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技术白皮书

MPLS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MPLS,标签,LDPLSPLSRLER

    要:本文介绍了MPLS的基本概念、LSP的建立、标签发布和管理、MPLS转发过程、标签发布协议以及MPLS的典型应用等。

缩略语:

缩略语

英文全名

中文解释

6PE

IPv6 Provider Edge

IPv6供应商边缘

ASIC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用集成电路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

CE

Customer Edge

用户边界路由器

CoS

Class of Service

服务等级

DoD

Downstream on Demand

下游按需标签发布

DS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差分业务

DSCP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差分服务编码点

DU

Downstream Unsolicited

下游自主标签发布

FEC

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

转发等价类

FIB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转发信息表

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内部网关协议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LDP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标签分发协议

LER

Label Edge Router

标签边缘路由器

LFIB

Label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标签转发表

LSR

Label Switching Router

标签交换路由器

LSP

Label Switched Path

标签交换路径

MP-BGP

Multiprotocol BGP

多协议扩展BGP

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

OAM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操作、管理和维护

PDU

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

PE

Provider Edge

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P router

Provider Router

骨干网核心路由器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RSVP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资源预留协议

TE

Traffic Engineering

流量工程

VCI

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

虚通道标识符

VPI

Virtual Path Identifier

虚路径标识符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

 

 



概述

1.1  产生背景

Internet在近些年中的爆炸性增长为Internet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也对其骨干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希望IP网络不仅能够提供E-Mail、上网等服务,还能够提供宽带实时性业务。ATM曾经是被普遍看好的、能够提供多种业务的交换技术,但是ATM技术复杂,部署困难。而且实际的网络中已经普遍采用IP技术,不可能部署纯ATM网络取代IP网络。因此,用户希望在现有IP网络的基础上,结合ATM的优点,为其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

MPL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技术。它吸收了ATMVPI/VCI交换思想,无缝地集成了IP路由技术的灵活性和二层交换的简捷性。IGPBGP等路由协议负责收集路由信息,MPLS利用路由信息建立虚连接——基于标签的转发路径,在面向无连接的IP网络中增加了面向连接的属性,从而为IP网络提供一定的QoS保证,满足不同类型服务对QoS的要求。

1.2  技术优点

MPLS具有以下优点:

l              利用短而定长的标签来封装网络层分组。MPLS网络中的路由器不再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而是根据标签转发分组,加快了转发速度。

l              分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节点通过分配标签,建立分组转发的虚拟通道,从而为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l              支持各种链路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MPLS位于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它可以建立在各种链路层协议(如PPPATM、帧中继、以太网等)之上,为各种网络层(IPv4IPv6IPX等)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l              不仅支持各种路由协议,还支持基于策略的约束路由,可以满足各种新应用对网络的要求。

l              应用广泛。MPLS最初是为提高路由器的转发速度而提出的一个协议,但是它的用途不仅仅局限于此,MPLS还可以用来构建VPN网络、实现流量工程、提供QoS保证等,受到大规模IP网络的青睐。

MPLS技术实现

2.1  概念介绍

1. 转发等价类(FEC

FECMPLS中的一个重要概念。MPLS实际上是一种分类转发技术,它将具有相同转发处理方式(目的地相同、使用转发路径相同或具有相同服务等级等)的分组归为一类,称为转发等价类。属于相同转发等价类的分组在同一个MPLS网络中将获得完全相同的处理。

FEC的划分方式非常灵活,划分依据可以是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类型和VPN等的任意组合。一般情况下,根据分组的网络层目的地址划分FEC

2. 标签

标签是一个长度固定,仅具有本地意义的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分组所属的FEC。一个标签只能代表一个FEC

标签长度为4个字节,其结构如1所示。标签共有4个域:

l              Label:标签值字段,长度为20bits,用来标识一个FEC

l              Exp3bits,保留,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通常用作CoS

l              S1bitMPLS支持多重标签。值为1时表示为最底层标签。

l              TTL8bits,和IP分组中的TTL意义相同,可以用来防止环路。

图1 MPLS标签的结构

2所示,如果链路层协议具有标签域,如ATMVPI/VCI,则标签封装在这些域中;否则,标签封装在链路层报头和网络层报头之间的一个垫层中。这样,任意链路层协议都能够支持标签。

