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 关于我们
docurl=/cn/Service/Document_Software/Software_Download/Switches/Catalog/H3C_S5820V2_S5830V2/H3C_5820V2_5830V2/201508/888930_30005_0.htm

H3C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 版本软件及说明书

H3C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 版本软件及说明书

2015/8/12 18:04:02


下载:

 

H3C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 版本说明书

 

1 版本信息·· 1

1.1 版本号·· 1

1.2 历史版本信息·· 1

1.3 版本配套表·· 3

1.4 ISSU版本兼容列表·· 4

1.5 版本升级注意事项·· 4

2 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4

2.1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4

2.2 S5820V2_5830V2-CMW710-F2420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4

2.3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8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4

2.4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6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5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5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6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4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7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3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8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2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9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10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11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0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12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9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5

2.13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8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14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7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15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6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16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5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17 S5820V2_5830V2-CMW710-F2210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18 S5820V2_5830V2-CMW710-F2209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19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20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21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7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22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P02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23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24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3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6

2.25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2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7

2.26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7

2.27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7

2.28 S5820V2_5830V2-CMW710-E2107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7

3 软件特性及命令行变更说明·· 7

4 MIB变更说明·· 7

5 操作方式变更说明·· 14

5.1 R2420 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4

5.2 F2420 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4

5.3 R2418P01 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4

5.4 R2416 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4

5.5 R2311P05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5

5.6 R2311P04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5

5.7 R2311P03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7

5.8 R2311P02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7

5.9 R2311P0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8

5.10 R231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8

5.11 R2310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8

5.12 E2309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9

5.13 R2308P0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9

5.14 R2307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9

5.15 E2306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0

5.16 E2305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0

5.17 F2210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0

5.18 F2209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0

5.19 R2208P0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1

5.20 R2208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1

5.21 R2207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1

5.22 E2206P02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1

5.23 E2206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1

5.24 R2108P03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1

5.25 R2108P02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2

5.26 R2108P0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2

5.27 R2108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2

5.28 E2107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22

6 版本使用限制及注意事项·· 22

7 存在问题与规避措施·· 22

8 解决问题列表·· 22

8.1 R2420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22

8.2 F2420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23

8.3 R2418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28

8.4 R2416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33

8.5 R2311P05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35

8.6 R2311P04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38

8.7 R2311P03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41

8.8 R2311P02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44

8.9 R2311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47

8.10 R231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49

8.11 R2310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53

8.12 E2309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65

8.13 R2308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66

8.14 R2307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70

8.15 E2306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78

8.16 E2305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84

8.17 F2210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84

8.18 F2209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90

8.19 R2208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96

8.20 R2208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96

8.21 R2207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97

8.22 E2206P02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03

8.23 E2206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04

8.24 R2108P03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04

8.25 R2108P02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05

8.26 R2108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06

8.27 R2108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07

8.28 E2107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08

9 相关资料·· 108

9.1 相关资料清单·· 108

9.2 资料获取方式·· 108

10 技术支持·· 109

附录 A 本版本支持的软、硬件特性列表·· 110

附录 B 版本升级操作指导·· 116



本文介绍了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版本的特性、使用限制、存在问题及规避措施等,在加载R2420版本前,建议您备份配置文件,并进行内部验证,以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

本文档需和随版本发布的H3C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版本说明书(软件特性变更说明)》以及本文“相关资料”中的文档一起配合使用。

版本信息

1.1  版本号

版本号:H3C Comware Software, Version 7.1.045, Release 2420

注:该版本号可在命令行任何视图下用display version命令查看,见注①

1.2  历史版本信息

表1 历史版本信息表

版本号

基础版本号

发布日期

版本类型

备注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

S5820V2_5830V2-CMW710-F2420

2015-8-11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F2420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8P01

2015-7-27

特性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8P01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6

2015-5-29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6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5

2015-1-21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IRF 3.0兼容版本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5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4

2014-12-30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4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3

2014-11-11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3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2

2014-9-15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2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1

2014-8-9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1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

2014-7-16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0

2014-6-25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0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9

2014-5-23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9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8P01

2014-3-17

正式版本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8P01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7

2014-3-6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7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6

2014-1-9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6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5

2013-10-18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5

S5820V2_5830V2-CMW710-F2210

2013-8-19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F2210

S5820V2_5830V2-CMW710-F2209

2013-8-5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F2209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P01

2013-6-13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P01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

2013-2-25

正式版本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7

2013-1-28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7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P02

2012-12-28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P02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

2012-10-12

ESS版本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3

2012-9-14

ESS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3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2

2012-8-15

正式版本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2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1

2012-5-29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1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

2012-4-9

正式版本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

S5820V2_5830V2-CMW710-E2107

2012-1-20

正式版本

新增特性

修改特性

修改问题

S5820V2_5830V2-CMW710-E2107

首次发布

2011-12-15

ESS版本

首个版本

 

1.3  版本配套表

表2 版本配套表

产品系列

S5820V2系列交换机

S5830V2系列交换机

型号

H3C S5820V2-52QF

H3C S5820V2-54QS-GE

H3C S5820V2-52Q

H3C S5820V2-52QF-U

S5820V2-52QF(LS-5820V2-52QF-H3)

S5820V2-52QF(LS-5820V2-52QF-H5)

S5820V2-48S

H3C S5830V2-24S

内存

2G

FLASH

512M

256M

BOOTROM版本号

142及以上版本

(该版本号可在命令行任何视图下用display version命令查看,见注②)

目标文件名称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ipe

iMC版本号

iNode版本号

WEB版本号

备注

 

 

示例:查看 S5820V2/5830V2的软件版本和BootRom版本号方式如下:

<H3C> display version                                                           

H3C Comware Software, Version 7.1.045, Release 2420          ------- 注①                

Copyright (c) 2004-2015 Hangzhou H3C Tech.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H3C S5820V2-52QF uptime is 0 weeks, 0 days, 22 hours, 0 minutes                

Last reboot reason : User reboot       

                                       

Boot image: flash:/s5820v2_5830v2-cmw710-boot-r2420.bin                     

Boot image version: 7.1.045, Release 2420                                

  Compiled May 29 2015 15:03:48                                                

System image: flash:/s5820v2_5830v2-cmw710-system-r2420.bin                 

System image version: 7.1.045, Release 2420                                 

  Compiled May 29 2015 15:04:00                                                

 

Slot 1                                                                         

H3C S5820V2-52QF with 2 Processors                                              

Last reboot reason : User reboot                                               

1024M   bytes SDRAM                                                            

4M      bytes Nor Flash Memory                                                  

512M    bytes Nand Flash Memory      Config Register points to Nand Flash                                           

                                                                               

Hardware Version is Ver.A                                                       

CPLDA Version is 002, CPLDB Version is 002 

BootRom Version is 142                                     ------ 注②                    

[SubSlot 0] 48SFP Plus+4QSFP Plus Hardware Version is Ver.A

  

1.4  ISSU版本兼容列表

表3 ISSU版本兼容列表

当前版本

历史版本

ISSU兼容性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

S5820V2_5830V2-CMW710-F2420

兼容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8P01

兼容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6

兼容

1.5  版本升级注意事项

1、 如果使用ISSU命令以ISSU Reboot方式,将版本从R2310及之前版本升级到R2311,升级过程中FC/FCOE流量会出现中断。

2、 支持FC接口的设备从R2307版本通过ISSU升级,以ISSU Reboot方式升级到新版本,FC接口的模式会从Auto模式变为F模式。

3、 加载R2307版本的设备配置ISIS功能后需要保存配置才可以使用ISSU升级方式,以ISSU Reboot方式升级到新版本。

4、 R2308P01及其之后版本不能通过ISSU方式回退到R2307版本,否则设备会出现宕机。

5、 如果使用ISSU命令,将版本从R2207升级到R2208及以后的版本,需要在R2207版本上先加载R2207H01版本的补丁,再用ISSU命令升级。使用boot-loader命令或者在bootrom菜单下升级版本无限制。

6、 将版本从22XX升级23XX,请使用boot-loader命令或者在bootrom菜单下升级,不建议使用ISSU命令。

7、 将版本从23XX升级24XX,请使用boot-loader命令或者在bootrom菜单下升级,不建议使用ISSU命令。

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2.1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2  S5820V2_5830V2-CMW710-F2420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3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8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SFP+ AOC模块。

支持QSFP+ AOC模块。

2.4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6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5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5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S5820V2-52QF(LS-5820V2-52QF-H5)设备。

2.6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4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7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3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8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2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S5820V2-52QF(LS-5820V2-52QF-H3)S5820V2-48S设备支持下列模块:

支持QSFP+ 40G光模块(1310nm,10km,MPO/APC,LR4,平行单模)

支持QSFP+ 40G光模块(1310nm,1.4km,MPO/APC,IR4,平行单模)

2.9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10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SFP千兆BIDI光模块(TX1490/RX1550nm,70km,LC)

支持SFP千兆BIDI光模块(TX1550/RX1490nm,70km,LC)

支持SFP千兆BIDI光模块(TX1310/RX1550nm,40km,LC)

支持 SFP千兆BIDI光模块(TX1550/RX1310nm,40km,LC)

支持QSFP+ 40G光模块(1310nm,10km,MPO/APC,LR4,平行单模)

支持QSFP+ 40G光模块(1310nm,1.4km,MPO/APC,IR4,平行单模)

说明

·       S5820V2-52QF(LS-5820V2-52QF-H3)S5820V2-48S设备不支持平行单模模块

2.11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0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12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9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S5820V2-52QF(LS-5820V2-52QF-H3)设备。

支持S5820V2-48S设备。

2.13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8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14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7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300W电源模块。

支持SFP-FC-8G-LW-SM1310模块。

2.15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6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S5820V2-52QF-U设备。

2.16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5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17  S5820V2_5830V2-CMW710-F2210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18  S5820V2_5830V2-CMW710-F2209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识别QSFP+ LR4模块。

2.19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20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无。

2.21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7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H3C S5820V2-52Q交付件。

2.22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P02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支持H3C S5820V2-54QS-GE交付件。

2.23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2.24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3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2.25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2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2.26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1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2.27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2.28  S5820V2_5830V2-CMW710-E2107版本硬件特性变更说明

首个版本

软件特性及命令行变更说明

有关本版本及历史版本的软件特性及命令行的变更信息说明,请参见随版本发布的文档H3C H3C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版本说明书(软件特性变更说明)》

MIB变更说明

表4 MIB文件变更说明

版本号

项目

MIB文件名称

模块名

说明

S5820V2_5830V2-CMW710-R2420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F2420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8P01

新增

hh3c-flash-man.mib

HH3C-FLASH-MAN-MIB

增加

hh3cFlhHCSize

hh3cFlhPartHCSpace

hh3cFlhPartHCSpaceFree

hh3cFlhFileHCSize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416

新增

hh3c-multicast-snooping.mib

 

hh3c-splat-igsp.mib

 

hh3c-stack.mib

HH3C-MULTICAST-SNOOPING-MIB

 

HH3C-LswIGSP-MIB

 

HH3C-STACK-MIB

新增HH3C-MULTICAST-SNOOPING-MIB模块说明

新增hh3cLswIgmpsnoopingMibObject

增加 hh3cStackDomainId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5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4

新增

hh3c-stack.mib

HH3C-STACK-MIB

增加 hh3cStackDomainId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3

新增

修改

rfc4444-isis.mib

ISIS-MIB (for TRILL)

修改isisCircLevelHelloMultiplier,的范围“Range from 2 to 100”为 Range from 2 to 100”。

修改isisCircLevelHelloTimer的范围“Range from 3000”为“Range from 1000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2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P01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1

新增

hh3c-mpm.mib

hh3c-splat-igsp.mib

HH3C-MPM-MIB

HH3C-LswIGSP-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HP6125XLG MIB Companion(R2311).docx

修改

rfc1213.mib

hh3c-lsw-dev-adm.mib

RFC1213-MIB

HH3C-LSW-DEV-ADM-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HP6125XLG MIB Companion(R2311).docx

S5820V2_5830V2-CMW710-R2310

新增

修改

hh3c-trap.mib

lldp-ext-dot1-v2.mib

hh3c-entity-ext.mib

hh3c-lsw-dev-adm.mib

HH3C-TRAP-MIB

LLDP-EXT-DOT1-V2-MIB

HH3C-ENTITY-EXT-MIB

HH3C-LSW-DEV-ADM-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HP6125XLG MIB Companion(R2310).docx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9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8P01

新增

修改

hh3c-config-man.mib

lldp-ext-dot1-v2.mib

hh3c-entity-ext.mib

HH3C-CONFIG-MAN-MIB

LLDP-EXT-DOT1-V2-MIB

HH3C-ENTITY-EXT-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HP6125XLG MIB Companion.docx (R2308P01)

S5820V2_5830V2-CMW710-R2307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6

新增

lldp-ext-dot1-evb-extensions.mib

ieee8021-evb.mib

hh3c-evb.mib

hh3c-fdmi.mib

hh3c-fc-flogin.mib

hh3c-fc-ping.mib

hh3c-fc-trace-route.mib

hh3c-fcoe-mode.mib

hh3c-npv.mib

hh3c-vsan.mib

LLDP-EXT-DOT1-EVB-EXTENSIONS-MIB

IEEE8021-EVB-MIB

HH3C-EVB-MIB

HH3C-FDMI-MIB

HH3C-FC-FLOGIN-MIB

HH3C-FC-PING-MIB

HH3C-FC-TRACE-ROUTE-MIB

HH3C-FCOE-MODE-MIB

HH3C-NPV-MIB

HH3C-VSAN-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HP6125XLG MIB Companion.docx (E2306)

修改

hh3c-common-system.mib

rfc2925-disman-ping.mib

hh3c-splat-inf.mib

hh3c-lsw-dev-adm.mib

rfc4747-t11-fc-virtual-fabric.mib

HH3C-COMMON-SYSTEM-MIB

DISMAN-PING-MIB

HH3C-LswINF-MIB

HH3C-LSW-DEV-ADM-MIB

T11-FC-VIRTUAL-FABRIC-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HP6125XLG MIB Companion.docx (E2306)

S5820V2_5830V2-CMW710-E2305

新增

rfc4382-mpls-l3vpn-std.mib

hh3c-ifqos2.mib

rfc2819-rmon.mib

rfc4502-rmon.mib

hh3c-rmon-ext2.mib

hh3c-mirrorgroup.mib

hh3c-ui-man.mib

rfc4444-isis.mib

hh3c-trng2.mib

rfc3635-EtherLike.mib

rfc4836-mau.mib

rfc2465-ipv6.mib

rfc2452-ipv6-tcp.mib

rfc2454-ipv6-udp.mib

rfc2466-ipv6-icmp.mib

hh3c-ipv6-address.mib

rfc2925-disman-ping.mib

rfc2787-vrrp.mib

hh3c-dns.mib

hh3c-ssh.mib

rfc2933-igmp-std.mib

hh3c-evc.mib

hh3c-vsi.mib

hh3c-arp-ratelimit.mib

hh3c-infocenter.mib

hh3c-ike-monitor.mib

hh3c-ipsec-monitor-v2.mib

lldp-v2.mib

lldp-ext-dot1-v2.mib

lldp-ext-dot3-v2.mib

rfc2620-radius-acc-client.mib

rfc2618-radius-auth-client.mib

hh3c-domain.mib

hh3c-radius.mib

hh3c-user.mib

hh3c-qos-capability.mib

ieee8021-spb.mib

hh3c-spb.mib

MPLS-L3VPN-STD-MIB

HH3C-IFQOS2-MIB

RMON-MIB

RMON2-MIB

HH3C-RMON-EXT2-MIB

HH3C-MIRRORGROUP-MIB

HH3C-UI-MAN-MIB

ISIS-MIB

HH3C-TRNG2-MIB

EtherLike-MIB

MAU-MIB

IPV6-MIB

IPV6-TCP-MIB

IPV6-UDP-MIB

IPV6-ICMP-MIB

HH3C-IPV6-ADDRESS-MIB

DISMAN-PING-MIB

VRRP-MIB

HH3C-DNS-MIB

HH3C-SSH-MIB

IGMP-STD-MIB

HH3C-EVC-MIB

HH3C-VSI-MIB

HH3C-ARP-RATELIMIT-MIB

HH3C-INFO-CENTER-MIB

HH3C-IKE-MONITOR-MIB

HH3C-IPSEC-MONITOR-V2-MIB

LLDP-V2-MIB

LLDP-EXT-DOT1-V2-MIB

LLDP-EXT-DOT3-V2-MIB

RADIUS-ACC-CLIENT-MIB

RADIUS-AUTH-CLIENT-MIB

HH3C-DOMAIN-MIB

HH3C-RADIUS-MIB

HH3C-USER-MIB

HH3C-QOS-CAPABILITY-MIB

IEEE8021-SPB-MIB

HH3C-SPB-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 MIB Companion(E2305)

修改

rfc3413-snmp-notification.mib

lldp-ext-med.mib

hh3c-sys-man.mib

hh3c-flash-man.mib

hh3c-ifqos2.mib

hh3c-acl.mib

hh3c-config-man.mib

lldp-ext-med.mib

lldp.mib

rfc1724-rip.mib

hh3c-ip-address.mib

rfc1213.mib

rfc2819-rmon.mib

rfc4502-rmon.mib

hh3c-splat-vlan.mib

hh3c-stack.mib

rfc2233-if.mib

hh3c-trng2.mib

hh3c-splat-inf.mib

lldp-ext-dot1.mib

hh3c-nqa.mib

hh3c-common-system.mib

hh3c-transceiver-info.mib

hh3c-lsw-dev-adm.mib

rfc2096-ip-forward.mib

rfc3415-snmp-vacm.mib

SNMP-NOTIFICATION-MIB

LLDP-EXT-MED-MIB

HH3C-SYS-MAN-MIB

HH3C-FLASH-MAN-MIB

HH3C-IFQOS2-MIB

HH3C-ACL-MIB

HH3C-CONFIG-MAN-MIB

LLDP-EXT-MED-MIB

LLDP-MIB

RIPv2-MIB

HH3C-IP-ADDRESS-MIB

RFC1213-MIB

RMON-MIB

RMON2-MIB

HH3C-LswVLAN-MIB

HH3C-STACK-MIB

IF-MIB

HH3C-TRNG2-MIB

HH3C-LswINF-MIB

LLDP-EXT-DOT1-MIB

HH3C-NQA-MIB

HH3C-COMMON-SYSTEM-MIB

HH3C-TRANSCEIVER-INFO-MIB

HH3C-LSW-DEV-ADM-MIB

IP-FORWARD-MIB

SNMP-VIEW-BASED-ACM-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 MIB Companion(E2305)

S5820V2_5830V2-CMW710-F2210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F2209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P01

新增

rfc1213.mib

RFC1213-MIB

RFC1213-MIB system Group中增加sysObjectID相关节点。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8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207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P02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E2206

新增

hh3c-ip-address.mib

hh3c-splat-inf.mib

hh3c-splat-mam.mib

rfc2674-qbridge.mib

hh3c-lag.mib

ieee8023-lag.mib

rfc1493-bridge.mib

rfc2674-pbridge.mib

hh3c-storm-constrain.mib

hh3c-if-ext.mib

hh3c-splat-mstp.mib

hh3c-splat-devm.mib

hh3c-flash-man.mib

hh3c-common-system.mib

hh3c-splat-mix.mib

hh3c-lsw-dev-adm.mib

hh3c-transceiver-info.mib

rfc4273-bgp4.mib

hh3c-splat-vlan.mib

hh3c-mac-information.mib

hh3c-dldp2.mib

hh3c-lpbkdt.mib

rfc2096-ip-forward.mib

hh3c-sys-man.mib

rfc4750-ospf.mib

rfc4750-ospf-trap.mib

rfc4022-tcp.mib

rfc4113-udp.mib

rfc4044-fc-mgmt.mib

rfc4747-t11-fc-virtual-fabric.mib

rfc4936-t11-fc-zone-server.mib

hh3c-acl.mib

rfc4878-dot3-oam.mib

ieee8021-cfm.mib

ieee8021-cfm-v2.mib

hh3c-trap.mib

hh3c-ntp.mib

rfc4438-t11-fc-name-server.mib

rfc4625-t11-fc-route.mib

hh3c-fcoe.mib

HH3C-IP-ADDRESS-MIB

HH3C-LswINF-MIB

HH3C-LswMAM-MIB

Q-BRIDGE-MIB

HH3C-LAG-MIB

IEEE8023-LAG-MIB

BRIDGE-MIB

P-BRIDGE-MIB

HH3C-STORM-CONSTRAIN-MIB

HH3C-IF-EXT-MIB

HH3C-LswMSTP-MIB

HH3C-LswDEVM-MIB

HH3C-FLASH-MAN-MIB

HH3C-COMMON-SYSTEM-MIB

HH3C-LswMix-MIB

HH3C-LSW-DEV-ADM-MIB

HH3C-TRANSCEIVER-INFO-MIB

BGP4-MIB

HH3C-LswVLAN-MIB

HH3C-MAC-INFORMATION-MIB

HH3C-DLDP2-MIB

HH3C-LPBKDT-MIB

IP-FORWARD-MIB

HH3C-SYS-MAN-MIB

OSPF-MIB

OSPF-TRAP-MIB

TCP-MIB

UDP-MIB

FC-MGMT-MIB

T11-FC-VIRTUAL-FABRIC-MIB

T11-FC-ZONE-SERVER-MIB

HH3C-ACL-MIB

DOT3-OAM-MIB

IEEE8021-CFM-MIB

IEEE8021-CFM-V2-MIB

HH3C-TRAP-MIB

HH3C-NTP-MIB

T11-FC-NAME-SERVER

T11-FC-ROUTE-MIB

HH3C-FCOE-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 MIB Companion V1.01(E2206)

 

修改

rfc1213.mib

rfc2233-if.mib

lldp-ext-med.mib

hh3c-splat-mam.mib

RFC1213-MIB

LLDP-EXT-MED-MIB

IF-MIB

HH3C-LswMAM-MIB

Supported Notification

RFC1213-MIB 中增加ipNetToMediaTable, atTable, interfaces Group, ipRouteTable, icmp Group

RFC1213-MIB tcp Group中增加tcpConnTable相关节点在udp Group中增加udpTable相关节点。

修改RFC1213-MIBip Group下列节点的描述 ipRoutingDiscards, ipForwarding, ipDefaultTTL, ipInDelivers, ipOutRequests, ipReasmTimeout, ipReasmReqds, ipReasmOKs, ipFragOKs, ipFragCreates

修改RFC1213-MIBtcp Group下列节点的描述tcpRtoAlgorithm, tcpRtoMin, tcpRtoMax, tcpMaxConn, tcpActiveOpens, tcpPassiveOpens, tcpAttemptFails, tcpEstabResets, tcpCurrEstab, tcpRetransSegs.

修改LLDP-EXT-MED-MIB中的 lldpXMedLocLocationTable.

修改IF-MIB ifDescr, ifPromiscuousMode节点描述.

修改HH3C-LswMAM-MIBhh3cdot1qTpFdbSetOperate节点描述。

Supported Notification功能中不再支持下列消息的显示 hh3cEntityExtMemAllocatedFailed, hh3cEntityExtECCParityAlarm, hh3cMasterPowerNormal, hh3cMasterPowerNormal, hh3cBackBoardModeSetFuilure, hh3cBackBoardModeSetOK.

修改Supported Notification中下列信息的描述 hh3cBoardTemperatureLower, hh3cBoardTemperatureFromLowerToNormal, hh3cBoardTemperatureHigher, hh3cBoardTemperatureFormHigherToNormal, hh3cEntityExtCritLowerTempThresholdNotification, hh3cEntityExtTemperatureTooLow.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3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2

新增

修改

rfc1213.mib

RFC1213-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 MIB Companion(V0.11)

修改节点“sysObjectID”的显示名称。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P01

新增

rfc1493-bridge.mib     

rfc2674-pbridge.mib    

rfc2674-qbridge.mib    

hh3c-splat-inf.mib     

hh3c-splat-vlan.mib    

hh3c-sys-man.mib       

hh3c-ip-address.mib    

hh3c-mac-information.mib

hh3c-splat-devm.mib    

hh3c-splat-mam.mib     

hh3c-splat-mstp.mib    

ieee8023-lag.mib       

hh3c-flash-man.mib     

rfc2013-udp.mib        

rfc4022-tcp-mib.mib    

rfc2925-disman-ping.mib

BRIDGE-MIB              

P-BRIDGE-MIB            

Q-BRIDGE-MIB            

HH3C-LswINF-MIB         

HH3C-LswVLAN-MIB        

HH3C-SYS-MAN-MIB        

HH3C-IP-ADDRESS-MIB     

HH3C-MAC-INFORMATION-MIB

HH3C-LswDEVM-MIB        

HH3C-LswMAM-MIB         

HH3C-LswMSTP-MIB        

IEEE8023-LAG-MIB        

HH3C-FLASH-MAN-MIB      

UDP-MIB                 

TCP-MIB                 

DISMAN-PING-MIB         

详细内容请参考《Comware V7 S5820V2&S5830V2 MIB Companion(V0.10)

修改

rfc1213.mib

RFC1213-MIB

添加 "Address Translation Group","ICMP Group"," ARP MIB", " tcpConnTable","udpTable";

修改了tcp Group Scalar objects描述。

S5820V2_5830V2-CMW710-R2108

新增

修改

S5820V2_5830V2-CMW710-E2107

新增

首个版本

首个版本

首个版本

修改

首个版本

首个版本

首个版本

 

操作方式变更说明

 

5.1  R2420 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无。

5.2  F2420 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修改非openflow实例中的端口,发送队列请求multi-part request的返回值

修改前:返回值为port error

修改后:返回值为bad queue error

2. 修改单端口支持的最大的三层子接口数量。

修改前:单端口最多支持512个三层子接口。

修改后:单端口最多支持1024个三层子接口。

3. 修改交换机可以配置的最大日志主机的数量。

修改前:最多可以配置4台日志主机。

修改后:最多可以配置20台日志主机。

4. 增加处理广播报文的ARP请求。

修改前:不支持处理广播报文的ARP请求。

修改后:支持处理广播报文的ARP请求。

5. 调整OSPF协议报文的硬件/软件/CPU队列限速缺省值。

修改前:OSPF协议硬件限速为:256kpbs;软件限速为:100ppsCPU队列限速为:200pps

修改后:OSPF协议硬件限速为:1Mpbs;软件限速为:1000ppsCPU队列限速为:2000pps

5.3  R2418P01 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Private VLAN应用,增加Primary VLAN可关联可的Secondary VLAN个数。

修改前:每个Primary VLAN可关联的Secondary VLAN96

修改后:每个Primary VLAN可关联的Secondary VLAN256

2. 修改IRF物理端口的IfInDiscards统计值。

修改前:IRF物理端口IfInDiscards会统计正常阻塞报文的值。

修改后:IRF物理端口IfInDiscards不再统计正常阻塞报文的值。

5.4  R2416 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限制三层聚合接口下三层聚合子接口个数。

修改前:最多可以配置500个三层聚合子接口。

修改后:最多可以配置50个三层聚合子接口。

2. 缺省配置对目的mac地址为0180-c200-000e的报文不转发。

修改前:缺省配置,对目的MAC地址为0180-c200-000e,并且协议类型为0x88cc的报文不转发。

修改后:缺省配置,不区分协议类型,对目的MAC地址为0180-c200-000e的报文不转发。

5.5  R2311P05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zone merge报文的无用字段清零。

修改前:zone merge报文有些保留字段没有做清零处理,是随机值,该字段在高版本里是有效字段,导致与高版本互通时zone merge不成功。

修改后:对zone merge报文的保留字段做清零处理,确保与高版本互通

2. 关于通过DHCPv6 client获取IPv6地址的操作方式变更

修改前:不能通过RA获取路由前缀。

修改后:可以通过RA获取路由前缀。

3. 关于通过LLDP建立邻居的功能增强。

修改前:如果邻居发送的TLV中同时PSEPD功能置位,LLDP无法建立邻居。

修改后:如果邻居发送的TLV中同时PSEPD功能置位,LLDP可以建立邻居。

4. OpenFlow apply action支持下发group功能。

修改前:OpenFlow apply action不支持下发group功能。

修改后:OpenFlow apply action支持下发group功能。

5. OpenFlow支持下发和删除协调无效buffer ID的流表项。

修改前:OpenFlow下发/删除流表时,会检查报文中携带的buffer ID,如果是不存在的buffer ID,则不添加流表并返回错误码。

修改后:OpenFlow下发/删除流表时,会检查报文中携带的buffer ID,如果是不存在的buffer ID,则会继续添加/删除流表,然后打印一条trace提示信息。

5.6  R2311P04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Openflow应用增加对未命中流表报文的统计功能。

修改前:对aggregate statistic multi-part request报文的回应计数不包括未命中流表项报文的个数统计;

修改后:对aggregate statistic multi-part request报文的回应计数包括未命中流表项报文的个数统计。

2. Openflow应用支持Port统计纳秒级记录。

修改前:对Port统计的回应不支持纳秒级时间间隔记录;

修改后:对Port统计的回应支持纳秒级时间间隔记录。

3. Openflow Multipart Reply Message 的回应不再发送空的回应消息。

修改前:对Multipart Reply Message的回应包括两条消息,第二条为空,表示消息结束;

修改后:对Multipart Reply Message的回应不再发送空的回应消息。

4. Openflow应用,修改对pop vlan动作的响应消息。

修改前:对于命中流表项的没有VLAN的报文施加pop vlan动作,设备返回(OFPET_BAD_ACTION OFPBAC_MATCH_INCONSISTENTError消息;

修改后:设备不支持pop vlan动作,应该返回bad type error消息。

5. Openflow应用,设备收到不支持的配置集时返回错误码。

修改前:设备收到controller下发的不支持的配置集时,直接屏蔽,不向Controller返回错误码;

修改后:设备收到controller下发的不支持的配置集时,向Controller返回错误码。

6. Openflow应用,修改packet out的报文动作为normal时的处理方式。

修改前:当packet out的报文动作为normal时,对于目的MAC不是本机VLAN虚接口MAC或者未命中MAC表的二层报文做丢弃处理,不能进行正常转发;

修改后:当packet out的报文动作为normal时,对于目的MAC不是本机VLAN虚接口MAC或者未命中MAC表的二层报文如果没有匹配的流表项做广播转发。

7. FIPS模式下启动自检信息修改。

修改前:设备工作在非FIPS模式下,启动自检时终端有如下输出: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Tests are running ...                                  

Slot 1:                                                                        

Starting Known-Answer tests in the user space.                                 

Known-answer test for SHA1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SHA224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SHA256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SHA384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SHA512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HMAC-SHA1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HMAC-SHA224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HMAC-SHA256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HMAC-SHA384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HMAC-SHA512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AES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RSA(signature/verification) passed.                      

Pairwise conditional test for RSA(signature/verification) passed.              

Pairwise conditional test for RSA(encrypt/decrypt) passed.                     

Pairwise conditional test for DSA(signature/verification) passed.              

Pairwise conditional test for ECDSA(signature/verification)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DRBG passed.                                              

Known-Answer tests in the user space passed.                                   

Starting Known-Answer tests in the kernel.                                     

Known-answer test for AES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SHA1 passed.                                             

Known-answer test for HMAC-SHA1 passed.                                        

Known-Answer tests in the kernel passed.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Tests passed.

修改后:设备工作在非FIPS模式下,启动自检时,输出信息如下: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tests passed.

8. 优化随机数算法。

修改前:随机数算法产生的结果随机性不好;

修改后:随机数算法产生的结果随机性更好。

9. 使用ip verify source命令配置IPv4接口绑定功能时,底层资源不足给出提示信息。

修改前:底层资源不足时无提示信息,用户可以申请到IP地址但是无法访问网络;

修改后:底层资源不足时增加如下形式的提示信息

Failed to add an IP source guard binding (IP 1.1.1.1, MAC 0001-0001-0001, and VLAN 65535) on interface Vlan-interface1. Feature not supported.

10. 修改系统提示符最多显示的字符数

修改前:系统提示符最多可以显示127个字符,超出部分将截断。

修改后:系统提示符最多可以显示360个字符。

11. 不支持Domain ID含字母的配置。

修改前:指定配置文件启动,配置文件有Domain ID123abc这样的形式配置时,启动后会解析Domain ID为为123;命令行方式下发不成功。

修改后:以配置文件下发或命令行方式下发配置,如果Domain ID有字母,下发不成功。Domain ID需满足如下条件:

¡  支持010进制的正整数,不支持负数

¡  支持数字前有多个0的,如000123568

¡  支持命令中有多个空格的,如 irf    domain 333

¡  支持数字前有+号,irf domain +333

¡  不支持超过32位最大值4294967295,如irf domain4294967296设置失败,domain将为默认值0

12. 修改display openflow instance 命令的显示方式。

修改前:显示信息无冒号,如下形式

Classification VLAN, total VLANs(1)

修改后:显示信息增加冒号,如下形式

Classification: VLAN, total VLANs(1).

