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拜读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部分作品。以82岁高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丽丝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14部作品,她的事迹多少有点传奇和励志色彩。她曾经说,“我其实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二十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让人颇受震动。对很多人来说,这句话都像一根尖利的矛,刺穿我们给自己编织的借口和谎言。我们可能曾经做过很多计划,要多学一些专业知识、要多读书、要锻炼身体、要多抽时间陪父母家人……但是最后可能大部分的计划都没有实施——从未实施,或者只做了两三次就放弃了,而理由无非是:我太忙了、我最近有事、明天再开始吧……这种状态并非只是一个两个人存在,很多人都有,看,就连海子都说,“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可是明天真的就突然幸福了吗?
时间,是很让人忧伤的话题。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也都迷惑,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而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爱丽丝带大了四个孩子,在孩子入睡后、在烤炉边写小说,笔耕不辍,最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这一生,无疑是充实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她想得诺贝尔文学奖,重要的是,她能够利用点滴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她善待时间,掌控生活,也很好地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可能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虚无缥缈的宏图大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知道得更多或者做得更好。爱丽丝距离我们也许有点遥远,其实在我们周围,也不乏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挤出时间做一些让自己更充实的事情的人。听闻有个同事,定下每月读一本书的计划,并坚持执行,即便在当了妈妈、工作内容发生变化需要经常加班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每晚孩子睡觉后坚持看书。有个男同事,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时间坚持锻炼身体,能够在和一众年轻人PK体力时脱颖而出,成就大家心目中的神话。也有些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的同事,有人能够出版自己的书,有人能够出自己的诗词集锦,不论这些作品在社会上的反响如何,他们也是在坚持自己的爱好、充实自己的生命,在做一些日后回忆起来,让自己觉得那段时日没有白过的事情。
曾经有一种观点,构成一个人的生命的,不是他的语言,而是他的时间。选择了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正如爱丽丝选择了在照顾好家庭之余坚持写作,于是诞生了无数文学作品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在如何利用时间的问题上做了自己的选择,于是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些人选择了在工作中以及工作之余不断钻研技术问题,于是他们成了技术大师。有些人选择利用点滴时间锻炼身体,于是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很多人都好。有些人,选择了上班时间应付差事,下班时间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刷朋友圈,没有时间思考工作,没有时间实施学习、健身计划,没有花时间和家人、朋友聊天,于是他能力没有提升、知识没有增加,身体健康指数没有增加,和家人朋友的感情也没有提升。而这些,就是他的人生。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总能找到时间。而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爱丽丝的话以及她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要再做远大的计划,重要的是善待时间,重要的是从现在就开始。我认同这些观点,反思自己以前存在的问题,有所感悟,于是很快写了这篇小文——而不是只是像从前那样想想而已,激励自己,也期待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