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或不知道的2018“新华三杯”
文/新华三集团品牌营销部 关宇

2018“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已落下帷幕。这是一场在“新华三杯”历史上创下多项之最的大赛——参赛选手数量最多、参赛院校数量最多、传播覆盖人数最多、社会关注度最高;同时也是在“新华三杯”历史上开创多项“第一”的大赛——第一次与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第一次举行人气选手投票,第一次尝试全程直播,也第一次迎来00后选手的加入。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台前幕后无数新华三人的心血与努力:自2018年7月开始筹备以来,从新华三大学校企合作部、宣传策划部、数字化推广中心、技术认证学院、技术培训学院,到集团品牌部、技术服务部、渠道管理部,跨团队的无隙合作、超过1000小时的人力投入、对赛事与传播机制的创新,都让“新华三杯”在2018年焕发出了更为夺目的光彩。

2018“新华三杯”决赛现场

关键词一:主动创新

自2010年一路走来的“新华三杯”,已成为由厂商主办的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高校数字技术大赛。而这样的高度与影响力,并不能让新华三人有丝毫自满自得。如何吸引更多高校与学生参与?如何提升比赛的传播力度与社会关注度?如何让大赛形式更契合95后乃至00后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推进数字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正是在这样的考量下,今年的“新华三杯”启动了数项创新——

为进一步扩大“新华三杯”的影响力,我们邀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并在赛事组织和赛事宣传上获得了研究会的深度支持,在获奖证书上加盖协会公章。

为进一步贴近年轻学生,我们首次对决赛、颁奖大会与招聘会启动全程直播,高潮时段在线观看与回播量突破七十万次。而最佳人气奖的设立与投票机制,也直接激发了选手与观众的参与热情:从11月25日至12月3日,共计收到198,681份投票,最终新式理工男郑豪豪获得“新华三杯”历史上首个最佳人气奖。

为进一步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业的宗旨,我们加入了大数据、云计算、SDN等最新内容,并适当提升了赛题难度,也因此让选手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足、动手能力不足的短板充分显露。当然,发现不足并不是结果,而正是“促学”、“促教”的第一步。“促就业”亦顺利落地,赛后招聘会吸引了各领域的合作伙伴企业和众多参赛选手参加,成功发出了61个二面通知。

关键词二:意外之喜

在这些主动创新举措与成就之外,本届“新华三杯”也有着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插曲和“小确幸”。而最大的惊喜,当属激增40%、大大超出预期的报名人数。面对这个让人幸福的“烦恼”,团队决定临时调整预赛安排,在河北省、江苏省等参赛人数较多的省份设置多个考场,分流选手的同时方便参赛,并将决赛人数从90人增加到了200人,造就了一场最为热闹的“新华三杯”决赛。

如果说参赛选手爆发式增长是大惊喜的话,那决赛期间的一个“小确幸”则来自“天公作美”——冬雨连绵不绝的杭州,却在计划拍摄决赛选手与指导教师户外大合影时神奇地放晴了。龚自珍当年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如今的天公之重抖擞,亦确因惜才乎?

当然,在决赛赛场上,也不会缺少或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插曲。笔试试卷上,与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题目相伴的,还有同学们的诗词歌赋、灵魂画作,更有“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决心表态。实际上,这些也许并不是参赛选手解不出题来时的信笔由缰,而是他们在失败面前的一种自我激励——因为选择“从头再来”的选手在每届“新华三杯”中并不鲜见,最终获奖夺杯的选手中也有着因往年失利而再战的学生。

这些从头再来、知耻后勇的学生,以及8年来所有参加了“新华三杯”而有所收获的学生、老师与院校,正是“新华三杯”一年又一年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最大动力。校企合作,为产业界培养与输送最优质的科技新军,正是”新华三杯“的初心所在。初心不改,梦想不变,日积跬步,终至千里!

新华三杯,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