消息将会因为超时而被丢弃,设备重新生成以自己为根的配置消息并向外发送,从而引发生成树的重新计算,得到一条新的通路替代发生故障的链路,恢复网络连通性。

不过,重新计算得到的新配置消息不会立刻就传遍整个网络,因此旧的根端口和指定端口由于没有发现网络拓扑变化,将仍按原来的路径继续转发数据。如果新选出的根端口和指定端口立刻就开始数据转发的话,可能会造成暂时性的环路。

(3)     STP定时器

STP计算中,需要使用三个重要的时间参数:Forward Delay、Hello Time和Max Age。

·     Forward Delay为设备状态迁移的延迟时间。链路故障会引发网络重新进行生成树的计算,生成树的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过重新计算得到的新配置消息无法立刻传遍整个网络,如果新选出的根端口和指定端口立刻就开始数据转发的话,可能会造成暂时性的环路。为此,STP采用了一种状态迁移的机制,新选出的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要经过2倍的Forward Delay延时后才能进入转发状态,这个延时保证了新的配置消息已经传遍整个网络。

·     Hello Time用于设备检测链路是否存在故障。设备每隔Hello Time时间会向周围的设备发送hello报文,以确认链路是否存在故障。

·     Max Age是用来判断配置消息在设备内保存时间是否“过时”的参数,设备会将过时的配置消息丢弃。

5.1.2  RSTP简介

RSTP由IEEE制定的802.1w标准定义,它在STP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网络拓扑的快速收敛。其“快速”体现在,当一个端口被选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后,其进入转发状态的延时在某种条件下大大缩短,从而缩短了网络最终达到拓扑稳定所需要的时间。

说明

·     RSTP中,根端口的端口状态快速迁移的条件是:本设备上旧的根端口已经停止转发数据,而且上游指定端口已经开始转发数据。

·     RSTP中,指定端口的端口状态快速迁移的条件是:指定端口是边缘端口或者指定端口与点对点链路相连。如果指定端口是边缘端口,则指定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如果指定端口连接着点对点链路,则设备可以通过与下游设备握手,得到响应后即刻进入转发状态。

 

5.1.3  MSTP简介

1. MSTP产生的背景

(1)     STP、RSTP存在的不足

STP不能快速迁移,即使是在点对点链路或边缘端口(边缘端口指的是该端口直接与用户终端相连,而没有连接到其它设备或共享网段上),也必须等待2倍的Forward Delay的时间延迟,端口才能迁移到转发状态。

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快速生成树协议)是STP协议的优化版。其“快速”体现在,当一个端口被选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后,其进入转发状态的延时在某种条件下大大缩短,从而缩短了网络最终达到拓扑稳定所需要的时间。

说明

·     RSTP中,根端口的端口状态快速迁移的条件是:本设备上旧的根端口已经停止转发数据,而且上游指定端口已经开始转发数据。

·     RSTP中,指定端口的端口状态快速迁移的条件是:指定端口是边缘端口或者指定端口与点对点链路相连。如果指定端口是边缘端口,则指定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如果指定端口连接着点对点链路,则设备可以通过与下游设备握手,得到响应后即刻进入转发状态。

 

RSTP可以快速收敛,但是和STP一样存在以下缺陷:局域网内所有网桥共享一棵生成树,不能按VLAN阻塞冗余链路,所有VLAN的报文都沿着一棵生成树进行转发。

(2)     MSTP的特点

MSTP由IEEE制定的802.1s标准定义,它可以弥补STP和RSTP的缺陷,既可以快速收敛,也能使不同VLAN的流量沿各自的路径转发,从而为冗余链路提供了更好的负载分担机制。

MSTP的特点如下:

·     MSTP设置VLAN映射表(即VLAN和生成树的对应关系表),把VLAN和生成树联系起来。通过增加“实例”(将多个VLAN整合到一个集合中)这个概念,将多个VLAN捆绑到一个实例中,以节省通信开销和资源占用率。

·     MSTP把一个交换网络划分成多个域,每个域内形成多棵生成树,生成树之间彼此独立。

·     MSTP将环路网络修剪成为一个无环的树型网络,避免报文在环路网络中的增生和无限循环,同时还提供了数据转发的多个冗余路径,在数据转发过程中实现VLAN数据的负载分担。

·     MSTP兼容STP和RSTP。

2. MSTP的基本概念

图5-4中的每台设备都运行MSTP。下面结合图5-4解释MSTP的一些基本概念。

图5-4 MSTP的基本概念示意图

 

(1)     MST域

MST域(Multiple Spanning Tree Regions,多生成树域)是由交换网络中的多台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网段构成。这些设备具有下列特点:

·     都启动了MSTP;

·     具有相同的域名;

·     具有相同的VLAN到生成树映射配置;

·     具有相同的MSTP修订级别配置;

·     这些设备之间在物理上有链路连通。

例如图5-4中的区域A0,域内所有设备都有相同的MST域配置:

·     域名相同;

·     VLAN与生成树实例的映射关系相同(VLAN1映射到生成树实例1,VLAN2映射到生成树实例2,其余VLAN映射到CIST。其中,CIST即指生成树实例0);

·     MSTP修订级别相同(此配置在图中没有体现)。

一个交换网络可以存在多个MST域。用户可以通过MSTP配置命令把多台设备划分在同一个MST域内。

(2)     VLAN映射表

VLAN映射表是MST域的一个属性,用来描述VLAN和生成树实例的映射关系。

例如图5-4中,域A0的VLAN映射表就是:VLAN 1映射到生成树实例1,VLAN 2映射到生成树实例2,其余VLAN映射到CIST。MSTP就是根据VLAN映射表来实现负载分担的。

(3)     IST

IST(Internal Spanning Tree,内部生成树)是MST域内的一棵生成树。

IST和CST(Common Spanning Tree,公共生成树)共同构成整个交换网络的生成树CIST(Common and Internal Spanning Tree,公共和内部生成树)。IST是CIST在MST域内的片段,是一个特殊的多生成树实例。

例如图5-4中,CIST在每个MST域内都有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就是各个域内的IST。

(4)     CST

CST是连接交换网络内所有MST域的单生成树。如果把每个MST域看作是一个“设备”,CST就是这些“设备”通过STP协议、RSTP协议计算生成的一棵生成树。

例如图5-4中红色线条描绘的就是CST。

(5)     CIST

CIST是连接一个交换网络内所有设备的单生成树,由IST和CST共同构成。

例如图5-4中,每个MST域内的IST加上MST域间的CST就构成整个网络的CIST。

(6)     MSTI

一个MST域内可以通过MSTP生成多棵生成树,各棵生成树之间彼此独立。每棵生成树都称为一个MSTI(Multiple Spanning Tree Instance,多生成树实例)。

例如图5-4中,每个域内可以存在多棵生成树,每棵生成树和相应的VLAN对应。这些生成树都被称为MSTI。

(7)     域根

MST域内IST和MSTI的根桥就是域根。MST域内各棵生成树的拓扑不同,域根也可能不同。

例如图5-4中,区域D0中,生成树实例1的域根为设备B,生成树实例2的域根为设备C。

(8)     总根

总根(Common Root Bridge)是指CIST的树根。

例如图5-4中,总根为区域A0内的某台设备。

(9)     域边界端口

域边界端口是指位于MST域的边缘,用于连接不同MST域、MST域和运行STP的区域、MST域和运行RSTP的区域的端口。

在进行MSTP计算的时候,域边界端口在MST实例上的角色与CIST的角色保持一致,但Master端口除外——Master端口在CIST上的角色为根端口,在其它实例上的角色才为Master端口。例如图5-4中,如果区域A0的一台设备和区域D0的一台设备的第一个端口相连,整个交换网络的总根位于A0内,则区域D0中这台设备上的第一个端口就是区域D0的域边界端口。

(10)     端口角色

在MSTP的计算过程中,端口角色主要有根端口、指定端口、Master端口、Alternate端口、Backup端口等。

·     根端口:负责向根桥方向转发数据的端口。

·     指定端口:负责向下游网段或设备转发数据的端口。

·     Master端口:连接MST域到总根的端口,位于整个域到总根的最短路径上。从CST上看,Master端口就是域的“根端口”(把域看作是一个节点)。Master端口在IST/CIST上的角色是根端口,在其它各个实例上的角色都是Master端口。

·     Alternate端口:根端口和Master端口的备份端口。当根端口或Master端口被阻塞后,Alternate端口将成为新的根端口或Master端口。

·     Backup端口:指定端口的备份端口。当指定端口被阻塞后,Backup端口就会快速转换为新的指定端口,并无时延的转发数据。当开启了MSTP的同一台设备的两个端口互相连接时就存在一个环路,此时设备会将其中一个端口阻塞,Backup端口是被阻塞的那个端口。

端口在不同的生成树实例中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

图5-5 端口角色示意图

 

请参考图5-5理解上述概念。图中:

·     设备A、B、C、D构成一个MST域。

·     设备A的端口1、端口2向总根方向连接。

·     设备C的端口5、端口6构成了环路。

·     设备D的端口3、端口4向下连接其他的MST域。

(11)     端口状态

MSTP中,根据端口是否学习MAC地址和是否转发用户流量,可将端口状态划分为以下三种:

·     Forwarding状态:学习MAC地址,转发用户流量;

·     Learning状态:学习MAC地址,不转发用户流量;

·     Discarding状态:不学习MAC地址,不转发用户流量。

说明

同一端口在不同的生成树实例中的端口状态可以不同。

 

端口状态和端口角色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表5-6给出了各种端口角色能够具有的端口状态(“√”表示此端口角色能够具有此端口状态;“-”表示此端口角色不能具有此端口状态)。

表5-6 各种端口角色具有的端口状态

端口状态

端口角色

根端口

/Master端口

指定端口

域边缘端口

Alternate端口

Backup端口

Forwarding

-

-

Learning

-

-

Discarding

 

3. MSTP的基本原理

MSTP将整个二层网络划分为多个MST域,各个域之间通过计算生成CST;域内则通过计算生成多棵生成树,每棵生成树都被称为是一个多生成树实例。其中实例0被称为IST,其它多生成树实例为MSTI。MSTP同STP一样,使用配置消息进行生成树的计算,只是配置消息中携带的是设备上MSTP的配置信息。