5.7  R2311P03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增加bcm slot-number 0 show/c命令显示mac芯片统计信息。

修改前:统计信息不包含show/c命令的统计信息。

修改后:统计信息增加show/c命令的统计信息。

2. 配置多端口ARP需使用service-loopback group命令配置multiport类型的业务环回组。

修改前:不需要multiport类型的业务环回组。

修改后:需先配置multiport类型的业务环回组以支持多端口ARP,否则此前的配置不生效。

5.8  R2311P02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设备管理类用户登录信息显示。

修改前:设备管理类用户登录时,不记录登录失败的次数。

修改后:若设备开启了password control功能,设备管理类用户登录时,会显示上一次登录成功的时间,以及上一次登录成功到此次登录之间,该用户登录失败的次数和时间。

2. 用户认证成功、失败、上线、下线记录安全日志。

修改前:不记录。

修改后:记录。

3. FIPS模式下增加log信息。

修改前:在FIPS模式下,修改密码时输入错误的old密码,只打印提示信息,没有记录log

修改后:在FIPS模式下,修改密码时输入错误的old密码,打印提示信息同时记录log

4. 修改前缀大于64位的ipv6路由条数。

修改前:最大支持128条前缀大于64位的ipv6路由。

修改后:最大支持256条前缀大于64位的ipv6路由。

5. 设备不学习LLDP报文的源MAC地址。

修改前:设备学习LLDP报文的源MAC地址。

修改后:设备不学习LLDP报文的源MAC地址。

5.9  R2311P0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SSH登录显示的banner顺序修改。

修改前:SSH登录显示的banner顺序为用户名、密码、版权、legalmotdloginshell

修改后:SSH登录显示的banner顺序为用户名、login、密码、版权、legalmotdshell

2. 修改设备可显示的MAC地址范围。

修改前:设备无法显示系统预留的最大MAC地址+1~系统预留的最大MAC地址+41范围内的MAC地址。系统预留MAC地址是指设备桥MAC、三层接口MAC等设备自身运行时使用的MAC地址。各款设备的系统预留MAC为桥MAC~桥MAC+nn的个数如下:

¡  S5820V2-52QF/S5820V2-52QF-U/S5820V2-52Q105

¡  S5820V2-54QS-GE/S5820V2-48S89

¡  S5830V2-24S65

修改后:各款设备可以显示系统预留的最大MAC地址+1~系统预留的最大MAC地址+41范围内的MAC地址。

5.10  R231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BGP协议对于MED属性为空和为0的情况处理方式变更。

修改前:BGP协议对于MED属性为空和MED属性值为0的情况认为是不一样的值,不能形成等价路由;

修改后:BGP协议对于MED属性为空和MED属性值为0的情况认为是一样的值,可以形成等价路由。

2. 修改可堆叠端口个数。

修改前:每个irf-port最多可配置4个端口作为堆叠端口;

修改后:每个irf-port最多可配置8个端口作为堆叠端口。

5.11  R2310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支持通过Ctrl_DCtrl+C来退出自动配置

修改前:R2210及之前版本只支持通过Ctrl+C来退出自动配置,R2307R2308P01E2309版本只支持通过Ctrl+D来退出自动配置。

修改后:可以同时支持通过Ctrl_DCtrl+C来退出自动配置。

2. 支持login服务器下发多个级别属性携带值

修改前:登录设备时支持login服务器下发的级别属性不携带或者携带1个值。

修改后:登录设备时支持login服务器下发的级别属性携带多个值。

3. Private VLANARP/ND学习方式:

修改前:ARP/ND表项学习在所属的Secondary VLAN内。

修改后:ARP/ND表项学习在Primary VLAN内。

4. OSPF占用ACL资源过大,修改ACL资源使用策略:

修改前:使能OSPF时,不管设备是否使能TRILL,系统预留256ACL资源用于识别和处理TRILL封装的OSPF协议报文。

修改后:使能OSPF时,如果设备没有使能TRILL,系统不预留这256ACL资源。

5.12  E2309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无。

5.13  R2308P0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FCoE显示命令显示顺序不一致。

修改前:display fc login vsan命令的显示结果为先列出Node WWN,再列出Port WWNdisplay npv login命令的显示结果为先列出Port WWN,再列出Node WWN

修改后:display fc login vsan命令和display npv login命令的显示结果都是先列出Node WWN,再列出Port WWN

5.14  R2307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OAM down关联动作的处理变化。

修改前:当接口处于OAM down状态时,如果接口物理层down了,会清除接口上的OAM down标记,当接口再次物理up时,接口不会处于OAM down状态。

当接口建立OAM连接后,如果接口物理层down了,不会设置接口OAM down

修改后:当接口处于OAM down状态时,如果接口物理层down了,不清除除接口上的OAM down标记,当接口再次物理up时,接口还会处于OAM down状态。

当接口建立OAM连接后,如果接口物理层down了,会设置接口OAM down

2. 本版本按照协议规范修改了FC Zone报文处理方式,使R2210版本不能与之前任一版本进行FC Zone报文的互通。

修改前的情况:

1.基本Zone报文中的Zoning Object Type字段取值:Zone Set取值为00Zone取值为01Zone Alias取值为02

2.基本Zone报文中的成员类型字段取值:N_Port_Name取值为00N_Port_ID取值为01Alias Name取值为02

修改后的情况:

1.基本Zone报文中的Zoning Object Type字段取值:Zone Set取值为01Zone取值为02Zone Alias取值为03

2.基本Zone报文中的成员类型字段取值:N_Port_Name取值为01N_Port_ID取值为03Alias Name取值为04

3. 802.1X/MAC认证单端口最大用户规格放大

修改前:单端口1X/MAC认证/端口安全最大用户数为1024,单板最大安全MAC数为1024

修改后:单端口1X/MAC认证/端口安全最大用户数为2048,单板最大安全MAC数为2048

4. 命令行操作流畅度

修改前:大多数的display命令都有卡顿现象。命令补全及打问号的时候,现象尤为明显。

修改后:无上述现象。

5. PFCFlow-control功能互斥

修改前:priority-flow-control no-drop dot1pflow-control命令可以同时下发。

修改后:priority-flow-control no-drop dot1pflow-control命令不能同时下发。

6. FCF设备不再要求对VN接口进行保活

修改前:FCF上登陆的ENode下的所有VN接口都要每90秒发一次VN接口保活报文,否则FCF设备将在90秒的2.5倍时间后将该VN接口删除。

修改后:FCF设备上不再要求对VN接口进行保活,只要ENode注册成功,FCF设备都不会因为没有收到VN接口保活而将其删除。但是FCF设备上的NP接口则还会继续发送VN接口保活报文,以保证与其它厂商设备兼容。

5.15  E2306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无。

5.16  E2305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中断DHCP AUTOCONF功能热键的变更

修改前:使用CTRL+C中断DHCP AUTOCONF功能。

修改后:使用CTRL+D中断DHCP AUTOCONF功能。

2. 全局生成树功能出厂配置变更。

修改前:当设备采用缺省配置启动时,全局生成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修改后:出厂配置中新增stp global enable命令,当设备采用缺省配置启动时,全局生成树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5.17  F2210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支持phy芯片pause能力的协商。

修改前的版本不支持pause的能力协商,使用flow-control命令开启以太网接口的流量控制功能,并且也出现了拥塞的情况下设备不会收到pause报文的现象。

修改后的版本在使能flow-control后开启pause的能力协商;去使能flow-control后关闭pause的能力协商。

2. 支持L3_ENTRY_ONLYING_L3_NEXT_HOPEGR_L3_NEXT_HOPMPLS_ENTRYVFP_POLICY_TABLEFP_POLICY_TABLE六个表项的parity error检查和恢复。

修改前的版本此六个表项出现parity error的时候影响流量转发。

修改后的版本此六个表项出现parity error的时候会恢复到正确值,不影响流量转发。

3. FIPS模式下允许用户关闭password-control功能。

5.18  F2209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无。

5.19  R2208P0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无。

5.20  R2208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支持在10GE端口上插入10G模块并且端口UP后配置速率为1000M

5.21  R2207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取消了默认配置的telnet server enable

在修改前的版本上,telnet server enable默认使能。

在修改后的版本上将此默认配置取消。

2. 关闭协议默认打开的UDP端口

在修改前的版本上,空配置启动时SYSLOG任务默认打开了UDP 514端口,用于发送SYSLOG日志信息;AAA特性默认开启了session contorl功能,将UDP 1812端口默认打开。

在修改后的版本上,空配置启动不打开UDP端口,514端口仅在需要发送日志信息时打开,1812端口在命令行配置了session contorl功能时打开。

3. SYSLOG主机日志需要对控制字符进行转义

在修改前的版本上,SYSLOG主机日志将控制字符”\r””\n”显示为字符。

在修改后的版本上,将控制字符转义显示为回车或空格。

4. S5820V2_S5830V2设备修改了对tacacs服务下发的权限属性识别

在修改前的版本上,设备只对tacacs服务器下发的定制属性role=”network-admin”role= “level -15”识别成管理员权限。

在修改后的版本上,设备对tacacs服务器下发的privilege level=15的用户也识别成管理员权限;同时设备继续支持定制属性的识别。

5.22  E2206P02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无。

5.23  E2206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修改了max-ecmp-num的取值范围

22xx版本配置max-ecmp-num可取1~32之间的任意值。

21xx版本配置max-ecmp-num取值仅限81632

使用22xx版本配置max-ecmp-num21xx版本不支持的数值时,如果版本降级到21xx版本,该配置不能正确下发,会恢复成默认值8下发到设备。

2. SSH用户采用公钥认证的配置变更制

21xx版本上,SSH用户采用公钥认证时,不需要配置本地用户,即可正常登录。

22xx版本上,SSH用户采用公钥认证时,需要配置本地用户并赋予正确权限才可以正常登录

5.24  R2108P03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5.25  R2108P02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5.26  R2108P01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5.27  R2108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1. 本版本对用户输入密钥的安全性进行了增强

命令行增加关键字simplecipher标识输入密码的形式,在simple方式下输入明文密码,cipher方式下输入密文密码,对于用户在历史版本已经配置的密文密钥,本版本将无法正确恢复配置,需要重新以明文方式配置,以simple方式输入的密码,在BuildRun显示为cipher方式。相关命令行请参考命令行变更相关描述。

5.28  E2107版本操作方式变更

首个版本

 

版本使用限制及注意事项

 

1、堆叠系统中包含S5830V2设备的情况下,使能burst-mode,流量出口在S5830V2设备上,流量入口在其他设备上,PFC功能不生效。

2S5820V2设备连接HP存储,在直连存储的VFC接口上配置VSAN超过7个时,设备和存储无法建立连接。

此问题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规避:

·              修改HP存储上FCoE口的默认VLAN,使其在S5830V2设备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范围内。

·              修改S5830V2设备的配置,在直连存储的VFC接口上仅配置一个允许通过的VSAN

3、设备升级软件到R2311版本后不支持使用ISSU功能降级到老版本。

 

存在问题与规避措施

 

1. LSV7D008033

·              问题现象:使用CTRL+C或者CTRL+K不能中断SSH连接。

·              问题产生条件:启用和SSH服务器的连接并执行CTRL+C或者CTRL+K

·              规避措施:无。

解决问题列

8.1  R2420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无。

8.2  F2420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504100150

·              问题现象:在VSI视图下执行display this命令时,DBM内存泄露。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VSI选择性泛洪的MAC地址;

b.   VSI图下执行display this命令。

2. 201504100143

·              问题现象:DBM内存未释放。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ip address ip-address vpn-instance vpn-instance-name后重启。

3. 201505150298

·              问题现象:BFD MAD检测到分裂的时间过长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下,使用管理用以太网口实现BFD MAD检测;

b.   IRF发生分裂

4. 201506180198

·              问题现象:设备内存被占用。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两台配置了OSPF的设备上分别引入静态路由,其中静态路由的目的地址相同,出接口均为使能了OSPF且网络类型为广播网的接口;

b.   网络震荡。

5. 201412050511

·              问题现象:开启DHCP Snooping后,SVLAN内的终端无法通过DHCP获得地址。

·              问题产生条件:

a.   开启DHCP Snooping

b.   配置SVLAN

6. 201502160178

·              问题现象:IRF主备倒换后,OpenFlow二级流表可以命中,流量无法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

a.   OpenFlow二级流表指定出接口为聚合口;

b.   IRF主备倒换

7. 201505090053

·              问题现象 syslogd占用CPU高。

·              问题产生条件:有大量arp报文命中流表1以后packet-in

8. 201504200089

·              问题现象:基本MPLS L3VPN组网,设备打印COPP堆栈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MPLS L3VPN基本功能,流量正常进行转发。

9. 201505140415

·              问题现象 LACP MAD 反复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LACP MAD

10. 201503060016

·              问题现象:下发流表过程中出现设备与OpenFlow控制器连接断开,重新进行连接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下发大量的流表。

11. 201504090145

·              问题现象:设备与OpenFlow控制器连接断开,重新进行连接。

·              问题产生条件:在IRF环境中重启主设备。

12. 201504150070

·              问题现象:设备上送OpenFlow控制器的Flow-Removed消息中流表项的存活时间比OpenFlow控制器下发表项时的hard_timeout多一秒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和OpenFlow控制器相连。

13. 201412080352

·              问题现象:管理口正常获取IPv6地址前缀和下发默认路由后,保存配置重启设备不能再成功获取到ipv6地址。

·              问题产生条件:

a.   管理网口配置ipv6 address dhcp-allocipv6 dhcp client duid mac

b.   保存配置重启

14. 201502060453

·              问题现象:配置了trill evb-support的端口,同时使能EVB,概率出现流量无法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

a.   端口配置trill evb-support

b.   该端口使能EVB

15. 201503300339

·              问题现象:未返回错误信息(正确现象为返回错误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a.   通过NETCONF对设备进行配置;

b.   设备上未创建指定的VLAN

c.   对该VLAN进行replace操作。

16. 201504230156

·              问题现象:多次重复执行tunnel bfd enable destination-macundo tunnel bfd enable命令,BFD会话信息残留。

·              问题产生条件:多次重复执行tunnel bfd enable destination-macundo tunnel bfd enable命令。

17. 201505180103

·              问题现象:mib节点hh3cEntityExtErrorStatus对电模块取值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端口插入电模块;

b.   获取节点hh3cEntityExtErrorStatus的值。

18. 201506050167

·              问题现象:NQA探测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频繁进行NQA探测。

19. 201505210138

·              问题现象:RRPP副端口状态错误,RRPP功能失效,形成环路。

·              问题产生条件:在环网上配置RRPP功能,重启子卡。

20. 201504140260

·              问题现象: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收集的信息中不包含display mac-address mac-move命令。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收集设备信息。

21. 201507140337

·              问题现象:tracert未知的主机,提示操作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tracert未知的主机。

22. 201506040169

·              问题现象:节点设备低概率出现登录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节点设备发送完FLOGI报文后,PLOGI报文发送太快。

23. 201501060627

·              问题现象:IRF中的从设备出现驱动不支持规则下发的错误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a.   大量Portal用户通过IRF主设备上的接口上线;

b.   IRF进行主备倒换。

24. 201501260549

·              问题现象:AAA内存泄漏。

·              问题产生条件:反复进行LDAP认证操作。

25. 201504080051/201504080056/201504080046/201501260561

·              问题现象:设备中某些文件读写权限不符合要求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正常启动,设备中存在读写权限不符合要求的文件。

26. 201502030659

·              问题现象:display ipv6 netstream cache命令存在句柄内存泄露。

·              问题产生条件:反复执行display ipv6 netstream cache命令。

27. 201502030665

·              问题现象:display ip netstream cache命令存在句柄内存泄露。

·              问题产生条件:反复执行display ip netstream cache命令。

28. 201504150067

·              问题现象:Group表项中Group Type不是selectGroupmod消息中weight值非法,设备未返回错误信息,不符合OpenFlow spec 1.3.2规范。

·              问题产生条件

¡  Group表项中GroupType不是select

¡  Groupmod消息中weight值非法

29. 201505070194

·              问题现象:无论是否配置快速更新ARP表项功能MAC A对应的ARP表项的端口没有立即刷新到端口B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下设备在端口A上学习了MAC AARP表项;

b.   MAC A地址迁移到另一台成员设备的端口B上。

30. 201410100191

·              问题现象BIMS功能恢复出厂设置实现为空配置重启,和设备命令行的恢复出厂设置不一致,没有删除用户日志和用户配置文件。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BIMS的“恢复出厂设置”功能。

31. 201503240442

·              问题现象以指定角色(例如test)登录设备,执行删除聚合接口的相关命令,如果命令参数中接口类型和接口编号之间无空格(例如 undo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时,提示Permission denied。

·              问题产生条件为某用户角色(例如test)创建一条规则,允许用户执行特性lacp的所有读类型、写类型和执行类型的命令。

32. 201409230444

·              问题现象占用缓存超过门限,不断向上行端口发送pause帧。

·              问题产生条件下行服务器异常,不断向交换机发送pause帧。

33. 201506250315

·              问题现象:EVB组网环境中,S-Channel收到用户VLAN标签为0的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能端口EVB

b.   从下行口打入untag报文

34. 201506050282

·              问题现象:LSU报文发送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IRF环境下,使能OSPF NSR,增加或者减少LSA长度到264

35. 201412190247

·              问题现象:MAC迁移记录显示的时间和display clock显示的时间不在一个时区。

·              问题产生条件:

¡  执行display mac-address mac-move命令显示设备启动后的MAC地址迁移记录

¡  使用clock timezone命令设置本地时区

36. 201507090470

·              问题现象:在特定条件下SDN控制器无法通过TACACS认证。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和SDN控制器相连;设备通过NETCONF配置TACACS认证。

37. 201503030448

·              问题现象:EVB服务器和EVB交换机有报文交互时,导致内存泄露,当内存耗尽时,板卡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EVB服务器和EVB交换机有报文交互。

38. 201503300341/201503300336

·              问题现象: Netconf应用,二三层接口切换配置回滚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Netconf应用,切换端口模式进行配置,有配置失败需要配置回滚。

39. 201504150066

·              问题现象:OpenFlow设备收到flag为无效值的set config消息后,没有控制器上报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OpenFlow环境,控制器发送flag为无效值的报文。

40. 201504160118

·              问题现象:配置桥MAC为黑洞MAC,提示已经存在。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mac-address blackhole H-H-H

41. 201503180401

·              问题现象:使用display ip load-sharing path命令显示等价路由哈希选路信息,提示failed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ip load-sharing mode per-flow dest-ip src-ip dest-port src-port命令

b.   使用display ip load-sharing path命令显示等价路由哈希选路信息

42. 201505190278

·              问题现象:TRILL组网环境,TRILL广播报文到达Egress节点后,无法从本地接口转发出去。

·              问题产生条件:

a.   全局使能TRILL协议;

b.   Egress节点的本地接口创建VLAN

43. 201506030299

·              问题现象:DHCP组网中,中间设备配置N1 VLAN映射,DHCP服务器端ping不通DHCP客户端。

·              问题产生条件:

¡  DHCP组网环境中,DHCP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存在中间设备,且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处于不同VLAN中;

¡  中间设备连接客户端的端口配置N1 VLAN映射,将客户端所在VLAN转换为服务器端所在VLAN

¡  中间设备连接服务器端的端口配置DHCP snooping信任端口、ARP detectionvlan-mapping nni

44. 201503300139

·              问题现象:在一个聚合组中加入32个选中端口,只有16个端口参与报文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向聚合组中打入单播报文流量。

45. 201506030342

·              问题现象: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path显示的路径与流量实际转发的路径不一致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聚合组负载分担选路信息,聚合组收到单播流量。

46. 201505110081

·              问题现象:从S-Channel接口出来的报文,只有一层tag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工作在FCoE模式,测试仪打入流量。

47. 201507020134

·              问题现象:FCoE报文被转发后,其客户标签没有被剥掉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FCoE报文的客户标签为S-Channel接口的pvid

48. 201507030086

·              问题现象:在某个以太网服务实例下配置encapsulation default命令后,其他以太网服务实例的报文匹配规则均失效

·              问题产生条件:在某个以太网服务实例下配置encapsulation default命令

49. 201506120267

·              问题现象:三层聚合端口下发静态MAC检查不丢包命令,提示操作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三层聚合端口上执行mac-address static source-check enable命令

50. 201504130020/201504130191

·              问题现象:CVE-2015-0209

·              产生条件: OpenSSLcrypto/ec/ec_asn1.cd2i_ECPrivateKey函数存在释放后重利用漏洞,远程攻击者可通过构造的Elliptic Curve (EC)私钥文件利用此漏洞,导致内存破坏及程序崩溃。

·              问题现象:CVE-2015-0286

·              产生条件: OpenSSLASN1_TYPE_cmp函数由于没有正确执行布尔类型比较,存在拒绝服务漏洞,远程攻击者可通过给端点发送构造的X.509证书利用此漏洞,导致无效读操作以及程序崩溃。

·              问题现象:CVE-2015-0287

·              产生条件: OpenSSLASN1_item_ex_d2i函数由于没有重新初始化CHOICEADB数据结构,存在拒绝服务漏洞,远程攻击者通过构造的应用造成无效写操作、内存破坏及程序崩溃。

·              问题现象:CVE-2015-0288

·              产生条件:OpenSSLX509_to_X509_REQ函数存在拒绝服务漏洞,远程攻击者通过构造无效的证书密钥来引用空指针并会导致程序崩溃。

·              问题现象: CVE-2015-0289

·              产生条件: OpenSSLPKCS#7的实现内,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外部ContentInfo的缺失,存在拒绝服务漏洞,远程攻击者通过构造的应用,处理任意PKCS#7数据,提供ASN.1编码的畸形数据,可造成空指针间接引用及程序崩溃。

51. TB201504140268

·              问题现象:CVE-2015-1799

·              产生条件:对等体模式下即使配置了认证也依然会遭到DoS攻击。

52. 201505210464

·              问题现象:在S5820/S5830/S6300设备上,安装Packet Capture特性软件包后,使用packet-capture命令进行接口入方向报文捕获的功能未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S5820/S5830/S6300设备上,安装Packet Capture特性软件包;

b.   配置packet-capture命令进行接口入方向报文捕获的功能。

8.3  R2418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CVE-2014-9295

·              问题现象:CVE-2014-9295

·              问题产生条件:4.2.8之前的NTP版本,ntpd中的函数存在缓冲区栈溢出漏洞,远程攻击者可以利用精心构造的报文执行ntpd任意代码

2. CVE-2014-3571

·              问题现象:CVE-2014-3571

·              问题产生条件:精心构造的DTLS报文会导致访问空指针,引起段错误。这会导致服务拒绝攻击。

3. CVE-2015-0206

·              问题现象:CVE-2015-0206

·              问题产生条件:在特定的条件下,dtls1_buffer_record函数会发生内存泄漏。例如,攻击者重复发送含有相同序列号的DTLS记录。攻击者利用这个内存泄漏,可以实施服务拒绝攻击,直到内存耗尽。

4. CVE-2015-0205

·              问题现象:CVE-2015-0205

·              问题产生条件:OpenSSL server在验证客户端时,会在未收到证书验证消息的情况下接受DH证书。这允许客户端不使用私钥就完成认证。该问题仅影响这样的服务器,它信任这样的客户端的CA,这种CA会签发含有DH密钥的证书。

5. CVE-2014-3570

·              问题现象:CVE-2014-3570

·              问题产生条件:在一些平台上(包括x86_64)大数的平房运算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这个错误随机发生,概率非常低,且没有任何已知的可被利用(攻击)的方式。

6. CVE-2015-0204

·              问题现象:CVE-2015-0204

·              问题产生条件:OpenSSL客户端会接受 在非出口限制的RSA密钥交换密码套件中使用临时RSA密钥。服务器端可能会提供一个弱的临时密钥,以降低会话的安全性。

7. CVE-2014-3572

·              问题现象:CVE-2014-3572

·              问题产生条件:当缺少服务器密钥交换消息时,OpenSSL客户端会接受 一个使用临时ECDH密码套件,ECDSA证书的握手。使算法套件的前向安全性失去保障。

8. CVE-2014-8275

·              问题现象:CVE-2014-8275

·              问题产生条件:OpenSSL可接受签名算法和签名编码的几种非DER变化。且OpenSSL并不强制匹配证书的签名部分和未签名部分的签名算法信息。通过修改签名算法的内容或签名的编码,有可能会改变证书的指纹。

9. CVE-2014-3569

·              问题现象:CVE-2014-3569

·              问题产生条件:ssl23_get_client_hello函数未能正确处理使用不支持的协议的尝试,这可导致远程攻击者通过预期之外的握手造成服务拒绝攻击(访问空指针,守护进程异常)。

10. 201412300447

·              问题现象:与聚合接口直连的设备PING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聚合接口上执行trill enable命令开启TRILL功能,再执行undo trill enable命令关闭TRILL功能。

11. 201504250083

·              问题现象:部分设备打印OVERLAYMACD ha upgrade failded信息,设备进kdb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打入大量源MAC变化的已知单播;

b.   IRF中发生主备倒换。

12. 201504160288

·              问题现象:对端口做操作,Console口显示变为乱码,退出Console口重新登陆可以恢复。

·              问题产生条件:改变端口的VLAN

13. 201504090111

·              问题现象:设备转发三层报文,有大量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路由表项大于8K

b.   先开启再关闭uRPF功能。

14. 201502050608

·              问题现象:在ACL资源已经充足的情况下,仍然出现部分VLAN因为资源不足而下发QoS策略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QoS策略的流分类条件中同时包括IPv4 ACLIPv6 ACL,使用qos vlan policyVLAN上应用QoS策略,出现资源不足提示后,删除IPv4 ACL

15. 201503130390

·              问题现象:在聚合端口上配置VPLS功能,设备将某成员端口收到的报文通过其它成员端口转发出去。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设备上配置聚合端口,且聚合成员端口位于不同的成员设备上。

b.   聚合端口下配置两个服务实例和同一个VSI关联。

16. 201503260342

·              问题现象:多跳连接下,聚合成员端口的micro-bfd会话无法正常建立。

·              问题产生条件:聚合端口通过中间设备与对端设备配置建立bfd会话

17. 201504150256

·              问题现象: 配置了mac地址的information功能,不存在mac增删的情况下,不断反复打印mac添加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  系统视图下配置mac-address information mode syslog

¡  系统视图下配置mac-address information enable

¡  在已经学到mac的端口上,配置mac-address information enable added

18. 201502160178

·              问题现象:IRF组网下,OpenFlow下发二级流表,主备倒换后发现流表可以查到,但是ARP表项丢失,导致流量无法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

¡  IRF组网下,OpenFlow下发二级流表,修改三层流表项;

¡  IRF进行主备倒换。

19. 201409180122

·              问题现象:三层转发流量在接入交换机上广播。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不支持TRILL协议的设备作为接入设备,汇聚层设备上配置TRILL VR功能。

20. 201502160108

·              问题现象:用户掉线,iMC上报设备发出的ICMP报文无回应的告警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针对ipForwardingipDefaultTTL两个节点发起攻击报文。

21. 201412190247

·              问题现象:MAC迁移记录显示的时间没有按照正确时区显示。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display mac-address mac-move命令显示设备启动后的MAC地址迁移记录。

22. 201503020059

·              问题现象:修改或删除OpenFlowMAC-IP表项,导致内存泄露。

·              问题产生条件:

¡  修改MAC-IP表项的出端口。

¡  删除带出端口的MAC-IP表项

23. 201502070165

·              问题现象:IS-IS主路由无法正常下发到路由表。

·              问题产生条件:

a.   从对端邻居学到IS-IS路由;

b.   IS-IS中使能FRR(通过路由策略指定备份下一跳)后,指定的备份下一跳没有对应的出接口。

24. 201502040503

·              问题现象:IRF分裂后BFD会话状态在downinit之间震荡10分钟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中配置BFD MADuRPF

b.   IRF分裂。

25. 201412200068

·              问题现象:jumboframe enable配置命令有误。

·              问题产生条件:

¡  处于undo jumbo enable的时候,配置jumboframe enble 1536不生效;

¡  处于jumboframe enable1536的时候,配置undo jumboframe enble不生效。

26. 201501280247

·              问题现象:部分IP流量转发到错误的VPN内。

·              问题产生条件:ARP表项出现端口迁移,ARP表项信息中IP相同但MAC地址不同。

27. 201502160110

·              问题现象:切换portal拨号接入的物理口的时候会导致portal用户下线。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能portal漫游功能portal roaming enable  ,并使能dhcp server或者dhcp relay

b.   接入终端重启过程中,切换portal拨号接入的物理口。

28. 201503100015

·              问题现象:主设备上的聚合组成员端口无法被选中。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多组聚合口,重启所有IRF设备。

29. 201501270115

·              问题现象:配置VSIVirtual Switch Instance,虚拟交换实例)数目达到上限后,使用MIB工具walk节点hh3cVsiStatistics,会出现超时。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VSIVirtual Switch Instance,虚拟交换实例)数目达到上限

b.   使用MIB工具walk节点hh3cVsiStatistics

30. 201502090577

·              问题现象:IRF环境中,多次主备倒换后,通过ENDP创建的隧道允许进入Tunnel接口视图(正确的情况是不允许)。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中,通过ENDP创建隧道;

b.   多次主备倒换

31. 201503130204

·              问题现象:在非缺省MSTP实例中,动态拆分的40G口的生成树状态错误,导致流量无法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全局关闭MSTP,同时将VLAN 1映射到其它MSTP实例。

32. 201501130302

·              问题现象:三层聚合子接口三层聚合子接口为流行为配置流量统计动作不可用。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三层聚合子接口,同时配置qos policy策略统计三层子接口的报文。

33. 201502120452

·              问题现象:通过qmprofile配置WRR+最小带宽保证功能无效。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qmprofile配置WRR队列,同时配置最小带宽保证。

34. 201502120422

·              问题现象:设备显示最小带宽设置为64k,无法恢复到初始值N/A

·              问题产生条件:在用户自定义队列调度策略中配置最小带宽,再执行撤销最小带宽配置。

35. 201503120210

·              问题现象: DHCP报文有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接口使能DHCP中继功能,DHCP中继接口存在secondary vlan

36. 201501130340

·              问题现象:display trill interface信息显示格式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接口配置trill使能,查看trill接口信息。

37. 201502090087

·              问题现象:路由端口下存在子接口时,切换成二层端口,接口退出接口组。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接口组,并将含有子端口的路由端口加入接口组;

b.   将路由口切换成二层端口。

38. 201501290469

·              问题现象:万兆电口连接100M网卡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万兆电口和和远端100M网卡连接;

b.   万兆电口设置为自协商模式。

39. 201501280230

·              问题现象:聚合接口生成树状态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聚合口;

b.   聚合口上配置大量的EVB接口;

c.   对聚合组中的所有成员端口进行几次连续的UP/DOWN状态切换后再恢复到UP状态。

40. 201501130051

·              问题现象:聚合接口和聚合成员端口所属VLAN状态不一致,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聚合口并添加多个连续编号的成员端口;

b.   进入接口批量配置视图,且此批量接口都在上述聚合组中;

c.   复制接口批量配置视图下的配置;

d.   通过default命令删除批量接口的配置,并快速将上一步复制的配置重新下发到该批量接口。

8.4  R2416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504270026

·              问题现象: 在相连的聚合口上trunk相同的VLAN后出现环路。

·              问题产生条件:两台设备使能TRILL,通过聚合口互连,该聚合口配置成TRILL access口。

2. 201410160581

·              问题现象:Openflow应用,设备和控制器间反复连接断开。

·              问题产生条件:控制器下发流表,修改table-miss流表项的默认动作为将报文发送给控制器,并将table-miss流表项的flag设置成send_flow_rem

·              规避措施:无。

3. 201410150850

·              问题现象:两台TRILL接入层设备同时成为AVF,出现广播环路。

·              问题产生条件:TRILL组网中,同一网段通过两台RB接入TRILL网络,RB配置trill timer hello值为255

·              规避措施:配置Hello报文的发送间隔为较小的值。

4. 201411280112

·              问题现象:执行display version命令查看Reboot Cause字段概率显示为WarmReboot,应该显示为UserReboot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reboot命令重启设备后执行display version命令。

5. 201412090131

·              问题现象:group部分端口无法转发流量。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环境下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6. 201410230307

·              问题现象:Openflow应用,指定流表删除,删除了错误的流表项。

·              问题产生条件:在控制器下发两条流表项,目的MAC相同,VNI不同,指定Address ID删除一条流表项。

7. 201412300447

·              问题现象:与聚合接口直连的设备PING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聚合接口上执行trill enable命令开启TRILL功能,再执行undo trill enable命令关闭TRILL功能。

8. 201410200547

·              问题现象:OpenFlow应用,概率出现设备与控制器的连接中断。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与控制器连接的三层接口上反复执行shutdown/undo shutdown操作。

9. 201411280017

·              问题现象:显示信息中的State域概率显示为Absent

·              问题产生条件:

¡  多台设备组成IRF

¡  任意成员设备上有U盘插入;

¡  重启IRF后执行display device usb命令。

10. 201410230145

·              问题现象:GRE Tunnel口下的OSPF BFD会话始终Down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运行OSPF协议且通过活动的GRE隧道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

¡  GRE隧道接口下使能OSPFBFD功能。

11. 201411010063

·              问题现象:执行display lldp local-information interface命令显示指定端口的信息,Port and protocol VLAN supported域显示为No

·              问题产生条件: 二层以太网端口视图配置lldp tlv-enable dot1-tlv protocol-vlan-id

12. 201410290156

·              问题现象:通过命令行display qos-acl resourc查看acl资源VFP剩余资源超大。

·              问题产生条件:创建大量三层以太网子接口,使得VFP资源100%占用,然后创建一个VLAN实例,绑定到三层以太网接口。

13. 201411060336

·              问题现象:命令行挂住。

·              问题产生条件:

¡  10GE端口的端口编号,从1开始每4个端口划为一个组;

¡  同一组中的部分端口与IRF端口绑定,其它端口加入业务环回组。

14. 201411050312

·              问题现象:MPLS-TE RSVP隧道不能正常UP

·              问题产生条件:建立MPLS-TE RSVP隧道

15. 201411100339

·              问题现象:BGP全局timer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指定bgp peertimer和全局timer同时存在

b.   执行undo peer timer命令恢复指定timer的缺省值

c.   执行reset bgp all

16. 201410210032

·              问题现象:BGP路由学习非常慢

·              问题产生条件:建立MPLS-TE RSVP隧道

17. 201412300431

·              问题现象:IRF分裂。

·              问题产生条件:在IRF境中开启SPBM,在持续接收SPBM流量的情况下关闭SPBM

18. 201412050332

·              问题现象:查看10GE电口的LLDP本地或邻居信息,OperMau字段都显示Speed(0)/Duplex(Unknown)

·              问题产生条件:查看LLDP本地或邻居信息。

19. 201411280049

·              问题现象:40G端口在设备上不能通过命令行设置成半双工模式,用netconf却可以设置成这种半双工模式。

·              问题产生条件:用netconf40G端口设置半双工模式

20. 201410140435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部分VSAN下无法下发zone default-zone permit配置

·              问题产生条件:

¡  多台设备组网;

¡  整网重启

21. 201410200148

·              问题现象:关闭分屏显示功能后,多个Telnet客户端同时执行display copyright,导致内存下降、设备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Telnet server启动,打开20客户端与其连接;

b.   每个客户端执行screen disable,然后执行display copyright命令。

22. 201411130022

·              问题现象:设备重启或者改变端口以太网服务实例的报文匹配规则下发顺序,导致Untag报文匹配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SPBM组网中设备重启或者改变端口以太网服务实例的报文匹配规则下发顺序。

23. 201411040342

·              问题现象:FC接口的默认Trunk模式显示有点问题,默认为off模式,但是会buildrun

·              问题产生条件:

¡  配置设备的FCoE模式为NPV模式;

¡  进入FC口视图,执行undo port trunk mode命令

8.5  R2311P05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CVE-2014-3567

·              问题产生条件:OpenSSLSSL/TLS/DTLS服务器接收到session ticket后,首先检查其完整性。如果完整性检查未通过,遗漏了释放内存,导致内存泄漏。攻击者通过向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无效session ticket,使服务器泄露大量内存,构成服务拒绝攻击

2. SSL 3.0 Fallback protection

·              问题产生条件:OpenSSL支持TLS_FALLBACK_SCSV,使应用程序能够阻止中间人攻击者使协议降级的行为。有些客户端应用程序(例如浏览器)通过协议降级的方法进行重连,以保持与老版本的服务器互通。主动的中间人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点,即使连接的双方都支持更高版本的协议,也能够将连接降级到SSL3.0SSL3.0包含很多缺陷,包括POODLE (CVE-2014-3566)

3. CVE-2014-3568

·              问题产生条件:即使OpenSSL设置了"no-ssl3"的编译选项,服务器仍可接受和完成SSL3.0的握手,客户端仍可配置成发送SSL3.0的报文。

4. 201411040312

·              问题现象:显示电源的电子标签信息时MANU SERIAL NUMBER字段为空。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插入LSVM1AC300LSVM1DC300LSVM1AC650电源,执行display device manuinfo slot slot-number power power-id命令显示电源的电子标签。

5. 201411280162 

·              问题现象:设备无法回应multi reply消息,且与controller断开重连

·              问题产生条件:

¡  Controller下发两条流表项,且table-miss表项不为缺省drop情况

¡  Controller查询流表项信息

6. 201409030138 

·              问题现象:ISSU兼容升级的过程中,堆叠环境中设备与controller重新连接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堆叠,连接OpenFlow controller

¡  进行ISSU兼容升级

7. 201410130397

·              问题现象:BGP路由学习非常慢。

·              问题产生条件:向设备注入较多的AS PATH变化路由

8. 201412090206

·              问题现象:通过telnet方式登录设备后,查看telnet进程的内存,执行命令行时不显示任何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  使用telnet方式登录到设备;

¡  使用display process memory heap查看telnet进程内存信息

9. 201411280348

·              问题现象:配置镜像到CPU后,镜像到CPU的报文封装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

¡  配置镜像到CPU

¡  查看镜像到CPU的报文内容。

10. 201411110152

·              问题现象:40GE端口LLDP信息显示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

