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 关于我们

08-使用U-Center 2.0监控绿洲应用开发平台配置举例

手册下载

08-使用U-Center 2.0监控绿洲应用开发平台配置举例-整本手册.pdf  (1.46 MB)

  • 发布时间:2023/4/1 1:37:48
  • 浏览量:
  • 下载量:

使用U-Center 2.0监控绿洲应用开发平台

配置举例

 

 

 

 

 

 

 

 

 

 

 

 

 

 

 

 

 

 

 

 

 

 

 

资料版本:5W110-20230330

 

Copyright © 20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除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外,本手册中出现的其它公司的商标、产品标识及商品名称,由各自权利人拥有。

本文档中的信息可能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特性简介

绿洲平台是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建立的新IT在线运营平台,该平台服务于Wi-Fi运营类公司、互联网+转型的O2O企业以及广大的中小企业等群体。绿洲平台为中小企业办公网络、中小型商业网络以及分支连锁场景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

绿洲平台以H3C无线网络设备为核心建立大无线生态圈,使用户可以在线监控网络、运维设备、运营O2O业务、与第三方平台无缝对接,帮助客户打通线上线下客流脉络。绿洲平台本着可管理性、可靠性、高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的建设原则为客户提供服务。U-Center 2.0支持对绿洲应用开发平台进行纳管和监控。

本文将介绍U-Center 2.0监控绿洲应用开发平台、查看其监控报表及阈值告警的配置过程。

 


特性使用指南

2.1  使用场合

本文适用于在U-Center 2.0下对绿洲应用开发平台进行纳管监控的场景。

2.2  配置前提

·     绿洲应用开发平台配置、部署和启动正常。

·     U-Center 2.0安装和部署完成,并且能够和绿洲应用开发平台之间正常通信。

·     U-Center 2.0对绿洲应用开发平台进行纳管监控时,需要具有绿洲应用开发平台所有权限的用户,此时需联系管理员获取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

·     U-Center 2.0支持监控绿洲应用开发平台E7163版本。

 


配置举例

3.1  组网需求

某公司数据中心有一台安装了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设备,为企业提供业务需求,组网图如1所示。管理员现在要使用U-Center 2.0对绿洲应用开发平台进行纳管监控,组网明细如1所示。

图1 组网图

 

表1 组网明细

主机名

IP地址

应用

Server(U-Center 2.0)

192.167.253.159

U-Center IOM 2.0(E0709)

Host A

10.125.28.167

绿洲应用开发平台(E7164)

 

3.2  配置步骤

3.2.1  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端配置

(1)     从管理员处获取具有登录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管理权限的用户名和密码。

(2)     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可正确登录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如2所示。

图2 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启动页面

 

(3)     登录成功后,在控制台能够查看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各类信息,如3所示。

图3 绿洲应用开发平台页面

 

(4)     U-Center 2.0中增加其他资源设备时,其访问参数的端口号应和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端口号对应。

3.2.2  增加绿洲应用开发平台

配置和监控绿洲应用开发平台设备的第一步,需要将其先增加到U-Center 2.0中。

(1)     登录U-Center 2.0

(2)     单击“监控”页签。

(3)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其他资源]菜单项,进入其他资源页面,如4所示。

图4 其他资源页面

 

(4)     在其他资源页面,单击<增加>按钮。

(5)     单击“服务监视”分类下的“绿洲应用开发平台”,进入增加绿洲应用开发平台页面,如5所示。

图5 增加绿洲应用开发平台页面

 

(6)     配置基本信息:设置IP地址、名称和描述,如6所示。

图6 配置基本信息

 

¡     IP地址:输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IP地址,本例采用“10.125.28.167”。

¡     名称:输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名称,本例采用U-Center 2.0自动生成的名称“绿洲应用开发平台_10.125.28.167”。

¡     描述:按需填写应用的描述信息。本例采用不填写。

(7)     配置监控参数:设置监控模板或手工配置监控参数,如7所示。

图7 配置监控参数

 

