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99期
2016.12 总第99期
报纸定价 : ¥2.00
运营商在未来物联移动通讯产业中的角色转变探讨
文/柯玮

从iPhone问世以来,世界已逐步接受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重新定义。传统移动通信设备的功能只占智能手机功能的不到1/10,iWatch、Google Glass等智能化产品也越来越多融入语音、数据等传统移动通信功能。从智能手机,到穿戴式计算设备,再到物联网接入终端,智能终端设备开始引领电子类产品的消费趋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级或工业级设备也逐渐成为网络中的连接节点,变为流量的分支末梢。它们收集和产生大量数据,并提出计算、存储和传输的需求。未来接入网络的所有终端设备都可能被可移动式形态的终端产品所接管,人类进入广义移动通讯领域。

从终端多元化、设备智能化的角度切入到运营商的网络架构重构这个话题,我们需要重新想象并思考未来物联移动通信的网络是什么样子?在万物互联时代,传统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将会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将从三方面试图阐述对未来的见解并给出一些基础性的判断。

业务模式变化,要求运营商提供差异化网络服务

过去运营商面对的是大量固网和移动用户,业务模式比较单一,运营商网络承载的网络业务功能也基本保持不变。对于移动通信网络而言,近十几年来整个网络发展是体量不断增加的过程,而非网络供给侧能力发生本质提升的过程。当我们将迈入移动通讯2.0时代,多元化的终端和多种多样的接入方式,差异化的接入场景,将成为牵引网络变革的内生动力。从用户需求的业务逻辑出发,整个移动通讯网络需要升级为提供多种终端接入服务,满足多元化业务需求和不同行业差异化业务属性的弹性和智能化网络。因此,增加向个人、企业和行业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网络服务能力是未来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最终移动通讯的市场会演变为一个B2C+B2B的市场。

产业链的变化,需要运营商在物联时代与新型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圈

从产业链的节点来看,运营商一直扮演通讯设备采购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随着通信行业的竞争加剧和全球化产业布局,截至2016年,全球移动通讯主流供应商只剩下华为、诺基亚、爱立信和中兴。由于抱团取暖的需要,传统通信设备厂商已不再不断接受设备和服务降价的要求,维持一定的利润率和盈利能力成为他们的核心诉求。即便在网络重构的背景和趋势下,传统厂商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巨大的既得利益格局也在不断延缓网络和业务转型的步伐。运营商在考虑新型网络架构和网络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借鉴云计算、SDN和NFV等新兴技术,逐渐降低硬件设备的采购成本,并优化设备采购中硬件设备占比,为自身发展迈入轻资产运营和软件定义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联网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被网络连接成为一种趋势,他们成为数量日益庞大的Smart Terminal群体,其数量级几乎是百亿规模(传统手机终端用户的千百倍以上)。他们和IoE终端一起建构出基于数据、位置、信息聚合等相关性极强的新型业务逻辑,成为新一代网络社会基础中的新元素。

同时,基于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发布以及传统产业升级的需求,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传统行业需要经历一个再信息化的过程。各类新型数控机床、数字化设备和工业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制造环节,这就需要大量的接入设备有一个综合性的智能控制和连接管理中心,不仅完成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零差错,甚至可以将生产环节与物流、配送、消费、零售、供应链等环节全流程打通,形成整合的业务逻辑。

运营商未来的移动通讯网络的触角将从以前的每个终端用户个体,延伸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也将辐射更多亟待再信息化的传统行业和企业。运营商将退出大量的接入设备的建设,比如基站和NB-IOT互联设备的建设,接入端完全按照行业客户自身需要进行独立建设和部署,这些将会为运营商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并节省了后续的运维成本。未来的移动通讯网络再也不会片面追求连续覆盖和容量无限制提升,不论是接入端数量还是核心网元的容量和特性,都是基于业务增长的需要,可以弹性投入并支持灵活增容或减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的物联网络不论是建设、运维还是运营也朝着分工、协作、分享以及共赢的方向发展。运营商需要更多的业务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圈,才能在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中为自身的业务发展赢得一席之地。

商业模式变化,运营商将转变为全新的业务模式

传统运营商几乎在整个通讯服务产品的交付过程中,全流程控制了建设、交付、运营的各个环节。而未来的物联网产业中,运营商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和产业链中的不同合作伙伴能力,找到合作共赢的基点。运营商不再是像原先那样大包大揽,也没有必要再为各行各业建设完整的基础网络,将来的物联网络将是多方一起形成的从云到网到端的整合交付能力。

运营商未来的核心能力是提供核心业务逻辑承载的基础平台,即能力开放平台,从云的架构来看,及时提供基础IaaS的硬件环境和基于能力组件开放的PaaS平台,形成核心业务的支撑能力和大数据后端变现的能力。

国内除了运营商以外,有着众多的互联网厂商正在关注并参与物联网的建设,许多企业把“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当成是用户入口和流量入口。但我们认为,运营商此时更要有谨慎和科学的态度对待物联时代的产业布局。连接、感知、计算的确能够创造价值,但这些不是运营商在物联时代追求的价值,运营商在万物互联时代的价值应当聚焦在学习、认知和洞察的平台建设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大数据平台的不断商用,越来越多的流量汇聚成为运营商数据变现的基础。

结束语

万物互联时代终将到来。运营商的蓝海市场已经显现,未来既充满挑战更富于机会。对于转型中的运营商而言,瞄准清晰的市场目标并找准自身的定位是成功的关键。

在网络重构和业务转型过程中,运营商需要能以业务驱动能力帮助其为行业客户带来真实价值的新型合作伙伴——他们将凭借丰富的政企业务行业经验和多年的客户积累,凭借在新技术方面的实力,最终助力运营商在未来的物联时代成就辉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