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流程

基于存储复制的容灾配置,分为配置准备、配置容灾任务、容灾切换功能三大步骤。在配置容灾任务时,选择存储复制容灾保护组。

存储复制容灾配置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存储复制容灾配置流程

 

容灾准备

需要先在存储侧配置好存储复制环境以及卷映射,进行存储的远程复制。然后在CAS侧,将存储挂载给主机使用。

配置容灾任务

1.      增加站点

站点包括本地站点和远端站点。站点的配置可以在保护端或灾备端中任意一端配置。对于存储阵列支持SRA适配器的场景,在增加站点的同时,需要增加存储适配器,以此来获取站点所使用的存储阵列信息。

2.      增加保护组

保护组是一组需要受保护的虚拟机或裸金属服务器的集合。保护组创建好后,系统自动进行一次虚拟机配置同步。在同构场景下,还可以在容灾切换前进行手动同步。

将属于同一个存储池(对应存储阵列中的一个或多个LUN)的虚拟机划分到一个保护组中,统一制定保护策略对虚拟机进行保护。通过存储阵列的复制功能,将本地存储阵列中LUN的数据复制到远端的LUN中,从而保护在该LUN中放置的虚拟机数据。

创建存储复制容灾类型的保护组时,需要指定保护站点和恢复站点、保护站点的主机池和恢复站点的主机池以及站点之间的资源映射关系。资源映射关系是用于将保护站点受保护的虚拟机使用的资源和恢复站点的资源建立对应关系,虚拟机在恢复站点恢复时,自动进行资源配置同步。可以建立的资源映射关系包括虚拟交换机映射、网络策略模板映射和存储(两个存储池所使用的存储LUN具有复制关系)映射。

3.      增加恢复计划

恢复计划就是针对不同保护组而设置的不同恢复策略,恢复计划执行后,在灾备端,根据恢复策略,自动创建容灾机,接替生产端业务。

容灾使用场景

容灾演练

容灾演练由开始演练和结束演练两个阶段组成。演练过程主要检查恢复计划实施的有效性,为提高灾难恢复能力进行预演,因此演练需要模拟保护站点故障发生后,在恢复站点能够恢复业务的全流程。演练测试过程不会影响生产业务。当演练过程完毕后,通过结束演练来完成测试后的环境清理工作,结束演练成功后,恢复计划的状态会成为就绪状态。

演练测试通过挂载恢复站点的LUN,并将其作为恢复站点的数据存储来实现。

图-2 存储复制容灾演练

 

计划恢复

计划恢复一般是在对保护站点进行维护的情况下,人为地将保护站点的虚拟机业务停止后,根据恢复计划将这些虚拟机业务在恢复站点恢复起来。

启动计划恢复后,保护站点的虚拟机将被关闭。计划恢复会触发一次数据的复制,当受保护的数据完全复制到恢复站点后,再依次恢复虚拟机业务。

图-3 计划恢复

 

 

故障恢复

故障恢复用于真实场景中保护站点发生故障,虚拟机业务不能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恢复计划在恢复站点恢复虚拟机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受保护虚拟机是由于发生故障而异常中断的。

图-4 故障恢复

 

反向恢复

反向恢复是在保护站点发生故障时将虚拟机业务切换到恢复站点后,待故障的保护站点恢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运行在恢复站点的受保护虚拟机又恢复到保护站点。直接执行反向恢复功能,数据的反向恢复及虚拟机业务的切换自动完成。

图-5 反向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