(1)     CIST生成树的计算

经过比较配置消息后,在整个网络中选择一个优先级最高的设备作为CIST的树根。在每个MST域内MSTP通过计算生成IST;同时MSTP将每个MST域作为单台设备对待,通过计算在域间生成CST。CST和IST构成了整个网络的CIST。

(2)     MSTI的计算

在MST域内,MSTP根据VLAN和生成树实例的映射关系,针对不同的VLAN生成不同的生成树实例。每棵生成树独立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与STP计算生成树的过程类似。请参见“5.1.1  3. STP的基本原理”。

MSTP中,一个VLAN报文将沿着如下路径进行转发:

·     在MST域内,沿着其对应的MSTI转发;

·     在MST域间,沿着CST转发。

4. MSTP在设备上的实现

MSTP同时兼容STP、RSTP。STP、RSTP两种协议报文都可以被运行MSTP的设备识别并应用于生成树计算。

设备除了提供MSTP的基本功能外,还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了许多便于管理的特殊功能,如下所示:

·     根桥保持;

·     根桥备份;

·     ROOT保护功能;

·     BPDU保护功能;

·     环路保护功能;

·     防止TC-BPDU报文(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的通知报文)攻击功能;

·     MSTP支持接口板的热插拔,同时支持主控板与备板的倒换。

5.1.4  STP相关协议规范

与MSTP相关的协议规范有:

·     IEEE 802.1D:Spanning Tree Protocol

·     IEEE 802.1w: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     IEEE 802.1s: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5.2  MSTP配置任务简介

表5-7 MSTP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5.3  配置MSTP域

可选

配置MST域的相关参数,以及生成树实例和VLAN的映射关系

缺省情况下,MST域的参数都有缺省值,且所有VLAN都映射到生成树实例0

2

5.4  配置MSTP全局

必选

使能全局STP功能,并配置MSTP相关参数

缺省情况下,全局STP功能是关闭状态;MSTP相关参数都有缺省值

3

5.5  配置MSTP端口

可选

使能端口MSTP功能,并配置MSTP相关参数

缺省情况下,端口MSTP功能处于使能状态,MSTP相关参数都有缺省值

4

5.6  查看端口信息

可选

查看端口上实例0的生成树信息,以及端口所属的生成树实例、路径开销和优先级信息

 

5.3  配置MSTP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STP”,默认进入“MSTP域”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5-6 MSTP

 

(2)     单击<修改>按钮,进入MSTP域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5-7 修改MSTP

 

(3)     配置MSTP域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激活>按钮完成操作。

表5-8 MSTP域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域名

设置MST域的域名

缺省情况下,MST域的域名为设备的桥MAC地址

修订级别

设置MST域的修订级别

手工设置

实例

设置手工添加生成树实例ID与VLAN ID的映射关系

单击<应用>按钮即可向下方的列表中添加一对实例ID与VLAN ID的映射关系

VLAN ID

按模设置

模值

设置自动将4094个VLAN按模分配到相应的生成树实例中

 

5.4  配置MSTP全局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STP”。

(2)     单击“MSTP全局“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5-8 MSTP全局

 

(3)     配置MSTP全局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5-9 MSTP全局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全局STP使能

设置是否使能全局STP功能

使能全局STP功能后,MSTP的其它配置才能生效

BPDU保护

设置是否使能全局BPDU保护功能

使能BPDU保护功能可以防止人为伪造配置消息恶意攻击设备,避免网络震荡

模式

设置STP的工作模式,包括STP、RSTP和MSTP

·     STP:在STP模式下,设备的各个端口将向外发送STP BPDU报文

·     RSTP:在RSTP模式下,设备的各个端口将向外发送RSTP BPDU报文,当发现与运行STP的设备相连时,该端口会自动迁移到STP模式下工作

·     MSTP:在MSTP模式下,设备的各个端口将向外发送MSTP BPDU报文,当发现与运行STP的设备相连时,该端口会自动迁移到STP模式下工作

最大跳数

设置MST域的最大跳数,该参数决定了MST域的规模

只有在域根上配置的该参数才会在域内生效,在非域根上的配置无效

路径开销标准

设置设备计算端口路径开销值时采用的标准(算法),包括Legacy、IEEE 802.1D-1998和IEEE 802.1T

网络直径

网络中任意两台主机都通过特定的路径彼此相连,每条路径上都有一定数量的网络设备,网络直径就是设备最多的那条路径上的设备个数

设置网络直径后,无法配置定时器的值,因为设备会自动计算Forward Delay、Hello Time和Max Age

提示

·     该参数只对CIST有效,对MSTI无效

·     网络直径和定时器不能同时配置

定时器

Forward Delay

设置设备状态迁移的延迟时间

提示

·     根桥Forward Delay、Hello Time和Max Age的取值需要满足一定关系,否则会引起网络频繁震荡。建议用户指定设备的网络直径,由设备自动计算Forward Delay、Hello Time和Max Age

·     网络直径和定时器不能同时配置

Hello Time

设置设备为检测链路故障,发送hello报文的周期

Max Age

设置消息在设备内保存的最大时长

实例

实例ID

设置设备在指定生成树实例中的角色或设备的桥优先级(桥优先级为设备能否被选为根桥的因素之一)

可选的角色包括:

·     Not Set:不配置,选择此项时可以设置设备的桥优先级

·     Primary:配置为根桥,选择此项时不能设置设备的桥优先级

·     Secondary:配置为备份根桥,选择此项时不能设置设备的桥优先级

根类型

桥优先级

TC保护功能

设置是否使能TC-BPDU报文攻击的保护功能

设备在接收到TC-BPDU报文后,会执行转发地址表项的刷新操作。在有人伪造TC-BPDU报文恶意攻击设备时,设备短时间内会收到很多的TC-BPDU报文,频繁的刷新操作给设备带来很大负担,给网络的稳定带来很大隐患。通过在设备上使能防止TC-BPDU报文攻击的保护功能,可以避免频繁地刷新转发地址表项

提示

建议用户不要将此保护功能关闭

TC报文删除转发表项门限

设置设备在收到TC-BPDU报文后的一定时间内,允许收到TC-BPDU报文后立即刷新转发地址表项的最高次数

 

5.5  配置MSTP端口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STP”。

(2)     单击“端口设置”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5-9 端口设置

 

(3)     配置MSTP端口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5-10 MSTP端口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STP

设置是否使能端口的STP功能

保护类型

设置端口上使能的保护类型

·     Not Set:不使能任何保护类型

·     Edged Port、Root Protection、Loop Protection:参见表5-11

实例

实例ID

设置端口在不同生成树实例中的优先级和路径开销

·     端口优先级是确定该端口是否会被选为根端口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级高的端口将被选为根端口。在支持MSTP的设备上,端口可以在不同的生成树实例中拥有不同的优先级,同一端口可以在不同的生成树实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从而使不同VLAN的数据沿不同的物理路径传播,实现按VLAN进行负载分担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组网的实际需要来设置端口的优先级

·     路径开销是与端口相连的链路速率相关的参数,可以选择自动计算或手动设置路径开销。在支持MSTP的设备上,端口在不同的生成树实例中可以拥有不同的路径开销。设置合适的路径开销可以使不同VLAN的流量沿不同的物理链路转发,从而实现按VLAN负载分担的功能

端口优先级

自动计算路径开销

手动设置路径开销

高级

点对点

设置端口是否与点到点链路相连

·     Auto:将自动检测端口是否与点到点链路相连

·     Force False:端口没有与点到点链路相连

·     Force True:端口与点到点链路相连

提示

当端口被设置为与点对点链路相连,则该端口在所有生成树实例上均被设置为与点对点链路相连。如果端口实际物理链路不是点对点链路,用户错误配置为强制点对点链路,则有可能会引入临时环路

传输限制

设置端口在每个Hello Time内发送MSTP报文的最大个数

如果配置的值过大,会占用过多的网络资源,建议使用缺省值

MSTP模式

设置是否将端口迁移到MSTP模式

如果在一个交换网络中,运行MSTP(或RSTP)的设备的端口连接着运行STP的设备,该端口会自动迁移到STP兼容模式下工作;但是此时如果运行STP协议的设备被拆离,该端口不能自动迁移到MSTP(或RSTP)模式下运行,仍然会工作在STP兼容模式下。此时可以通过执行此操作迫使其迁移到MSTP(或RSTP)模式下运行

请选择端口

在设置要配置MSTP功能的端口,可以同时选择多个端口进行配置

在面板示意图中可点击选择要配置的端口;当设备中配置了聚合口时,面板示意图下方会显示聚合口的列表,可点击进行选择

 

表5-11 保护类型说明表

保护类型

说明

Edged Port

边缘端口。接入层设备的一些端口会直连PC、文件服务器等不会产生配置消息的设备。在这些端口上使能这一功能可以实现端口的快速迁移

使能Edged Port功能时,建议同时使能BPDU保护功能,以防止边缘端口收到配置消息而引起的网络震荡

Root Protection

根保护功能。由于维护人员的错误配置或网络中的恶意攻击,网络中可能会出现优先级更高的配置消息,这样会导致STP重新计算,从而引起网络拓扑结构的错误变动。Root Protection可以防止此类情况出现

Loop Protection

环路保护功能。设备通过不断接收上游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来维持根端口及其他端口的状态。由于链路拥塞或单向链路故障,端口可能无法收到上游设备的配置消息。此时设备会重新选择根端口,阻塞端口可能会迁移到转发状态,在交换网络中形成环路。Loop Protection可以防止此类环路产生

 

5.6  查看端口信息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STP”。

(2)     单击“端口信息”页签。

(3)     在面板示意图中单击选中一个端口(当设备中配置了聚合口时,面板示意图下方会显示聚合口的列表,也可点击进行选择),页面下方会显示该端口上实例0的生成树信息(当全局STP使能时)或STP的状态和统计信息(当全局STP未使能时),以及该端口所属的生成树实例、路径开销和优先级,下图所示。详细说明如表5-12所示。

图5-10 端口信息

 

