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2期
2018年2月刊
Focus    焦点
Focus    焦点
物联网撬动数字化转型
文/白浪

AI开启新赛道

回顾2017年 ,6月腾讯宣布向外开放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式进军AI,7月百度推出DuerOS和Apollo两个开放平台,向外界宣示All in AI的决心,称百度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10月阿里宣布成立达摩院,三年将投资1000亿,研究领域涉及机器学习等,各大公司也纷纷祭出大招,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拿出了以AI为核心的产品战略,一时间眼花缭乱,利好不断,让大家眼前似乎产生幻觉,AI已经就在我们身边。

事实上,这已经是人工智能的第三次爆发了。人工智能大热背后,背后也不免泡沫存在。当同AI领域的专家沟通时,发现距离AI还需要千锤百炼,从技术上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大多数的行业场景还无法提供机器学习所需要的庞大样本数据量,这也是为什么阿尔法狗看起来比较成功,为什么DeepMind还在做《星际争霸》AI研究,而不是在各行各业场景中大量渗透。因为从绝大多数行业来看,尤其是和线下业务紧密相关的行业,现阶段还不具备AI的数据基础。试图用数据手段颠覆传统行业,然而恰恰就有些企业恰好就是被人工智能颠覆的行业。从大趋势来看,AI开启了新的赛道,归根结底是竞争人才资源以及具备组织架构和文化土壤的优势。

人工智能是比互联网更大的技术红利,它也要真正深入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去定义和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让数据量从量变到质变转变,让“物”变得更智能,所以本文的观点是:让AI泡沫快点过去,所有的技术都只手段,需要回归基本的商业逻辑,聚焦物与物的连接,人工智能需要大面积普及的物联网,更需要真正的物联网。

聚焦连接价值

从根本上来说,本文谈论的是一个生存问题。

现在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发展的太快,巨人们跌倒的也越来越频繁,如果企业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倒下的风险将会高的吓人。但正如7-11创始人铃木所言,无论时代怎么变,基本的商业逻辑都没有变,那么第一就是提升客户的体验,第二就是降低运营成本。

巧的是,物联网恰好在这两个方面兼而有之。

1. 全面感知

如果是产品制造类的企业,那么物联网能够让你的产品随时在线,这意味着随时都可以看到卖出去的每一台产品的基本的运行状况,以及客户使用情况。从而通过数据的分析,判断当前产品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用户使用习惯,找到改进产品的方法,进而提升客户体验,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果是服务类型的企业或者政府部门,那么物联网可以通过一系列传感器,了解到服务对象的行为习惯,以及将服务过程数字化,进行实时的追溯和分析,进而指导一线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服务。以零售行业为例,如果一线营销人员能够了解到客户的特征和习惯,那么在营销效率上势必能够大为提升,企业总部也更能具象的分析出每个门店的经营效率。

图1.企业感知流程

2. 运营变革

随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人力成本也大大升高,对于企业而言,用物联网解决问题,而不是用人,已经被广泛的提到议程之上。各种无人超市、无人仓、自动停车场,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的价值将被迫提升,任何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将会不复存在。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运营类人员密集,那么恭喜,物联网可能真的很适合,比如各种巡检类工作、数据采集类工作、运输类工作以及呼叫中心,都是首当其冲的变革点。

图2.让“物”去劳动

对于企业的CEO而言,只要围绕着客户体验和运营成本进行思考,以物联网技术为抓手,脚踏实地的进行数字化转型,那么万物智能化将会大面积普及,物联网实践落地,不仅企业的竞争力能够越来越强,而且AI也有较大概率离生活越来越近。

拥抱数字转型

上面既然说到了是“较大概率”,那么除了要聚焦在商业逻辑上,还需要“有目标、有方法、有支撑”,从内而外支撑这场数字化转型之战。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其落地和实时离不开物联网支撑。因此,物联网是实现企业数字化的一个关键杠杆。

这场数字化转型战争中,还需要一个关键角色,那就是CIO。

绝大多数物联网的业务,尤其是产品和服务相关的,都有业务部门来关注和执行,那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各自为政,最终又一次的形成了几个大型的数据烟囱,将很可能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逼向“死胡同”。各个物联网业务都在快速运转,没法停下来再做互通,数据无法流通,就没法在整个企业层面实现真正的价值。甚至比较极端的情况,企业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对物联网业务做出些许调整和变更,面临着“被绑架”的困境。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物联网平台突然浮出水面,成为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和焦点。

物联网平台,在物联网业务的逐步构建中,不仅能够将数据打通,反过来还能使能物联网业务,更容易扩展和赋能客户。当然,建设物联网平台的任务,当仁不让的落在了CIO们的身上。这件事必须CIO来做,也只有CIO才能做。

本刊后续物联网的诸多内容,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启发!

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