¡  全局和接口开启LLDP

¡  display lldp neighbor-information verbose命令查看LLDP详细信息

11. 201410150732

·              问题现象:三层流量经过时,网管口功能异常。

·              问题产生条件:

¡  网管口协商在百兆半双工状态;

¡  网管口同时出现入报文和出报文

12. 201411070472 

·              问题现象:聚合组主设备的成员端口linkdown的时候snmp trap报文没有正常发送出去。

·              问题产生条件:

¡  堆叠环境中,主设备和从设备各有一个端口加入聚合组。

¡  Shutdown主设备的成员端口。

13. 201411130364

·              问题现象:静态路由下发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  使用NETCONF下发静态路由;

¡  配置<NexthopVrfIndex></NexthopVrfIndex><DestVrfIndex></DestVrfIndex>不同。

14. 201410240289

·              问题现象: 流镜像无法获取相应arp的目的mac

·              问题产生条件:

¡  配置远程流镜像目的ip为直连ip

¡  vlan虚接口shut/undo shut操作,流镜像无法获取相应arp的目的mac,显示全f

15. 201410150536

·              问题现象:设备打印错误的Log信息The driver does not supportrule assignment

·              问题产生条件:

¡  堆叠环境下开启Portal可跨三层认证方式。

¡  用户认证上线成功,流量打通。

16. 201410220398

·              问题现象:特殊配置文件名称导致配置文件的差异比较功能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指定文件名中带有“%s”的配置文件为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17. 201412130015 

·              问题现象:IRF环境,从设备发包内存申请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IRF堆叠环境,从设备上持续进行端口up/down操作;

18. 201412120208

·              问题现象:经MPLS转发后原始IP报文的DSCP优先级信息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配置MPLS L3VPN

¡  收到的MPLS报文,其原始IP报文中包含DSCP优先级信息。

19. 201410140570

·              问题现象:Monitor Link组的下行端口的聚合成员端口的状态变为downLAGG任务概率出现异常。

·              问题产生条件:Shutdown Monitor Link组的上行端口。

20. 201410110066

·              问题现象:特定配置顺序下,VLAN虚接口下仍然存在ipv6 dhcp client duid mac命令。

·              问题产生条件:

¡  VLAN虚接口下配置ipv6 dhcp client duid mac命令。

¡  删除该VLAN虚接口。

¡  创建该VLAN虚接口。

21. 201412090054 

·              问题现象: tunnel口下的bfd会话始终Down

·              问题产生条件:

¡  创建tunnel接口,并配置tunnel接口的隧道模式为GRE over IPv4隧道;

¡  tunnel接口下,配置ospf bfd功能。

22. 201411270333

·              问题现象: table-miss表项恢复成缺省值时不支持packet统计。

·              问题产生条件:

¡  激活openflow实例配置的acl table-miss表;

¡  手工删除acl table-miss表或表项老化。

23. 201411170127

·              问题现象:聚合成员口无法获取LLDP邻居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  shut down聚合口;

¡  成员端口物理状态为UP的情况下,undo shutdown聚合口。

24. 201411280337

·              问题现象:SSH客户端登录设备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作SSH服务器,配置了RSADSA密钥对;

¡  SSH客户端采用RSA公钥算法。

25. 201411070457

·              问题现象:执行display mac-address命令没有显示Private VLAN相关端口的MAC地址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使能Private VLAN功能,且有流量到达设备

26. 201411060615

·              问题现象: 设备上打印The service OFP status failed : abnormal exit!异常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在堆叠系统中中激活OFP实例。

27. 201411280366

·              问题现象: S5830V2-24S配置镜像到CPUQoS策略,与直连的对端互相ping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S5830V2-24S设备上配置QOS策略,将流量镜像到CPU

28. 201412090098

·              问题现象:S5820V2-52QF-U设备升级版本过程中Console口失去响应。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加载R2307版本后升级到R2311P04版本。

8.6  R2311P04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409110503

·              问题现象:设备开启Burst功能后与直连设备PING不通,telnet/SSH无法登录本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S5830V2-24S设备上使用burst-mode enable命令开启Burst功能

2. 201409120119

·              问题现象:设备开flow-control功能后不能正常抑制流量,导致出口继续拥塞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

¡  S5830V2-24S设备上使用burst-mode enable命令开启Burst功能,从两个端口线速打入流量一个端口出,使流量产生拥塞。

¡  打入流量的两个端口使flow-control

3. 201409100557

·              问题现象:display stp brief命令显示信息中出现了IRF从设备上未使能STP协议的端口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设备全局开启STP,主设备和从设备上都有端口配置了undo stp enable,保存配置后重启IRF设备。

b.   IRF设备启动后执行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生成树状态和统计的简要信息

4. 201409090165

·              问题现象:设备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4K左右DHCP用户上线/续约。

5. 201409050316

·              问题现象:设备NTP进程异常退出。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配置NTP后,保存配置后重新启动设备,设备启动后直接收到NTP mode7的私有类型报文,此时导致NTP进程异常退出。

6. 201408220191

·              问题现象:设备打补丁或者聚合进程重启后,原Individual状态的成员端口退出聚合组且无法再加入聚合组。

·              问题产生条件:IRF环境中,非主设备上有Individual状态的聚合成员端口。

7. 201409260401

·              问题现象:OpenFlow流表动作同时包括上送Controller和引用meter时,报文无法上送Controller

·              问题产生条件:OpenFlow流表动作同时包括上送Controller和引用meter

8. 201409260353

·              问题现象:打印The service OFP status failed : abnormal exit!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a.   OpenFlow下发关联table miss表项的meter后再删除该meter

b.   table miss的流量到达设备。

9. 201410090209

·              问题现象:IRF中的从设备概率重启两次。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40G光模块和光纤建立IRF

b.   重启IRF

10. 201409050328

·              问题现象:对端执行显示邻居LLDP信息时,得到本端的速率为0,双工模式为unknown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全局和端口开启LLDP并使用类型为CSR440G QSFP+光模块互联

11. 201404140063

·              问题现象:系统提示“The transceiver does not support this function”,即光模块不支持电子标签查询。

·              问题产生条件:插入已经写入电子标签的DWDM SFP+模块,执行display transceiver manuinfo命令查看其电子标签。

12. 201408130322

·              问题现象:进行一分四拆分后的40GE接口插入INNOLIGHT生产的0231A2E4编码的QSFP+模块不能被识别,该端口反复up/down

·              问题产生条件:

a.   40GE接口通过using tengige命令拆分成410GE接口。

b.   在该40GE接口中插入INNOLIGHT生产的0231A2E4编码的40GE QSFP+模块。

13. 201406130208

·              问题现象:Openflow设备上送controllerflow removed消息中流表项的存活时间多数情况下比controller下发表项时的hard_timeout多一秒。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下发流表项,只填写hard_timeout

b.   查看流表项超时后设备上送的flow removed消息中duration_sec时间。

14. 201409160439

·              问题现象:下载版本时提示信息打印chassis字样。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IRF自动加载功能下载版本。

15. 201408260460

·              问题现象:LR4光模块在mib节点entPhysicalVendorType获取的值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

a.   LR4光模块插入设备端口;

b.   通过mib browser工具读取该端口对应的entPhysicalVendorType值。

16. 201409010368

·              问题现象:收到未知Hello element typeHello报文时,未按照协议规定忽视,而是返回了错误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Openflow应用中,向设备发送未知Hello elment typeHello报文。

17. 201311180209

·              问题现象:内存会达到告警门限,并且停止流量后表项无法老化。

·              问题产生条件:下发大量带idle-time的流表项。

18. 201408250565

·              问题现象:设备打印System is busy or this command can't be executed because of no such privilege!

·              问题产生条件:SSH远程登录堆叠设备批量下发命令。

19. 201407040500

·              问题现象:设备重启或者工作异常。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接口使能Portal认证,大量用户通过该设备访问网络。

20. 201408060484

·              问题现象:两个Portal认证用户无法同时在线。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三层Portal认证,并设置imc做为Portal认证服务器,BRAS携带的calling-station-id属性中并非是真实用户Mac地址。

21. 201407250412

·              问题现象:设备将客户端发送的hello报文直接返回,然后才返回服务端的hello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基于NETCONF over SSH对设备进行NETCONF访问,建立SSH连接后客户端立即发送第一个hello报文。

22. 201408220480

·              问题现象:CVE-2014-3508

·              问题产生条件:函数OBJ_obj2txt存在一个缺陷,这会导致它的调用者X509_name_oneline, X509_name_print_ex等打印函数可能会泄露栈中的信息。使用这些函数打印信息的应用,可能会把敏感信息暴露给攻击者。

23. 201409240323

·              问题现象:即使开启了ARP表项快速更新的功能,ARP表项更新仍然慢。

·              问题产生条件:

¡  在聚合接口和普通二层接口之间有MAC地址迁移;

¡  使用mac-address mac-move fast-update命令开启快速更新ARP表项的功能。

24. 201411040312

·              问题现象:显示电源的电子标签信息时MANU SERIAL NUMBER字段为空。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插入LSVM1AC300LSVM1DC300LSVM1AC650电源,执行display device manuinfo slot slot-number power power-id命令显示电源的电子标签。

8.7  R2311P03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4009190364

·              问题现象: 当出现电源上电状态变化或电源在位状态变化时,State域的状态不更新。

·              问题出现条件:S5830V2-24S执行display power查看电源状态。

2. 201407210092

·              问题现象:TELNETSSH登录用户数已达到上限时,新增用户登录没有提示信息,直接登录失败。

·              问题出现条件:TELNETSSH登录用户数达到上限。

3. 201406230420   

·              问题现象:在TCP握手完成后,controller认为连接建立,开始发送OFP hello报文,对端回应RST,连接被重置。

·              问题出现条件:IRF环境下,controller通过standby设备与IRF连接,反复shutdown/undo shutdown连接controller的端口。

4. 201408010271

·              问题现象:使用ISSU软重启升级后,display clock命令显示的时间没有加上本地时区时间。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本地时区后,设备进行ISSU软重启升级。

5. 201407150514

·              问题现象:动态链路聚合通过LACP协商选择选中端口时,没有按设备ID(由系统的LACP优先级和系统的MAC地址共同构成)最小的设备选择选中端口。

·              问题产生条件:

¡  聚合链路的对端分别连接在两台设备上,其中一台设备的设备ID较小,即聚合选中的优先级较高;

¡  本端与高优先级的对端设备相连的接口索引大于与低优先级的对端设备相连的接口索引。

6. 201404250257

·              问题现象:通过SPBM网络的流量有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

a.   SPBM网络中配置graceful-restart

b.   执行reset spbm database graceful-restart命令或者做主备倒换操作。

7. 201407040601

·              问题现象:聚合口TRILL流量转发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TRILL组网中,两台RB通过二层以太网接口相连并建立邻居关系;

b.   RB之间互连的端口加入到聚合组中。

8. 201408260578

·              问题现象:本端或对端端口上出现CRC错误报文统计。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的40GE接口上插入最大传输距离为300mQSFP+模块,并通过该端口收发报文。

9. 201407180277

·              问题现象:堆叠分裂。

·              问题产生条件:

¡  堆叠环境下,设备端口上快速开启关闭TRILL

¡  TRILL组网有环路,TRILL报文可以产生环路风暴。

10. 201408140216

·              问题现象:TRILL流量中断一段时间,最长达到40秒。

·              问题产生条件:

a.   链路上新加入RB,且新加入的RB做为DRB的优先级最高,做为新的DRB重新分配AVF

b.   新加入的RB比其它做为AVF的非DRBTRILL MACTRILL协议报文使用的源MAC)小,原有的DRB也重新分配AVF

11. 201408220191

·              问题现象:当聚合成员端口正常发送LACP报文时,该端口仍处于独立(Individual)状态,不会自动恢复正常。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中,从设备上有聚合成员端口处于独立(Individual)状态;

b.   安装聚合功能相关补丁或使用ISSU功能升级版本。

12. 201409010235

·              问题现象:设备完成启动的时间较长。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全局开启STP或者端口上开启STP

b.   删除设备上dbm文件,重启设备。

13. 201408130356

·              问题现象:IRF环境中成员设备进行主备切换后,聚合组中的部分成员端口下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相关配置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中,配置跨设备聚合组;

b.   执行主备切换操作

14. 201408080140

·              问题现象:Netconf请求命名时,提示Unexpected element信息,该提示信息不合理。

·              问题产生条件:Netconf请求命名空间填错。

15. 201407040588

·              问题现象:Portal重定向功能失败,无法跳转到Portal认证页面。

·              问题产生条件:Portal用户终端使用浏览器访问网络。

16. 201408060485

·              问题现象:两个Poral用户先后进行认证,先上线的用户会在上线整12分钟后自动下线。

·              问题产生条件:iMC认证服务器上设置两个用户共用同一个账号通过Portal认证方式上线。

17. 201408200531201408190278201408190284

·              问题现象:部分处于LINK UP状态的10GE拆分端口概率出现DOWN/UP状态切换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40GE端口工作在14的模式下,插入QSFP+光模块,且只让其中部分拆分后的10GE链路处于LINK UP状态。

18. 201408190271

·              问题现象:端口插入光模块但不插入光纤,端口出现UP/DOWN状态切换或保持UP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 10GE端口或40GE端口插入光模块,但不插入光纤。

19. 201408130187

·              问题现象:设备的LACP优先级为0的情况下,动态聚合组没有按照取成员端口的端口ID较小的端口做为选中端口的原则进行选取。

·              问题产生条件:特定组网下,设置为本端设备的LACP优先级为0,设备选择了端口ID较大的端口作为选中端口。

20. 201408190237

·              问题现象:使用MIB工具获取不到插入端口的光模块的生产日期。

·              问题产生条件:

a.   将记录有生产日期电子标签的光模块插入端口;

b.   使用MIB工具,获取对应端口的节点entPhysicalMfgDate值。

21. 201407290032

·              问题现象:处于shutdown状态的FC接口也会进行链路协商和link状态变化。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FC接口的速率。

22. 201409010110

·              问题现象:该接口不转发流量。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设备,关闭STP功能;

b.   FC接口模式切换为以太网接口模式。

23. 201408050062

·              问题现象:小概率出现对设备端口执行shutdown/undo shutdown命令,响应时间慢。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设备从堆叠环境中分离出来;

b.   对设备端口执行shutdown/undo shutdown命令。

8.8  R2311P02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407180522

·              问题现象:VSI视图下使用peer命令配置VPLSPW后,使用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无法显示此条配置之后的配置信息,并且使用save命令保存配置失败。

·              问题出现条件:VSI视图下使用peer命令配置VPLSPW

2. 201406180312

·              问题现象:本端设备的出端口上的线缆被拔出后,与入端口连接的对端设备端口仍能接收到PFC pause帧。

·              问题产生条件:

a.   以太网端口上配置PFC功能;

b.   然后出端口发生拥塞,触发PFC功能;

c.   接着将出端口切换成FC接口,再切换回以太网接口,并重新配置PFC功能;

d.   最后在对端端口可以收到PFC pause帧的情况下,拔出出端口线缆。

3. 201406240010

·              问题现象:设备管理类用户HWTACACS远程认证无效时没有转本地认证,用户认证失败。

·              问题出现条件:

a.   设备管理类用户通过HWTACACS服务器进行远程认证,在设备上配置认证方法为远程认证无效转本地认证;

b.   HWTACACS服务器可以与设备建立TCP连接,但收发报文失败。

4. 201407020210

·              问题现象:开启STP的情况下,边缘端口DOWN/UP会删除设备上所有mac地址。

·              问题出现条件:

a.   设备开启全局STP

b.   使STP边缘端口UP

5. 201407030282

·              问题现象:FC网卡无法在交换机上注册成功,连接网卡的FC接口反复UP/DOWN

·              问题出现条件:FC网卡发送的FLOGI注册报文类型为FC CLASS 2类型。

6. 201407040601

·              问题现象:TRILL组网环境下,端口加入聚合组,导致TRILL组播分发树计算错误,TRILL流量转发不通。

·              问题出现条件:

a.   端口的邻居与聚合接口的邻居相同;

b.   将此端口加入聚合组,TRILL发生链路切换。

7. 201407080486

·              问题现象:日志服务器收不到日志信息。

·              问题出现条件:

¡  R2310及之后版本上使用info-center loghost命令,在没有配置hostnameDNS)的情况下,配置两台以上(含两台)地址主机,保存配置后重启或进行主备倒换。

¡  R2310之前版本使用info-center loghost命令配置两台以上(含两台)地址主机后,升级至R2310及之后版本。

8. 201407160380

·              问题现象:S5820V2-52QF-U进行接口类型切换时,在没有插入光模块的情况下报“Transceiver absent”的log信息

·              问题出现条件:使用port-type fcport-type ethernet命令切换接口类型。

9. 201403290139

·              问题现象:端口上配置default命令,设备提示ACL资源不足。

·              问题产生条件:

a.   VLAN接口上有packet-filter的配置,其中包含有大量的ACLACL因为资源不足部分下发成功;

b.   在设备上任意一个端口执行default命令。

10. 201405130409

·              问题现象:使用lsdir显示的文件时间不准确。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Sftpftp登陆设备。

11. 201404290451

·              问题现象:IRF中的主设备挂死。

·              问题产生条件:

a.   超过5台设备使用环形拓扑建立IRF

b.   通过Openflow下发超过200条静态MAC

c.   执行ISSU升级操作。

12. 201406090639

·              问题现象:IMC误判为部署任务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IMC部署的配置的文件在设备上执行耗用时间比较多。

13. 201406110412

·              问题现象:部分端口插入光模块后上报类型异常。

·              问题产生条件:将40GEQSFP+光模块插入端口后,使用display transceiver interface命令查看光模块的主要特征参数。

14. 201405190047

·              问题现象:ISSU后对以太模式端口配置千兆速率后再配置auto速率提示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a.   S5820V2-52QF-U设备做ISSU软重启操作;

b.   对以太模式下的10G端口配置speed 1000,再配置speed auto

15. 201407100333

·              问题现象:使用debug qacl show acl-resc命令查看底层资源,显示信息不完整。

·              问题产生条件:在三层以太网子接口上配置ACL规则。

16. 201406240602

·              问题现象:FIPS模式下SSH server可以使用dsa方式对客户端进行认证

·              问题产生条件:FIPS模式下SSH server先使用rsa方式对客户端进行认证后再使用dsa方式进行认证。

17. 201407180193

·              问题现象:设备恢复出厂设置之后风扇转速高,无法降速。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restore factory-default将设备恢复到出厂设置。

18. 201407170071

·              问题现象:设备向网卡侧发送了rscn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中,只在从设备上配置FCoE/FC功能;

b.   IRF中进行主备倒换。

19. 201406070113

·              问题现象:在设备接口视图下执行multicast-suppression pps 0命令后,从MIB中获取的值却为1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设备接口视图下执行multicast-suppression pps 0命令

b.   使用MIB工具获取hh3cifMulSuppression的该端口节点值

20. 201407030128

·              问题现象:堆叠中某设备握手超时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跨堆叠二层环路环境;

b.   配置端口信任报文优先级;

c.   端口先使能TRILL,再关闭TRILL

21. 201407110459 

·              问题现象:IRF中的设备重启后处于loading状态,且无法通过手工命令行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中,关闭成员设备的启动软件自动加载功能(irf auto-update)。

b.   重启一台设备。

22. 201407230474

·              问题现象:使用ISSU功能加载兼容版本应以软重启方式升级,但是存在概率重启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ISSU功能加载兼容版本。

23. 201407040545

·              问题现象:使用ISSU功能加载软件版本的过程中设备失去响应。

·              问题产生条件:先删除设备上一个有效的license文件,再使用ISSU功能加载软件版本。

24. 201407080145

·              问题现象:设备上内存占有率不断上升。

·              问题产生条件:

a.   通过line命令进入某个AUXVTY用户线,并执行idle-timeout 0,即通过该用户线登录的用户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超时退出;

b.   使用该用户线进行本地认证,通过telntesshftp反复登录设备。

25. 201407090176

·              问题现象:设备升级成功后,没有释放进行自动配置时DHCP服务器分配的临时ip地址。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使用自动配置功能,运行python POAP脚本进行自动升级,脚本中设备执行重启命令的时间早于设备完成释放临时IP地址的时间。

8.9  R2311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406090268

·              问题现象:以太网接口或者FC接口收到pause帧后,流控没有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先将IRF物理端口恢复为普通的以太网接口;

b.   然后通过flow-control 命令开启以太网接口的流量控制功能。或将此以太网接口切换成FC接口。

2. 201406160440

·              问题现象:保存配置重启后,VPN实例中的BGP邻居概率无法建立会话。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BGP路由,配置中只有VPN实例的IP地址,没有公网IP

b.   没有配置全局系统ROUTER-IDVPN实例中没有配置ROUTER-ID

c.   保存配置重启。

3. 201406090115

·              问题现象:IRF系统整机重启后,概率出现VLAN中端口的状态是UP的,但该VLAN对应的VLAN接口不能UP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系统通过分布式链路聚合和下游设备相连;

b.   配置该二层聚合接口为Trunk口,且允许超过512VLAN的报文通过,同时创建这些VLAN上对应的三层VLAN接口。

4. 201403200509

·              问题现象:无法对接口视图下的某些命令进行RBAC授权控制。

·              问题产生条件:对接口视图下的undo mdix-mode/mdix-mode命令进行RBAC授权控制

5. 201404010200

·              问题现象:RBAC功能判断错误,将有权限的接口误认为无权限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包含接口类型和接口编号的RBAC授权命令,输入接口编号时带有前导数字“0(Ten-GigabitEthernet02/0/1Ten-GigabitEthernet2/00/1Ten-GigabitEthernet2/0/01)

6. 201406190088

·              问题现象:CVE-2014-0224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Open SSl Server

7. 201403200475

·              问题现象:被授权用户无法执行password-recovery enable/undo password-recovery enable命令。

·              问题产生条件:password-recovery enable/undo password-recovery enable命令在RABC配置文件中遗漏。

8. 201406040553

·              问题现象:光模块告警信息显示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

a.   40GE光口插入40GE光模块,使用display transceiver alarm命令查看告警信息,告警信息时有时无

b.   40GE口拆分成10GE接口,再查看告警信息,有时会出现“RX signal loss”,应该为“RX loss of signal”。

9. 201406160009

·              问题现象:下发流表项将匹配报文出端口设为ALL,打入ARP报文,接收端口收到了两倍数量的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OpenFlow实例,包含一个入端口一个出端口;

b.   只配置流表项为出端口为all时,从入端口打入ARP报文,出端口会收到双份报文。

10. 201405260353

·              问题现象:系统启用的SNMP版本号显示有误,在没有配置v3的情况下,显示多出v3版本。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snmp-agent sys-info version命令配置系统SNMP版本号为v1v2c后,保存配置

b.   删掉.mdb文件后重启设备,使设备使用文本方式恢复配置。

11. 201405120458

·              问题现象:删除三层聚合接口,概率出现底层ACL资源残留。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通过配置文件回滚方式加载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至少有一个三层聚合接口满规格配置三层聚合子接口;

b.   使用undo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命令删除一个此类三层聚合接口。

12. 201406110376

·              问题现象:插入部分SFP-GE模块不能识别电子标签

·              问题产生条件:

a.   插入如下模块0231A4530231A4540231A4550231A4560231A4490231A4500231A4510231A4520231A40B0231A40D0231A40C,并使用display transceiver interface命令查询模块的主要特征参数,Vendor Name显示为“WTD”,而不是“H3C”;

b.   使用display transceiver manuinfo命令查看生产制造信息。

13. TB201404250053

·              问题现象:NPV连接FCF交换机的上行口恢复后,特定类型网卡可能不再注册。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网卡与某个NPV交换机相连,该NPV交换机与FCF交换机相连;

b.   NPV交换机与FC网卡连接的FC接口以Access方式加入指定VSAN

c.   FC网卡尝试发flogin报文注册时,只重试一定次数后,若注册均失败就不再重试注册;

d.   NPV交换机连接FCF交换机的上行口不可用(物理down或协议down);

e.   一段时间之后,恢复上行口,网卡依然不能注册。

14. 201406030245

·              问题现象:MIB中,hh3cIgmpSnoopingClearStats清除了MIB统计的组播数据

·              问题产生条件:

a.   MIB工具中,查看节点hh3cIgmpSnoopingStatsObjects,已经存在组播统计数据

b.   MIB工具中,set节点hh3cIgmpSnoopingClearStats1

15. 201405120011

·              问题现象:同时开启VRRPOpenFlow功能,VRRP报文进入openflow实例内时不能上送Controller

·              问题产生条件:

a.   接口1和接口2通过一根网线相连。

b.   接口1属于VLAN 1VLAN 1配置VRRP功能;接口2属于VLAN 2 VLAN 2配置为OpenFlow VLAN

16. 201404300077

·              问题现象:OpenFlow实例包含VLAN 1时,业务环回组成员端口Tunnel流量被丢弃。

·              问题产生条件:OpenFlow实例包含VLAN 1

17. TB201311040149

·              问题现象:大量DHCP用户上下线影响设备性能,查询DHCP表项响应慢,FC接口切换为二层以太网接口可能不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

a.   IP Source GuardDHCP Snooping功能组合应用,有300个以上的IPv4300个以上的IPv6 DHCP用户上下线;

b.   执行display dhcp snooping binding命令查询DHCP表项;

c.   FC接口视图执行port-type ethernet命令将该FC接口切换为二层以太网接口。

8.10  R231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406170025

·              问题现象:通过undo shutdow命令开启端口时,经历一定的延时,端口状态才会变为UP;查看光模块诊断、告警信息的相关命令行执行反应慢。

·              问题出现条件:

a.   设备间通过光口物理连接。

b.   执行shutdownundo shutdown命令反复关闭开启此端口,或者查看此端口的光模块诊断、告警信息。

2. 201406200497

·              问题现象:设备异常或者狗叫重启。

·              问题出现条件:设备收到以太网类型字段符合堆叠协议报文类型的报文。

3. 201404300315/201404300303/201405150530/201405090318

·              问题现象:进行ISSU软重启操作后,出现以下现象:

·              连接CAS服务器的VSI下线且不能再次上线;

·              概率出现设备显示VSI上线,但CAS服务器却显示VSI已经下线。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通过VSI连接CAS服务器且服务器成功上线;

b.   对设备进行ISSU软重启操作。

4. 201404300194

·              问题现象:IRF系统主备倒换后,Tunnel-policy下的MPLS TE隧道配置恢复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IRF系统配置Tunnel-policy以及MPLS TE隧道,然后IRF系统发生主备倒换。

5. 201405080449

·              问题现象:概率性出现Portal认证功能异常、设备异常重启等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开启Portal认证功能,并在使用中存在如下任意一种情况:

¡  用户频繁上下线;

¡  Portal报文的属性较多;

¡  网络中存在属性非法的Portal报文;

¡  执行display portal user命令进行显示Portal用户信息时,立即按下CTRL+C中断显示。

6. 201406040842

·              问题现象:设备提示光模块拔出的Log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ISSU进行软件升级,升级类型为issu reboot

7. 201405230102

·              问题现象:display power无显示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正常启动。

8. 201403200271

·              问题现象:存在相同的MAC地址表项。

·              问题产生条件

a.   多台设备组成IRF

b.   通过EVB协议创建聚合S通道,并使用MACVLAN作为VSI接口流量特征标识;

c.   IRF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9. 201405230295

·              问题现象:IRF反复重启。

·              问题出现条件:

a.   IRF的成员设备中包括S5820-52QFS5820-52QF-U设备,并且该设备使用SR4模块与其它成员相连;

b.   S5820-52QFS5820-52QF-U的启动模式为full startup mode (在bootrom视图下使用选项8. Set switch startup mode设置);

c.   重启IRF

10. 201405160142

·              问题现象:命令行响应缓慢。

·              问题出现条件:

a.   S5820-52QS5820-54QS 40G口插入光模块

b.   打入上CPU的流量。

11. 201405090318

·              问题现象:执行ISSU升级后VSICAS服务器间的链路断开。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配置EVB,连接CAS服务器,使用ISSU命令升级启动软件包。

12. 201404250050

·              问题现象:网卡与FCoE交换机无法正常通信。

·              问题产生条件:在FCoE链路中,网卡侧连续发送两个相同的fdisc报文。

13. 201405290447

·              问题现象:命令行显示的FC接口在最近300秒接收\转发报文的平均速率缺少百分比号。

·              问题产生条件:在有FC接口的设备上,执行display interface fc命令

14. 201404010478

·              问题现象:ISSU升级完成后,去使能IP Source Guard配置后,通过Probe视图下的debug qacl show verbose查看,对应的底层ACL表项未清除。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设备上同时配置有MFFIP Source Guard

b.   使用ISSU升级启动软件包;

c.   去使能IP Source Guard配置

15. 201405090467

·              问题现象:设备ISSU软重启后,开启流量阈值控制功能的端口有流量告警信息输出。

·              问题产生条件:

a.   通过storm-constrain命令开启端口流量阈值控制功能

b.   对此端口所在的设备进行ISSU软重启。

16. 201404140465 

·              问题现象:设备重启后40GEQSFP+拆分口概率性不能识别光模块。

·              问题产生条件:40GEQSFP+接口进行一分四拆分,带光模块重启设备。

17. 201405120151

·              问题现象:IMC读取光模块序列号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用IMC读取光模块序列号。

18. 201405140359/201405120461

·              问题现象:聚合组内新加入的成员端口概率性出现组播流量转发不通的现象。

·              问题出现条件:

a.   处于UP状态的聚合接口作为组播流量转发的一个出端口;

b.   配置新的成员端口加入该聚合组。

19. 201405140076

·              问题现象: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中显示诊断信息不全。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显示诊断信息。

20. 201405060082

·              问题现象:mib中两款FC光模块hh3cevtPortSw-SFP-8GFC-SWhh3cevtPortSw-SFP-8GFC-LW的信息不能正确显示。

·              问题产生条件:在mib中查看hh3cevtPortSw-SFP-8GFC-SWhh3cevtPortSw-SFP-8GFC-LW节点。

21. 201404090038

·              问题现象:MIB节点显示错误。

·              问题出现条件:在MIB中获取10G电口的LswportType节点。

22. 201405080391

·              问题现象:IRFCPU利用率升高,其它设备访问IRF时的延迟增大。

·              问题出现条件:

a.   IRF中多个成员设备同时发送五元组相同的报文;

b.   发送的报文的下一跳为等价路由,并且出端口都是路由口;

c.   该等价路由的出端口在各个slot上都存在。

23. 201405150545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TRILL广播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TRILL Access端口的链路类型为Trunk并允许多个VLAN通过

b.   在同一个设备上的TRILL Trunk端口反复进行shutdown/undo shutdown操作

24. 201405140297

·              问题现象:TRILL远端IGMP Snooping表项无法正确建立,已知组播流量转发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端口使能TRILL并加入到组播表项中;

b.   使能IGMP SnoopingVLAN配置了igmp-snooping drop-unknown命令;

c.   重复进行reset trill操作。

25. 201405120392

·              问题现象:执行broadcast-suppression/multicast-suppression/unicast-suppression命令以百分比方式或者kbps方式抑制,且抑制值为数字0之外的数值时,系统提示命令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先执行broadcast-suppression/multicast-suppression/unicast-suppression命令以pps方式抑制,且抑制值为0,然后恢复配置为缺省情况;

b.   接着执行broadcast-suppression/multicast-suppression/unicast-suppression命令以百分比方式或者kbps方式抑制,且抑制值为0

c.   最后再执行与上一步骤不同的命令(例如:上一步骤执行的是broadcast-suppression命令,此步骤执行的就是multicast-suppression/unicast-suppression命令),以百分比方式或者kbps方式抑制,且抑制值为除了数字0之外的数值。

26. 201404280244

·              问题现象:Open Flow部分流量可能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批量下发流表。

27. 201405140158

·              问题现象:display evb summary显示有误

·              问题产生条件:删除不是最后一个VSI接口所在的S通道过程中通过display evb summary进行查看。

28. 201406050920

·              问题现象:MIB返回的snmpIfInDiscards节点会包含pause帧统计

·              问题产生条件:端口配置flow-control或者flow-control receive enable,并且接口接收到pause帧。

29. 201406050946

·              问题现象:流量只能选择聚合组内某一条链路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

a.   聚合接口没有流量分担模式配置。

b.   TCP或者UDP报文经过聚合接口转发。

30. 201405150545

·              问题现象:TRILL流量不通或在显示TRILL debug信息的设备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TRILL设备间存在多条使能TRILL的链路或者聚合端口下使能TRILL

b.   TRILL端口下进行trill enableundo trill enable或者进行trill cost enableundo trill cost enable等操作。

8.11  R2310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404040242

·              问题现象: DHCP客户端携带的Request IP与设备启用DHCP功能的VLAN接口不在同一网段,设备没有正确回应NAK,导致client获取IP地址时间较长。

·              问题产生条件: 设备启用DHCP Server功能,DHCP客户端向设备申请IP地址。

2. 201312310451

·              问题现象:配置MSTP实例与VLAN的映射关系后,OSPF邻居变为down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两组IRF设备通过聚合口连接,先对聚合链路的a端配置MSTP实例,再对聚合链路的b端配置MSTP实例。

3. 201401220221

·           问题现象:在IRF设备上,MAC地址迁移抑制功能不能触发端口down

·           问题产生条件:IRF设备上,两个成员设备先后收到源MAC地址相同的广播流量。

4. 201402250548

·              问题现象:Primary VLAN绑定VPN实例、再解除绑定后,Primary VLAN接口三层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Private VLAN,其中Primary VLAN接口绑定VPN实例,再解除绑定VPN实例。

5. 201403120408

·              问题现象:所有节点logout后,通过display fip-snooping rules enode命令查看发现已经没有enode rules了,但是用命令display qos-acl resource 查看acl资源,发现比初始状态多出很多条。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交换机工作在FCoETransit模式,大量节点反复进行login/logout,同时交换机反复进行端口UP/DOWN、增删VLAN、端口加入退出VLAN操作

6. 201403190173

·              问题现象:通过display qos-acl resource显示VFP ACL或者IFP ACL的使用率可能超过100%

·              问题产生条件:

a.   通过system-working-mode命令将系统的工作模式配置为advance

b.   advance模式下,配置Private VLANQoS策略中配置remark local id动作或基于流remark vlan的动作等将VFP资源占满;或者配置QoS策略/包过滤将IFP资源占满。

7. 201404280257

·              问题现象:OpenFlow某些流表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批量下发大量OpenFlow流表。

8. 201403240344

·              问题现象:设备无法完全转发多个组播组的组播流量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建立大量IP组播组转发表项

b.   多个组播组的组播流量经由本设备转发

9. 201403270410

·              问题现象:组播转发表项中,某些VLAN虚接口被shutdown后,其对应的表项并不会从组播转发表项中清除。

·              问题产生条件:组播组成员端口中包含聚合组中的成员端口,并且该成员端口所属的VLAN对应的VLAN虚接口被shutdown

10. 201403240159

·              问题现象:无法按端口查看N:1 VLAN映射下行端口学习到的MAC地址表项。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display mac-address interface命令查看N:1 VLAN映射下行端口学习到的MAC地址表项。

11. 201403250492

·              问题现象:二层以太网端口下发静态ip source bind表项,当设备ACL资源不足时没有提示信息,且系此时统视图下使用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或端口视图下使用display this命令可以查看到静态绑定表项的相关配置。

·              问题产生条件:二层以太网端口视图下通过ip source bindipv6 source bind命令配置IPv4/IPv6静态绑定表项。