表5-12 端口上实例0的生成树信息的详细说明

字段

说明

[FORWARDING]

端口处于Forwarding状态:学习MAC地址,转发用户流量

[LEARNING]

端口处于Learning状态:学习MAC地址,不转发用户流量

[DISCARDING]

端口处于Discarding状态:不学习MAC地址,不转发用户流量

[DOWN]

端口处于关闭状态

Port Protocol

端口是否使能STP协议

Port Role

端口在生成树实例中的角色,包括:Alternate、Backup、Root、Designated、Master、Disabled

Port Priority

端口优先级

Port Cost(Legacy)

端口的路径开销(括号中的内容表示当前设备的路径开销计算方法,包括Legacy、dot1d-1998和dot1t):

·     Config:表示配置值

·     Active:表示实际值

Desg. Bridge/Port

端口的指定桥ID和端口ID

对于不支持端口优先级的端口,这里显示的端口ID没有意义

Port Edged

端口是否为边缘端口:

·     Config:表示配置值

·     Active:表示实际值

Point-to-point

端口是否与点对点链路相连:

·     Config:表示配置值

·     Active:表示实际值

Transmit Limit

端口每个Hello Time时间间隔发送报文的上限

Protection Type

端口遇到异常情况启动保护的类型:

·     Root:表示根保护

·     Loop:表示环路保护

·     BPDU:表示BPDU保护

·     None:表示无保护

MST BPDU Format

端口发送MSTP报文的格式,取值为legacy和802.1s:

·     Config:表示配置值

·     Active:表示实际值

Port Config-

Digest-Snooping

端口是否使能配置摘要侦听功能

Rapid transition

边缘端口在实例0中是否快速迁移至转发状态

Num of Vlans Mapped

端口在实例0中的VLAN计数

PortTimes

端口相关的主要参数值:

·     Hello:表示Hello time定时器值

·     MaxAge:表示Max Age定时器值

·     FwDly:表示Forward delay定时器值

·     MsgAge:表示Message Age定时器值

·     RemHop:表示剩余跳数

BPDU Sent

端口发送报文计数

BPDU Received

端口接收报文计数

Protocol Status

MSTP协议状态

Protocol Std.

MSTP协议标准

Version

MSTP协议版本

CIST Bridge-Prio.

设备在CIST中的优先级

MAC address

设备的MAC地址

Max age(s)

BPDU的最大生存时间(单位为秒)

Forward delay(s)

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单位为秒)

Hello time(s)

根设备发送BPDU的周期(单位为秒)

Max hops

MST域中的最大跳数

 

5.7  MSTP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配置MSTP使下图中不同VLAN的报文按照不同的生成树实例转发。具体配置为:

·     网络中所有设备属于同一个MST域;

·     VLAN 10的报文沿着实例1转发,VLAN 20沿着实例2转发,VLAN 30沿着实例3转发,VLAN 40沿着实例0转发。

·     Switch A和Switch B为汇聚层设备,Switch C和Switch D为接入层设备。VLAN 10、VLAN 20在汇聚层设备终结,VLAN 30在接入层设备终结,因此可以配置实例1和实例2的树根分别为Switch A和Switch B,实例3的树根为Switch C。

图5-11 MSTP配置组网图

 

说明

图中链路上的说明“permit: ”表示该链路允许哪些VLAN的报文通过。

 

2. 配置Switch A

(1)     配置MSTP域。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STP”,默认进入“MSTP域”页签的页面。

步骤2:单击<修改>按钮,如下图所示。

图5-12 MSTP

 

步骤3:在修改MSTP域的页面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域名为“example”。

·     输入修订级别为“0”。

·     选中“手工设置”前的单选按钮。

·     选择实例ID为“1”。

·     输入VLAN ID为“10”。

·     单击<应用>按钮将实例与VLAN的映射关系添加到列表中。

·     选择实例ID为“2”。

·     输入VLAN ID为“20”。

·     单击<应用>按钮将实例与VLAN的映射关系添加到列表中。

·     选择实例ID为“3”。

·     输入VLAN ID为“30”。

·     单击<应用>按钮将实例与VLAN的映射关系添加到列表中。

步骤4:单击<激活>按钮完成操作。

图5-13 配置MSTP域

 

(2)     配置MSTP全局。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STP”。

步骤2:单击“MSTP全局”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全局STP使能为“Enable”。

·     选择模式为“MSTP”。

·     选中“实例”前的复选框。

·     选择实例ID为“1”。

·     选择根类型为“Primary”。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5-14 配置MSTP全局(Switch A)

 

3. 配置Switch B

(1)     配置MSTP域。(与Switch A上MSTP域的配置相同,不再赘述)

(2)     配置MSTP全局。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MSTP”。

步骤2:单击“MSTP全局”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参见图5-14

·     选择全局STP使能为“Enable”。

·     选择模式为“MSTP”。

·     选中“实例”前的复选框。

·     选择实例ID为“2”。

·     选择根类型为“Primary”。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4. 配置Switch C

(1)     配置MSTP域。(与Switch A上MSTP域的配置相同,不再赘述)

(2)     置MSTP全局。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STP”。

步骤2:单击“MSTP全局”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参见图5-14

·     选择全局STP使能为“Enable”。

·     选择模式为“MSTP”。

·     选中“实例”前的复选框。

·     选择实例ID为“3”。

·     选择根类型为“Primary”。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5. 配置Switch D

(1)     配置MSTP域。(与Switch A上MSTP域的配置相同,不再赘述)

(2)     配置MSTP全局。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MSTP”。

步骤2:单击“MSTP全局”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全局STP使能为“Enable”。

·     选择模式为“MSTP”。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5-15 配置MSTP全局(Switch D)

 

5.8  注意事项

配置MSTP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     只有两台设备上配置的MST域的域名相同、MST域内配置的所有生成树实例对应的VLAN映射表完全相同、MST域的修订级别相同,且设备之间有链路相通,这两台设备才属于同一个MST域。

(2)     在生成树根桥的选择过程中,如果设备的桥优先级取值相同,则MAC地址最小的那台设备将被选择为根。

(3)     在设备没有使能BPDU保护的情况下,如果被设置为边缘端口的端口上收到来自其它端口的BPDU报文,则该端口会重新变为非边缘端口。此时,只有重启端口才能将该端口恢复为边缘端口。

(4)     对于直接与终端相连的端口,请将该端口设置为边缘端口,同时启动BPDU保护功能。这样既能够使该端口快速迁移到转发状态,也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

 


6 链路聚合和LACP

6.1  概述

6.1.1  链路聚合的作用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载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同时,同一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6.1.2  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1. 聚合接口

聚合接口是一个逻辑接口,它可以分为二层聚合接口和三层聚合接口。

2. 聚合组

聚合组是一组以太网接口的集合。聚合组是随着聚合接口的创建而自动生成的,其编号与聚合接口编号相同。

根据聚合组中可以加入以太网接口的类型,可以将聚合组分为两类:

·     二层聚合组:随着二层聚合接口的创建而自动生成,只能包含二层以太网接口。

·     三层聚合组:随着三层聚合接口的创建而自动生成,只能包含三层以太网接口。

3. 聚合成员端口的状态

聚合组中的成员端口有下面两种状态:

·     Selected状态:处于此状态的接口可以参与转发用户数据。

·     Unselected状态:处于此状态的接口不能转发用户数据。

聚合接口的速率、双工状态由其Selected成员端口决定:聚合接口的速率是Selected成员端口的速率之和,聚合接口的双工状态与Selected成员端口的双工状态一致。

关于如何确定一个成员端口的状态,将在“6.1.3  1. 静态聚合模式”和“6.1.3  2. 态聚合模式”中详细介绍。

4. LACP协议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协议。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使两端的设备交互信息。

处于动态聚合组中的接口会自动使能LACP协议,该接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LACP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对端接收到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接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够处于Selected状态的接口,从而双方可以对接口处于Selected状态达成一致。

5. 操作Key

操作Key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成员端口的某些配置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包括端口速率、双工模式和链路状态的配置(统称为端口属性配置)。

在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状态的成员端口具有相同的操作Key。

6. 第二类配置

第二类配置所含内容如表6-1所示。同一聚合组中,如果成员端口与聚合接口的第二类配置不同,那么该成员端口将不能成为Selected端口。

表6-1 第二类配置

类别

配置内容

端口隔离

端口是否加入隔离组、端口所属的端口隔离组

QinQ配置

端口的QinQ功能开启/关闭状态、VLAN Tag的TPID值、添加的外层VLAN Tag、内外层VLAN优先级映射关系、不同内层VLAN ID添加外层VLAN Tag的策略、内层VLAN ID替换关系

VLAN配置

端口上允许通过的VLAN、端口缺省VLAN ID、端口的链路类型(即Trunk、Hybrid、Access类型)、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VLAN报文是否带Tag配置

MAC地址学习配置

是否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端口是否具有最大学习MAC地址个数的限制、MAC地址表满后是否继续转发

 

说明

·     还有一些配置称为“第一类配置”,此类配置可以在聚合接口和成员端口上配置,但是不会参与操作Key的计算,比如MSTP等。

·     由于成员端口上第二类配置的改变可能导致其选中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对业务产生影响,因此当在成员端口上进行第二类配置时,系统将给出提示信息,由用户来决定该配置是否继续进行。

 

6.1.3  链路聚合的模式

按照聚合方式的不同,链路聚合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     静态聚合模式

·     动态聚合模式

1. 静态聚合模式

静态聚合模式中,成员端口的LACP协议为关闭状态。系统按照以下原则设置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

·     当聚合组内有处于Up状态的端口时,系统按照端口全双工/高速率、全双工/低速率、半双工/高速率、半双工/低速率的优先次序,选择优先次序最高且处于Up状态的、端口的第二类配置和对应聚合接口的第二类配置相同的端口作为该组的参考端口(优先次序相同的情况下,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为参考端口)。

·     与参考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和第二类配置一致且处于Up状态的端口成为可能处于Selected状态的候选端口,其它端口将处于Unselected状态。