图2 标签的封装位置

&  说明:

目前暂不支持ATM信元模式。

 

3. 标签交换路由器(LSR

LSR是具有标签发布能力和标签交换能力的设备,是MPLS网络中的基本元素。所有LSR都具有MPLS能力。由LSR构成的网络称为MPLS域。

4. 标签边缘路由器(LER

位于MPLS域边缘、连接其他网络的LSR称为LER

5. 标签交换路径(LSP

一个转发等价类在MPLS网络中经过的LSR构成的路径,即从入口LSR到出口LSR的一条单向路径,称为LSP

2.2  MPLS体系结构

图3 MPLS网络结构

3所示,MPLS网络中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l              入节点Ingress:分组的入口LER,负责为进入MPLS域的分组添加标签。

l              中间节点TransitMPLS域内部的LSR,根据标签沿着由一系列LSR构成的LSP将分组传送给出口LER

l              出节点Egress:分组的出口LER,负责剥离分组中的标签,并转发给目的网络。

Transit根据分组上附加的标签进行MPLS转发,位于MPLS域边缘的LER负责MPLSIP技术的转换。

图4 标签发布和分组发送示意图

LSP是从IngressEgress的一条隧道。LSP的建立过程实际就是将FEC和标签进行绑定,并将这种绑定通告给相邻的LSR,以便在LSR上建立标签转发表的过程。在分组转发路径上,数据分组的发送方路由器是一条LSP的上游LSR,接收方路由器是下游LSR。如4所示,Router ARouter B的上游LSRRouter BRouter C的上游LSR。下游LSR将特定标签分配给特定FEC(即标签绑定)后,将标签发布给上游LSR;上游LSR保存标签和FEC的绑定关系。

分组在MPLS域内沿着LSPIngress传递到Egress。当上游LSR接收到某FEC的分组后,为分组添加下游为该FEC分配的标签,并转发给下游LSR

2.3  LSP的建立

2.3.1  标签发布和控制

1. 标签发布方式

标签发布就是将为FEC分配的标签通告给其他LSR

图5 标签发布方式

5所示,MPLS中使用的标签发布方式有两种:

l              下游自主方式DU:对于一个特定的FEC,下游LSR为该FEC分配标签,并主动将标签通告给上游LSR

l              下游按需方式DoD:对于一个特定的FEC,上游LSR请求下游LSR为该FEC分配标签,下游LSR收到请求后,为该FEC分配标签并向上游LSR通告该标签。

&  说明:

目前只支持DU标签发布方式。

 

2. 标签分配控制方式

标签分配控制方式分为两种:

l              独立标签控制方式(Independent):LSR可以在任意时间向与它连接的LSR通告标签映射。使用这种方式时,LSR可能会在收到下游LSR的标签之前就向上游通告了标签。如6所示,如果标签发布方式是DU,则即使没有获得下游的标签,也会直接为上游分配标签;如果标签发布方式是DoD,则接收到标签请求的LSR直接为它的上游LSR分配标签,不必等待来自它的下游的标签。

图6 独立标签控制方式

l              有序标签控制方式(Ordered):LSR只有收到它的下游LSR为某个FEC分配的标签,或该LSR是此FEC的出口节点时,才会向它的上游LSR通告此FEC的标签映射。5中的标签发布过程采用了有序标签控制方式:如果标签发布模式为DU,则LSR只有收到下游LSR分配的标签后,才会向自己的上游LSR分配标签;如果标签发布模式为DoD,则下游LSRTransit)收到上游LSRIngress)的标签请求后,继续向它的下游LSREgress)发送标签请求,Transit收到Egress分配的标签后,才会为Ingress分配标签。

