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图保存二维码

2、打开微信中的“扫一扫”

3、点击“相册”选择二维码即可关注

首页财新智库案例实践 西北民族大学:“数据+应用”双轮驱动智慧校园

西北民族大学:“数据+应用”双轮驱动智慧校园

目前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构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校一个系统一个数据库,将全校业务整合在一起,不同业务内容作为其中的一个模块;另一种是不同业务系统互不干预,通过数据中台作为中介实现数据交换和服务。前者理念创新但实施难度大、成本高;后者则需要解决数据吞吐安全和保障的问题。

西北民大构建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台,具有很强的复制性,硬件载体、架构逻辑,都有共通性。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上,每个学校的校况不同、管理理念不同、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在开发设计具体应用时,还需要更多结合自身实际。

——西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主任
田富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让教育管理模式有了全新的变化,也让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适应新模式的能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对知识获取有更高的需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以西北民大为代表的智慧校园必将解锁更多新的应用场景,用新技术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教育公平是底线公平。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教育资源不均的壁垒,随着越来越多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更加均衡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教育体系将有望成真。

 ——财新智库NEI研究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018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智慧校园建设的行动号角已经奏响。

西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西北民大”)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一所民族高等院校,以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早、经验足、积累丰富,成为国内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佼佼者。然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2.0改革的推进,系统冗余、数据壁垒等问题,对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形成了掣肘。

西北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一所民族高等院校

2017年,西北民大启动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智慧校园建设,通过搭建校园数据中台、打造一站式校园智慧应用服务,从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制度保障上,为实现教育信息化2.0,实现未来高校智慧化的管理决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发展根基。

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智慧中枢

创办于1950年的西北民大,目前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76亩,全日制在校生26544人。早在2008年,西北民大就组建了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推动数字校园建设。

彼时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主要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系统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统一身份认证。

对此,西北民大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主任田富鹏表示,以往更多关注硬件和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结合学校管理需求而开发的各类管理系统。而在三四年前,西北民大开始更关注智慧应用,关注校园数据集成、数据沉淀和数据治理等环节的建设。

田富鹏介绍,以往西北民大仅围绕人、财、物相关的业务系统就有十多个,并且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必须到指定部门才能获取,形成多个“数据孤岛”。

2017年,西北民大启动智慧校园建设。与传统校园数字化建设将设备、集成拆分成多个板块、交由不同服务商执行不同,新华三作为西北民大数字化的合作伙伴,从顶层设计、设备集成、项目实施、验收,为西北民大提供了全流程、端到端的智慧校园建设定制全案。

作为西北民大智慧校园的核心中枢,校园数据中台率先落成。通过数据集成、数据标准、数据治理等环节,实现学校全量数据沉淀和数据资产可视化,构建起包括主数据管理平台、数据治理中心、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统一身份认证鉴权平台在内的校园大数据资产中心。

“我们将原先各种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在数据中台进行对接。数据中台包括一个主数据库、一个交换平台、一个服务平台。主数据库集成了全校的信息数据,数据可以通过交换平台进行对接共享,并且可以通过定义接口、指定参数,为新应用提供数据服务。”田富鹏说。

如今,西北民大的数据中台,成功打破数据孤岛积累的1.98亿条结构化数据,形成926张校际数据标准表,包含数据标准6287条,代码标准17097条,数据质量大大提升。基于该中心的建设实现全局数据服务能力的统一供给,支撑智慧校园体系中的各类信息化服务综合应用和数据分析挖掘需求,实现校园服务、校园治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全面升级。

“我们教育信息化2.0的新模式,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数据中台的建设,打好了学校基础数据平台,为我们智慧校园的下一步建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田富鹏说。

落地智慧应用,实现一站式校园服务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部门,田富鹏所在的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每天要为全校在校生、教职工近3万人提供信息化服务,涉及学生、教职工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以往业务系统未集成、业务办理依赖人工操作的情况,给老师、学生办理业务均带来不便,不仅需要跑多个部门递交申请、盖章,如果遇上部门负责人外出,办理流程就会受阻。尤其在双校区距离遥远的情况下,业务办理和服务审批周期长,效率低,师生获得感不足。