·     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状态的端口数是有限制的,当候选端口的数目未达到上限时,所有候选端口都为Selected状态,其它端口为Unselected状态;当候选端口的数目超过这一限制时,系统将按照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些候选端口保持在Selected状态,端口号较大的端口则变为Unselected状态。

·     当聚合组中全部成员都处于Down状态时,全组成员均为Unselected状态。

注意

当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状态的端口数已达到限制时,后加入的端口即使具备成为Selected端口的条件,也会成为Unselected状态。这样能够尽量维持当前Selected端口上的流量不中断,但是可能导致设备重启前后各端口的Selected状态不一致。

 

2. 动态聚合模式

当聚合组配置为动态聚合模式后,聚合组中成员端口的LACP协议自动使能。

在动态聚合模式中,成员端口处于不同状态时对协议报文的处理方式如下:

·     Selected端口可以收发LACP协议报文。

·     处于Up状态的Unselected端口如果配置和对应的聚合接口配置相同,可以收发LACP协议报文。

系统按照以下原则设置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

(1)     本端系统和对端系统会进行协商,根据两端系统中设备ID较优的一端的端口ID的大小,来决定两端端口的状态。具体协商步骤如下:

·     比较两端系统的设备ID(设备ID=系统的LACP协议优先级+系统MAC地址)。先比较系统的LACP协议优先级,如果相同再比较系统MAC地址。设备ID小的一端被认为较优(系统的LACP协议优先级和MAC地址越小,设备ID越小)。

·     比较设备ID较优的一端的端口ID(端口ID=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对于设备ID较优的一端的各个端口,首先比较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如果优先级相同再比较端口号。端口ID小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和端口号越小,端口ID越小)。

·     与参考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和第二类配置一致且处于Up状态的端口、并且该端口的对端端口与参考端口的对端端口的配置也一致时,该端口才成为可能处于Selected状态的候选端口。否则,端口将处于Unselected状态。

·     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状态的端口数是有限制的,当候选端口的数目未达到上限时,所有候选端口都为Selected状态,其它端口为Unselected状态;当候选端口的数目超过这一限制时,系统将按照端口ID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些端口保持在Selected状态,端口ID较大的端口则变为Unselected状态。同时,对端设备会感知这种状态的改变,相应端口的状态将随之变化。

说明

对于上述两种聚合模式来说:

·     聚合组中,只有与参考端口配置一致的端口才允许成为Selected端口,这些配置包括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和第二类配置。用户需要通过手工配置的方式保持各端口上的这些配置一致。

·     当聚合组中某成员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或第二类配置发生改变时,该端口或该聚合组内其它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6.1.4  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

聚合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负载分担聚合组和非负载分担聚合组。系统按照以下原则设置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

·     当存在聚合资源时,如果聚合组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Selected端口,则系统创建的聚合组为负载分担类型;如果聚合组中只有一个Selected端口,则系统创建的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     当聚合资源分配完后(即创建的聚合组个数达到最大值时),创建的聚合组将为非负载分担类型。

说明

·     当负载分担聚合组中删除至只有一个Selected端口的时候,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     负载分担聚合组中至少有一个Selected端口,而非负载分担聚合组中最多只有一个Selected端口,其余均为Unselected端口。

·     聚合资源分配完后创建的聚合组为非负载分担类型。此时如果把占用聚合资源的聚合组删除,后来创建的非负载分担聚合组不会成为负载分担类型。如果需要设置其为负载分担类型,建议用户先关闭该聚合组对应的聚合接口、然后重新打开此聚合接口。

 

6.2  链路聚合和LACP配置任务简介

1. 配置静态聚合组

表6-2 静态聚合组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6.3  创建链路聚合组

必选

创建静态聚合接口,并配置其成员端口

创建静态聚合接口时,系统自动生成静态聚合组

缺省情况下,未配置任何链路聚合组

2

6.4  查看链路聚合接口状态

可选

查看已存在的链路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2. 配置动态聚合组

表6-3 动态聚合组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6.3  创建链路聚合组

必选

创建动态聚合接口,并配置其成员端口

创建动态聚合接口时,系统自动生成动态聚合组,并使能LACP协议

缺省情况下,未配置任何链路聚合组

2

6.5  设置LACP协议优先级

可选

设置端口LACP协议优先级和系统LACP协议优先级

改变LACP协议优先级将会影响到动态聚合组成员的Selected和Unselected状态

缺省情况下,端口和系统LACP协议优先级均为32768

3

6.4  查看链路聚合接口状态

可选

查看已存在的链路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4

6.6  查看LACP端口信息

可选

查看已使能LACP协议的端口的详细信息,以及对端端口的详细信息

 

6.3  创建链路聚合组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链路聚合”。

(2)     单击“创建”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6-1 创建链路聚合组

 

(3)     配置链路聚合组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6-4 链路聚合组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输入链路聚合接口

设置链路聚合接口的ID,作为链路聚合接口组的标识,也是链路聚合组的标识

选择链路聚合接口类型

设置要创建的链路聚合接口的类型,包括:

·     静态(LACP不使能)

·     动态(LACP使能)

为新建的聚合接口选择成员端口

在面板示意图中选择需要加入该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端口

选择结果显示在页面下方的概要信息列表框中

 

6.4  查看链路聚合接口状态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链路聚合”,默认进入“显示”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页面上方的列表中显示所有聚合接口的信息。

(2)     选中一条表项,在页面下方的列表中会显示该聚合接口中端口成员的详细信息,详细说明如表6-5所示。。

图6-2 查看链路聚合接口状态

 

表6-5 链路聚合接口状态的详细信息

标题项

说明

聚合接口

链路聚合接口的类型和ID

Bridge-Aggregation表示二层聚合接口

链路类型

链路聚合接口的类型,包括:

·     Static:静态聚合接口

·     Dynamic:动态聚合接口

对端设备标识

对端系统的设备ID(包括系统的LACP协议优先级与系统MAC地址)

被选中端口数

聚合组中正在使用(即可以收发用户的业务报文)的端口数量

备用端口数

聚合组中未在使用(即不能收发用户的业务报文)的端口数量

端口成员

选中聚合接口中的端口成员

状态

端口成员的选中状态

未选中原因

端口成员未选中(即未在使用)的原因

当端口成员的状态为选中时,显示为“--”

 

6.5  设置LACP协议优先级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ACP”。

(2)     单击“设置”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6-3 设置LACP协议优先级

 

(3)     在页面的“设置LACP激活端口参数”部分修改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此部分的<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6-6 LACP协议优先级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端口优先级

设置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

选择端口修改端口优先级

在面板示意图中选择需要修改LACP协议优先级的端口

未使能LACP协议的端口也可以修改其LACP协议优先级

 

(5)     在“LACP公共参数设置”部分修改系统的LACP协议优先级。

(6)     单击此部分的<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6.6  查看LACP端口信息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ACP”,默认进入“显示”页签的页面。页面上方的列表框中显示的是本设备上所有使能了LACP协议的端口的详细信息,详细说明如表6-7所示。

(2)     选中某条表项。

(3)     单击<查看详情>按钮,在下方的列表中显示该端口的对端端口的详细信息,如图6-4所示,详细说明如表6-8所示。

图6-4 查看LACP端口信息

 

表6-7 使能了LACP协议的端口信息的详细说明

标题项

说明

单元

当多台设备形成IRF时,端口所在设备的成员编号

端口

使能了LACP协议的端口的编号

LACP状态

端口上LACP协议的使能状态

端口优先级

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

状态

端口是否处于激活状态

如果处于激活状态,还将显示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未选中原因

端口未在使用(即不能收发用户的业务报文)的原因,取值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图6-4

对端端口

对端端口的编号

对端状态

对端端口的状态,用A~H表示

·     A:LACP使能

·     B:LACP短超时(不显示B表示LACP长超时)

·     C:发送端认为端口所在链路可聚合

·     D:发送端认为端口所在链路处于同步状态

·     E:发送端认为端口所在链路处于收集状态

·     F:发送端认为端口所在链路处于分发状态

·     G:发送端的接收状态机处于默认状态(没有收到报文、或者长时间内没有收到报文)

·     H:发送端的接收状态机处于超时状态

操作key

本端端口的操作Key

 

表6-8 对端端口信息的详细说明

标题项

说明

单元

对端设备的成员编号

端口

对端端口的编号

对端设备标识

对端系统的设备ID(包括系统的LACP协议优先级与系统MAC地址)

对端端口优先级

对端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

对端操作key

对端端口的操作Key

 

6.7  链路聚合和LACP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     Switch A与Switch B通过各自的二层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3相互连接。

·     Switch A和Switch B由三条物理链路连接。在Switch A和Switch B上把端口配置成链路聚合组,从而实现出/入负载在各成员端口中分担。

图6-5 静态聚合配置组网图

 

2. 配置步骤

使用静态聚合组和动态聚合组均可以实现负载分担,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聚合组的配置方法,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实现需求。

(1)     方法一:配置静态聚合组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链路聚合”。

步骤2:单击“创建”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二层接口为“1”。

·     选择链路聚合接口类型为“静态(LACP不使能)”。

·     在面板示意图上选中端口“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2”、“GigabitEthernet1/0/3”。

步骤4: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6-6 创建静态聚合组1

 

(2)     方法二:配置动态聚合组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链路聚合”。

步骤2:单击“创建”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二层接口为“1”。

·     选择链路聚合接口类型为“动态(LACP使能)”。

·     在面板示意图上选中端口“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2”、“GigabitEthernet1/0/3”。

步骤4: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6-7 创建动态聚合组1

 

6.8  注意事项

对链路聚合组进行配置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     在聚合组中,只有与参考端口配置一致的端口才允许成为Selected端口,这些配置包括端口的端口属性配置和第二类配置。在进行配置时,用户需要通过手工配置的方式保证各端口上的这些配置一致。

·     参考端口:当聚合组内有处于Up状态的端口时,系统按照端口全双工/高速率、全双工/低速率、半双工/高速率、半双工/低速率的优先次序,选择优先次序最高且处于Up状态的、端口的第二类配置和对应聚合接口的第二类配置相同的端口作为该组的参考端口(优先次序相同的情况下,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为参考端口)。