3. 标签保持方式

标签保持方式分为两种:

l              自由标签保持方式(Liberal):对于从相邻的LSR收到的标签映射,无论邻居LSR是不是指定FEC的下一跳都保留。这种方式的优点是LSR能够迅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但是浪费标签。

l              保守标签保持方式(Conservative):对于从相邻的LSR收到的标签映射,只有当邻居LSR是指定FEC的下一跳时才保留。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节省标签,但是对拓扑变化的响应较慢。

&  说明:

目前只支持Liberal标签保持方式。

 

2.3.2  LSP的建立过程

图7 LSP建立过程

LSP既可以通过手工配置的方式静态建立,也可以利用LDP等协议动态建立。建立静态LSP时需要手工指定IngressTransitEgress,并在其上指定入标签、出标签和出接口等。

7所示,以DU模式、Ordered方式为例,动态建立LSP的过程为:

(1)        网络的路由改变时,边缘节点(LSR D)发现自己的路由转发表中出现了新的目的地址,并且这一地址不属于任何现有的FEC,则LSR D为这一目的地址建立一个新的FEC

(2)        如果LSR D尚有可供分配的标签,则为FEC分配标签,并向上游LSR C通告标签映射。

(3)        LSR C收到标签映射后,判断标签映射的发送者(LSR D)是否为该FEC的下一跳。若是,则在其标签转发表中增加相应的条目,为FEC分配标签,并继续向上游LSR B通告标签映射。

(4)        同样地,LSR B收到标签映射后,判断标签映射的发送者(LSR C)是否为该FEC的下一跳。若是,则在其标签转发表中增加相应的条目,为FEC分配标签,并继续向上游LSR A通告标签映射。

(5)        入口LSRLSR A)收到标签映射后,判断标签映射的发送者(LSR B)是否为该FEC的下一跳。若是,则在其标签转发表中增加相应的条目。

这时,就成功建立了LSR ALSR BLSR CLSR DLSPLSR A收到该FEC对应的分组后,就会沿着这条LSP进行标签转发。

2.3.3  LSP的嵌套

一条LSP上相邻的上游LSR和下游LSR之间可能存在多跳,MPLS允许在它们之间建立一条新的LSP,这样,上游LSR和下游LSR分别就是这条LSP的起点和终点。如8所示,LSP 1<R1R2R3R4>是第一层LSP隧道,LSP 2<R2R21R22R23R3>是第二层LSP隧道。

图8 LSP嵌套

MPLS通过在分组中插入多层标签(即标签栈)实现LSP的嵌套。标签栈按照“后进先出”方式组织标签,MPLS从栈顶开始处理标签。每一条LSP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进行标签的压入和弹出操作。在8中,R1为分组压入第一层标签,R2为分组压入第二层标签;R3弹出分组中的第二层标签,R4弹出分组的第一层标签;在LSP 2上根据第二层标签转发分组,在LSP 1上根据第一层标签转发分组。

MPLS对标签栈的深度没有限制。若一个分组的标签栈深度为m,则位于栈底的标签为第一层标签,位于栈顶的标签为第m层标签。若一个分组的标签栈深度为零,则表示该分组未压入标签。

2.4  MPLS转发

2.4.1  MPLS转发过程

标签转发表记录了入标签、出标签、对标签执行的操作、出接口等信息。MPLS网络中,分组根据匹配的标签转发表项进行转发。

图9 MPLS转发过程示意图

9所示,MPLS网络中分组的基本转发过程为:

(1)        IngressRouter B)接收到不带标签的分组,根据目的地址判定该分组所属的FEC及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为分组添加标签(40),并从相应的出接口(Ethernet1/2)将带有标签的分组转发给下一跳LSRRouter C)。

(2)        Router C根据分组上的标签(40)查找入标签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用新的标签(50)替换原有标签后,从相应的出接口(Ethernet1/2)将带有标签的分组转发给下一跳LSRRouter D)。

(3)        EgressRouter D)接收到标签分组,根据分组上的标签(50)查找入标签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删除分组中的标签。如果标签转发表中记录了出接口,则通过该出接口转发分组;否则,根据IP报头转发分组。