12. 201403130262

·              问题现象:Host可以解析到网关ARP,但无法Ping通网关地址。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Private VLAN及其成员Secondary VLAN

b.   先配置此Private VLANVLAN接口绑定VPN实例,再配置Private VLANSecondary VLAN的映射关系。

c.   HostPing网关地址。

13. 201403140223

·              问题现象:重启IRF,加载配置文件后,发现从设备的FC接口上的BBCredit值没有恢复为重启之前的值。

·              问题产生条件:

a.   删除主设备和所有从设备的.mdb文件。

b.   重启整个IRF

14. 201403190115  

·              问题现象:节点重新被分配FC_ID后,FIP Snooping规则表项的Destination MAC有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主从设备倒换。

b.   节点重新进行注册。

15. 201402270049

·              问题现象: IRF中的一台成员设备在启动过程中挂死。

·              问题产生条件:在IRF环境下不断进行主备倒换+整机重启。

16. 201403200085 

·              问题现象:执行定时任务一段时间后,系统日志报告IRF口收不到邻居成员发送的IRF报文,有时会导致设备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持续处理业务流量。

b.   配置定时任务执行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

17. 201402170013 

·              问题现象:iMC无法Telnet直连存储的S5820V2

·              问题产生条件:

a.   iMC不断对S5820V2进行Telnet操作。

b.   Fabric网络中S5820V2/S12500-X上多次进行Zone扩散。

18. 201401170243 

·              问题现象:通过interface range interface-list命令进入接口批量配置视图,在此视图下批量进行二/三层链路模式切换时,二/三层链路模式切换不成功,并且退出该接口批量配置视图。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interface range interface-list命令批量设置以太网接口二/三层链路模式。

19. 201401170113 

·              问题现象:IRF主从设备倒换后,匹配OpenFlow下发的IPv6静态路由的报文不能正常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OpenFlow,下发IPv6静态路由及对应的ND表项。

b.   IRF主从设备倒换。

20. 201404080286

·              问题现象:Fips模式下执行display ospfv3 peer命令,设备显示命令行执行失败的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工作在Fips模式下。

b.   执行display ospfv3 peer命令。

21. 201403010153

·              问题现象:端口状态检测定时器,检测生效的时长比配置的长5秒。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端口状态检测定时器。

b.   STP或者DLDP等功能触发了端口shutdown的操作。

22. 201403050301

·              问题现象:超过2台设备堆叠,进行issu不兼容重启方式升级版本,概率出现issu run switchover后设备不响应该命令,没有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  超过2台设备堆叠。

¡  进行issu不兼容重启方式升级版本,执行issu run switchover命令。

23. 201312270486

·              问题现象:在IRF环境中,OpenFlow端口为聚合口,平台流表packet count --(不统计),这样动态流表60s即老化,业务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中,OpenFlow端口为跨设备聚合端口。

b.   下发流表packet count --(不统计)。

c.   在某些(非全部)聚合成员端口打入流量。

24. 201403130400

·              问题现象:进程异常退出,产生CORE文件时,设备出现异常重启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进程出现异常退出,产生CORE文件。

25. 201404220352

·              问题现象:S5830V2-24S设备13~24端口在有流量的情况下不能闪烁,只能常亮。

·              问题产生条件:S5830V2-24S设备的13~24端口有收发流量。

26. 201403120423

·              问题现象:FCSD进程的CPU占用率过高。

·              问题产生条件:正常启动设备。

27. 201401020051

·              问题现象:显示端口类型为Unknown

·              问题产生条件:

a.   正常loginFC接口加入一个VSAN

b.   使用display fcs port命令查看在其他VSANFCS的端口信息。

28. 201403120229

·              问题现象:存储设备的接口down

·              问题产生条件:存储设备通过N5K设备连接到支持FCoE功能的交换机。

29. 201403120101

·              问题现象:查看学习到的安全MAC地址信息时,安全MAC地址的剩余老化时间存在显示为2分钟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

a.   通过port-security timer autolearn aging命令配置端口安全autolearn模式下的安全MAC地址的老化时间为2分钟。

b.   通过display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security命令查看学习到的安全MAC地址信息。

30. 201403240356

·              问题现象: PTP不能时间同步。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两台设备组成IRF并配置PTP

b.   查看PTP接口信息。

31. 201311140447

·              问题现象:EVBS通道无法建立。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下进行EVB配置。

b.   进行ISSU操作,使IRF发生主备倒换。

c.   保存配置并重启IRF

32. 201401020078

·              问题现象: 交换机发送给iMCHTTP报文异常,iMC侧未检测到VSI下线。

·              问题产生条件:

a.   VMware vCenter上配置某虚拟机的网卡绑定到某dvportgroupVSI正常上线。

b.   再配置该VM使其对应的VSI下线,5820v2交换机侧开启debugging evb event

33. 201404010472

·              问题现象:PBB组网中,匹配encapsulation-default的组播流量转发不通,需要先shutdown端口再undo shutdown端口才能恢复。

·              问题产生条件:PBB组网中,在PBB的下行口先使能TRILL再关闭TRILL

34. 201403310220

·              问题现象:将两个VFC接口绑定到二层聚合接口,只有一个VFC接口up

·              问题产生条件:

a.   特定组网下,将两个VFC接口AB绑定到以太网接口Port 1上。

b.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将以太网接口添加到二层聚合口上。

c.   VFC接口A绑定到二层聚合接口上,VFC接口A变为down;将VFC接口B绑定到聚合口上,VFC接口B变为upVFC接口A始终没有up

35. 201403200111

·              问题现象:一定操作后处于独立状态(Individual)的聚合成员端口不再学习MAC地址,即使退出该聚合组仍然不再学习MAC地址。

·              问题产生条件:

a.   特定组网下,配置聚合接口为聚合边缘接口,

b.   将此聚合边缘接口先切换成静态聚合模式,然后再切回动态聚合模式。

36. 201311050110

·              问题现象:SPBM自动计算链路开销时,所有接口(包括千兆单端口、万兆单端口、聚合口)计算出的cost值都是1,导致SPBM无法根据cost值进行链路优选。

·              问题产生条件:SPBM组网中,设备自动计算链路开销。

37. 201403180423

·              问题现象:聚合口TRILL cost值的自动计算值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auto-cost enable命令开启TRILL端口链路开销值的自动计算,自动计算的TRILL cost这里用666示例

b.   使用undo auto-cost enable关闭TRILL端口链路开销值的自动计算功能,TRILL cost值恢复为缺省值2000

c.   聚合口执行shutdown/undo shutdown操作后,TRILL cost值为666,和使能TRILL端口链路开销值自动计算时一样。

38. 201404040543       

·              问题现象:部分机型的10GE光口会反复进行up/down状态切换后才能稳定地处于up状态;部分机型的10GE光口始终无法up

·              问题产生条件:10GE光口插入千兆电模块。

39. 201404250221

·              问题现象:反复shutdown/undo shutdown 聚合成员端口,设备内存消耗显著增加。
问题产生条件:反复shutdown/undo shutdown一个聚合成员端口,使其状态在selected/unselected间切换。 

40. 201208210014

·              问题现象:没有外部phy40GE接口概率性出现不能up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

a.   没有外部phy40GE接口插入电缆。

b.   设备重启动或者先后执行shutdownundo shutdown命令。

41. 201404110133

·              问题现象:提示信息存在语法错误:Do you want to change the system working mode? [Y/N]:y         Failed to set the system working mode, please tocheck hard resource. ”

·              问题产生条件:系统工作在standard模式,配置ACL规则数目达到最大值,执行system-working-mode advance命令切换系统工作模式。

42. 201404150009

·              问题现象:特定版本、特定组网情况使用ISSU升级功能升级软件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两个不兼容版本间升级;

b.   四台以上启动时间不同的设备组网,并且两台启动快的设备中间有启动慢的设备,例如按照如下顺序组成环形堆叠A--B---A---B,其中,B设备启动较快;

c.   A设备上执行issu load命令升级软件;

d.   执行issu run switchover命令升级其余设备

43. 201403140267

·              问题现象:S5830V2设备下发deny icmptcp报文的QoS策略后该类型报文仍然可以通过。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拒绝icmptcp的报文通过的规则,并通过QoS策略下发到端口的入方向。

44. 201403290036

·              问题现象:已配置的黑洞MAC地址表项在ISSU升级软件之后无法显示,再次配置该黑洞MAC地址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上配置黑洞MAC地址表项并保存,使用ISSU功能升级软件。

45. 201403130349

·              问题现象:使用ISSU功能升级软件版本时概率出现系统命令行失去响应或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复杂流量环境测试ISSU功能,反复升级软件版本。

46. 201403120389

·              问题现象:使用display fcs database命令查看FCS数据库信息,VFC接口的Attached port wwns不正确。

·              问题出现条件:

a.   VFC接口以Trunk方式加入多个VSAN

b.   每个VSAN下都只登陆一个节点,并使多个节点同时登录。

47. 201403120360

·              问题现象:在default Zone内的成员设备被禁止互相访问的情况下查看激活Zone set信息,发生内存泄露。

·              问题出现条件:

a.   VSAN下配置并激活Zone set

b.   存在属于default Zonelogin节点。

c.   VSAN下使用undo zone default-zone permit命令配置default Zonedeny

d.   使用display zoneset active命令查看激活Zone set数据。

48. 201403270198

·              问题现象:使用display buffer命令显示buffer配置不正确。

·              问题出现条件:设备开启burst-mode模式后进行ISSU软重启升级。

49. 201405040350

·              问题现象:设备异常重启。

·              问题出现条件:设备中存在QoS配置,频繁进行动态添加删除QoS策略的操作。

50. 201403200140/201403260432/201403010096

·              问题现象:设备进行重启,issu软重启或主备倒换操作后,静态路由表项和rip路由表项长时间不生效,流量中断

·              问题出现条件:进行重启,issu软重启或主备倒换操作。

51. 201405050041

·              问题现象:在issu run switchover阶段,RIP协议有丢包现象

·              问题出现条件:设备进行issu软重启操作。

52. 201403260176

·              问题现象:当聚合边缘接口状态为down时,使用display interface命令可以查看到该端口仍有收发包统计信息。

·              问题出现条件:聚合边缘接口与终端设备间存在物理链路连接且该接口的所有成员端口处于独立(Individual)状态。

53. 201403290121

·              问题现象:在Python shell视图下使用Transfer命令通过FTP协议下载较大文件时,下载失败。

·              问题出现条件:在Python shell视图下使用Transfer命令通过FTP协议下载较大文件。

54. 201403060184

·              问题现象:环路检测时由于出现环路被关闭的端口在shutdown-interval命令所配置的时间之后无法自动恢复为UP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loopback-detection action shutdown命令配置环路检测的处理模式为Shutdown模式;

b.   使用shutdown-interval配置端口定时检测时间间隔。

55. LSV7D007841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设备异常重启后,无法记录异常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发生异常重启,启动后使用display version命令查看重启原因为Watchdog timeout reboot

56. 201312230206

·              问题现象:IRF设备进行主备倒换后发生.cfg文件中存在配置信息,但设备上FC接口视图下port access vsan等配置丢失的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

a.   删除IRF所有成员设备中的.mdb配置文件

b.   重启主设备进行主备倒换

57. 201312180312

·              问题现象:连接从设备的存储设备不能进行注册。

·              问题产生条件:IRF设备作为FCF交换机,修改domain-id

58. 201405120151

·              问题现象:IMC读取光模块序列号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IMC读取光模块序列号。

59. 201403210223

·              问题现象:在PVST模式下,全局使能或者关闭STP的操作持续数分钟后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生成树工作在PVST模式下,执行stp global enableundo stp global enable

60. 201403240117

·              问题现象:VFC接口状态变为down

·              问题产生条件:FCoE网络环境中删除MSTP域后再配置STP实例。

61. 201403150067

·              问题现象:接口上开启OSPFv3IPv6 IS-IS路由协议的堆叠环境ISSU兼容版本升级,流量转发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堆叠环境中在接口上开启OSPFv3IPv6 IS-IS路由协议

b.   进行ISSU兼容版本升级。

62. 201403270570

·              问题现象:EVB聚合S通道配置MAC地址表增删功能,提示unsuccessfully

·              问题产生条件:在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下配置MAC地址表相关功能。

63. 201403260407

·              问题现象:关闭B-VLANMAC地址学习功能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能SPBM功能并配置B-VLAN

b.   关闭B-VLANMAC地址学习功能;

c.   关闭SPBM功能

64. 201403190420

·              问题现象: ISSU升级后平台mac表项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OpenFlow二层MAC表项

b.   对设备进行ISSU升级,升级后查看MAC 表项。

65. 201402210125

·              问题现象:在ACL资源占用率已经达到100%的设备上还能成功下发ACL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设备一个端口上下发ACL至资源利用率达到100%

b.   在该设备另外一个端口上再下发ACL

66. 201405050496

·              问题现象:个别FC光模块无法读取光模块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a.   将个别FC光模块插入设备接口。

b.   在设备上使用display transceiver interface命令。

67. 201403120404

·              问题现象:该Zone仍然保持软件Zone开启状态,硬件Zone未开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oE链路配置成功后,再将ACL资源占满。

b.   ACL资源不足时,对已经正常生效的VSAN执行undo zone default-zone permit命令,FC Zone仅保持软件Zone开启状态。

c.   释放ACL资源。

68. 201403140249

·              问题现象:在FC链路中,NPV交换机NP模式下的接口down的情况下,概率出现回复节点Flogi Reject报文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链路中,节点设备端口连接NPV交换机NP模式下的接口;

b.   重启交换机。

69. 201403120385

·              问题现象:NPV交换机的下行口感知上行口down/up状态比较慢。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oE链路中,配置大量的VSANVFC接口;

b.   NPV交换机其中一上行口,进行shutdown操作;

c.   进行undo shutdown操作。

70. 201404170112

·              问题现象:在有walk MIB ARP节点的组网环境中,同时进行reset arp all操作,可能引发串口挂死设备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打入5000ARP

b.   walk 1.3.6.1.2.1.3.1.1.3 ARP节点,同时进行reset arp all操作。

71. 201403190452

·              问题现象:设备启动后执行display vrrp命令,发现VRID的信息还存在。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上执行undo vrrp vrid virtual-router-id [ virtual-ip [ virtual-address ] ]命令或者undo vrrp vrid virtual-router-id  track [ track-entry-number ]命令。

b.   保存配置重启。

72. 201405150314

·              问题现象:登录console口操作,输入命令偶尔卡顿。

·              问题产生条件:无外部PHY14端口插入定制光模块。

73. 201403210219

·              问题现象:TRILL配合IGMP Snooping组网中,配置了丢弃未知组播数据报文功能后,未知组播流量没有被丢弃。

·              问题产生条件:TRILL配合IGMP-snooping组网环境下,在指定VLAN内使能丢弃未知组播数据报文功能。

74. 201403240370

·              问题现象:TRILL网络中二层广播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作为AVFRB和作为非AVFRB相连,互联的两个端口均配置为TRILL Access端口

b.   AVF设备上的Access口配置为TRILL Trunk然后非AVF设备的Access口也配置为TRILL Trunk

75. 201404010465

·              问题现象:设备B作为sftp客户端从设备A上下载该文件,无法下载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A作为sftp客户端,从linux服务器成功下载文件到本地。

76. 201403260454

·              问题现象:save后面出现关键字STRING

·              问题产生条件:输入save命令后连续敲TAB键,save后面自动联想出关键字STRING

77. 201403180283

·              问题现象:下发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多端口单播MAC地址表项。

b.   OpenFlow下发MAC覆盖多端口单播MAC地址表项。

78. 201403240270

·              问题现象: 用户指定特定配置文件后,重启设备,可以绕过RBAC检查,使用本无操权限的功能和资源。

·              问题产生条件:该用户为非管理员用户,并拥有上传文件、指定启动配置文件、重启设备的权限,按照下面顺序进行操作:

a.   首先该用户上传一个新的配置文件,该配置文件里面含有该用户无权配置的功能和资源;

b.   然后设置下次启动配置文件为新上传的配置文件;

c.   最后reboot重启设备。

79. 201404040471

·              问题现象:已建立的TCP连接断开。

·              问题产生条件:已进入建立状态的TCP连接,收到序号在接收窗口内的TCP SYN报文。

80. 201403210195

·              问题现象:通过dispaly qos-acl resource命令可以看到有ACL资源未能回收。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上配合使用Private VLAN功能和IGMP snooping功能;

b.   满配Private VLAN功能使系统ACL资源耗尽;

c.   反复配置和取消配置Private VLAN功能;

d.   最终取消Private VLAN功能和IGMP snooping功能的配置

81. 201404010188

·              问题现象:在端口上无法使能EVB功能。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端口上首先开启TRILL功能,然后再关闭该功能

b.   在端口上开启EVB功能。

82. 201404150058

·              问题现象:默认zone中在未配置zone default-zone permit时下挂节点可以互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上开启FCoE功能,下挂ENODE1ENODE2属于同一个VSAN

b.   ENDODE1ENODE2均属于默认Zone,但设备上没有配置zone default-zone permit

83. 201404080316

·              问题现象:当下挂为login的节点向设备发送FKA报文时,设备没有回应FIP Clear Virtual Links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

a.   交换机上开启FCoE功能;

b.   下挂未login的节点向交换机发送FKA报文。

84. 201401270147

·              问题现象:扩散功能不能完成。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上配置大量的ZoneZone set并进行扩散。

85. 201403210200

·              问题现象:设备没有区分VRF名称的大小写。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controller address命令配置控制器的IP地址,并指定VRF名称。

86. 201311190312

·              问题现象:堆叠环境中,分别配置广播风暴和组播风暴的抑制比为0,重启设备后该配置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堆叠环境中,在以太网接口视图下通过broadcast-suppressionmulticast-suppression命令分别配置广播风暴和组播风暴的抑制比为0

b.   重启设备。

87. 201404220072

·              问题现象:OpenFlow下发的限速参数与设备显示不一致。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控制器上执行命令指定限速参数burst size

b.   在设备上执行display openflow instance命令查看OpenFlow的配置信息。

88. 201312120164

·              问题现象:用户下线后,display ip source binding可显示用户IP Source Guard绑定表项信息,其中端口号为用户首次上线时连接的端口。

·              问题产生条件:

a.   用户从一个设备的某个端口上线,通过DHCP服务器正常获取IP地址,并在设备上生成一条IP Source Guard绑定表项;

b.   用户异常下线;

c.   用户更换端口,即通过设备的另一个端口重新上线;

d.   用户正常下线。

89. 201311290366

·              问题现象:自动配置获取文件异常时提示获取成功,但实际获取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与本设备连接的另外一台设备上配置dhcp server,启动文件名称设置为一可访问路径,但无合法启动文件;

b.   本设备空配置启动,查看自动配置获取结果。

90. 201312040262

·              问题现象:重启standby设备ipcim表项丢失,三层接口不能学arp

·              问题产生条件:

a.   堆叠环境中,通过某standby设备的三层接口连接DHCP Server

b.   重启该standby设备。

91. 201312170465

·              问题现象:设备作为SCP客户端,向远程SCP服务器上传一个文件名不存在的文件时,显示上传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作为SCP客户端,向远程SCP服务器上传一个文件名不存在的文件。

92. 201312060432

·              问题现象:N1 VLAN映射功能失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两台设备组成IRF设备;

b.   在成员设备A的端口上配置dhcp snooping binding record命令,并配置N1 VLAN映射;

c.   重启成员设备B

93. 201403070417

·              问题现象:comware v5平台的设备可以使用scp命令从comsare v7平台的设备上get文件,但是comware v7平台的设备不能使用scp命令put文件到comware v5平台的设备上。

·              问题产生条件:comware v7平台的设备和comware v5平台的设备对接,使用scp命令putget文件。

94. 201311180452

·           问题现象:ACL资源没有释放。

·           问题产生条件:交换机工作在Transit模式下,节点login后做issu操作,然后节点logout

95. 201312260147

·           问题现象:DHCP client获取IP地址时间过长。

·           问题产生条件:DHCP client发出的request报文中携带的IPDHCP server接收报文的接口IP不在同一网段。

96. 201310220394

·              问题现象:查看到FIP Snooping驱动表项有残留,并且FCoE模式仍然为FCF模式。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F模式的交换机上创建100VFC接口绑定同一个二层聚合接口;

b.   TestCenter模拟100个节点分别通过上述100VFC接口登录;

c.   创建满规格的静态路由,部分静态路由因为超过驱动规格处于inactive状态;

d.   将另外一个VFC接口绑定到该二层聚合接口的某个成员接口;

e.   FCoE模式切换到None

97. 201401060010

·              问题现象:发现port trunk vsan命令配置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a.   VFC接口执行port trunk vsan命令,配置超过10个非连续VSAN

b.   使用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查看该VFC接口下的配置信息。

98. 201403060232

·              问题现象:QoS策略下发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iMC对多个虚拟节点批量下发QoS策略。

99. 201311050393

·              问题现象:display spbm multicast-fib命令行显示信息多余一个字符。

·              问题产生条件:系统任意视图下输入命令行display spbm multicast-fib

100. 201403120396

·              问题现象:查看到硬件Zone仍然为开启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FC Zone

b.   运行脚本,反复执行以下操作使硬件Zone的状态在开启和关闭间不断切换:

增加Zone成员使Zone acl表项变满,触发硬件Zone变为关闭状态,然后再删除增加的Zone成员,使硬件Zone变为开启状态;

c.   当设备资源不足时,执行display zone status命令。

101. 201405190183

·              问题现象:IRF端口状态异常,IRF建立失败。

·              问题出现条件:

a.   使用40G电缆将S5820V2-52QS5820V2-54QS-GE设备与S5820V2-52QFS5820V2-52QF-U设备相连,建立IRF

b.   40G电缆更换为QSFP+模块和光纤。

8.12  E2309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403070232

·              问题现象:

¡  端口设置为MDIX模式时,连接另一台设备的MDIX模式端口,端口可以UP

¡  端口设置为MDI模式时,连接另一台设备的MDIX模式端口,端口不能UP

¡  在端口处于UP状态时使用mdix-mode命令切换模式,不能正常切换。

·              问题产生条件:当使用直通线缆连接电口时,在该端口视图下使用mdix-mode命令配置以太网接口的MDIX/MDI模式。

2. 201402250494

·              问题现象:在出方向下发二层ACL,匹配LSAP报文,实际上对所有报文都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匹配LSAP报文的ACL规则,并在出方向下发。

3. 201403030079

·              问题现象:下发特定qos policy失败时,提示信息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qos policy命令制订特定策略并下发。

8.13  R2308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311270254

·              问题现象:显示该VFC接口的Bandwidth值为0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display interface vfc命令查看VFC接口的相关信息。

2. 201401060125

·              问题现象:小概率发生F模式下的FC接口出现EIsolate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重启设备。

3. 201312240354

·              问题现象:设备上其它FC接口或者以太网接口出现丢包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上进行FC接口/以太网接口类型切换或在以太网接口配置flow-control或者priority-flow-control no-drop dot1p

4. 201401200303

·              问题现象:controller下发GroupMod(MODIFY)后再下发FlowMod(ADD/goto Group),返回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使能openflowcontroller下发GroupMod(MODIFY)后再下发FlowMod(ADD/goto Group)

5. 201401150494

·              问题现象:使用display buffer usage命令查看buffer使用情况,显示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burst-mode enable/undo burst-mode命令后查看buffer使用情况。

6. 201401150404

·              问题现象:设备连接Windows 2003 RADIUS 服务器,进行重认证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  连接连接Windows 2003 RADIUS 服务器。

¡  等待超时重认证。

7. 201312310036

·              问题现象:设备小概率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单机或IRF环境下进行ISSU方式升级,升级重启方式为ISSU reboot

8. 201402070107

·              问题现象:FC设备的下行口收到FLOGI报文后,因为找不到可用上行口而回应了拒绝报文。导致服务器无法login到设备上。

·              问题产生条件:

a.   重启NPV模式的支持FC接口设备;

b.   出现下行口先UP,上行口还没有UP的情况。

9. 201312250142

·              问题现象:VSI聚合接口的状态先变为下线,然后重新上线。

·              问题产生条件:在IRF环境下配置EVB,当VSI聚合接口的状态为上线时,对IRF进行主备倒换。

10. 201312300276

·              问题现象:部分有授权信息的光模块被错误的识别为非授权模块。

·              问题产生条件:向设备中插入已经有合法的授权信息的SFP模块。

11. 201312250010

·              问题现象:VFC接口的MTU值恢复有误。

·              问题产生条件:

a.   将工作在F模式的VFC接口shutdown,并保存配置。

b.   重启设备,将该VFC接口undo shutdown

12. 201401140101

·              问题现象:使用undo ip address dhcp-alloc命令释放ip地址,概率出现无法发送release报文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作为DHCP客户端,获取动态分配的ip地址。

b.   获取地址后,在接口上使用undo ip address dhcp-alloc命令释放ip地址。

13. 201401220208

·              问题现象:配置IPv4 Portal源认证网段时提示信息有误。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portal layer3 source命令配置IPv4 源认证网段为0.0.0.0 255.255.255.0

14. 201401220382

·              问题现象:设备概率出现无法正常上传或下载文件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作为ftp 客户端。

b.   通过get put命令多次下载和上传文件。

15. 201402140288

·              问题现象:工作在NPV模式的交换机概率出现其连接到FCF fabric多条链路上记录的principle switch WWN不同。

·              问题产生条件:

a.   多个FCF交换机组成Fabric网络,下挂工作在NPV模式的交换机。该NPV交换有多条链路连接到这个Fabric网络;

b.   重启Fabic网络的某一台FCF交换机。

16. 201312300294

·              问题现象:设备ftp服务异常关闭。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之间通过ftp反复传递文件。

17. 201312170314

·              问题现象:聚合组的成员端口状态显示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

a.   链路两端设备分别创建二层聚合接口。

b.   链路两端设备配置的聚合成员端口数量都超过该聚合组限定的最大选中端口数。

c.   通过执行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命令显示聚合接口信息。

18. 201401270240

·              问题现象:通过bootrom菜单升级版本,概率出现无法加载版本文件的情况。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Bootrom菜单里进行升级版本操作。

19. 201401150527

·              问题现象:从本设备其它聚合接口迁移过来的VSI接口状态在UP/DOWN之间反复切换,VSI对应的VM一直无法成功上线。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聚合接口上开启EVB功能;

b.   该聚合接口上存在从本设备其它聚合接口迁移过来的VSI

c.   在该聚合接口上关闭EVB功能后再重新开启。

20. 201402170152

·              问题现象:设备未按计划时间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用户视图下执行scheduler reboot atscheduler reboot delay命令。

21. 201312250029

·              问题现象:显示映射了VSANVLAN配置时没有显示该VLAN映射的VSAN编号。

·              问题产生条件:使能了VLANFCoE功能,并将该VLAN映射到相同的VSAN

22. 201401100305

·              问题现象:设备作为OpenFlow Switch无法与运行IXIA ANVL协议一致性测试套的IXIA Controller互通。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作为OpenFlow SwitchIXIA测试设备作为Controller,运行IXIA ANVL协议一致性测试套。

23. 201402140221

·              问题现象:Cisco FCF上提示FCID错误,导致FC存储设备无法正常Login

·              问题产生条件:将工作在NPV模式的设备与Cisco FCF交换机互联,并将该设备的FC接口连接到FC存储设备。

24. 201402170350

·              问题现象:按问题出现条件中的配置流程配置后,系统在PVST模式下支持的VLAN数量比直接配置PVST模式时少。

·              问题出现条件:

a.   全局使能STP

b.   配置了MSTP多实例;

c.   全局关闭STP

d.   切换STP模式为PVST模式;

e.   重新全局使能STP

25. 201402170013

·              问题现象:设备概率出现Console口和Telnet无法响应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TelnetConsole口同时频繁操作设备。

26. 201401200069

·              问题现象:FC节点设备无法成功登录。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通过FC接口连接了多个节点设备,并保存配置。

b.   重启设备。

27. 201312170125

·               问题现象:Broadcom CNA网卡有一定概率login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FC设备与Broadcom CNA网卡对接。

28. 201402080060

·              问题现象:流量匹配MAC-IP表项后直接匹配Table Miss表项上送Controller,而没有匹配设置了metedataExtensibility流表项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MAC-IP流表和Extensibility流表,通过Controller向设备Extensibility流表下发流表项,匹配域包含metedata且值为0x01

29. 201401260259

·              问题现象:设备上出现优先级最高的流表项误匹配,不应该匹配的表项会短暂出现有统计。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OpenFlow Controller向设备下发多条流表项。

30. 201402250152

·              问题现象:服务器流量短暂中断。

·              问题产生条件:

a.   多个节点登录Fabric网络;

b.   配置一个Zone包含这些节点,创建一个Zone set,包含这个Zone,并激活这个Zone set(由于Zone成员较多,使得硬件资源不足,自动切换为硬件Zone关闭状态,此时只有软件Zone继续生效)。

c.   配置另一个规模较小的Zone(即包含少量节点,但保证其占用硬件资源充足),创建另一个Zone set包含这个较小的Zone并激活这个Zone set

31. 201311260144

·              问题现象:iNode认证失败时没有提示失败原因。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全局和端口视图下配置802.1X功能。

b.   使用iNode客户端输入错误密码登录。

32. 201312300323

·              问题现象:跨堆叠PFC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两台设备通过10GE SFP+光口堆叠,AB接口分别在IRF的不同设备上。

b.   流量从A口入,B口出。流量经过的接口都进行相同PFC功能配置。

33. 201401160406

·              问题现象:部分FC接口不能协商到8Gbps

·              问题产生条件:支持FC接口的设备上电或重启后第一次插入8Gbps FC SFP模块。

34. 201312170023

·              问题现象:通过IRF从设备上的聚合组成员端口交互上线报文的VM无法成功上线。

·              问题产生条件:

¡  IRF环境下,在跨设备二层聚合组的接口上开启EVB功能并创建S通道。

¡  IRF从设备的聚合组成员端口上接收到VM上线的交互报文。

35. 201312230472

·              问题现象:IRF主备倒换的原主设备长时间无法正常启动并打印EVB进程启动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环境下,在二层聚合端口上开启EVB功能并创建S通道;

b.   IRF发生主备倒换;

c.   IRF从设备的聚合组成员端口上接收到大量EVB协议和数据报文。

36. 201401160397

·              问题现象:NPV模式的FCoE设备配置为FCF模式时小概率出现FCoE进程异常,同时生成core文件。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两台FCoE设备通过VFC接口进行连接,其中一台设备配置为NPV模式;

b.   NPV模式的设备在连接的VFC接口视图下反复执行shutdown / undo shutdown命令,并配置为FCF模式。

37. 201401240231

·              问题现象:设备上只有一个方向有报文统计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Controller向设备下发双向Extensibility流表项,并打入双向流量。

38. 201402100406

·              问题现象:设备不能显示N:1 VLAN mappingUNINNI端口上学习到的MAC地址。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上配置N:1 VLAN mapping功能。

8.14  R2307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311040225

·              问题现象:对IRF的主设备做软重启操作时,subvlan内和subvlan间的流量都会中断30s左右。

·              问题产生条件:IRF设备配置Super VLAN,对主设备进行软重启操作,主设备上的端口出现流量中断。

2. 201311040104

·              问题现象:Bidir PIM流量在IRF上不能跨Slot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IRF设备配置Bidir PIM,流量入接口和出接口不在同一slot

3. 201311040132

·              问题现象:使能TC-Snooping的设备不停下发删MAC动作,影响MAC地址的更新与老化。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上使用stp tc-snooping命令开启TC Snooping功能。

4. 201311040138

·              问题现象:设备未开启STP功能的情况下,由于STP block导致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先关闭端口的TRILL功能并切换为IRF端口,再将IRF端口切换成普通口并在端口重新使能TRILL

5. 201311060199

·              问题现象:display mac-address命令不支持显示指定nicknameMAC地址表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display mac-address命令。

6. 201311040237

·              问题现象:在有32个选中端口的聚合组中,广播流量只能在前16个选中端口(按照端口编号由小到大排序)上负载分担。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聚合组中加入32个成员端口,且成员端口都处于选中状态,有广播流量通过该聚合组。

7. 201311090008

·              问题现象:ifOutDiscards返回值总是0,不符合规范。

·              问题产生条件:使能SNMP,获取mib节点ifOutDiscards的值。

8. 201311040432

·              问题现象:FC设备ISSU软重启之后,无法建立FSPF路由,对FC接口的配置也提示配置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FC设备进行ISSU软重启操作。

9. 201311040393

·              问题现象:iMC网管系统界面显示该接口拆分信息错乱。

·              问题产生条件:将设备上第一个40GE接口拆分成10GE接口。

10. 201311040144

·              问题现象:之前配置的FC静态路由还存在,且无法删除。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设备上配置FC静态路由;

b.   修改IRF设备中的成员编号(member-id)后重启设备。

11. 201311120044

·              问题现象:配置Zone别名的长度为64字节后,Zone扩散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在FC设备上配置Zone别名的长度为6164字节。

12. 201311290364

·              问题现象:对堆叠口中的成员端口执行特定操作后,导致堆叠口的转发状态为BLOCK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环形堆叠的环境,堆叠口中含有两个以上堆叠物理端口处于UP状态;

b.   对某个堆叠口中的所有成员端口执行shut down操作后,删除该堆叠口undo irf-portX/X,此时成员端口切换为普通口;

c.   恢复原堆叠口的配置,将原成员端口加入该堆叠口

13. 201311220152

·              问题现象:端口的STP状态为BLOCK,所有业务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全局STP未使能;

b.   配置IRF端口irf-portX/X,并使用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命令配置IRF物理端口,物理端口处于shut down状态;

c.   删除该IRF端口undo irf-portX/X

14. 201312060311

·              问题现象: 与堆叠设备连接,建立OSPF邻居,FRR启动的BFD状态会一直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与堆叠设备连接,建立OSPF邻居;

b.   下发命令fast-reroute lfa启动FFR

c.   配置对应的BFD检测。

15. 201311040163

·              问题现象:三层聚合组中的某个成员端口切换成二层以太网接口后加入某VLAN,该VLAN对应的VLAN虚接口与其直连设备互ping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并加入若干成员端口;

b.   使用命令port link-mode bridge将三层聚合组的某个成员端口切换成二层以太网接口,并将该端口加入某个VLAN

16. 201311200449

·              问题现象:配置BFD MAD时,BFD MAD功能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在堆叠环境中的某个虚接口下配置BFD MAD检测。

17. 201311140447

·              问题现象:无法下载文件到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TFTPD32tftp server,设备作为tftp client

b.   在设备上使用tftp x.x.x.x get xxx.xxx命令下载文件到设备。

18. 201310210384

·              问题现象:IRF设备ISSU软重启前后拓扑无变化,但软重启后30s左右有端口上报检测到STP拓扑变化,MAC地址被刷新。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IRF设备,然后进行ISSU软重启;

b.   软重启前后保持拓扑不变化。

19. 201310220122

·              问题现象:堆叠设备主备倒换后,设备打印ARP限速下发失败的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  在堆叠环境中配置ARP限速

¡  重启主设备进行主备倒换

20. 201312010016

·              问题现象:设备空配置启动并执行配置回滚之后,所有OpenFlow实例处于deactive状态,需要逐个手工激活或者重启设备激活。

·              问题产生条件:

¡  配置OpenFlow的实例,保存配置;

¡  设备空配置启动之后,执行配置回滚。

21. 201311280415

·              问题现象: formatfixdisk不可用,不能格式化或者修复flash

·              问题产生条件:命令行下执行格式化flash命令format slot3#flash:  或修复flash命令fixdisk slot3#flash: 