·     端口属性配置:包括端口速率、双工模式和链路状态的配置。

·     第二类配置:请参见“6.1.2  6. 第二类配置”一节的介绍。

(2)     对于静态聚合组,用户要通过配置使同一链路上处在两台不同设备中的端口的Selected状态保持一致,否则聚合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对于动态聚合模式,系统两端会自动协商同一条链路上的两端端口在各自聚合组中的Selected状态,用户只需保证在一个系统中聚合在一起的端口的对端也同样聚合在一起,聚合功能即可正常使用。

(3)     配置了RRPP的端口、配置了MAC地址认证的端口、配置了端口安全模式的端口、配置了报文过滤功能的端口、配置了以太网帧过滤功能的端口、启用了IP Source Guard功能的端口以及使能了802.1X的端口都不能加入二层聚合组。

(4)     镜像目的端口、配置了静态MAC地址的端口以及配置了MAC地址最大学习数目的端口可以加入聚合组。

(5)     删除二层聚合接口时,系统会自动删除对应的聚合组,且该聚合组中的所有成员端口将全部离开该聚合组。

(6)     由于没有负载分担资源而导致负载分担组成为非负载分担组时,可能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端的Selected端口数与本端的Selected端口数不相同,此时不能保证流量的正确转发;另一种情况是,本端Selected端口的对端是Unselected端口,此时会导致上层协议和流量转发出现异常。请用户配置的时候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7 LLDP

7.1  概述

7.1.1  LLDP产生背景

目前,网络设备的种类日益繁多且各自的配置错综复杂,为了使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在网络中相互发现并交互各自的系统及配置信息,需要有一个标准的信息交流平台。

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链路层发现方式,可以将本端设备的主要能力、管理地址、设备标识、接口标识等信息组织成不同的TLV(Type/Length/Value,类型/长度/值),并封装在LLDPDU(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层发现协议数据单元)中发布给与自己直连的邻居,邻居收到这些信息后将其以标准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的形式保存起来,以供网络管理系统查询及判断链路的通信状况。

7.1.2  LLDP基本概念

1. LLDP报文

封装有LLDPDU的报文称为LLDP报文,其封装格式有两种:Ethernet II和SNAP(Subnetwork Access Protocol,子网访问协议)。

(1)     Ethernet II格式封装的LLDP报文

图7-1 Ethernet II格式封装的LLDP报文

 

如上图所示,是以Ethernet II格式封装的LLDP报文,其中各字段的含义如下:

·     Destination MAC address:目的MAC地址,为固定的组播MAC地址0x0180-C200-000E。

·     Source MAC address:源MAC地址,为端口MAC地址。

·     Type:报文类型,为0x88CC。

·     Data:数据内容,为LLDPDU。

·     FCS:帧检验序列,用来对报文进行校验。

(2)     SNAP格式封装的LLDP报文

图7-2 SNAP格式封装的LLDP报文

 

如上图所示,是以SNAP格式封装的LLDP报文,其中各字段的含义如下:

·     Destination MAC address:目的MAC地址,为固定的组播MAC地址0x0180-C200-000E。

·     Source MAC address:源MAC地址,为端口MAC地址或设备桥MAC地址(如果有端口地址则使用端口MAC地址,否则使用设备桥MAC地址)。

·     Type:报文类型,为0xAAAA-0300-0000-88CC。

·     Data:数据内容,为LLDPDU。

·     FCS:帧检验序列,用来对报文进行校验。

2. LLDPDU

LLDPDU就是封装在LLDP报文数据部分的数据单元。在组成LLDPDU之前,设备先将本地信息封装成TLV格式,再由若干个TLV组合成一个LLDPDU封装在LLDP报文的数据部分进行传送。

图7-3 LLDPDU的封装格式

 

如上图示,深蓝色的Chasis ID TLV、Port ID TLV、Time To Live TLV和End of LLDPDU TLV这四种TLV是每个LLDPDU都必须携带的,其余的TLV则为可选携带。每个LLDPDU最多可携带28种TLV。

3. TLV

TLV是组成LLDPDU的单元,每个TLV都代表一个信息。LLDP可以封装的TLV包括基本TLV、802.1组织定义TLV、802.3组织定义TLV和LLDP-MED(Media Endpoint Discovery,媒体终端发现) TLV。

基本TLV是网络设备管理基础的一组TLV,802.1组织定义TLV、802.3组织定义TLV和LLDP-MED TLV则是由标准组织或其他机构定义的TLV,用于增强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在LLDPDU中发送。

(1)     基本TLV

在基本TLV中,有几种TLV对于实现LLDP功能来说是必选的,即必须在LLDPDU中发布,如下表所示。

表7-1 基本TLV

TLV名称

说明

是否必须发布

Chassis ID

发送设备的桥MAC地址

Port ID

标识LLDPDU发送端的端口。如果LLDPDU中携带有LLDP-MED TLV,其内容为端口的MAC地址,没有端口MAC时使用桥MAC;否则,其内容为端口的名称

Time To Live

本设备信息在邻居设备上的存活时间

End of LLDPDU

LLDPDU的结束标识,是LLDPDU的最后一个TLV

Port Description

端口的描述

System Name

设备的名称

System Description

系统的描述

System Capabilities

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已使能的功能项

Management Address

管理地址,以及改地址所对应的接口号和OID(Object Identifier,对象标识符)

 

(2)     802.1组织定义TLV

IEEE 802.1组织定义TLV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7-2 IEEE 802.1组织定义的TLV

TLV名称

说明

Port VLAN ID

端口的PVID(Port VLAN ID),一个LLDPDU中最多携带一个该类型TLV

Port And Protocol VLAN ID

端口的PPVIDPort and Protocol VLAN ID),一个LLDPDU中可携带多个互不重复的该类型TLV

VLAN Name

端口所属VLAN的名称,一个LLDPDU中可携带多个互不重复的该类型TLV

Protocol Identity

端口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一个LLDPDU中可携带多个互不重复的该类型TLV

DCBX

数据中心桥能力交换协议(Data Center Bridging Exchange Protocol)

 

说明

·     目前,H3C设备不支持发送Protocol Identity TLV,但可以接收该类型的TLV。

·     三层以太网接口不支持IEEE 802.1组织定义TLV。

 

(3)     802.3组织定义TLV

IEEE 802.3组织定义TLV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7-3 IEEE 802.3组织定义的TLV

TLV名称

说明

MAC/PHY Configuration/Status

端口支持的速率和双工状态、是否支持端口速率自动协商、是否已使能自动协商功能以及当前的速率和双工状态

Power Via MDI

端口的供电能力,包括PoEPower over Ethernet,以太网供电)的类型(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供电设备)或PDPowered Device,受电设备))、PoE端口的远程供电模式、是否支持PSE供电、是否已使能PSE供电以及供电方式是否可控

Link Aggregation

端口是否支持链路聚合以及是否已使能链路聚合

Maximum Frame Size

端口支持的最大帧长度,取端口配置的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

Power Stateful Control

端口的电源状态控制,包括PSE/PD所采用的电源类型、供/受电的优先级以及供/受电的功率

 

说明

Power Stateful Control TLV是在IEEE P802.3at D1.0版本中被定义的,之后的版本不再支持该TLV。H3C设备只有在收到Power Stateful Control TLV后才会发送该类型的TLV。

 

(4)     LLDP-MED TLV

LLDP-MED TLV为VoIP(Voice over IP,在IP网络上传送语音)提供了许多高级的应用,包括基本配置、网络策略配置、地址信息以及目录管理等,满足了语音设备的不同生产厂商在成本有效、易部署、易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并解决了在以太网中部署语音设备的问题,为语音设备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使用者提供了便利。LLDP-MED TLV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7-4 LLDP-MED TLV

TLV名称

说明

LLDP-MED Capabilities

网络设备所支持的LLDP-MED TLV类型

Network Policy

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上端口的VLAN类型、VLAN ID以及二三层与具体应用类型相关的优先级等等

Extended Power-via-MDI

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扩展供电能力,对Power Via MDI TLV进行了扩展

Hardware Revision

终端设备的硬件版本

Firmware Revision

终端设备的固件版本

Software Revision

终端设备的软件版本

Serial Number

终端设备的序列号

Manufacturer Name

终端设备的制造厂商名称

Model Name

终端设备的模块名称

Asset ID

终端设备的资产标识符,以便目录管理和资产跟踪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网络设备的位置标识信息,以供终端设备在基于位置的应用中使用

 

4. 管理地址

管理地址是供网络管理系统标识网络设备并进行管理的地址。管理地址可以明确地标识一台设备,从而有利于网络拓扑的绘制,便于网络管理。管理地址被封装在LLDP报文的Management Address TLV 中向外发布。

7.1.3  LLDP工作机制

1. LLDP的工作模式

LLDP有以下四种工作模式:

·     TxRx:既发送也接收LLDP报文。

·     Tx:只发送不接收LLDP报文。

·     Rx:只接收不发送LLDP报文。

·     Disable:既不发送也不接收LLDP报文。

当端口的LLDP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时,端口将对协议状态机进行初始化操作。为了避免端口工作模式频繁改变而导致端口不断执行初始化操作,可配置端口初始化延迟时间,当端口工作模式改变时延迟一段时间再执行初始化操作。

2. LLDP报文的发送机制

当端口工作在TxRx或Tx模式时,设备会周期性地向邻居设备发送LLDP报文。如果设备的本地配置发生变化则立即发送LLDP报文,以将本地信息的变化情况尽快通知给邻居设备。但为了防止本地信息的频繁变化而引起LLDP报文的大量发送,每发送一个LLDP报文后都需延迟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发送下一个报文。

当设备的工作模式由Disable/Rx切换为TxRx/Tx,或者发现了新的邻居设备(即收到一个新的LLDP报文且本地尚未保存发送该报文设备的信息)时,该设备将自动启用快速发送机制,即将LLDP报文的发送周期缩短为1秒,并连续发送指定数量的LLDP报文后再恢复为正常的发送周期。

3. LLDP报文的接收机制

当端口工作在TxRx或Rx模式时,设备会对收到的LLDP报文及其携带的TLV进行有效性检查,通过检查后再将邻居信息保存到本地,并根据Time To Live TLV中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 的值来设置邻居信息在本地设备上的老化时间,若该值为零,则立刻老化该邻居信息。

