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之路
2013年11月21日,一架从北京开往大庆的飞机顺利降落在大庆机场。窗外的机场白茫茫一片,是非常壮观的北国雪景风光。我们一行数人,每人抱着一大箱投标文件走下飞机。路面上是厚厚的积雪,更没想到是风异常的大,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鹅毛大雪拍在我们的脸上和身上。我们一行人顾不上扑面而来的风雪,径直奔向接应车辆。一上车来不及抖落脸上的雨雪,赶紧把箱子上散落的雪给清掉,生怕箱子被打湿……
这是我之前参与的一次投标经历。作为一名产品技术人员,平时会参与很多大大小小的项目,投标是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关键的一环,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投标文件是项目组花了半个多月,不分昼夜辛苦编撰的材料,在投标前一天通宵审核确定后进行打印装订。然后我们再马不停蹄地拎着十余箱投标文件,从北京赶到大庆投标。项目组成员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不怕苦不怕累,天天不着家,坚持半个多月,为的就是项目成功后的举杯相庆……而这也是华三多年传承下来的奋斗精神。
入职几年来,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产品经理,我从身边的同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感触最深的还是华三产品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不畏难“锲而不舍”的品质。
“工匠精神”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产品经理的工作贯穿始终:从立项前的客户需求调研、咨询,到结合不同场景不同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制作,再到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交流、样板点参观,再到项目招投标环节,直到最后项目方案落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产品人员工作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即所谓的“工匠精神”。因为我们的每一次交流、每一份方案、每一份配置都影响着客户对华三技术能力和品牌的认可度。而正是经历这样不断的锤炼,才能锻造出华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高品质。
印象最深的是在转岗到杭州办事处后经历的一场春巡活动。为了让客户直观地感受到新IT之美,办事处领导决定把新IT解决方案的演示搬上春巡的舞台。如何更好地呈现新IT解决方案之美,并将其融合入数据中心、园区网、广域网三大场景解决方案进行演示汇报,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办事处产品副主任带着兄弟们编写了演示方案,并且一遍又一遍地彩排,又一遍又一遍地对方案进行调整。在经历了数十次的演示彩排,修改了数十个方案版本之后,我们才感觉满意。最后在全省11个地市,将方案为客户做了最佳呈现,广受好评。在受到客户认可的那一刻,我们由衷地觉得,这么久的付出是值得的。
“锲而不舍”
有些目标看似“不可能”,但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不可能”,对将来而言,那是“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用将来进行时思考。这是稻盛和夫在《活法》里提到的。
市场上的竞争是残酷的,难免会有项目出现被动的局面。出现这样的情况,如同《活法》中描述的,只有不畏难的坚持才会给项目带来转机。类似的经历也有不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在了解到该项目的时候,用户的方案已经确定,即将进入招投标环节。眼看项目就要无法参与了,但我们并未放弃,迅速与客户各个层面开展沟通交流。直到我们从运维人员处了解到现有的方案并未能真正解决用户运维管理上的一大痛点,但用户告诉我们,这个难题几个厂家都解决不了,他并不认为华三能够解决。面对这一线机会,我们必须选择坚持。在公司多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和研发进行多次讨论,借鉴了其他行业的经验,终于想出了解决方案。最终客户高度认可了我们的方案,并对华三的技术能力以及锲而不舍的团队精神有了新的认识,扭转了项目的被动局面。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在此过程中,我们产品技术人员更加坚信,只有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把现在的“不可能”变成未来的“可能”。
正是华三人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不畏难“锲而不舍”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并不断传承,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的客户。也正是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不畏难“锲而不舍”的品质,让我们的人生旅途得到更好的修炼,让我们每个华三人生活更美好,也把新IT之美带给更多的客户,成就客户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