¡     是否加入监控:增加资源对象时是否加入监控。监控和配置轮询至少需加入一个。

¡     监控模板:默认使用U-Center 2.0预定义的“绿洲应用开发平台”模板,本例采用默认。可以单击<设置>按钮,重新选择监控模板或修改监控模板设置。修改监控模板的相关操作,请参见3.2.3  置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模板

¡     是否加入配置轮询:默认加入配置轮询。本例采用默认选项,即当前增加成功的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在监控页签和资源页签下均可见,并启动周期性采集数据。

¡     选择代理:指定监控的管理站,默认为“local”。本例采用默认选项,选择本地代理。

(8)     配置访问参数:选择监控协议、设置访问参数模板或手工配置访问参数,如8所示。

图8 配置访问参数

 

¡     监控协议:本例采用选择默认的监控协议“绿洲应用开发平台”。

¡     访问参数模板名称:访问参数模板的具体名称。单击<设置>按钮,弹出[选择监控模板]窗口。在列表中选择访问参数模板,或单击<增加>按钮新增访问参数模板。本例采用选择访问参数模板“绿洲应用开发平台”。

¡     监控端口: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当前使用的端口号,本例采用默认端口值“11000”。

¡     用户名: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当前使用的用户名。

¡     密码: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当前使用的密码。

¡     连接超时时间:与被监控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建立连接的超时时间,本例采用默认值“20”。

¡     查询超时时间:采集被监控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数据超时时间,本例采用默认值“60”。

(9)     配置资源分组:设置监控对象所属资源分组,便于资源管理,仅在增加监控时可以选择。本例暂不设置。如9所示。

图9 支持配置资源分组

 

(10)     配置其他信息:设置是否探测。若开启,则增加时会校验与监控对象的连通性,但会影响增加监控的速度。本例采用默认值,如10所示。

图10 配置其他信息

 

(11)     单击<测试连通性>按钮,验证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12)     验证成功后,单击<确定>按钮,提示增加成功,如11所示。

图11 其他资源列表

 

3.2.3  配置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模板

U-Center 2.0通过监控模板控制采集指标及其阈值,系统已预设大量可直接使用的监控模板。用户也可根据实际需求修改监控模板,从而实现个性化监控。

即对关注的指标设置阈值,通过监控资源的告警状态,及时了解应用运行状态。常用操作如下:

·     进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模板,请参考3.2.3  1. 进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模板

·     选择指标配置中已有指标组,修改该指标组的采集间隔,请参考3.2.3  2. 修改指标组的采集间隔

·     选择指标配置中已有指标,增加该指标阈值配置,请参考3.2.3  3. 增加指标阈值配置

·     修改已有指标的阈值配置,请参考3.2.3  4. 修改指标阈值配置

1. 进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模板

(1)     单击“监控”页签。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监控选项>监控模板]菜单项,进入监控模板页面。

(3)     在选择模板类型区域内,依次单击“其他资源>服务监视>绿洲应用开发平台”,查看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监控模板,如12所示。操作列提供如下功能:

¡     单击操作列的按钮,进入复制监控模板页面。举例,复制监控模板“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将生成监控模板“绿洲应用开发平台_copy”,用户可在复制监控模板页面对新模板信息进行修改和保存。

¡     单击操作列的按钮,进入修改对应监控模板页面。

¡     单击操作列的按钮,进入修改监控模板页面的阈值配置页签。

图12 选择监控模板

 

(4)     单击操作列的按钮,进入修改监控模板页面。

(5)     配置监控模板的基本信息,本例均不作修改,如13所示。

图13 配置监控模板基本信息

 

2. 修改指标组的采集间隔

此处以修改“集群节点信息”指标组的采集间隔为例进行介绍。

(1)     勾选指标配置页签下的“集群节点信息”指标组。

(2)     单击<修改采集间隔>按钮,在弹出的“修改采集间隔”下拉框中,修改采集间隔。本例修改为“10分钟”,如14所示。

图14 修改采集间隔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集群节点信息”指标组采集间隔的修改,如15所示。

图15 完成采集间隔修改

 