7.1.4  LLDP兼容CDP功能

当设备与Cisco的IP电话直连时,IP电话将会向设备发送CDP(Cisco Discovery Protocol,思科发现协议)报文以请求在设备上所配语音VLAN的VLAN ID;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设备发送的语音VLAN的VLAN ID,IP电话将会把语音数据流以untagged方式发送,从而导致语音数据流与其它类型的数据流混在一起,无法进行区分。

通过在设备上配置LLDP兼容CDP功能,可以利用LLDP来接收、识别从IP电话接收的CDP报文,并向IP电话发送CDP报文,该CDP报文携带设备所配语音VLAN的TLV,使IP电话完成语音VLAN的自动配置。语音数据流将被限制在配置的语音VLAN内,与其它数据流区分开来。

LLDP兼容CDP功能有以下两种工作模式:

·     TxRx:既发送也接收CDP报文。

·     Disable:既不发送也不接收CDP报文。

7.1.5  协议规范

与LLDP相关的协议规范有:

·     IEEE 802.1AB-2005:Station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Connectivity Discovery

·     ANSI/TIA-1057: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for Media Endpoint Devices

7.2  LLDP配置任务简介

表7-5 LLDP配置步骤

步骤

配置任务

说明

1

7.3  使能端口LLDP功能

可选

缺省情况下,端口LLDP功能处于使能状态

LLDP功能必须在全局和端口上同时使能后才能生效

2

7.4  配置端口LLDP参数

可选

配置端口LLDP功能相关参数,包括:LLDP工作模式、报文封装格式、兼容CDP功能、轮询功能、Trap功能和允许发布的TLV类型等

缺省情况下:

·     LLDP工作模式为TxRx

·     报文封装格式为ETHII

·     兼容CDP功能的工作模式为Disable

·     轮询、Trap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LLDP发布除Location Identification TLV之外的所有类型的TLV

3

7.5  配置全局LLDP功能

必选

设置使能全局的LLDP功能,并配置LLDP的全局参数

LLDP功能必须在全局和端口上同时使能后才能生效

缺省情况下,全局LLDP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4

7.6  查看端口信息

可选

查看指定端口的LLDP本地信息、邻居信息、统计信息和状态信息

·     本地信息是指当前设备要发送的LLDP信息,这些信息将被组织成TLV发送给邻居

·     邻居信息是指从邻居收到的LLDP信息,邻居将这些信息组织成TLV发送给当前设备

5

7.7  查看全局信息

可选

查看全局的LLDP本地信息和统计信息

本地信息是指当前设备要发送的LLDP信息,这些信息将被组织成TLV发送给邻居

6

7.8  查看邻居信息

可选

查看全局的LLDP邻居信息,即从邻居收到的LLDP信息,邻居将这些信息组织成TLV发送给当前设备

 

7.3  使能端口LLDP功能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默认进入“端口设置”页签的界面,如下图所示。列表中显示的是端口LLDP功能的使能状态和工作模式。

(2)     在列表中选中接口名前的复选框。

(3)     单击列表下方<使能>按钮,可以使能这些端口的LLDP功能;单击列表下方的<去使能>按钮,可以关闭这些端口的LLDP功能。

图7-4 端口设置

 

7.4  配置端口LLDP参数

Web提供了单个端口设置和批量端口设置两种方式来配置端口LLDP参数。

7.4.1  单个端口设置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默认进入“端口设置”页签的界面,如图7-4所示。

(2)     在列表中单击端口对应的icon_mdf图标,进入该端口LLDP参数的显示和配置页面,可以对该端口当前LLDP参数的配置信息进行查看和修改,如下图所示。

图7-5 修改端口LLDP参数

 

(3)     配置端口的LLDP参数,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5)     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表7-6 端口LLDP参数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接口名

显示当前配置的LLDP端口的名称

LLDP状态

显示当前配置的端口的LLDP功能的使能状态

批量端口设置时不显示此项

基本设置

LLDP工作模式

设置端口的LLDP工作模式,包括:

·     TxRx:既发送也接收LLDPDU

·     Tx:只发送不接收LLDPDU

·     Rx:只接收不发送LLDPDU

·     Disable:既不发送也不接收LLDPDU

报文封装格式

设置端口LLDPDU的封装格式,包括:

·     ETHII:端口发送的LLDPDU采用Ethernet II格式封装,并且只有收到的LLDPDU封装格式为Ethernet II时,设备才会对其进行处理

·     SNAP:端口发送的LLDPDU采用SNAP格式封装,并且只有收到的LLDPDU封装格式为SNAP时,设备才会对其进行处理

提示

LLDP CDP报文的封装格式只能为SNAP,不能为Ethernet II

兼容CDP工作模式

设置端口LLDP兼容CDP功能的工作模式,包括:

·     Disable:既不发送也不接收CDP报文

·     TxRx:既发送也接收CDP报文

提示

要使LLDP兼容CDP功能生效,必须在“全局设置”页签中使能LLDP兼容CDP功能,同时将端口下LLDP兼容CDP功能的工作模式配置为TxRx

轮询时间间隔

设置端口使能轮询功能和轮询的时间间隔

不指定轮询时间间隔表示关闭端口的轮询功能

通过配置轮询功能,LLDP将以轮询时间间隔周期性地查询本设备的相关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将触发LLDPDU的发送,以将本设备的配置变化迅速通知给其他设备

Trap功能

设置端口LLDP Trap功能的使能状态

通过使能LLDP Trap功能,可以向网管工作站通告如发现新邻居、与原来邻居的通信链路发生故障等重要事件

提示

发送Trap信息的时间间隔是指设备向网管系统发送Trap信息的最小时间间隔,通过在“全局设置”页签中调整“Trap信息发送间隔”,可以避免由于邻居信息频繁变化而导致Trap信息的频繁发送

基本TLV设置

端口描述

设置端口发布Port Description TLV

系统性能

设置端口发布System Capabilities TLV

系统描述

设置端口发布System Description TLV

系统名称

设置端口发布System Name TLV

管理地址

设置端口发布Management Address TLV,并指定发布的管理地址和管理地址在TLV中的封装形式(封装形式可以是数字或字符串)

如果不指定发布的管理地址,则发布的管理地址为端口允许通过且VLAN ID值最小的VLAN的主IP地址,若VLAN ID值最小的VLAN未配置主IP地址,则发布的管理地址值为127.0.0.1

DOT1 TLV设置

端口VLAN ID

设置端口发布Port VLAN ID TLV

协议VLAN ID

设置端口发布Port And Protocol VLAN ID TLV,并指定要发布的VLAN ID

如果不指定要发布的VLAN ID,则使用协议所属最小VLAN

VLAN名称

设置端口发布VLAN Name TLV,并指定要发布的VLAN ID

如果不指定要发布的VLAN ID,则使用端口所属的最小VLAN

DOT3 TLV设置

链路聚合

设置端口发布Link Aggregation TLV

MAC/PHY配置/状态

设置端口发布MAC/PHY Configuration/Status TLV

最大帧长度

设置端口发布Maximum Frame Size TLV

供电能力

设置端口发布Power Via MDI TLV和Power Stateful Control TLV

MED TLV设置

LLDP-MED能力集

设置端口发布LLDP-MED Capabilities TLV

资产信息

设置端口发布Hardware Revision TLV、Firmware Revision TLV、Software Revision TLV、Serial Number TLV、Manufacturer Name TLV、Model Name TLV和Asset ID TLV

网络策略

设置端口发布Network Policy TLV

扩展供电能力

设置端口发布Extended Power-via-MDI TLV

紧急号码

设置端口发布Location Identification TLV封装紧急电话号码,并指定封装的紧急电话号码

普通地址

设置端口发布Location Identification TLV封装网络连接设备的普通地址信息,并指定设备类型(设备类型包括Switch和LLDP-MED Endpoint)、国家码和网络设备地址

配置网络设备地址时,先在下拉框中选择要指定地址信息类型,再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类型的信息,然后单击<添加>按钮,即可将信息添加到网络设备地址信息的列表框中;在网络设备地址信息的列表框中选中一条信息,单击<删除>按钮,即可将该条信息从列表框中删除。地址信息的类型包括language(语言)、province/state(州/省)、country(国家)、city(城市)、street(街)、house number(楼号)、name(名称)、postal/zip code(邮政编码)、room number(房号)、post office box(邮政信箱)和additional information(附加信息)

网络设备地址

 

7.4.2  批量端口设置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默认进入“端口设置”页签的界面,如图7-4所示。

(2)     在列表中选中一个或多个端口。

(3)     单击<批量端口设置>,进入端口批量设置的页面,可以对所有选中端口的LLDP参数进行批量修改,如下图所示。

图7-6 批量修改端口LLDP参数

 

(4)     配置选中端口的LLDP参数,详细配置参见表7-6

(5)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6)     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7.5  配置全局LLDP功能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

(2)     单击“全局设置”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7-7 全局设置

 

(3)     配置全局LLDP功能,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5)     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表7-7 全局LLDP功能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全局LLDP功能

设置全局LLDP功能的使能状态

LLDP兼容CDP

设置全局LLDP兼容CDP功能的使能状态

提示

·     要使LLDP兼容CDP功能生效,必须在全局使能LLDP兼容CDP功能,同时在“端口设置”中将端口下LLDP兼容CDP功能的工作模式配置为TxRx

·     由于CDP报文所携TTL TLV中TTL的最大值为255,而TTL=Min(65535,(TTL乘数×发送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因此为保证LLDP兼容CDP功能的正常运行,应确保TTL乘数与发送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的乘积不大于255

快速发送报文个数

设置LLDP快速发送报文的个数

TTL乘数

设置TTL乘数的值

LLDPDU中所携TTL TLV中TTL的值用来设置邻居信息在本地设备上的老化时间。由于TTL=Min(65535,(TTL乘数×发送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因此通过调整TTL乘数可以控制本设备信息在邻居设备上的老化时间

Trap信息发送间隔

设置Trap信息的发送时间间隔

在端口上使能LLDP Trap功能后,设备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Trap信息,从而将该间隔内检测到的拓扑变化情况通告给邻居。合理配置发送Trap信息的时间间隔,可以避免Trap信息的频繁发送