22. 201311040427

·              问题现象:PE之间的PW多次切换后,各PEPW表项概率出现不一致,导致流量无法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两个PE之间同时建立本地和远端ldp peer,且PW在本地和远端peer之间多次切换。

23. 201311190528

·              问题现象:对主机VFE授权后,与S1010V虚拟交换机之间的VSI协商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与S1010V虚拟交换机配合使用时,在主机VFE未授权的状态下迁移虚拟机网络。

24. 201312170146

·              问题现象:接口从以太网接口切换成FC接口后,FC接口允许通过的最大帧长度由10000变成了16356

·              问题产生条件:接口由以太网接口切换为FC接口。

25. 201312060429

·              问题现象:超出最大选中端口数量的成员端口加入聚合接口后,端口状态是非选中,但实际仍处于转发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超规格配置聚合接口,即配置的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数量大于设备所支持的最大选中端口数。

26. 201311040129

·              问题现象:ISSU软重启执行issu run switchover之后,设备接口上插入/拔出网线,接口依然UP并且指示灯不断闪烁。

·              问题产生条件:

a.   进行ISSU软重启操作。

b.   拔插端口线

27. 201312030470

·              问题现象:堆叠环境下重启备板,启动过程中对端堆叠口收不到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两台设备堆叠;

b.   重启备板后,堆叠口状态为UP

28. 201312110432

·              问题现象:两端FC接口无法协商成功,FC接口不能UP

·              问题产生条件:

a.   FC接口插入8G/16G光模块;

b.   一端配置强制非8G速率(如2G/4G),另外一端配置auto模式。

29. 201312110442

·              问题现象:在FC接口上先后执行speed命令与undo speed命令,FC设备提示配置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FC设备和5820系列设备堆叠,进行ISSU软重启。

30. 201311040443

·              问题现象:使用display interface命令显示FC接口的速率仍然为自协商速率。

·              问题产生条件:在FC接口上配置强制速率。

31. 201311140161

·              问题现象:BFD会话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bfd min-transmit-intervalbfd min-receive-interval均为250ms,配置bfd detect-multiplier3,或者配置更短的检测时间;

b.   TTL=1IP攻击报文或者其他攻击报文冲击CPU

32. 201311040504

·              问题现象:未及时发送配置变化的trap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上保存配置文件。

33. 201311040423

·              问题现象:PW流量部分转发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修改VPLS PW公网的虚接口的IP地址。

34. 201311040308

·              问题现象:STP状态错误导致环路。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设备上使能STP,且配置有跨成员设备聚合;

b.   IRF设备整机重启。

35. 201311040137

·              问题现象:python命令没有执行完,RTM策略就退出了。 

·              问题产生条件:python脚本中有多个重定向符号“>>”,在RTM Action中执行python脚本。

36. 201311040128

·              问题现象:SPBM进程异常退出。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能SPBM

b.   使用下列命令配置STP

stp region-configuration

region-name spbm

instance 4092 vlan 1001 to 2023

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c.   不停配置/取消配置instance 4092VLAN的映射关系

37. 201311040155

·              问题现象:TRILL Access alone端口依然处理LSP,导致无效树根被选为组播分发树根,TRILL广播流量转发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将TRILL Hybrid端口切换为TRILL Access alone端口。

38. 201311040164

·              问题现象:设备重启后,配置的Nickname不生效,而是随机生成1Nickname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RBNickname并保存配置;

b.   全局关闭TRILL,不保存配置整机重启。

39. 201311060490

·              问题现象:当设备有Fast Filter Processor (FFP)以及STP non-forwarding state丢包时,通过display packet-drop summary或者display packet-drop interface命令查看到丢包统计始终为0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中存在FFP或者STP block引起的丢包。

40. 201311280471

·              问题现象:通过display buffer queue命令查看队列的配置信息,显示结果和实际配置不符。

·              问题产生条件:

a.   通过buffer egress cell queue命令配置某个队列最多可以使用的固定区域或者共享区域的比例。

b.   使用buffer apply命令应用对数据缓冲区所做的配置。

41. 201311260519

·              问题现象:直连路由子接口执行持续PING操作,主备倒换后与堆叠设备直连的路由子接口PING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两台设备堆叠通过路由子接口与对端设备连接,对端设备对堆叠的路由子接口执行持续PING操作。

b.   堆叠设备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42. 201312060432

·              问题现象:N1 vlan mapping下行流量VLAN Tag替换失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设备上配置N1 vlan mapping配置,下行流量应该在入端口根据dhcp snooping表项将VLAN Tag替换回原始VLAN

b.   重启一台非流量入端口所在的成员设备,然后把原入端口shutdown,让流量从重启的成员设备进入。

43.  201312010009

·              问题现象:开启ICMP重定向报文发送功能后,再关闭该功能,会引起BGP/OSPF邻居震荡一次。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ip redirects enable命令开启ICMP重定向报文发送功能;

b.   使用undo ip redirects enable命令关闭ICMP重定向报文发送功能。

44. 201311040117

·              问题现象:一定操作后EVB功能不可用

·              问题产生条件:

a.   堆叠系统上配置大量EVB VSI接口。

b.   保存配置后进行手动整机重启;

45. 201311190051

·              问题现象:在开启了EVB功能的链路聚合接口上执行关闭/开启的动作后,交换机发送报文的序列号与关闭前一致,导致该端口下连接的虚拟机不能上线。

·              问题产生条件:

a.   虚拟机处于保活状态,在交换机侧对应的聚合端口上shutdown端口;

b.   undo shutdown聚合端口,当探测到端口up后,服务器侧发起上线请求。

46. 201311040118

·              问题现象:不输入锁定密码,lock命令仍可以执行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lock命令,提示”Please input password<1 to 16> to lock current line:”后不设置锁定密码直接回车。

47. 201311040093/201312040162

·              问题现象:将端口加入或离开聚合组时,端口所在设备异常重启;如果执行该操作时持续打CDCP报文和VSI报文,则堆叠standby设备反复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堆叠设备的聚合口上有大量EVB的配置;

b.   向聚合组中加入端口或从聚合组中删除端口。

48. 201311040101

·              问题现象:存在大量peer的堆叠环境中,进行主备倒换,L2VPN进程异常退出。

·              问题产生条件:

a.   堆叠环境下存在大量peer

b.   堆叠发生主备倒换

49. 201311040139

·              问题现象:nexthop方式的CCC连接,路由出端口变化,L2VPN下发LSM更新LSP,造成MPLS表项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L2VPNnexthop方式的CCC连接;

b.   CCC连接路由出端口变化。

50. 201312030399

·              问题现象:设备宕机。

·              问题产生条件:将40GE端口拆分出的410GE接口配置成IRF物理端口。

51. 201311040141

·              问题现象:VRRP备份组状态的详细信息出现循环显示。

·              问题产生条件:

a.   同一个VLAN接口下配置大于7个的VRRPv2版本或VRRPv3版本的VRRP备份组;

b.   通过display vrrpdisplay vrrp ipv6命令查看VRRP备份组状态的详细信息。

52. 201311090080

·              问题现象:FC接口支持的所有速率和当前的运行速率显示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用display fcs port命令查看FC接口速率信息。

53. 201311040166

·              问题现象:TRILL组网环境中,非AVF端口错误的转发了IGMP协议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

a.   组建TRILL网络,并通过L2 Switch形成AVF口;

b.   TRILL网络中转发IGMP协议报文。

54. 201311040121

·              问题现象:堆叠系统中display versiondisplay deviceCPLD版本显示不一致

·              问题产生条件:

a.   堆叠系统使用ISSU软重启从设备;

b.   执行issu run switchover命令进行主备切换

c.   通过ISSU软重启原主设备。

55. 201312060353

·              问题现象:软重启升级版本到ESS 2306版本后openflow修改报文目的MAC的流表失效。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配置OpenFlow,使用Controller修改流表中报文的目的MAC,使用ISSU特性升级软件版本到ESS 2306

56. 201312030396

·              问题现象:执行ISSU软重启升级操作过程中IP流量和FCoE流量有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使能FCoE应用,流量持续的情况下使用ISSU软重启功能升级软件版本到R2307

57. 201311210395

·              问题现象:在VFC接口视图下,多次使用display interface vfc命令,则可能显示MTU值不断减小。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与ENode连接,ENode反复上下线。

58. 201311260189

·              问题现象:端口无法加入静态VLAN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全局和端口开启MVRP功能,端口学习到动态VLAN

b.   使用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命令使端口退出此动态VLAN

c.   创建相同的静态VLAN,并使用port trunk permit vlan命令将端口重新加入此VLAN

59. 201312060371

·              问题现象:IRF环境中,CPU使用率较高时概率出现DLDP协议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两台IRF设备通过二层聚合组连接且聚合成员端口均配置DLDP功能。

60. 201311180003

·              问题现象:SSH用户登录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ACS服务器,login-service选择telnet

61. 201311040317

·              问题现象:已接入且状态为阻塞的用户下线后使用display local-user命令查看本地用户的信息,当前接入用户数量没有减少;此用户再次接入时提示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access-limit命令设置使用当前本地用户名接入设备的最大用户数,并使接入用户达到最大;在本地用户视图下使用state block命令设置用户的状态为阻塞。

62. 201311040112

·              问题现象:IRF环境中重启成员设备,概率出现出接口为tunnel接口的路由失效。

·              问题产生条件:重启IRF中的一台成员设备。

63. 201311060287

·              问题现象:删除VSAN后有内存泄露。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vsan命令创建一个VSAN,且该VSAN没有映射到VLAN

b.   配置zone default-zone permit命令后删除该VSAN

c.   反复进行上述操作。

64. 201311120050

·              问题现象:FCoE设备接收VLAN请求报文后,FCoE进程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a.   VLANVSAN没有建立映射关系;

b.   ENode设备发送带有NAME_IDVLAN请求报文。

65. 201311140071

·              问题现象:FSPFFCLINK进程重启,与FCRM进程平滑后,在存在FC路由表项的情况下,使用display fc fib命令查看,FC FIB表项信息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路由进程正常启动后,FSPFFCLINK进程发生重启。

66. 201311140070

·              问题现象:设备有内存泄露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NPV模式下创建VFC接口再删除。

67. 201312250142

·              问题现象:从设备S通道聚合接口上的VSI自动下线后重新登录上线。

·              问题产生条件:在IRF的从设备上建立S通道聚合接口,重启主设备进行主备倒换。

68. 201311140085

·              问题现象:在主备倒换过程中概率出现下发路由顺序错误,导致FCoE流量存在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IRF设备上存在不等价静态路由,执行主备倒换。

69. 201311190518

·              问题现象:域内设备残留链路状态改变以前的3LSA

·              问题产生条件:

a.   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服务器存在于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NSSA区域中,NSSA区域有一个共同的ABR

b.   NSSA区域外设备途经ABR到服务器形成等价路由;

c.   ABR向骨干区域通告3LSA

d.   在一次路由计算延迟内,所有的服务器同时不可达。

70. 201311040158

·              问题现象: 通过三层聚合口直连的设备互ping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上创建三层聚合组,在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上绑定VPN,但是该聚合接口上没有绑定VPN

71. 201401090199

·              问题现象:VLAN X收到的目的地址为VLAN Y的三层接口MAC地址的报文被丢弃。

·              问题条件:从VLAN X的端口收到一个目的MAC地址和VLAN Y的三层接口MAC地址一样的报文。

8.15  E2306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201308100174

·              问题现象:使用mib对节点进行设置时,提示操作成功但是设置值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              使用set选项修改hh3cRdPrimUdpPorthh3cRdSecAccUdpPorthh3cRdPrimAccStatehh3cRdSecAccStatehh3cRdPrimAccUdpPort节点。

2. 201308100171

·              问题现象:使用mibhh3cRdAccInfoTablehh3cRdAccRowStatus节点设置1-6不同值时,出现下列现象:

¡  设置notInService(2)notReady(3)createAndWait(5)时,提示设置失败

¡  设置createAndGo(4)后,再次walk查看,设置值不生效

¡  设置destroy(6)后,节点消失。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mib设置hh3cRdAccRowStatus节点。

3. 201307090235

·              问题现象:link-delay命令不生效。

¡  情况一:配置link-delay mode up命令后,系统会立即上报CPU该端口状态,不会延迟。

¡  情况二:端口由UP状态变为DOWN时,对应LED灯未延迟熄灭。

·              问题产生条件:有两种情况:

¡  情况一:端口首次由DOWN状态变为UP状态。

¡  情况二:千兆以太网接口视图下配置link-delay mode down命令。

4. 201308120061

·              问题现象:IRF重启过程中从设备启动速度慢。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中开启openflow功能,并使用classification vlan命令配置大量实例vlan

b.   重启IRF

5. 201308200391

·              问题现象:配置IPv6高级ACL匹配逐跳扩展报文头,对应规则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rule deny ipv6 counting hop-by-hop,并在端口入方向下发此条ACL。在端口视图下,使用display this命令显示规则下发成功

b.   端口打入携带逐跳扩展报文头的IPv6报文,使用display packet-filter statistics命令显示报文全部deny,但报文仍然能够转发。

6. 201308070239

·              问题现象:在IRF上配置聚合0丢包后,重启从设备,从聚合组转发的流量有丢包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

a.   IRF上配置跨板二层聚合组,使用link-aggregation lacp traffic-redirect-notification enable命令使能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

b.   持续打入二层流量,使其通过聚合组转发;

c.   重启包含聚合成员端口的从设备。

7. 201307160194

·              问题现象:在local-user下绑定接口,当DOT1x用户接入接口不匹配绑定接口时,Debug信息错误,无法提示802.1X用户接入接口不匹配绑定接口。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debugging local-server all命令使能debug信息打印

b.   本地用户视图下,使用bind-attribute location interface命令指定用户绑定接口

c.   802.1X用户进行本地认证,认证端口非绑定端口。

8. 201308190396

·              问题现象:单机重启后,与VPN实例关联的三层聚合接口无法建立OSPF邻居。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三层聚合口视图下,使用ip binding vpn-instance命令配置当前接口与指定的VPN实例关联并使ospf process-id area area-id命令在该接口上使能OSPF

b.   重启设备,使用display ospf peer命令查看OSPF邻居信息。

9. 201308130522

·              问题现象:issu软重启之后,发生FCoE占用低优先级ACL资源的错误情况,如果此优先级可用的ACL资源不足,可能导致正常占用此优先级的系统ACL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fcoe-mode命令配置交换机的FCoE模式为FCF模式

b.   进行issu软重启操作。

10. 201308060277

·              问题现象:QoS队列重标记结果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在流行为视图下,使用remark local-precedence命令重标记报文的本地优先级。

11. 201308220469

·              问题现象:配置完成后,设备提示未配置成功,但端口状态显示为UP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两端为万兆的SFP+接口插入千兆光模块及光纤实现互连,拔掉单根光纤;

b.   在该端口视图下执行port up-mode命令。

12. 201308280104

·              问题现象:TRILL环境中,使能GR的设备在ISSU过程中有丢包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对TRILL环境中的RB设备进行ISSU软重启操作。

13. 201308230201

·              问题现象:mibentPhysicalVendorType节点显示电源信息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插入双电源,PWR2槽位电源不上电。

14. 201308210438

·              问题现象:当使用ipv6策略路由指定的下一跳路由在等价路由与非等价路由之间切换时,导致策略路由中配置的ACL中的一条规则失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配置IPv6策略节点ipv6 policy-based-route及此节点匹配的ACL规则,并在接口上应用策略

b.   指定2个下一跳路由,使其形成等价路由;

c.   下一条路由在等价路由与非等价路由之间切换,如一条等价路由的物理端口down或是整机重启。

15. 201310110287

·              问题现象:FCoE节点设备因为FKA报文被误判断而而丢弃报文,导致连接断开。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上开启FCoE功能并连接节点设备,节点设备接收到FKA报文。

16. 201308090191

·              问题现象:Master恢复后不能正常承担负载分担功能。

·              问题产生条件:VRRPE备份组中Master的失效时长在重定向定时器与timeout生存定时器之间时,恢复Master的功能。

17. 201308280038

·              问题现象:ISSU兼容版本升级后,NQAUDP-echoTCP类探测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上使能NQAUDP-echoTCP类探测功能,然后进行ISSU兼容版本升级。

18. 201309290136

·              问题现象:设备上使用.cfg文件进行配置恢复后,发现NQARMONIP,端口,串口等相关配置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将设备上保存的.mdb文件删除,然后重启设备,采用设备上的.cfg文件进行配置恢复。

19. 201308230292

·              问题现象:设备上报FC路由资源不足并低概率出现设备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开启FCoE功能,并在设备上超规格登录VN接口。

20. 201309120360

·              问题现象:设备上部分组播组的IGMP Snooping转发表项异常老化。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上使能igmp-snooping,并创建超过2000个组播组的IGMP Snooping转发表项,所有组播组接收者持续发送report报文。

21. 201309120357

·              问题现象:设备ISSU兼容软重启升级过程中,组播流量转发有中断或丢包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

a.   设备上使能igmp-snooping,成功创建了组播组的IGMP Snooping转发表项并转发流量;

b.   进行ISSU升级。

22. 201309120268

·              问题现象:ISSU兼容软重启升级过程中和完成后,端口配置的igmp-snooping group-limit命令失效,端口上可接入的组播组数量为系统最大值。

·              问题产生条件:在端口上使用igmp-snooping group-limit命令配置了端口加入的组播组最大数量,然后进行ISSU升级。

23. 201307290204

·              问题现象:IRF启动过程中输出S通道接口无法加入缺省VLAN的提示信息,例如"%Jan 12 08:15:20:764 2011 5820-52QF-irf VLAN/4/VLAN_FAILED: -Slot=1; Failed to add interface S-Channel3/0/29:5 to the default VLAN"

·              问题产生条件:在存在EVB配置的情况下启动irf设备。

24. 201308150202

·              问题现象:TRILL组网中端口VLAN配置变化引起TRILL组播转发表的表项信息重计算,从而导致流量切换。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undo]port trunk permit vlan命令在端口上配置允许组网中不相关的VLAN通过或取消允许组网中不相关的VLAN通过。

25. 201309120362

·              问题现象:特定情况下下发ACL引发内存告警,导致系统运行异常。异常现象包括设备重启、BGP协议中断、多个服务终止、聚合链路中断等。

·              问题产生条件:

a.   ACL中配置大量规则,规则中使用gtltneqrange参数的方式同时匹配destination-portsource-port。例如:rule deny udp destination-port gt 10000 source-port lt 20000

b.   在端口出方向下发。

26. 201308100034

·              问题现象:端口退出业务环回组后不能UP

·              问题产生条件:在端口视图下执行port service-loopback group命令将端口加入指定的业务环回组,再执行undo port service-loopback group命令将该端口从业务环回组中删除。

27. 201309170240 

·              问题现象:FCF交换机发送给特定节点设备的FIP Clear Virtual Link报文在Transit交换机上被广播发送。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设备工作在Transit模式,连接FCF交换机和节点设备,连接在Transit交换机上的节点设备发生故障后不能与FCF交换机保持正常通信。

28. 201309120347

·              问题现象:设备启动过程中将收到的FLOGI注册报文丢弃。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设备工作在FCF模式,连接节点设备,将设备重启。

29. 201309270230

·              问题现象:交换机将磁带设备发送的RLSRPS报文丢弃处理。

·              问题产生条件:FCoE应用中,使用磁带设备连接交换机。

30. 201309180419

·              问题现象:在聚合组的非选中端口上不能正常发送LLDP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使能LLDP协议,配置端口聚合功能,聚合组中有端口处于非选中状态。

31. 201309110407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archive configuration相关的配置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

a.   使用archive configuration location命令设置备份配置文件的保存路径和文件名,且路径中带有空格;

b.   将此配置保存到配置文件a.cfg中,执行下面两种操作会出现问题:

¡  改变当前设备配置,使用configuration replace file a.cfg命令执行配置回滚到已保存的配置;

¡  a.cfg上传到tftp server,重启设备,使用通过服务器自动获得配置的功能。

32. 201307190288

·              问题现象:执行部分NQA相关的显示命令无结果。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配置NQA功能,执行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nqa-icmp-echo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nqa-dhcp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nqa-dns

33. 201310100130

·              问题现象:磁盘空间不足时,执行dhcp snooping binding database update now命令保存当前的DHCP Snooping表项不成功,但是没有提示。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使能dhcp snooping功能,在磁盘空间将用尽的情况下执行dhcp snooping binding database update now命令。

34. 201307120227

·              问题现象:显示接口上插入的可插拔接口模块的主要特征参数,概率出现"Vendor Name"字段显示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display transceiver interface命令显示接口上插入的可插拔接口模块的主要特征参数。

35. 201310120237

·              问题现象:通过端口的实际流量未超过使用storm-constrain命令配置的流量上限,端口也会因为配置了storm-constrain control { block | shutdown }命令而处于阻塞状态(block)或被关闭(shutdown)。

·              问题产生条件:

a.   在端口视图下通过storm-constrain命令开启端口流量阈值控制功能,并设置上限阈值与下限阈值

b.   在端口视图下通过storm-constrain control命令设置端口未知单播、组播或者广播流量超过上限阈值时采取的控制方式。

36. 201307120269

·              问题现象:NPV交换机的下行口连接的节点设备不停发送FLOGI报文进行注册,无法注册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FCoE组网环境下,NPV交换机的上行口反复UP/DOWN

37. 201308200420

·              问题现象:环形组网在IRF设备进行主备倒换后产生广播风暴。

·              问题产生条件:环形组网中设备均开启了Smart Link功能,其中的IRF设备进行主备倒换。

38. 201308190304

·              问题现象:ISSU软重启后,三层聚合接口mac丢失,直连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进行ISSU软重启操作。

39. 201308230412

·              问题现象:使用MQC方式在出方向下发ipv6规则,下发失败时的提示信息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出方向匹配acl规则为ipv6 hop-by-hopipv6 fragmentipv6 routingipv6 destination

40. 201307160219

·              问题现象:使用字符串方式和二进制方式进行配置恢复,设备router id不同。

·              问题产生条件:

a.   同时存在环回接口和vlan接口,且两个接口都配置ip情况下,保存配置;

b.   分别指定.cfg文件作为启动配置文件和.mdb文件作为启动文件,启动后查看router id不一致。

41. 201308200529

·              问题现象:schedule功能不可用。

·              问题产生条件:在scheduler job视图下配置schedule定时任务,设备打印异常信息。

42. 201310120172

·              问题现象:Transit交换机连接的服务器无法重新login

·              问题产生条件:Transit交换机连接服务器的端口出现DOWN/UP

43. 201309290023

·              问题现象:在IRF上使能ip https,概率出现使能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IRF从设备的串口设置ip https enable

44. 201307160209

·              问题现象:shutdown三层以太网接口后再undo shutdown,该接口所关联VPN实例内的部分静态ARP表项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

a.   三层以太网接口视图下,使用ip binding vpn-instance命令配置当前接口与指定的VPN实例关联

b.   系统视图下,使用arp static命令添加静态ARP表项并指定其所属实例为上述三层以太网接口关联的VPN实例;

c.   对上述三层以太网接口依次执行shutdownundo shutdown操作

45. 201308140175

·              问题现象:TRILL组播流量转发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使能TRILL协议,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46. 201310110143

·              问题现象:IRF设备进行主备倒换后,导致MAC地址变化,Transit交换机仍然长时间保存着过期的FCF交换机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Transit交换机与工作在FCF模式下的IRF设备连接,IRF设备进行主备倒换。

47. 201308280360

·              问题现象:在该接口视图下通过display this命令查看,配置未下发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40GE接口一分四拆分后,在10GE拆分接口视图下配置强制速率或双工。

48. 201308200068

·              问题现象:每个40GE接口都提示用户进行拆分操作确认。

·              问题产生条件:

·              a.通过interface range命令进入端口批量配置视图;

·              b.using tengige命令对绑定接口中的40GE接口进行端口拆分。

49. 201308230249

·              问题现象:设备概率出现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反复加载/卸载补丁。

50. 201307270028

·              问题现象:执行loopback { external | internal }命令,该命令不是直接执行,而是作为配置下发。

·              问题产生条件:以太网接口通过port link-mode命令切换成三层接口模式后,执行loopback { external | internal }命令。

51. 201307110304

·              问题现象:PBR的主下一跳失效后,路径没有切换到备下一跳。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PBR,每个策略节点配置两个下一跳并使策略节点的主下一跳失效。

8.16  E2305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SV7D007532

·              问题现象:SpeedDuplex域显示结果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使能LLDP,并执行display lldp local-information命令获取邻居的信息。

2. LSV7D004742

·              问题现象:有流量持续的情况下重启FC网络中的一台FCF交换机会导致该FCF交换机不能再发现与其连接的节点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有流量持续的情况下重启FC网络中的一台FCF交换机。

8.17  F2210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SV7D008576

·              问题现象:安全日志管理员可以通过FTP修改配置文件,从而可获得最高级别系统管理员的权限。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authorization-attribute user-role security-audit命令创建安全日志管理员用户,通过sftp方式登录设备。

2. LSV7D008455

·              问题现象:执行mad enable命令后输入domain ID时,domain ID后面带有空格不能执行。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mad enable命令,根据提示输入domain ID并带空格。

3. LSV7D007747

·              问题现象:告警日志打印太快,导致无法操作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同时满足下面条件出现问题。

¡  系统安全日志使用率超过用info-center security-logfile alarm-threshold配置的门限值;

¡  使用日志安全管理员身份登录设备。

4. LSV7D007746

·              问题现象:普通权限用户可以删除日志文件。

·              问题产生条件:普通权限用户使用delete /unreserved命令删除日志文件。

5. LSV7D007672

·              问题现象:用户密码正确但是没有授权SSH服务时,提示“Failed password for log from x.x.x.x port x ssh”。

·              问题产生条件:未授权SSH服务的用户使用正确的密码以SSH方式登录设备。

6. LSV7D007670

·              问题现象:使用scp命令传输文件名长度为255字符的文件,不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文件无法传输。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作为SCP客户端与远程SCP服务器建立连接,使用scp命令传输文件名长度为255字符的文件。

7. LSV7D008447

·              问题现象:单机进行ISSU兼容版本之间升级,在已经使能了GR的情况下,TRILL相关流量仍然会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上使能TRILLTRILL GR功能,并通过ISSU升级到一个兼容版本。

8. LSV7D007995

·              问题现象:使用sysname命令下发长度为30字符的系统名称,系统名称无法修改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下使用sysname命令修改系统名称,修改后的系统名称为30个字符。

9. LSV7D007991

·              问题现象:SCP传输文件链路断掉后,SCP客户端的文件传输无法中断。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作为SCP客户端与远程SCP服务器建立连接,并进行文件传输。

¡  断开SCP连接。

10. LSV7D007911

·              问题现象:使用display security-logfile summary查看安全日志,Current usage字段显示比例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安全日志文件大小超过256字节。

11. LSV7D006937

·              问题现象:40G端口一分四后的个别10G端口概率出现DOWN/UP状态切换。

·              问题产生条件:采用40GE接口一分四专用线缆堆叠。

12. LSV7D004963

·              问题现象:小概率出现收到的报文部分内容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收到大于3K bytes的报文上CPU

13. LSV7D008558

·              问题现象:查看设备记录的异常栈信息,发现栈信息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曾因为watchdog超时而重启。

14. LSV7D007713

·              问题现象:使能OSPFv3 BFD功能之后,OSPFv3邻居状态Full之后立刻变成Exstart,状态反复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在OSPFv3DD报文交互过程中,设备收到请求Ref19LSA

15. LSV7D007548

·              问题现象:设备错误的打印了资源不足的提示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在一条ACL中,在支持的rule前面插入一条设备不支持的rule

16. 201306250401

·              问题现象:三层虚接口不能转发三层流量。

·              问题产生条件:在三层虚接口使能再去使能BFD MAD检测功能。

17. 201306280264

·              问题现象:tunnel接口配置service slot,执行主备倒换后,OSPF邻居无法建立。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tunnel接口的service slotmasterslot id,然后执行主备倒换。

18. 201307190300

·              问题现象:display qos queue-statistics interface outbound命令对优先级为012的报文出方向统计信息显示到错误的队列。

·              问题产生条件:在S5820V2-54QS-GE设备上,采用默认的dot1p-lp映射关系,有优先级为012的报文经过设备,执行display qos queue-statistics interface outbound命令显示端口队列出方向的统计信息。

19. 201307040271

·              问题现象:接口的ifSpeedifPhysAddressiMC显示为0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iMC查看开启了EVB功能接口的ifSpeedifPhysAddress

20. 201307040307

·              问题现象:无法使用iMCDOWN掉的S-channel接口恢复为UP状态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iMCS-Channel接口执行shutdown操作。

21. LSV7D004590

·              问题现象:交换机和服务器网卡对接时,pause协商能力有问题,导致网卡无法发出pause帧,服务器存在大量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交换机和服务器网卡对接,和服务器相连的交换机端口配置flow-control,在服务器网卡流量拥塞的情况下,网卡无pause帧发送。

22. 201307080183

·              问题现象:多次使用display memory查看内存使用情况,发现设备内存利用率不断上升。

·              问题产生条件:同时满足

¡  设备上没有全局配置ntp-service enable

¡  使用ntp-service unicast-peer命令用来为设备指定被动对等体。

23. 201306260347

·              问题现象:VLAN虚接口A对于目的IP地址为子网广播的IP报文不能进行子网广播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上使udp helper功能

¡  VLAN虚接口A下配置ip forward-broadcast,并同时配置udp-helper server x.x.x.x,该IP地址为该VLAN虚接口A的子网广播地址

¡  VLAN虚接口B下配置ip forward-broadcast,并同时配置udp-helper server x.x.x.x,该IP地址为该VLAN虚接口A的子网广播地址

¡  VLAN虚接口B下以虚接口A的子网广播地址为目的IP地址发送报文。

24. 201306190356

·              问题现象:SCP客户端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而不能超时退出。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作为SC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传输过程中将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链路断掉。

25. 201306270300

·              问题现象:管理网口或VLAN虚接口的ip address dhcp-alloc配置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通过dhcp auto config流程获取配置文件。

¡  获取的配置文件中,管理网口或VLAN虚接口下配置了ip address dhcp-alloc

26. 201304260249

·              问题现象:设备小概率出现异常重启,执行display version命令显示信息中“Last reboot reason”字段为“Exception reboot”。

·              问题产生条件:有路由震荡事件。

27. 201306250361\lsv7d004759

·              问题现象:FCoE特定应用流量有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在流量持续的情况下,执行如下某个操作。

¡  使用激活命令zoneset activate将一个Zone set激活成Active Zone set

¡  使用扩散命令zoneset distribute,直接将本设备上的Active Zone set以及Zone数据库向全网同步。

¡  FC网络中的堆叠组中加入新设备。

28. 201307060098\LSV7D009283

·              问题现象:

¡  ACL在入方向下发成功,却提示“Failed to apply or refresh IPv6 ACL 3000 rule 0 to the inbound direction of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10/0/2. The ACL is not supported

¡  执行display packet-filter intterface 命令可以显示入方向ACL,无出方向配置;

¡  执行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interface命令查看端口配置,显示有出方向ACL配置,无入方向配置。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packet-filter命令将ACL应用到端口的出入方向,动态向ACL中添加出方向不支持的rulerule 0 permit ipv6 flow-label”,保存配置后重启设备。

29. 201306080347\LSV7D007273

·              问题现象:在端口出方向上下发非IPv6-AH类型的rule,提示信息为“IPv6-AH in the IPv6 ACL is not supported”。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ipv6 hop-by-hop/ipv6 fragment/ipv6 routing/ipv6 destination这四种类型的ruleACL并下发到端口出方向。

30. 201307020293\LSV7D008891

·              问题现象:内存使用达到告警门限后显示多余信息“Non-standard uts for running kernel:release (none)=0.0.0 gives version code 0

·              问题产生条件:内存使用率过高达到配置的告警门限。

31. 201307010357\LSV7D008873

·              问题现象:内存使用率达到告警门限后在iMCWeb页面上查看不到trap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iMCWeb工具登录设备,内存使用率过高达到配置的告警门限。

32. TB201306270331\LSV7D009831

·              问题现象:全局密码管理功能去使能再使能后,密码安全策略对SCPSFTP用户不生效,用户可以用不符合密码安全策略规则的密码登录。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undo password-control enable命令关闭全局密码管理功能,为SCPSFTP用户创建不符合密码安全策略的密码,再重新使能全局密码管理功能。

33. LSV7D008656

·              问题现象:RADIUS认证切换到备份服务器后用户首次认证不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RADIUS认证采用主备服务器组网,主服务器链路断掉。

34. 201306260302\LSV7D008475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后普通用户可以操作安全管理员文件seclog.log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第三方SSH客户端登录设备,修改seclog.log文件的权限为所有用户可以访问。

35. 201306200313\LSV7D008011

·              问题现象:不同用户角色的SSH用户登录后,提示信息中关于level的提示都是15

·              问题产生条件:创建不同用户角色的SSH用户登录设备。

36. LSV7D008453

·              问题现象:用户和设备的连接超时后不会断开。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配置的idle-timeout不为0,执行display命令显示任意信息,一屏不能完全显示出现"----more----"提示继续显示时不再敲键盘显示其余内容。

37. LSV7D007995

·              问题现象:使用sysanme命令配置设备名称,配置不生效并且无错误提示。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设备名称为系统提示最大长度后再添加一个空格。

38. TCD003254

·              问题现象:TRILL组网应用,S5820V2/5830V2设备和H3C S12500设备对接流量不能正常转发。

·              问题产生条件:S5820V2/5830V2设备和H3C S12500设备对接,H3C S12500设备配置LSP最大长度。

39. LSV7D008022

·              问题现象:MIB节点 hh3cNTPSysState未同步变更。

·              问题产生条件:NTP同步状态发生变化

40. LSV7D009091

·              问题现象:设备打印logout

·              问题产生条件:输入错误的帐号,设备会打印failed in authentication。此时输入quit命令

41. 201305090446

·              问题现象: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40G端口小概率出现不能接收报文的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无。

42. 201307060076

·              问题现象:在IRF环境下将特定优先级的报文重定向上CPUIRF分裂。

·              问题产生条件:IRF环境下,在设备上下发动作为重定向报文到CPUQoS策略,再打入匹配此策略的并且优先级为67的报文。

43. 201306170310

·              问题现象:SSH用户登录任何原因的失败都提示Failed password for log

·              问题产生条件:SSH用户登录失败并采用默认的password认证方式。

44. 201306270325

·              问题现象:保持模块插入状态,端口概率出现自动up/down现象。

·              问题产生条件:无。

45. 201307010326

·              问题现象:display debugging ssh ?命令显示的SSH帮助信息中server字段的解释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display debugging ssh ?命令显示SSH命令相关的帮助信息。

46. 201307030386

·              问题现象:在批量接口视图下重复配置VRRP相关命令,下发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interface range命令将多个VLAN虚接口加入批量接口,在该批量接口视图下重复配置VRRP相关命令

47. 201307010310

·              问题现象:执行lock命令时不输入密码可以下发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lock命令,提示PasswordAgain时直接输入回车。

48. 201306260348

·              问题现象:特定配置下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后ftp访问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authorization-attribute work-directory命令设置ftp用户访问从设备的flash,然后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49. 201306240342

·              问题现象:开启日志文件写满保护功能的命令info-center logfile overwrite-protection会被错误下发。

·              问题产生条件:在控制台执行info-center logfile overwrite-protection命令,系统提示"[Y/N]"时,输入N并回车。