3. 增加指标阈值配置

此处以增加“节点内存”指标的阈值为例进行介绍。

(1)     展开指标配置页签下的“集群节点信息”指标组,如16所示。

图16 展开模板指标组

 

(2)     单击“节点内存”指标对应操作列的按钮,进入阈值配置页签。

(3)     单击<增加>按钮,弹出[增加配置]窗口,如17所示。

图17 增加配置

 

¡     阈值类型:U-Center 2.0包含普通阈值、复合阈值、规则阈值以及实例丢失阈值类型,不同阈值类型所需配置不同。请按需选择阈值类型,设置判断符并选择阈值等级。部分指标的阈值类型已在U-Center 2.0中预定义,不可修改。此处以“普通阈值”为例。

¡     适用时间:包含全部时间和自定义时间。本例采用选择“全部时间”。

¡     阈值配置:对“节点内存”指标,此处以“紧急”为例,并设置阈值和触发次数,判断符使用“大于等于”。即当集群节点信息中节点内存大于或等于1B,并达到连续3次出现时,将产生“紧急”级别告警。

说明

适用时间说明:

·     全部时间:完成阈值配置后的全部时间段。

·     自定义时间:支持周一至周日的任意时间段设置。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增加“节点内存”指标阈值配置,如18所示。

图18 增加阈值配置完成

 

(5)     如不再需要修改监控模板中的其它参数,需再单击页面底部的<确定>按钮,保存修改内容。监控模板修改成功后,下个采集周期将自动应用修改后的监控模板。

4. 修改指标阈值配置

此处仍以配置“节点内存”指标的阈值为例进行介绍。

(1)     展开指标配置页签下的“集群节点信息”指标组。

(2)     单击“节点内存”指标对应操作列的按钮,进入阈值配置页签。

(3)     单击操作列的按钮,弹出[修改配置]窗口,如19所示。

图19 修改配置

 

¡     阈值类型:已设置为“普通阈值”,无法修改。

¡     适用时间:包含全部时间和自定义时间。本例不作修改。

¡     阈值配置:本例采用仅修改触发次数,即当集群节点信息中节点内存大于或等于1B,并达到连续1次出现时,将产生“紧急”级别告警。

说明

设置适用时间的方法有:

·     在修改某个指标阈值配置时,进行适用时间的设置。

·     在列表中勾选某个指标阈值配置,单击<设置时间>按钮,进行适用时间的设置。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节点内存”指标阈值配置,如20所示。

图20 修改阈值配置完成

 

(5)     如不再需要修改监控模板中的其它参数,需再单击页面底部的<确定>按钮,保存修改内容。

3.3  配置验证

3.3.1  查看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报表

1. 查看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资源详情

(1)     单击“监控”页签。

(2)     在左导航树中单击[基础监控>其他资源]菜单项,进入其他资源页面。

(3)     在其他资源页面,查看其他资源监控列表。经过一段采集时间,此时告警状态已发生变化,如21所示。

图21 查看其他资源监控列表

 

(4)     单击“绿洲应用开发平台_10.125.28.167”链接,在弹出的[资源详情]窗口中查看监控报表,如22所示。

图22 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监控报表(部分)

 

说明

监控报表说明:

·     如果指标值超出了对应阈值,则监控报表中的该值的底色变为U-Center 2.0中对应告警级别的颜色。

·     如果同一应用有不同级别的告警被触发,则告警状态中将展示已触发的最高级别告警。

·     U-Center 2.0对同一指标提供了多种时长的数据展示,包含“1小时”、“6小时”、“1天”、“7天”、“30天”以及“自定义”。用户单击表格右上方对应按钮即可进行切换展示。

 

2. 查看今日可用性区段

查看监控概览中的今日可用性区段,如23所示。

图23 今日可用性

 