端口初始化延迟时间

设置端口初始化延迟时间

当端口上LLDP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时,端口将对协议状态机进行初始化操作,通过配置端口初始化的延迟时间,可以避免由于工作模式频繁改变而导致端口不断地进行初始化

LLDPDU发送延迟时间

设置LLDPDU发送延迟时间

提示

LLDPDU发送延迟时间应小于TTL TLV的值,否则将导致当前设备的信息在邻居设备上老化后仍无法收到当前设备发送的LLDPDU

LLDPDU发送间隔

设置LLDPDU发送时间间隔

提示

LLDPDU发送间隔应小于TTL,否则将导致当前设备的信息在邻居设备上老化后仍无法收到当前设备发送的LLDPDU

 

7.6  查看端口信息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默认进入“端口设置”页签的界面,如图7-4所示。

(2)     在列表中单击端口的名称,在页面的下方可以显示该端口的相关信息,默认显示的是“本地信息”页签的内容,如下图所示。端口本地信息的详细说明如表7-8所示。

图7-8 端口本地信息

 

表7-8 端口本地信息的详细说明

信息

说明

Port ID类型

·     Interface alias:表示接口化名

·     Port component:表示端口组件

·     MAC address:表示MAC地址

·     Network Address:表示网络地址

·     Interface name:表示接口名称

·     Agent circuit ID:表示代理巡回标识

·     Locally assigned:表示本地配置

PD的端口控制级别

·     Unknown:表示级别未知

·     Class0:表示级别1

·     Class1:表示级别2

·     Class2:表示级别3

·     Class3:表示级别4

·     Class4:表示级别5

媒体策略类型

·     Unknown:表示类型未知

·     voice:表示语音

·     voiceSignaling:表示语音信号

·     guestVoice:表示访客语音

·     guestVoiceSignaling:表示访客语音信号

·     softPhoneVoice:表示软体电话语音

·     videoconferencing:表示视频会议

·     streamingVideo:表示流视频

·     videoSignaling:表示视频信号

PoE PSE供电来源

·     Primary:表示主用电源

·     Backup:表示备用电源

端口供电优先级

·     Unknown:表示优先级未知

·     Critical:表示优先级1级

·     High:表示优先级2级

·     Low:表示优先级3级

 

(3)     单击“邻居信息”页签,查看端口的LLDP邻居信息,如下图所示。端口邻居信息的详细说明如表7-9所示。

图7-9 端口邻居信息

 

表7-9 端口邻居信息的详细说明

信息

说明

Chassis类型

Chassis ID类型

·     Chassis component:表示底架组件

·     Interface alias:表示接口化名

·     Port component:表示端口组件

·     MAC address:表示MAC地址

·     Network address:表示网络地址

·     Interface name:表示接口名称

·     Locally assigned:表示本地配置

Chassis ID

Chassis ID值

Port ID类型

端口ID类型:

·     Interface alias:表示接口化名

·     Port component:表示端口组件

·     MAC address:表示MAC地址

·     Network Address:表示网络地址

·     Interface name:表示接口名称

·     Agent circuit ID:表示代理巡回标识

·     Locally assigned:表示本地配置

Port ID

端口ID值

系统支持的能力集

·     Repeater:表示支持转发功能

·     Bridge:表示支持交换功能

·     Router:表示支持路由功能

系统使能的能力集

·     Repeater:表示转发功能已使能

·     Bridge:表示交换功能已使能

·     Router:表示路由功能已使能

Auto-negotiation supported

端口是否支持自协商

Auto-negotiation enabled

端口是否已使能自协商

OperMau

端口自适应的速率和双工状态

Link aggregation supported

·     端口是否支持链路聚合

Link aggregation enabled

·     端口是否已使能链路聚合

Aggregation port ID

·     聚合端口的端口ID,0表示未使能链路聚合功能

Maximum frame Size

·     端口支持的最大帧长度

Device class

MED设备类型

·     Connectivity device:表示网络连接设备

·     Class I:表示一般终端设备,即所有需要LLDP发现服务的终端设备

·     Class II:表示媒体终端设备,即具备媒体能力的终端设备,其能力包含了一般终端设备的能力,但该类设备支持媒体流

·     Class III:表示通讯终端设备,即直接支持目标用户IP通讯系统的终端设备,其能力包含了一般终端设备和媒体终端设备的所有能力,但是该类设备直接被目标用户所使用

Media policy type

媒体策略类型

·     Unknown:表示类型未知

·     voice:表示语音

·     voiceSignaling:表示语音信号

·     guestVoice:表示访客语音

·     guestVoiceSignaling:表示访客语音信号

·     softPhoneVoice:表示软体电话语音

·     videoconferencing:表示视频会议

·     streamingVideo:表示流视频

·     videoSignaling:表示视频信号

Unknown Policy

·     媒体策略类型是否未知

VLAN tagged

·     媒体VLAN是否带Tag

Media policy VlanID

·     媒体VLANVLAN ID

Media policy L2 priority

·     二层优先级

Media policy Dscp

·     DSCP的值

HardwareRev

·     产品的硬件版本

FirmwareRev

·     产品的固件版本

SoftwareRev

·     产品的软件版本

SerialNum

·     序列号

Manufacturer name

·     制造厂商

Model name

·     模块名称

Asset tracking identifier

·     资产跟踪ID

PoE PSE供电来源

·     Primary:表示主用电源

·     Backup:表示备用电源

端口供电优先级

·     Unknown:表示未知

·     Critical:表示优先级1级

·     High:表示优先级2级

·     Low:表示优先级3级

 

(4)     单击“统计信息”页签,查看端口的LLDP统计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7-10 端口统计信息

 

(5)     单击“状态信息”页签,查看端口的LLDP状态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7-11 端口状态信息

 

7.7  查看全局信息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

(2)     单击“全局信息”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可以查看全局的LLDP本地信息和统计信息,详细说明如表7-10所示。

图7-12 全局信息

 

表7-10 全局信息的详细说明

信息

说明

Chassis ID

Chassis ID值

系统支持的能力集

·     Repeater:表示支持转发功能

·     Bridge:表示支持交换功能

·     Router:表示支持路由功能

系统使能的能力集

·     Repeater:表示转发功能已使能

·     Bridge:表示交换功能已使能

·     Router:表示路由功能已使能

设备类型

·     Connectivity device:表示网络连接设备

·     Class I:表示一般终端设备,即所有需要LLDP发现服务的终端设备

·     Class II:表示媒体终端设备,即具备媒体能力的终端设备,其能力包含了一般终端设备的能力,但该类设备支持媒体流

·     Class III:表示通讯终端设备,即直接支持目标用户IP通讯系统的终端设备,其能力包含了一般终端设备和媒体终端设备的所有能力,但是该类设备直接被目标用户所使用

 

7.8  查看邻居信息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

(2)     单击“邻居信息”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可以查看全局的LLDP邻居信息。

图7-13 邻居信息

 

7.9  LLDP典型配置举例

7.9.1  LLDP基本功能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     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通过以太网与Switch A相连,Switch A通过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分别与MED设备和Switch B相连。

·     通过在Switch A和Switch B上配置LLDP功能,使NMS可以对Switch A与MED设备之间以及Switch A与Switch B之间链路的通信情况进行判断。

图7-14 LLDP基本功能配置组网图

 

2. 配置Switch A

(1)     使能端口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的LLDP功能。(缺省情况下,端口的LLDP功能处于使能状态,此步骤可省略)

(2)     配置端口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的LLDP工作模式为Rx。

步骤1:在Switch A的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默认进入“端口设置”页签的页面。

步骤2:选中“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前的复选框。

步骤3:单击<批量端口设置>按钮,如下图所示。

图7-15 批量端口设置

 

步骤4:如下图所示,在批量端口设置的页面选择LLDP工作模式为“Rx”。

步骤5: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6: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7-16 配置端口的LLDP工作模式为Rx

 

(3)     使能全局LLDP功能。

步骤1:单击“全局设置”页签。

步骤2:如下图所示,选择全局LLDP功能为“使能”。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4: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7-17 使能全局LLDP功能

 

3. 配置Switch B

(1)     使能端口GigabitEthernet1/0/1的LLDP功能。(缺省情况下,端口的LLDP功能处于使能状态,此步骤可跳过)

(2)     配置端口GigabitEthernet1/0/1的LLDP工作模式为Tx。

步骤1:在Switch B的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默认进入“端口设置”页签的页面。

步骤2:单击“GigabitEthernet1/0/1”对应的icon_mdf图标。

步骤3:如下图所示,选择LLDP工作模式为“Tx”。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5: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7-18 配置端口的LLDP工作模式为Tx

 

(3)     使能全局LLDP功能。

步骤1:单击“全局设置”页签。

步骤2:参见图7-17,选择全局LLDP功能为“使能”。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4: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4. 配置结果验证

(1)     在Switch A上查看GigabitEthernet1/0/1的状态信息。

步骤1:在Switch A的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默认进入“端口设置”页签的页面。

步骤2:在列表中单击接口名“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3:在页面下方单击<状态信息>页签,显示如下图所示的信息。

由此可见,端口GigabitEthernet1/0/1上连接了一个MED邻居设备。

图7-19 配置结果——接口信息(一)

 

(2)     在Switch A上查看GigabitEthernet1/0/2的状态信息。

步骤2:在列表中单击接口名“GigabitEthernet1/0/2”。

步骤3:在页面下方单击<状态信息>页签,显示如下图所示的信息。

由此可见,端口GigabitEthernet1/0/2上连接了一个非MED邻居设备(即Switch B)。

图7-20 配置结果——接口信息(二)

 

(3)     将Switch A和Switch B间的链路断掉。

(4)     在Switch A上单击“状态信息”下的<刷新>按钮,再次查看GigabitEthernet1/0/2的状态信息,显示如下图所示的信息。

由此可见,端口GigabitEthernet1/0/2上已经没有任何邻居设备了。

图7-21 配置结果——接口信息(三)

 

7.9.2  LLDP兼容CDP功能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     Switch A通过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分别与两部Cisco的IP电话相连。

