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交换机是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实体交换机功能的网络平台,为虚拟机、主机和外部网络提供网络连接。
UIS中的虚拟交换机有普通虚拟交换机和加速虚拟交换机两种类型,普通虚拟交换机使用普通网卡,加速类型的交换机分为DPDK加速(主机启用DPDK)和智能加速(使用智能网卡)两种类型。
虚拟交换机主要提供三种类型的端口:
虚拟机端口(vNet):用于连接虚拟机的虚拟网卡的端口,以实现虚拟机与其他虚拟机或外部网络的通信。
Local口:连接主机协议栈的端口。
上行端口:连接主机的物理网卡的端口。
如果没有单独设置备份网络和迁移网络,那么虚拟机的备份数据和迁移数据默认都通过管理网络vswitch0传输。
不允许删除正在被虚拟机使用的虚拟交换机。
增加或删除网络类型为“业务网络”的虚拟交换机,网络拓扑图中也将增加或删除对应虚拟交换机。
修改虚拟交换机的配置有可能会导致网络不通,需要谨慎操作,确保无业务情况下进行修改,且外部网络配置同步调整完成。
修改主机的管理网IP地址可能引起主机与集群的网络不通,影响业务。请谨慎执行该操作,请先停止主机上所有业务、暂停并删除共享存储并从集群删除主机节点,具体方法请联系H3C技术支持。
创建安全加速类型的虚拟交换机时,不支持配置链路聚合。
选择顶部“网络”页签,单击左侧导航树[虚拟交换机]菜单项,进入虚拟交换机列表页面。
若系统中有多个集群,可通过页面右上方的“集群”下拉框,选择集群。
单击<增加>按钮,弹出增加虚拟交换机对话框。
设置相关参数。关于参数的详细介绍,请参见参数说明。
参数设置完成后,单击<完成>按钮。
选择顶部“网络”页签,单击左侧导航树[虚拟交换机]菜单项,进入虚拟交换机列表页面。
修改相关参数。关于参数的详细介绍,请参见参数说明。
修改完成后,单击<完成>按钮。
选择顶部“网络”页签,单击左侧导航树[虚拟交换机]菜单项,进入虚拟交换机列表页面。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选择顶部“网络”页签,单击左侧导航树[虚拟交换机]菜单项,进入虚拟交换机列表页面。
选择顶部“网络”页签,单击左侧导航树[虚拟交换机]菜单项,进入虚拟交换机列表页面。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网络类型:虚拟交换机的网络类型,默认为业务网络。
管理网络:此类型的虚拟交换机用于传输管理平台与各主机之间的控制层数据。
业务网络:此类型的虚拟交换机用于传输虚拟机业务数据。
存储网络:此类型的虚拟交换机用于传输主机到存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且不允许虚拟机连接使用。
备份网络:此类型的虚拟交换机用于传输虚拟机备份到远端服务器时的备份数据,且不允许虚拟机连接使用。一个主机上只允许存在一个此类型虚拟交换机。如果没有单独设置备份网络,那么虚拟机的备份数据默认通过管理网络vswitch0传输。
迁移网络:此类型的虚拟交换机用于传输虚拟机迁移时的数据,且不允许虚拟机连接使用。一个主机上只允许存在一个此类型的虚拟交换机。如果没有单独设置迁移网络,那么虚拟机的迁移数据默认通过管理网络vswitch0传输。
其他网络:此类型的虚拟交换机用于传输上述未提及的其他类型的数据。
转发模式:虚拟交换机的转发模式,默认为VEB。
VEB:Virtual Ethernet Bridge,虚拟以太网桥。在该模式下,虚拟机与虚拟机之间的流量通过纯软件的方式进行转发。
VLAN ID:虚拟交换机连接主机协议栈端口的VLAN ID。
加速状态:虚拟交换机的加速状态,使用智能加速卡的虚拟交换机为智能加速状态,启用了DPDK的虚拟交换机为DPDK,普通虚拟交换机为无。
MTU:设置虚拟交换机允许通过最大数据包的大小,单位为Byte。
启用组播:设置虚拟交换机的组播功能,开启后虚拟交换机可以实现组播流量的正常转发。
启用DPDK:设置DPDK功能,开启后可以提升虚拟机的网络性能。
网卡类型:分为物理接口和智能网卡两种类型。物理接口分为为普通网卡和安全加速卡,智能网卡为智能加速卡,智能网卡速率更高并且不占用主机计算资源,物理主机需要安装智能加速卡并且开启大页内存。
选择网卡:
物理接口:虚拟交换机使用的主机的物理网卡接口。一个物理接口只能被一个虚拟交换机使用。当主机的物理接口都被其他虚拟交换机使用时,物理接口选项不可填。若虚拟交换机未配置物理接口,则连接该虚拟交换机的虚拟机只能彼此进行通信,而无法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选择多个物理接口时,需要配置链路聚合模式和负载分担模式;如使用安全加速卡,则只能选择一个物理接口。
智能网卡:需选择一个或两个物理接口,如果选择两个物理接口,这两个接口需要在同一张智能网卡上。
IP地址:虚拟交换机的IP地址。
子网掩码:虚拟交换机IP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
网关:虚拟交换机的缺省网关IP地址。
Linux聚合模式:虚拟交换机所用智能网卡直接的聚合模式,包括主备、异或负载分担和LACP动态三种模式。
主备:根据智能网卡主备进行负载分担。一个网卡处于主状态,另一个网卡处于备状态,所有的流量均又主网卡处理,当主网卡出现故障时,自动使用备网卡进行网络流量的处理,物理交换机侧无需配置链路聚合。
异或负载分担:根据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进行HASH运算生成因子,再通过XOR算法进行选路。该模式与物理交换机的链路聚合通过强制不协商方式配合,保证到达特定对端的流量总是使用同一个接口,需要物理交换机配置链路聚合。
LACP动态:动态链路聚合模式,支持802.3ad协议。该模式与物理交换机通过LACP模式配合,需要物理交换机配置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模式:虚拟交换机所用物理接口之间的链路聚合方式,包括静态和动态,推荐使用动态模式。当此参数设置为“动态”时,物理交换机侧需要开启LACP功能。选择多个物理接口时,才允许配置此参数。
负载分担模式:虚拟交换机使用的物理网卡之间的负载分担模式,包括高级、基本和主备,默认为高级。选择多个物理接口时,才允许配置此参数。
高级:根据转发报文的以太网类型、IP报文协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应用层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进行负载分担,适用于对负载分担有特殊需求的场景,推荐使用高级负载分担。
基本:根据转发报文的源MAC地址和VLAN Tag进行负载分担。
主备:根据物理网卡主备进行负载分担。主网卡出现故障时,自动使用备网卡进行网络流量的处理。当链路聚合模式为静态时,此参数才可选。对端无需配置静态聚合,配置普通端口即可。
故障恢复切换:若启用故障恢复切换,当主网卡恢复正常,自动切换回主网卡;若不启用故障恢复切换,当主网卡恢复正常,依然使用备网卡处理,不会自动切换回主网卡。当负载分担模式为“主备”时,需要设置此选项。
主链路选择方式:当负载分担模式为“主备”时,需要设置主链路的选择方式。
速率优先:根据网卡的速率选择主网卡,速率高的作为主网卡。当网卡速率相同时,系统随机选择一个网卡作为主网卡。
手动配置:通过指定网卡的分担优先级选择主网卡,优先级高的作为主网卡。需要设置网卡的分担优先级。
分担优先级:从上往下进行优先级排序,最上面的优先级最高,即作为主网卡。
主机名:集群下虚拟交换机所在主机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