50. 201306200324

·              问题现象:设备对特定类型TRILL协议报文处理不正确导致下游设备不能加入TRILL组播转发表

·              问题产生条件:下游设备发送的LSP报文中同时不携带Trees Sub-TLVTree Identifiers Sub-TLVTrees Used Identifiers Sub-TLV字段。

51. 201306200346

·              问题现象:TRILL网络中根桥计算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在流量持续的情况下使用reset trill命令重启TRILL进程。

52. 201306260340

·              问题现象:设备收到特定类型的TRILL协议报文不能正确计算组播分分发树导致组播广播数据转发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TRILL网络中的根桥和非根桥收到不携带Compute trees numberTRILL协议报文。

8.18  F2209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SV7D002299

·              问题现象:IPV6 radius协议报文在设备端丢弃。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使能ipv6 radius认证,配置了radius服务器的IPv6地址,连接radius服务器。

2. LSV7D002322

·              问题现象:ACL特定操作后再应用到端口提示“Not enough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to complete the operation”。

·              问题产生条件:在一条ACL中配置permit tcp source-port range类型的rule达到系统支持的满规格,将此ACL应用到端口后删除,然后再次应用到端口。

3. LSV7D002698

·              问题现象:ping特定长度域名的命令无法下发。

·              问题产生条件:ip host命令支持的域名配置范围为1~253,使用ip host命令配置超过20字符长度的ipv4域名和超过46字符长度的ipv6域名,使用ping命令ping长度超过20ipv4域名或使用ping ipv6命令ping长度超过46ipv6域名。

4. LSV7D000636

·              问题现象:版本ISSU升级期间三层组播流量有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开启三层组播功能,三层出接口对应的VLAN使能IGMP Snooping ,使用ISSU命令升级软件版本。

5. LSV7D003354

·              问题现象:版本ISSU升级期间聚合端口不能正常接收STP/LACP/LLDP等二层协议报文。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配置聚合,使能STP/LACP/LLDP等协议,使用ISSU命令升级软件版本。

6. LSV7D002862

·              问题现象:设备小概率出现端口不插线也显示up,并且插上网线后也不转发流量的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端口不插线长时间放置。

7. LSV7D004788

·              问题现象:配置大量VFC接口时聚合链路DOWN/UP会导致VFC接口长时间不UP,造成流量中断。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上配置超过512VFC接口,聚合链路发生DOWN/UP事件。

8. LSV7D004787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导致堆叠设备上的除vsan 1以外的其他vsan被删掉。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堆叠并且配置有除vsan 1以外的其他vsan

¡  删除设备上的.mdb文件后执行配置保存操作。

¡  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9. LSV7D004784

·              问题现象:在FC网络中,修改全网设备的FC-MAP值后,设备无法访问磁盘。

·              问题产生条件:在可以正常访问磁盘的FC网络中,使用fcoe fcmap fc-map命令修改全网设备的FC-MAP值。

10. LSV7D001546

·              问题现象:设备与特定类型Emulex网卡对接,该设备的VFC接口不UP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正确配置VFC接口,与特定类型的Emulex网卡对接,该网卡发送的发现请求报文超过2158字节。

11. LSV7D004740

·              问题现象:P9500设备无法在S5820V2/5830V2设备上注册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FCoE应用, S5820V2/5830V2设备和P9500设备对接。

12. LSV7D004237

·              问题现象:设备与Emulex OCe11100类型网卡对接不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FCoE应用,设备与Emulex OCe11100类型网卡对接。

13. LSV7D004121

·              问题现象:和cisco Nexus 30480对接,聚合组内的端口不能成为聚合组选中端口,不转发流量。

·              问题产生条件:S5820V2/5830V2设备与cisco Nexus 3048设备通过动态聚合链路对接。

14. LSV7D000786

·              问题现象:VTY窗口下特定操作会导致设备串口不输出日志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VTY用户登录后,在可以正常输出信息的情况下,用鼠标点住VTY信息窗口使其不再输出信息。

15. LSV7D005705

·              问题现象:补丁涉及的用户态进程无法启动。

·              问题产生条件:反复加载/卸载用户态补丁。

16. LSV7D006670

·              问题现象:服务器重启后部分网卡没有注册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FCoE应用,服务器网卡通过聚合接口和S5820V2/5830V2设备连接,重启服务器。

17. LSV7D005163

·              问题现象:设备堆叠特定操作会导致串口显示信息延迟显示将近1小时。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堆叠,在一个控制台上执行display diagnosis命令收集诊断信息显示到屏幕,另一个控制台上执行其他命令,显示结果有延迟。

18. LSV7D006241

·              问题现象:满规格配置32BFD可能会导致协议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满规格配置32BFD

19. LSV7D006314

·              问题现象:设备作为客户端使用TFTP方式从PC服务器下载文件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作为客户端,使用tftp get命令从PC服务器下载文件。

20. LSV7D000673

·              问题现象:堆叠设备重启后概率出现无法重新堆叠的问题,打印提示信息“The system-working-mode and max-ecmp-num configurations should be the same on devices in one IRF.Please check them on the neighbor device connected to IRF-port 2”。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配置max-ecmp-num8以外的其他数值,重启设备。

21. LSV7D00837

·              问题现象:ISSU升级操作导致TRILL组播和广播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TRILL组网环境下使用ISSU功能升级软件版本。

22. LSV7D001858

·              问题现象:下发undo port-security enable在不连续的端口上,从不连续的端口开始后面的端口下发都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port-security的相关配置在不连续的端口上,执行undo port-security enable命令取消端口安全配置。

23. LSV7D004127

·              问题现象:密码过期提醒时间内,SSH通过password-publickey认证方式登录设备后无提示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password-control alert-before-expire命令配置密码过期前的提醒时间,在密码过期提醒时间内,SSH通过password-publickey认证方式登录设备。

24. LSV7D004123

·              问题现象:设备重启后BGP-VPN实例视图下的配置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文本配置文件中正确配置BGP-VPN实例,使用startup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指定该配置文件为下次启动文件,重启设备。

25. LSV7D003403

·              问题现象:主备倒换操作后设备学习的端口安全MAC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中使用port-security port-mode autolearn命令配置端口自动学习安全MAC,学习到MAC后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26. LSV7D005236

·              问题现象:特定情况来自相同源MAC地址的ARP请求个数未达到arp source-mac threshold命令配置的攻击阈值, MACARP报文也会过滤掉。

·              问题产生条件:来自相同源MAC地址的ARP请求流量持续的情况下,使用arp source-mac threshold命令配置较小的阈值,使来自该MAC的请求被认为攻击 被过滤掉,再使用arp source-mac threshold命令配置较大的值,使配置的数值超过该MAC地址5秒内发送ARP请求的个数。

27. LSV7D004597

·              问题现象:本地用户未配置RBAC权限时,SCP客户端依然可以上传、下载文件。

·              问题产生条件:创建本地SSH用户不配置权限,客户端通过SCP方式上传、下载文件。

28. LSV7D004133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后FTP用户无法登录。

·              问题产生条件:不使能password-control的情况下先创建FTP用户,再使能password-control,使用创建的FTP用户登录设备。

29. LSV7D002501

·              问题现象:执行display device manuinfo命令显示结果中电源的MANU SERIAL NUMBER字段有乱码。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display device manuinfo命令。

30. LSV7D002502

·              问题现象:执行undo terminal debugging命令关闭当前终端对调试信息的显示功能后仍有调试信息显示。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undo terminal debugging命令。

31. LPD047965

·              问题现象:使用ISSU功能升级版本的过程PING设备直连的虚接口有少量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在使用ISSU功能升级软件版本的过程中,用另一终端持续PING与设备直连的虚接口。

32. LSV7D003823

·              问题现象:显示的SYSLOG信息中关于端口UP/DOWN的提示信息中有些UP/DOWN是大写有些是小写,统一以小写字符提示。

·              问题产生条件:端口发生UP/DOWN事件。

33. LSV7D004004

·              问题现象:打入特定报文设备可能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打入以太类型为0xFCFB的长度小于80字节的报文。

34. LSV7D004743

·              问题现象:FCROUTED进程异常重启,打印信息提示“The service FCROUTED status failed :abnormal exit!”。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MIB工具walk 1.3.6.1.2.1.144节点。

35. LSV7D004147

·              问题现象:display arp显示的表项个数和display arp count显示的统计计数不一致。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执行ISSU操作升级版本的过程中有持续ARP报文,版本升级完成后执行display arp命令和display arp count命令

36. LSV7D004838

·              问题现象:使用MIB工具读取entPhysicalVendorType节点,不上电的电源返回错误值。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插双电源,其中一个电源不上电,使用MIB工具读取entPhysicalVendorType节点。

37. LSV7D004854

·              问题现象:使用ISSU功能升级版本的过程中概率出现无法ping通对端直连邻居,OSPF邻居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运行R2207版本,配置OSPF协议,使用ISSU功能将设备升级到新版本。

38. LSV7D002898

·              问题现象:软件版本升级过程中概率出现打印信息“DID associated with the license does not belong to this device or card”。

·              问题产生条件:HP品牌的设备升级软件版本。

39. LSV7D0040027

·              问题现象:采用远程认证方式时用户权限可以切换到未被允许的高级权限。

·              问题产生条件:如下操作产生问题。

¡  认证服务器配置用户级别为level-0

¡  在设备上使用super 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命令配置切换角色时使用远程认证方式;

¡  使用super level-15命令切换用户级别为15

40. LPD062939

·              问题现象:设备发送给CAS的解关联应答报文的managerid错误,导致虚拟机不能正常下线。

·              问题产生条件:虚拟机成功通过设备上线后,在CAS中修改该上线虚拟机的网络策略。

41. TCD003182

·              问题现象:设备不能正常按照新的网络策略使虚拟机上线。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CAS修改虚拟机的网络策略。

42. TCD003199

·              问题现象:设备上原本正常在线的VM全部超时下线。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上多台VM正常上线;在CAS上通过脚本模拟一台VM上下线,直至iMC上资源耗尽无法响应设备的上下线请求。

43. LSV7D004808

·              问题现象:设备启动时间变长。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上满规格创建VFC口,保存配置,重启设备。

44. LSV7D04790

·              问题现象:FCF上不会回复带VN信息的clear报文,导致网卡不能logout再重新login

·              问题产生条件:FCF上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网卡节点的login信息,而网卡的状态还是login状态,此时网卡会向设备发送keepalive报文。

45. LSV7D004786

·              问题现象:设备向下行节点发送了拒绝报文,但是没有删除对应的代理节点和上下行映射关系。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工作在NPV模式,满足如下任意条件出现问题。

¡  代理的fdisc报文没有收到响应报文而超时。

¡  代理的fdisc报文收到了拒绝报文。

¡  设备收到上行口发送的拒绝报文。

46. LSV7D004785

·              问题现象:display fc name-service database命令显示信息的FC4-type字段为空。

·              问题产生条件:ENODE节点通过FLOGIFabric Login)协议向FC交换机进行注册的过程中发生主备倒换,使用display fc name-service database命令显示名称服务数据库信息。

47. LSV7D004739

·              问题现象:两个FCF合并完成发现名字服务器信息没有正常同步。

·              问题产生条件:两个FCF进行合并操作。

48. LSV7D004737/ LSV7D002424/ LSV7D004856/ LSV7D004001/ LSV7D004697/ LSV7D004693

·              问题现象:攻击停止后,系统下发到硬件的ACL防攻击表项不能正确删除。

·              问题产生条件:对设备进行协议报文攻击。

49. LSV7D002735

·              问题现象:堆叠设备上配置ip forward-broadcast功能后在主设备生效,从设备不生效。

·              问题产生条件:在堆叠设备上配置ip forward-broadcast功能,配置完成后不做保存配置重启的操作。

50. LSV7D004124

·              问题现象:下游RB计算不出远端端口。

·              问题产生条件:TRILL环境,上游RB打组播查询报文和组播请求报文,下游RB打组播请求报文,当组播源端的RB(即上游RB)本地生成的LSP中携带大量组播接收者时,切换连接组播源的端口所属VLAN,上游RB本地生成的LSPInterested VLANs字段没有携带切换后的VLAN

51. LSV7D002989

·              问题现象:MAC认证成功,源MACMAC认证的igmp Snooping请求报文丢弃。

·              问题产生条件:端口启用端口安全、802.1XMAC地址认证。

52. LSV7D003701

·              问题现象:设备没有对特定报文进行防攻击处理。

·              问题产生条件:对设备进行端口号为1812/1645/1646udp报文攻击和端口号为49tcp报文攻击。

53. LSV7D004129

·              问题现象:执行fc?不能联想到fc命令。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工作在FCoENPV模式,执行fc?命令联想命令行。

54. LSV7D004599

·              问题现象:console用户控制台退出。

·              问题产生条件:用consol口登录设备,使用super命令切换当前用户角色到系统中不存在的用户角色后输入密码。

55. LSV7D004143

·              问题现象:查看VRRP的状态,发现有0.0.0.0backup地址。

·              问题产生条件:将单机设备的层接口配置为Bootp Client,并配置VRRP备份组;接口申请不到地址后使用Default IP

56. LSV7D003241/LSV7D003239

·              问题现象:LACP进程概率出现无法正常启动或端口LACP状态发生切换。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进程重启命令或补丁加载方式不断重启LACP进程。

57. LSV7D003428

·              问题现象:设备概率出现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反复加载/卸载内核态补丁。

8.19  R2208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SV7D000674

·              问题现象:在master设备上执行run switchover命令软重启后全局router id发生变化,打印提示信息“Please restart OSPF if you want to make the new Router ID take effect,如果根据提示信息重启OSPF进程会导致流量中断。

·              问题产生条件:在堆叠设备中使用router id命令配置全局路由器ID,保存配置后执行ISSU操作将版本从E2206P02升级到R2207的过程中,对master设备执行run switchover命令。

2. LSV7D000772

·              问题现象:堆叠分裂后小概率出现分裂出的两个堆叠组设备都被MAD shutdown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配置MAD方式的堆叠分裂检测功能,将master设备的堆叠电缆拔出或者shutdown使堆叠分裂。

3. LSV7D001937

·              问题现象:逻辑软件升级重启后,display version显示的Last reboot reason字段内容为“Cryptographic module self-tests failed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升级逻辑软件重启后,执行display version命令。

4. LSV7D002614

·              问题现象:经过特定操作后,仅有收光光纤连接的端口不停的UP/DOWN

·              问题产生条件:两台S5820V2_5830V2设备通过10GE光模块连接,端口配置为堆叠口,拔掉其中一根光纤仅使用另外一根光纤连接两个端口。

5. LSV7D000834

·              问题现象:堆叠设备重启后低概率出现部分TRILL组播转发表的出表项信息缺少端口

·              问题产生条件:S5820V2_5830V2设备堆叠,TRILL简单组网应用,堆叠设备重启后,用display trill mfib transit命令显示TRILL组播转发表的出表项信息

6. LSV7D001163

·              问题现象:堆叠系统中重启堆叠成员从设备低概率出现部分进程无法启动,启动过程显示如下信息

System is starting...                                                          

Service VLAN was skipped because it failed to start within 30 minutes.         

Service LPDT was skipped because it failed to start within 30 minutes.         

Service LLDP was skipped because it failed to start within 30 minutes.         

Service EVB was skipped because it failed to start within 30 minutes.           

User interface aux8 is available.

·              问题产生条件:多次重启堆叠成员从设备。

7. LSV7D001521

·              问题现象:聚合端口对流量HASH不均匀。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配置聚合组,采用默认负载分担方式,有流量通过聚合组

8.20  R2208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SV7D001891

·              问题现象: 设备从R2207版本使用ISSU方式升级到R2208版本的过程中可能会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加载R2207版本的设备堆叠,使用ISSU命令升级到R2208版本。

2. LSV7D000579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VFC绑定端口后在VFC视图下执行display this命令不能显示出绑定的端口。

·              问题产生条件:将一个VFC接口和40G端口绑定,再将此40G端口拆分成410G端口,在VFC视图下执行display this命令。

3. LSV7D001664

·              问题现象:BOOTROM菜单下显示文件名长度超过128字节的文件时命令行失去响应。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flash中存在文件名长度超过128字节的文件,在BOOTROM菜单下选择“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或“4. Delete file from flash”执行命令。

4. LSV7D001941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使聚合组内端口反复UP/DOWN,待状态稳定时,查看聚合信息正确,但是不转发流量。

·              问题产生条件:S5820V2_5830V2设备堆叠,使能LACP协议,通过跨板聚合和其他设备连接,因对端端口UP/DOWN导致聚合组内分布在不同设备上的端口依次反复UP/DOWN

8.21  R2207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PD046453

·              问题现象:EVBS-Channel视图下配置的静态MAC地址在MAC地址统计中没有计数。

·              问题产生条件:开启EVB特性,在S-Channel配置静态MAC,执行display mac-address vlan vlan-id count命令显示MAC个数。

2. LPD047760

·              问题现象:使用ISSU方式加载不兼容的版本升级,升级完成后端口下业务环回组配置丢失,对应Tunneldown,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ISSU方式加载不兼容的版本升级,在E2206版本上使用ISSU功能加载E2206P02版本即可出现此问题。

3. LPD044554

·              问题现象:在有大量报文冲击CPU的环境下,BFD出现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

¡  设备启动BFD,配置接收和发送单跳BFD控制报文的最小时间间隔较小(如100ms),配置单跳BFD检测时间倍数较小(如默认的3),创建的BFD会话数较多。

¡  环境中有大量报文上CPU

4. LPD044442

·              问题现象:多个VTY用户同时登录设备操作概率出现一个或多个VTY控制台失去响应的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多个VTY用户同时用户登录设备,执行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显示诊断信息或者执行more命令查看文本文件内容。

5. LPD048933

·              问题现象:堆叠环境使能burst-mode的情况下,数据流量可能影响协议报文收发,导致VRRP协议和OSPF协议震荡。

·              问题产生条件:

¡  S5820V2设备和S5830V2设备混堆,全局使能burst-mode

¡  从其他单板打入流量,出口在S5830V2设备,流量速率超过百兆时可能会出现问题。

6. LPD047664

·              问题现象:执行reset packet-drop interface命令后端口所有的统计信息都被清除了。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reset packet-drop interface命令。

7. LPD047880

·              问题现象:堆叠系统中主备切换概率出现LLDP协议震荡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系统中进行主备切换操作。

8. LPD048844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导致ACL不能正确下发到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如下两种操作都会出现问题。

¡  QoS策略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将此QoS策略应用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端口后,修改类的匹配规则。

¡  使用packet-filter命令下发ACL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端口,修改ACL中的rule规则。

9. LPD049107

·              问题现象:配置irf link-delay时间为10秒,拔出堆叠电缆并在10秒内插回,堆叠分裂。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irf link-delay时间为10秒,拔出堆叠电缆并在10秒内插回。

10. LPD049536

·              问题现象:堆叠设备做FCoE组网应用,使用ISSU功能升级版本会有流量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做FCoE组网应用,使用ISSU功能将E2206P02版本升级到新版本。

11. LPD049647

·              问题现象:端口DOWNUP之后即使拥塞也不能发送pause帧。

·              问题产生条件:端口配置了flow-control,然后发生DOWN事件后再UP,有流量至端口发生拥塞。

12. LPD049851

·              问题现象:S5820V2设备与S5820X设备IPV6 VRRP协议不兼容,混合组网不能互通。

·              问题产生条件:S5820V2设备与S5820X设备使用IPV6 VRRP协议组网。

13. LPD049883

·              问题现象:使用工具读MIB节点MOR_MIB_FLASHCOPYREMOTEUSERPASSWORD读取到的密码为明文。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工具读MIB节点MOR_MIB_FLASHCOPYREMOTEUSERPASSWORD

14. LPD050020

·              问题现象:在运行OSPFv3的设备中删除一个虚连接后新增一个接口到该域,无法建立邻居。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运行OSPFv3协议,使用undo vlink-peer命令用来删除一条已有的虚连接,使用ospfv3 area命令新增一个接口到该域。

15. LPD050478

·              问题现象:在组播数据流量的入端口配置mld-snooping source-deny功能后该接口仍然可以转发组播数据流量。

·              问题产生条件:在组播数据流量的入端口配置mld-snooping source-deny功能。

16. LPD050835

·              问题现象:S5820V2-54QS-GE1000 Base-T端口作为出口转发已知单播流量时,执行display packet-drop命令看不到丢包统计。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S5820V2-54QS-GE1000 Base-T端口作为出口转发已知单播流量,并使流量达到拥塞。

17. LPD051899

·              问题现象:S5830V2设备重启后不能发送pause帧。

·              问题产生条件:S5830V2设备全局使能burst-mode,端口配置flow-control后保存配置重启,当端口流量有拥塞时端口不能发送pause帧。

18. LPD052173

·              问题现象:TRILL组网环境,流量持续的情况下增加端口到TRILL转发网络或者shutdown TRILL网络中没有流量的端口会导致流量有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TRILL组网环境,流量持续的情况下增加端口到TRILL转发网络或者shutdown TRILL网络中没有流量的端口。

19. LPD051005

·              问题现象:两台设备级联作为FCF交换机连接服务器和存储,VFC口发生DOWN/UP事件后服务器无法访问存储。

·              问题产生条件:

¡  两台设备级联作为FCF交换机连接服务器和存储。

¡  连接存储侧的VFC接口先发生DOWN/UP事件。

¡  连接服务器侧的VFC接口再发生DOWN/UP事件,此时出现问题。

20. LPD051844

·              问题现象:设备作为FCF交换机连接服务器和存储,特定操作导致服务器无法访问存储。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作为FCF交换机通过双链路连接服务器和存储,一条链路上的物理端口发生DOWN/UP事件。

21. LPD051865

·              问题现象:FCoE应用,Emulex网卡发送的FLOGI注册报文中SID值是2E3131时,无法在S5820V2设备上注册成功。

·              问题产生条件:FCoE应用,Emulex网卡发送的FLOGI注册报文中SID值是2E3131

22. LSV7D000102

·              问题现象:聚合接口删除后配置在聚合接口上的组播MAC地址没有删除。

·              问题产生条件:在聚合接口上配置组播MAC然后删除聚合组。

23. LSV7D000398

·              问题现象:开启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的情况下重启聚合组某选中端口所在的成员设备,概率出现设备重启后端口还没有成为聚合选中端口前就转发流量的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

¡  两台或多台S5820V2设备堆叠,使用link-aggregation lacp traffic-redirect-notification enable命令用来使能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

¡  建立聚合组分布在各堆叠成员设备上,且端口都为选中状态。

¡  流量持续的情况下重启一台堆叠成员设备。

24. LSV7D000429

·              问题现象:用echoserverte工具对TCP53端口进行攻击会造成cpu利用率升高,cpu利用率长时间保持在17%

·              问题产生条件:用echoserverte工具对TCP53端口进行攻击。

25. LSV7D000437

·              问题现象:堆叠设备开启FCoE功能,主备倒换操作进程异常,用户界面打印“The service FCZONE status failed : abnormal exit!”。

·              问题产生条件:在堆叠设备上开启FCoE功能,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26. LSV7D000467

·              问题现象:开启命令行计费功能,对执行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中嵌套的命令行也进行了计费。

·              问题产生条件:开启命令行计费功能,执行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

27. LSV7D000469

·              问题现象:读取dot1qTpFdbTable表节点无法读出MAC表里的静态表项。

·              问题产生条件:读取dot1qTpFdbTable表节点。

28. LSV7D000489

·              问题现象:对已登录设备的telnet用户进行命令行授权失败。

·              问题产生条件:

¡  创建本地用户,服务类型配置为SSHtelnet

¡  命令行授权方式设置为hwtacacs-schemelocal,进行命令行授权。

29. LSV7D000523

·              问题现象:配置IPV6ACL下发到设备,删除第一条rule不能下发到硬件删除ACL资源;添加rule,会导致占用的ACL资源有额外增加。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IPV6ACL下发到设备,在ACL中添加或删除rule

30. ZDD05489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概率出现聚合组内端口状态为非选中状态,不能转发报文的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按如下步骤操作概率出现问题

a.   设备配置动态聚合组AB分别与其它设备对接。

b.   动态聚合组A中至少包含2个成员端口,并且至少有一个存在反复的UP/DOWN,标记这个端口为Port 1

c.   将动态聚合组A的成员Port2从聚合组A中退出,加入到聚合组B

d.   将设备上的其它端口Port3加入到聚合组A中。

e.   Port2在聚合组B中变成非选中状态,不能正常转发报文。

31. LPD048529

·              问题现象:聚合接口删除后概率出现配置在聚合接口上的静态MAC地址残留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创建聚合组并配置大量静态MAC,然后删除聚合组。

32. LPD048530

·              问题现象:队列调度功能的命令在S5820V2-54QS-GE上配置失败,提示“The operation completed unsuccessfully.”。

·              问题产生条件:在S5820V2-54QS-GE设备的GE端口上配置qos spqos wrrqos wfq命令

33. LPD048553

·              问题现象:TRILL环境中未知组播丢弃的组播MAC表项不老化。

·              问题产生条件:端口使能trill enable,在端口所属的VLAN内使用igmp-snooping drop-unknown命令使能丢弃未知组播数据报文功能,有流量经过设备并生成未知组播丢弃的MAC表项。

34. LPD049071

·              问题现象:在队列上配置流量整形功能,使用display qos queue-statistics interface outbound命令显示端口队列出方向的统计信息Dropped项无统计结果。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qos gts queue命令在队列上配置流量整形功能,使流量超过出端口配置的限速值,使用display qos queue-statistics interface outbound命令显示端口队列出方向的统计信息。

35. LPD049094

·              问题现象:QoS的配置涉及多个堆叠成员设备时,如果有一个成员设备断电,则该配置在其他设备上也不能下发成功,只能堆叠重启或者重新配置QoS策略恢复。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QoS应用到多个堆叠成员设备的端口,其中一个成员设备发生意外断电。

36. LPD049218

·              问题现象:聚合端口DOWNUP时,小概率出现ARP报文又从聚合端口返回的问题,从而引起ARP学习错误。

·              问题产生条件:聚合端口意外DOWN掉再UP,或者发生选中的聚合成员所在单板重启事件。

37. LPD049373

·              问题现象:当资源不足导致外层VLAN tag TPID的值在端口上无法配置时,在聚合组上配置另外的VLAN tag TPID可以下发成功,但是在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下发失败,导致聚合组内端口的配置和聚合组的配置不一致,从而使端口DOWN掉。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qinq ethernet-type service-tag命令在两个端口上配置不同的外层VLAN tag TPID使其达到硬件规格限制,再在聚合组上配置另外的VLAN tag TPID

38. LPD049375

·              问题现象:在TRILL组播环境中端口的vlan配置变化导致设备发的LSP报文中的Interested VLANs TLV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TRILL组播环境中将组播源连接的端口所属VLAN修改为其他VLAN后再改回原来的VLAN

39. LPD049717

·              问题现象:配置命令行审计功能后通过tacacs认证登录设备,在ACS上显示的用户级别为0不正确,NAS-Portname显示为port0不正确。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command accounting命令使能命令行计费功能,用户通过tacacs认证登录设备。

40. LPD049773

·              问题现象:主备切换后全局router id发生变化,打印提示信息“OSPF 1 New router ID elected, please restart OSPF if you want to make the new Router ID take effect,如果根据提示信息重启OSPF进程会导致流量中断。

·              问题产生条件:在堆叠设备中使用router id命令配置全局路由器ID,保存配置后执行主备切换操作。

41. LPD049826

·              问题现象:全局使能DHCP-Snooping后,通过QinQ连接到server的用户获取不到IP地址。

·              问题产生条件:用户通过设备连接DHCP服务器,下行端口和上行端口使能基本QinQ,使用户可以正常获取到IP地址,再全局使能DHCP-Snooping功能。

42. LPD049827

·              问题现象:命令行计费功能中,用户因权限不够未能执行的命令也进行了命令行计费。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command accounting命令使能命令行计费功能,正确配置用户权限,执行一些没有权限执行的命令。

43. LPD049972

·              问题现象:TRILL环境中,组播源所在设备和组播客户端所在设备选择的分发树不同的情况下,组播表项不能正常建立。

·              问题产生条件:组播源所在设备和组播客户端所在设备都使能TRILL协议并配置分发树。

44. LPD050084

·              问题现象:FCoE应用,划分Zone,执行member fcid fffcxx命令将设备加入Zone失败,提示“The value of FCID should range from 010000 to EFFFFF

·              问题产生条件:FCoE应用,划分Zone,执行member fcid fffcxx命令将设备加入Zone

45. LPD050401

·              问题现象:1:1vlan-mapping结合MAC地址学习个数限制同时应用到端口,MAC学习错误导致流量不通。

·              问题产生条件:端口上配置1:1 vlan-mappingMAC地址学习个数限制,不配置qinq enable

46. LPD051811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聚合选中端口被block,导致有流量中断。

·              问题产生条件:将多个端口加入聚合,并使有些端口处于非选中状态,使用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命令提高非选中状态端口的优先级,使其能替换原有选中状态的端口。

47. LPD049844

·              问题现象:用户通过设备连接远程tacacs认证服务器,服务器配置基于优先级的权限管理模式,使用S5800_5820X设备和cisco设备接入可以正常获取管理权限,服务器同样的配置不能为使用S5820V2_5830V2设备接入的用户分配正确的权限,无法管理S5820V2_5830V2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tacacs认证服务器,服务器配置基于优先级的权限管理模式,使通过S5800_5820X设备和cisco设备接入的用户可以正常获取管理权限,服务器配置不变,使用S5820V2_5830V2设备接入用户。

48. LPD035111

·              问题现象:特定操作小概率出现命令行显示不完整等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通过聚合链路和其他设备连接,聚合选中端口有DOWN/UP事件,有多用户同时登录设备操作。

49. LPD034688

·              问题现象:特定情况设备会产生Watchdog超时重启,使用display version查看有如下显示,Last reboot reason:Watchdog timeout reboot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的PCIE链路受到较强干扰。

8.22  E2206P02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PD045035

·              问题现象:S5830V2设备全局使能burst mode特定情况会有丢包。

·              问题产生条件:

¡  S5830V2设备全局使能burst mode

¡  流量出入端口同处在1~89~1617~24的端口范围;

¡  在同范围的端口中有一个或多个流量出口工作在1G速率,并且流量拥塞,同范围内其他10G端口出方向速率大于1G

2. LPD044957

·              问题现象:SFTP登录后错误的拥有执行pwd命令的权限。

·              问题产生条件:SFTP使用password/publickey方式登录设备,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授权network-operatorSFTP登录上后,错误的拥有执行pwd命令的权限

3. LPD046857

·              问题现象:用户MAC认证失败后,执行display mac-authentication interface显示的统信息中Authentication attempts项统计的失败次数没有计数。

·              问题产生条件:MAC认证失败。

4. LPD046393

·              问题现象:FTP特定操作会导致设备异常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

¡  S5820V2/5830V2设备环形堆叠,作为FTP客户端连接到PC

¡  执行DIR命令;

¡  将设备的管理网口shut down

¡  多次执行get操作会出现设备异常重启问题。

5. LPD046976

·              问题现象:拥有level-9权限的用户通过telnet方式登录设备可以执行password-control命令。

·              问题产生条件:创建本地用户并分配level-9权限,用户使用telnet方式登录设备。

6. LPD047834

·              问题现象:整机重启后,使能TRILL的聚合端口参与了STP计算,STP计算不应该包括使能TRILL的聚合端口。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完TRILLSTP后保存配置,重启设备。

7. LPD046159

·              问题现象:40G端口拆分成410G端口时通过display interface命令查看端口信息显示“Media type is optical fiber”。

·              问题产生条件:在40G端口视图下使用using tengige命令将端口拆分成10G端口并重启,启动后插入一分四电缆使端口UP

8. LPD047784

·              问题现象:使用boot-loader命令在堆叠系统中指定下次启动的ipe文件时,先在从设备上配置时功能不生效,需要先配置主设备再配置从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

¡  堆叠系统中下载ipe版本到设备;

¡  使用boot-loader命令先在设备上指定ipe文件作为下次启动的版本。

8.23  E2206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无。

8.24  R2108P03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PD26673

·              问题现象:执行保存配置文件命令时概率出现设备命令行界面无响应。

·              问题产生条件:多台S5820V2S5830V2设备混合堆叠,通过执行save命令保存配置文件。

2. LPD037817

·              问题现象:堆叠组中的S5830V2设备概率出现exception记录。

·              问题产生条件:S5820V2S5830V2设备混合堆叠情况,S5830V2通过自动加载文件的方式进行升级,升级过程中出现供电中断。

3. LPD036160

·              问题现象:设备不能自动重启恢复业务。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运行中产生exception记录。

4. LPD037801

·              问题现象:设备概率出现exception记录。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作为NQA Server,频繁删除、添加ServerVLAN的接口从地址。

5. LPD039133

·              问题现象:挂在backup设备下的部分主机无法学习到VRRP虚网关的ARP

·              问题产生条件:两台设备工作在VRRP的负载均衡工作模式,VRRP心跳报文通过设备相互直连的网线互通,主机连接在backup设备。

6. LPD35326

·              问题现象:S5830V2设备概率出现不能正常启动。

·              问题产生条件:S5830V2设备和S5820V2设备混合堆叠,重启堆叠组。

7. LPD37306

·              问题现象:通过SNMP方式不能正确读取MIB节点transceiver相关的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使MIB browser读取MIB节点transceiver相关的节点

8. ZDD05295

·              问题现象:通过SNMP方式可以在NULL接口成功下发IP地址但无任何途径删除。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MIB browserNULL接口上设置IP地址。

9. LPD042522

·              问题现象:SYSMAN任务反复重启,系统反复打印如下日志信息(日志时间和设备名随设备而变化):

%Jan  1 00:06:33:905 2011 H3C SCMD/5/JOBINFO: The service SYSMAN status failed : abnormal exit!                                                        

%Jan  1 00:06:33:911 2011 H3C SCMD/6/JOBINFO: The service SYSMAN is stopped...                                                                         

%Jan  1 00:06:33:912 2011 H3C SCMD/6/JOBINFO: The service SYSMAN is starting...                                                                         

%Jan  1 00:06:34:089 2011 H3C SCMD/6/JOBINFO: The service SYSMAN is running...