·     在Switch A上配置VLAN ID为2的语音VLAN,通过在Switch A上配置LLDP兼容CDP功能使IP电话完成语音VLAN的自动配置,以使语音数据流被限制在语音VLAN内,与其它数据流区分开来。

图7-22 LLDP兼容CDP功能配置组网图

 

2. 配置步骤

(1)     创建VLAN 2。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

步骤2:单击“创建”页签。

步骤3:如下图所示,输入VLAN ID为“2”。

步骤4:单击<>按钮完成操作。

图7-23 创建VLAN 2

 

(2)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为Trunk端口。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端口管理”。

步骤2:单击“设置”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连接类型为“Trunk”。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中端口“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

步骤4:单击<提交>按钮完成操作。

图7-24 配置端口为Trunk端口

 

(3)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的语音VLAN功能。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语音VLAN”。

步骤2:单击“端口设置”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语音VLAN端口模式为“Auto”。

·     选择语音VLAN端口状态为“Enable”。

·     输入语音VLAN ID为“2”。

·     在面板示意图中点击选中端口“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

步骤4: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7-25 配置端口的语音VLAN功能。

 

(4)     使能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的LLDP功能。(缺省情况下,端口的LLDP功能处于使能状态,此步骤可跳过)

(5)     配置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的LLDP工作模式为TxRx,兼容CDP工作模式为TxRX。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LLDP”,默认进入“端口设置”页签的页面。

步骤2:选中“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前的复选框。

步骤3:单击<批量端口设置>按钮,如下图所示。

图7-26 批量端口设置

 

步骤4: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LLDP工作模式为“TxRx”。

·     选择兼容CDP工作模式为“TxRx”。

步骤5: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6: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7-27 配置端口的LLDP参数

 

(6)     全局使能LLDP功能以及LLDP兼容CDP功能。

步骤1:单击“全局设置”页签。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全局LLDP功能为“使能”。

·     选择LLDP兼容CDP功能为“使能”。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4: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7-28 全局使能LLDP功能以及LLDP兼容CDP功能

 

3. 配置结果验证

完成上述配置后,在Switch A上查看邻居信息,可以看到Switch A已发现了分别连接在端口GigabitEthernet1/0/1和GigabitEthernet1/0/2上的IP电话,并获取到了相关的设备信息。

7.10  LLDP注意事项

配置LLDP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1)     LLDP功能必须在全局和端口同时使能才能生效。

(2)     为端口配置LLDPDU发布的TLV属性时,需要注意:

·     要配置发布LLDP-MED其它类型(除LLDP-MED能力集TLV外)的TLV,必须同时配置发布LLDP-MED能力集TLV。

·     要配置禁止发布LLDP-MED能力集TLV,必须先配置禁止发布LLDP-MED其它类型的TLV。

·     要配置禁止发布MAC/PHY配置/状态TLV,必须先配置禁止发布LLDP-MED能力集TLV。

·     如果当前LLDP-MED能力集TLV和MAC/PHY配置/状态TLV都处于禁止发布状态,则配置发布LLDP-MED能力集TLV后,MAC/PHY配置/状态TLV也将自动发布。

(3)     在进行批量端口LLDP参数配置时,如果未进行某TLV属性的配置,则批量端口LLDPDU发布的该TLV属性保持各自的原配置不变。

 


8 服务管理

8.1  概述

服务管理模块提供了FTP、Telnet、SSH、SFTP、HTTP和HTTPS服务的管理功能,可以使用户只在需要使用相应的服务时启用服务,否则关闭服务。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设备的安全性,实现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服务管理模块还提供了修改HTTP、HTTPS服务端口号的功能,以及设置将FTP、HTTP、HTTPS服务与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关联,只允许通过ACL过滤的客户端访问设备的功能,以减少非法用户对这些服务的攻击。

1. FTP服务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用于在远端服务器和本地客户端之间传输文件,是IP网络上传输文件的通用协议。

2. Telnet服务

Telnet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用于在网络中提供远程登录和虚拟终端的功能。

3. SSH服务

SSH是Secure Shell(安全外壳)的简称。用户通过一个不能保证安全的网络环境远程登录到设备时,SSH可以利用加密和强大的认证功能提供安全保障,保护设备不受诸如IP地址欺诈、明文密码截取等攻击。

4. SFTP服务

SFTP是Secure FTP的简称,是SSH 2.0中新增的功能。SFTP建立在SSH连接的基础之上,它使得远程用户可以安全地登录设备,进行文件管理和文件传送等操作,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5. HTTP服务

HTTP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简称。它用来在Internet上传递Web页面信息。HTTP位于TCP/IP协议栈的应用层。

在设备上使能HTTP服务后,用户就可以通过HTTP协议登录设备,利用Web功能访问并控制设备。

6. HTTPS服务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安全版本)是支持SSL(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字层)协议的HTTP协议。

HTTPS通过SSL协议,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     通过SSL协议保证合法客户端可以安全地访问设备,禁止非法的客户端访问设备;

·     客户端与设备之间交互的数据需要经过加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了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     为设备制定基于证书属性的访问控制策略,对客户端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进一步避免了非法客户对设备进行攻击。

8.2  配置服务管理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服务管理”,进入服务管理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8-1 服务管理

 

(2)     配置各种服务的启用状态等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8-1 服务管理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说明

FTP服务

启用FTP服务

设置是否在设备上启用FTP服务

缺省情况下,FTP服务处于关闭状态

ACL

设置将FTP服务与ACL关联,只允许通过ACL过滤的客户端使用FTP服务

单击“FTP服务”前的扩展按钮可以显示此配置项

Telnet服务

启用Telnet服务

设置是否在设备上启用Telnet服务

缺省情况下,Telnet服务处于关闭状态

SSH服务

启用SSH服务

设置是否在设备上启用SSH服务

缺省情况下,SSH服务处于关闭状态

SFTP服务

启用SFTP服务

设置是否在设备上启用SFTP服务

缺省情况下,SFTP服务处于关闭状态

提示

启用SFTP服务的同时必须启用SSH服务

HTTP服务

启用HTTP服务

设置是否在设备上启用HTTP服务

缺省情况下,HTTP服务处于启用状态

端口号

设置HTTP服务的端口号

单击“HTTP服务”前的扩展按钮可以显示此配置项

提示

修改端口时必须保证该端口没有被其他服务使用

ACL

设置将HTTP服务与ACL关联,只允许通过ACL过滤的客户端使用HTTP服务

单击“HTTP服务”前的扩展按钮可以显示此配置项

HTTPS服务

启用HTTPS服务

设置是否在设备上启用HTTPS服务

缺省情况下,HTTPS服务处于关闭状态

证书

设置HTTPS服务所使用的本地证书,下拉框中显示的为证书的主题

可选的证书在“认证 > 证书管理”中配置,详细配置请参见“认证”

提示

不指定证书时,HTTPS服务将自己生成证书

端口号

设置HTTPS服务的端口号

单击“HTTPS服务”前的扩展按钮可以显示此配置项

提示

修改端口时必须保证该端口没有被其他服务使用

ACL

设置将HTTPS服务与ACL关联,只允许通过ACL过滤的客户端使用HTTPS服务

单击“HTTPS服务”前的扩展按钮可以显示此配置项

 


9 诊断工具

9.1  概述

9.1.1  Ping

通过使用Ping工具,用户可以检查指定IP地址的设备是否可达,测试网络连接是否出现故障。

Ping的成功执行过程为:

(1)     源设备向目的设备发送ICMP回显请求(ECHO-REQUEST)报文。

(2)     目的设备在接收到该请求报文后,向源设备发送ICMP回显应答(ECHO-REPLY)报文。

(3)     源设备在收到该应答报文后,显示相关的统计信息。

Ping的输出信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Ping的执行对象可以是目的设备的IP地址或者主机名,如果该目的设备的主机名不可识别,则源设备上输出提示信息。

·     如果在超时时间内源设备没有收到目的设备回的ICMP回显应答报文,则输出提示信息和Ping过程报文的统计信息;如果在超时时间内源设备收到响应报文,则输出响应报文的字节数、报文序号、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响应时间和Ping过程报文的统计信息。

Ping过程报文的统计信息包括发送报文个数、接收到响应报文个数、未响应报文数百分比、响应时间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

9.1.2  Trace Route

通过使用Trace Route工具,用户可以查看报文从源设备传送到目的设备所经过的三层设备。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以使用该命令分析出现故障的网络节点。

Trace Route的执行过程为:

(1)     源设备发送一个TTL为1的报文给目的设备。

(2)     第一跳(即该报文所到达的第一个三层设备)回应一个TTL超时的ICMP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第一跳的IP地址),这样源设备就得到了第一个三层设备的地址。

(3)     源设备重新发送一个TTL为2的报文给目的设备。

(4)     第二跳回应一个TTL超时的ICMP报文,这样源设备就得到了第二个三层设备的地址。

(5)     以上过程不断进行,直到最终到达目的设备,源设备就得到了从它到目的设备所经过的所有三层设备的地址。

Trace Route的执行对象可以是目的设备的IP地址或者主机名,如果该目的设备的主机名不可识别,则源设备上输出提示信息。

9.2  Ping操作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诊断工具”,默认进入“Ping”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9-1 Ping

 

(2)     在“目的IP地址或者主机名”文本框中输入Ping操作的目的IP地址或者主机名。

(3)     单击<开始>按钮开始执行Ping操作。

(4)     在“信息”框中查看Ping操作的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9-2 Ping操作结果

 

9.3  Trace Route操作

说明

进行Trace Route操作前,需要先在中间设备上执行ip ttl-expires enable命令开启ICMP超时报文的发送功能,并且在目的设备上执行ip unreachables enable命令开启ICMP目的不可达报文发送功能。

 

(1)     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诊断工具”。

(2)     单击“Trace Route”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9-3 Trace Route

 

(3)     在“目的IP地址或者主机名”文本框中输入Trace Route操作的目的IP地址或者主机名。

(4)     单击<开始>按钮开始执行Trace Route操作。

(5)     在“信息”框中查看Trace Route操作的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9-4 Trace Route操作结果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