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青梅
北京于我而言,不算陌生,但是对父母和小孩来说,那是一个从未去过的城市。尤其是父母,总是念叨这一生没有去过首都北京,没有去过天安门——对于北京,他们一直有着深深的向往,于是便有了此次一家老小的北京之旅。
为了满足父母多年来的心愿,我们首先到了天安门广场。广场十分辽阔,游客如织。父母非常激动,拿着相机拍个不停,感叹着“终于来到北京天安门了”。4岁的女儿还情不自禁地在广场上跳起了舞,引得周围的游客哈哈大笑,称赞小女孩聪明可爱。
接下来我们一行人去了旧时的紫禁城——故宫。故宫始建于明朝,明清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起居,统治全国。虽然在电视剧中看到过很多上演在这里的故事——确切地说,这些电视剧多数是在影视城仿建的故宫里拍摄的——初到故宫,还是会被这些气势宏伟的建筑群所折服。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气势恢弘,豪华壮丽。黄色的琉璃瓦顶、红色的立柱门窗墙垣、青蓝碧绿的檐枋,以及汉白玉石阶及雕栏,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让故宫显得庄严而又不乏绚丽。行走在被称为“无与伦比的古建筑群”故宫,我们都忍不住赞叹连连,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辉煌而骄傲。
“不到长城非好汉”,隔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前往长城了。沿着越来越陡的阶梯向着最高点“好汉坡”前进,我们握着栏杆向上攀爬地越来越吃力。让我吃惊的是,女儿居然不顾劳累,兴致勃勃地坚持往上爬,看来她也想当回“好汉”啊。经过近两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了最高点“好汉坡”。在最高点上俯瞰长城,放眼望去,此起彼伏的山峦,险峻陡峭的绝壁尽收眼底。长城在群山中蜿蜒伸展数十里没有尽头,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中飞腾,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巍巍山川之上,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如此浩大的工程,古人在没有现代工具帮助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双手来修建,让人不得不感慨,难怪说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
在北京,除了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这些经典景点之外,让我们尤为感慨的还有北京的特色胡同。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据说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最长的胡同有6.5公里,最短的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宽仅0.7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我们居住的旅店就在一个老胡同中,也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人的生活。胡同很窄,估计也就同时能容两人一进一出,里面的设施也都很破旧,倒是和电视电影里的老北京胡同一模一样,京味十足。我们到的第一天在胡同里遇到一个老大爷,他见我们是外地游客,便热情地上来和我们聊天。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啊,原来某著名相声演员就是从这个胡同走出来的,老大爷还是他儿时的玩伴呢。而隔壁的一个胡同,十大元帅刘伯承也曾经居住过。北京真是名人和文化之都啊,历史底蕴都在这生活点点滴滴之处。
北京之所以吸引中外游客,我想和她厚重的历史以及传承的文化不无关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她的所有景点都无处不渗透着中华文化基因,让这个古老的城市依然焕发出蓬勃朝气,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参观旅游。在北京的短短一周里,父母时不时回顾历史缅怀往昔,小女儿也一路都在吸收历史文化知识,开了不少眼界。北京之行,一趟让人难忘的愉快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