2.4.2  倒数第二跳弹出

MPLS网络中,Egress节点接收到带有标签的分组后,查找标签转发表,弹出分组中的标签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标签转发或IP转发。由此可见,Egress节点转发分组之前要查找两次转发表:两次标签转发表,或一次标签转发表一次路由转发表。

在比较简单的MPLS应用中,倒数第二跳节点将分组转发给Egress后,位于栈顶的标签已经没有使用价值,Egress可以直接进行下一层的转发处理,即第一次转发表查找实际上是多余的。为了减轻Egress节点的负担,提高MPLS网络对分组的处理能力,可以利用倒数第二跳弹出PHPPenultimate Hop Popping)功能,在倒数第二跳节点处将标签弹出,Egress节点只需查找一次转发表。

Egress通过分配隐式空标签实现倒数第二跳弹出。隐式空标签的标签值为3,这个值不会出现在标签栈中。如10所示,当一个LSR发现下游LSR通告的标签为隐式空标签时,它并不用这个值替代栈顶原来的标签,而是直接弹出标签,并将分组转发给下游LSR(即Egress)。Egress接收到分组后,直接进行下一层的转发处理。

图10 隐式空标签示意图

使用隐式空标签时,倒数第二跳LSR弹出了标签栈,而在某些情况下,Egress需要根据标签栈中的Exp等信息决定QoS策略,此时利用显式空标签就可以在保留标签栈信息的同时,简化Egress节点的转发处理。显式空标签包括:

l              IPv4显式空标签:标签值为0EgressFEC分配IPv4显式空标签,并通告给上游LSR后,上游LSR用这个值替代栈顶原来的标签,并将分组转发给EgressEgress收到标签值为0的分组时,不会查找标签转发表,直接弹出标签栈,进行IPv4转发。

l              IPv6显式空标签:标签值为2EgressFEC分配IPv6显式空标签,并通告给上游LSR后,上游LSR用这个值替代栈顶原来的标签,并将分组转发给EgressEgress收到标签值为2的分组时,不会查找标签转发表,直接弹出标签栈,进行IPv6转发。

&  说明:

目前,不支持IPv6显式空标签。

 

2.5  标签发布协议

标签发布协议是MPLS的信令协议,负责划分FEC、发布标签、建立维护LSP等。标签发布协议的种类较多,有专为标签发布而制定的协议,如LDP,也有扩展后支持标签发布的协议,如BGPRSVP-TE

&  说明:

为了区分,本文中“标签发布协议”表示广义上所有用于标签发布的协议的总称;“LDP”表示RFC 5036规定的标签发布协议。

 

l              LDP:根据路由表确定LSP路径上的每一跳,LSP路径与原IP分组经过的路由是相同的。LDP建立的LSP没有均衡网络中各链路流量的功能,只能起到建立虚连接的作用。

l              RSVP-TE:携带带宽、部分显式路由、着色等约束参数,通过基于约束的路由算法,可以建立满足这些约束条件的LSP,从而实现流量工程、QoS等。RSVP-TE是对原有RSVP的扩展,基于Raw IP。由于Raw IP的传输是不可靠的,RSVP-TE需要对LSP的状态定期刷新。

l              扩展的BGP协议:主要应用于MPLS VPN网络中,可以为VPN分配内层标签,为MPLS VPN建立跨AS域的承载隧道。

本文以LDP为例,介绍标签发布协议的工作过程。

2.5.1  LDP基本概念

LDP协议规定了标签分发过程中的各种消息以及相关的处理过程。通过LDPLSR可以把网络层的路由信息映射到数据链路层的交换路径上,进而建立起LSPLSP既可以建立在两个相邻的LSR之间,也可以建立在两个非直连的LSR之间,从而在网络中所有中间节点上都使用标签交换。

1. LDP会话

LDP会话是建立在TCP之上的应用连接,用于在LSR之间交换标签映射、标签释放、差错通知等消息。

2. LDP对等体

LDP对等体是指相互之间存在LDP会话、使用LDP来交换标签/FEC映射关系的两个LSRLDP对等体通过它们之间的LDP会话获得对方的标签映射消息。

3. 标签空间与LDP标识符

标签空间(Label space)定义了标签的作用范围。有两种类型的标签空间:

l              每接口标签空间(per-interface label space):LSR的每个接口拥有一个标签空间。

l              每平台标签空间(per-platform label space):整个LSR使用一个标签空间。

&  说明:

目前,只支持每平台标签空间。

 

LDP标识符(LDP Identifier)用于标识特定LSR的标签空间,是一个六字节的数值,格式如下:

<LSR ID><标签空间序号>

其中,LSR ID占四字节;标签空间序号占两字节,取值为0,表示每平台标签空间。

2.5.2  LDP消息类型

LDP协议主要使用四类消息:

l              发现(Discovery)消息:用于通告和维护网络中LSR的存在,如Hello消息;

l              会话(Session)消息:用于建立、维护和终止LDP对等体之间的会话,如Initialization消息、Keepalive消息;

l              通告(Advertisement)消息:用于创建、改变和删除标签/FEC绑定,如标签请求消息、标签映射消息;

l              通知(Notification)消息:用于提供建议性的消息和差错通知。

为保证LDP消息的可靠发送,除了发现消息使用UDP传输外,LDPSession消息、Advertisement消息和Notification消息都使用TCP传输。

2.5.3  LDP会话协商过程

LDP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        发现阶段

(2)        会话建立与维护

(3)        LSP建立与维护

(4)        会话撤销

1. 发现阶段

在这一阶段,希望建立会话的LSR向相邻LSR周期性地发送Hello消息,通知相邻节点自己的存在。通过这一过程,LSR可以自动发现它的LDP对等体,而无需进行手工配置。

LDP有两种发现机制:

l              基本发现机制

基本发现机制用于发现本地的LDP对等体,即通过链路层直接相连的LSR,并在LDP对等体之间建立LDP会话。

这种方式下,LSR周期性以UDP报文形式从接口发送LDP链路Hello消息(LDP Link Hello)。链路Hello消息的目的地址为“子网内所有路由器”的组播地址224.0.0.2

LDP链路Hello消息带有LSRLDP标识符及其他相关信息,如果LSR在某个接口收到了LDP链路Hello消息,则表明在该接口(链路层)存在LDP对等体。

l              扩展发现机制

扩展发现机制用于发现远端的LDP对等体,即不通过链路层直接相连的LSR,并在LDP对等体之间建立LDP会话。

这种方式下,LSR周期性以UDP报文形式向指定的IP地址发送LDP目标Hello消息(LDP Targeted Hello)。

LDP目标Hello消息带有LSRLDP标识符及其他相关信息,如果LSR收到LDP目标Hello消息,则表明在网络层存在LDP对等体。

2. 会话建立与维护

发现邻居之后,LSR开始建立会话。这一过程又可分为两步:

(1)        建立传输层连接,即在LSR之间建立TCP连接;

(2)        随后对LSR之间的会话进行初始化,协商会话中涉及的各种参数,如LDP版本、标签发布方式、Keepalive定时器值、接收路由器的LDP标识符等。

会话建立后,LDP对等体之间通过不断地发送Hello消息和Keepalive消息来维护这个会话。

3. LSP建立与维护

LDP通过发送标签请求和标签映射消息,在LDP对等体之间通告FEC和标签的绑定关系,从而建立LSP

LSP的建立过程,请参见“2.3.2  LSP的建立过程”。

4. 会话撤销

在以下情况下,LSR将撤销LDP会话:

l              LSR通过周期性发送Hello消息表明自己希望与邻居LSR继续维持这种邻接关系。如果Hello保持定时器超时仍没有收到新的Hello消息,则删除Hello邻接关系。一个LDP会话上可能存在多个Hello邻接关系。当LDP会话上的最后一个Hello邻接关系被删除后,LSR将发送Notification消息,结束该LDP会话。

l              LSR通过LDP会话上传送的LDP PDULDP PDU中携带一个或多个LDP消息)来判断LDP会话的连通性。如果会话保持定时器(Keepalive定时器)超时仍没有收到任何LDP PDULSR将关闭TCP连接,结束LDP会话。如果Keepalive定时器超时前,LDP对等体之间没有需要交互的信息,LSR将发送Keepalive消息给LDP对等体,以便维持LDP会话。

l              LSR还可以发送Shutdown消息,通知它的LDP对等体结束LDP会话。

2.5.4  LDP环路检测

MPLS域中建立LSP时需要防止产生环路,LDP环路检测机制可以检测是否存在LSP环路,并避免发生环路。

LDP环路检测有两种方式:

(1)        最大跳数

在传递标签映射(或者标签请求)的消息中包含跳数信息,每经过一跳该值就加一。当该值达到规定的最大值时即认为出现环路,终止LSP的建立过程。

(2)        路径向量

在传递标签映射(或者标签请求)的消息中记录路径信息,每经过一跳,LSR就检查自己的LSR ID是否在此记录中。如果记录中没有自身的LSR ID,就会将自身的LSR ID添加到该记录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认为出现环路,终止LSP的建立过程:

l              路径向量记录表中已有本LSR的记录

l              路径的跳数达到设置的最大值

否则,LSR就会将其添加到该记录中。

典型组网应用

最初,MPLS技术结合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路由技术,提高了分组的转发速度。但是,随着ASIC技术的发展,分组转发速度不再是阻碍网络发展的瓶颈。这使得MPLS在提高转发速度方面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但由于MPLS结合了IP网络强大的三层路由功能和二层网络高效的转发机制,在转发平面采用面向连接方式,与现有二层网络转发方式非常相似,这些特点使得MPLS能够很容易地实现IPATM、帧中继等二层网络的无缝融合,并为VPNTEQoS等应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3.1  基于MPLSVPN

传统的VPN一般是通过GREL2TPPPTP等隧道协议来实现私有网络间数据流在公网上的传送,而LSP是通过标签交换形成的隧道,因此,用MPLS实现VPN具有天然的优势。

基于MPLSVPN就是通过LSP将私有网络的不同分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私有网络。

图11 基于MPLSVPN

11所示,MPLS VPN网络由三部分组成:

l              CE:用户网络边缘设备,有接口直接与服务提供商相连。CE“感知”不到VPN的存在,也不需要必须支持MPLS

l              PE: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是服务提供商网络的边缘设备,与用户的CE直接相连。在MPLS网络中,对VPN的所有处理都发生在PE上。PE负责对VPN用户进行管理、建立各PE间的LSP连接、同一VPN用户各分支间路由分派。

l              P路由器:服务提供商网络中的骨干路由器,不与CE直接相连。P设备只需要具备基本MPLS转发能力,仅根据外层标签对VPN报文进行MPLS转发,无须参与VPN用户管理及相关表项的创建和维护。

MPLS VPN分为MPLS L3VPNMPLS L2VPN

l              MPLS L3VPN:是服务提供商VPN解决方案中一种基于PE的三层VPN技术,它利用BGP在服务提供商骨干网上发布VPN路由,通过MPLS在服务提供商骨干网上转发VPN报文。

l              MPLS L2VPN:是基于MPLS网络的二层VPN服务,使运营商可以在MPLS网络上透明地传输用户二层数据。从用户的角度来看,MPLS网络是一个二层交换网络,可以在不同节点间建立二层连接。

3.2  基于MPLS流量工程

网络拥塞是影响骨干网络性能的主要问题。拥塞的原因可能是网络资源不足,也可能网络资源负载不均衡,导致局部拥塞。流量工程可以解决负载不均衡导致的拥塞。

图12 建立流量工程的网络

流量工程通过动态监控网络的流量和网络单元的负载,实时调整流量管理参数、路由参数和资源约束参数等,使网络运行状态迁移到理想状态,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避免负载不均衡导致的拥塞。如12所示,从Router ARouter H存在两条路径:Router ARouter CRouter GRouter FRouter HRouter ARouter CRouter DRouter ERouter FRouter H,前者的带宽为40M,后者的带宽为100M。流量工程可以根据带宽等因素合理地分配流量,从而有效地避免链路拥塞。例如,Router ARouter H存在两种业务,流量分别为40M70M,流量工程可以把前者分配到带宽为40M的路径上,将后者分配到带宽为100M的路径上。