·     饼图:应用今日各可用性状态的百分比。用户将鼠标移至饼图的分片上可以看到相应分片的百分比数据。

·     当前可用性:当前应用的可用性。

¡     正常运行:从今日00:00开始,应用的累计正常运行时长。

¡     协议连接失败:从今日00:00开始,应用的累计协议连接失败时长。

¡     停止采集:从用户手动关闭设备的监控采集状态开始,应用的累计停止采集时长。

·     对于新增加的应用监控,“正常运行”、“协议连接失败”以及“停止采集”从当日应用监控增加成功开始计时,并且时长为0的可用性状态统计数据不显示。

·     7天历史:单击<7天历史>按钮,查看应用最近7天的可用性。7天历史以小时为单位统计应用的可用性,如24所示。用户将鼠标移至相应时段可以查看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可用性状态百分比。

图24 7天历史

 

·     30天历史:单击<30天历史>按钮,查看应用最近30天的可用性。30天历史以天为单位统计应用的可用性。用户将鼠标移至相应时段可以查看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可用性状态百分比,如25所示。

图25 30天历史

 

3. 查看集群信息区段

查看监控概览中的集群信息区段,如26所示。

图26 集群信息

 

·     集群ID: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ID信息。

·     集群名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名称信息。

·     集群类型: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类型信息。

·     集群描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描述信息。

·     集群状态: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状态情况。

·     工作节点总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工作节点总数。

·     Kubernetes网络模型: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Kubernetes网络模型。

·     Kubernetes版本: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Kubernetes版本。

·     集群网与管理网是否隔离: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集群网与管理网是否隔离。

·     集群内部IP: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集群内部IP地址。

·     集群管理IP: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集群管理IP地址。

·     集群网段: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集群网段。

·     集群创建时间: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的集群创建时间。

4. 查看集群节点信息区段

查看监控概览中的集群节点信息区段,如27所示。

图27 集群节点信息

 

·     节点ID: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节点ID

·     节点名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节点名称。

·     节点所在集群ID: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节点所在集群ID

·     节点管理IP: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节点管理IP地址。

·     集群IP: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集群IP地址。

·     节点类型: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节点类型。

·     节点CPU核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节点CPU核数。

·     节点内存: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节点内存。

·     节点状态: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节点状态情况。

·     创建时间: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集群节点的创建时间。

5. 查看Pod列表信息区段

查看监控概览中的Pod列表信息区段,如28所示。

图28 Pod列表信息

 

·     名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名称信息。

·     状态: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状态情况。

·     重启次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重启次数。

·     命名空间: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命名空间。

·     工作负载名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工作负载名称。

·     Pod IP: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IP地址。

·     节点IP: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节点IP地址。

·     工作负载类型: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工作负载类型。

·     资源类型: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资源类型。

·     集群名称: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集群名称。

·     创建时间:该绿洲应用开发平台各Pod的创建时间。

3.3.2  查看绿洲应用开发平台阈值告警

(1)     在绿洲应用开发平台资源详情窗口,监控概览页签的表头,会展示监控应用的名称,类型、告警状态以及挂牌状态。如果同一应用有不同级别的告警被触发,则告警状态中将展示已触发的最高级别告警。单击告警状态信息链接或单击“告警信息”页签,进入告警信息页面,如29所示。

图29 告警信息

 

(2)     将鼠标悬浮在告警信息链接可查看详细信息,或单击告警信息链接直接查看告警详细信息,如30所示。

图30 悬浮展示紧急-告警详细信息

 

(3)     用户收到节点内存产生的“其他资源阈值告警”,确认相关信息无误后,可单击确认状态中的“未确认”链接确认告警,如31所示。

图31 其他资源阈值告警-确认告警

 

(4)     修复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或重设阈值后,可单击恢复状态列下的“未恢复”链接,恢复告警状态,如32所示。

图32 其他资源阈值告警-恢复告警

 

说明

自动恢复并确认告警状态:

·     U-Center 2.0对应用监控是周期性的,如果在下个周期采集到指标值已不满足阈值条件,将自动恢复告警状态并记录新的指标值。

·     用户查看相关信息后,单击确认状态列下的“未确认”链接,确认告警状态。

 

(5)     当所有告警状态恢复后,绿洲应用开发平台的告警状态也会恢复为正常,如33所示。

图33 告警状态恢复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