推进智慧应用开发,成为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的重点目标。田富鹏认为,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带来的优势,需要通过更加便利的应用,让学生和全体教职工都能感受到。

基于数据中台所发挥的智慧中枢的作用,西北民大集成了学工、教务、人事、科研、国资、财务、门禁、邮件、一卡通、后勤管理等业务系统,梳理37个办事类流程、400多个流程办理节点,实现210个副处以上领导干部手写签名,400多个职能处室、学院的部门公章扫描上传等功能,通过校园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移动平台,全面落地“网上办、掌上办”,大大简化审批流程,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的目标,提高师生服务体验。

 “现在我们做了自助打印系统、自助打印终端,老师、学生只需要刷身份证,就能够即时打印出带有学校公章的相关证明文件,非常方便。教职工、学生们都很欢迎。”田富鹏说。

结合学校管理需求,西北民大将不同维度的业务数据、机器数据、互联网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形成6大板块共计28个智慧应用,包含校园IOC中心的领导驾驶舱、学生画像、学生能力模型、教师板块、科研板块、招生就业分析板块等,通过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全面服务校园教学、科研、管理,为学校教学、管理和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西北民族大学领导驾驶舱示意图

以基于校园智慧中台构建的校园IOC智能运营中心为例,该中心能够面向学校不同管理者提供领导驾驶舱服务,让管理者实时掌握学校运营情况,并能够通过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为院校提供决策依据,增强学校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技术+制度,巩固智慧校园发展根基

西北民大智慧校园一期项目从2018年3月启动到11月验收,仅历时8个月,但完成了全校大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应用调研、数据标准制定、数据对接、数据治理等多项任务。

数据中台的快速搭建、智慧应用的快速落地,其背后是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的支撑。

“智慧校园项目实施成败的风险,就在于数据。原本的数据来自各个业务系统、来自不同厂商、不同软件开发商,如何将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集成,需要多方配合。”田富鹏表示,既需要用户方的全力配合,也需要服务商本身拥有能够整合合作伙伴的实力。

在强化西北民大智慧校园根基中,新华三通过搭建高速骨干网络,并借助H3C CAS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实现数据中心云化,IT资源可按需分配,弹性扩展,应用H3C高密刀片服务器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全融合,为西北民大节约大量机柜空间。通过采用H3C CF8800全闪存储,承载西北民大统一数据库,能够实现1. 98亿条数据的高效访问。

在私有云平台的建设方面,西北民大私有云平台为全校提供了计算资源,共拥有43台服务器,承载了全校85%的主要业务;而网络建设层面,西北民大也初步实现了校园网有线、无线的全覆盖,校园网有线信息点近3.5万个,无线AP近6500个,注册用户为39931个;峰值在线用户数近2万人,峰值在线设备数近2.5万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部署安装安管一体机、云主机无代理安全防护等,西北民大也满足了等级保护2.0的相关要求。

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资源,在于数据资源。为确保数据资源的安全和数据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西北民大围绕信息系统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巩固智慧校园建设制度根基。

“2018年,我们出台了西北民族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办法,明确了全校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归口管理范围,所有的数据使用、信息系统建立,都需要由指定部门审核。二是我们规定了每一个部门的数据供应义务和数据使用的权利。既解决了数据的‘出’与‘入’的问题,也能够从制度上让学校未来智慧校园建设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田富鹏说。

目前,西北民大已经启动智慧校园第二期建设,将重点聚焦轻应用、微服务的系统开发。

“智慧校园的涉及面很广,包括包括智慧学习、智慧教室、智慧环境、智慧管理等,今年我们已经打了一个基础,先行开发了一些最着急、最关键的应用。到2020年,我们准备继续开发20-30项面向老师、学生的服务,让老师、学生办事更加方便。”田富鹏认为,平台基础的搭建已经逐步成型,轻应用、微服务,将是未来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