MPLS本身具有一些不同于IGP的特性,其中就有实现流量工程所需要的,例如:

l              MPLS支持显式指定LSP所经过的路径;

l              标签转发比传统IP转发更便于管理和维护;

l              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的资源消耗较其它实现方式更低。

MPLS TE结合了MPLS技术与流量工程,通过建立到达指定目的地的LSP隧道进行资源预留,使网络流量绕开拥塞节点,达到平衡网络流量的目的。MPLS TE具备以下优势:

l              在建立LSP隧道的过程中,可以预留资源,保证服务质量;

l              LSP隧道有优先级、带宽等多种属性,可以方便地控制LSP隧道的行为;

l              通过备份路径和快速重路由技术,在链路或节点失败的情况下提供保护;

l              建立LSP隧道的负荷小,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业务;

l              与基于ITU-T Y.1711MPLS OAM机制和基于ITU-T Y.1720的保护倒换机制配合,检测整条LSP隧道的连通性,并在LSP隧道出现故障时,进行保护倒换。

正是这些优势,使得MPLS TE成为非常吸引人的流量工程方案。通过MPLS TE技术,服务提供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时可以优化网络资源,进行科学的网络管理。

3.3  基于MPLSQoS

人们希望IP网络能够为语音、视频等数据流提供有带宽保证的低延时、低丢包率的服务,这就要求在IP网络上实现一定的QoS保证。Diff-ServIP网络上常用的QoS机制。

Diff-Serv的基本思想是在网络边缘,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将该业务映射到一定的业务类别中,利用IP分组中的DSCP字段唯一的标记该类业务。骨干网络中的各节点根据该字段对各种业务采取预先设定的服务策略,保证相应的服务质量。

Diff-Serv的这种对服务质量的分类和MPLS的标签分配机制十分相似,将DSCP分配与MPLS标签分配过程结合可以实现基于MPLSDiff-Serv。标签结构中的Exp域用来携带DSCP信息。

3.4  基于MPLS6PE

6PE是一种IPv4IPv6过渡的技术。通过6PE技术,ISP可以利用已有的IPv4骨干网为分散的IPv6网络提供接入能力,使得IPv6孤岛的CE路由器穿过当前已存在的IPv4 PE路由器进行通信。

图13 基于MPLS6PE

13所示,在基于MPLS6PE网络中:

(1)        PECE之间利用IPv6路由协议交换IPv6路由信息。

(2)        PE之间利用MP-BGP交换IPv6路由信息,并为IPv6前缀分配MPLS标签。

(3)        IPv4骨干网络中PEP之间利用IPv4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并利用MPLSPE之间建立LSP

图14 6PE的报文转发过程

基于MPLS6PE网络中,IPv6报文转发过程如14所示。IPv6报文在IPv4骨干网中转发时,需要携带两层标签。其中,内层(Layer2)标签为IPv6前缀对应的标签,外层(Layer1)标签为PE之间LSP的标签。

通过基于MPLS6PE技术,ISP只需要升级PE路由器,就可以实现利用原有的IPv4/MPLS网络连接IPv6网络。所以对于ISP来说,使用基于MPLS6PE技术作为IPv6过渡机制无疑是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l              RFC 3031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Architecture

l              RFC 3032MPLS Label Stack Encoding

l              RFC 5036LDP Specification

l              RFC 3034Use of Label Switching on Frame Relay Networks Specification

l              RFC 3035MPLS using LDP and ATM VC Switching

l              RFC 2547BGP/MPLS VPNs

l              RFC 2283Multiprotocol Extensions for BGP-4

l              RFC 2430A Provider 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PASTE)

l              RFC 2702Requirement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Over MPLS

l              RFC 4090Fast Reroute Extensions to RSVP-TE for LSP Tunnels

 

 

 

 

 

 

 

 

 

 

 

 

 

 

 

 

 

 

 

 

Copyright ©20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本文档中的信息可能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附件下载

联系我们