·              问题产生条件:下载到flash中的bin文件或ipe文件的包头信息不完整或被损坏。

10. LPD042436

·              问题现象:堆叠环境下删除PKI域下的对端证书时,主设备PKI目录下的对端证书可以正常删除,从设备PKI目录下的对端证书文件没有删除。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环境下,删除PKI域下的对端证书。

11. LPD041110

·              问题现象:设备概率出现exception记录。

·              问题产生条件:多个VTY用户登录到设备上,并同时执行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

8.25  R2108P02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PD34510

·              问题现象:设备不能正确加载指定的启动文件。

·              问题产生条件:在堆叠系统非master的根目录下执行boot-loader命令指定启动文件。

2. LPD26824

·              问题现象:执行TFTP ip filename ?命令时,对文件存放的目标位置没有提示。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TFTP ip filename ?命令。

3. LPD26261

·              问题现象:删除文件失败,提示Permission denied

·              问题产生条件:连接到堆叠组的master设备串口,对系统创建的具有root属性的文件执行delete操作。

4. LPD29455

·              问题现象:串口停止响应。

·              问题产生条件:通过串口连接设备,在bootrom菜单下删除回收站中文件名长度超过31字符的文件。

5. LPD30055

·              问题现象:SSH管理用户创建的新用户默认权限显示为vd-operator,但实际上设备并不支持vd

·              问题产生条件:权限是level-15ssh用户登录设备后创建新用户。

6. LPD29574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原master无法启动的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多台设备堆叠,使能MSTP协议并配置BPDU Tunnel,堆叠设备通过跨板聚合组和其他设备连接,在堆叠设备上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7. LPD032502

·              问题现象:主备倒换后,原master上的端口状态是up,但不能成为聚合选中端口。

·              问题产生条件:两组堆叠设备通过聚合链路链接,一个堆叠组上使能MSTP协议,另一个堆叠组上使能STP协议,配置互联的聚合组为边缘端口,并全局配置BPDU保护。在使能MSTP协议的聚合组上做主备倒换操作。

8. ZDD05103

·              问题现象:只有32MAC地址的迁移可以及时更新对应ARP表项的端口,对于超过32部分的ARP表端口信息没有更新。

·              问题产生条件:大量的MAC地址发生端口迁移。

9. LPD031621

·              问题现象:设备的内存泄露。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两个及两个以上traffic behavior策略,执行reset counters interface命令。

10. LPD30059

·              问题现象:获取dot1dPortCapabilities节点数据时返回空数据。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MIB browser访问MIB节点dot1dPortCapabilities

11. LPD30063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在用户视图执行CD命令看不到slave设备的flash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 四台设备堆叠,反复执行主备倒换操作。

12. LPD32451

·              问题现象:设备可能会有异常。

·              问题产生条件:执行命令display stp history,可能访问到未初始化的内存

13. LPD032399

·              问题现象:执行display clock命令显示时间未按时区名显示。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clock summer-time命令配置时区名。

14. LPD32152

·              问题现象:获取dot1qTpFdbPort节点数据时,返回的数据错误的包含了数据长度值。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MIB Browser访问MIBdot1qTpFdbPort

15. LPD31252

·              问题现象:设备作为FTP客户端执行dir命令时提示500 Unkonwn command信息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通过ftp方式连接服务器,执行dir命令。

8.26  R2108P01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PD24186

·              问题现象:广播抑制实际生效值与设定值不同,实际转发速率为1000000pps

·              问题产生条件:端口打入广播流量,配置广播抑制为20000004000000或者8000000 ppsshutdown端口后再undo shutdown端口。

2. LPD24112

·              问题现象:设备不能线速转发流量

·              问题产生条件:全局使能burst-mode,向端口线速打入报文长度小于80bytes的小包广播流量致拥塞。

3. LPD28657

·              问题现象:PC短时间内无法和外界通信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通过跨板聚合连接设备,再连接pc,重启堆叠组的Master设备。

4. LPD26305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聚合组状态始终处于STP down状态的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聚合口配置为stp的边缘端口,全局配置BPDU-Protection,并且配置shutdown-interval 1,做主备倒换。

5. LPD24183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从设备上的聚合成员端口状态切换为inactive后又切换到active状态才重启单板的问题。从设备应该在端口状态切换为inactive后直接重启。

·              问题产生条件:重启堆叠设备的从设备。

6. LPD35324

·              问题现象:设备无法通过堆叠自动加载功能从R2108版本升级到后续版本。

·              问题产生条件:设备以R2108版本启动,将该设备加入到另外一组工作在R2108之后版本的堆叠环境中,堆叠自动加载功能会将该设备从R2108版本升级到R2108之后的版本。

8.27  R2108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1. LPD21989

·              问题现象:其他SLOT处于MAD recovery状态时概率出现有多余的虚VRRP MAC残留。

·              问题产生条件:四台设备环形堆叠,使能MAD检测,并运行VRRP协议。shutdown 其中一台slave设备的两个堆叠口使堆叠分裂。

2. LPD21097

·              问题现象:设备重启后VRRP的主备反复切换。

·              问题产生条件:在设备上配置超过200VRRP标准备份组并使其正常运行后重启设备。

3. LPD21873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流量转发不通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从两个端口打入三层流量,从另外一个端口输出,反复切换出端口的队列调度模式。

4. LPD22391

·              问题现象:网管口无法ping通直连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向网管口线速打入包大小超过1600字节的流量,然后停掉线速流量。

5. LPD22364

·              问题现象:对端设备聚合接口不能up

·              问题产生条件:两台设备通过聚合接口连接,在一端设备上长时间反复删除、创建互联的聚合接口。

6. LPD22318

·              问题现象:流量统计显示结果pauses帧没计数。

·              问题产生条件:构造流量致端口拥塞使端口产生pauses帧,执行display interface查看端口流量统计。

7. LPD22583

·              问题现象:端口收到的LACP协议报文不能上送CPU处理。

·              问题产生条件:把端口加入堆叠组再退出,再把端口加入聚合组。

8. LPD19088

·              问题现象:可能会出现堆叠分裂、报文转发不通等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有流量的情况下修改或取消端口上的PFC配置。

9. LPD20867

·              问题现象:概率出现执行display mac-address命令显示结果不正确的问题。

·              问题产生条件:在堆叠设备上执行display mac-address命令显示指定的mac地址。

10. LPD21711

·              问题现象:概率性的出现网管口不发包现象,无法通过网管口管理设备。

·              问题产生条件:在四台设备环形堆叠的环境中,进行主备切换操作。

11. LPD21950

·              问题现象:端口流量统计结果显示的收发包时间与设备当前显示的时间不一致,保存当前配置文件后查看配置文件的信息也和设备时间不一致。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clock timezone命令配置设备时区,再查看端口流量统计。

12. LPD22554

·              问题现象:使用display telnet client或者display ssh client命令查看配置信息时显示No configuration

·              问题产生条件:使用telnet client source inter vlan命令指定telnet的源接口,或者使用ssh client source interface vlan命令指定ssh的源接口,并把该接口删除。

13. LPD22445

·              问题现象:执行telnet server acl ?联想信息中的提示显示为Error

·              问题产生条件:配置user-role只允许使用telnet特性写权限。

14. LPD23669

·              问题现象:重启后slave设备堆叠口上的priority-flow-control enableshutdown配置丢失。

·              问题产生条件:堆叠设备整机重启。

8.28  E2107版本解决问题列表

首个版本

相关资料

9.1  相关资料清单

·              H3C S5820V2-52QF交换机 快速安装指南

·              H3C S5820V2-52Q交换机 快速安装指南

·              H3C S5820V2-54QS-GE交换机 快速安装指南

·              H3C S5830V2-24S以太网交换机 快速安装指南

·              H3C S5830V2-48S以太网交换机 快速安装指南

·              H3C S5830V2[S5820V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安装手册

·              H3C LSWM1FANSC & LSWM1FANSCB 风扇 安装手册

·              H3C LSWM1HFANSC & LSWM1HFANSCB 风扇 安装手册

·              H3C LSVM1FANSC & LSVM1FANSCB 风扇 安装手册

·              H3C LSVM1AC650 & LSVM1DC650 电源手册

·              H3C LSVM1AC300 & LSVM1DC300 电源手册

·              H3C S5830V2[S5820V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配置指导-Release2416

·              H3C S5830V2[S5820V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命令参考-Release2416

9.2  资料获取方式

您可以通过H3C网站(http://www.h3c.com.cn)获取最新的产品资料:

(1)      请访问网址:http://www.h3c.com.cn/Technical_Documents,或单击主页的[服务支持/文档中心]

(2)      选择产品类别和产品型号,即可查询和下载与该产品相关的手册。

10  技术支持

用户支持邮箱:service@h3c.com

技术支持热线电话:400-810-0504(手机、固话均可拨打)

网址:http://www.h3c.com.cn


 

附录 A 本版本支持的软、硬件特性列表

A.1 版本硬件特性

表5 产品硬件特性

项目

S5820V2-52QF(LS-5820V2-52QF)

S5820V2-52QF-U

S5820V2-52Q

S5820V2-54QS-GE

S5820V2-52QF(LS-5820V2-52QF-H3)

S5820V2-48S

S5830V2-24S

外形尺寸(宽×深×高)(单位:mm

440×660×43.6

440×660×43.6

440×660×43.6

440×460×43.6

440×460×43.6

440×460×43.6

440×700×43.6

重量

 <=13kg

 <=13kg

<=13kg

<=10kg

<=10kg

<=10kg

<=13.5kg

Console

1个,位于后面板

1个,位于前面板

管理用以太网口

1个,位于后面板

1 ,位于前面板

USB

1个(全速),位于后面板

10/100/1000 Base T自适应以太网端口

48

10G Base T自适应以太网端口

48

SFP+

48

48 unified port

4

48

48

24

QSFP+

4

4

4

2

4

可插拔风扇

LSWM1FANSC

LSWM1FANSCB

LSWM1FANSC

LSWM1FANSCB

LSWM1HFANSC

LSWM1HFANSCB

LSWM1FANSC

LSWM1FANSCB

LSWM1FANSC

LSWM1FANSCB

LSWM1FANSC

LSWM1FANSCB

LSVM1FANSC

LSVM1FANSCB

支持的可插拔电源模块型号

LSVM1AC300

LSVM1DC300

LSVM1AC300

LSVM1DC300

LSVM1AC650

LSVM1DC650

LSVM1AC300

LSVM1DC300

LSVM1AC300

LSVM1DC300

LSVM1AC300

LSVM1DC300

LSVM1AC650

LSVM1DC650

交流输入电压

额定电压范围:100V240V AC50/60Hz

最大电压范围:90V264V AC47/63Hz

直流输入电压

额定电压范围:-40V-60V DC

最大电压范围:-40V-72V DC

功耗(静态)

AC183W

AC200W

DC182W

DC197W

AC183W

AC200W

DC182W

DC197W

AC124W

AC139W

DC121W

DC133W

AC98W

AC115W

DC95W

DC110W

AC97W

AC106W

DC96W

DC105W

AC83W

AC90W

DC80W

DC88W

AC334W

AC343W

DC333W

DC339W

功耗(满负荷时)

AC257W

DC250W

AC257W

DC250W

AC446W

AC455W

DC444W

DC444W

AC157W

AC175W

DC151W

DC169W

AC191W

AC196W

DC187W

DC190W

AC153W

AC162W

DC149W

DC157W

AC357W

AC366W

DC360W

DC366W

工作环境温度

0ºC45ºC

工作环境相对湿度(非凝露)

10%90%

 

A.2 版本软件特性

表6 产品软件特性

支持特性

S5820V2-52QF

S5820V2-52QF-U

S5820V2-52Q

S5820V2-54QS-GE

S5820V2-52QF(LS-5820V2-52QF-H3)

S5820V2-48S

S5830V2-24S

全双工线速二层交换容量

1280G

1280G

1280G

336G

1280G

960G

480G

整机线速二层交换包转发率

952.32

952.32

952.32

249.98

952.32

714.24

357.12

转发模式

支持store-forward模式和cut-through模式

IRF

支持环型堆叠                         

支持链型堆叠                                 

支持LACP MAD                                 

支持ARP MAD                                  

支持ND MAD                                   

支持BFD MAD                                  

支持ISSU                                     

支持不同款型混堆

链路聚合

支持10GE端口聚合

支持40GE端口聚合

支持静态聚合

支持动态聚合

堆叠时支持最多1024个聚合组,每组支持最多32个端口

支持10GE端口聚合

支持静态聚合

支持动态聚合

堆叠时支持最多1024个聚合组,每组支持最多32个端口

流量控制

支持IEEE802.3x 流量控制,支持back pressure

数据中心特性

支持PFC

支持DCBX

支持FCoE

支持EVB

支持TRILL

Jumbo Frame

支持最大帧长为10000

MAC地址表

支持128KMAC地址

支持1K个静态MAC地址

支持黑洞MAC地址

支持设置端口MAC地址学习最大个数

VLAN

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4094个)

支持QinQ和灵活QinQ

VLAN Mapping

支持1:1 VLAN Mapping

支持N:1 VLAN Mapping

支持2:2 VLAN Mapping

ARP

支持16K表项

支持1K静态表项

支持免费ARP

支持标准代理ARP和本地代理ARP

支持ARP源抑制

支持ARP黑洞

支持ARP Detection功能(能够根据DHCP Snooping安全表项、802.1x表项,或IP/MAC静态绑定表项进行检查)

支持组播ARP

ND

支持8K表项

支持1K静态表项

VLAN 虚接口

1K

DHCP

支持DHCP Client

支持DHCP Snooping

支持 DHCP Relay

支持 DHCP Server

支持DHCPv6 Server

UDP Helper

支持UDP Helper

DNS

支持静态域名解析

支持动态域名解析客户端

支持IPv4IPv6地址

IPv4路由

支持1K条静态路由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v1/2,最大支持2KIPv4路由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v1/v2,最大支持16KIPv4路由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最大支持16KIPv4路由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最大支持16KIPv4路由

支持等价路由下一跳个数可配置,整机4K条等价路由

支持VRRP

支持策略路由

IPv6路由

支持1K条静态路由

RIPng,最大支持2KIPv6路由

OSPF v3,最大支持8KIPv6路由

BGP4+ for IPV6,最大支持8KIPv6路由

ISISv6,最大支持8K IPv6路由

支持等价路由下一跳个数可配置,最大可配置32个下一跳,整机支持4K条等价路由

支持路由策略

支持VRRP

支持策略路由

URPF

支持反向路由检查的松散模式和严格模式

MCE

支持

BFD

OSPF/OSPFv3

BGP/BGP4

IS-IS/IS-IS IPv6

PIM/IPM Ipv6

Static Route

MAD

Tunnel

支持IPv4 over IPv4 tunnel

支持IPv4 over IPv6 tunnel

支持IPv6 over IPv4手动隧道

支持IPv6 over IPv4 6to4 tunnel

支持IPv6 over IPv4 ISATAP(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ing Protocol) tunnel

支持IPv6 Over IPv6 tunnel

支持GRE tunnel

IPv4组播

支持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Snooping v1/v2/v3

支持IGMP v1/v2/v3

支持PIM-D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Dense Mode

支持PIM-S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

IPv6组播

支持MLD Snooping v1/v2

支持MLD v1/v2

支持PIM-DM/SM for IPV6

广播/组播/单播风暴抑制

支持基于端口速率百分比的风暴抑制

支持基于PPS的风暴抑制

支持基于bps的风暴抑制

MSTP

支持STP/RSTP/MSTP协议

支持STP Root Guard

支持BPDU Guard

QoS/ACL

支持对端口接收报文的速率和发送报文的速率进行限制,粒度为:8Kbit/s

支持报文重定向

支持CARCommitted Access Rate)功能,端口流量限速的粒度为:8Kbit/s

每个端口支持8个输出队列

支持灵活的队列调度算法,可以同时基于端口和队列进行设置,支持SPStrict Priority)、WRRWeighted Round Robin)、WFQWeighted Fair Queuing)、SP+WRRSP+WFQ五种模式

支持报文的802.1pDSCP优先级重新标记

支持L2Layer 2~L4Layer 4)包过滤功能,提供基于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IPIPv4/IPv6)地址、目的IPIPv4/IPv6)地址、端口、协议、VLAN的流分类

支持时间段(Time Range

支持WRED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加权随机早期检测)

支持队列Shapping

支持User Profile

支持COPP

支持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镜像

支持流镜像

支持端口镜像

支持多个镜像观察口

远程镜像

支持端口的远程镜像(RSPAN

安全特性

支持用户分级管理和口令保护

支持AAA认证

支持RADIUS认证

支持HWTACACS

支持SSH 2.0

支持端口隔离

支持端口安全

支持IP+MAC+端口绑定

支持IP Source Guard

支持HTTPs

支持SSL

支持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

支持bootrom access controlpassword recovery

802.1X

支持最多2048个用户

支持基于端口的认证和基于MAC的认证

支持TRUNK端口认证

流量管理

支持sFlow

加载与升级

支持XModem协议实现加载升级

支持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加载升级

支持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加载升级

管理

支持命令行接口(CLI)配置

支持Telnet远程配置

支持通过Console口配置

支持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支持IMC网管系统

支持系统日志

支持分级告警

支持NTP

支持电源的告警功能

支持风扇、温度告警

维护

支持调试信息输出

支持PingTracert

支持NQA

支持Track

支持Telnet远程维护

支持802.1ag

支持802.3ah

支持DLDP

支持Telnet远程维护支持USB进行文件上传和下载

 


 

附录 B 版本升级操作指导

本章介绍了设备软件的类型以及如何对设备软件进行升级。

B.1 设备软件简介

设备软件主要包括BootRom程序和启动软件包。设备上电后,先运行BootRom程序,初始化硬件,然后运行启动软件包。BootRom程序与启动软件包是设备启动、运行的必备软件,为整个设备提供支撑、管理、业务等功能,它们的关系如1所示。

图1 BootRom程序与启动软件包关系示意图

 

B.1.1 启动软件包

启动软件包一方面提供对硬件的驱动和适配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了业务特性。启动软件包按其功能分为:

·              Boot软件包:包含操作系统内核的包,提供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应急Shell等功能。

·              System软件包:包含设备运行必须的模块和基本功能模块,比如设备管理、接口管理、配置管理和路由模块等。

设备必须具有Boot包和System包才能正常运行。这些软件包可以单独发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IPEImage Package Envelope,复合软件包套件)文件统一发布,以减少启动软件包之间的版本管理问题。

说明

·       本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的启动软件包和BootRom文件通常打包成一个后缀名为.ipe的启动软件包(例如:main.ipe)。

·       当指定设备的下次启动软件包为IPE文件时,系统会自动将IPE文件中包含的所有.bin软件包提取出来,并设置为下次启动软件包。

 

B.1.2 补丁包

补丁包用于在不重启设备的情况下快速修复系统缺陷。补丁是一种快速、低成本修复产品软件版本缺陷的方式。与通过重启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相比,补丁的主要优势是不会使设备当前正在运行的业务中断,在不重启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对设备当前软件版本的缺陷进行修复。

B.1.3 BootRom程序

完整的BootRom包含BootRom基本段和BootRom扩展段。BootRom基本段,是指引导系统启动的最小程序;BootRom扩展段,用于初始化硬件并提供丰富的操作菜单。

说明

BootRom文件不随产品软件进行单独发布,如需使用请联系用服人员获取。

 

B.2 软件升级方式简介

表7 软件升级方式简介

升级方式

可执行操作

说明

通过命令行进行软件升级

升级启动软件包

需要重启设备来实现设备软件的升级

使用该方式升级设备软件时会导致当前业务中断

安装补丁包

通过补丁包进行软件升级时,在升级过程中不会中断设备当前正在运行的业务

只能修复与补丁包对应软件包的缺陷

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软件升级

升级BootRom程序

升级启动软件包

可在无法进入设备的命令行配置界面的情况下升级设备软件

一次仅能升级一台设备,在多台设备形成IRF的情况下请采用命令行方式进行软件升级

 

说明

下文举例中的显示信息仅做参考,设备不同版本的显示信息可能有所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例如:

·       发布版本boot软件包的命名格式可能是s5820v2_5830v2-cmw710-boot-r2307.bin,本文中以boot.bin代替。

·       发布版本的system软件包的命名格式可能是s5820v2_5830v2-cmw710-system-r2307.bin,本文中以system.bin代替。历史版本信息表

 

B.3 通过命令行进行软件升级

说明

下文关于通过命令行升级的内容均以两台设备形成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介绍。

·       如果用户升级的是单台设备,忽略有关Slave设备的配置即可;

·       如果用户升级的IRF中包含两台以上成员设备,重复有关Slave设备的配置即可,实际配置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命令行参数中的成员编号。

有关IRF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 S5830V2&S5820V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配置指导》中的“IRF配置指导”。

 

B.3.1 升级前的准备操作

# 用户PC通过Telnet或者Console口登录到IRF上,具体步骤略。

# 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 irf命令查看IRF信息,掌握本IRF的成员设备数量,各成员设备的角色以及成员编号等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了解将便于执行后续的升级操作。

<Sysname> display irf

MemberID   Role   Priority  CPU-Mac         Description

 *+1      Master  5         0023-8927-afdc  ---

   2      Standby 1         0023-8927-af43  ---

--------------------------------------------------

 * indicates the device is the master.

 + indicates the device through which the user logs in.

 

 The Bridge MAC of the IRF is: 0023-8927-afdb

 Auto upgrade                : no

 Mac persistent              : 6 min

 Domain ID                   : 0 

通过以上信息得出IRF中有两台成员设备,Master设备的成员编号为1Slave设备的成员编号为2

# 在用户视图下,执行dir命令逐一查看各成员设备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大小。

·              查看Master设备的存储介质(Flash)的剩余空间大小。

<Sysname> dir

Directory of flash:

     0      -rw-       41424  Jan 01 2011 02:23:44     startup.mdb

     1      -rw-        3792  Jan 01 2011 02:23:44     startup.cfg

     2      -rw-    53555200  Aug 23 2013 09:53:48     system.bin

     3      drw-           -  Aug 23 2013 00:00:07     seclog

     4      drw-           -  Aug 23 2013 00:00:07     diagfile

     5      drw-           -  Aug 23 2013 00:00:07     logfile

     6      -rw-     9959424  Aug 23 2013 09:53:48     boot.bin

     7      -rw-     9012224  Aug 23 2013 09:53:48     backup.bi n

 

524288 KB total (453416 KB free) 

·              查看Slave设备(成员编号为2)的存储介质(Flash)的剩余空间大小。

<Sysname> dir slot2#flash:/

Directory of slot2#flash:/

     0      -rw-       41424  Jan 01 2011 02:23:44     startup.mdb

     1      -rw-        3792  Jan 01 2011 02:23:44     startup.cfg

     2      -rw-    93871104  Aug 23 2013 16:00:08     system.bin

     3      drw-           -  Jan 01 2011 00:00:07     seclog

     4      drw-           -  Jan 01 2011 00:00:07     diagfile

     5      drw-           -  Jan 02 2011 00:00:07     logfile

     6      -rw-     13611008  Aug 23 2013 15:59:00     boot.bin

     7      -rw-     9012224  Nov 25 2011 09:53:48     backup.bin

 

524288 KB total (453416 KB free)

用户需要查看各成员设备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大小,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应不小于待升级软件包大小的两倍。如果剩余空间不足,可在用户视图下使用delete命令删除相应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以满足升级需要。

说明

·       为了避免配置丢失,请不要删除设备的当前配置文件,设备的当前配置文件可以在任意视图下使用display startup命令查看。

·       使用delete /unreserved file-url命令删除软件包,被删除的软件包将被彻底删除,不能再恢复。

·       使用delete file-url命令删除软件包,被删除的软件包被保存在回收站中,仍会占用存储空间。如果要彻底删除回收站中的某个废弃软件包,请执行undelete命令恢复回收站里的软件包,再使用delete /unreserved file-url命令彻底删除软件包。

 

# 在用户视图下,执行delete命令删除成员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无用软件包文件。

·              删除Master存储介质中的无用软件包文件。

<Sysname> delete /unreserved flash:/backup.bin

The file cannot be restored. Delete flash:/backup.bin?[Y/N]:y

Deleting the file permanently will take a long time. Please wait...

Deleting file flash:/backup.bin...Done.

·              删除Slave存储介质中的无用软件包文件。

<Sysname> delete /unreserved slot2#flash:/backup.bin

The file cannot be restored. Delete slot2#flash:/backup.bin?[Y/N]:y

Deleting the file permanently will take a long time. Please wait...

Deleting file slot2#flash:/backup.bin...Done.

B.3.2 下载待升级启动软件包/补丁包到Master设备

说明

·       在执行升级操作之前,首先要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补丁包下载并保存到Master设备存储介质(Flash)的根目录下。如果待升级启动软件包/补丁包已经保存到Master设备存储介质(Flash)的根目录下,可略过此步。

·       通过命令行进行启动软件包/补丁包升级时,启动软件包和补丁包的下载方法相同。用户可以根据所要升级的软件类型,下载正确的待升级启动软件包/补丁包。此处以下载启动软件包(IPE文件)为例进行介绍。

 

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下载到Master设备存储介质的根目录下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方法完成下载操作:

·              以交换机作为FTP 客户端方式完成下载

·              以交换机作为FTP服务器方式完成下载

·              以交换机作为TFTP客户端方式完成下载

·              通过USB口完成下载

1. 以交换机作为FTP 客户端方式完成下载

(1)      在用户PC(假设IP地址为10.10.110.1)上运行FTP 服务器程序,用户自行创建FTP Client用户和密码,并指定该用户可访问的工作路径,把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保存在FTP Client用户可访问的工作路径下。

注意

FTP 服务器程序由用户自己购买和安装,交换机不附带此软件。

 

(2)      确保用户PCIRF之间路由可达。

(3)      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以newest.ipe为例)下载到Master存储介质的根目录下。

# 在用户视图下,执行ftp命令并根据系统提示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设备将作为FTP 客户端登录到FTP 服务器。

<Sysname> ftp 10.10.110.1

Trying 10.10.110.1...

Press CTRL+K to abort

Connected to 10.10.110.1

220 FTP service ready.

User(10.10.110.1:(none)):username                       ---输入用户名

331 Password required for username.

Password:                                               ---输入用户密码

230 User logged in

# FTP客户端视图下,执行binary命令将传输模式设置为二进制模式,以便传输程序文件。

ftp> binary

  200 Type set to I.

# FTP客户端视图下,执行get命令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从FTP服务器下载到Master存储介质(Flash的根目录下。

ftp> get newest.ipe

  227 Entering Passive Mode (10,10,110,1,17,97).

  125 BINARY mode data connection already open, transfer starting for /newest.ipe

  226 Transfer complete.

  32133120 bytes received in 35 seconds (896. 0 kbyte/s)

ftp> bye

221 Server closing.

2. 以交换机作为FTP服务器方式完成下载

(1)      确保用户PCIRF之间路由可达。

(2)      配置IRF作为FTP服务器,并添加本地用户。

# 在系统视图下,执行ftp server enable命令开启FTP服务。

[Sysname] ftp server enable

# 在系统视图下,执行local-user命令添加本地用户,此处以用户名为abc为例。

[Sysname] local-user abc

# 在本地用户视图下,执行password命令设置该本地用户的认证密码,此处以密码为pwd为例。

[Sysname-luser-manage-abc] password simple pwd

# 在本地用户视图下,执行service-type命令指定该本地用户可以使用的服务类型为FTP

[Sysname-luser-manage-abc] service-type ftp

# 在本地用户视图下,执行authorization-attribute命令配置该本地用户的用户角色为network-admin,使其可以向服务器工作路径上传文件。

[Sysname-luser-manage-abc] authorization-attribute user-role network-admin

# 在本地用户视图下,执行quit命令返回系统视图。

[Sysname-luser-manage-abc] quit

# 在系统视图下,执行quit命令返回用户视图。

[Sysname] quit

(3)      PC作为FTP客户端访问设备,并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上传到FTP服务器。

# FTP方式登录FTP服务器。

c:\> ftp 1.1.1.1

Connected to 1.1.1.1.

220 FTP service ready.

User(1.1.1.1:(none)):abc                               ---输入用户名

331 Password required for abc.

Password:                                              ---输入用户密码

230 User logged in.

# 配置文件传输模式为二进制模式。

ftp> binary

200 TYPE is now 8-bit binary.

# 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此处以newest.ipe为例)上传并保存到Master设备存储介质(Flash的根目录下。

ftp> put newest.ipe

200 PORT command successful

150 Connecting to port 10002

226 Fil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ftp: 发送 32133120 字节,用时 64.58Seconds 497.60Kbytes/sec.

3. 以交换机作为TFTP客户端方式完成下载

(1)      在用户PC(假设IP地址为10.10.110.1)上运行TFTP 服务器程序,设置工作路径,并把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保存在TFTP 服务器的工作路径下。

注意

TFTP 服务器程序由用户自己购买和安装,交换机不附带此软件。

 

(2)      确保用户PCIRF之间路由可达。

(3)      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以newest.ipe为例)下载到Master存储介质的根目录下。

# 在用户视图下,执行tftp命令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从PC下载到Master存储介质(Flash的根目录下。

<Sysname> tftp 10.10.110.1 get newest.ipe

Press CTRL+C to abort.

  % Total    % Received % Xferd  Average Speed   Time    Time     Time  Current

                                 Dload  Upload   Total   Spent    Left  Speed

100 30.6M    0 30.6M    0     0   143k      0 --:--:--  0:03:38 --:--:--  142k

4. 通过USB口完成下载

S5820V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带有USB口,用户可以在用户视图下,执行copy命令把移动存储设备(此处以U盘为例)上的待升级启动软件包拷贝到Master的根目录下。

# 将保存有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以newest.ipe为例)的U盘插入交换机的USB口。

# 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从U盘拷贝到交换机的Flash中。

<Sysname> cd usba:

<Sysname> copy usba:/newest.ipe newest.ipe

Copy usba:/newest.ipe to flash:/newest.ipe?[Y/N]:y

Start to copy usba:/newest.ipe to flash:/newest.ipe... Done.

B.3.3 升级启动软件包/补丁包

用户可以根据所要升级的软件类型,下载正确的待升级启动软件包,然后选择执行对应的升级操作。

·              升级启动软件包

·              安装补丁包

1. 升级启动软件包

# 指定Master的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为newest.ipe

<Sysname> boot-loader file flash:/newest.ipe slot 1 main

Verifying image file..........Done.                                            

Images in IPE:                                                                 

  boot.bin                                            

  system.bin                                           

This command will set the main startup software images. Continue? [Y/N]:y      

Add images to target slot.                                                     

Decompressing file boot.bin to flash:/boot.bin....................Done.        

Decompressing file system.bin to flash:/system.bin................Done.        

The images that have passed all examinations will be used as the main startup so

ftware images at the next reboot on slot 1.

# 逐一指定各Slave均采用与Master相同的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指定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将该启动软件包从MastercopySlave的存储介质根目录下)。

<Sysname> boot-loader file flash:/newest.ipe slot 2 main

Verifying image file..........Done.                                            

Images in IPE:                                                                 

  boot.bin                                            

  system.bin                                          

This command will set the main startup software images. Continue? [Y/N]:y      

Add images to target slot.                                                     

Decompressing file boot.bin to flash:/boot.bin....................Done.        

Decompressing file system.bin to flash:/system.bin................Done.         

The images that have passed all examinations will be used as the main startup so

ftware images at the next reboot on slot 2.

# 在系统视图下,执行irf auto-update enable命令使能IRF系统启动软件包的自动加载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rf auto-update enable

[Sysname] quit

说明

开启IRF系统启动软件包的自动加载功能,后面执行reboot命令重启IRF时,若某个Slave检测到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与Master上的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不一致时:

·       Slave自动将Master的当前主用启动软件包copy到自己的存储介质根目录下,并将该软件包设置为自己的下次主用启动软件包;同时使用该启动软件包重启。

·       IRF系统启动软件包的自动加载功能主要用于新加入IRF的成员设备的软件版本与Master的软件版本不一致时,新的成员设备自动从Master设备下载启动软件包,并使用新的启动软件包重启,重新加入IRF

 

# 在任意视图下,执行save命令保存当前配置,防止设备重启而造成配置丢失。

<Sysname> save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written to the device. Are you sure? [Y/N]:y

Please input the file name(*.cfg)[flash:/startup.cfg]

(To leave the existing filename unchanged, press the enter key):

flash:/startup.cfg exists, overwrite? [Y/N]:y

Validating file. Please wait.................

Saved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to mainboard device successfully.

Slot 2:

Save next configuration file successfully.

# 在用户视图下,执行reboot命令重启IRF,完成对启动软件包的升级。

<Sysname> reboot

Start to check configuration with next startup configuration file, please wait.

........DONE!

This command will reboot the device. Continue? [Y/N]:y

 Now rebooting, please wait...

# 重启后,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 version命令查看当前的软件版本,确认是否升级成功。具体显示信息略。

说明

指定Master和各成员设备的下次主用启动软件包后,需要重启设备新的启动软件包才能生效。在重启的过程中,如果启动软件包中的BootRom文件存在更新,系统会提示用户是否升级BootRom基本段和BootRom扩展段。

·       升级BootRom文件时,为了避免兼容性问题,建议用户同时升级BootRom基本段和BootRom扩展段。

·       如果用户选择不升级BootRom文件,在设备断电后重新上电、通过命令行立即重启或通过命令行定时重启的过程中,系统都将再次提示用户升级BootRom文件,如果用户没有及时作出选择,设备仍将默认升级完整的BootRom文件。

 

2. 安装补丁包

# 逐一激活MasterSlave上的补丁包system-patch.bin

<Sysname> install activate patch flash:/system-patch.bin slot 1

<Sysname> install activate patch flash:/system-patch.bin slot 2

# 查看已激活的软件包(此时可看到补丁包已激活)。

<Sysname> display install active

Active packages on slot 1:

  flash:/boot.bin

  flash:/system.bin

  flash:/system-patch.bin

Active packages on slot 2:

  flash:/boot.bin

  flash:/system.bin

  flash:/system-patch.bin

# 确认补丁包更改,以保证补丁包在设备下次重启后仍然有效。

<Sysname> install commit

# 查看已确认更改的软件包(此时可看到补丁包已确认更改)。

<Sysname> display install committed

Committed packages on slot 1:

  flash:/boot.bin

  flash:/system.bin

  flash:/system-patch.bin

Committed packages on slot 2

  flash:/boot.bin

  flash:/system.bin

  flash:/system-patch.bin

说明

有关安装补丁包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 S5830V2&S5820V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配置指导》中的“基础配置指导”。

 

B.4 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软件升级

当无法进入设备的命令行配置界面时,用户只能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软件升级。

·              通过BootRom菜单升级启动软件包

·              通过BootRom菜单升级BootRom程序

注意

·       不能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补丁包的安装。

·       单台设备既可采用BootRom菜单、也可采用命令行进行启动软件包升级。

·       一次仅能升级一台设备,在多台设备形成IRF的情况下请采用命令行方式进行启动软件包升级。

 

B.4.1 通过BootRom菜单升级启动软件包

通过BootRom菜单升级启动软件包,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              通过TFTP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              通过FTP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              通过Xmodem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1. 通过TFTP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1)      交换机的Console口与配置终端连接,交换机的管理用以太网口与PC相连,该PCIP地址已知(PC和配置终端可以是同一设备)。

(2)      PC上运行TFTP服务器程序,设置TFTP服务器工作路径,并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保存在TFTP 服务器的工作路径下。

注意

TFTP 服务器程序由用户自己购买和安装,交换机不附带此软件。

 

(3)      在配置终端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启动交换机,进入BootRom主菜单,有关BootRom主菜单的进入方式请参见B.4.3如何进入BootRom菜单

(4)      通过BootRom菜单查看设备存储介质剩余空间大小,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应不小于待升级软件包大小的两倍,如果剩余空间不足,可通过BootRom菜单删除该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以满足升级需要。通过BootRom菜单显示软件包、查看存储介质空间和删除软件包的方法请参见B.4.4如何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文件管理

(5)       

(6)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1>,回车后进入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终端显示信息如下:

1. Set TFTP protocol parameters

2. Set FTP protocol parameters

3. Set XMODEM protocol parameters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7)      在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中,键入<1>,选择采用TFTP协议完成启动软件包的加载,回车后,开始TFTP协议相关参数的设置。

说明

·       输入的软件包名、IP地址等参数会因具体情况而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在设置参数时,直接输入新的参数即可;不输入参数,直接回车则会采用默认参数。

·       如果交换机与下载软件包所在PC处于同一网段内,则将交换机的IP地址设置为该网段内任意未使用的IP地址即可,无需设置网关地址;如果交换机与下载软件包所在PC不在同一网段,则需要指定交换机的网关地址。

 

Load File Name      :update.ipe

Server IP Address   :192.168.0.3

Local IP Address    :192.168.0.2

Subnet Mask         :255.255.255.0

Gateway IP Address  :0.0.0.0

各参数的具体说明,如7

表8 TFTP协议相关参数的设置说明

菜单项

说明

Load File Name

交换机要下载的软件包名(以软件包名为“update.ipe”为例)

Server IP Address

TFTP 服务器的IP地址(以IP地址“192.168.0.3”为例)

Local IP Address

交换机的IP地址(以IP地址“192.168.0.2”为例)

Subnet Mask

交换机的子网掩码(以子网掩码“255.255.255.0”为例)

Gateway IP Address

网关的IP地址

 

(8)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相关参数设置,回车后系统输出下载确认提示,键入<Y>,系统将会下载启动软件包;键入<N>,系统不会下载启动软件包并返回到BootRom主菜单:

Are you sure to download file to flash? Yes or No (Y/N):Y

(9)      键入<Y>,系统开始软件包下载。

Loading.........................................................................

