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语言: EN CN HK

绕过去、爬起来

文/刘佳毅

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员工管理实战演练》,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和各位同仁对管理见解的分享,使我受益良多。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上同样遇到过类似事情,之前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发觉不妥,现在想来不当之处颇多。把一些感想写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破例变“惯例”

演练中有一个案例是某员工由于独子高考的原因向我请求进行工作时间调整,我有权视情况准许。我选择了一个自认为“三全其美”的答案:“承诺只要他全力超越某项工作目标后,你会特准他,以为激励。”原因是既没有耽误工作,又能激励员工更积极工作,还能体现出公司的人性化。结果正确答案是拒绝。老师解释原因“善门易开难关”我并不能够理解。反而认为这样不利于团队的员工归属感。

接下来的案例是同意后的场景延续。另一个员工得知有提前下班的异常举动后,也提出工作时间调整的请求,而且是每天。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理由,可以每天载妻子上下班。这下难处理了。答应吧?那不乱了套了,谁都可以找出理由来更改工作时间;不答应?那如何回绝呢?这才意识到一次的破例,可能形成惯例。

回想起来,确实可怕。在公司规章制度之外的一些不当行为,如果我们默许不加以制止,那在下次决策时会难免陷入案例中的两难局面。长此以往,执行力如何能得到保证?

知易而行难

激励要准确、及时、具体、不附条件。这些要求,思想上我早已认同,理由也能说出一箩筐。但是前面的工作调整事件,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原来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已经不自觉习惯在激励同时附加条件!表弟即将高考,告诉他只要考上名牌大学送他笔记本电脑。季度考核调整,承诺员工好好努力,给他争取考评拿A。行为和认知完全向左。知易而行难。记在这里,愿今后能够时常回顾,及时自省,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事成人不爽

说到事成人不爽,大家反响很强烈。我也奇怪,为什么平常工作中事成了,人却不爽呢?

举个例子,刚完成了一个重大问题的分析。经过努力我们找到了失效原因并完成改善。这个时候大家很有成就感,感觉很爽,咱又为公司产品质量改善添砖加瓦了。赶紧归档技术文档为今后设计提供参考。文件提到我这里后,一看很好,定位思路清晰、改善行动准确、问题归纳明了,可以推荐优秀了。等等,这有个错别字,那不行,我得精益求精。于是“啪”给打回去重写。修改完之后再提交过来,错别字没了,可目录页面没有更新。不行,我得精益求精不是,于是“啪”又给打回去重写。这样来来回回几趟,申请人估计郁闷得不行。原来的高兴劲都被这反复的驳回给彻底整没了。原本的“很爽”变成了“不爽”。你说高高兴兴来分享经验,结果因为这些根本不影响技术储备的小事闹的不爽,确实不值当。如果员工嫌麻烦不归档技术文档了,那影响更加严重。

如今来看,精益求精也要分情况,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缺陷,不用没事找事鸡蛋里头挑骨头。

记得一个小故事,马路上有个水坑,有人了绕过去,有人掉下去再爬起来,还有人干脆躺在坑里。愿此文能帮助我们 “绕过去、爬起来”。

感谢您对本刊物的关注,如果您在阅读时有何感想,请点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