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语言: EN CN HK

在杭州

文/李涛

不觉来杭已半载有余,冬寒春暖已不在,唯有夏日的溽热。每日透窗遥望六和塔,雾霭笼钱塘,不辨真实与虚幻了。江南的夏总是雨相伴,不乏细雨缠绵,狂风暴雨也不断。

久后的阴霾迎来了晴,风中也裹挟着些许凉意,决意出行去感受这夏日难觅的清凉。乘车过钱塘,江面宏阔辽远,来往船舶不断。涌涨的江水让人有触手可及的错觉,沙洲上的两颗垂柳也几近消失在渺渺江水中。又穿越逶迤的山路,一路的苍翠清新,阳光透过层层绿叶洒落于地面,斑驳点点。江南,一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西子之美,古往今来无不称颂,现已远超出仅做景的单一,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与承载了。其三面环山,一面向城,湖如明眸,碧波荡漾;山如眉黛,虽层峦叠嶂,但线条平缓,无一突兀,更添温柔。站在断桥上,禁不住遥想冬日的残雪胜景。桥下田田荷叶,亭亭玉立,高低层铺于水面,粉色荷花点缀其间,几朵菡萏羞赧藏于丛绿之中,含苞待放,让人遐想无限,期待总是让人兴奋。南望夕照山上雷峰塔,肃穆庄严,儿时读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便知古塔已不存,而今之塔乃依原型于旧址之上新修不久,虽无历史积淀的沧桑厚重,但也聊以宽慰众人空缺之心了。一曲“西湖的水,我的泪”,塔成了阻隔爱情自由的障碍,雷锋塔承载演绎了无数传奇与故事,也寄托无数人的情思与信仰。抵于塔前,仰望其身,五层八面阁楼,飞檐翘角下坠以铜铃,风摇而声响清悦。拾级而上,进入塔底,旧址横与眼前,石砖斑驳,黄土堆砌,依然可见当年轰然倒塌之惨状。及至塔顶,俯视眺望,对面南屏山下净慈寺香烟缭绕,钟声不绝于耳;西子卧于旁,湖中画舫点点,远处的苏白二堤依稀可见,保俶美女塔矗于远方,与雷锋塔终日相守相望,风雨不悔。清风徐来,丝丝凉意,看的见远处繁华闹市的高楼大厦,却难闻车水马龙之音,独享一片安宁。夕照亭与雷峰塔比肩而立,驻足亭前,风过处,绿叶簌簌作响,又增几分清寂。想落日的余晖越过湖面,穿过层层林木透射进来,万道光芒遍林间,当如临仙境。苏堤犹如一条玉带贯通西湖南北,六桥横跨其上,其形各异,情趣盎然。湖水清澈澄碧,可见湖底的卵石青苔。堤岸垂柳,半倾伏与水上,风摇搅出片片涟漪,日光照于水上,波光粼粼,晃如银链,刺了人的眼。三五满载游船离岸驶向湖中三岛,约莫可见岛上之人或驻足远眺或环岛而行,欣赏这人间的仙境。橹工摇船而来,悠闲自得,欸乃一声山水绿,他们日夜与湖相伴,应称得上湖的主人了。

别了西湖,踏访距其不远的西溪。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把西溪拍的清幽唯美,恬淡闲适,也让我记住了西溪此地,且向往久矣。当年宋高宗赵构兵败而来钱塘,见西溪这般世外桃源,如诗如画,想把皇宫筑于此,然后有追兵,囿于无险可守,无奈作罢,道一句“西溪且留下”,最是难消这一“且”字,流露出无限的留恋与不舍,甚至哽咽与无奈。入口处游人已如织,前行至里,曲径通幽,各式石板小桥横垮密布的河道,河水清幽,绿树掩映,竹梅相杂,蒹葭葳蕤,群鸟啾啾,结伴而飞。亭榭比肩,皆有诗作镌门楹;各式茅屋错落有致,庭前院落,方而开阔,石桌石凳各置一处,到处原生态的景象。游览一周,水清草绿叶繁茂,庵前屋后旧情浓,顿觉心旷神怡,突想起唐寅的《桃花庵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诗非此地作,却有此处情。古时文人墨客常来此避世,以修身养性,而今我等凡夫俗子也幸来此地,感受这份清幽闲淡,忘却工作的烦累,让浮躁的心冷却下来,静思漫漫人生路,发现自己的缺失与不足,感受回味生活的美好,激励自我以更足的精神与更大的勇气来面对人生不断的挑战。

杭州,人间的天堂,在这个被风吹过的夏天,感受过便不再遗憾。期待未来,只是因为,美好总是在前方。

感谢您对本刊物的关注,如果您在阅读时有何感想,请点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