................................................................................

................................................................................

................................................................Done!

(10)   当下载操作完成后,系统提示用户设置该软件包的属性,即主用(M)、备用(B)或无属性(N)。键入<M>并回车,将所下载软件包写入Flash并设置为主用启动软件包。

Please input the file attribute (Main/Backup/None) M

Image file boot.bin is self-decompressing...

Free space: 534980608 bytes

Writing flash...................................................................

................................................................................

...................................................................Done!

Image file system.bin is self-decompressing...

Free space: 525981696 bytes

Writing flash...................................................................

................................................................................

................................................................................

................................................................................

................................................................................

................................................................................

.......................................................................Done!

 

   EXTENDED BOOT MENU

 

1. Download image to flash

2. Select image to boot

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

4. Delete file from flash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6. Enter BootRom upgrade menu

7.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8. Set switch startup mode

0. Reboot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P: Change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Ctrl+R: Download image to SDRAM and run

 

Enter your choice(0-8): 0

说明

如果在设置启动软件包的属性前设备中已经存在同样属性的启动软件包,则在用户的设置生效后,原有启动软件包的属性将会变为“无属性”。

 

(11)   系统返回BootRom主菜单后,在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0>并回车,设备将加载新的启动软件包进行重启。

2. 通过FTP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1)      交换机的Console口与配置终端连接,交换机的管理用以太网口与PC相连,该PCIP地址已知(PC和配置终端可以是同一设备)。

(2)      PC上运行FTP服务器程序,用户自行创建FTP Client用户和密码,并指定该用户可访问的工作路径,并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保存在FTP Client用户可访问的工作路径下。

注意

FTP 服务器程序由用户自己购买和安装,交换机不附带此软件。

 

(3)      在配置终端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启动交换机,进入BootRom主菜单,有关BootRom主菜单的进入方式请参见B.4.3如何进入BootRom菜单

(4)      通过BootRom菜单查看设备存储介质剩余空间大小,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应不小于待升级软件包大小的两倍,如果剩余空间不足,可通过BootRom菜单删除该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以满足升级需要。通过BootRom菜单显示软件包、查看存储介质空间和删除软件包的方法请参见B.4.4如何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文件管理

(5)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1>,回车后进入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终端显示信息如下:

1. Set TFTP protocol parameters

2. Set FTP protocol parameters

3. Set XMODEM protocol parameters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6)      在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中,键入<2>,选择采用FTP协议完成启动软件包的加载,回车后,开始FTP协议相关参数的设置。

说明

·       输入的软件包名、IP地址等参数会因具体情况而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在设置参数时,直接输入新的参数即可;不输入参数,直接回车则会采用默认参数。

·       如果交换机与下载软件包所在PC处于同一网段内,则将交换机的IP地址设置为该网段内任意未使用的IP地址即可,无需设置网关地址;如果交换机与下载软件包所在PC不在同一网段,则需要指定交换机的网关地址。

 

Load File Name      :update.ipe

Server IP Address   :192.168.0.3

Local IP Address    :192.168.0.2

Subnet Mask         :255.255.255.0

Gateway IP Address  :0.0.0.0

FTP User Name       :switch

FTP User Password   :***

各参数的具体说明,如8

表9 FTP协议相关参数的设置说明

菜单项

说明

Load File Name

交换机要下载的软件包名(以软件包名为“update.ipe”为例)

Server IP Address

FTP 服务器的IP地址(以IP地址“192.168.0.3”为例)

Local IP Address

交换机IP地址(以IP地址“192.168.0.2”为例)

Subnet Mask

交换机的子网掩码(以子网掩码“255.255.255.0”为例)

Gateway IP Address

网关的IP地址

FTP User Name

登录FTP服务器的用户名,与FTP服务器上配置的用户名保持一致

FTP User Password

登录FTP 服务器的用户密码,与FTP服务器上配置的用户密码保持一致

 

(7)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相关参数设置,键入<Y>,系统将会下载启动软件包;键入<N>,系统不会下载启动软件包并返回到BootRom主菜单:

Are you sure to download file to flash? Yes or No (Y/N):Y

(8)      键入<Y>,系统开始软件包下载。

Loading.........................................................................

................................................................................

................................................................................

................................................................Done!

(9)      当下载操作完成后,系统提示用户设置该软件包的属性,即主用(M)、备用(B)或无属性(N)。键入<M>并回车,将所下载软件包写入Flash并设置为主用启动软件包。

Please input the file attribute (Main/Backup/None) M

Image file boot.bin is self-decompressing...

Free space: 534980608 bytes

Writing flash...................................................................

................................................................................

................................................................Done!

Image file system.bin is self-decompressing...

Free space: 525981696 bytes

Writing flash...................................................................

................................................................................

................................................................................

................................................................................

................................................................................

................................................................................

.......................................................................Done!

 

   EXTENDED BOOT MENU

 

1. Download image to flash

2. Select image to boot

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

4. Delete file from flash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6. Enter BootRom upgrade menu

7.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8. Set switch startup mode

0. Reboot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P: Change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Ctrl+R: Download image to SDRAM and run

 

Enter your choice(0-8): 0

说明

如果在设置启动软件包的属性前设备中已经存在同样属性的启动软件包,则在用户的设置生效后,原有启动软件包的属性将会变为“无属性”。

 

(10)   系统返回BootRom主菜单后,在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0>并回车,设备将加载新的启动软件包进行重启。

3. 通过Xmodem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说明

通过Console口利用Xmodem传输文件速度较慢,而集成了BootRom文件的启动软件包通常较大,推荐您使用管理用以太网口升级启动软件包。

 

(1)      交换机Console口与PC相连,并将待升级的启动软件包保存在该PC上。

(2)      PC上运行超级终端,启动交换机,进入BootRom主菜单,有关BootRom主菜单的进入方式请参见B.4.3如何进入BootRom菜单

(3)      通过BootRom菜单查看设备存储介质剩余空间大小,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应不小于待升级软件包大小的两倍,如果剩余空间不足,可通过BootRom菜单删除该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以满足升级需要。通过BootRom菜单显示软件包、查看存储介质空间和删除软件包的方法请参见B.4.4如何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文件管理

(4)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1>,回车后进入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终端显示信息如下:

1. Set TFTP protocol parameters

2. Set FTP protocol parameters

3. Set XMODEM protocol parameters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5)      在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中,键入<3>,选择采用XModem协议完成启动软件包的加载,回车后,系统进入下载速率设置菜单:

Please select your download baudrate:

1.* 9600

2.  19200

3.  38400

4.  57600

5.  115200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5):5

(6)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下载速率,若如上所示键入<5>,即选择115200bit/s的下载速率,回车后终端显示如下信息:

Download baudrate is 115200 bps                              

Please change the terminal's baudrate to 115200 bps and select XMODEM protocol

Press enter key when ready

由于交换机Console口的波特率已经修改为115200bps,而终端的波特率还为9600bps,双方是无法通信的。因此,根据系统的提示,需要改变终端设置的波特率,使其与交换机选择的下载波特率一致。

说明

如果下载波特率选择为9600bps,用户不用修改超级终端的波特率,不用进行下面的第(5)至(7)步操作,直接进入第(8)步的操作。

 

(7)      单击超级终端的[呼叫/断开]菜单项,即断开了超级终端和交换机的连接。

图2 [呼叫/断开]菜单项

 

(8)      进入超级终端软件的[文件/属性]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单击[配置]按钮(如3),进入Console口配置对话框,将“每秒位数”配置115200后,单击[确定]按钮(4)

图3 进入属性对话框

 

图4 串口配置对话框

 

(9)      设置完连接的波特率后,单击超级终端菜单栏的[呼叫/呼叫]菜单项,重新建立超级终端和交换机的连接。

图5 [呼叫/呼叫]菜单项

 

(10)   回车后系统输出下载确认提示,键入<Y>,系统开始软件包下载;键入<N>,系统将返回BootRom主菜单:

Are you sure to download file to flash? Yes or No (Y/N):Y

(11)   键入<Y>并回车后,系统开始软件包下载,终端显示如下信息:

Now please start transfer file with XMODEM protocol

If you want to exit, Press <Ctrl+X>

Loading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说明

此时,若想退出程序下载,请键入<Ctrl+X>,否则继续进行如下操作。

 

(12)   从超级终端菜单栏中选择[传送/发送文件](如6),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浏览]按扭(如7),选择需要下载的软件包(此处以“update.ipe”为例),并将下载使用的协议改为XModem

图6 [传送/发送文件]菜单项

 

图7 [发送文件]对话框

 

(13)   选择完成后,点击[发送]按钮,系统弹出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图8 正在发送文件界面

 

(14)   启动软件包下载完成后,系统提示用户设置该启动软件包的属性,即主用(M)、备用(B)或无属性(N)。键入<M>并回车,将所下载的软件包设置为主用启动软件包。

Please input the file attribute (Main/Backup/None) m

The boot.bin image is self-decompressing...

Load File name  : default_file boot-update.bin       设置已下载的Boot软件包的名称

Free space: 470519808 bytes

Writing flash...................................................................

.............Done!

The system-update.bin image is self-decompressing...

Load File name  : default_file system-update.bin      设置已下载的System软件包的名称

Free space: 461522944 bytes

Writing flash...................................................................

.............Done!

Your baudrate should be set to 9600 bps again!

Press enter key when ready

说明

如果在设置启动软件包的属性前设备中已经存在同样属性的启动软件包,则在用户的设置生效后,原有启动软件包的属性将会变为“无属性”。

 

(15)   参考第(5)至(9)步,将超级终端的波特率调整为9600 bps,并重建超级终端和交换机的连接。

说明

如果下载的速率选择为9600 bps,用户不用重新调整超级终端的速率,请跳过此步骤。

 

   EXTENDED BOOT MENU

 

1. Download image to flash

2. Select image to boot

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

4. Delete file from flash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6. Enter BootRom upgrade menu

7.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8. Set switch startup mode

0. Reboot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P: Change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Ctrl+R: Download image to SDRAM and run

 

Enter your choice(0-8): 0

 

(16)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0>并回车,设备将加载新的启动软件包进行重启。

B.4.2 通过BootRom菜单升级BootRom程序

通过BootRom菜单升级BootRom,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              通过FTP方式升级BootRom程序

·              通过FTP方式升级BootRom程序

·              通过Xmodem方式升级BootRom程序

1. 通过TFTP方式升级BootRom程序

(1)      交换机的Console口与配置终端连接,交换机的管理用以太网口与PC相连,该PCIP地址已知(PC和配置终端可以是同一设备)。

(2)      PC上运行TFTP服务器程序,设置TFTP服务器工作路径,并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保存在TFTP 服务器的工作路径下。

注意

TFTP 服务器程序由用户自己购买和安装,交换机不附带此软件。

 

(3)      在配置终端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启动交换机,进入BootRom主菜单,有关BootRom主菜单的进入方式请参见B.4.3如何进入BootRom菜单

(4)      通过BootRom菜单查看设备存储介质剩余空间大小。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应不小于待升级BootRom文件大小,如果剩余空间不足,可通过BootRom菜单删除该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以满足升级需要。通过BootRom菜单显示文件、查看存储介质空间和删除文件的方法请参见B.4.4如何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文件管理

注意

BootRom菜单下,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显示时有(*)标识,用户删除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时请注意,不要删除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否则设备无法正常启动。

 

(5)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6>,回车后进入BootRom升级子菜单,菜单内容如下:

1. Update full BootRom

2. Update extended BootRom

3. Update basic BootRom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6)      BootRom升级子菜单中,键入<1>,选择完整BootRom升级方式,回车后,进入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

1. Set TFTP protocol parameters

2. Set FTP protocol parameters

3. Set XMODEM protocol parameters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7)      在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中,键入<1>,选择采用TFTP协议加载BootRom文件,回车后,开始TFTP协议相关参数的设置。

说明

·       输入的BootRom文件名、IP地址等参数会因具体情况而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在设置参数时,直接输入新的参数即可;不输入参数,直接回车则会采用默认参数。

·       如果交换机与下载BootRom文件所在PC处于同一网段内,则将交换机的IP地址设置为该网段内任意未使用的IP地址即可,无需设置网关地址;如果交换机与下载BootRom文件所在PC不在同一网段,则需要指定交换机的网关地址。

 

Load File Name      :update.btm

Server IP Address   :192.168.0.3

Local IP Address    :192.168.0.2

Subnet Mask         :255.255.255.0

Gateway IP Address  :0.0.0.0

各参数的具体说明,如9

表10 TFTP协议相关参数的设置说明

菜单项

说明

Load File Name

交换机要下载的BootRom文件名(以BootRom文件名为“update.btm”为例)

Server IP Address

下载BootRom文件所在PCIP地址(以IP地址“192.168.0.3”为例)

Local IP Address

交换机的IP地址(以IP地址“192.168.0.2”为例)

Subnet Mask

交换机的子网掩码(以IP地址“255.255.255.0”为例)

Gateway IP Address

网关的IP地址(以未设置网关IP地址为例)

 

(8)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相关信息输入,回车后系统开始下载BootRom文件。

Loading.................................................Done! 

(9)      下载完成后,系统提示是否升级基本BootRom,键入<Y>,系统进行基本BootRom的升级。

Will you Update Basic BootRom? (Y/N):Y

Updating Basic BootRom...........Done.

(10)   完成基本BootRom的升级后,系统提示是否升级扩展BootRom,键入<Y>,系统进行扩展BootRom的升级。

Updating extended BootRom? (Y/N):Y

Updating extended BootRom.........Done.

(11)   完成扩展BootRom的升级后,系统返回到BootRom升级子菜单。

1. Update full BootRom

2. Update extended BootRom

3. Update basic BootRom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12)   键入<0>并回车,系统退回到BootRom主菜单,再键入<0>并回车,重启设备后,升级后的BootRom程序正式生效。

2. 通过FTP方式升级BootRom程序

(1)      交换机的Console口与配置终端连接,交换机的管理用以太网口与PC相连,该PCIP地址已知(PC和配置终端可以是同一设备)。

(2)      PC上运行FTP服务器程序,用户自行创建FTP Client用户和密码,并指定该用户可访问的工作路径,并将待升级启动软件包保存在FTP Client用户可访问的工作路径下。

注意

FTP 服务器程序由用户自己购买和安装,交换机不附带此软件。

 

(3)      在配置终端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启动交换机,进入BootRom主菜单,有关BootRom主菜单的进入方式请参见B.4.3如何进入BootRom菜单

(4)      通过BootRom菜单查看设备存储介质剩余空间大小。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应不小于待升级BootRom文件大小,如果剩余空间不足,可通过BootRom菜单删除该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以满足升级需要。通过BootRom菜单显示文件、查看存储介质空间和删除文件的方法请参见B.4.4如何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文件管理

注意

BootRom菜单下,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显示时有(*)标识,用户删除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时请注意,不要删除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否则设备无法正常启动。

 

(5)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6>,回车后进入BootRom升级子菜单,菜单内容如下:

1. Update full BootRom

2. Update extended BootRom

3. Update basic BootRom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6)      BootRom升级子菜单中,键入<1>,选择完整BootRom升级方式,回车后,进入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

1. Set TFTP protocol parameters

2. Set FTP protocol parameters

3. Set XMODEM protocol parameters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7)      在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中,键入<2>,选择采用FTP协议加载BootRom文件,回车后,开始FTP协议相关参数的设置。

说明

·       输入的BootRom文件名、IP地址等参数会因具体情况而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在设置参数时,直接输入新的参数即可;不输入参数,直接回车则会采用默认参数。

·       如果交换机与下载BootRom文件所在PC处于同一网段内,则将交换机的IP地址设置为该网段内任意未使用的IP地址即可,无需设置网关地址;如果交换机与下载BootRom文件所在PC不在同一网段,则需要指定交换机的网关地址。

 

Load File Name     :update.btm

Server IP Address  :192.168.0.3

Local IP Address   :192.168.0.2

Subnet Mask        :255.255.255.0

Gateway IP Address :0.0.0.0

FTP User Name      :switch

FTP User Password  :***

各参数的具体说明,如10

表11 FTP协议相关参数的设置说明

菜单项

说明

Load File Name

交换机要下载的BootRom文件名(以BootRom文件名为“update.btm”为例)

Server IP Address

下载BootRom文件所在PCIP地址(以IP地址“192.168.0.3”为例)

Local IP Address

交换机IP地址(以IP地址“192.168.0.2”为例)

Subnet Mask

交换机的子网掩码(以IP地址“255.255.255.0”为例)

Gateway IP Address

网关的IP地址(以未设置网关IP地址为例)

FTP User Name

登录FTP 服务器的用户名,与FTP 服务器上配置的用户名保持一致

FTP User Password

登录FTP 服务器的用户密码,与FTP 服务器上配置的用户密码保持一致

 

(8)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相关信息输入,回车后系统开始下载BootRom文件。

Loading..................................................Done! 

(9)      下载完成后,系统提示是否升级基本BootRom,键入<Y>,系统进行基本BootRom的升级。

Will you Update Basic BootRom? (Y/N):Y

Updating Basic BootRom...........Done.

(10)   完成基本BootRom的升级后,系统提示是否升级扩展BootRom,键入<Y>,系统进行扩展BootRom的升级。

Updating extended BootRom? (Y/N):Y

Updating extended BootRom.........Done.

(11)   完成扩展BootRom的升级后,系统返回到BootRom升级子菜单。

1. Update full BootRom

2. Update extended BootRom

3. Update basic BootRom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12)   键入<0>并回车,系统退回到BootRom主菜单,再键入<0>并回车,重启设备后,升级后的BootRom程序正式生效。

3. 通过Xmodem方式升级BootRom程序

(1)      交换机通过Console口外接一台PC,并将待升级的BootRom文件放置在该PC上。

(2)      在与Console口相连的PC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启动交换机,进入BootRom主菜单,有关BootRom主菜单的进入方式请参见B.4.3如何进入BootRom菜单

(3)      通过BootRom菜单查看设备存储介质剩余空间大小,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应不小于Boot ROM软件包的大小,如果剩余空间不足,可通过BootRom菜单删除该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以满足升级需要。通过BootRom菜单显示文件、查看存储介质空间和删除文件的方法请参见B.4.4如何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文件管理

注意

BootRom菜单下,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显示时有(*)标识,用户删除无用文件释放存储空间时请注意,不要删除主用下次启动软件包,否则设备无法正常启动。

 

(4)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6>,回车后进入BootRom升级子菜单,菜单内容如下:

1. Update full BootRom

2. Update extended BootRom

3. Update basic BootRom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1

(5)      BootRom升级子菜单中,键入<1>,选择完整BootRom升级方式,回车后,进入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

1. Set TFTP protocol parameters

2. Set FTP protocol parameters

3. Set XMODEM protocol parameters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3

(6)      在下载协议选择子菜单中,键入<3>,选择采用XModem协议完成BootRom文件的加载,回车后,系统进入下载速率设置菜单:

Please select your download baudrate:

1.* 9600

2.  19200

3.  38400

4.  57600

5.  115200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5):5

(7)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下载速率,若如上所示键入<5>,即选择115200bit/s的下载速率,回车后终端显示如下信息:

Download baudrate is 115200 bps

Please change the terminal's baudrate to 115200 bps and select XMODEM protocol

Press enter key when ready

由于交换机Console口的波特率已经修改为115200bps,而终端的波特率还为9600bps,双方是无法通信的。因此,根据系统的提示,需要改变终端设置的波特率,使其与交换机选择的下载波特率一致。

说明

如果下载波特率选择为9600bps,用户不用修改超级终端的波特率,不用进行下面的第(6)至(8)步操作,直接进入第(9)步的操作。

 

(8)      单击超级终端的[断开]按钮,即断开了超级终端和交换机的连接。

图9 [呼叫/断开]菜单项

 

(9)      进入超级终端软件的[文件/属性]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单击[配置]按钮(如10),进入Console口配置对话框,将“每秒位数”配置115200后,单击[确定]按钮(11)

图10 进入属性对话框

 

图11 串口配置对话框

 

(10)   设置完连接的波特率后,单击超级终端菜单栏的[呼叫/呼叫]菜单项,重新建立超级终端和交换机的连接。

图12 [呼叫/呼叫]菜单项

 

(11)   回车后系统开始BootRom文件下载,终端显示如下信息:

Now please start transfer file with XMODEM protocol

If you want to exit, Press <Ctrl+X>

Loading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说明

此时,若想退出程序下载,请键入<Ctrl+X>,否则继续进行如下操作。

 

(12)   从超级终端菜单栏中选择[传送/发送文件](如1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浏览]按扭(如14),选择需要下载的BootRom文件(此处以“update.btm”的BootRom文件名举例),并将下载使用的协议改为Xmodem

图13 [传送/发送文件]菜单项

 

图14 [发送文件]对话框

 

(13)   选择完成后,点击[发送]按钮,系统弹出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图15 正在发送文件界面

 

(14)   下载完成后,系统提示是否升级基本BootRom,键入<Y>,系统进行基本BootRom的升级。

Loading ...CCCCCCCCCCCCCC  ...Done.

Will you Update Basic BootRom? (Y/N):Y

Updating Basic BootRom...........Done.

(15)   完成基本BootRom的升级后,系统提示是否升级扩展BootRom,键入<Y>,系统进行扩展BootRom的升级。

Updating extended BootRom? (Y/N):Y

Updating extended BootRom.........Done.

(16)   完成扩展BootRom的升级后,系统提示重新将超级终端的波特率调整为9600 bps

Please change the terminal's baudrate to 9600 bps, press ENTER when ready.

(17)   参考第(8)至(10)步,将超级终端的波特率调整为9600 bps,重建超级终端和交换机的连接。

说明

如果下载的速率选择为9600 bps,用户不用重新调整超级终端的速率,此步骤没有必要。

 

(18)   回车后,系统返回BootRom升级子菜单。

1. Update full BootRom

2. Update extended BootRom

3. Update basic BootRom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19)   键入<0>并回车,系统退回到BootRom主菜单,再键入<0>并回车,重启设备后,升级后的BootRom程序正式生效。

B.4.3 如何进入BootRom菜单

终端(如一台PC)通过配置电缆与交换机的Console口相连,在终端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设置终端参数。

终端参数如下:

·              波特率:9600

·              数据位:8

·              奇偶校验:无

·              停止位:1

·              数据流控制:无

·              终端仿真:VT100

交换机上电后将运行BootRom程序,终端屏幕上显示如下信息(以S5820V2-52QF为例):

Starting......

Press Ctrl+D to access BASIC BOOT MENU

 

********************************************************************************

*                                                                              *

*                    H3C S5820V2-52QF BOOTROM, Version 127                     *

*                                                                              *

********************************************************************************

Copyright (c) 2004-2013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Creation Date   : Jan  6 2013,14:25:58

CPU Clock Speed : 1000MHz

Memory Size     : 2048MB

Flash Size      : 512MB

CPLD Version    : 002/002

PCB Version     : Ver.B

Mac Address     : 0CDA415E232E

 

Press Ctrl+B to access EXTENDED BOOT MENU...1

 

2. 通过<Ctrl+D>进入基本BootRom菜单

当显示信息出现“Press Ctrl+D to access BASIC BOOT MENU”时,在1秒之内键入<Ctrl+D>,系统进入基本BootRom菜单:

说明

BootRom程序被损坏,系统无法进入扩展BootRom菜单时,用户可以使用基本BootRom菜单对扩展BootRom菜单进行修复或升级。

 

********************************************************************************

*                                                                              *

*                          BASIC BOOTROM, Version 127                          *

*                                                                              *

********************************************************************************

                                                                                

   BASIC BOOT MENU                                                             

                                                                               

1. Update full BootRom                                                          

2. Update extended BootRom                                                     

3. Update basic BootRom                                                        

4. Boot extended BootRom                                                        

0. Reboot                                                                      

Ctrl+U: Access BASIC ASSISTAN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4):                                                        

基本BootRom菜单含义如11所示:

表12 基本BootRom菜单说明

菜单项

说明

1. Update full BootRom

升级完整BootRom(只能通过Console口利用Xmodem完成升级,具体请参见B.4.13. 通过Xmodem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2. Update extended BootRom

升级扩展BootRom(只能通过Console口利用Xmodem完成升级,具体请参见B.4.13. 通过Xmodem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3. Update basic BootRom

升级基本BootRom(只能通过Console口利用Xmodem完成升级,具体请参见B.4.13. 通过Xmodem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

4. Boot extended BootRom

进入扩展BOOT菜单,具体请参见通过<Ctrl+B>进入扩展BootRom菜单

0. Reboot

重新启动交换机

Ctrl+U: Access BASIC ASSISTANT MENU

键入<Ctrl+U>时,系统进入基本BootRom辅助菜单。在该菜单下,用户可以设置系统对内存进行自检,具体请参见12

 

表13 基本BootRom辅助菜单说明

菜单项

说明

1. RAM Test

对内存进行自检

0. Return to boot menu

返回到基本BootRom菜单

 

3. 通过<Ctrl+B>进入扩展BootRom菜单

当显示信息出现“Press Ctrl+B to access EXTENDED BOOT MENU...”时,键入<Ctrl+B>,系统将进入扩展BootRom主菜单。

说明

·       系统缺省按照快速模式启动,此处的等待时间为1秒。如果用户将启动模式设置为完整启动模式,则此处的等待时间为5秒。

·       在快速启动模式下,只有出现“Press Ctrl+B to access EXTENDED BOOT MENU...”的1秒钟之内,键入<Ctrl+B>,才能进入扩展BootRom主菜单。如果用户没有及时键入<Ctrl+B>,请重新启动交换机。

·       不同型号设备的显示信息会有所不同,文中的举例仅做参考。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enabled.

 

   EXTENDED BOOT MENU

 

1. Download image to flash

2. Select image to boot

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

4. Delete file from flash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6. Enter BootRom upgrade menu

7.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8. Set switch startup mode

0. Reboot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P: Change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Ctrl+R: Download image to SDRAM and run

 

Enter your choice(0-8):

 

该菜单含义如13所示:

表14 扩展BootRom菜单说明

菜单项

说明

·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enabled.

·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disabled.

扩展BootRom菜单首行信息,通过此信息可确认密码恢复功能所处的开启/关闭状态:

·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enabled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用户可以使用扩展BootRom菜单中除5以外的所有菜单项

·       Password recovery capability is disabled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用户只能使用扩展BootRom菜单中的部分菜单项

关于密码恢复功能的详细介绍,请参见《H3C S5830V2 & S5820V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中的“基础配置指导”

1. Download image to flash

将启动软件包下载到Flash中: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支持将任意版本的启动软件包下载到Flash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仅支持将R2307及以后版本的启动软件包下载到Flash

2. Select image to boot

选择该菜单项后,用户可进一步选择具体操作项

(1)    选择下次启动时采用的主用/备用启动软件包: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支持选择任意版本的启动软件包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仅支持选择R2307及以后版本的启动软件包

(2)    选择下次启动时采用的主用/备用配置文件: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支持此选项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不支持此选项

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

显示Flash中所有文件

4. Delete file from flash

删除Flash中的文件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删除设备启动时使用的配置文件,并以出厂配置启动设备: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不支持此选项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支持此选项

6. Enter BootRom upgrade menu

进入BootRom升级菜单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支持对任意版本的BootRom程序进行升级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仅支持对Version 123及以后版本的BootRom程序进行升级

7.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本次启动忽略配置文件(该配置仅一次生效)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支持此选项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不支持此选项

8. Set switch startup mode

设置交换机启动模式(快速启动模式/完整启动模式)

0. Reboot

重新启动交换机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键入<Ctrl+F>时,系统将对存储介质进行格式化

Ctrl+P: Change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键入<Ctrl+P>时,设置设备本次启动时忽略Console口用户登录密码(该配置仅一次生效):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支持此选项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不支持此选项

Ctrl+R: Download image to SDRAM and run

键入<Ctrl+R>时,下载启动软件包到内存中,并使用该启动软件包启动设备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支持此选项

·       密码恢复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不支持此选项

Ctrl+Z: Access EXTEND-ASSISTANT MENU

键入<Ctrl+Z>时,系统进入扩展BootRom辅助菜单(在该菜单项下,用户可以查看内存的数据,具体请参见14

 

表15 扩展BootRom辅助菜单说明

菜单项

说明

1. Display memory

显示内存中的数据

2. Search memory

搜索内存中的数据

0. Return to boot menu

返回到扩展BootRom菜单

 

B.4.4 如何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文件管理

在通过BootRom菜单进行软件升级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菜单进行文件的显示、文件的删除、以及文件主备属性的修改等操作,在显示文件的同时,用户也可以查看出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大小。

1. 显示文件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3>,将显示Flash中所有文件:

   EXTENDED BOOT MENU

 

1. Download image to flash

2. Select image to boot

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

4. Delete file from flash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6. Enter BootRom upgrade menu

7.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8. Set switch startup mode

0. Reboot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P: Change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Ctrl+R: Download image to SDRAM and run

 

Enter your choice(0-8): 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

 

File Number    File Size(bytes)     File Name

================================================================================

1              8177                 flash:/testbackup.cfg

2(*)           53555200             flash:/system.bin

3(*)           9959424              flash:/boot.bin

4              3678                 flash:/startup.cfg_backup

5              30033                flash:/default.mdb

6              42424                flash:/startup.mdb

7              18                   flash:/.pathfile

8              232311               flash:/logfile/logfile.log

9              5981                 flash:/startup.cfg_back

10(*)          6098                 flash:/startup.cfg

11             20                   flash:/.snmpboots

Free space: 464298848 bytes

The current image is boot.bin

(*)-with main attribute

(b)-with backup attribute

(*b)-with both main and backup attribute

通过上述显示信息中的Free space:项可以查看出Flash的剩余空间大小。

2. 删除文件

(1)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4>,选择删除交换机Flash中的文件:

Deleting the file in flash:

 

File Number    File Size(bytes)     File Name

================================================================================

1              8177                 flash:/testbackup.cfg

2(*)           53555200             flash:/system.bin

3(*)           9959424              flash:/boot.bin

4              3678                 flash:/startup.cfg_backup

5              30033                flash:/default.mdb

6              42424                flash:/startup.mdb

7              18                   flash:/.pathfile

8              232311               flash:/logfile/logfile.log

9              5981                 flash:/startup.cfg_back

10(*)          6098                 flash:/startup.cfg

11             20                   flash:/.snmpboots

Free space: 464298848 bytes

The current image is boot.bin

(*)-with main attribute

(b)-with backup attribute

(*b)-with both main and backup attribute

(2)      选择需要删除的文件(此处以1号文件testbackup.cfg为例),输入文件编号:

Please input the file number to change: 1

(3)      系统提示确认是否删除,键入<Y>并回车,系统开始删除文件。

The file you selected is testbackup.cfg,Delete it? (Y/N):Y

Deleting....................................Done!

3. 设置文件主备用属性

(1)      BootRom主菜单中键入<2>,进入文件属性设置子菜单:

   EXTENDED BOOT MENU

 

1. Download image to flash

2. Select image to boot

3. Display all files in flash

4. Delete file from flash

5. Restore to factory default configuration

6. Enter BootRom upgrade menu

7. Skip cur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8. Set switch startup mode

0. Reboot

Ctrl+Z: Access EXTENDED ASSISTANT MENU

Ctrl+F: Format file system

Ctrl+P: Change authentication for console login

Ctrl+R: Download image to SDRAM and run

 

Enter your choice(0-8): 2

 

1. Set image file                                                              

2. Set bin file                                                                

3. Set configuration file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2)      可以在文件属性设置子菜单中选择<1><2>设置启动软件包的主备用属性,或者选择<3>设置配置文件主备用属性。

1. Set image file

2. Set bin file

3. Set configuration file

0. Return to boot menu

 

Enter your choice(0-3): 2

(3)      键入<2>,选择设置启动软件包的主备用属性:

File Number    File Size(bytes)     File Name

================================================================================

 

1(*)           53555200                flash:/system.bin       

2(*)           9959424                 flash:/boot.bin         

3              13105152                flash:/boot-update.bin

4              91273216                flash:/system-update.bin

Free space: 417177920 bytes

(*)-with main attribute

(b)-with backup attribute

(*b)-with both main and backup attribute

Note:Select .bin files. One but only one boot image and system image must be included.

(4)      选择需要修改主备用属性的文件(此处以3号启动软件包boot-update.bin4号启动软件包system-update.bin 为例),输入文件编号:

Enter file No.(Allows multiple selection):3

Enter another file No.(0-Finish choice):4

(5)      键入<0>,结束启动软件包的选择:

Enter another file No.(0-Finish choice):0

You have selected:

flash:/boot-update.bin

flash:/system-update.bin

(6)      系统提示用户设置该启动软件包的属性,即主用(M)或备用(B)。键入<M>并回车,将该文件设置为主用启动软件包:

Please input the file attribute (Main/Backup) M

This operation may take several minutes. Please wait....

Next time, boot-update.bin will become default boot file!

Next time, system-update.bin will become default boot file!

Set the file attribute success!

B.5 软件升级失败的处理

启动软件包升级失败后,系统会使用原版本的启动软件包运行。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尝试解决软件升级失败问题。

(1)      请检查物理端口连接是否完好,请确保端口物理连接正确。

(2)      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时,请检查超级终端相关参数是否设置正确,如波特率、数据位等。

(3)      查看超级终端上的显示信息,请检查是否有输入错误等。输入错误可能包括以下:

·              利用Xmodem协议下载时,超级终端的波特率没有和Console口的波特率保持一致;

·              在使用TFTP协议进行软件升级时,输入的IP地址、软件包名称或指定的TFTP 服务器的工作路径有误;

·              在使用FTP协议进行软件升级时,输入的IP地址、软件包名字、指定的FTP 服务器的工作路径、FTP用户名或FTP密码有误。

(4)      请检查FTP 服务器或者TFTP 服务器等软件是否正常运行,相关设置是否正确。

(5)      请检查Flash的剩余空间是否足够保存待下载的软件包。

(6)      请确认用于升级的软件包是否适用于该产品型号,及软件包类型是否正确。

(7)      请确认启动软件包版本及BootRom版本是否正确。软件版本配套关系请参见《版本说明书》中的版本配套表。


1. 任何从本网站下载的软件都是H3C公司受著作权保护的产品。

2. 使用软件必须受最终用户许可协议的条款的约束,该许可协议随软件附上或包含在软件中。

3. 除非最终用户首先同意许可协议的条款,否则不能安装任何附有或内含许可协议的软件。

4. 软件仅供最终用户根据许可协议的规定下载使用。

5. 最终用户在用下载软件进行升级及使用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指导书,对于未按指导书而引起的问题,责任由使用者自负。

6. 对于任何与许可协议条款不符的软件复制或再分发均被法律明确禁止,并可导致严重的民事及刑事处罚。

7. 所下载的软件版本仅限美国以外的地区使用。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